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粱抗高粱蚜的生化基础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富刚 刘俊 +2 位作者 张广学 曲国民 颜范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8-42,共5页
高粱中的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糖和绝大部分游离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在感性品种中的含量显著地比抗性品种中的含量高。感性品种叶液微偏酸,抗性品种近中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高梁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 (Zehntner)的抗性与... 高粱中的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糖和绝大部分游离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在感性品种中的含量显著地比抗性品种中的含量高。感性品种叶液微偏酸,抗性品种近中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高梁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 (Zehntner)的抗性与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呈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蚜 高粱 抗蚜性 叶化学成分
下载PDF
辽宁朝阳地区高粱蚜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适期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学军 王淑贤 +2 位作者 郑国 孙慧敏 张广学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对辽宁省朝阳地区1989~2001年13年的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的系统调查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高粱蚜为间歇性发生,发生频率为60%左右。在不施农药的自然情况下,田间发生表现6个阶段,消长规律明显。中等发生年一... 对辽宁省朝阳地区1989~2001年13年的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的系统调查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高粱蚜为间歇性发生,发生频率为60%左右。在不施农药的自然情况下,田间发生表现6个阶段,消长规律明显。中等发生年一般峰期日平均百株蚜量5~15万头,严重年25~60万头。各年度田间百株蚜量与蚜虫天敌单位呈极显著相关,天敌紧密跟随蚜虫。防治适期为7月25日~8月5日,个别发生较早的年份可以提前2—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蚜 发生阶段 消长规律 防治适期
下载PDF
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林懋 叶保华 +5 位作者 门兴元 于毅 张安盛 李丽莉 张思聪 周仙红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89-91,共3页
室内条件下进行了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龟纹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随之降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处理1头高... 室内条件下进行了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龟纹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随之降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处理1头高粱蚜虫所需的时间(Th)分别为0.017 d和0.024 d;瞬间攻击率(a)分别为1.661和2.967;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58.824头和41.667头。龟纹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龟纹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在龟纹瓢虫成虫2头/皿时,分摊竞争强度(I)仅为0.0689,说明此密度下龟纹瓢虫成虫捕食高粱蚜时种内干扰效应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高粱蚜 捕食作用
下载PDF
一株抗高粱蚜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海英 黄叶梅 +3 位作者 吴小莉 杨蕾 张子梦 刘琪 《宜宾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11-114,共4页
为获得抗高粱蚜的芽孢杆菌,从被高粱蚜侵害的高粱根际土壤、叶片及死亡蚜虫中分离出7株芽孢杆菌.毒力试验表明,菌株RA1402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可达57.3%.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 为获得抗高粱蚜的芽孢杆菌,从被高粱蚜侵害的高粱根际土壤、叶片及死亡蚜虫中分离出7株芽孢杆菌.毒力试验表明,菌株RA1402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可达57.3%.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其特征为:细胞呈杆状,链状或成对排列,芽孢位于中部或近中部,无孢囊;不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可分解淀粉,能利用木糖、阿拉伯糖和甘露醇.其16S r DNA序列与特基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达到99.93%,在Gen Bank上的登录号为KR819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蚜 芽孢杆菌 特基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甘蔗黄蚜室内人工饲养繁殖体系的建立
5
作者 傅华英 黄美婷 +1 位作者 高三基 王锦达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2期39-41,共3页
甘蔗黄蚜(Longiunguis sacchari Zehntner)是多种甘蔗病毒病的传播虫媒,建立甘蔗黄蚜室内人工饲养体系,可以为开展甘蔗黄蚜的抗药性及甘蔗品种抗性的鉴定提供均一性的虫源。该研究筛选甘蔗黄蚜不同的消毒时间和不同的接种方式,经过人工... 甘蔗黄蚜(Longiunguis sacchari Zehntner)是多种甘蔗病毒病的传播虫媒,建立甘蔗黄蚜室内人工饲养体系,可以为开展甘蔗黄蚜的抗药性及甘蔗品种抗性的鉴定提供均一性的虫源。该研究筛选甘蔗黄蚜不同的消毒时间和不同的接种方式,经过人工饲养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个稳定、快速、高效的人工饲养繁殖体系。田间采集带有甘蔗黄蚜的甘蔗叶片,经0.1%Hg Cl2消毒4~10min,然后接种于无菌甘蔗组培瓶苗中,在(22±1)℃、光照强度3000lx、光照时长10~12h条件下培养,每隔10~12d转接1次,即可经年持续繁殖无菌、均一性好的甘蔗黄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甘蔗黄蚜 人工饲养
下载PDF
哈尔滨高粱田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思竹 邵天玉 +1 位作者 刘兴龙 王克勤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409-411,共3页
为明确高粱田中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群落结构,对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哈尔滨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共11种,隶属4目5科,主要优势种为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为明确高粱田中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群落结构,对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哈尔滨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共11种,隶属4目5科,主要优势种为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是高粱蚜发生期的主要控制因素,物种均匀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增加趋势,物种优势度、优势集中性均表现为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蚜 捕食性天敌 群落结构 优势种
下载PDF
高粱蚜灰色灾变长期预测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汝霖 于锁英 +2 位作者 徐艳霞 周安定 樊云茜 《昆虫知识》 CSCD 1994年第6期327-329,共3页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灾变预测理论建立了吕梁地区高粱蚜发生量预测模型.
关键词 高粱蚜 灰色系统 预测 长期预测
下载PDF
食蚜瘿蚊对高粱蚜的控制潜能 被引量:1
8
作者 任鹏 李治模 +5 位作者 申修贤 王雄 于晓飞 刘健锋 黄纯杨 杨茂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7-1333,共7页
为了解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Rondani)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 (Zehntner)的控制潜能,本文开展了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高粱蚜若虫(1~2龄)的室内捕食功能反应和室外笼罩释放食蚜瘿蚊(蛹)防治高粱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食... 为了解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Rondani)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 (Zehntner)的控制潜能,本文开展了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高粱蚜若虫(1~2龄)的室内捕食功能反应和室外笼罩释放食蚜瘿蚊(蛹)防治高粱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高粱蚜1~2龄若虫的捕食反应均属于Holling II型,其控害效能a/Th为0.6570,最大理论日捕食量为32.79头;食蚜瘿蚊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受种内干扰的影响,干扰系数m为0.3007;室外笼罩释放食蚜瘿蚊(蛹)防治高粱蚜的最佳防效益害比为1:15,且释放食蚜瘿蚊(9日龄蛹)后的第6d为防效最佳时期,益害比1:5、1:10、1:15对高粱蚜的防控效果均达到70%以上。综上所述,食蚜瘿蚊对高粱蚜具有良好的防控潜力,未来有希望将其进一步应用到田间的生物防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蚜瘿蚊 高粱蚜 捕食功能反应 笼罩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异色瓢虫对高粱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谢宏 张文斌 +2 位作者 张兆冬 武德功 陈家宏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开展成年不同性别异色瓢虫对高粱蚜捕食功能反应的研究。[方法]将野外采集的供试异色瓢虫样本进行性别区分,随后对其进行48 h的饥饿处理,在处理后以1头/皿放于培养皿中,并放入不同数目的高粱蚜虫,24 h后统计培养皿内剩余高粱蚜数... [目的]开展成年不同性别异色瓢虫对高粱蚜捕食功能反应的研究。[方法]将野外采集的供试异色瓢虫样本进行性别区分,随后对其进行48 h的饥饿处理,在处理后以1头/皿放于培养皿中,并放入不同数目的高粱蚜虫,24 h后统计培养皿内剩余高粱蚜数目。[结果]随着环境中高粱蚜虫数目的不断增加,异色瓢虫的捕食量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稳。[结论]不同性别的异色瓢虫对高粱蚜的捕食功能性有差异,雌性异色瓢虫捕食量较大,雄性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利用 异色瓢虫 高粱蚜 捕食功能
下载PDF
不同光周期对高粱蚜种群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武德功 詹秋文 +5 位作者 黄保宏 王增霞 黄伟东 毕亚玲 刘长仲 杜军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1-518,共8页
【目的】为了探索光周期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生长发育的影响,构建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高粱蚜的种群生命表。【方法】利用培养皿离体叶片法,在不同的光周期条件(2L∶22D,6L∶18D,8L∶16D,12L∶12D,14L∶10D,18L∶6D和20L∶4D)下饲... 【目的】为了探索光周期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生长发育的影响,构建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高粱蚜的种群生命表。【方法】利用培养皿离体叶片法,在不同的光周期条件(2L∶22D,6L∶18D,8L∶16D,12L∶12D,14L∶10D,18L∶6D和20L∶4D)下饲养高梁蚜,测定其体重及各项生命表参数。【结果】在12L∶12D光周期时,高粱蚜的体重差(成蚜体重减去刚出生12 h内时的体重)和下代新生蚜体重最高(分别为0.485和0.043 mg);在18L∶6D光周期时体重差和下代新生蚜体重值最低(分别为0.242和0.018 mg)。在14L∶10D,12L∶12D,8L∶16D和6L∶18D光周期时高粱蚜的若虫存活率和成虫生殖力显著高于18L∶6D和2L∶22D时;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净增殖率(R0)为25.90~88.14头/雌,在12L∶12D光周期时的净增殖率最大,在2L∶22D光周期时的净增殖率最小。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高粱蚜的内禀增长率(rm)为0.325~0.407;生命表参数与光周期的拟合方程预测出高粱蚜的最适光照时数为9~11 h。【结论】光周期对高梁蚜种群参数有显著的影响,光周期9~11L∶13~15D最适合高粱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光照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高粱蚜种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蚜 光周期 生命表参数 繁殖力 发育历期
下载PDF
不同光周期对高粱叶片和蚜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军利 武德功 +2 位作者 詹秋文 黄保宏 倪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9-1127,共9页
为明确光周期对高粱和高粱蚜体内物质含量的影响,该研究设置了5个光周期,分别为2L ∶22D、6L ∶18D、10L ∶14D、14L ∶10D、18L ∶6D,测定不同光周期下高粱叶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淀粉和叶绿素含量,同时检测了高粱蚜... 为明确光周期对高粱和高粱蚜体内物质含量的影响,该研究设置了5个光周期,分别为2L ∶22D、6L ∶18D、10L ∶14D、14L ∶10D、18L ∶6D,测定不同光周期下高粱叶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淀粉和叶绿素含量,同时检测了高粱蚜体内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总脂肪的含量。结果表明:在长光照(10L ∶14D、14L ∶10D、18L ∶6D)下,高粱叶片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淀粉和叶绿素含量高于短光照(2L ∶22D、6L ∶18D),极短光照(2L ∶22D)和最适光照(14L ∶10D)条件下高粱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其他光周期;在极长光周期(18L ∶6D)条件下,高粱蚜体内的ALT和AST活性最高,光周期为10L ∶14D时高粱蚜体内ALT和AST 活性均达最低值;短光照(2L ∶22D、6L ∶ 18D)条件下高粱蚜体内保护酶SOD和CAT活性高于长光照(10L ∶14D、14L ∶10D、18L ∶6D)条件;在光周期为10L ∶14D时高粱蚜体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总脂肪含量达最高值,光周期为14L ∶10D时高粱蚜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说明在极端光周期时,为了应对不良环境高粱蚜体内转氨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保护酶活性在短光照条件下升高;10L ∶14D的光周期适合高粱蚜生长发育,高粱蚜体内营养物质含量较高;极端光周期条件下高粱蚜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总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周期 高粱 高粱蚜 可溶性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草转氨酶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高粱蚜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武德功 陈青 +5 位作者 詹秋文 黄保宏 杜军利 黄伟东 舒英杰 王增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548-1555,共8页
为了探讨温度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实验室15~30℃温度范围下,测定并计算了高粱蚜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寿命及各项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高粱蚜种群在30℃逃脱及死亡率较高,因此无具体数据分析;高粱蚜... 为了探讨温度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实验室15~30℃温度范围下,测定并计算了高粱蚜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寿命及各项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高粱蚜种群在30℃逃脱及死亡率较高,因此无具体数据分析;高粱蚜若虫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显著缩短(P<0.05),在15~28℃内发育历期为5.63~12.13d,存活率为88%~94%,15℃下若虫的存活率最高,而28℃下存活率最低;体重差及F1代体重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高粱蚜的平均寿命为11.76~48.47d,生殖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在15~28℃范围内,高粱蚜的种群净增殖率为42.60~80.56,其中24℃时最高,28℃时最低(42.60);平均世代周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高粱蚜的内禀增长率在0.160~0.339,24℃时最高,在15~28℃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内禀增长率显著升高,由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与温度的关系方程推测高粱蚜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4~26.85℃。以上结果说明,高粱蚜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可能导致高粱蚜种群动态上升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4~26.85℃,因此当环境温度处于此温度区间时,需实时进行高粱蚜的预测预报,为高粱蚜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蚜 发育 种群生命表 内禀增长率 生殖力
下载PDF
吡虫啉对高粱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对高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棱波 彭秋 刘天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161-7162,共2页
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的吡虫啉溶液对高粱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对高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吡虫啉对高粱蚜虫的防治效果增强,同时对高粱的增产效果也越明显。综合考虑经济实惠、有利于环境保护等因素,建... 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的吡虫啉溶液对高粱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对高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吡虫啉对高粱蚜虫的防治效果增强,同时对高粱的增产效果也越明显。综合考虑经济实惠、有利于环境保护等因素,建议防治高粱蚜虫的最佳吡虫啉溶液浓度为0.100 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高粱蚜虫 防效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抗生素对高粱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军利 武德功 +1 位作者 王银 吕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994-1999,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抗生素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10种抗生素(盐酸土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硫酸卡那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庆大霉素、头孢霉素、盐酸林可霉素)采用浸根法处理高粱苗,然后... 为了明确不同抗生素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10种抗生素(盐酸土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硫酸卡那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庆大霉素、头孢霉素、盐酸林可霉素)采用浸根法处理高粱苗,然后将高粱蚜接至不同抗生素处理后的高粱叶片上进行生命表实验,记录高粱蚜的发育历期、产蚜量、生殖期、生殖力,并计算高粱蚜的各项生命参数。结果表明,经过盐酸土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罗红霉素处理过的叶片上的高粱蚜的若蚜期与对照相比显著延长(P<0.05);经过硫酸卡那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庆大霉素、头孢霉素处理过的叶片上的高粱蚜的若蚜期显著短于对照(P<0.05);经盐酸土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庆大霉素处理的叶片上的高粱蚜的生殖力显著低于对照(P<0.05)。盐酸土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处理高粱植株后,高粱蚜的内禀增长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以上结果说明盐酸土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的作用延长了高粱蚜的若蚜期,缩短了生殖期,降低了高粱蚜的生殖力,且高粱蚜内禀增长率和净增殖率也显著降低,因此盐酸土霉素、利福平、四环素能够抑制高粱蚜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高粱蚜 生命参数 繁殖力 内禀增长率 共生菌 若蚜期
下载PDF
温度对高粱蚜生命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武德功 杜军利 +4 位作者 黄保宏 詹秋文 毕亚玲 黄伟东 刘言龙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41-1547,共7页
采用生命表构建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12、15、18、21、24、27、28℃)对高粱蚜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高粱蚜若虫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逐渐缩短,在12℃时高粱蚜若虫平均发育历期为18.32 d,28℃时为5.04 d,二者相差3.6... 采用生命表构建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12、15、18、21、24、27、28℃)对高粱蚜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高粱蚜若虫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逐渐缩短,在12℃时高粱蚜若虫平均发育历期为18.32 d,28℃时为5.04 d,二者相差3.63倍;成虫平均寿命在12℃时为56.42 d,28℃时为18.23 d,二者相差3.09倍。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平均世代周期、种群加倍时间在不同温度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在24℃时最高,温度升高或降低其值均下降。12℃时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最低,分别为0.126、1.134;28℃时净增殖率最低,为31.04。种群加倍时间在24℃时最短,12℃时最长;平均世代周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变短,12℃时为33.32 d,28℃时为12.02 d。综上所述,温度对高粱蚜的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影响,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高粱蚜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发育缓慢;24℃是高粱蚜的最适生长温度,该温度下害虫内禀增长率高,世代周期短,种群快速增长。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了解高粱蚜在高粱植株上的种群动态,为高粱蚜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蚜 生命表 发育历期 内禀增长率
下载PDF
在不同高粱及高丹草品种上高粱蚜的生物学特性及生命参数(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军利 詹秋文 +5 位作者 黄保宏 刘言龙 李杰勤 武德功 唐艺婷 李佳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目的】高粱蚜是危害高粱、苏丹草、甘蔗和高丹草重要的害虫,为了明确不同高粱属植物对高粱蚜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7个不同高粱属品种上研究了高粱蚜的生物学特性、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生命参数,所选7个高粱属品种分别为;甜M8... 【目的】高粱蚜是危害高粱、苏丹草、甘蔗和高丹草重要的害虫,为了明确不同高粱属植物对高粱蚜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7个不同高粱属品种上研究了高粱蚜的生物学特性、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生命参数,所选7个高粱属品种分别为;甜M81、不育系7050A、皖甜粱1号、甚迪亚、皖草3号、皖草4号和高丹D,试验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温度为(24±1)℃,相对湿度为(70±5)%,光周期为14L:10D。【结果】在甚迪亚上的高粱蚜的相对日均增长率最高(0.56),而饲养于不育系7050A的高粱蚜的相对日均增长率最低(0.33);在7个不同品种上的高粱蚜的发育历期范围为:5.35~9.04 d,饲养在甚迪亚、皖草4号和高丹D上的高粱的存活率均达98%,而在不育系7050A上的高粱蚜存活率最低(80%);在不同高粱及高丹草品种上的高粱蚜的生殖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饲养于皖甜粱的高粱蚜的生殖期最长(18.03 d),饲养在不育系7050A时生殖期最短(13.59 d);在甚迪亚、皖草3号和皖草4号上的高粱蚜的内禀增长率较高,饲养于不育系7050A时内禀增长率最低。在不同的高粱属品种上的高粱蚜的净增殖率范围为57.65~90.95头/(雌·代)。【结论】皖草4号最适合高粱蚜生长发育及繁殖,不育系7050A和皖甜粱不适合高粱蚜的生长发育,而不育系7050A和皖甜粱1号则对高粱蚜表现出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蚜 发育历期 生殖力 生命参数 植物抗性 高粱 高丹草
下载PDF
生姜茎叶提取物对高粱蚜生长发育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17
作者 刘奕清 刘续立 +4 位作者 房升又 马佳伟 蔡小东 贾切 乐有章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03-110,共8页
为明确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茎叶提取物(Ginger shoot extract,GSE)对蚜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以及防御酶应答机制,以生姜茎叶和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 Zehntner)为对象,研究GSE对高粱蚜生长发育及致死作用和虫体内超... 为明确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茎叶提取物(Ginger shoot extract,GSE)对蚜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以及防御酶应答机制,以生姜茎叶和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 Zehntner)为对象,研究GSE对高粱蚜生长发育及致死作用和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5、10、15mg/mL的GSE对高粱蚜的产仔数、蜕皮数和体重增长均有抑制效应,且浓度越高对高粱蚜生长发育的抑制效果越强,15mg/mL的GSE在5d时对高粱蚜的产仔数、蜕皮数和体重增长抑制作用最强,分别下降了58.58%、93.81%和32.32%。3种浓度的GSE也能显著增加高粱蚜若蚜的死亡率,且浓度越高杀蚜活性越强,其中15mg/mL的GSE在1d时高粱蚜若蚜死亡率最高,达到72.23%。15mg/mL的GSE能显著增加高粱蚜体内SOD活性,且在1d时活性最强,相比CK增加23.85%。高粱蚜体内POD活性则呈现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而高粱蚜体内AChE活性在饲喂5d内均受到显著抑制,且在1d时抑制效果最强,相比CK下降了96.90%。结果显示,GSE可能成为蚜虫防治的新型植物源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 zehntner) 生长发育 酶活性
下载PDF
高粱抗性对高粱蚜生殖与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俊 何富刚 +1 位作者 曲国民 张广学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用抗性高粱饲养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的结果表明,高粱的抗生性影响蚜虫的生殖力和死亡率,田间抗性植株上蚜量少的原因就是与其上的蚜虫生殖力低、死亡率高有关,而且对子代的作用比母代大。
关键词 高粱 高粱蚜 抗性 生殖力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