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gradation of TCP in Soil Planted with Alfalfa(Medicago sativa L.)
1
作者 丁克强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7期76-79,123,共5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degradation of 2,4,6-trichlorophenol (TCP) in soil planted with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as well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hlorophenols phytoremediation tech...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degradation of 2,4,6-trichlorophenol (TCP) in soil planted with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as well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hlorophenols phytoremedi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Method] By the use of pot culture experiment in greenhouse,the phytoremediation effect of alfalfa on TCP-contaminated soil,the growth conditions of alfalfa,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TCP on the activity of soil polyphenol oxidase,dehydrogenase and catalase were studied.[Result] After the alfalfa was grown for 75 d,the TCP content in soil of thre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reatments (low,middle and high) decreased dramatically within 15 d,and then the decreasing rate was gradually slow; on the 30^th d of cultivation,the fresh weight of treated alfalfa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e control (P〈0.05),indicating that TCP in soil had inhibition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alfalfa; alfalfa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activities of polyphenol oxidase,dehydrogenase and catalase,thus raising the degradation capability of soil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on pollutants in soil.[Conclusion] Ther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falfa could enhance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organics in the contaminated soil and enhance soil enzyme activity,so the alfalfa could be used for the bioremediation of TCP contaminated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P Contaminated soil medicago sativa L. BIOREMEDIATION
下载PDF
宁南山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土壤干层水分动态及草粮轮作恢复效应 被引量:36
2
作者 刘沛松 贾志宽 +3 位作者 李军 任小龙 李永平 刘世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3-191,共9页
以各类作物农田水分为对照,连续两年对宁南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深层土壤水分以及10年生苜蓿地耕翻后轮作不同年份作物农田的水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干层深度与厚度先增加后减小。3年生苜蓿干层深度为720c... 以各类作物农田水分为对照,连续两年对宁南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深层土壤水分以及10年生苜蓿地耕翻后轮作不同年份作物农田的水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干层深度与厚度先增加后减小。3年生苜蓿干层深度为720cm,6年生干层最深可达1000cm以下,10年生干层深度为920cm,3—12年生苜蓿地0—700cm土层基本上均属于土壤干层范围。苜蓿地0—800cm土壤湿度随生长年限增加而降低,2004年测定的4、7年生和12年生苜蓿地0—700cm土层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30%、5.22%和5.01%;2005年测定的3、6年生和10年生苜蓿地0—800cm土层湿度分别为6.26%、5.60%和5.27%;而800~1000cm土层湿度在一定年限后有恢复趋势。300cm为苜蓿地降水下渗的最大临界深度,300cm以下土壤干层一旦形成,将长期存在,7—12年生苜蓿300~700cm土层湿度仅维持在4.0%左右。苜蓿地和农田的土壤干层厚度与湿度有较大差异,草粮轮作可使苜蓿土壤干层水分基本恢复到农田湿度,而且轮作年份越长,土壤各层次水分恢复效果越好,10年生苜蓿轮作18年后土壤水分基本恢复到农田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土壤干层 草粮轮作 水分恢复
下载PDF
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植物修复效应比较
3
作者 井明博 王金成 +2 位作者 张威 周立辉 张绍鹏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3-862,共10页
对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油污土壤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植物修复效应进行分析比较。经5个月场地修复试验,相关植物生理、土壤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金鸡菊和紫花苜蓿根区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 对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油污土壤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植物修复效应进行分析比较。经5个月场地修复试验,相关植物生理、土壤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金鸡菊和紫花苜蓿根区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TPH)去除率最高可达75.33%和69.88%;(2)7%和9%油污土壤对金鸡菊生理特性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且其根区土壤pH、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紫花苜蓿(P<0.05);(3)金鸡菊根区土壤中食烷菌属(Alcanivorax)、嗜盐单胞菌(Halomonas)和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等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紫花苜蓿(P<0.05);(4)油污浓度增加抑制了紫花苜蓿植物生理进而限制其根区TPH去除率,而土壤理化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得金鸡菊根区土壤TPH去除率高于紫花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污染土壤 紫花苜蓿 金鸡菊 植物修复 陇东地区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瑞 牛伊宁 +3 位作者 何仁元 张耀全 海龙 罗珠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0-708,共9页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是丛枝菌根真菌(AMF)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形成。本研究借助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长期定位试验,以不同建植年限(L2019、L2012、L200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为研究对象,玉米(Zea mays)...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是丛枝菌根真菌(AMF)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形成。本研究借助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长期定位试验,以不同建植年限(L2019、L2012、L200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为研究对象,玉米(Zea mays)田为对照,研究GRSP含量的主要调控因子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随苜蓿种植年限增加,AMF丰度(侵染率、菌丝密度)和GRSP含量显著提高(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T-GRSP)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而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E-GRSP)和总提取球囊霉素土壤蛋白含量均与水稳性团粒特征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大于0.25 mm的团聚体含量(R0.25)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影响土壤AMF丰度和GRSP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速效磷(P=0.002)和微生物量碳(P=0.002)。与农田相比,T-GRSP含量在土壤有机碳中的比例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说明持续多年种植苜蓿引起GRSP含量增加,促进GRSP含量在土壤有机碳中的积累,提高了GRSP含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的贡献。该研究结果可为黄绵土GRSP研究及紫花苜蓿栽培草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丛枝菌根真菌 有机碳 水稳性团聚体 根系菌根侵染率 菌丝密度 冗余分析
下载PDF
苜蓿种植对矿山荒漠土微生物群落、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5
作者 李玲 单成方 +1 位作者 吴挡 徐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为了探究苜蓿种植对矿山荒漠土的改良效应,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未种植苜蓿(M0)、种植苜蓿4 a(M4)和5 a(M5)矿山荒漠土的微生物群落特征、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等.结果表明:(1) 3种处理下土壤的微... 为了探究苜蓿种植对矿山荒漠土的改良效应,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未种植苜蓿(M0)、种植苜蓿4 a(M4)和5 a(M5)矿山荒漠土的微生物群落特征、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等.结果表明:(1) 3种处理下土壤的微生物Sobs、Chao指数由小到大为M0<M5<M4,M5的Shannon指数最低、Simpson指数最高;M4和M5的优势菌门是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M0的优势菌门是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2)种植苜蓿后的矿山荒漠土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减弱;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由小到大依次为M0 <M5 <M4.(3)种植苜蓿后土壤中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丰度降低,且与养分含量呈负相关,而变形菌门丰度增加,且与养分含量呈正相关;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参与化能异养、光能自养及碳、氮循环过程的代谢细菌丰度增加.综上,种植苜蓿可以增加矿山荒漠土的细菌总量、改变优势菌门丰度、增强细菌代谢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微生物群落 酶活性 养分 矿山荒漠土
下载PDF
楚雄南苜蓿根瘤菌的鉴定及其耐酸耐铝特性研究
6
作者 黎梅杰 段正山 +3 位作者 邓宗澳 罗富成 段新慧 韩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为了获得耐酸铝性强的楚雄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 L.)共生根瘤菌菌株,本研究对从不同地区采集到的5份根瘤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对鉴定得到的根瘤菌进行菌体形态观察、低氮回接以及耐酸、铝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YS-8,YS-10,D... 为了获得耐酸铝性强的楚雄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 L.)共生根瘤菌菌株,本研究对从不同地区采集到的5份根瘤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对鉴定得到的根瘤菌进行菌体形态观察、低氮回接以及耐酸、铝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YS-8,YS-10,DH-9,DH-31属于根瘤菌属根瘤菌、CX-44属于中华根瘤菌属苜蓿中华根瘤菌,5个菌株均符合根瘤菌基本形态特征。接种5株根瘤菌后,楚雄南苜蓿的干重、鲜重、株高、结瘤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pH值在4.5~7.5范围内,5株菌株均能正常生长,当pH值=3.5时,5株菌株全部死亡;当Al3+浓度在100~1 500 mg·L^(-1)之间,随着Al3+浓度的升高,菌株生长逐渐缓慢,Al3+浓度达到2 000 mg·L^(-1)时,5株菌株全部死亡。分离出的5株根瘤菌均能与楚雄南苜蓿共生结瘤并促进其生长,且具有较强的耐酸铝性。筛选出的5株根瘤菌均能在pH值大于3.5且铝离子浓度(pH值=5)小于1 500 mg·L^(-1)的条件下推广使用,菌株CX-44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楚雄南苜蓿 共生根瘤菌 抗酸铝菌株
下载PDF
老芒麦与苜蓿间作草地牧草-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7
作者 独双双 李霞 +6 位作者 路欣 贾燕伟 赛宁刚 祁希明 沈李瑜 张秀山 祁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64-2674,共11页
以不同间作比例(2꞉4、2꞉5、2꞉6、2꞉7和2꞉8)建植第3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草地为试验对象,通过研究牧草-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探讨间作模式下各组分C、N、P转化与利用特性,揭... 以不同间作比例(2꞉4、2꞉5、2꞉6、2꞉7和2꞉8)建植第3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草地为试验对象,通过研究牧草-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探讨间作模式下各组分C、N、P转化与利用特性,揭示最佳的间作比例及其生长限制因素。结果表明,间作下老芒麦相对紫花苜蓿的C、N和P竞争比率均小于1,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养分竞争能力。紫花苜蓿有机C含量较其单播差异显著,且2꞉4间作处理显著提高17.35%(P<0.05),而老芒麦仅在2꞉7和2꞉8间作处理下较单播显著提高5.39%和1.62%(P<0.05);2꞉7间作处理下,紫花苜蓿与老芒麦N含量均较高,分别较其单播显著提高20.08%和6.83%(P<0.05),紫花苜蓿C꞉N较其单播显著降低12.32%(P<0.05),N꞉P显著提高18.48%(P<0.05),老芒麦N꞉P和C꞉P较其单播显著提高27.63%和25.86%(P<0.05),而老芒麦C꞉N在2꞉4间作处理下较其单播显著降低18.56%(P<0.05)。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及N꞉P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和C꞉N在2꞉6间作处理下较紫花苜蓿单播分别显著提高了33.12%和116.26%(P<0.05)。冗余分析表明,牧草与土壤均受N素限制,2꞉7间作处理更有助于缓解N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紫花苜蓿 间作比例 植物养分 营养竞争比率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呼伦贝尔退化草地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黄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万吉鑫 秘一先 杨高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17-3025,共9页
将本土草种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补播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中,能够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牧草品质,促进退化草地恢复。为解决原位补播黄花苜蓿幼苗生长弱、建植成功率低的问题,本试验以未灭菌的呼伦贝尔退化草地土壤为基质土,当地常用补播... 将本土草种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补播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中,能够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牧草品质,促进退化草地恢复。为解决原位补播黄花苜蓿幼苗生长弱、建植成功率低的问题,本试验以未灭菌的呼伦贝尔退化草地土壤为基质土,当地常用补播物种-黄花苜蓿为研究对象,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种类及组合对黄花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苜蓿幼苗的生长受到AMF种类和组合的调控。同时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显著提高了黄花苜蓿的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抵消F.mosseae单接种的负效应。共同接种F.mosseae和C.etunicatum活化了土壤速效磷,提高了土壤氮含量,促进了黄花苜蓿根系对铁、钾、镁、锰、磷的吸收,因而促进了黄花苜蓿的生长。因此,在呼伦贝尔退化草甸草原进行黄花苜蓿补播时,同时接种F.mosseae和C.etunicatum可能促进黄花苜蓿幼苗生长,提高建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共同接种 退化土壤 补播 黄花苜蓿
下载PDF
煤气化渣及燃煤固废种植基质对紫花苜蓿生长影响试验
9
作者 刘雨姗 周杨雨航 +4 位作者 王霞 苏万里 李亦易 甘书雨 卓锦德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6-455,共10页
为了探究煤气化及燃煤固废制备种植基质可行性,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基地煤气化产生的气化细渣和气化粗渣、燃煤产生的粉煤灰及炉渣制备种植基质,采用盆栽法,比较其与3种土壤(砂土、壤土及黏土)对紫花苜蓿成苗和生长的影响。分析种... 为了探究煤气化及燃煤固废制备种植基质可行性,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基地煤气化产生的气化细渣和气化粗渣、燃煤产生的粉煤灰及炉渣制备种植基质,采用盆栽法,比较其与3种土壤(砂土、壤土及黏土)对紫花苜蓿成苗和生长的影响。分析种植前后土壤和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砂土有利于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生长;粉煤灰板结严重影响出苗;气化细渣孔隙度较小以及磷含量过高造成了出苗率低和苗株枯黄。出苗率以砂土最高,其次是炉渣、然后是气化粗渣、壤土及黏土。气化粗渣和砂土除有机质含量及磷含量差异较大外,其他物化性质相似,二者培养的紫花苜蓿株高根长的数值接近且最大。炉渣种植紫花苜蓿的株高及根长低于气化粗渣和砂土。研究表明,气化粗渣和炉渣与砂土类似,可作为土壤基质用于牧草种植,对宁夏矿区土壤修复及煤基固废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渣 煤基固废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土壤修复
下载PDF
古龙酸母液混制肥和草席覆盖措施对新疆旱区牧草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0
作者 李多美 孔涛 +4 位作者 陈曦 高明夫 高熙梣 曾泽宇 保佳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8-559,共12页
古龙酸母液(RAE)是工业上通过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是解钾细菌,二者在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肥力和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使用RAE与胶质芽胞杆菌的混合液作为古龙酸... 古龙酸母液(RAE)是工业上通过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是解钾细菌,二者在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肥力和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使用RAE与胶质芽胞杆菌的混合液作为古龙酸母液混制肥(RB),设RB施加量为0%(CK)、0.5%、1.0%的3个处理,并设置草席覆盖和未覆盖处理,开展田间小区试验,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的生长、生理指标、土壤养分指标及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覆盖处理下,RB总体上显著提高了牧草的生长和生理指标,表现为1.0%>0.5%>CK,在1.0%RB处理下,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平均提高了112%,披碱草平均提高了80.1%。相同RB施加量处理,覆盖处理的牧草总体上发芽率、发芽势、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根系发育显著高于未覆盖处理,紫花苜蓿和披碱草发芽率平均提高164%和194%,地上生物量平均提高64.3%和24.9%。相同覆盖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和速效养分含量均随RB处理有效提高,1.0%RB将土壤有机碳和速效钾分别显著提高了33.1%和105%。相同RB施加量下,覆盖处理能提高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平均提高了2.75%。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RB和草席覆盖措施对牧草的生长、生理指标和土壤养分含量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冗余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牧草生长生理指标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有机碳、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建议采用1.0%RB与草席覆盖联用来改良新疆旱区土壤促进牧草生长。研究结果为古龙酸母液、胶质芽胞杆菌资源化利用和新疆旱区土地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酸母液 胶质芽胞杆菌 草席覆盖 紫花苜蓿 披碱草 土壤养分含量
下载PDF
不同根瘤菌菌株对Cu和Cd污染土壤中苜蓿的影响
11
作者 郝思迪 王振 +5 位作者 董官勇 万益帆 邓静 胥思印 田鸿 余秀梅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8,49,共10页
为了探明不同根瘤菌菌株对Cu和Cd污染土壤中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的影响,对Cu和Cd污染土壤中(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2 mg·kg^(-1))接种根瘤菌菌株SM14-3、SM3-2、SM1和SM13-2后苜蓿的生长指标、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和相应重金属... 为了探明不同根瘤菌菌株对Cu和Cd污染土壤中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的影响,对Cu和Cd污染土壤中(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2 mg·kg^(-1))接种根瘤菌菌株SM14-3、SM3-2、SM1和SM13-2后苜蓿的生长指标、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和相应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比较,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和Cd污染土壤中,未接种根瘤菌但施氮(阳性对照)的苜蓿地上和地下部Cu和Cd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未接种根瘤菌且不施氮(阴性对照),生长指标及地上和地下部N和P含量多显著高于阴性对照,而地上和地下部K含量多低于阴性对照。Cu污染土壤中,接种SM14-3、SM3-2和SM1的苜蓿地上和地下部Cu含量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接种4个根瘤菌菌株的苜蓿株高、根长、单株地上和地下部干质量、地上和地下部N和P含量以及地下部K含量多显著高于阴性对照。Cd污染土壤中,接种SM14-3的苜蓿地上和地下部Cd含量以及接种SM3-2和SM1的苜蓿地上部Cd含量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接种4个根瘤菌菌株的苜蓿单株地上和地下部干质量多显著高于阴性对照;接种SM14-3的苜蓿地上和地下部N、P、K含量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而接种SM3-2、SM1和SM13-2的苜蓿地上和地下部N、P、K含量变化各异。比较来看,Cu和Cd污染土壤中,接种SM14-3和SM3-2的苜蓿各指标总体上表现较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指标中,Cu含量与N含量、P含量和株高分别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Cd含量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地下部指标中,Cd含量与单株地下部干质量和根长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供试根瘤菌菌株对Cu和Cd污染土壤中苜蓿的生长总体上有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苜蓿对土壤中Cu和Cd的吸收,其中,SM14-3和SM3-2的作用突出,可作为Cu和Cd污染土壤中苜蓿高效、安全生产的备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瘤菌 重金属污染土壤 相关性分析 共生固氮
下载PDF
玉米芯基保水剂对紫花苜蓿光合日变化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王御钦 赵串串 +2 位作者 王羽琴 谢林花 贾东瑾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49,共7页
为探究保水剂对沙质土壤吸水持水能力和紫花苜蓿光合生长日变化特性的影响,以本课题组研发的玉米芯基保水剂和2年生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给水和自然耗水相结合的方法,设置A、B、C、D四个保水剂添加处理(分别在100 g土壤中加... 为探究保水剂对沙质土壤吸水持水能力和紫花苜蓿光合生长日变化特性的影响,以本课题组研发的玉米芯基保水剂和2年生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给水和自然耗水相结合的方法,设置A、B、C、D四个保水剂添加处理(分别在100 g土壤中加入0、0.2、0.4和0.8 g保水剂),选择紫花苜蓿对土壤水分最为敏感的分枝期和现蕾期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与处理A相比,不同添加处理均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能够有效缓解紫花苜蓿光合“午休现象”。处理C在试验周期内,土壤相对含水率保持在45.27%~70.67%间。与处理A相比,处理C的紫花苜蓿生物量提高了71.81%。说明玉米芯基保水剂用量为土壤重量的0.4%时,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的改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紫花苜蓿 光合日变化 土壤持水能力
下载PDF
种植苜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58
13
作者 杨玉海 蒋平安 +1 位作者 艾尔肯 周抑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8-251,共4页
通过对4年生苜蓿地和传统耕地(棉花)表层土壤分层(0~10,10~20,20~30cm)取样分析,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地相比,4年生苜蓿地在从未施用任何肥料的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 通过对4年生苜蓿地和传统耕地(棉花)表层土壤分层(0~10,10~20,20~30cm)取样分析,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地相比,4年生苜蓿地在从未施用任何肥料的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比每年都施肥的传统耕地高,且差异显著。与种植棉花相比,种植苜蓿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显著降低土壤中总盐含量以及氯离子含量,充分表明苜蓿具有改良土壤的特性。但是苜蓿地土壤pH值比棉花地的高,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同时分析了种植苜蓿与传统作物(棉花)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否存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各指标表现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有机质 土壤孔隙度 氯离子含量 土壤pH值 苜蓿地 表层土壤 取样分析 种植方式 差异显著 土壤容重 改良土壤 垂直分布 同时分析 传统 耕地 速效氮 速效磷 速效钾 盐含量 棉花地 相比 肥料 施用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区苜蓿草地轮作农田土壤氮、磷和有机质变化 被引量:66
14
作者 王俊 李凤民 +1 位作者 贾宇 王亚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9-444,共6页
大田试验研究了多年生苜蓿草地轮作农田 2年内的耕层土壤氮、磷养分和有机质变化 .结果表明 ,与苜蓿连作相比 ,苜蓿草地轮作成农田后 ,土壤N和有机质消耗增加 ,2年中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分别下降了 5 4 %和 1 9 5%、有机质下降了 4 6 ... 大田试验研究了多年生苜蓿草地轮作农田 2年内的耕层土壤氮、磷养分和有机质变化 .结果表明 ,与苜蓿连作相比 ,苜蓿草地轮作成农田后 ,土壤N和有机质消耗增加 ,2年中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分别下降了 5 4 %和 1 9 5%、有机质下降了 4 6 8%和 2 8 2 % ,土壤全磷无显著变化 ;轮作提高了土壤氮、磷养分有效性及其活化率 ,土壤硝态氮含量 2年分别提高了 1 5 5%和 1 59 1 %、速效磷含量提高了 4 4 5%和4 8 0 % ,差异显著 .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养分变化有显著影响 .苜蓿草地轮作后第 2年 ,种植春小麦与种植玉米相比差异显著 ,种植马铃薯和休闲处理土壤养分变化幅度处于二者之间 .种植春小麦能够维持农田土壤肥力生长季平衡 ,种植玉米增加了对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的消耗 ,土壤养分含量出现季节性下降 ,C/N和C/P降低 .在半干旱地区多年生苜蓿草地向农田转变过程中 ,以轮作春小麦为宜 ,应避免种植玉米作物 ,以维持农田肥力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田轮作 苜蓿 土壤氮 土壤磷 土壤有机质 轮作方式
下载PDF
我国紫花苜蓿主产田土壤养分和植物养分调查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谢开云 何峰 +2 位作者 李向林 韩冬梅 万里强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2-214,共13页
科学合理施肥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解决生产和环境问题矛盾的重要途径。为了掌握我国紫花苜蓿在生产中的施肥管理状况,在2012年和2013年两年对我国北方紫花苜蓿主产区49个样地土壤养分和植物养分以及苜蓿第一茬产量进行... 科学合理施肥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解决生产和环境问题矛盾的重要途径。为了掌握我国紫花苜蓿在生产中的施肥管理状况,在2012年和2013年两年对我国北方紫花苜蓿主产区49个样地土壤养分和植物养分以及苜蓿第一茬产量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紫花苜蓿的施肥管理向种植户(包括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我国紫花苜蓿主要集中种植在相对贫瘠的砂性土壤上。在调查的49个样地中,砂性土壤占总样点数的71.4%,主要在内蒙古、甘肃和新疆。大部分样地的土壤有效氮丰富,仅10%的样地因为沙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极少而导致土壤有效氮缺乏。有24.5%的样地土壤速效磷缺乏,其中10.2%的样地速效磷处于极缺水平;有10.2%的样地土壤速效钾缺乏(样地数N=49)。土壤中量元素Ca和Mg较为充足。微量元素中有32.2%的样点有效铁缺乏(N=28),主要分布在甘肃和内蒙古;7.1%(N=28)的样点有效锰缺乏,分布在甘肃和内蒙古。有14.3%的样点有效铜缺乏(N=28),其中有一个分布在甘肃,其余3个样点在内蒙古;有50%的样点有效锌缺乏(N=28),其中8个处于极缺状态(甘肃、陕西各3个,内蒙古2个),6个处于缺乏状态(山东3个,河北、陕西和黑龙江各1个);有10.7%的样点有效钼含量缺乏(N=2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有效硼含量处于丰富状态(N=28)。2)苜蓿植株氮素营养状况较好,而磷钾营养状况较差。微量元素中钼有49%的样点出现缺乏(N=4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都与产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施用磷肥对苜蓿具有显著的增产潜力。3)在调查的49个样点中有18个样点没有进行任何施肥措施,其中大多数为农户。施氮肥作为提高产量的手段占57.1%,大多数为企业种植者。磷肥重视程度高于钾肥,有41%的样地施用磷肥,仅有26.5%的样地施用钾肥。对有机肥重视不够(仅有8个样地施用有机肥)。所有种植者均没有施用过微肥。总之,我国紫花苜蓿主产区在生产实践中应少施或不施氮肥,应重视磷钾肥的配施,也应重视微量元素的作用,尤其是钼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土壤养分 植物营养 施肥 产量 微量元素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苜蓿-粮食轮作土壤水分恢复效应 被引量:34
16
作者 孙剑 李军 +3 位作者 王美艳 王学春 方新宇 任晶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9,共7页
该文测定和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以及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0~1000cm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增加,3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深度达到760cm,6、7、1... 该文测定和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以及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0~1000cm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增加,3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深度达到760cm,6、7、10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深度均超过1000cm,6年生苜蓿地1000~1500cm土层仍为干燥层,土壤平均湿度为9.68%;采用草粮轮作能明显减小苜蓿草地干层的厚度和范围,0~1000cm土壤水分较10年生苜蓿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轮作2、6、8、12和18a粮田平均土壤水分恢复速率25.2mm/a,年均累积恢复土层厚度123.1cm,0~300cm土层水分恢复程度较高,且轮作年限愈长,土壤水分恢复效果越好,轮作18a粮食作物后0~660cm土层土壤水分恢复量达到了531.1mm;苜蓿草地适宜翻耕年限为5~6a,且6年生苜蓿草地0~1000cm土壤水分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需要23.8a,该地区适宜的苜蓿-粮食轮作模式为"5~6年生苜蓿→24年粮食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粮轮作 水分恢复 半干旱偏旱区 黄土高原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土壤干燥化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垄沟集雨对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和产草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贾宇 徐炳成 +3 位作者 王晓凌 孙国均 徐进章 李凤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0-475,共6页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垄沟集雨技术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人工草地生产力以及土壤水分的影响。垄和沟的宽度均为30或60cm,且垄上覆膜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平作对照显著提高了13%和41%。垄和沟的宽度均为30cm且垄上覆膜的处理4年...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垄沟集雨技术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人工草地生产力以及土壤水分的影响。垄和沟的宽度均为30或60cm,且垄上覆膜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平作对照显著提高了13%和41%。垄和沟的宽度均为30cm且垄上覆膜的处理4年的干草产量和平作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垄和沟的宽度均为60cm,且垄上覆膜的处理干草产量比平作对照显著提高了41%,并且使紫花苜蓿草地产草高峰期提早了1~2年。垄和沟的宽度均为30或60cm,且垄面裸露的两个处理产草量比平作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紫花苜蓿草地生长的第三年,深度为150cm左右的土层是降水补充和水分消耗的平衡点。所有处理在紫花苜蓿生长4年后,200~50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已经接近萎蔫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集雨技术 紫花苜蓿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不同年龄紫花苜蓿草地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振南 张清平 +2 位作者 陆姣云 杨梅 杨惠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30-1236,共7页
土壤肥力能反映植物的生长潜力和表现,但又受到植物的影响。在多年生草地系统中,利用年限(牧草年龄)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还没有准确的阐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年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土壤碳、氮、磷、钾等指标进行综... 土壤肥力能反映植物的生长潜力和表现,但又受到植物的影响。在多年生草地系统中,利用年限(牧草年龄)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还没有准确的阐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年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土壤碳、氮、磷、钾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关联度进行排序对不同年龄草地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层,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不一致。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后发现,0-10和10-20 cm土壤肥力最好的年龄均为5龄草地,而20-30 cm土壤肥力最好的年龄为8龄,5龄草地次之。因此,从土壤肥力角度可确定黄土高原地区5龄紫花苜蓿草地利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利用年限 苜蓿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我国主产区紫花苜蓿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何峰 韩冬梅 +1 位作者 万里强 李向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3-509,共7页
为探究我国主产区紫花苜蓿营养现状以及生产中肥料使用的科学性,2012年5 6月,对我国紫花苜蓿主产区21个大田样地苜蓿初花期时的土壤养分、植物组织营养以及第一茬产草量和施肥管理情况进行测定和调研,对土壤和植物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对... 为探究我国主产区紫花苜蓿营养现状以及生产中肥料使用的科学性,2012年5 6月,对我国紫花苜蓿主产区21个大田样地苜蓿初花期时的土壤养分、植物组织营养以及第一茬产草量和施肥管理情况进行测定和调研,对土壤和植物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对土壤和植物养分含量与产草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紫花苜蓿主产区土壤以砂性为主,有机质含量低。紫花苜蓿组织中氮素营养处于充足水平,磷素(P)和钾素(K)普遍缺乏,微量元素中锌(Zn)、硼(B)、钼(Mo)元素缺乏。土壤中磷素和植物体内硼(B)、钼(Mo)和铁(Fe)含量与第一茬产草量显著正相关。施用氮肥地块有12个,磷肥有5个,钾肥有3个,没有有针对性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地块。建议在紫花苜蓿大田生产上控制氮肥施用,注重P、K肥的施用,有针对性地施用B、Mo等微量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土壤养分 植物组织分析 肥料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商值(qMB,qCO_2) 被引量:18
20
作者 蒋平安 罗明 +2 位作者 蒋永衡 杨玉海 艾尔肯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9,共5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种植年限不同的3种苜蓿地0~10cm和10~20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基础呼吸强度、代谢商和微生物生物量商(qMB,qCO2)。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在不同年限苜蓿地之间有不同的变化。微生物量碳、微... 通过实验,研究了种植年限不同的3种苜蓿地0~10cm和10~20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基础呼吸强度、代谢商和微生物生物量商(qMB,qCO2)。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在不同年限苜蓿地之间有不同的变化。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指标显示土壤质量4年生苜蓿地>1年生苜蓿地>2年生苜蓿地,基础呼吸强度和代谢商指标显示土壤质量4年生苜蓿地>2年生苜蓿地>1年生苜蓿地。在不施肥的条件下,4年生苜蓿地土壤质量最好,表明苜蓿种植时间越长,对土壤肥力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商值 土壤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