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粳杂交稻浙优21在闽北稻区作机插的高产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叶龙荣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经2年的试种示范,在福建省闽北稻区实现了浙优21作中稻机插栽培单产900~1000 kg/667 m^(2)和烟后稻机插栽培单产800 kg/667 m^(2)的目标。本文总结了浙优21作中稻和烟后稻机插栽培的高产特性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浙优21 中稻 烟后稻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施氮量和品种类型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可 许俊伟 +5 位作者 姜元华 韦还和 张洪程 许轲 李超 丁焕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3-67,共5页
以常规晚粳、杂交晚粳、杂交中籼3种类型水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150、225、300 kg/hm2这4种施氮水平,研究品种类型和施氮量对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米饭的硬度、黏聚性、咀嚼度、回复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以常规晚粳、杂交晚粳、杂交中籼3种类型水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150、225、300 kg/hm2这4种施氮水平,研究品种类型和施氮量对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米饭的硬度、黏聚性、咀嚼度、回复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最大值在225 kg/hm2水平;黏着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最低值在225 kg/hm2水平;弹性不受氮肥的影响;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和食味值呈下降趋势;完整性则一直增加。常规晚粳的米饭各项质构、食味指标均优于杂交晚粳、杂交中籼,杂交晚粳略优于杂交中籼。硬度与黏聚性、咀嚼度、回复性、完整性极显著正相关,与黏着性、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味道、食味值极显著负相关,食味计的各指标间都有显著的相关性,质构指标中除弹性和黏聚性外,其他指标都与食味计指标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晚粳 杂交晚粳 杂交中籼 氮肥 质构 食味值
下载PDF
温度、光照对杂交中粳80优121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联松 孙明 +4 位作者 张培江 白一松 许传万 唐旗 佘德红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3-25,28,共4页
对8个不同播期的杂交中粳80优121碾米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外观品质(垩白度,透明度)、蒸煮品质(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与不同播期抽穗至成熟期日均温度和光照时数进行相关... 对8个不同播期的杂交中粳80优121碾米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外观品质(垩白度,透明度)、蒸煮品质(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与不同播期抽穗至成熟期日均温度和光照时数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影响80优121稻米品质的第1因素为日均温度,光照为第2因素。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与日均温度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817,-0.829;垩白度、透明度不但与日均温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和-0.995,而且与光照时数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和-0.860;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及蛋白质含量均与日均温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0.718,-0.892和-0.863,而且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还与光照时数相关。合肥(32°N)适宜播期为5月中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粳 80优121 稻米品质 日均温度 光照时数
下载PDF
温度、光照对80优121生育期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联松 孙明 +2 位作者 张培江 许传万 白一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1期10-11,14,共3页
对杂交中粳80优121在8个不同播期下的生育期、产量因素、理论产量与影响产量因素总积温、光照时数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80优121为中感温、中感光组合;随播期的推迟其全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0d,全生育期缩短5~7d... 对杂交中粳80优121在8个不同播期下的生育期、产量因素、理论产量与影响产量因素总积温、光照时数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80优121为中感温、中感光组合;随播期的推迟其全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0d,全生育期缩短5~7d,播始历期缩短4~6d;构成80优121产量因素的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与影响该因素的生育时段总积温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和0.704,结实率不仅与影响该因素的生育时段总积温相关,而且与影响该因素的生育时段光照时数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和0.771,均达显著水平。千粒重与总积温、光照相关不显著。合肥地区适宜播期为5月上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粳 80优121 总积温 光照 生育期 产量因素
下载PDF
“九五”安徽省水稻中粳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白一松 杨联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5期644-645,共2页
1996~ 2 0 0 0年安徽省中粳区试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均高于对照 ,杂交稻为 8.0 1t/hm2 ,常规稻为 7.44t/hm2 ,杂交稻比常规稻平均增产 6.2 4%。两者的生育期均较对照长 。
关键词 安徽 水稻 区域试验 “九五”期间 杂交稻 产量 生育期 抗性
下载PDF
三系杂交中粳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超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2期14-16,52,共4页
回顾了杂交中粳育种历程,总结分析了不同时期育成品种表现及生产应用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育成新品种的大面积生产实践,讨论了在解决杂交粳稻普遍存在的优势不强、米质不佳、结实率低、繁制种产量不高等难题的最新进展,介绍了主配不育系... 回顾了杂交中粳育种历程,总结分析了不同时期育成品种表现及生产应用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育成新品种的大面积生产实践,讨论了在解决杂交粳稻普遍存在的优势不强、米质不佳、结实率低、繁制种产量不高等难题的最新进展,介绍了主配不育系的选用类型、提高恢复系产量、注重早期选择开花习性好的双亲等几点做法和品质、结实性、株型等改良的基本策略,三系杂交中粳已开始步入较快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粳 进展 应用
下载PDF
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产量优势形成及其形态生理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晓芸 孟天瑶 戴其根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以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2640、甬优1640为材料,常规粳稻镇稻11、武运粳30和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较各类型品种在干物质积累、穗部特征、叶片形态及茎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两年平均产... 以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2640、甬优1640为材料,常规粳稻镇稻11、武运粳30和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较各类型品种在干物质积累、穗部特征、叶片形态及茎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两年平均产量为11.3 t/hm^2(11.1、11.4 t/hm^2),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6.6%和13.0%;产量构成上,甬优籼粳杂交稻的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显著高于对照,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低于对照;甬优籼粳杂交稻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依次为13.4 t/hm2、21.6 t/hm^2、6.9 t/hm^2,均显著高于对照;穗部特征上,甬优籼粳杂交稻的单穗质量和着粒密度高于对照,穗长略低于杂交籼稻,近80%的籽粒集中于中上部,而常规粳稻75%的籽粒集中于中下部,杂交籼稻籽粒分布相对匀称;甬优籼粳杂交稻上3叶的叶宽和卷曲率高于对照,叶长和叶基角处于对照之间(以杂交籼稻最大),披垂度最低,上部1、3叶差异显著;株高、穗高、秆长及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以杂交籼稻>甬优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成熟期单茎茎干质量、单茎鞘干质量及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质量以甬优籼粳杂交稻最高。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产量优势特征为足穗基础上,主攻大穗,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形态生理特征表现为籽粒集中于中上部,上3叶大小适宜,叶片内卷且直立,株高及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适中,成熟期茎秆充实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中熟 产量优势 干物质积累 穗部特征 叶片形态 茎秆特性
下载PDF
徐优201特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探讨
8
作者 丁成伟 刘超 +5 位作者 王健康 郭荣良 吴玉玲 徐家安 王友霜 胡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599-10600,10623,共3页
[目的]推广优质杂交中粳徐优201。[方法]对徐优201的特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阐述。[结果]该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并于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该品种适宜进行无公害栽培。
关键词 杂交中粳 徐优201 特性 无公害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三系杂交中粳优质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探讨
9
作者 刘超 王健康 +2 位作者 郭荣良 丁成伟 吴玉玲 《北方水稻》 CAS 2008年第3期14-16,21,共4页
介绍了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近年来育成的几个优质中粳恢复系徐恢201、徐恢01268、徐恢11733和不育系徐9320A、徐364A、徐91068A的主要特征特性、性状表现,及其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中粳组合徐优201、徐优631、徐优733、徐优303、徐... 介绍了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近年来育成的几个优质中粳恢复系徐恢201、徐恢01268、徐恢11733和不育系徐9320A、徐364A、徐91068A的主要特征特性、性状表现,及其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中粳组合徐优201、徐优631、徐优733、徐优303、徐2优1号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新材料、新组合的利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粳 不育系 恢复系 优质育种
下载PDF
超高产亚亚种杂交中粳组合选育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培江 许传万 +4 位作者 袁平荣 白一松 杨联松 胡兴明 孙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4期305-307,308,共4页
以利用粳爪(或光)交亚亚种杂种优势为出发点,探讨长江中下游和沿淮生态区一季中粳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的选育方法。确定以提高千粒重为突破口,选育产量结构为 277.5 万穗/hm 2×200 粒/穗×80% 结实率×... 以利用粳爪(或光)交亚亚种杂种优势为出发点,探讨长江中下游和沿淮生态区一季中粳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的选育方法。确定以提高千粒重为突破口,选育产量结构为 277.5 万穗/hm 2×200 粒/穗×80% 结实率×28g 千粒重的组合模式。利用光壳稻和爪哇稻,育成理论产量超过 140t/hm 2 的 N422 S/ H P121、 N422 S/ Z Y8178、 H P121 S/ Z Y8286 等一批符合目标的超高产杂交中粳组合,并有效地解决杂交稻因亲缘关系扩大而存在的生育期、株高、结实率、饱满度以及株型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粳 亚亚种杂种优势 光壳稻 爪哇稻 选育方法
下载PDF
江苏中粳稻推广现状及发展杂交粳稻的优势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洪恺 纪凤高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5,共2页
概述了江苏省常规中粳和杂交中粳的推广现状,分析了杂交粳稻的生产优势,提出了推广杂交粳稻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中粳稻 推广现状 杂交粳稻 优质 梗稻
下载PDF
杂交中粳9优138亲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超 王健康 +3 位作者 孙克新 郭荣良 丁伟成 吴玉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0-12,共3页
:论述了杂交中粳9优138亲本的生育特性、形态特征、育性、开花习性及对肥水的反应等主要特征特性。高产制种主要技术措施有:适期早播早栽,确定双亲适宜播差期,建立高质量制种群体,合理施肥及有效的花期调节、辅助授粉等。
关键词 杂交中粳 9优138 亲本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下载PDF
籼粳杂交中稻新组合甬优6718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荣荣 王晓燕 +3 位作者 陆永法 周华成 蔡克锋 唐志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81,共3页
甬优6718是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籼粳杂交中稻新组合,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抗倒性较好等特点。202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种植。
关键词 籼粳杂交中稻 甬优6718 高产 优质 选育
原文传递
杂交中粳徐68优201的高产生理特性及杂种优势表现
14
作者 郭荣良 王健康 +5 位作者 徐家安 丁成伟 吴玉玲 王友霜 胡婷婷 赵轶鹏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67,共5页
以杂交中粳9优418为主要对照,研究了徐68优201的高产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及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徐68优201颖花库容较高,株叶形态优良,群体质量好,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且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高,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每穗颖花数的增加... 以杂交中粳9优418为主要对照,研究了徐68优201的高产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及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徐68优201颖花库容较高,株叶形态优良,群体质量好,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且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高,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每穗颖花数的增加。对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分析表明,徐68优201在产量及产量性状上的杂种优势值低于对照9优418,这与其双亲的产量水平高于后者亲本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粳 徐68优201 产量优势 颖花库容 干物质积累 杂种优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