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Intense Meiyu Rainfall in 1991 over the Changjiang and Huaihe River Valleys by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with p-σ Incorporated Coordinate System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华强 钱永甫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95-404,共10页
Based on the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with p- σ incorporated coordinate system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Qian et al., a one-way nested fine mesh limited area model is developed. This model is nested with ECMWF T42 data... Based on the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with p- σ incorporated coordinate system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Qian et al., a one-way nested fine mesh limited area model is developed. This model is nested with ECMWF T42 data to simulate the extra-intensive rainfall event occurring in the Changjiang and Huaihe River valleys in summer of 199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has certain capacity to fairly reproduce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the movement of the main rainfall belts.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as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to simulate and predict the short-range regional climate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model Intensive Meiyu rainfall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PHYSICAL PROCESSES AND THEIR PARAMETERIZATIONS ON FORECAST OF A HEAVY RAINFALL IN SOUTH CHINA IN ANNUALLY FIRST RAINING SEASON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旭斌 万齐林 +2 位作者 薛纪善 丁伟钰 李昊睿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5年第2期194-210,共17页
An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GRAPES model, using multi-physics, is use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hysical processes in numerical models on forecast of heavy rainfall in South China in the an... An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GRAPES model, using multi-physics, is use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hysical processes in numerical models on forecast of heavy rainfall in South China in the annually first raining season(AFRS). Pattern, magnitude and area of precipitation, evolution of synoptic situation, as well as apparent heat source and apparent moisture sink between different ensemble members a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choice of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for land-surface processes gives rise to the largest influence on the precipitation prediction. The influences of cumulus-convection and cloud-microphysics processes are mainly focused on heavy rainfall;the use of cumulus-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tends to produce large-area and light rainfall. Change i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for land-surface and cumulus-convection processes both will cause prominent change in forecast of both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variables, while change in cloud-microphysics processes show primary impact on dynamic variables. Comparing simplified Arakawa-Schubert and Kain-Fritsch with Betts-Miller-Janjic schemes, SLAB with NOAH schemes, as well as both WRF single moment 6-class and NCEP 3-class with simplified explicit schemes of phase-mixed cloud and precipitation shows that the former predicts stronger low-level jets and high humidity concentration, more convective rainfall and local heavy rainfall, and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in precipitation forecast. Appropriate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can reasonably describe the physical process related to heavy rainfall in South China in the AFRS, such as low-level convergence, latent heat release, vertical transport of heat and water vapor, thereby depicting the multi-scale interactions of low-level jet and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in heavy rainfall suitably, and improving the prediction of heavy rainfall in South China in the AFRS as a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heavy rainfall in South China in annually first raining season GRAPES model multi-physics parameterization ensemble prediction
下载PDF
安徽省2021年梅雨期降水预报检验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胜男 王东勇 +3 位作者 冯颖 柳春 朱珠 刘倪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对安徽省2021年梅雨期(6月10日—7月10日)6个客观模式和1个主观订正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分析,其中包含了3个区域模式数值预报(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中国气象局上海数值预报模式系统“CMA-SH9”、安徽WRF,3个... 对安徽省2021年梅雨期(6月10日—7月10日)6个客观模式和1个主观订正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分析,其中包含了3个区域模式数值预报(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中国气象局上海数值预报模式系统“CMA-SH9”、安徽WRF,3个全球模式数值预报(中国气象局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确定性预报模式“ECMWF”、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NCEP-GFS”)和安徽智能网格主观订正预报的降水产品,结果表明:传统检验中安徽智能网格和区域模式对晴雨准确率的预报效果优于全球模式,又以CMA-MESO最优;在暴雨及以上量级的强降水预报中,传统检验表明安徽智能网格预报的得分最高(23.83),ECMWF模式则是客观模式预报中效果最好的(20.12),CMA-SH9次之(19.34);通过对除安徽智能网格以外的各个客观数值模式进行的MODE空间检验可知,不同数值模式间暴雨预报误差原因不尽相同,ECMWF与各区域数值模式主要是由雨区位置的预报偏差,尤其是纬度偏差导致的,NCEP-GFS全球模式对降水强度和雨区面积的预报偏弱偏小比较明显,CMA-GFS在强降水方面的预报可参考性较差;各个主客观预报暴雨及以上量级预报,整体表现出较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在午夜前后、上午时段TS评分较高,而午后到傍晚评分较低,这个现象或许是梅雨期的午后降水多以地表太阳加热引起的短历时热对流降水为主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检验 MODE方法 梅雨 数值预报模式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黑龙江省强降水致灾预估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昊宸 邵源铭 +4 位作者 杨洪伟 蒋慧亮 徐永清 李亚滨 魏磊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采用黑龙江省1984—2019年各县强降水灾情资料和逐日降水资料,以逻辑回归和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黑龙江全省、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东南半山区的强降水致灾与否二分类预估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得到黑龙... 采用黑龙江省1984—2019年各县强降水灾情资料和逐日降水资料,以逻辑回归和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黑龙江全省、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东南半山区的强降水致灾与否二分类预估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得到黑龙江省以及5个地区判断强降水致灾与否的最佳观测天数在4~6 d、最佳的日降水量阈值为16~20 mm。比较全连接逻辑回归模型、优先考虑日期的部分连接逻辑回归模型D、优先考虑站点的部分连接逻辑回归模型S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模型等四个模型的表现,前三种逻辑回归模型表现差距不大,相对表现最好的全连接模型,其在大部地区所表现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均在0.7以上,而LSTM模型只在大兴安岭表现更好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逻辑回归模型 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 强降水致灾预估模型 黑龙江
下载PDF
应用GRIST 模式对“23·7”华北极端降水的模拟试验
5
作者 陈湉茹 张祎 +3 位作者 孙溦 李妮娜 刘鸿波 徐幼平 《暴雨灾害》 2024年第3期276-287,共12页
全球-区域一体化预测系统(Global-Regional Integrated forecast SysTem,GRIST)的变网格公里尺度非静力模式(以下简称GRIST模式)兼具全球和区域模式的特点,可在无需侧边界条件下进行中期时间尺度预报,有望在局部区域达到与高分辨率的区... 全球-区域一体化预测系统(Global-Regional Integrated forecast SysTem,GRIST)的变网格公里尺度非静力模式(以下简称GRIST模式)兼具全球和区域模式的特点,可在无需侧边界条件下进行中期时间尺度预报,有望在局部区域达到与高分辨率的区域模式预报接近的效果。为了检验该模式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模拟能力,以2023年7月29日—8月2日华北地区特大暴雨过程(以下简称“23·7”极端降水)为例,通过回报试验对GRIST变网格模式对“23·7”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进行了评估;同时利用CMPA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空间相关系数、TS和BIAS评分等客观分析指标,将国内外GRIST变网格模式对极端降水的模拟效果与目前国内外5种主要业务模式即ECMWF、CMA-GFS全球模式和CMA-MESO、CMA-SH、CMA-BJ区域模式的预报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GRIST及5种业务模式均能模拟或预报出“23·7”极端降水过程的发生。GRIST对该过程中降水最强时段(7月30日08:00—8月1日08:00,北京时,下同)的模拟效果最佳,与观测降水的空间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85,各量级降水的TS评分均达区域模式的预报水平。(2)GRIST模式能准确模拟“23·7”极端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包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范围、北向的水汽输送等,对于表征局地环流演变特征的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分布和强度也有较好的模拟效果。(3)GRIST模式对不同尺度环流形势的准确模拟,有助于其对降水落区和降水演变特征的精准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极端降水 变分辨率模式 全球模式
下载PDF
短时强降雨天气风电场发电功率预测模型设计
6
作者 胡甲秋 唐健 +3 位作者 卓毅鑫 黄馗 李润 高雪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3-548,共6页
为确保发电场正常供应电力,设计短时强降雨天气风电场发电功率预测模型,提升发电功率预测效果。通过欧式距离与角度原则扩充短时强降雨天气小样本;利用改进深度可分离卷积算法,在正常天气样本内,提取气象-功率时空特征,并输入长短期记... 为确保发电场正常供应电力,设计短时强降雨天气风电场发电功率预测模型,提升发电功率预测效果。通过欧式距离与角度原则扩充短时强降雨天气小样本;利用改进深度可分离卷积算法,在正常天气样本内,提取气象-功率时空特征,并输入长短期记忆网络内,建立正常天气风电场发电功率基准值预测模型,得到发电功率基准值;在Transformer算法内,输入扩充样本,建立短时强降雨天气下发电功率损失值预测模型;利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Sequence to Sequence网络,结合扩样本,构造发电功率损失时间点预判模型,结合损失值预测模型,得到最终发电功率损失值;利用基准值减去损失值,得到短时强降雨天气下风电场发电功率预测结果。实验证明:该模型可有效扩充短时强降雨天气小样本;该方法可精准预判发电功率损失时间点,得到发电功率损失值,完成发电功率预测;不同风速下,该模型发电功率预测的关键失误指数与偏移程度均较低,即发电功率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雨 风电场 发电功率 预测模型 可分离卷积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暴雨数值预报若干关键技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7
作者 张立凤 《暴雨灾害》 2024年第3期243-254,共12页
暴雨是导致洪涝灾害的重要天气,也是发生在我国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的发展,数值预报已成为暴雨预报的主要手段,然而数值预报的精度依赖于大气运动方程组的完备性、初始状态的准确性、物理过程的合理性以及计算... 暴雨是导致洪涝灾害的重要天气,也是发生在我国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的发展,数值预报已成为暴雨预报的主要手段,然而数值预报的精度依赖于大气运动方程组的完备性、初始状态的准确性、物理过程的合理性以及计算方法的稳定性。由于大气是非线性的混沌系统,这些方面微小的误差均会产生预报结果的很大不确定性。因此,提升暴雨数值预报水平与资料同化、物理过程参数化和集合预报等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产生降水的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在数值模式中的作用很重要。此外,为改进和完善数值模式,预报结果的评估方法研究也是暴雨数值预报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回顾了暴雨数值预报若干关键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四维集合变分同化方法、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集合预报模式扰动的后向动能散射方法,并提出了基于动能谱分析的模式结果评估方法,最后凝练出了这几个方面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预报 资料同化 微物理过程 集合预报
下载PDF
基于累加气候概率的FSS检验方法对多模式短时暴雨预报的评估
8
作者 董美莹 邱金晶 +3 位作者 陈锋 吴梦雯 陈晔峰 邓芳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8-1498,共21页
为深入认识数值天气模式强降水精细化预报性能,本文以短时强降水多发的浙江省2019年5到10月降水为例,采用分数技巧评分(Fractions Skill Score,简称FSS)邻域检验方法,评估了6个业务模式短时降水预报准确性,重点探讨了各模式短时暴雨预... 为深入认识数值天气模式强降水精细化预报性能,本文以短时强降水多发的浙江省2019年5到10月降水为例,采用分数技巧评分(Fractions Skill Score,简称FSS)邻域检验方法,评估了6个业务模式短时降水预报准确性,重点探讨了各模式短时暴雨预报能力及天气背景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站点降水的累加气候概率,确定了短时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的预报技巧评分阈值各为0.583、0.522、0.506、0.502和0.500,改进并实现了FSS方法对长时间序列各等级降水预报技巧尺度的综合评估。(2)只有上海中尺度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和浙江中尺度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暴雨预报平均评分达到预报技巧,相应技巧尺度为159、159和183 km;这3个产品共有约6成预报达到技巧评分,其技巧尺度累积频率从3 km至183 km可增幅近50%,这种尺度选择性评价可为不同尺度下产品应用提供参考。(3)不同天气背景下各模式预报性能差异明显。台风类、梅雨类和弱天气尺度强迫类短时暴雨预报的最优模式分别是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预报模式、上海中尺度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和浙江中尺度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各技巧尺度为27、99和135 km,模式产品使用中需分类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技巧评分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短时暴雨 评估
下载PDF
湖北一次梅雨期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志敏 王斌 +3 位作者 郭英莲 杜牧云 康兆萍 孙玉婷 《暴雨灾害》 2023年第4期372-383,共12页
受低涡和切变线的影响,2020年6月27—28日湖北地区发生一次梅雨期暴雨过程,造成严重灾害和重大经济损失。为了深入研究云微物理过程对梅雨期暴雨的影响,提高梅雨期暴雨的预报预警能力,针对本次暴雨过程,利用WRF模式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 受低涡和切变线的影响,2020年6月27—28日湖北地区发生一次梅雨期暴雨过程,造成严重灾害和重大经济损失。为了深入研究云微物理过程对梅雨期暴雨的影响,提高梅雨期暴雨的预报预警能力,针对本次暴雨过程,利用WRF模式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该系统的云微物理特征,探讨了云微物理过程对本次暴雨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数值试验较准确地模拟出暴雨的落区及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过程,且区域平均降水随时间的演变与实况较为一致,但总体偏强。(2)降水强度急速上升阶段,冰相粒子融化量大于雨滴搜集云滴,雷达回波迅速增强。降水强度变化相对平缓阶段,雨滴搜集云滴量逐步增多,超过冰相粒子融化。各类水成物均快速发展,回波不断增强,冰晶增长速度超过雪和霰。在区域平均降水到达峰值前,水成物(除了雪粒子外)含量、上升气流及雷达回波均已达极值。上升气流中心与冰相粒子、云滴含量大值区分布较为一致,有利于淞附过程。(3)冰相粒子搜集云滴总量一直小于雨滴对云滴的搜集,云雨自动转化量在降水强度减弱时增长更明显。冰相粒子在降水发展初期主要通过贝吉龙过程产生,随着冰相粒子的发展,淞附过程占优,直到系统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暴雨 数值模拟 云微物理 源汇项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HEAVY RAINFALL IN THE SUMMER OF 1998 OVER CHINA WITH REGIONAL CLIMATE MODEL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一鸣 丁一汇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2年第3期348-362,共15页
The heavy rainfall in the summer of 1998 over China has been simulated with the NCC Regional Climate Model(RegCM_NCC).It was successful for RegCM_NCC to reproduce the location and seasonal shift of the seasonal rain b... The heavy rainfall in the summer of 1998 over China has been simulated with the NCC Regional Climate Model(RegCM_NCC).It was successful for RegCM_NCC to reproduce the location and seasonal shift of the seasonal rain belt in the summer of 1998 over China.The rainy season in the summer of 1998 over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7 episodes,including the pre-summer rainy season in South China.the Meiyu onset over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Basin,short appearance of North China rain season and the retreat of seasonal rain belt,the second Meiyu season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the rainy period over the Yellow and Huaihe River Valley and the seasonal retreat of rain belt over North China.The shortcoming of the RegCM_NCC is over-estimation of precipitation amounts.The regions with large latent heat flux,upper soil moisture and total runoff are located in the rainy area and move with the simulated rain belt during the different episodes.On the contrary,the regions with small sensible heat flux are located in the simulated rainy area and move with the simulated rain belt during the different epis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rainfall regional climate model MEIYU
原文传递
降雨短时临近预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皓轩 梅松军 +1 位作者 周康 包正铎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5期19-22,共4页
降雨预报在农业、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短时临近预报可以为实时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信息。对目前降雨短时临近预报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基于探测数据外推、数值模式、统计学习3... 降雨预报在农业、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短时临近预报可以为实时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信息。对目前降雨短时临近预报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基于探测数据外推、数值模式、统计学习3种常用方法的最新进展。基于探测数据外推的算法对于短时间和小范围内的降雨预报效果较好。数值模式强调物理过程,能全面分析和模拟大气环流场和降雨系统演变过程。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基于统计学习的算法在降雨短时临近预报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短时临近预报 探测数据外推 数值模式 统计学习
下载PDF
2022年8月6日包头市强降雨天气过程预报服务的思考
12
作者 魏丹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期76-78,共3页
选择常规气象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对2022年8月6日包头市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局地性、突发性强,对流云团发展迅速,导致预报对降水极端性估计不足,强降水落区与量级把握不够准确,暴雨预警提前量十... 选择常规气象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对2022年8月6日包头市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局地性、突发性强,对流云团发展迅速,导致预报对降水极端性估计不足,强降水落区与量级把握不够准确,暴雨预警提前量十分有限,预报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而汛期强对流天气过程往往具有发展迅速、局地性强、极端性强等特点,导致在此类过程中缺乏对多种实况资料的综合分析;各家数值模式对此次过程预报的差异较大,且不断调整,对降水量级预报明显偏小,为精细精准定量的预报服务带来了一定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汛期 数值检验 预报服务
下载PDF
湘东南一次预报失败的暖区暴雨个例分析
13
作者 周宜卿 钟丽华 周长青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期127-129,共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以及EC和华东区域降水量预报资料,对2020年一次预报失败的暖区暴2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属于切变线型暖区暴雨;高空槽过境、近地层辐合以及高空辐散对暖区强降水的作用值得关注;水汽和不稳定...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以及EC和华东区域降水量预报资料,对2020年一次预报失败的暖区暴2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属于切变线型暖区暴雨;高空槽过境、近地层辐合以及高空辐散对暖区强降水的作用值得关注;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主要来源于中低层西南急流的输送,边界层的抬升作用明显,高空辐散对降水的增幅作用大,K指数大值区和等值线密集区与强降水区域对应关系较好;该次暖区暴雨落区可参考华东中尺度模式订正,量级需要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预报失败 模式检验
下载PDF
我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50
14
作者 倪允琪 周秀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我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研究在最近五年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其中有 :第一 ,提出了基于多种实时观测资料的梅雨锋暴雨的多尺度物理模型 ;第二 ,建立了梅雨锋暴雨的天气学模型 ;第三 ,提出了梅雨锋的详实结构及其维持机理 ;第四 ,提出... 我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研究在最近五年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其中有 :第一 ,提出了基于多种实时观测资料的梅雨锋暴雨的多尺度物理模型 ;第二 ,建立了梅雨锋暴雨的天气学模型 ;第三 ,提出了梅雨锋的详实结构及其维持机理 ;第四 ,提出了多种中尺度暴雨的定量卫星遥感反演理论和方法 ,并形成一系列新的反演产品 ;第五 ,成功地研究了双多普勒雷达同步探测和反演中尺度暴雨三维结构的理论和方法 ;第六 ,发展了配有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的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在 2 0 0 3年淮河抗洪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暴雨 中尺度 变分同化 双多普勒雷达 天气学 反演 数值预报模式 长江中下游 淮河 观测资料
下载PDF
人工缓减梅雨锋暴雨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9
15
作者 孙晶 史月琴 +1 位作者 楼小凤 胡志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7-350,共14页
本文利用耦合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双参数微物理方案的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2年7月22~23日长江中游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人工缓减暴雨的冷云催化数值试验。在对降水云系多尺度结构进行正确模拟的基础上,采用增加人工冰晶的催化... 本文利用耦合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双参数微物理方案的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2年7月22~23日长江中游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人工缓减暴雨的冷云催化数值试验。在对降水云系多尺度结构进行正确模拟的基础上,采用增加人工冰晶的催化方法,对人工缓减暴雨的可能方法及原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催化方案得到比较稳定一致的结果,在云体成熟期大剂量持续催化的减雨效果最好,在3600km2内减少雨量8.29×106t,即为自然雨量的14.8%,雨量分布更为均匀,其中50mm以上降水范围由原来的190km2缩减到60km2。分析表明,催化增加的大量冰晶碰并过冷雨,使霰粒子浓度增大而平均尺度减小,导致霰落速减弱而小于上升运动,难于下落融化,造成雨水减小。在周围升速小的弱雨区,滞留的霰粒长大后仍能下落融化,引起地面少量增雨。本文所用催化方法在实际作业中具有技术可行性,并有重大潜在社会和经济效益,值得深入研究和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暴雨 人工减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降水方案对“03.7”一次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曼 王昂生 +1 位作者 季仲贞 张文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1-452,共12页
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已经表明,潜热释放对中国东部夏季梅雨锋系统及其锋面降水的维持和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梅雨锋降水模拟中各种降水方案的相互协调和系统评估方面的工作仍不多见,为了增进对梅雨锋暴雨模拟中降水过... 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已经表明,潜热释放对中国东部夏季梅雨锋系统及其锋面降水的维持和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梅雨锋降水模拟中各种降水方案的相互协调和系统评估方面的工作仍不多见,为了增进对梅雨锋暴雨模拟中降水过程的认识,作者针对2003年7月4~5日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构造了四组试验,利用MM5模式考察了两种分辨率(36 km、12 km),各种隐/显式方案搭配下,对所生成的雨带、雨量和降水类型的配置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今后更好地使用模式、利用数值模式来认识中尺度降水过程中的气象问题打下基础.主要结论包括:模拟总降水的水平分布和强度,以及显式降水和隐式降水的划分对积云参数化方案的选择非常敏感.但对特定积云参数化方案而言,降水的模拟对36 km、12 km水平分辨率不敏感(除Betts-Miller方案外);在中尺度网格分辨率10~50 km范围内,不同积云参数化方案对梅雨锋降水分布和降水量模拟的影响比不同显式方案带来的变化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暴雨 MM5模式 降水方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微物理方案对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孙晶 楼小凤 史月琴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9-809,共11页
中尺度模式中描述湿物理过程的方案主要有对流参数化方案和云微物理方案,当网格距达到可以分辨积云对流尺度时,云微物理方案对描述云和降水物理过程的作用将变得更为重要。利用GRAPES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7年7月7—9日中国梅雨... 中尺度模式中描述湿物理过程的方案主要有对流参数化方案和云微物理方案,当网格距达到可以分辨积云对流尺度时,云微物理方案对描述云和降水物理过程的作用将变得更为重要。利用GRAPES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7年7月7—9日中国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从降水量、雷达回波、水成物分布方面结合观测资料,分析了NCFP简单冰相方案(Ncepcloud3)、复杂冰相方案(Ncepcloud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双参数复杂冰相微物理方案对梅雨锋暴雨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这次暴雨过程,CAMS方案对小雨、中雨和大雨的模拟最好,Ncepcloud3和Ncepcloud5方案在暴雨以上的TS评分较高,CAMS方案模拟的暴雨中心最大值最接近实况;不同微物理方案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发展的模拟有差别,Ncepcloud5方案模拟的弱回波范围偏小,CAMS方案在强回波两侧的弱回波区范围虽比实况偏大,但反映了对流回波周围存在层状回波的特点;CAMS双参数方案能够模拟出与CloudSat卫星实测资料相似的冰粒子含水量和数浓度大值区的垂直分布特征,Ncepcloud3和Ncepcloud5模拟结果更强,并且,不包含冰粒子数浓度;初步分析了微物理方案模拟差异的原因,在对流系统初始阶段,模拟差异主要由动力过程产生,在对流系统发展成熟阶段,微物理过程对模拟结果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物理方案 梅雨锋暴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次罕见的华南大暴雨过程的诊断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3
18
作者 孙建华 赵思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1-392,共12页
首先对 1 994年 6月中旬的华南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 ,然后 ,利用PSU和NCAR发展起来的有限区域中尺度模拟系统MM5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诊断结果表明 :此次过程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具备大尺度的降水条件 ,而在两广地区降水更强 ,这可... 首先对 1 994年 6月中旬的华南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 ,然后 ,利用PSU和NCAR发展起来的有限区域中尺度模拟系统MM5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诊断结果表明 :此次过程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具备大尺度的降水条件 ,而在两广地区降水更强 ,这可能是由地形等其他条件决定的。两广地区活动较强的对流云团是造成暴雨的主要中尺度系统 ,而东部地区主要是锋面造成的连续性降水 ,对流活动较两广地区相对较弱。数值模拟结果显示 :MM5模式对这次华南的强降水过程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静力方案对大范围雨区的模拟比非静力方案要好一些 ,但对大暴雨区的模拟非静力方案似乎更具优越性。对流参数化方案的试验表明 ,Kuo方案能较好地模拟大范围的雨区 ,Grell方案对强暴雨中心的模拟似乎比其他方案好。对行星边界层方案的试验显示 ,边界层过程对强的对流性降水的模拟是不可忽略的。这些看法与已有的诊断结果是相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静力模式 暴雨 数值模拟 大暴雨过程 诊断
下载PDF
长江中游一次β中尺度低涡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1
19
作者 王智 翟国庆 高坤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77,共12页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1999年6月29日的一次东移低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东移的a中尺度低涡的东南部边界层激发出一个β中尺度的涡旋,该β中尺度涡旋与一强暴雨区相伴移动,稠密的实况降水资料证实了这一暴雨雨...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1999年6月29日的一次东移低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东移的a中尺度低涡的东南部边界层激发出一个β中尺度的涡旋,该β中尺度涡旋与一强暴雨区相伴移动,稠密的实况降水资料证实了这一暴雨雨团的存在和移动过程。模拟分析揭示β中尺度涡旋出现在停滞的α中尺度低涡南侧偏西气流与暖区偏南气流相遇处及中尺度山脉的背风坡;在中尺度山脉背风坡的地面和近地面层分别有中尺度低压和增强的东南气流存在,由此产生或加强了近地面的强涡度和强辐合,有利于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中尺度低涡 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 强对流天气 梅雨锋暴雨
下载PDF
1998年7月21日武汉特大暴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20
作者 姜勇强 张维桓 +1 位作者 盛夏 周祖刚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9,共8页
利用 16层中尺度 η坐标模式对 1998年 7月 2 1日武汉特大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本次暴雨过程具有较强的中尺度特征 ,暴雨区上空中、低层近东西向的切变线及其强烈的辐合是暴雨产生的触发机制 。
关键词 Η模式 数值模拟 特大暴雨 武汉市切变线 1998年 触发机制 环流形势 辐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