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苜蓿不同栽培品种植株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马晖玲 卢欣石 +1 位作者 曹致中 葛军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99-105,F003,共8页
离体培养条件下对紫花苜蓿地方栽培品种———陇东苜蓿、和田苜蓿、准格尔苜蓿以及引进品种Rambler苜蓿植株不同部位的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苜蓿品种、外植体、外源激素种类及其浓度等因素均影响着植株的再生。陇东苜蓿下胚... 离体培养条件下对紫花苜蓿地方栽培品种———陇东苜蓿、和田苜蓿、准格尔苜蓿以及引进品种Rambler苜蓿植株不同部位的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苜蓿品种、外植体、外源激素种类及其浓度等因素均影响着植株的再生。陇东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出愈率和体细胞胚形成率最高可达91.04%和63.75%;和田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可达92.05%,体细胞胚形成率最高为56.82%。这2个品种在紫花苜蓿的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中是较理想的试验材料;紫花苜蓿下胚轴是理想的受体材料。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体细胞胚的形成以2.0mg/L2,4 D处理2周为最佳;在2.0mg/L2,4 D+0.5~2.0mg/L6 BA的作用下,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以及进一步发育的趋势较强。对体细胞胚的发育和幼苗的形成则以2.0mg/L6 BA+0.5mg/LNAA的激素组合进行处理。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1.0mg/LIBA+1%蔗糖+0.7%琼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栽培品种 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 植株再生
下载PDF
不同苜蓿品种在青岛地区的适应性 被引量:28
2
作者 衣兰智 李长忠 +3 位作者 刘洪庆 杨国锋 孔繁臻 孙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5,共9页
2007-2010年,在青岛地区对引进的23个国内外苜蓿品种进行了膜侧种植、无灌溉、无施肥模式的田间试验,观测分析了各品种产草量、株高、茎叶比等指标。结果表明,23个苜蓿品种在青岛普遍生长良好,国外品种生产性能优于国内品种;播种当年干... 2007-2010年,在青岛地区对引进的23个国内外苜蓿品种进行了膜侧种植、无灌溉、无施肥模式的田间试验,观测分析了各品种产草量、株高、茎叶比等指标。结果表明,23个苜蓿品种在青岛普遍生长良好,国外品种生产性能优于国内品种;播种当年干草产量膜侧种植组明显高于直接播种组,干草产量增幅(除甘农4号、新疆大叶和牧歌401外)均在50%以上;干草产量与年均日照时数、年均温的灰色关联度分别达到0.795 5和0.878 9,而与年均降水量关联度仅为0.569 1;株高最高的是WL323为87.8 cm,最低的是敖汉苜蓿,仅74.7 cm;供试23个品种的干草产量与株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株高与草产量相关系数达到0.65以上,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茎叶比最低的是牧歌401,仅为1.22,绝大多数苜蓿品种的茎叶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综合评价认为供试23个苜蓿品种中的WL323、牧歌401、驯鹿3个品种综合生产性能较好,适宜在青岛地区辅以膜侧种植模式进行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品种 株高 产草量 茎叶比
下载PDF
采用微卫星(SSR)标记研究苜蓿品种鉴定初报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小山 陈志宏 +1 位作者 韩建国 王志刚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4-347,共4页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异花授粉植物,自交则衰退,品种内个体间基因型杂合,因此品种鉴定的难度较大。本文以苜蓿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为材料,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和鉴定供试苜蓿品种。结果表明: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异花授粉植物,自交则衰退,品种内个体间基因型杂合,因此品种鉴定的难度较大。本文以苜蓿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为材料,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和鉴定供试苜蓿品种。结果表明: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PCR产物分离可以避免非特异带的出现,降低了实验误差;在品种鉴定方面,AFca1位点片段大小为148 bp的等位基因在龙牧系列品种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可作为品种区别的依据;在其它品种之间或与杂花苜蓿品种之间,多数的SSR位点有基本相同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品种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而大部分品种之间频率的差异很小,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即仅靠有限的SSR位点很难区别供试苜蓿品种;通过某些品种特有性状相连锁的分子标记与其它品种之间的差异作为鉴定的依据进行探索研究,或许能真正将某些苜蓿品种与其它品种区别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SSR 品种 鉴定
下载PDF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中总皂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微微 佟建明 +2 位作者 李展 萨仁娜 刘小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2期191-194,共4页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北京地区栽培不同年限的45个紫花苜蓿品种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品种苜蓿叶片中的皂苷含量均高于茎,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4年生植株中皂苷含量最高的品种“Vernal”为1.174%,最低的品种“Empress”...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北京地区栽培不同年限的45个紫花苜蓿品种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品种苜蓿叶片中的皂苷含量均高于茎,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4年生植株中皂苷含量最高的品种“Vernal”为1.174%,最低的品种“Empress”为0.606%;3年生植株中最高的品种“WL442”为1.141%,最低的品种“农保”为0.788%;2年生植株中最高的品种“胜利者”为1.293%,最低的品种“全能”为0.722%。综合比较,含量最低品种与最高的品种相差2.13倍。栽培年限对紫花苜蓿皂苷含量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比色法 总皂苷
下载PDF
6个紫花苜蓿栽培品种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丽 甘晓燕 +3 位作者 王敬东 陈虞超 石磊 宋玉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2-77,共6页
建立高频的紫花苜蓿再生体系,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改良紫花苜蓿品种奠定基础。以中国6个紫花苜蓿栽培品种的子叶、下胚轴、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基因型对紫花苜蓿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大叶苜... 建立高频的紫花苜蓿再生体系,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改良紫花苜蓿品种奠定基础。以中国6个紫花苜蓿栽培品种的子叶、下胚轴、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基因型对紫花苜蓿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大叶苜蓿品种叶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及出苗率最佳,分别为95.0%、72.7%和40.0%。最佳诱导培养基为改良SH培养基+2.0mg.L-1 2,4-D+0.25mg.L-1 KT;最佳分化培养基及出苗培养基为MS。此外,还确定生根培养基中以茎段基部蘸取100mg.L-1 IBA以及添加7.5g.L-1蔗糖可提高生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栽培品种 外植体 再生体系
下载PDF
秋水仙素处理清水苜蓿胚根对染色体倍性与叶表皮细胞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悦 师尚礼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49,共9页
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5%、0.10%、0.20%)按处理时间(4,8和12h)对清水紫花苜蓿萌动种子胚根进行诱变,通过观察清水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的变化确定出诱变清水苜蓿多倍体的秋水仙素适宜剂量,并观察叶片下表皮细胞内含物的变化。结... 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5%、0.10%、0.20%)按处理时间(4,8和12h)对清水紫花苜蓿萌动种子胚根进行诱变,通过观察清水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的变化确定出诱变清水苜蓿多倍体的秋水仙素适宜剂量,并观察叶片下表皮细胞内含物的变化。结果表明:秋水仙素的诱变可使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数发生变异,产生出多种变异类型(4x<2n<8x、2n=8x、2n>8x的类型)。能够诱变出较高频率八倍体细胞(2n=8x)的秋水仙素剂量为0.1%+8h,诱变率为13.33%。随秋水仙素处理剂量的增加,叶片下表皮细胞内保卫细胞尺寸(长、宽、长/宽)、内部叶绿体数目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气孔密度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秋水仙素不同处理剂量下保卫细胞长度、宽度、长/宽、叶绿体数目均在0.1%+8h、0.1%+12h及0.2%+4h剂量较其他处理剂量增大,而气孔密度则在这3个处理剂量下相对较小,尤其是在0.1%+8h处理剂量变化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苜蓿 秋水仙素 染色体 叶片下表皮细胞
下载PDF
紫花苜蓿氮效率及其类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晓静 赵雅姣 +1 位作者 郝凤 童长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0-102,共13页
为挖掘和利用紫花苜蓿自身潜力,实现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拟建立紫花苜蓿苗期氮效率评价体系,筛选氮高效种质。以28个来源广泛的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通过室内营养液砂培法,设低氮(2.1 mg·L^(-1),表示为:N_(2.1))和适宜氮(210 mg... 为挖掘和利用紫花苜蓿自身潜力,实现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拟建立紫花苜蓿苗期氮效率评价体系,筛选氮高效种质。以28个来源广泛的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通过室内营养液砂培法,设低氮(2.1 mg·L^(-1),表示为:N_(2.1))和适宜氮(210 mg·L^(-1),表示为:N_(210))2个水平,对苗期各品种紫花苜蓿的形态指标和氮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隶属函数筛选出苗期氮效率评价指标,并进行氮效率类型分类。氮效率为作物对氮素的综合响应。结果表明,LW6010在N_(2.1)和N_(210)水平下,其株高、地上干物质重、地下干物质重、全株干物质重、地上氮积累量、地下氮积累量和全株氮积累量均表现为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公农3号在N_(2.1)和N_(210)下均表现为地上干物质重显著小于其他品种。巨能601在N_(2.1)和N_(210)下,其地上和全株氮含量均显著大于其他品种(除LW6010)。N_(2.1)下,甘农9号的根长最长,陇东苜蓿根长最短;N_(210)下,皇冠根长最长,公农3号最短。N_(2.1)下,新疆大叶根体积最大,陇东苜蓿根体积最小;N_(210)下,甘农7号根体积最大。地上干物质重、全株干物质重、根长、根体积、地上氮积累量和全株氮积累量的变异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较大。同时,LW6010等品种在N_(2.1)和N_(210)下综合值均大于0.5;甘农3号在N_(2.1)下综合值小于0.5,在N_(210)下大于0.5;甘农7号在N_(2.1)下综合值大于0.5,在N_(210)下小于0.5;陇东苜蓿在N_(2.1)和N_(210)下综合值均小于0.5。综上,地上干物质重、全株干物质重、根长、根体积、地上氮积累量和全株氮积累量可作为紫花苜蓿苗期氮效率筛选的评价参数;通过对综合值的量化,可将紫花苜蓿分为氮高效型、氮常效型、氮反效型和氮低效型4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氮效率 品种差异 类型特征
下载PDF
甘肃省紫花苜蓿地方品种的生长效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陶玲 任珺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26-29,共4页
对甘肃省 14个地方紫花苜蓿品种的 6项生长效益指标进行了实验测定 ,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法对其生长效益进行了数学分析 ,得出品种间的生长效益差异显著 ,民勤苜蓿、榆中苜蓿、环县苜蓿和会宁苜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效益较强。
关键词 紫花苜蓿地方品种 生长效益 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
下载PDF
多个紫花苜蓿引进品种的耐盐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宗琪 赵重 +3 位作者 夏玉鑫 王惠东 宋玉光 董蔚 《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6-9,共4页
16个进口紫花苜蓿在不同浓度盐处理条件下的耐盐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盐浓度处理下供试品种的萌发势、萌发率、株高及地上鲜重均受到抑制,各品种的耐盐性存在差异。根据测试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得出:蓝月亮、海盗、三得利和牧歌401耐盐... 16个进口紫花苜蓿在不同浓度盐处理条件下的耐盐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盐浓度处理下供试品种的萌发势、萌发率、株高及地上鲜重均受到抑制,各品种的耐盐性存在差异。根据测试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得出:蓝月亮、海盗、三得利和牧歌401耐盐性较差,其中以蓝月亮对盐最为敏感;巨能995、旱地、耐盐之星和MF4020耐盐性较好,其中以巨能995的耐盐能力最强;其他品种耐盐性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耐盐性 引进品种 筛选
下载PDF
清水紫花苜蓿育性变异材料鉴定分析与生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自立 师尚礼 +2 位作者 阿芸 张辉辉 李小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5-144,共10页
对清水紫花苜蓿育性变异材料进行育性鉴定分析和生理变化研究,为培育不育系材料奠定基础。选取6株育性变异材料的无性繁殖株系GN-A_(1)、GN-A_(2)、GN-A_(3)、GN-A_(4)、GN-A_(5)和GN-A_(6)及育性正常植株(CK)在盛花期采集花粉粒进行I_(... 对清水紫花苜蓿育性变异材料进行育性鉴定分析和生理变化研究,为培育不育系材料奠定基础。选取6株育性变异材料的无性繁殖株系GN-A_(1)、GN-A_(2)、GN-A_(3)、GN-A_(4)、GN-A_(5)和GN-A_(6)及育性正常植株(CK)在盛花期采集花粉粒进行I_(2)-KI育性染色鉴定及对不同发育时期花蕾的营养物质代谢指标[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淀粉(Sta)、游离脯氨酸(Pro)]、膜脂过氧化指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可育株(CK)染色率高达98.37%,花粉粒饱满且呈规则圆球状;GN-A_(1)、GN-A_(2)、GN-A_(3)、GN-A_(6)花粉染色率均低于5%,花粉粒干瘪且呈椭圆状或不规则状,初步鉴定属于不育株;GN-A_(4)、GN-A_(5)花粉染色率分别为54.80%、63.60%,干瘪花粉粒相对较少,多呈椭圆状,分别属于典型半不育株和半不育株。不育株(GN-A_(1)、GN-A_(2)、GN-A_(3)、GN-A_(6))花蕾随着发育时间的变化其SS、SP、Sta、Pro含量供应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不足;不育株POD、SOD活性在整个发育时期均高于可育株,CAT活性在第Ⅰ、Ⅱ时期高于可育株而后逐渐降低,可育株的MDA含量在第Ⅰ、Ⅱ、Ⅳ时期均显著高于不育株(P<0.05)。由变异系数分析可知,CAT、POD、SOD活性、SS、SP含量在不育株花蕾中变异幅度较大,而在可育株发育过程中较稳定,说明生理指标变化与育性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紫花苜蓿 育性鉴定 生理 变异系数
下载PDF
应用EPG技术分析不同品种苜蓿对苜蓿斑蚜的抗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良斌 岳方正 +3 位作者 程通通 王予彤 崔进 徐林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93-1304,共12页
【目的】明确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对不同品种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取食行为,探明抗蚜因子和抗虫位点,筛选抗蚜苜蓿品种。【方法】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记录苜蓿斑蚜成蚜在10个苜蓿品种上的取... 【目的】明确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对不同品种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取食行为,探明抗蚜因子和抗虫位点,筛选抗蚜苜蓿品种。【方法】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记录苜蓿斑蚜成蚜在10个苜蓿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并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合适的EPG参数进行抗蚜性评价。【结果】苜蓿斑蚜成蚜在取食苜蓿过程中呈现np波、pd波、A波、B波、C波、E波、F波和G波8种波形,其中E波、F波和G波的总时间在不同品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在5 h测试期间,E波持续时间在敖汉上最长,金皇后和中苜3号上次之,草原2号和阿尔冈金上最短;F波总时间以准格尔、阿尔冈金和金皇后上最长,敖汉、德宝和草原2号上最短,说明前者具有较强的机械抗性而后者机械抗性较弱。以第1次刺探持续时间、总刺探时间、F波总时间、C波总时间、E波总时间作为聚类分析的指标,10个苜蓿品种被聚成3类:阿尔冈金、草原2号、WL168HQ、德宝、中苜2号和新牧2号为第Ⅰ类,金皇后、中苜3号和准格尔为第Ⅱ类,敖汉为第Ⅲ类。【结论】苜蓿斑蚜成蚜在不同苜蓿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存在差异,草原2号、阿尔冈金和WL168HQ在叶表皮、叶肉和韧皮部层次对苜蓿斑蚜成蚜存在抗性,金皇后在叶表皮和叶肉部位表现出抗性;苜蓿斑蚜成蚜在敖汉上能够长时间刺吸取食,因此敖汉抗性最弱。本研究为深入探讨苜蓿抗虫机理和蚜虫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苜蓿斑蚜 抗蚜性 取食行为 刺吸电位图谱 品种选育
下载PDF
陇东雨养农区3个紫花苜蓿品种叶片氮磷重吸收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兵红 刘敏国 杨惠敏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9,共6页
以3个紫花苜蓿品种(新疆大叶苜蓿、阿尔冈金苜蓿和陇东苜蓿)为材料,研究叶片N、P重吸收特性及其与生物固氮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紫花苜蓿品种叶片N重吸收效率(NRE)平均为18.0%,且第一茬显著高于第二茬。第一茬,阿尔冈金苜蓿与陇东苜蓿... 以3个紫花苜蓿品种(新疆大叶苜蓿、阿尔冈金苜蓿和陇东苜蓿)为材料,研究叶片N、P重吸收特性及其与生物固氮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紫花苜蓿品种叶片N重吸收效率(NRE)平均为18.0%,且第一茬显著高于第二茬。第一茬,阿尔冈金苜蓿与陇东苜蓿的叶片NRE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新疆大叶苜蓿;第二茬,阿尔冈金苜蓿叶片NRE显著高于陇东苜蓿,但二者与新疆大叶苜蓿均无显著差异。3个品种叶片P重吸收效率(PRE)平均为18.3%,品种间和茬次间差异不显著。紫花苜蓿品种间叶片N、P重吸收效率差异较小,而茬次间差异显著。3个品种叶片NRE与叶片氮浓度、生物固氮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茬次间存在差异;PRE与叶片养分浓度、生物固氮率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重吸收效率 生物固氮
下载PDF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陇东地区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24
13
作者 高宪儒 李飞 惠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1-738,共8页
2010-2014年,在陇东地区引种14个国外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与当地陇东紫花苜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种子用价高,春播当年生育期基本一致,均能安全越冬,以第3年最佳,第4年产量锐减。其中,雷达克之星和德福年均产量分别为1... 2010-2014年,在陇东地区引种14个国外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与当地陇东紫花苜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种子用价高,春播当年生育期基本一致,均能安全越冬,以第3年最佳,第4年产量锐减。其中,雷达克之星和德福年均产量分别为11.2和11.0t·hm^(-2),较陇东紫花苜蓿增产9.8%和7.8%。同时,雷达克之星和德福的茎叶比小,品质较好。综合分析,雷达克之星和德福表现最优,适宜作为陇东地区推广的首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产草量 陇东地区
下载PDF
Salinity and cultivar effects on alfalfa forage yield and nutritive value in a Mediterranean climate
14
作者 Aaron W.Anderson Umair Gull +4 位作者 Sharon E.Benes Simarjeet Singh Robert B.Hutmacher Edward Charles Brummer Daniel H.Putnam 《Grassland Research》 2023年第3期153-166,共14页
Background:Soil and water salinity are increasing problems worldwide,caus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crop yields.Alfalfa(Medicago sativa L.)is often listed as salt-sensitive,but field testing of improved cultivars is li... Background:Soil and water salinity are increasing problems worldwide,caus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crop yields.Alfalfa(Medicago sativa L.)is often listed as salt-sensitive,but field testing of improved cultivars is limited.Forage systems and improved high-quality alfalfa varieties are needed to enable crop production under high salinity(HS)conditions.Method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re the yield and quality response of alfalfa to high saline conditions in the field and to document the relative saline tolerance of its varieties.HS irrigation water(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water,or ECw 8.0–11.0 dS m−1)was applied to 33 nondormant alfalfa cultivars and were compared with low salinity(LS)treatments(ECw 0.5–1.2 dS m−1)over 4 years in a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 on a clay loam soil utilizing a split-plot design.Crops were harvested seven to eight times per year,and the forage quality was measured on selected harvests utilizing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Results:The average yield loss due to HS treatment was 23.9%compared with LS treatment,but yields averaged 23.4 Mg ha−1 under HS over the 3 full years of production.This level of produc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economically viable in this region.Differences in salinity tolerance between lin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ield;individual cultivars lost 5%–35%of their LS yield when grown under HS conditions.Forage qualit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under HS versus LS conditions,but improvement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iomass yield(R2>0.81),similar to responses observed in drought-stressed alfalfa.Conclusions:These yield results confirm greenhouse studies,indicating that alfalfa is highly salt tolerant once established in the field,with potential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with tolerant cultivars.Salinity tolerance should be chosen based on total biomass yield as well as on the salinity tolerance index(HS yield relative to LS yield).Agronomic practices to mitigate salinity and sodicity are critical,along with improved cultiv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iotic stress cultivar forage quality medicago sativa nutritional value salinity tolerance soil health stress tolera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