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3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he use of sublevel open stoping in the mining of moderately dipping medium-thick orebodies 被引量:5
1
作者 Shuai Xu Ruiyu Liang +1 位作者 Fidelis TSuorineni Yuanhui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33-346,共14页
The flow of blasted ore during mining of moderately dipping medium-thick orebodies is a challenge.Selecting a suitable mining system for such ore bodies is difficult.This paper proposes a diamond layout sublevel open ... The flow of blasted ore during mining of moderately dipping medium-thick orebodies is a challenge.Selecting a suitable mining system for such ore bodies is difficult.This paper proposes a diamond layout sublevel open stoping system using fan blastholes with backfilling to mine such orebodies.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system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e recovery and stope footwall dip angle,footwall surface roughness,drawpoint spacing and production blast ring burden were investigated.An ore recovery data set from 81 laboratory physical model experiments was established from combinations of the listed factors.Various modules in a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structure were compared,and an optimal network structure identified.An ore recovery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forecast model was developed.Using the model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posed open stope mining system,the significance of each factor on ore recovery was studied.The study results were applied to a case study at the Shandong Gold Group Jiaojia Gold Min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a BPN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models for ore recovery prediction in the proposed mining system and field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suggested mining method i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ately dipping medium-thick orebody Sublevel open stoping Fan blastholes Ore recovery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下载PDF
Optimization design of wide face water slots for medium-thick slab casting mold
2
作者 Xue-lin Yin Li Wu +6 位作者 Jun-jia Zhang Hui-jun Kang Zong-ning Chen Jin-song Chen Zhi-qiang Cao Ting-ju Li Tong-min Wang 《China Foundry》 SCIE 2016年第5期327-334,共8页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medium-thick slab copper casting mold with different cooling water slot designs. The mold wall temperatures meas...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medium-thick slab copper casting mold with different cooling water slot designs. The mold wall temperatures measured using thermocouples buried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mold with the original designed cooling system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corresponding heat flux profile. This profile was then used for simulation to predic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thermal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molds. The predicted temperatures during operation matched the plant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bout 635 K in the wide hot surface, was found about 60 mm below the meniscus and 226 mm from the center of the mold. For the mold with the type I modified design, there was an in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emperature of about 5 K, and for the mold with the type II modified design,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was decreased by about 15 K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hot surface was distributed more uniformly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mold. The corresponding maximum thermal stress at the hot surface of the mold was reduced from 408 MPa to 386 MPa with the type II modified desig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ed design II is beneficial to the increase of mold life and the quality of casting sla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um-thick slab casting mold water slots design heat flux profile thermal behavior finiteelement analysis
下载PDF
基于斜三角形摆弧的中厚板多层单道焊接路径规划
3
作者 潘海鸿 陈启龙 +2 位作者 李松莛 陈琳 邓火生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156,共4页
针对中厚板结构件焊接较为复杂的问题,研究应用于中厚板焊缝的摆弧路径,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直线斜三角形摆弧的轨迹算法,实现中厚板焊缝的焊接。首先,研究空间直线斜三角形摆弧轨迹算法来计算摆弧路径各插补点位置信息。然后,由插补点位... 针对中厚板结构件焊接较为复杂的问题,研究应用于中厚板焊缝的摆弧路径,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直线斜三角形摆弧的轨迹算法,实现中厚板焊缝的焊接。首先,研究空间直线斜三角形摆弧轨迹算法来计算摆弧路径各插补点位置信息。然后,由插补点位置信息结合焊缝特征进行焊枪位置规划、焊道速度规划。其次,将所得到的各焊接路径算法生成的插补点输入至MATLAB进行仿真验证。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摆弧生成实验、焊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可以应用于实际焊接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斜三角形 多层单道 路径规划
下载PDF
基于三维应力方法的中厚壳耐压结构强度研究
4
作者 陈沙古 吴智睿 +2 位作者 高原 谢晓忠 冯令良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1-1741,共11页
深海耐压结构的应用设计逐渐呈现采用中厚壳结构的特征,其结构应力特性与传统薄壳结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本文以采用矩形肋骨加强的深海无人系统头盖结构为对象,基于环肋圆柱壳三维应力分析方法对中厚壳耐压结构强度开展研究。首先,通... 深海耐压结构的应用设计逐渐呈现采用中厚壳结构的特征,其结构应力特性与传统薄壳结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本文以采用矩形肋骨加强的深海无人系统头盖结构为对象,基于环肋圆柱壳三维应力分析方法对中厚壳耐压结构强度开展研究。首先,通过文献中的算例检验三维应力方法计算程序关于环肋圆柱壳结构计算的正确性,然后对头盖主体结构进行典型应力计算,研究中厚壳结构受力特性,最后通过等效肋骨间距假设,计算获取头盖复杂结构典型区域壳板和肋骨的应力水平和分布规律。与有限元仿真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三维应力分析方法用于中厚壳耐压结构应力计算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工程精度,可以为深海耐压结构强度分析和中厚壳结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压结构 中厚壳 矩形肋骨 三维应力 结构强度
下载PDF
宽厚板全液压滚切剪机组智能化定尺系统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马立峰 邓高旭 +1 位作者 江连运 邹景锋 《中国重型装备》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高规格中厚板是众多领域重型装备制造的重要原料,成品板的精准分段和分段后板形测量是剪切智能化系统的重要部分。研究液压滚切剪智能剪切全过程的定尺技术、板头板尾不规则形状识别技术,以及剪切完成后的板形检测技术,构建剪切定尺和... 高规格中厚板是众多领域重型装备制造的重要原料,成品板的精准分段和分段后板形测量是剪切智能化系统的重要部分。研究液压滚切剪智能剪切全过程的定尺技术、板头板尾不规则形状识别技术,以及剪切完成后的板形检测技术,构建剪切定尺和中厚板不规则形状检测的融合模型,借助视觉测量中的三维传感手段,定量监测剪切钢板的平直度、长度和宽度等参数,达到剪切过程的全域自动化应用,为高智能化的中厚板剪切工艺控制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证,实现热轧生产线上的智能升级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智能化剪切 三维传感 轮廓检测 板形测量
下载PDF
中深部孤岛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
6
作者 贺富领 杨亚威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72-75,79,共5页
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存在围岩变形严重、控制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以某矿5103回风顺槽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设计方法,综合确定护巷煤柱最佳宽度为6 m;提出顶板围岩浅部基础层、中部承载层和深部强化层多圈层高效支护技术,以长锚杆+柔性... 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存在围岩变形严重、控制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以某矿5103回风顺槽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设计方法,综合确定护巷煤柱最佳宽度为6 m;提出顶板围岩浅部基础层、中部承载层和深部强化层多圈层高效支护技术,以长锚杆+柔性锚杆+长锚索为主形成多圈层承载结构。通过在5103回风顺槽进行工业试验表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良好的安全、经济效益,可为相似条件下孤岛工作面的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煤层 孤岛工作面 窄煤柱
下载PDF
急倾斜中厚煤层单一巷道放顶煤采煤方法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丁康展 郭忠平 +2 位作者 马宗斌 孙建都 杜兆文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为解决某矿急倾斜中厚煤层倾角及厚度变化大的开采问题,提出了“急倾斜中厚煤层单一巷道放顶煤采煤方法”。该采煤方法是沿急倾斜煤层倾斜方向划分为若干区段,每个区段沿急倾斜煤层走向仅布置1条巷道。此巷道服务于1个采煤区段,担负工... 为解决某矿急倾斜中厚煤层倾角及厚度变化大的开采问题,提出了“急倾斜中厚煤层单一巷道放顶煤采煤方法”。该采煤方法是沿急倾斜煤层倾斜方向划分为若干区段,每个区段沿急倾斜煤层走向仅布置1条巷道。此巷道服务于1个采煤区段,担负工作面通风、运输和行人等任务。对单一巷道放顶煤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综放工艺和沿空留巷方法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该采煤方法使采煤工作面形成全负压通风,避免了巷道与采空区窜风,杜绝了采空区瓦斯积聚和遗煤自燃,实现了采煤机械化,提高了急倾斜中厚煤层的开采效率和煤炭回收率。单一巷道放顶煤采煤法为类似急倾斜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 中厚煤层 单一巷道 放顶煤采煤法 沿空留巷
下载PDF
倾斜中厚矿体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工艺优化研究
8
作者 黄敏 王晓军 +3 位作者 邱纪香 谷亚州 蔡思杰 黄明清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3-492,共10页
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是倾斜中厚矿体的高效采矿方法,但爆破、充填与采场稳定性之间关系复杂,可能存在地表塌陷、顶底板垮塌和回采损失率高的问题。采用工程类比、工业试验等手段,从回采顺序、切割方式、底部结构布置等方面对倾... 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是倾斜中厚矿体的高效采矿方法,但爆破、充填与采场稳定性之间关系复杂,可能存在地表塌陷、顶底板垮塌和回采损失率高的问题。采用工程类比、工业试验等手段,从回采顺序、切割方式、底部结构布置等方面对倾斜中厚矿体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进行了工艺优化,并提出采场内不留间柱的布置方法。该方法在一步骤充填后将充填体侧帮直接与矿房相连接,并采用挤压爆破提高充填体强度和矿块的回采率。实施时间是该方法的关键,ANSYS/LS-DYNA数值模拟表明:采用中深孔挤压爆破形成切割槽时,应在采场充填及充填体养护7~9 d后进行。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为矿山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中厚矿体 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切割槽 底部结构 ANSYS/LS-DYNA
下载PDF
深部中厚煤层动压巷道顶板预制裂缝卸压护巷应用研究
9
作者 马永生 朱明鎏 +3 位作者 王思雨 郭罡业 汪占领 王港盛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期274-279,共6页
针对深部中厚煤层动压对巷道造成的破坏问题,以枣泉煤矿130203工作面运输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部中厚煤层动压巷道预制裂缝卸压护巷控制技术的研究。首先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2号煤层工作面运输巷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原因,包括地质条件、... 针对深部中厚煤层动压对巷道造成的破坏问题,以枣泉煤矿130203工作面运输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部中厚煤层动压巷道预制裂缝卸压护巷控制技术的研究。首先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2号煤层工作面运输巷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原因,包括地质条件、采煤方法、巷道断面形状、支护方式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对顶板人工预制裂缝卸压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裂缝深度、裂缝间距、裂缝方向等因素对卸压效果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顶板人工预制裂缝卸压的合理参数,提出了“巷道侧人工预制裂缝”的卸压护巷技术,并基于该技术进行了设计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在巷道侧施工人工裂缝,有效地释放了围岩压力,提高了巷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煤层 预制裂缝 巷道围岩 强采动 水力压裂
下载PDF
2219中厚铝合金VPTIG深熔焊接熔池行为与组织性能
10
作者 姜自昊 曾才有 +3 位作者 杨清福 张权 齐铂金 从保强 《航天制造技术》 2024年第3期34-40,78,共8页
针对2219-T87铝合金双频复合脉冲变极性TIG(DP-VPTIG)深熔焊接过程,采用高速图像采集和多物理场数值仿真技术对熔池传热传质行为进行研究,解耦了双频脉冲电流和方波变极性电流的作用机制,并探究了DP-VPTIG电弧对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结... 针对2219-T87铝合金双频复合脉冲变极性TIG(DP-VPTIG)深熔焊接过程,采用高速图像采集和多物理场数值仿真技术对熔池传热传质行为进行研究,解耦了双频脉冲电流和方波变极性电流的作用机制,并探究了DP-VPTIG电弧对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频脉冲能有效激发熔池内小孔,方波变极性电流能保证焊接过程稳定,DP-VPTIG可实现中厚板铝合金的高效高质量深熔焊接。相比常规VPTIG接头,DP-VPTIG接头焊缝组织更加细小,接头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高了8%、17%和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铝合金 变极性TIG焊 数值模拟 组织性能
下载PDF
河西金矿中等稳固矿体开采方法研究
11
作者 王超 张文林 +4 位作者 许风超 张武 秦绍龙 于文龙 赵兴东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倾斜薄—中厚矿体的开采是矿山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调查河西金矿地质条件及岩体质量分级,判定矿岩为中等稳固。依据矿体形态、矿岩稳固程度,进行采矿方法优选。确定采用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法,并进行矿块布置以及采切、回... 倾斜薄—中厚矿体的开采是矿山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调查河西金矿地质条件及岩体质量分级,判定矿岩为中等稳固。依据矿体形态、矿岩稳固程度,进行采矿方法优选。确定采用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法,并进行矿块布置以及采切、回采、充填等工艺设计。实践表明,河西金矿采用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法,采场矿石生产能力达180 t/d,损失率8.00%,贫化率10.00%,作业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薄—中厚矿体 中等稳固矿体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机械化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issimilar Double-Side Friction Stir Welds Between Medium-Thick 6061-T6 Aluminum and Pure Copper Plates 被引量:1
12
作者 J.X.Tang L.Shi +2 位作者 C.S.Wu M.X.Wu S.Gao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027-2046,共20页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Al/Cu dissimilar welds with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medium-thick plates due to the inherent high heat generation rate at the shoulder-workpiece contact interface in conventional frict...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Al/Cu dissimilar welds with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medium-thick plates due to the inherent high heat generation rate at the shoulder-workpiece contact interface in conventional friction stir welding.Thus,doubleside friction stir welding is innovatively applied to join 12-mm medium-thick 6061-T6 aluminum alloy and pure copper dissimilar plates,and the effect of welding speeds on the joint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Cu welds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It reveals that a sound Al/Cu joint without macroscopic defects can be achieved when the welding speed is lower than 180 mm/min,while a nonuniform relatively thick 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layer is formed at the Al/Cu interface,resulting in lots of local microcracks within the first-pass weld under the plunging force of the tool during friction stir welding of the second-pass,and seriously deteriorat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joint.With the increase of welding speed to more than 300 mm/min void defects appear in the joint,but the joint properties are still better than the welds performed at low welding speed conditions since a continuous uniform thin IMCs layer is formed at the Al/Cu interface.The maximum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Al/Cu weld are,respectively,135.11 MPa and 6.06%,which is achieved at the welding speed of 400 mm/min.In addition,due to the influence of welding distortion of the first-pass weld,the secondpass weld is more prone to form void defects than the first-pass weld when the same plunge depth is applied on both sides.The double-side friction stir welding is proved to be a good method for dissimilar welding of medium-thick Al/Cu pl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side friction stir welding medium-thick plate Dissimilar welding MICROSTRUCTURES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Mechanical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润滑介质及基体对不同厚度PTFE/PI-PAI涂层的摩擦性能
13
作者 涂传坤 曹均 +2 位作者 朱旻昊 叶佩青 谢京杉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9,共15页
船舶发动机轴瓦在受到炮弹攻击后处于极端工况,造成轴瓦失效破坏。传统的电镀镀层和磁控溅射薄膜因存在高污染、高成本等缺点,目前亟须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来提高轴瓦在极端工况下的耐磨性能。针对轴瓦因炮击而处于极端工况,设计了ZrO_(2)... 船舶发动机轴瓦在受到炮弹攻击后处于极端工况,造成轴瓦失效破坏。传统的电镀镀层和磁控溅射薄膜因存在高污染、高成本等缺点,目前亟须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来提高轴瓦在极端工况下的耐磨性能。针对轴瓦因炮击而处于极端工况,设计了ZrO_(2)填充PTFE/PI-PAI的涂层材料,采用液体喷涂工艺在A370铝合金和CuPb22Sn2.5铜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三种不同厚度涂层,研究涂层在不同润滑介质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受到涂层硬度、润滑介质及基体支撑作用影响,涂层的硬度及弹性模量随厚度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涂层越厚,基体的支持作用越小。在油润滑工况下,铜合金基体上涂层摩擦因数及磨损率均小于铝合金,润滑油是涂层摩擦性能最主要影响因素。在海水工况下,涂层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并出现明显的犁沟现象。铜合金基体上涂层的摩擦因数高于铝合金,海水腐蚀和高频往复摩擦带来的冲刷作用是摩擦性能主要影响因素。在干摩擦工况下,涂层以黏着磨损为主。涂层的硬度受到基体支撑的影响,高频往复运动中硬质对磨球与硬质基体夹击软质涂层和接触压力是摩擦性能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涂层与合金摩擦因数对比,可知30μm涂层能够大幅度地降低轴瓦材料的摩擦因数,有利于提高船舶发动机轴瓦在极端工况的摩擦学性能。阐明了基体对不同厚度自润滑涂层的支撑机理,分析了涂层在极端工况下受到轰击后的摩擦学性能,确定了船舶发动机轴瓦涂层的最佳设计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厚度 润滑介质 基体支撑 摩擦行为 磨损机制
下载PDF
中厚板Q235B表面纵裂原因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齐进刚 樊利智 +3 位作者 习娜娜 胡亚州 郭晨 王胜 《河北冶金》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Q235B中厚板是敬业集团2022年的主流产品之一,但是自进入4月份以后,大批量Q235B板材表面出现纵裂缺陷,每月纵裂缺陷品占Q235B总产量的比例最高达到0.41%,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中厚板Q235B表面纵裂缺陷造成大量板材降级问题,通过跟... Q235B中厚板是敬业集团2022年的主流产品之一,但是自进入4月份以后,大批量Q235B板材表面出现纵裂缺陷,每月纵裂缺陷品占Q235B总产量的比例最高达到0.41%,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中厚板Q235B表面纵裂缺陷造成大量板材降级问题,通过跟踪Q235B板坯的炼钢连铸生产过程,对比纵裂缺陷品的工艺参数,研究了纵裂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关控制措施。从钢水质量、浇注稳定性、铸坯凝固平衡性三方面入手,通过控制钢水冶炼成分碳含量0.15%~0.17%、硫含量小于0.012%,保证精炼软吹效果、减少钢中夹杂物,稳定铸坯拉速波动小于0.1 m/min,优化浇注工艺、水口插入深度115~125 mm,结晶器冷却制度、平衡铸坯宽窄面热流密度等措施,使Q235B板坯表面纵裂纹发生率得到明显控制,9月份纵裂缺陷品占比0.128%,较8月份减少0.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Q235B 纵裂 化学成分 连铸操作 冷却制度
下载PDF
中厚板阻尼单辊驱动轧制的接触摩擦特性研究
15
作者 宋苑菁 王琛 +1 位作者 江连运 赵春江 《重型机械》 2024年第4期33-36,54,共5页
为了发挥中厚板的单辊驱动轧制优势,对单辊驱动轧制进行改进,使用电机仅驱动下辊时,在上辊系添加阻尼。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中厚板加阻尼式单辊驱动轧制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并对不同摩擦系数下的多种工况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 为了发挥中厚板的单辊驱动轧制优势,对单辊驱动轧制进行改进,使用电机仅驱动下辊时,在上辊系添加阻尼。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中厚板加阻尼式单辊驱动轧制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并对不同摩擦系数下的多种工况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接触面摩擦因数越大,材料流动速度分布不对称性、搓轧区长度、摩擦应力差值和轧制压力均增大,接触弧长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辊驱动 中厚板轧制 摩擦系数 有限元模型 搓轧区
下载PDF
改流体技术用于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实验研究
16
作者 陶干强 龙涛 +2 位作者 王丽圆 梁波 孟晓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21,共10页
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中厚急倾斜矿体现已在矿山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普遍存在矿石损失贫化的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为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以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为研究对象,基于料仓内改流体结构原理,提出了改流体放... 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中厚急倾斜矿体现已在矿山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普遍存在矿石损失贫化的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为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以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为研究对象,基于料仓内改流体结构原理,提出了改流体放矿技术。考虑矿体倾角和厚度、分段高度因素的影响,设计了18组改流体放矿和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对比实验,研究了三因素对矿石损失贫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厚度、不同倾角矿体开采中,改流体放矿技术矿石回收率均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回收率。在相同废石混入率条件下,改流体放矿矿石回收率为69.09%~82.9%,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12.66%~30.88%。当矿体倾角为60°~85°时,矿石回收率随矿体倾角的增大而提高;当矿体厚度为6~10 m时,改流体放矿技术矿石回收率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回收率;当分段高度为10~14 m时,矿石回收率随分段高度的增加而提高。同时,研究了改流体放矿技术机理,通过在采场中设置改流体结构和改变改流板的打开与关闭顺序,从而改变矿岩流动路径,可增大矿石流动范围和流动速率,控制矿岩接触,从而减少矿石损失和贫化。研究表明,改流体放矿技术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技术,有效改善了矿石损失贫化问题,为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时降低损失贫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中厚急倾斜矿体 改流体放矿 分段高度 损失贫化
下载PDF
半穿甲弹引信自适应起爆方法
17
作者 马兵 李朝阳 +1 位作者 张康 黄惠东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1,共6页
针对半穿甲弹引信采用固定延时起爆方式,炸点位置难以适应不同厚度目标,导致毁伤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半穿甲弹引信自适应起爆方法。该方法设计了一种用于引信自适应起爆的介质厚度识别开关,利用开关对不同厚度钢筋混凝土的闭合响应... 针对半穿甲弹引信采用固定延时起爆方式,炸点位置难以适应不同厚度目标,导致毁伤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半穿甲弹引信自适应起爆方法。该方法设计了一种用于引信自适应起爆的介质厚度识别开关,利用开关对不同厚度钢筋混凝土的闭合响应时间不同来区分目标厚度,结合控制起爆电路实现不同厚度目标自适应起爆。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介质厚度识别开关对于0.3~1.0 m的钢筋混凝土目标能够进行自适应起爆,炸点精度相比固定延时起爆方法有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穿甲弹 引信 自适应起爆 介质厚度识别开关
下载PDF
缓倾斜中厚矿体安全高效采矿方法工艺技术分析
18
作者 张臻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70-273,共4页
本文重点分析了缓倾斜中厚矿体安全高效采矿方法。根据这类矿体特点,首先对采矿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安全高效采矿方法的意义。着重从采矿设备选型与配置、采矿工艺参数优化、顶板管理与支护技术,以及通风与防尘措施等工艺技术的关... 本文重点分析了缓倾斜中厚矿体安全高效采矿方法。根据这类矿体特点,首先对采矿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安全高效采矿方法的意义。着重从采矿设备选型与配置、采矿工艺参数优化、顶板管理与支护技术,以及通风与防尘措施等工艺技术的关键点进行论述。通过对这些技术细节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对缓倾斜中厚矿体安全高效采矿提供科学指导与切实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中厚矿体 安全高效采矿 工艺技术 设备选型 顶板管理
下载PDF
不同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条件下关键层破断力学机理研究
19
作者 于美鲁 王中文 +3 位作者 刘瑜 李春元 李政岱 王鲁瑀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44,共16页
针对松散层第四含水层突水灾害防治问题,以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和中厚板理论为基础,对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与主关键层之间的破断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统计并分析了6个典型厚松散层矿区的18个矿井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松基比及松散层... 针对松散层第四含水层突水灾害防治问题,以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和中厚板理论为基础,对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与主关键层之间的破断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统计并分析了6个典型厚松散层矿区的18个矿井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松基比及松散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松基比和松散层厚度与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通过中厚板理论分析了不同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条件下关键层破断力学机理,得出随着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的增大,关键层破断力学因素由拉破断转化为剪破断。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随着水压的增加,剪应力占比逐渐增大,且关键块之间的结构也由连续且稳定砌体梁结构转换为非连续易失稳的台阶岩梁结构。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的增大可能促使采空区原本稳定的砌体梁结构转化为台阶岩梁结构,促进导水裂隙带的发育。同时,在关键层岩块结构中出现了砌体梁与台阶岩梁共存的现象。不同松基比岩移边界线具有明显的“类指数曲线”特征,随着松基比的增加,岩移边界线由“直线”转化为“类指数曲线”,且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覆岩运移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水压 中厚板理论 岩层移动 松基比 关键层
下载PDF
中厚煤层坚硬顶板切顶留巷关键技术参数研究及应用
20
作者 马跃 陈胜焱 +1 位作者 宫晨耀 刘星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7,共9页
为确定中厚煤层坚硬顶板条件下切顶留巷关键技术参数,以安徽宿州界沟煤矿1026工作面运输巷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坚硬顶板切顶留巷力学模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方法,明确了切顶高度、角度与钻孔间距对切顶效果的影响规律... 为确定中厚煤层坚硬顶板条件下切顶留巷关键技术参数,以安徽宿州界沟煤矿1026工作面运输巷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坚硬顶板切顶留巷力学模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方法,明确了切顶高度、角度与钻孔间距对切顶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了1026工作面运输巷道合理切顶留巷关键技术参数:切顶高度10 m、切顶角度0°以及钻孔间距0.5 m。现场实测结果显示,1026工作面运输巷道留巷段累计顶板下沉量170~250 mm,采空区侧与实体煤侧液压支架滞后工作面180~200 m压力值稳定,锚索锚固有力,切顶留巷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为相似工程地质条件矿井切顶留巷关键技术参数确定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留巷 中厚煤层 坚硬顶板 合理切顶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