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马来纪年》看古代马来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旭东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9年第4期99-104,共6页
《马来纪年》被马来人奉为历史经典,本文通过对《马来纪年》中相关中国章节的分析,认为马来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是:中国人与马来人同源而生,中国是与马来古代王国一样强大的大国,与马来古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中国不... 《马来纪年》被马来人奉为历史经典,本文通过对《马来纪年》中相关中国章节的分析,认为马来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是:中国人与马来人同源而生,中国是与马来古代王国一样强大的大国,与马来古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中国不畏强权,爱好和平,十分富有,人口众多,兵强将广;中国皇帝具有巨大的财富和强大的兵力,威仪非凡,但也不能违抗真主的意志而要求马来国王称臣纳贡;中国人充满智慧、机智和勇敢,彬彬有礼,温文敦厚,不信奉伊斯兰教,而吃猪肉和猪油。当然,《马来纪年》中勾勒出的中国形象是马来人自我认同中而相应产生的"他国"形象,也只是"虚幻"和"真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 中国 认知
下载PDF
《马来班顿同中国民歌之比较研究》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友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42-45,49,共5页
马来班顿(Pantun Melayu)是长期、广泛流传于东南亚各国并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四行体民歌,押的是abab韵,每首四句,每句四言,前两句为比兴句,后两句才是表意,在句式、韵律与赋比兴等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与中国四行诗的民歌体完全一致。不... 马来班顿(Pantun Melayu)是长期、广泛流传于东南亚各国并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四行体民歌,押的是abab韵,每首四句,每句四言,前两句为比兴句,后两句才是表意,在句式、韵律与赋比兴等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与中国四行诗的民歌体完全一致。不论是《诗经》还是班顿,都毫无例外的大量采用鸟、兽、草、木、虫、鱼等来作比起兴,创造出美妙绝伦、寓意深刻的意象,这些意象与稻作文化,以及"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歌格律都是该民族语言、文化、审美情趣的历史积淀,是鉴别民歌的民族属性的可靠尺度,因此将中国民歌同马来班顿的格律进行比较研究,对了解相关民族的文明史、交往史、文化史、文学史等等,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班顿(Pantun melayu) 东南亚 中国民歌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马来语人才综合素养提升研究
3
作者 王晓峰 《菏泽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5-88,共4页
“一带一路”倡议对马来语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升马来语人才的综合素养:马来语教育与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语言教育与区域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增加研修项目,培... “一带一路”倡议对马来语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升马来语人才的综合素养:马来语教育与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语言教育与区域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增加研修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国别通”“文化通”和马来语的经贸人才;加强师资培训,给予青年教师更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马来语人才 综合素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南海观音:海上丝路与文明交流互鉴的共同印记 被引量:1
4
作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04-117,共14页
15世纪以前,中华、天竺与南海诸邦长期共享的“南海观音”信俗,足以印证海丝沿线各族生存共同体,自古以来经历着长期的文明交流互鉴。古代南海诸邦盛行观音化身不空罥索菩萨的造型,更是以南海守护者的信俗,构成分别显迹在南印度“补旦... 15世纪以前,中华、天竺与南海诸邦长期共享的“南海观音”信俗,足以印证海丝沿线各族生存共同体,自古以来经历着长期的文明交流互鉴。古代南海诸邦盛行观音化身不空罥索菩萨的造型,更是以南海守护者的信俗,构成分别显迹在南印度“补旦洛迦山”和浙江“普陀山”的多元一体文化意象,覆盖了丝路海域的东西两端,表述着海丝沿线民众的精神相通。菩萨的造型身材矫健而多臂、手持不空罥索等各种法器,义理上象征了贤者能结合诸种方法,给予众生援手,也能反映由中华而南海诸邦,海陆商旅乃至君臣百姓,咸祈离苦得乐,风调雨顺。如此“南海观音”化象,既符合法华经系说的俗世救难,也符合弥陀经系度亡需要,并且相应密教经典强调现世求愿。因此,观音文化数世纪一直盛行南海诸国,并曾被末罗瑜等国奉为护国本尊,而中国也因应着不同宗派或思想角度,陆续出现各种观音经典和译本。自唐宋以来,中国汉传佛教更演变至将印度“南海”的补旦洛迦山翻译为“普陀山”,以至构成中华内地丰富的“南海观音”信俗,何尝不在说明中华民族与南海诸邦共同的愿景,是祈求海域各境天下太平,相守相成,水陆平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观音 《法华经》 不空罥索菩萨 观自在 法显与玄奘 密教 末罗瑜 南海诸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