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7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UGONG MTS.REGION AS A CALEDONIAN MEDIUM-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EVIDENCE FROM b_0 VALUES OF WHITE MICAS 被引量:2
1
作者 WU Genyao TANG Jiafu(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Anhu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Resources, Anhui , 230011, China)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7年第Z1期51-55,共5页
The Wugong Mts. region may have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metamorphism in Early Paleo-zoic, which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nerations of regional deformation. The first stage ismedium-pressure metamorphism, th... The Wugong Mts. region may have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metamorphism in Early Paleo-zoic, which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nerations of regional deformation. The first stage ismedium-pressure metamorphism, the second medium- and high-pressure one with stress on 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and the third low-pressure and 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Theregion, as a whole, is a Caledonian medium-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0 VALUES of white MICAS CALEDONIAN medium-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Wugong Mts.regio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煤岩气地质特征与勘探突破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喆 徐旺林 +8 位作者 赵振宇 易士威 杨威 张月巧 孙远实 赵伟波 史云鹤 张春林 高建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7,259,共1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煤岩分布、煤岩储层特征、煤质特征、煤岩气特征以及煤岩气资源和富集规律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评价其勘探潜力。研究表明:①煤岩气是有别于煤层气的优质天然气资源,在埋深、气源、储层、含气性、碳同位...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煤岩分布、煤岩储层特征、煤质特征、煤岩气特征以及煤岩气资源和富集规律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评价其勘探潜力。研究表明:①煤岩气是有别于煤层气的优质天然气资源,在埋深、气源、储层、含气性、碳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具有独特特征;②本溪组煤岩分布面积达16×10^(4)km^(2),厚度2~25m,以原生结构的光亮和半亮煤为主,挥发分和灰分含量低,煤质好;③中高阶煤岩TOC值为33.49%~86.11%,平均值为75.16%,演化程度高(Ro为1.2%~2.8%),生气能力强,气体稳定碳同位素值高(δ^(13)C_(1)值为-37.6‰~-16.0‰,δ^(13)C_(2)值为-21.7‰~-14.3‰);④深层煤岩发育气孔、有机质孔和无机矿物孔等基质孔隙,与割理、裂缝共同构成良好储集空间,储层孔隙度为0.54%~10.67%,平均值为5.42%,渗透率为(0.001~14.600)×10^(-3)μm^(2),平均值为2.32×10^(-3)μm^(2);⑤纵向上发育5种煤岩气聚散组合,其中煤岩-泥岩聚气组合与煤岩-灰岩聚气组合最为重要,封闭条件好,录井全烃气测峰值高;⑥构建了广覆式分布的中高阶煤岩持续生气、煤岩基质孔和割理裂缝规模储集、源-储一体赋存、致密岩盖层密闭封堵的煤岩气富集模式,存在煤岩侧向尖灭体、透镜体、低幅度构造、鼻状构造和岩性自封闭5种高效聚气类型。⑦依据煤岩气地质特征评价划分出8个区带,估算埋深超过2000m的煤岩气资源量超过12.33×10^(12)m^(3)。上述认识指导风险勘探部署,两口井实施后分别获得工业气流,推动进一步部署预探井和评价井,获得规模突破,提交超万亿方预测储量和超千亿方探明储量,对中国天然气效益增储和高效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煤层气 中高阶煤 割理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本溪组 风险勘探
下载PDF
两种商品化培养液的辅助生殖结局比较
3
作者 林运鸿 黄鹏宇 +3 位作者 史航 杜生荣 孙艳 郑备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商品化培养液对体外培养胚胎的临床结局和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540个取卵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使用不同商品化培养液进行分组,其中Vitrolife组有831个周期,Cook组有709... 目的探讨不同商品化培养液对体外培养胚胎的临床结局和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540个取卵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使用不同商品化培养液进行分组,其中Vitrolife组有831个周期,Cook组有709个周期,比较分析两组的体外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Cook组的D3优质胚胎率(69.63%vs.67.54%)、囊胚形成率(53.47%vs.49.01%)、可利用囊胚形成率(46.72%vs.42.70%)和D5可利用囊胚形成率(35.03%vs.30.32%)均高于Vitrolif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其余体外胚胎发育情况、临床结局和新生儿出生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在常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周期中,培养液可能影响体外培养胚胎的优质胚胎和囊胚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液 优质胚胎率 囊胚形成率 可利用囊胚形成率
下载PDF
ICG示踪前哨淋巴结在早期低危和中高危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李芬 古丽比亚·艾则孜 +2 位作者 苑锦睿 温蒙科 沈谷群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示踪前哨淋巴结(SLN)在早期低危和中高危子宫内膜癌(E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宫腔镜或诊断性刮宫病理证实为早期EC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行腹腔镜...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示踪前哨淋巴结(SLN)在早期低危和中高危子宫内膜癌(E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宫腔镜或诊断性刮宫病理证实为早期EC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行腹腔镜下SLN活检(SLNB),然后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腹主动脉旁、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将患者分为低危组(n=42)、中高危组(n=20),比较两组检出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NPV)及SLN分布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LN显影的因素。结果低危组和中高危组EC患者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0.3%和90.0%,灵敏度均为100%,NPV均为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EC患者SLN显影分布:髂外淋巴结和闭孔淋巴结62.0%,髂内淋巴结和骶前淋巴结34.0%,髂总淋巴结2.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3%;中高危组EC患者SLN显影分布:髂外淋巴结和闭孔淋巴结63.3%,髂内淋巴结和骶前淋巴结33.3%,髂总淋巴结0%,腹主动脉旁3.3%;低危组与中高危组SLN显影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示踪SLN在早期低危和中高危EC中均是有效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前哨淋巴结 低危 中高危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太阳抵近探测计划——观测位置的新突破
5
作者 林隽 陆希 +14 位作者 陈雨豪 黄帆 张珅毅 张艺腾 周斌 葛振华 刘鎏 田晖 何建森 程鑫 陈鹏飞 白先勇 季海生 刘佳佳 张晓世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太阳抵近探测计划(SCOPE)旨在突破高温和强辐射防护、长距离运载、远距离轨道控制和先进载荷等一系列极限技术,将探测器投送至距太阳中心仅有5个太阳半径的位置上,深入太阳大气层进行探测,研究太阳附近极亮、极热的深空探测“无人区”,... 太阳抵近探测计划(SCOPE)旨在突破高温和强辐射防护、长距离运载、远距离轨道控制和先进载荷等一系列极限技术,将探测器投送至距太阳中心仅有5个太阳半径的位置上,深入太阳大气层进行探测,研究太阳附近极亮、极热的深空探测“无人区”,在全新的位置上对太阳进行超近距离原位探测和遥感观测,针对磁场和等离子体结构实现空间分辨率优于0.1"的观测。探测器将穿越太阳爆发磁重联电流片,显微观测太阳爆发磁结构,原位探测磁重联电流片、日冕物质抛射与激波以及各类带电粒子,以推动揭示太阳爆发理论机理。探测器将在最靠近太阳的区域显微监测和探测日冕中尺度小于0.1"的纳耀斑、光球中尺度小于0.06"的磁场和速度场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确认日冕加热机制;探测太阳风重离子电荷态,确认太阳起源及加速机制。探测器还将在最接近太阳的区域内与原位探测日冕磁场,显微观测太阳极区磁场和等离子体结构和演化特征;揭示太阳附近尘埃分布特征,进入无尘埃区,确定太阳系尘埃盘内边界。困扰太阳物理界近百年的两个科学难题,即太阳爆发机理难题和日冕加热与太阳风加速机理难题,随着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将被破解;在最接近日心的位置处实现日冕磁场,包括太阳极区磁场原位探测“0到1”的突破也将实现。本文将介绍SCOPE的背景、科学目标和预期产出、有效载荷以及卫星平台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爆发 磁场 磁重联 中高能粒子 原位探测 热防护 深空通信
下载PDF
陆相中高成熟页岩油“组分流动”条件及其在提高页岩油产量中的作用
6
作者 赵文智 卞从胜 +8 位作者 李永新 刘伟 秦冰 蒲秀刚 江建林 刘诗局 关铭 董劲 申玉坦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0-730,共11页
基于中国陆相页岩油区重点试采井的生产曲线、生产制度、烃产物数量和产出烃构成随时间的变化等资料,开展页岩油精细馏分切割和页岩油组成变化对宏观流动性影响的试验以及分子动力学数值模拟,提出页岩油“组分流动”概念,并对组分流动... 基于中国陆相页岩油区重点试采井的生产曲线、生产制度、烃产物数量和产出烃构成随时间的变化等资料,开展页岩油精细馏分切割和页岩油组成变化对宏观流动性影响的试验以及分子动力学数值模拟,提出页岩油“组分流动”概念,并对组分流动的形成机理与条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在地下页岩微纳米孔隙中,轻烃、中质烃和重烃会按相似相溶原理发生混相,使重烃等难流动组分以分子聚集体方式“悬浮”在轻烃和中质烃溶剂中,从而显著降低其黏度并增加流动性和流动量;(2)小分子芳烃是组分流动发生的载体,气态烃和轻烃含量越高,越利于抑制胶质和沥青等重组分形成尺寸更大的聚集体,并增加其塑性变形能力,组分流动效果越好;(3)较高的地层温度可降低蜡质等重烃组分黏度,提高其流动性;(4)保存条件、地层能量和生产制度对控制轻烃组分含量、流出速度和形成稳定的“组分流动”都有重要作用,是页岩油多组分烃形成最优配伍和最大流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地下页岩油“组分流动”概念的提出对于提高页岩油单井产量和累计采出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纯页岩型页岩油 中高成熟页岩油 微纳米孔隙 多组分烃 组分流动 相似相溶 分子聚集体
下载PDF
W-CoCrNi合金的烧结致密化及其组织与性能
7
作者 陈慧 姜雪 韩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2-822,共11页
本文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以CoCrNi中熵合金为黏结相的W-CoCrNi高密度钨合金,研究黏结相含量和烧结温度(1300~1500℃)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态合金组织由W相、CoCrNi相、Co_(7)W_(6)相和亚微米富Cr颗粒组成。... 本文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以CoCrNi中熵合金为黏结相的W-CoCrNi高密度钨合金,研究黏结相含量和烧结温度(1300~1500℃)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态合金组织由W相、CoCrNi相、Co_(7)W_(6)相和亚微米富Cr颗粒组成。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合金致密度随之升高。合金在1500℃以下烧结时,致密化机制主要为固相烧结机制,固相烧结驱动力主要来自于表面能的降低和Co_(7)W_(6)新相的形成。当烧结温度达1500℃时,合金致密化机制主要为液相烧结机制,致密化过程包含W向CoCrNi熔体中的溶解和扩散、Co_(7)W_(6)相析出和钨颗粒球化三个阶段。1500℃烧结温度下制备的75W-CoCrNi和95W-CoCrNi合金的压缩屈服强度分别为1060 MPa和1602 MPa,75W-CoCrNi合金在压缩应变超过50%时仍未断裂。随着CoCrNi黏结相含量的增加,合金致密度随之升高,压缩变形能力增加,但压缩屈服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rNi中熵合金 高密度钨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致密化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中小企业生存:促进或抑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红伟 王莉莉 陈小辉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共13页
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促进中小企业生存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的2014—2021年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中小企业生存能力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小企业生存的影响及其机制。... 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促进中小企业生存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的2014—2021年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中小企业生存能力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小企业生存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小企业生存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结论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具有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代理成本节约效应,即数字经济通过优化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和外部融资环境缓解融资约束,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和管理者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降低代理成本,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生存。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东中部地区、制造业和管理效率高的中小企业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中小企业 融资约束 代理成本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定子通风槽钢结构对提高中型高压电机散热性能分析
9
作者 彭德其 曾航 +4 位作者 殷伟 周晓辉 李广 艾润 谭卓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为降低YJK450-6、400kW中型高压电机的通风散热性能,本文对该电机不同通风槽钢结构进行了散热性能研究。首先,在现有电机的直线标准型通风结构基础上,提出单列缩放型、双列直线型、双列缩放型3种轴-径向混合通风结构形式;在SpaceClaim... 为降低YJK450-6、400kW中型高压电机的通风散热性能,本文对该电机不同通风槽钢结构进行了散热性能研究。首先,在现有电机的直线标准型通风结构基础上,提出单列缩放型、双列直线型、双列缩放型3种轴-径向混合通风结构形式;在SpaceClaim软件中建立电机3维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根据基本假设和边界条件结合电机内部热量传递公式计算出电机仿真设置参数,并导入Fluent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其中,计算温度场所用热源通过AnsoftMaxwell平台计算的电机损耗值获取。其次,通过网格无关性和温升试验验证本文建立的电机3维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通过仿真模拟对比分析3种轴-径向混合通风结构与直线标准型结构对电机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轴-径向混合通风结构进行参数优化,得到最佳散热结构和参数方案;进一步探究冷却风速对双列缩放型槽钢的电机换热性能的影响;结合定子绕组温升和电机整体的温升均匀性系数,对最佳散热结构和参数方案电机进行散热效果评价。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计算模型是有效的;双列缩放型通风槽钢结构的各项散热性能指标均最好,是最优通风槽钢结构;径向风道高度为6mm且数量为13的双列缩放型通风槽钢结构为最佳散热结构和参数方案;双列缩放型通风槽钢结构两侧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随冷却风速增大而增大,且槽钢迎风面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明显大于背风面;径向风道高度为6mm且数量为13的双列缩放型通风槽钢结构电机的内/外层绕组温升分布均匀性系数比直线标准型电机分别提高88.13%、20.11%。因此,优化设计通风槽钢结构有利于电机内部空气流动和散热,可实现有效降低电机内部温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高压电机 轴-径向混合通风结构 通风槽钢 径向风道 温升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高温气冷堆替代中小型火电的思考
10
作者 张浩 王建建 +1 位作者 赵文军 武婷婷 《核安全》 2024年第3期70-74,共5页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决策,“双碳”目标的提出给能源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我国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电力行业必须实现低碳转型,新能源取代火电已成为必然。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火电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发电规模受到...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决策,“双碳”目标的提出给能源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我国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电力行业必须实现低碳转型,新能源取代火电已成为必然。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火电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发电规模受到限制、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中小型火电机组,面临着淘汰和关停的局面,而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发电效率高、用途广泛的显著特点,使其替代中小型火电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厂址适应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三方面,分析了高温气冷堆替代中小型火电的可行性,并从相关法律法规适用性、内陆厂址所带来的问题、开展公众沟通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中小型火电 高温气冷堆 替代
下载PDF
临沂和周口地区中高温大曲细菌群落结构与基因功能差异性研究
11
作者 马梦月 郭壮 +4 位作者 李学思 管桂坤 刘宇 李富强 王玉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1,共7页
为明确山东临沂和河南周口地区中高温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及菌群基因功能的差异,本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个地区中高温大曲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解析,并基于直系同源蛋白数据库(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 为明确山东临沂和河南周口地区中高温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及菌群基因功能的差异,本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个地区中高温大曲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解析,并基于直系同源蛋白数据库(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分析了其细菌类群潜在的功能。α多样性发现,两者在丰富度和多样性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相较于周口地区大曲,在门水平上,临沂地区大曲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平均相对丰度均显著偏低(P<0.05),在属水平上,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平均相对丰度显著偏高(P<0.05),地杆菌属(Geobacter)和泛菌属(Pantoea)平均相对丰度均显著偏低(P<0.05)。LEfSe(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分析发现,Geobacter为周口地区大曲中的生物标志物,而临沂地区大曲中的生物标志物未在属水平体现;β多样性发现,两者在整体上存在明显差异;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分析发现,临沂地区中高温大曲在转录、氨基酸和核苷转运与代谢功能上显著高于周口地区大曲(P<0.05)。由此可见,2个地区中高温大曲的细菌群落结构及菌群基因功能表达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 中高温大曲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基因功能
下载PDF
中高温大曲发酵中小麦籽粒营养组分的动态变化分析
12
作者 周会娴 熊琴琴 +6 位作者 刘志勇 王松涛 李令 张连全 蒲至恩 陈国跃 李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8-55,共8页
该研究利用离子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研究了中高温大曲不同发酵时期小麦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微生物群落演替间关系。结果表明,曲皮和曲心分别消耗了直链淀粉含量的39.08%和49.12%,支链淀粉含量的84.43%和81.35%,A型淀粉粒的6.41%... 该研究利用离子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研究了中高温大曲不同发酵时期小麦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微生物群落演替间关系。结果表明,曲皮和曲心分别消耗了直链淀粉含量的39.08%和49.12%,支链淀粉含量的84.43%和81.35%,A型淀粉粒的6.41%和26.92%,B型淀粉粒的66.67%和83.33%。麦谷蛋白含量从8 mg/g降为4.73 mg/g(曲皮)和3.53 mg/g(曲心)。黄酮含量从0.08 mg/g增加到0.12 mg/g(曲皮)和0.29 mg/g(曲心)。纤维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曲心后期有平缓上升;阿拉伯糖和蔗糖含量增加,葡萄糖含量降低。曲心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幅度高于曲皮,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冗余分析表明18个品质指标与9个细菌属和11个真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相关(P<0.05),其中直链淀粉含量与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葡萄糖、果糖、支链淀粉含量与醋酸单胞菌属(Acetobacter)、双杆菌属(Undibacter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均显著正相关。因此,具有高支链淀粉和高葡萄糖含量的小麦品种可能更适用于制曲。该研究结果为探究大曲质量控制、小麦品质与大曲品质间关系,以及选育专用型原料(小麦)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淀粉 蛋白质 黄酮 葡萄糖 氨基酸 冗余分析
下载PDF
高温高盐水中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在砂岩表面吸附规律研究
13
作者 师小娟 葛际江 +2 位作者 李珂欣 李建达 周代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在高盐含量水中具有较好的起泡性能,但在砂岩表面的吸附量尚不明确。本文利用Shim-pack VP-ODS 4.6 mm×250 mm色谱柱、紫外检测器,优化了流动相组成、流速、柱温等色谱条件,建立了高盐水中月桂... 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在高盐含量水中具有较好的起泡性能,但在砂岩表面的吸附量尚不明确。本文利用Shim-pack VP-ODS 4.6 mm×250 mm色谱柱、紫外检测器,优化了流动相组成、流速、柱温等色谱条件,建立了高盐水中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吸附性评价表明:温度为110℃、NaCl质量浓度为25×10^(4) mg/L的水中,质量分数小于1%的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在80~100目石英砂表面吸附量小于2 mg/g;在温度为110℃、水中NaCl质量浓度为(20~25)×10^(4) mg/L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4%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在80~100目石英砂表面吸附量随溶液中NaCl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110℃、水中NaCl质量浓度为22.5×10^(4) mg/L、CaCl_(2)质量浓度为(0~3)×10^(4) mg/L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4%的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在80~100目石英砂表面吸附量随溶液中CaCl 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研究结果对高温高盐水中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与应用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 吸附性 中高温 高盐
下载PDF
中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气孔分布特征关系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帅 毛海涛 +1 位作者 刘畅 王晓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4-202,共9页
为探究气孔分布特征与中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系统与全自动压力试验机开展了不同气孔分布特征下的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对Ryshkewitch半经验公式模型进行验证和改进,建立了中高强混凝土... 为探究气孔分布特征与中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系统与全自动压力试验机开展了不同气孔分布特征下的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对Ryshkewitch半经验公式模型进行验证和改进,建立了中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孔结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混凝土孔隙率会随着砂率和初始含气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相比于提高砂率,提高初始含气量更容易得到差异性较大的孔隙率;提高砂率使非毛细孔占比增加了17.2%,毛细孔占比降低了13.0%;提高初始含气量使毛细孔占比增加了12.7%,凝胶孔占比降低了12.6%。基于Ryshkewitch半经验公式改进的模型R~2接近于1,P值<0.05,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孔隙分布特征与抗压强度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强混凝土 抗压强度 气孔分布 低频核磁共振 砂率 初始含气量 孔隙率 Ryshkewitch半经验公式
下载PDF
铸造中熵金属间化合物FeCoNi_(2)Al组织、力学性能及工艺性
15
作者 高威 宗骁 +3 位作者 孔凡涛 张凤祥 丁贤飞 南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2,共8页
为进一步推动中/高熵金属间化合物的工程化应用,以FeCoNi_(2)Al中熵金属间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制备了16 kg级大尺寸合金铸锭,细致研究和分析了铸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采用熔模精密铸造技术浇注了特征结构元件,评价了合金的铸造工... 为进一步推动中/高熵金属间化合物的工程化应用,以FeCoNi_(2)Al中熵金属间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制备了16 kg级大尺寸合金铸锭,细致研究和分析了铸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采用熔模精密铸造技术浇注了特征结构元件,评价了合金的铸造工艺性能。结果表明,大尺寸FeCoNi_(2)Al中熵金属间化合物铸锭具有良好的成分均匀性,铸态合金由具有树枝状形貌的B2初生相和枝晶间具有片层结构的L1_(2)+B2相共晶组织构成,室温下铸态合金抗拉强度达1115 MPa,伸长率为4.6%,650℃下合金抗拉强度为434 MPa,伸长率可达14.6%,FeCoNi_(2)Al中熵金属间化合物熔体的流动性低于TC4合金,优于TiAl-4822合金。当特征结构元件壁厚为2 mm时,板状试样出现欠铸且内部存在大量缩松型铸造缺陷,熔体以端部固相质点聚集堵塞为主的方式停止流动。相关研究结果为中/高熵金属间化合物熔模精铸成形工艺优化和工程化应用奠定一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熵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熔模精密铸造 共晶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Effect of RE oxide on growth dynamics of primary austenite grain in hardfacing layer of medium-high carbon steel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健 郝飞飞 +4 位作者 李达 周野飞 任学军 杨育林 杨庆祥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8期814-819,共6页
The flux cored wires with different rare earth oxide additions for hardfacing the workpieces of medium-high carbon steel were developed. The microstrucmre of the hardfacing layer was observed using the optical microsc... The flux cored wires with different rare earth oxide additions for hardfacing the workpieces of medium-high carbon steel were developed. The microstrucmre of the hardfacing layer was observed using the optical microscopy. The average dimension of primary austenite grains in hardfacing layer was measured by image analyzer. The primary austenite grain growth activation energy and index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Sellars's mode and Beck formula,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effect of rare earth oxide on the growth dynamics of primary aus- tenite grain was analyzed, and then discussed with the misfit theor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by adding rare earth oxide, the av- erage dimension of primary austenite grains in hardfacing layer of medium-high carbon steel decreased, and it was the smallest when the ad- dition of rare earth oxide was 5.17 wt.%. Meanwhile, at this rare earth oxide addition, the primary austenite grain growth activating energy in hardfacing layer was the largest, while its index was the smallest. The calcul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imary austenite grain could be refined because LaAlO3 as heterogeneous nuclei of γ-Fe was the most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um-high carbon steel flux cored wires rare earth oxide primary austenite hardfacing layer
原文传递
中高温大曲表面霉菌分离鉴定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西 邓小鹏 +6 位作者 万倩 罗巍 赵荣寿 高占争 张亚东 张丹 杨靖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4,共5页
为针对性控制曲坯表面霉菌的生长,该研究在原有制曲工艺的基础上,对大曲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进行合理调整,从曲坯表面分离出霉菌菌株并进行鉴定,同时通过研究安曲间距、覆盖物、一次翻曲时间以及霉菌擦拭等对曲坯表面霉菌生长情况以及... 为针对性控制曲坯表面霉菌的生长,该研究在原有制曲工艺的基础上,对大曲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进行合理调整,从曲坯表面分离出霉菌菌株并进行鉴定,同时通过研究安曲间距、覆盖物、一次翻曲时间以及霉菌擦拭等对曲坯表面霉菌生长情况以及曲坯感官和理化指标等的影响,摸索出控制冬春季中高温大曲表面霉菌生长的措施。结果表明,从曲坯表面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霉菌菌株L1,经鉴定为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在原有制曲工艺的基础上,保持安曲间距为2.0~2.5 cm、选择厚度为12~15 cm稻草作为覆盖物、调整一次翻曲时间为安曲后第3天,在此控制条件下,曲坯表面霉菌生长面积可降至50%,长度控制约为2 mm。一次翻曲时进行霉菌擦拭操作结果表明,断面菌丝更为明显和饱满,糖化力和酯化力指标略有提高,分别为783.3 mg/(g·h)、643 mg/(25 g·7 d),该研究对中高温大曲质量稳定和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霉菌 分离鉴定 控制措施
下载PDF
不同氮磷营养条件对中肋骨条藻和球等鞭金藻生长及元素组成的影响
18
作者 凌晨 付发武 +5 位作者 张翠霞 雷灵逸 金书言 刘小芳 张守庆 鲁翠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73,共11页
为了探究氮磷比(N/P)失衡和不同藻种对海洋微藻的生长和元素组成及营养利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正常条件(f/2培养基)、低N/P条件(氮限制)和高N/P条件(磷限制)下,连续培养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 为了探究氮磷比(N/P)失衡和不同藻种对海洋微藻的生长和元素组成及营养利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正常条件(f/2培养基)、低N/P条件(氮限制)和高N/P条件(磷限制)下,连续培养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两种微藻各15 d,培养过程中测定了两种微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藻细胞的元素含量(C、N、P)和化学计量比,以及培养液中无机盐的含量。结果表明:氮限制条件促进两种微藻的增殖,而磷限制条件抑制了两种微藻增殖;营养失衡不利于藻细胞叶绿素a的积累;在不同N/P条件下两种藻的C含量变化较小,而随着时间推移,两种藻细胞的N和P元素含量均有所降低,且在两种藻细胞的高N/P组中N含量均达到最高,不同N/P条件对细胞N元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两种藻细胞在低N/P组和高N/P组中的P含量均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藻种对细胞C元素和P元素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中肋骨条藻在高N/P组和低N/P组的C/N值、在低N/P组的C/P值以及在高N/P组的N/P值均同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球等鞭金藻在三种条件下的各元素比值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同N/P条件只对细胞N/P值有极显著影响;氮限制增加了NO_(3)^(-)-N的利用率,磷限制降低了NO_(3)^(-)-N的利用率,而这两种营养失衡均对藻细胞利用PO _(4)^(3-)-P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肋骨条藻 球等鞭金藻 f/2培养基 高氮磷比条件 低氮磷比条件
下载PDF
整合压汞、N_(2)和CO_(2)吸附的中−高阶煤多重分形特征
19
作者 张苗 刘钦节 +1 位作者 王兴阵 董志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94-2404,共11页
煤储层孔隙结构多重分形特征控制着煤层气的运移和可持续产出,直接决定了煤层气的开采效率,对煤层气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中−高阶煤孔隙结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的演化趋势,针对取自沁水煤田生产矿井的中−高阶煤样,... 煤储层孔隙结构多重分形特征控制着煤层气的运移和可持续产出,直接决定了煤层气的开采效率,对煤层气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中−高阶煤孔隙结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的演化趋势,针对取自沁水煤田生产矿井的中−高阶煤样,整合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和二氧化碳吸附实验,结合多重分形理论,表征并探究了中−高阶煤储层宏孔(>50 nm)、介孔(2~50 nm)和微孔(<2 nm)的多重分形特征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的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高阶煤宏孔、介孔和微孔的广义维数谱(D_(q)−q)和多重分形奇异谱(f(α)−α)均满足多重分形特征,这意味着中−高阶煤宏孔、介孔和微孔均表现出多重分形行为。相对于宏孔和介孔,微孔表现出更大的奇异性指数α_(0)和谱宽(ΔD)与较小的赫斯特指数(Hurst,H),即微孔具有更强的非均质性和更差的孔隙连通性。煤化作用促进了煤中大分子的聚合,使煤储层由宏孔优势型和宏孔−微孔并存型储层转变为更为致密的微孔优势型储层,煤中不同尺度孔隙孔径分布趋于均质化,导致中−高阶煤储层孔隙结构均质性的增强和孔隙连通性的改善。宏孔和微孔体积分数对其相应孔径范围内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分别存在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而介孔体积分数并不是介孔孔隙孔径分布非均质性的有效约束。镜质组和惰质组对孔隙孔径分布非均质性表现出相反的影响,镜惰比(V/I)与H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与α_(0)之间呈负相关性,富镜质组煤发育更多的微孔从而表现出更强的孔隙结构均质性和较好的孔隙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阶煤 煤化作用 多尺度孔隙 多重分形 沁水煤田
下载PDF
徐坊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理化品质、风味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20
作者 侯强川 王文航 +2 位作者 徐媛媛 崔梦君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3-141,共9页
中高温大曲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主要糖化发酵剂,本研究以不同发酵阶段的中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国标方法、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风味、滋味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探... 中高温大曲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主要糖化发酵剂,本研究以不同发酵阶段的中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国标方法、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风味、滋味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中高温大曲品质指标与优势真菌属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发酵进行,中高温大曲中的水分、有机硫化物、萜烯类、氢氧化物含量以及涩味逐渐降低,而咸味逐渐升高。中高温大曲的真菌群落结构在发酵早期已形成,但是随着发酵进行,真菌群落多样性逐渐降低,同时部分菌属的相对含量亦会发生较大改变。具体而言,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的相对含量逐渐下降,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和假丝酵母属(Candida)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并成为了发酵后期的优势菌。普氏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真菌群落结构与中高温大曲整体的风味指标和滋味指标显著相关(P<0.05)。其中,酿酒酵母与酒曲中芳香类化合物、烷烃芳香成分、乙醇的合成密切相关;嗜热子囊菌属可能具有抑制有机硫化物和萜烯类化合物产生的功能;根霉属(Rhizopus)则具有抑制涩味物质形成的作用。本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中高温大曲生产过程中真菌群落及品质特性变化规律的认识,同时为相关企业改进产品制作工艺和提高产品品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风味品质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