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3号杂花苜蓿无性系生产性能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云岚 云锦凤 郭淑晶 《草原与草坪》 CAS 2006年第4期63-66,共4页
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通过茎段扦插建立的6个无性系群体为材料,比较了这些无性系在株高、再生速度及变异系数上的差异,分析了单株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异性、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关系,结果表明,综合性状以黑紫色、黄绿色和白黄色3个无... 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通过茎段扦插建立的6个无性系群体为材料,比较了这些无性系在株高、再生速度及变异系数上的差异,分析了单株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异性、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关系,结果表明,综合性状以黑紫色、黄绿色和白黄色3个无性系较优;较多的分枝、较小的叶型、绝对高度大且茎叶比也较大的植株,预示有较高的头茬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3号杂花苜蓿 无性系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播期及密度对草原3号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贾鲜艳 张众 +2 位作者 庞敏娜 杨风龙 潘永刚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8,共6页
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牧草试验地进行了不同播期及密度对草原3号苜蓿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对不同播期及密度处理的株高、物候期、根颈粗、分蘖芽数、越冬率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播种密度越大,播期越晚,苜蓿生长越缓慢... 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牧草试验地进行了不同播期及密度对草原3号苜蓿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对不同播期及密度处理的株高、物候期、根颈粗、分蘖芽数、越冬率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播种密度越大,播期越晚,苜蓿生长越缓慢,越冬率越低。7月初播种,越冬率可达100%,8月中旬以后播种,越冬率为0。同时,早播有利于第二年的返青生长。因此认为,草原3号苜蓿最适播期应不晚于7月中旬。40cm行距条播时播种密度以100苗/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草原3号苜蓿 播种期 播种密度
下载PDF
施肥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建新 云锦凤 张众 《草业与畜牧》 2007年第3期12-15,共4页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 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 kg/hm2,磷肥218.75~262....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 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 kg/hm2,磷肥218.75~262.0 kg/hm2,钾肥96.0~138.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草原3号杂花苜蓿 种子产量
下载PDF
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孟凯 闫士元 米福贵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第11期44-48,54,共6页
为了明确刈割次数对杂花苜蓿草产量、营养成分、越冬率和可持续利用所产生的影响,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进行了不同刈割次数的研究试验,并对不同刈割处理下草原3号杂花苜蓿的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进行了测定分析。... 为了明确刈割次数对杂花苜蓿草产量、营养成分、越冬率和可持续利用所产生的影响,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进行了不同刈割次数的研究试验,并对不同刈割处理下草原3号杂花苜蓿的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平均株高、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而对茎叶比、鲜干比、越冬率影响显著(P<0.05)。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在刈割1次处理下的茎叶比、越冬率最高,分别为0.98、95%;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平均株高、生长速度、鲜干比较高,分别为59 cm、1.30 cm/d、3.76;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全年干草总产量最高,为5 211 kg/hm2;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平均值较高,分别为20.5%、140;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平均值较小,分别为35.9%、40.6%。综合考量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种植当年刈割1次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3号杂花苜蓿 刈割次数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刈割对无芒雀麦和苜蓿混播草地翌年头茬草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海新 黄晓群 孙海正 《草原与草坪》 CAS 2008年第4期42-46,共5页
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对两种牧草混播后当年进行刈割处理,结果表明:随刈割频率增加,两种牧草翌年返青期的株高呈减小趋势,苜蓿头茬草总产呈逐渐降低趋势,无芒雀麦呈逐渐上升趋势。刈割频率增加能够抑制苜蓿翌年叶片... 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对两种牧草混播后当年进行刈割处理,结果表明:随刈割频率增加,两种牧草翌年返青期的株高呈减小趋势,苜蓿头茬草总产呈逐渐降低趋势,无芒雀麦呈逐渐上升趋势。刈割频率增加能够抑制苜蓿翌年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无芒雀麦光合速率;在初花期刈割翌年苜蓿总产量达到最高,首次刈割时期推后,翌年无芒雀麦头茬产量和光合速率呈逐渐降低趋势,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 混播 苜蓿 无芒雀麦
下载PDF
苜蓿雄性不育系花蜜腺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红 石风翔 康菊花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17-21,共5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草原1号杂花苜蓿(MedicagovariaMartin.cv.'CaoyuanNo.1')(雄性可育系)和苜蓿雄性不育系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蜜腺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原1号杂花苜蓿的花蜜腺位于子房与雄蕊之间的花托上,属于花托结...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草原1号杂花苜蓿(MedicagovariaMartin.cv.'CaoyuanNo.1')(雄性可育系)和苜蓿雄性不育系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蜜腺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原1号杂花苜蓿的花蜜腺位于子房与雄蕊之间的花托上,属于花托结构蜜腺,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其中雄性不育系和可育系花蜜腺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形状、大小、层数和液泡化程度以及淀粉粒的变化规律上无明显差异,但不育系淀粉粒形成的较晚,含量也比同期可育系少(败花期除外),说明不育系蜜腺分泌物少,直接影响苜蓿雄性不育系的授粉、受精,是导致其杂交制种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雄性不育系 花蜜腺 解剖学 解剖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