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for Postpartum Pelvic Girdle Pain 被引量:1
1
作者 Chunrong Yang Feng Yuan +1 位作者 Yanni Wang Duomei Re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3年第2期65-72,共8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in treating postpartum pelvic girdle pain and promoting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Methods:From Januar...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in treating postpartum pelvic girdle pain and promoting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Methods: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22,300 patients with pelvic girdle pain after spontaneous delivery in a hospital in Shaanxi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low frequency,high frequency,and alternating frequency,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In addition to routine postpartum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the three groups received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at low-frequency(2 Hz,)high-frequency(100 Hz),and alternating frequency(2/100 Hz),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s in initial pain,pai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atisfaction with analgesic effect,and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effect were evaluat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aternal age and postpartum pelvic girdle pain(P<0.001),but no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newborn birth weight and postpartum pelvic girdle pain(P>0.05).After 1d/2d of treatment,the pain scores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in the alternating-frequency group and low-frequenc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high-frequency group,and the postpartum curative effect of patients in the alternating-frequency group was the best,followed by the low-frequency group,and the high-frequency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01).Among the three groups,the alternating-frequency group had the highest satisfaction with the analgesic effect and the highest rate of selecting the same analgesic regimen the next tim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01).Conclusion: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postpartum pelvic girdle pain and beneficial to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Sparse-dense wave stimulation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ostpartum pelvic girdle pain.It has the best effect in promoting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and the highest patient satisfaction.Therefore,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is highly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Pelvic girdle pain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frequency
下载PDF
Effects of cervical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ith various waveforms and densities on body mass,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and death rate in ischemic stroke rats
2
作者 Yonghong Yang Chengqi He Lin Yang Qiang Gao Shasha Li Jing H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04-308,共5页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has resulted in favorabl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ysphagia. However, the safety of cervical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remains unclear because of numerou...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has resulted in favorabl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ysphagia. However, the safety of cervical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remains unclear because of numerous nerves and blood vessels in the neck. In the present study, rats with ischemic stroke underwent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systemic and local effect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t different densities and waveforms were investigat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resulted in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body mass, liver or kidney function, or mortality rate. In addition,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 was observed, despite overly high intensity of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hich induced laryngismus, results from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it is safe to stimulate the neck with a low-frequency electricity under certain inten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erse reaction deglutition rehabilitation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schemic stroke: rats
下载PDF
Real-time and wearable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for volitional hand motor function control using the electromyography bridge method 被引量:5
3
作者 Hai-peng Wang Zheng-yang Bi +3 位作者 Yang Zhou Yu-xuan Zhou Zhi-gong Wang Xiao-ying Lv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of hemiplegic patients is crucial for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A wearable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has been proposed for real-time volitional hand motor functio...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of hemiplegic patients is crucial for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A wearable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has been proposed for real-time volitional hand motor function control using the electromyography bridge method.Through a series of novel design concepts,including the integration of a detecting circuit and an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 miniaturized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ircuit technique,a low-power super-regeneration chip for wireless receiving,and two wearable armbands,a prototype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with reduced size,power,and overall cost.Based on wrist joint torque reprod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s performed on six healthy subjects,the optimize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thresholds and trained logistic regression classifier parameters were statistically chosen to establish wrist and hand motion control with high accuracy.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wrist flexion/extension,hand grasp,and finger extension could be reproduced with high accuracy and low latency.This system can build a bridg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healthy limbs and paralyzed limbs,effectively improve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of hemiplegic patients,and elevate efficiency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logistic regression rehabilitation of upper-limb hemiplegia electromyography control wearable device stroke frequency-modulation stimulation hand motion circuit and system real-tim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n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Migraine
4
作者 Yalun Feng Sujuan Zhang Yongmei Ya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1年第4期213-216,共4页
Migraine is a common and recurrent chronic disorder.Migraine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nxiety,depression and other emotional diseas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the long-term clinical e... Migraine is a common and recurrent chronic disorder.Migraine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nxiety,depression and other emotional diseas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icacy of rehabili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and the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have been widely accepted.This paper reviews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migraine in recent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cupuncture therapy
下载PDF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和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差异分析
5
作者 姜建萍 孙健 赵春苗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6期174-177,共4页
目的 分析偏瘫肩痛患者实施中医定向透药与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潍坊市中医院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60例偏瘫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掷骰子分组为透药组与刺激组,各30例。透药组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刺激组行... 目的 分析偏瘫肩痛患者实施中医定向透药与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潍坊市中医院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60例偏瘫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掷骰子分组为透药组与刺激组,各30例。透药组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刺激组行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肩关节活动度、肢体功能情况及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透药组疼痛评分低于刺激组,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刺激组,上肢功能及上肢自理能力优于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透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刺激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大幅减轻肩痛问题,拓展肩关节活动度,提升肩关节功能,有效率高,相比中频脉冲电刺激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脉冲电刺激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肢体功能 偏瘫肩痛
下载PDF
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黄爱清 张丽娟 +4 位作者 江红叶 黄纳新 裴丽 李换霞 陈艳华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3期5-7,59,共4页
目的 探讨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PHENIX—USB4电刺激治疗,试验组接受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 目的 探讨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PHENIX—USB4电刺激治疗,试验组接受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8周后,试验组腹围、脐上腹直肌分离间距、脐下腹直肌分离间距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次数、胎儿大小是腹直肌分离治疗有效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与单纯PHENIX—USB4电刺激相比,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应用效果更好,能有效缩小腹围及腹直肌间距,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腹直肌分离 康复治疗仪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髌股关节痛患者下肢功能和生物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菁 姚英策 +5 位作者 杨晓巍 薛博士 赵建斌 杨辰 栾天峰 周志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5-1371,共7页
背景:下肢髋膝周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通常是针对髌股关节痛较为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但其所起的干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明确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髌股关节痛患者疼痛、下肢功能和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3... 背景:下肢髋膝周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通常是针对髌股关节痛较为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但其所起的干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明确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髌股关节痛患者疼痛、下肢功能和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37例髌股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肌力训练结合电刺激组(试验组)19例,单纯肌力训练组(对照组)18例,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干预训练。干预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和膝前痛量表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等级和功能水平,应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跑步测试时膝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以重复测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组别*时间)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较干预前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减小(P<0.001),膝前痛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P_(试验组)<0.001,P_(对照组)=0.001);且试验组膝前痛量表评分在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01);②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跑步测试中的膝最大屈曲角度(P=0.011)、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P<0.001)、内旋力矩峰值(P=0.008)、髌股关节应力峰值(P<0.001)、髌股关节反作用力峰值(P<0.001)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③结果说明,单纯肌力训练和肌力训练结合电刺激干预均有助于改善髌股关节痛患者的主观痛感和下肢功能水平,并有助于改善跑步时的运动模式及降低髌股关节应力;与单纯肌力训练相比,肌力训练结合电刺激干预改善患者下肢功能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前痛 髌股关节 电刺激 运动疗法 动作模式 运动学 动力学 康复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欣然 李瑞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其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NMES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作...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其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NMES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作用的参数、机制及其在临床中的运用进行了归纳总结。未来应进一步探讨NMES作用的具体机制及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肌肉电刺激 运动障碍 康复 综合疗法
下载PDF
针刺八髎穴联合中频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及对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9
作者 潘秋银 李登科 +3 位作者 苏晓勇 王琼 孙文琳 祁玉军 《河北中医》 2024年第9期1528-153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八髎穴联合中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排尿功能、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加... 目的观察针刺八髎穴联合中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排尿功能、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加中频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八髎穴。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包括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导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尿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膀胱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测压容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7%(38/43),对照组总有效率69.77%(30/4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日均单次排尿量均升高(P<0.05),日均导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日均单次排尿量上升(P<0.05),日均导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2组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5),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均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5),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显著上升(P<0.05)。结论针刺八髎穴联合中频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优于中频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其排尿功能和尿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原性 脊髓损伤 针刺疗法 八髎穴 中频电刺激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彩艳 杨翠花 刘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肢体肌力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髋关节与膝关节前屈、后伸肌力高于对照组,髋关节与膝关节前屈、后伸肌张力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及髋关节与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增强肌力,促进肢体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刺激 任务导向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 肢体肌力
下载PDF
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
11
作者 姚玉婷 赵鹏 +2 位作者 李燕 姚玉鑫 刘敏肖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及血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C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和吞...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及血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C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和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2周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等级、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NIHSS评分、SSA评分及血清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B、C组低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3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优于治疗前(P<0.05),B、C组优于A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3组患者血清BDNF和NGF表达水平及总有效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B、C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B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升高血清BDNF和NGF水平,降低NSE水平,协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尼麦角林 低频电刺激治疗 神经功能
下载PDF
1例1型糖尿病性胃轻瘫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12
作者 郝民 高俊娈 +4 位作者 薛丽 张庚良 毛慧 沈彦如 刘晓彤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5期90-93,共4页
本文总结1例1型糖尿病性胃轻瘫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经验。基于护理评估和中医辨证,在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频电脉冲疗法进行穴位按摩,有效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减轻痛苦,促进患... 本文总结1例1型糖尿病性胃轻瘫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经验。基于护理评估和中医辨证,在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频电脉冲疗法进行穴位按摩,有效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减轻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胃轻瘫 中频电脉冲疗法 穴位 中医护理 血糖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及对尿动力学的影响
13
作者 蔡芳 乔红梅 +2 位作者 朱艳 潘旭东 金杰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8例急性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间歇清洁、导尿、膀胱训练、药物...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8例急性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间歇清洁、导尿、膀胱训练、药物及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72 h排尿情况,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和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评分变化以及尿动力学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85.2%(P<0.05)。治疗后,两组72 h排尿情况、尿动力学指标、ICIQ-SF评分、QOL评分和LUTS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温针灸联合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和尿失禁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针药并用 低频电刺激 脑梗死 中风后遗症 尿失禁 尿动力学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卞新华 石娜娜 +1 位作者 朱敏 韩晓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991-993,共3页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辅助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运动发育障碍的患儿2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运动训练治疗)与观察组(104例...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辅助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运动发育障碍的患儿2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运动训练治疗)与观察组(104例,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辅助常规运动训练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运动能力(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治疗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精细运动商(Fine Motor Quotient,FMQ)、总运动商(Total motor quotient,TMQ)及粗大运动商(Gross motor quotient,GMQ)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DL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1m、3m、5m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辅以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刺激 辅助治疗 运动发育迟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川平法联合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15
作者 张禹 邹家莉 +4 位作者 李晓洁 王兵 李洁 石国凤 周谊霞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594-600,共7页
目的 探讨川平法联合低频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2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 目的 探讨川平法联合低频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2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川平法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的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亦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AS等级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MAS等级较对照组低(P均<0.05)。2组治疗后的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川平法联合低频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肌肉痉挛的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川平法 低频穴位电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康复效果及月经恢复时间的影响观察
16
作者 张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究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有效性,并观察对其子宫康复效果、月经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将低频电刺激作为治疗方案,观... 目的探究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有效性,并观察对其子宫康复效果、月经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将低频电刺激作为治疗方案,观察组将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作为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以及雌二醇)、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与舒张期末流速比(S/D)]及康复效果、月经恢复时间、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以及雌二醇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53.78±31.40)mIU/ml、孕酮(15.16±3.14)ng/ml以及雌二醇(56.47±9.63)pg/ml低于对照组的(188.69±36.21)mIU/ml、(17.14±4.05)ng/ml、(60.75±5.2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螺旋动脉RI、PI、S/D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RI(0.51±0.10)、PI(0.75±0.11)、S/D(2.18±0.17)低于对照组的(0.59±0.06)、(0.86±0.19)、(2.4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恢复时间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将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后方法可行,其能够改善患者性激素、子宫血流动力学,提升子宫康复效果,促进月经早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刺激 穴位贴敷 人工流产术 子宫康复 月经恢复
下载PDF
红外线照射联合脉冲电刺激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17
作者 沈雪晴 王晓宇 沈清华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究红外线照射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价值。方法:选取89名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的髋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4,常规康复干预)和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以低频脉冲电刺... 目的:探究红外线照射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价值。方法:选取89名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的髋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4,常规康复干预)和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以低频脉冲电刺激及红外线照射干预)。比较两组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及腰背部功能。结果:观察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疼痛、腰背部功能评分更低(P<0.05)。结论:红外线照射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促进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改善其髋关节及腰背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照射 低频脉冲电刺激 髋部骨折 术后康复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游戏疗法应用于脑瘫患儿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郭红霞 韩贻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5期146-148,共3页
目的:分析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游戏疗法应用于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邹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脑瘫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早期康复锻炼干预... 目的:分析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游戏疗法应用于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邹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脑瘫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早期康复锻炼干预,试验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游戏疗法。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及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平衡能力、综合发育商、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布情况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游戏疗法应用于脑瘫患儿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平衡力、智力、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刺激 游戏疗法 脑瘫
下载PDF
低频脉冲治疗对老年晚期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探讨
19
作者 李海燕 陈湘燕 王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162-164,168,共4页
目的 探究低频脉冲治疗对老年晚期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泰州市姜堰中医院肿瘤科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晚期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 目的 探究低频脉冲治疗对老年晚期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泰州市姜堰中医院肿瘤科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晚期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辅以低频脉冲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骨髓抑制严重程度、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所用工具为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ACT-G)。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骨髓抑制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3,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为(89.21±5.11)分,FACT-G评分为(88.23±6.11)分,高于对照组的(77.71±4.33)分、(75.61±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4、8.539,P均<0.05)。结论 低频脉冲治疗的辅助价值更高,可有效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机体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晚期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 低频脉冲治疗 经皮穴位电刺激 效果观察
下载PDF
不同康复方法治疗产后膀胱膨出患者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芦桂珍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7期190-194,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康复方法治疗产后膀胱膨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就诊的160例产后膀胱膨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分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ESBT)组、ESBT联合康复手法组... 目的 观察不同康复方法治疗产后膀胱膨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就诊的160例产后膀胱膨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分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ESBT)组、ESBT联合康复手法组、ESBT联合电针组及电针组四组,每组各40例。比较四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后角以及盆底肌功能。结果 四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膀胱颈移动度短于治疗前,膀胱后角小于治疗前(P<0.05);ESBT联合康复手法组、ESBT组、电针组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膀胱颈移动度短于治疗结束时,膀胱后角小于治疗结束时(P <0.05);ESBT联合电针组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膀胱颈移动度和膀胱后角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SBT联合电针组、ESBT联合康复手法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膀胱颈移动度短于ESBT组、电针组,膀胱后角小于ESBT组、电针组(P <0.05)。四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Ⅰ类肌纤维60 s耐力收缩平均肌电值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最大肌电值大于治疗前(P<0.05)。ESBT联合康复手法组、ESBT组、电针组治疗结束3个月时Ⅰ类肌纤维60 s耐力收缩平均肌电值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最大肌电值均小于治疗结束时(P <0.05),ESBT联合电针组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Ⅰ类肌纤维60 s耐力收缩平均肌电值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最大肌电值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SBT联合电针组、ESBT联合康复手法组治疗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3个月Ⅰ类肌纤维60 s耐力收缩平均肌电值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最大肌电值均大于ESBT组、电针组(P<0.05)。结论 ESBT联合电针治疗产后膀胱膨出,在疗效持久性上效果显著,能更稳定地恢复膀胱结构和盆底肌功能,可作为产后膀胱膨出康复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针 康复手法 产后 膀胱膨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