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湄潭白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宋姗姗 杨艾华 +1 位作者 王微微 王小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30-234,共5页
本文以湄潭白茶为对象,研究其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及体外抑菌活性。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提取参数: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20 g/mL,在此条件下湄潭白茶多糖得率... 本文以湄潭白茶为对象,研究其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及体外抑菌活性。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提取参数: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20 g/mL,在此条件下湄潭白茶多糖得率为1.163%±0.011%。体外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125 mg/mL。研究成果将为湄潭白茶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潭白茶 多糖 提取工艺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宋姗姗 杨艾华 +2 位作者 王小敏 龙婉 王微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119,共6页
目的:研究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进一步探讨温度、pH、紫... 目的:研究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进一步探讨温度、pH、紫外线照射和金属离子对其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其MIC为8 mg/mL。对湄潭白茶多糖进行抑菌稳定性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OD_(600)值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湄潭白茶多糖在20~60℃时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但经高温度(80~100℃)处理后,抑菌活性略有下降,相比4℃实验组抑菌活性保留约45.8%;在pH4~10抑菌活性保持稳定;经30 W紫外线处理10~50 min后,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在0.1 mol/L Na^(+)、K^(+)处理下,抑菌活性稳定,但在0.1 mol/L Ca^(2+)处理下,抑菌活性丧失。结论: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稳定的体外抑菌活性,为其作为天然防腐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潭白茶 茶多糖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活性 稳定性
下载PDF
湄潭白茶多糖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艾华 宋姗姗 王微微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4-19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对湄潭白茶多糖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检测法评价湄潭白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同时以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为指标,考察温度、pH值、紫外线、食品添加剂及金属离子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湄潭白茶多...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对湄潭白茶多糖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检测法评价湄潭白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同时以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为指标,考察温度、pH值、紫外线、食品添加剂及金属离子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湄潭白茶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DPPH·和·OH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湄潭白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逐步降低;随紫外线照射时间的延长,湄潭白茶多糖对DPPH·清除率小幅度降低,而pH值的变化对湄潭白茶多糖DPPH·清除率具有较大影响;葡萄糖或蔗糖等食品添加剂对湄潭白茶多糖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而柠檬酸钠和大多数金属离子会对其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产生影响。结论:湄潭白茶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相关产品的加工、储存及运输应避免高温及与柠檬酸钠、金属离子等物质直接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潭白茶 多糖 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