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证治特点探析
1
作者 王哲 高利东 +1 位作者 徐存 王保和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75-581,共7页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证治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北宋时期,心悸病的发展多承晋唐“类分”思想之遗风,医家们注重对前朝医药理论的整理和继承,但又有所发挥。北宋医者新提出时气热毒、热邪两种病因,补入心实热、心中风和肾虚3种脏腑证...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证治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北宋时期,心悸病的发展多承晋唐“类分”思想之遗风,医家们注重对前朝医药理论的整理和继承,但又有所发挥。北宋医者新提出时气热毒、热邪两种病因,补入心实热、心中风和肾虚3种脏腑证型,扩充了他病致悸的种类,心悸的通用药物被首次提出,历代效验方在方书中也得到全面的总结和整理。南宋时期,医家们受理学影响本经典、重求理,对心悸的病名和分类方式进行规范,发挥火热、脾胃气虚、血虚、气郁、痰浊等病机,并对心悸方剂进行精简,创立诸多名方,同时注重用药的次第问题,丰富了心悸的治法治则。纵观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部分用药存在古今变迁,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病机的理解及治法用药亦与当代不同,值得学习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元时期 心悸 中医 证治特点
下载PDF
岭南医家刘渊《医学纂要》中风辨治探析
2
作者 王岳铭 张佛明 陈凯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01-505,共5页
清代岭南医家刘渊所撰的《医学纂要》是一本既言其验、又探其要的综合性医著。《医学纂要》对于中风的辨治既传承了张仲景与张景岳的理论与观点,又在遣方用药中体现了创新。刘渊在辨治中风时,从痰论治,调补脾肾;在仲景六经辨证的基础上... 清代岭南医家刘渊所撰的《医学纂要》是一本既言其验、又探其要的综合性医著。《医学纂要》对于中风的辨治既传承了张仲景与张景岳的理论与观点,又在遣方用药中体现了创新。刘渊在辨治中风时,从痰论治,调补脾肾;在仲景六经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创立了针对中风的六经证治;秉承标本分治的原则,治疗中风区分急缓,辨别急危重症。治疗中风用药时,继承张景岳“补虚不离桂附”之思路,或佐以肉桂与附子以追散失的元阳、生无根之气,或佐以桂枝与附子以通畅血脉,使寒邪自除;遣方用药多采用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以补气养血,调补人体气血阴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医家 《医学纂要》 中风 从痰论治 调补脾肾 补气养血 刘渊 清代
下载PDF
浅析五运六气与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的关系
3
作者 张翔宇 郭海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7期145-150,共6页
五运六气首见于《黄帝内经》,在宋金元时期蓬勃发展。其中为代表的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被后世誉为金元四大家。他们所处时代前后相距不到300年,学术观点却寒热温凉,各有所宜。本文从金元四大家各自所处“六气... 五运六气首见于《黄帝内经》,在宋金元时期蓬勃发展。其中为代表的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被后世誉为金元四大家。他们所处时代前后相距不到300年,学术观点却寒热温凉,各有所宜。本文从金元四大家各自所处“六气大司天”背景特点的客观和其各自对运气理论阐发的主观两大角度挖掘,研究发现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寒热温凉的不同,均与各自所值“六气大司天”特点相契合;金元四大家皆推崇五运六气理论及运气思维下六气与人体经络脏腑气化密切联系的六经气化学说。本文探讨运气学说与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的关系,以冀对五运六气与各家学说研究提供一点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金元四大家 六气大司天 六经气化 各家学说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痰浊衰老相关性学说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贺松其 文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446-447,共2页
痰浊衰老相关性学说萌起于《内经》时期 ,发展成熟于宋金元时期 ,完善演化于明清时期。旨在通过整理研究宋金元时期有代表性的医家对该学说的不同阐述和发挥的相关文献资料 ,提炼其合理内核 。
关键词 宋金元医家 痰浊 衰老 学说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金元时期脏腑辨证学说发展特点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雪梅 李德杏 王玉兴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62-65,共4页
金元时期脏腑辨证学说经张元素总结发展成为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刘完素的脏腑病机论、李杲的“脾胃论”、朱丹溪的“相火论”等丰富了对各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当时的理学、道教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影响了各家对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他... 金元时期脏腑辨证学说经张元素总结发展成为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刘完素的脏腑病机论、李杲的“脾胃论”、朱丹溪的“相火论”等丰富了对各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当时的理学、道教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影响了各家对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他们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将脏腑辨证的方法普遍运用于临证各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辨证 金元时期 脏腑病机 脾胃论 相火论
下载PDF
中医学史上的学派争鸣——以金元“王道”与“霸道”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久云 诸锡斌 +1 位作者 付开聪 张绍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11-16,共6页
中医发展历史中,出现了繁多的学派.至金元时代,医学学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金元四大家.而四大家又因思想不同而分为"霸道"与"王道",分析这两个派别的异同,探讨医学派别之争对医学发展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中医学派 金元四大家 “王道” “霸道”
下载PDF
论刘河间“火热论”核心思想及其对金元四大家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鲍建敏 吕萍 +1 位作者 陈震萍 牟重临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6期178-181,共4页
中医学史有名的金元四大家,火热论派、脾胃论派、攻下派、滋阴派,各派学术观点鲜明而突出。深入研究四大家的学术精髓与内涵,可知各派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地域以及当时疾病流行谱息息相关,并清晰显示了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具有... 中医学史有名的金元四大家,火热论派、脾胃论派、攻下派、滋阴派,各派学术观点鲜明而突出。深入研究四大家的学术精髓与内涵,可知各派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地域以及当时疾病流行谱息息相关,并清晰显示了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具有相当紧密的渊源和传承关系。刘河间作为四大家之首,创立了"火热论",提出火热病机多由"怫郁"的理论,不仅开创金元时期中医学术争鸣之先河,且对其他三家的学术思想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河间 金元四大家 火热论 张从正 李东垣 朱丹溪
下载PDF
论秦汉、晋唐、宋元中医发展的成就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荣庆 周珩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23-28,共6页
中国医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内容博大精深。秦汉医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晋唐是中医学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宋金元则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各家纷起,使祖国医学面貌为之一新。
关键词 秦汉医学 晋唐医学 宋金元医学 中医学发展史
下载PDF
金元时期医学繁荣的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06-209,共4页
金元时期是我国医学流派争鸣、学术创新的繁荣时期。通过对金元时期医学繁荣的另类思考,认为其因素有四:即惯性与矫枉、灾难、少数民族统治者对实用性技术的重视和北方医家们挣脱理学的束缚等,并略述了金元时期医学的繁荣对现代中医学... 金元时期是我国医学流派争鸣、学术创新的繁荣时期。通过对金元时期医学繁荣的另类思考,认为其因素有四:即惯性与矫枉、灾难、少数民族统治者对实用性技术的重视和北方医家们挣脱理学的束缚等,并略述了金元时期医学的繁荣对现代中医学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时期 医学繁荣 启示
下载PDF
从金元四大家临床看方药用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延强 傅延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421-424,共4页
方药用量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重视,从历代名医著作中探寻其用方用药用量规律将是有效方法之一。金元四大家在他们各自的医学著作中散落着众多有关方药用量问题的论述,本文从季节、病位、脉象、症状、病因、正气等六个影响用药用... 方药用量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重视,从历代名医著作中探寻其用方用药用量规律将是有效方法之一。金元四大家在他们各自的医学著作中散落着众多有关方药用量问题的论述,本文从季节、病位、脉象、症状、病因、正气等六个影响用药用量的方面对其规律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四大家 方药用量 规律
下载PDF
唐宋金元文论“衰落”、“隆起”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书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5,共15页
日本学者曾断言中国文论"衰落于唐宋金元",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中国文论发展至唐宋金元,并不是"衰落",而是"隆起"。唐代诗学文论有自己的重大贡献,如在"唯美"一系,进一步深化魏晋南北朝时期... 日本学者曾断言中国文论"衰落于唐宋金元",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中国文论发展至唐宋金元,并不是"衰落",而是"隆起"。唐代诗学文论有自己的重大贡献,如在"唯美"一系,进一步深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式运动",提出"对偶说",促成了律诗、绝句的建立;提出"诗境"论,成为中国"诗文评"核心理论思想之一"意境"的起始;晚唐司空图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观点,影响深远。在"尚用"一系,则有元白诗论、韩柳文论等等很有特点的思想。至宋,"诗文评"出现了名副其实的大繁荣和再提升:诗话、词话、文话("四六话")如雨后春笋,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此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此类作品如春河开闸,如繁花绽放,成为中国古代"诗文评"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开创了"评点"的新形式,到明清更发展成蔚为壮观的"诗文评"重镇;古文理论(欧苏甚至包括理学家的极端论调)也有新的拓展;尤其是对诗文自身性质特点的把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沧浪诗话》尤为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唐代文论 宋代文论 金代文论 元代文论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儿科学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琳 李成文 《河南中医》 2007年第8期8-9,共2页
宋金元时期中医儿科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儿科理论体系形成,单独成科,诊断方法进一步提高,五脏辨证方法确立;对麻、痘、惊、疳等儿科常见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创立易虚易实学说、指纹望诊学说、小儿护养学说等。
关键词 宋元时期 儿科学 小儿诊断方法 小儿五脏辨证方法 惊风 麻疹 疳证 水痘 易虚易实学说 指纹望诊学说 小儿护养学说
下载PDF
金元时期的温病理论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志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1-13,共3页
自金元时期,医家对医学的理论问题注重独立思考,开始了创制新法新方的风尚。如在病因方面,提出"伤寒皆热证,非有阴寒之病"";闻秽毒之气"为传染之由,后者为口鼻受病的先机。这一时期在温病治疗方面的贡献比较突出,... 自金元时期,医家对医学的理论问题注重独立思考,开始了创制新法新方的风尚。如在病因方面,提出"伤寒皆热证,非有阴寒之病"";闻秽毒之气"为传染之由,后者为口鼻受病的先机。这一时期在温病治疗方面的贡献比较突出,明确提出:不宜麻桂发汗而应辛凉清解;伤寒吐法;内伤与外感的不同治法;以气分血分及上中下三焦划分泻热法,等等。金元医家创制的新方,如凉膈散、防风通圣散、普济消毒饮等,为后世温病治法提示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伤寒 金元时期 理论创新
下载PDF
思维一贯性在高职高专中医教学中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鑫 冯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3期16-18,共3页
本文从中医药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以高职高专中医教学为着力点,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及临床经验体会,指出当今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知识结构及理论与临床衔接两大障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未从西式思维转化为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式思维,并在此基础... 本文从中医药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以高职高专中医教学为着力点,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及临床经验体会,指出当今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知识结构及理论与临床衔接两大障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未从西式思维转化为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式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付诸临床实践的一贯性中医思维。作者借鉴先辈中医药师承的传统,对中医药教师的理论与临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中医药职业教育特点,通过具体教学举例分析,阐示注重整体理论脉络梳理、提炼思维认知实践的“知行合一”中医药教育理念,提出“思维一贯性”无论是在衔接学前知识建立中医理论构架,还是搭建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一贯性 中医药教育 职业教育 金元四大家
下载PDF
基于《兰室秘藏·痔漏门》探析李东垣治痔学术思想
15
作者 汪伟 张佳乐 侯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究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痔漏病症的相关诊疗理法,以期更全面地认识痔漏,从而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从《兰室秘藏·痔漏门》中痔漏论及痔漏八方着手分析,结合《东垣试效方》中痔漏论和具体方药分析痔漏方药的配伍特... [目的]探究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痔漏病症的相关诊疗理法,以期更全面地认识痔漏,从而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从《兰室秘藏·痔漏门》中痔漏论及痔漏八方着手分析,结合《东垣试效方》中痔漏论和具体方药分析痔漏方药的配伍特点,对李东垣诊疗痔漏病证思路作出研讨。[结果]李东垣从湿、热、风、燥四气而合论治痔漏,多用当归、秦艽和血润燥之药对,以疏风止痛、辛润和血法阐述证治规律,重视痔漏的饮食调养。[结论]李东垣《兰室秘藏》内容丰富,其对痔漏的辨治颇有心得体会,至今其论治思想对临床肛肠科疾病的诊疗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兰室秘藏 痔漏 药对 和血润燥 疏风止痛 金元四大家 中医文献
下载PDF
金元时期至清代内治甲状腺疾病主要中药聚类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学妍 李明哲 +3 位作者 王士彪 杨宇峰 石岩 高天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研究金元时期至清代内治甲状腺疾病主要中药演变情况,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该时期中医治疗甲状腺疾病选方用药特点加以分析。方法:选择金元时期至清代(公元1115—1911年)期间中国医家治疗"瘿病"的内服方剂,按成书时间排序... 目的:研究金元时期至清代内治甲状腺疾病主要中药演变情况,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该时期中医治疗甲状腺疾病选方用药特点加以分析。方法:选择金元时期至清代(公元1115—1911年)期间中国医家治疗"瘿病"的内服方剂,按成书时间排序摘录方剂及出处,将各种资料经逻辑核对并剔除重复数据之后,将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根据聚类结果,可将主要中药按规律分为4类,具体如下:C1系列为昆布、海藻、海带;C2系列为海蛤、猪靥;C3系列为陈皮、青皮、木香、甘草、川芎、当归;C4系列为半夏、贝母。结论:金元时期至清代内治甲状腺疾病主要中药可为分四大类。以海藻、海带、昆布为代表的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法,是治疗"瘿病"的主要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甲状腺 聚类分析 瘿病 金元时期 清代
下载PDF
金元时期全真教的基本思想及理论建树
17
作者 高良荃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金元时期全真教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教合一,返本归原;性命双修,先性后命;积功累行,功行双全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全真教思想在对唐宋以来我国思想界三教合一、凸现心性这一主流趋势做了充分回应的同时,也对“生与死的关系”、“出世... 金元时期全真教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教合一,返本归原;性命双修,先性后命;积功累行,功行双全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全真教思想在对唐宋以来我国思想界三教合一、凸现心性这一主流趋势做了充分回应的同时,也对“生与死的关系”、“出世与入世的关系”这两个古老的话题给出了自己超越三教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朝 元朝 全真教 儒学 佛教 道教 三教合一 思想
下载PDF
简评金元医家对方药分类的贡献
18
作者 许二平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金元医家 方药分类 医学史
下载PDF
论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思想 被引量:26
19
作者 陈震萍 沈丹 牟重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思想,把握东垣学说的基本精神,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连贯分析李东垣的四部著作,探究其核心思想与组方用药的原理,还原"阴火"概念形成的思路,并以图表的方式,分析脾气虚陷的机理、证候和治疗... [目的]探讨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思想,把握东垣学说的基本精神,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连贯分析李东垣的四部著作,探究其核心思想与组方用药的原理,还原"阴火"概念形成的思路,并以图表的方式,分析脾气虚陷的机理、证候和治疗。[结果]揭示风药与补气健脾药存在着协同效应,归纳"阴火"概念的四层内涵,阐明元气损伤与脾胃虚衰的内在关系,发现脾气虚陷常伴有内外邪侵袭之多种病症,须治以补中益气和升阳举陷,并作随证加减。[结论]针对诸虚不足,以升阳益气法调理脾胃为中心的学术思想,拓宽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目前仍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脾胃学说 风药 阴火 补中益气 金元四大家 中医各家学说
下载PDF
运气学说对金元医学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艳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4-26,共3页
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金元医家刘完素、张元素对运气理论都有深入的研究,他们运用这一理论的指导临床实践活动,进行创新研究,拉开了医学创新的序幕,促进了金元医学的发展。
关键词 运气学说 刘完素 张元素 金元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