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头鲂(♀)×翘嘴鲌(♂)杂交三倍体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分析
1
作者 张亮华 贾橙钰 +3 位作者 许文雅 徐文婧 郑国栋 邹曙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鲂鲌(Megalobrama amblycephala♀×Culter alburnus♂)三倍体因性腺不发育或败育而将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因为不育可以保持F1代的杂种优势而避免继续繁殖造成的种质衰退,同时具备生态安全性,因此,鲂鲌三倍体具有优越的“生长优势”... 鲂鲌(Megalobrama amblycephala♀×Culter alburnus♂)三倍体因性腺不发育或败育而将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因为不育可以保持F1代的杂种优势而避免继续繁殖造成的种质衰退,同时具备生态安全性,因此,鲂鲌三倍体具有优越的“生长优势”或“经济性状”。为了解鲂鲌三倍体的生长情况与形态特征,本研究运用静水压技术对团头鲂(♀)×翘嘴鲌(♂)杂交受精卵进行三倍体化诱导,获得了诱导成功的鲂鲌三倍体群体(hybrid-3n)与未诱导成功的鲂鲌二倍体群体(hybrid-2n),并构建团头鲂(MA)和翘嘴鲌(CA)2个自交群体,通过生长对比实验比较分析了4个群体鱼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结果显示,在210 d生长周期内,鲂鲌三倍体绝对增重率[(0.88±0.11)g/d]比二倍体提高8.64%,较MA提高20.55%,较CA提高120.00%。可数性状上,鲂鲌三倍体和二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1.05和36.07,都略偏向于母本团头鲂。可量性状上,鲂鲌三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为36.73,略偏向于母本团头鲂;鲂鲌二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为57.57,略偏向于父本翘嘴鲌。聚类分析显示,鲂鲌三倍体首先和二倍体聚在一起归为一类,然后再与母本团头鲂聚为一支,最后再与父本翘嘴鲌聚在一起。判别分析显示,对鲂鲌三倍体的判别准确率为90%,对4个群体的综合判别率达95%。主成分分析共得到累计贡献率达75.10%的4个主成分,主要体现了鱼体高和躯干的形态变异。综合分析表明,鲂鲌三倍体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具备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基础条件;鲂鲌三倍体与二倍体体型均介于双亲之间,都略偏向于母本,主要体现了鱼体高和躯干的形态变异。研究结果对鲂鲌杂交后代种群鉴定、倍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鲂鲌杂交 三倍体 生长速度 形态特征 多元统计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IPRA养殖太湖鲂鲌生长、抗氧化酶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倩 孙丽慧 +4 位作者 姜建湖 陈建明 郭建林 高令梅 张海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9-487,共9页
为探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Aquaculture,IPRA)太湖鲂鲌幼鱼的合理放养密度,以初始体重为(5.58±0.45)g的太湖鲂鲌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养密度:0.5(SD1)、1.0(SD2)、1.5 kg/m^(3)(SD3),在养殖第90、第120、第15... 为探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Aquaculture,IPRA)太湖鲂鲌幼鱼的合理放养密度,以初始体重为(5.58±0.45)g的太湖鲂鲌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养密度:0.5(SD1)、1.0(SD2)、1.5 kg/m^(3)(SD3),在养殖第90、第120、第150、第180天采样,对其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进行分析,实验结束后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生长结果表明:养殖120d,当放养密度超过1.0 kg/m^(3)时,太湖鲂鲌幼鱼的体重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降低(P<0.05),养殖150—180d,体重和SGR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血清抗氧化酶结果表明:养殖90d,太湖鲂鲌血清抗氧化酶的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而增加,SD3组显著高于SD1组(P<0.05)。养殖150—180d,血清抗氧化酶的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养殖180d,SD3组抗氧化酶的活力显著低于SD1组(P<0.05)。肝脏抗氧化酶结果表明:养殖150—180d,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升高,GSH-Px的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养殖前120d,丙二醛(MDA)的水平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有所降低,养殖180d,SD2和SD3组的MDA水平显著高于SD1组(P<0.05)。肠道微生物结果表明,在属水平,各密度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明显改变,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在SD3组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试验条件下,当养殖时间小于120d,放养密度小于1.0 kg/m^(3)时,太湖鲂鲌幼鱼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未受显著影响,建议放养密度小于1.0 kg/m^(3);当养殖时间为150—180d,放养密度大于0.5 kg/m^(3)时,放养密度对太湖鲂鲌幼鱼的生长产生了抑制,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中条件致病菌显著增加、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建议放养密度小于0.5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 放养密度 生长 抗氧化酶 肠道微生物群落 太湖鲂鲌
下载PDF
低氧对鲂鲌杂交种F_(3)鳃结构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松林 林欣 +1 位作者 郑国栋 邹曙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1,共8页
向常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9±0.23)mg/L]水中充入氮气或空气对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F_(3)进行低氧[溶解氧质量浓度(1.04±0.12)mg/L]及复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6±0.20)mg/L]处理,取常氧、低氧12 h、低氧24 ... 向常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9±0.23)mg/L]水中充入氮气或空气对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F_(3)进行低氧[溶解氧质量浓度(1.04±0.12)mg/L]及复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6±0.20)mg/L]处理,取常氧、低氧12 h、低氧24 h、低氧72 h及复氧24 h的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并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阿利新蓝-过碘酸染色、抗氧化酶活性测定、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探究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对低氧的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低氧处理72 h后,鲂鲌杂交种F_(3)的鳃组织层间细胞团宽度和鳃小片长度分别为(42.42±4.76)μm、(109.09±8.96)μm,鳃组织与水的接触面积较常氧显著增加;低氧胁迫显著降低了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黏液细胞的密度,鳃组织分泌黏液减少;低氧胁迫下,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在处理72 h时最大,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处理24 h时活性最大;低氧胁迫显著改变了鳃组织中caspase-3、Bcl-2的mRNA表达水平,但趋势各有不同,在低氧处理72 h组,caspase-3的mRNA表达量最大而Bcl-2的mRNA表达量最小;复氧处理24 h,鳃组织的各项生理生化水平指标及结构形态均有所恢复。综上,低氧环境会显著影响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的形态结构、黏液分泌功能和抗氧化酶活性,但并未完全破坏其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鲂鲌杂交种F_(3) 低氧胁迫 鳃重塑 抗氧化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太湖鲂鲌”及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姜建湖 沈斌乾 +6 位作者 陈建明 顾志敏 贾永义 孙丽慧 黄爱霞 李倩 程海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8-394,共7页
为评价新型杂交鱼"太湖鲂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的肌肉营养价值,采用生化测定法比较分析了"太湖鲂鲌"、翘嘴鲌和三角鲂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太湖鲂鲌&qu... 为评价新型杂交鱼"太湖鲂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的肌肉营养价值,采用生化测定法比较分析了"太湖鲂鲌"、翘嘴鲌和三角鲂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太湖鲂鲌"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翘嘴鲌和三角鲂(P<0.05),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高(P<0.05)。(2)"太湖鲂鲌"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显著高于三角鲂(P<0.05);3种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3)"太湖鲂鲌"肌肉脂肪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显著高于翘嘴鲌和三角鲂(P<0.05)。(4)3种鱼肌肉矿物质元素铁、铜、锰、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太湖鲂鲌"肌肉营养继承并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是一种富含蛋白质、EAA和UFA的优良养殖品种,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三角鲂 远缘杂交 肌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鲌鲂F1、F2及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蒋文枰 贾永义 +5 位作者 刘士力 程顺 迟美丽 郑建波 李飞 顾志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66-1175,共10页
本研究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及其杂交子一代鲌鲂F1(C.alburnus♀×M.amblycephala♂)、子二代鲌鲂F2(self-crossing of C.alburnus♀×M.amblycephala♂)背部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 本研究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及其杂交子一代鲌鲂F1(C.alburnus♀×M.amblycephala♂)、子二代鲌鲂F2(self-crossing of C.alburnus♀×M.amblycephala♂)背部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与对比。结果显示:鲌鲂F1和F2肌肉的水分含量均显著低于父本团头鲂(P<0.05),粗蛋白含量则显著高于团头鲂(P<0.05),鲌鲂F1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鲌鲂F2和团头鲂(P<0.05)。4种鱼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鲌鲂F2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呈味氨基酸(DAA)、ΣEAA/ΣTAA、ΣEAA/ΣNEAA、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等均不同程度高于亲本及鲌鲂F1。4种鱼均检测出20种以上的脂肪酸,其中,鲌鲂F1的ΣPUFA和ΣEPA+DHA含量高于双亲,并显著高于鲌鲂F2(P<0.05),ΣSFA∶ΣMUFA∶ΣPUFA比值为1∶1.88∶1.02,较双亲及鲌鲂F2更接近人体合理膳食的理想模式。综合分析,相较于双亲,鲌鲂F1具有高脂、高蛋白、高EPA+DHA和均衡的脂肪酸组成等营养价值特点,鲌鲂F2则具有低脂、高蛋白、均衡的氨基酸组成以及最优的食用品质。因此,鲌鲂F1和F2具有不同的营养品质特点,可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均具有良好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鲌鲂 肌肉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太湖鲂鲌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建明 黄爱霞 +5 位作者 田儒品 孙丽慧 姜建湖 沈斌乾 郭建林 宓国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843-4851,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太湖鲂鲌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太湖鲂鲌幼鱼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3%(D33)、36%(D36)、39%(D39)、42%(D42)、45%(D45)、48%(D48)的6种等能实用试验饲料...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太湖鲂鲌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太湖鲂鲌幼鱼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3%(D33)、36%(D36)、39%(D39)、42%(D42)、45%(D45)、48%(D48)的6种等能实用试验饲料,投喂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平均初始体重为1.22 g的太湖鲂鲌幼鱼8周。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试验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从33%升高到42%,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但进一步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重率和饲料效率不再有显著变化(P>0.05)。D45和D48组试验鱼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yL)与饲料蛋白质水平(x)呈负相关(yL=-0.15x+15.78,R^2=0.654,P<0.001)。D33组试验鱼的肥满度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试验鱼的脏体指数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肝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肠道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先不断提高,但当饲料蛋白质水平超过42%后则不再有显著变化(P>0.05);肝脏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先逐渐升高然后逐渐下降,在D42组有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yA)与饲料蛋白质水平(x)呈负相关(yA=-1.73x+99.53,R^2=0.997,P<0.001)。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蛋白质水平影响太湖鲂鲌幼鱼的消化酶活性和饲料利用,从而影响其生长性能和体组成。以增重率和饲料效率为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确定太湖鲂鲌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为占饲料干物质的42.9%~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鲂鲌幼鱼 饲料蛋白质水平 增重率 饲料效率 体组成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黑麦草与配合饲料对鲂鲌杂交种生长、消化及鱼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欣 郑国栋 +2 位作者 苏晓磊 陈杰 邹曙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9-777,共9页
为比较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在摄食黑麦草与配合饲料后生长、消化性能、鱼肉品质的差异,挑选鲂鲌杂交种幼鱼分别用黑麦草和配合饲料投喂30 d后,分析其生长、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消化道结构及鱼肉品质等。试验结果... 为比较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在摄食黑麦草与配合饲料后生长、消化性能、鱼肉品质的差异,挑选鲂鲌杂交种幼鱼分别用黑麦草和配合饲料投喂30 d后,分析其生长、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消化道结构及鱼肉品质等。试验结果显示:(1)黑麦草组鱼的生长指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但肠体指数、比肠长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2)黑麦草组鱼肉的水分含量较高,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均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并且黑麦草组的肌纤维面积也小于配合饲料组。(3)黑麦草组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相比配合饲料组低,但淀粉酶活性较高;配合饲料组鱼的肝胰腺脂肪堆积、肠道褶皱杯状细胞增多。(4)电子舌分析显示,主成分分析图中两者的二维截距大小为黑麦草组>配合饲料组。(5)核苷酸分析表明,黑麦草组的5′-腺苷一磷酸(甜)、5′-肌苷一磷酸(鲜)含量均高于配合饲料组,而次黄嘌呤(苦)含量相对较少。综上,黑麦草和配合饲料对鲂鲌杂交种生长消化及鱼肉滋味影响较大,摄食高蛋白配合饲料的鱼体生长更快,而摄食黑麦草的鱼肌肉滋味更佳,肠道内消化酶活性会根据摄食饵料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配合饲料 鲂鲌杂交种 消化酶 鱼肉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