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ine axial ligand-coordinated cobalt phthalocyanine-based catalyst for flow-type membraneless hydrogen peroxide fuel cell or enzymatic biofuel cell
1
作者 Heeyeon An Hyewon Jeon +2 位作者 Jungyeon Ji Yongchai Kwon Yongjin Chu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463-471,共9页
In this study,an amine-coordinated cobalt phthalocyanine(CoPc)-based anodic catalyst was fabricated by a facile process,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hydrogen peroxide fuel cells(HPFCs) and enzymatic biofuel cells(EBC... In this study,an amine-coordinated cobalt phthalocyanine(CoPc)-based anodic catalyst was fabricated by a facile process,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hydrogen peroxide fuel cells(HPFCs) and enzymatic biofuel cells(EBCs).For this purpose,polyethyleneimine(PEI) was added onto the reduced graphene oxide and CoPc composite(RGO/CoPc) to create abundant NH2 axial ligand groups,for anchoring the Co core within the CoPc.Owing to the PEI addition,the onset potential of the hydrogen peroxide oxidation reaction was shifted by 0.13 V in the negative direction(0.02 V) and the current density was improved by 1.92 times(1.297 mA cm^(-2)),compared to those for RGO/CoPc(0.15 V and 0.676 mA cm^(-2),respectively),due to the formation of donor-acceptor dyads and the prevention of CoPc from leaching out.The biocatalyst using glucose oxidase(GOx)([RGO/CoPc]/PEI/GOx) showed a better onset potential and catalytic activity(0.15 V and 318.7 μA cm^(-2)) than comparable structures,as well 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perational durability and long-term stability.This is also attributed to PEI,which created a favorable microenvironment for the enzyme.The maximum power densities(MPDs) and open-circuit voltages(OCVs) obtained for HPFCs and EBCs using the suggested catalyst were 105.2±1.3 μW cm^(-2)(0.317±0.003 V) and 25.4±0.9 μW cm^(-2)(0.283±0.007 V),respectively.This shows that the amine axial lig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tual driving HPFCs and EB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peroxide fuel cell Enzymatic biofuel cell Amine axial ligand Hydrogen peroxide oxidation reaction membraneless
下载PDF
Phase-separated bienzyme compartmentalization as artificial intracellular membraneless organelles for cell repair
2
作者 Yanwen Zhang Shixin Wang +6 位作者 Yuling Yan Xiaoxiao He Zefeng Wang Shaohong Zhou Xiaohai Yang Kemin Wang Jianbo Liu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845-852,共8页
Implanting artificial organelles in living cells is capable of correcting cellular dysfunctionalities for cell repair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In this work, phase-separated bienzyme-loaded coacervate microdroplets... Implanting artificial organelles in living cells is capable of correcting cellular dysfunctionalities for cell repair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In this work, phase-separated bienzyme-loaded coacervate microdroplets are established as a model of artificial membraneless organelles i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al cells for the cascade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nitric oxide(NO) with a purpose of correcting cellular NO deficiency. We prepared the coacervate microdroplets via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of oppositely charged polyelectrolytes, in which glucose oxidase/horseradish peroxidase-mediated cascade reaction was compartmented. After the coacervate microdroplets were implanted in NO-deficient dysfunctional cells, the compartments maintained a phase-separated liquid droplet structure, which facilitated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NO production in the dysfunctional cells. The recovery of NO production was further exploited to inhibit clot formation in blood plasma located in the cell suspension. This demonstrated a proof-of-concept design of artificial organelles in dysfunctional cells for cell repair and anticoagulation-related medical application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an approac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acervate droplets through phase separation for the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membraneless organelles, which can be designed to provide an array of functionalities in living organism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in the field of cell engineering and medical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membraneless organelles coacervate microdroplets nitric oxide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cell repair
原文传递
Mechanisms and regulation underlying membraneless organelle plasticity control 被引量:1
3
作者 Hazrat Ismail Xu Liu +5 位作者 Fengrui Yang Junying Li Ayesha Zahid Zhen Dou Xing Liu Xuebiao Yao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239-258,共20页
Evolution has enabled living cells to adopt their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omplexity by organizing intricate cellular compartments,such as membrane-bound and membraneless organelles(MLOs),for spatiotemporal catalysi... Evolution has enabled living cells to adopt their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omplexity by organizing intricate cellular compartments,such as membrane-bound and membraneless organelles(MLOs),for spatiotemporal catalysis of physiochemical reactions essential for cell plasticity control.Emerging evidence and view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MLOs are built by multivalent interactions of biomolecules via phase separation and transition mechanisms.In healthy cells,dynamic chemical modifications regulate MLO plasticity,and reversible phase separation is essential for cell homeostasis.Emerging evidence revealed that aberrant phase separation results in numerous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cancer,and other diseases.In this review,we provide molecular underpinnings on(i)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phase separation,(ii)unifying structural and mechanistic principles that underlie this phenomenon,(iii)various mechanisms that are used by cells for the regulation of phase separation,and(iv)emerging therapeutic and other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membraneless organelles biomolecular condensates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原文传递
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及其在转录调控中的功能
4
作者 赵相东 王乐 +4 位作者 马卢杰 谢德宝 高梦迪 孟亚南 曾凡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3-753,共11页
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是包括蛋白质、核酸在内的生物大分子形成凝聚体或无膜细胞器(membraneless organelles,MLOs)的基本组织原理。已发现生物大分子发生相分离需要一些典型的内在特征条件,如无序区域、模块化结构域、多价相互作... 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是包括蛋白质、核酸在内的生物大分子形成凝聚体或无膜细胞器(membraneless organelles,MLOs)的基本组织原理。已发现生物大分子发生相分离需要一些典型的内在特征条件,如无序区域、模块化结构域、多价相互作用等。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在许多重要细胞活动中发挥关键功能,近年来基因转录调控中生物大分子相分离成为研究热点。RNA聚合酶、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超级增强子(super enhancers,SEs)等转录调控元件都通过相分离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转录调控过程中的相分离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形成的内在特征条件和相分离在转录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为理解基本细胞活动和癌症中的基因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膜细胞器 相分离 转录调控 生物大分子 癌症
下载PDF
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金星 安黎哲 宋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6-900,共15页
细胞中存在种类繁多的无膜细胞器,在感知环境信号,基因表达调控,RNA加工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生物大分子相分离被证明是无膜细胞器形成的主要方式。文章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相分离的概念与特征,总结了有关相分离在植物对环境信号响... 细胞中存在种类繁多的无膜细胞器,在感知环境信号,基因表达调控,RNA加工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生物大分子相分离被证明是无膜细胞器形成的主要方式。文章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相分离的概念与特征,总结了有关相分离在植物对环境信号响应中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分离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分类,以期解析相分离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中的作用机理,揭示植物无膜细胞器的本质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大分子 相分离 植物 无膜细胞器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的研制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高斐 王东凯 +3 位作者 罗立 徐松林 刘莱 徐飒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热敏型材料制备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根据胶凝温度筛选泊洛沙姆407的最佳处方浓度,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该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左氧氟... 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热敏型材料制备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根据胶凝温度筛选泊洛沙姆407的最佳处方浓度,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该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左氧氟沙星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3~11μg/ml(r=0.9991,n=6),回收率为99.62%;泊洛沙姆407在处方中的最佳浓度为18%;药物释放呈零级动力学特征,释放量取决于凝胶溶蚀量。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剂量易于控制,极具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泊洛沙姆407 热敏型眼用凝胶 体外释放 无膜溶出模型
下载PDF
均匀设计法优选布洛芬缓释原位凝胶剂处方及释药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丽娟 朱照静 +1 位作者 吴青 马俐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04-1708,共5页
目的: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布洛芬缓释原位凝胶剂处方,考察不同处方的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行为。方法:冷法制备原位凝胶,单因素考察布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和物和辅料对胶凝温度(Tsol-ge)l的影响,均匀设计法优化P407和P188浓度,无膜溶出... 目的: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布洛芬缓释原位凝胶剂处方,考察不同处方的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行为。方法:冷法制备原位凝胶,单因素考察布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和物和辅料对胶凝温度(Tsol-ge)l的影响,均匀设计法优化P407和P188浓度,无膜溶出法考察凝胶溶蚀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溶蚀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海藻酸钠随浓度的增大可使Tsol-gel降低,优化后P407/P188=19%/5%,凝胶溶蚀和药物累积释放与时间均呈零级动力学。结论:均匀设计法适合用于筛选P407和P188浓度,制得的原位凝胶具有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泊洛沙姆 原位凝胶 海藻酸钠 无膜溶出
下载PDF
布洛芬包合物凝胶体外释药行为及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欣宇 朱照静 +2 位作者 车坷科 王丽娟 吴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86-1789,共4页
目的制备布洛芬(ibuprofen,IBU)包合物原位凝胶,并考察体外释药行为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布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泊洛沙姆P407及P188为基质制备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无膜溶出法考察包合物原位凝胶体外... 目的制备布洛芬(ibuprofen,IBU)包合物原位凝胶,并考察体外释药行为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布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泊洛沙姆P407及P188为基质制备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无膜溶出法考察包合物原位凝胶体外释药情况,新西兰白兔肌注布洛芬溶液及包合物原位凝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制得的包合物平均载药量10.24%,体外凝胶溶蚀及药物释放均符合零级动力学,与布洛芬溶液相比,布洛芬包合物原位凝胶能明显使tmax推迟,Cmax降低,t1/2延长,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增加。结论布洛芬包合物原位凝胶体内和体外均具有缓释效果,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缓释注射剂,更好地发挥布洛芬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同时也为开发难溶性药物的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包合物原位凝胶 泊洛沙姆 无膜溶出法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硝酸毛果芸香碱温敏凝胶的研制及溶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朱丹丹 张勇刚 周蓉 《中南药学》 CAS 2009年第10期728-731,共4页
目的制备硝酸毛果芸香碱温敏凝胶,考察其载药凝胶溶蚀行为。方法以泊洛沙姆为温敏凝胶基质制备硝酸毛果芸香碱眼用凝胶,通过凝胶相变温度筛选最佳处方,采用无膜溶蚀实验研究凝胶释药特性。结果18%、19%、20%的泊洛沙姆407溶液在体温范... 目的制备硝酸毛果芸香碱温敏凝胶,考察其载药凝胶溶蚀行为。方法以泊洛沙姆为温敏凝胶基质制备硝酸毛果芸香碱眼用凝胶,通过凝胶相变温度筛选最佳处方,采用无膜溶蚀实验研究凝胶释药特性。结果18%、19%、20%的泊洛沙姆407溶液在体温范围内发生相变形成凝胶,其pH≈7,凝胶中硝酸毛果芸香碱释放速度分别为0.462、0.393、0.294 mg.min-1。结论18%-20%泊洛沙姆407溶液适合作为眼部给药的温敏凝胶基质,凝胶中药物释放基本符合零级释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凝胶 硝酸毛果芸香碱 眼部给药 泊洛沙姆 无膜溶出模型
下载PDF
盐酸川芎嗪眼用原位温敏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冕 万芳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制备盐酸川芎嗪眼用原位温敏凝胶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温敏基质制备眼用温敏凝胶,采用无膜溶出模型,研究药物在某一时间的累积释放百分率与时间的变化,对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研究川芎嗪的... 目的制备盐酸川芎嗪眼用原位温敏凝胶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温敏基质制备眼用温敏凝胶,采用无膜溶出模型,研究药物在某一时间的累积释放百分率与时间的变化,对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研究川芎嗪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所制得凝胶为均匀稍带黏性的澄清溶液,该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遵循零级动力学方程(r=0.988 7),由Ritger-Peppas方程拟合的n值为0.753 3。结论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凝胶体外释药是由药物扩散和凝胶溶蚀双重机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眼用原位凝胶 无膜溶出模型 体外释放
下载PDF
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缓释肛门栓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文慧 肖秋生 +3 位作者 姜宗文 张肃 宋海艳 王殿荣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6-58,67,共4页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缓释肛门栓中胰岛素含量测定的方法,以察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缓释肛门栓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色谱柱:Welch ultimate C18(4.6 mm&#215;250 mm,5μm);流动相:0.2 mol/L硫酸盐缓冲液-乙腈(7...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缓释肛门栓中胰岛素含量测定的方法,以察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缓释肛门栓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色谱柱:Welch ultimate C18(4.6 mm&#215;250 mm,5μm);流动相:0.2 mol/L硫酸盐缓冲液-乙腈(74∶26,乙醇胺调pH到2.3);检测波长:214 nm;柱温:40℃;流速:1 ml/min,对胰岛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无膜释放模型、牛肠黏膜释放模型、羊肠黏膜释放模型,以胰岛素原料药为模型药物;考察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缓释肛门栓的体外释药机制.结果 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缓释肛门栓在1.0 ~40.0 U/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99.35%,RSD为0.79%;无膜释放:Q=0.4954t-2.6118(r=0.9977);牛肠黏膜释放:(1-Q) 1/3 =0.001 6t +2.927 4(r=0.975 5)羊肠黏膜释放:lnQ=0.878 3lnt-4.931 1(r=0.9705).结论 此方法简便,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制剂中胰岛素含量的测定.可考察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缓释肛门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无膜释放 牛肠黏膜释放 羊肠黏膜释放
下载PDF
被动式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堆的设计与测试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金福 柳永宁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3-506,510,共5页
设计了一种无膜型被动式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DBFC)堆,对由4个电池单元(电极面积为2 cm2)通过后空翻式串联而成的电池堆研究表明:其开路电位达3.6 V,最大功率达400 mW;采用KBH4为燃料时DBFC的性能优于NaBH4;放电稳定性主要受硼氢化钾... 设计了一种无膜型被动式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DBFC)堆,对由4个电池单元(电极面积为2 cm2)通过后空翻式串联而成的电池堆研究表明:其开路电位达3.6 V,最大功率达400 mW;采用KBH4为燃料时DBFC的性能优于NaBH4;放电稳定性主要受硼氢化钾水解产生的H2气泡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堆 硼氢化物 无膜型
下载PDF
电压对生物阴极电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娄军芳 汤洁 +1 位作者 王静静 宋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337-341,共5页
为富集高活性的生物阴极和降低微生物电解池的运行成本,分别考察了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SCMMEC)中电压与生物阴极活性和溶液COD的关系。结果显示,0.2 V、0.3 V和0.5 V生物阴极的活性水平相当,且相对活性最高的0.3 V生物阴极仍是阴阳极... 为富集高活性的生物阴极和降低微生物电解池的运行成本,分别考察了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SCMMEC)中电压与生物阴极活性和溶液COD的关系。结果显示,0.2 V、0.3 V和0.5 V生物阴极的活性水平相当,且相对活性最高的0.3 V生物阴极仍是阴阳极中的电流限制电极。这表明选用稳定性差的廉价电源既可降低SCMMEC的固定成本,又不影响生物阴极的表现。进水COD-外压-电流密度显示,外压的选择还应考虑进水COD,低COD选择较低的外压,反之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生物阴极 电活性 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 电流限制电极 电压
下载PDF
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中阴极生物膜的电活性
14
作者 娄军芳 汤洁 宋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47-1254,共8页
降解有机质的电产甲烷(electromethanogenesis)技术在生物能(CH4)的生产、废水处理、地下水和土壤(及沉积物)生物修复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寻找简捷的方法获取高活性的生物阴极是该技术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以最有应用潜... 降解有机质的电产甲烷(electromethanogenesis)技术在生物能(CH4)的生产、废水处理、地下水和土壤(及沉积物)生物修复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寻找简捷的方法获取高活性的生物阴极是该技术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以最有应用潜力的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SCMMEC)为反应器,对以葡萄糖为可发酵物质代表的SCMMEC阴极上生物膜的评估表明,可利用SCMMEC处理含葡萄糖的废水来富集电活性生物阴极。当外压为0.8V时,富集的2个生物阴极的电流密度可分别达到0.59A/m^2和0.62A/m^2。但该法获得的生物阴极活性仍然比较低,是阴阳极中的电流限制电极。进一步的介体影响评估表明,生物阴极的电活性不受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电子介体的影响。在低剂量缓冲盐(6 mmol/L的磷酸盐)下的长期运行显示,0.8V外压下生物阴极的活性在62d和153d时持平,到275d时已有明显下降。长期直流通电单向极化导致的离子浓缩,甚至盐沉积,可能是生物阴极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生物阴极 电活性 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 电流限制电极 单向极化
下载PDF
吡诺克辛Regel眼用热敏型混悬剂的溶出行为考察
15
作者 王岩 周庆颂 +2 位作者 卢方正 王晶 莫凤奎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11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吡诺克辛Regel眼用热敏型混悬剂的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采用无膜溶出模型考察凝胶的溶蚀与药物的释放。结果与结论药物释放与凝胶溶蚀几乎同时进行。凝胶中药物的释放受溶蚀控制,并且凝胶... 目的探讨吡诺克辛Regel眼用热敏型混悬剂的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采用无膜溶出模型考察凝胶的溶蚀与药物的释放。结果与结论药物释放与凝胶溶蚀几乎同时进行。凝胶中药物的释放受溶蚀控制,并且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均受Regel浓度、释放面积、人工泪液等制剂因素及处方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药物释放 凝胶溶蚀 无膜溶出模型
下载PDF
不同行距配置对无膜棉成铃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锦涛 郭子轩 +5 位作者 曹娟 万素梅 陈国栋 李亚兵 翟云龙 毛廷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1050,共10页
【目的】无地膜覆盖栽培下,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对棉花生殖器官发生、产量以及棉铃空间分布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无膜棉筛选合理的栽培行距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以中619号、新陆中82号为材料,以幅宽2.28 m为标准,设1幅3行(76 cm+76 cm)、1幅... 【目的】无地膜覆盖栽培下,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对棉花生殖器官发生、产量以及棉铃空间分布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无膜棉筛选合理的栽培行距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以中619号、新陆中82号为材料,以幅宽2.28 m为标准,设1幅3行(76 cm+76 cm)、1幅4行(76 cm+10 cm+76 cm)、1幅6行(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3种种植模式,采用棉花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花铃期株式图普查,研究不同行距配置下不同品种无膜棉成铃空间分布与着生概率。【结果】棉花各果枝果节处整体生殖器官发生概率在1幅4行模式下最高;中619品种与新陆中82号品种在1幅3行栽培模式下生理生殖表现在同一水平。1幅4行中619品种单株结铃数12.8个,单铃皮棉重2.608 g,产量(6259.8 kg/hm^(2))与同品种1幅6行(6748.3 kg/hm^(2))无显著差异。伏桃到秋桃时期,棉铃整体空间分布横向先增加后降低。随着棉花行数的增加,水平位置上,棉花成铃分布由向外延伸变为向内侧集中,棉花结铃空间分布出现“下空性”;垂直方向上,棉花凋零由发生脱落的果枝向棉株中部果枝第2果节处转移,棉花现蕾开花数减少。【结论】在新疆南疆棉花常规种植行距配置下,中619品种1幅4行结铃数多,脱落率低,产量稳定,指标优于新陆中82号,综合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膜棉 行距配置 棉铃分布 产量
下载PDF
单腔体液体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豪 童凤丫 +2 位作者 孙清 宋磊 缪长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7-754,共8页
单腔体液体燃料电池是一种以液体燃料为原料,无质子交换膜的新型燃料电池。与传统燃料电池相比,该燃料电池具备成本低、能量效率高,同时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化的优点。针对单腔体燃料电池开发中面临的混合电位问题,总结了目前单腔体液体燃... 单腔体液体燃料电池是一种以液体燃料为原料,无质子交换膜的新型燃料电池。与传统燃料电池相比,该燃料电池具备成本低、能量效率高,同时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化的优点。针对单腔体燃料电池开发中面临的混合电位问题,总结了目前单腔体液体燃料电池开发中所采用的三种策略,包括利用共层流流体、构筑3D电极以及提高催化剂的催化选择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单腔体 无膜 电催化剂
下载PDF
无隔膜电解槽在线制备消毒用次氯酸溶液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雅娴 唐阳 +2 位作者 李云锦 陈咏梅 万平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35,共5页
在系统研究次氯酸溶液杀菌作用与浓度及pH值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无隔膜电解槽中电解氯化钠溶液获得合适杀菌效果次氯酸溶液的氯化钠溶液浓度、pH以及电流密度。利用优化条件下获得的次氯酸溶液进行杀菌实验,结果表明在30 s内对大肠杆菌,... 在系统研究次氯酸溶液杀菌作用与浓度及pH值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无隔膜电解槽中电解氯化钠溶液获得合适杀菌效果次氯酸溶液的氯化钠溶液浓度、pH以及电流密度。利用优化条件下获得的次氯酸溶液进行杀菌实验,结果表明在30 s内对大肠杆菌,在2 min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隔膜电解槽 次氯酸溶液 杀菌效果 有效氯 氧化还原电位
下载PDF
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应激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江天晴 邓诣群 文继开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147,共12页
无膜细胞器是缺乏分隔膜的细胞区室。无膜细胞器在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基因转录、RNA代谢、翻译、蛋白质修饰和信号转导等。细胞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产生应激反应,维持细胞稳态。而由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 无膜细胞器是缺乏分隔膜的细胞区室。无膜细胞器在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基因转录、RNA代谢、翻译、蛋白质修饰和信号转导等。细胞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产生应激反应,维持细胞稳态。而由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驱动而形成的无膜细胞器具有类液体特性,可以快速响应压力,在细胞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应激颗粒、P–小体、核仁和卡哈尔体为无膜细胞器代表,总结了无膜细胞器与应激反应的关系,以及无膜细胞器与疾病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膜细胞器 应激反应 稳态 相分离
下载PDF
无膜颗粒与生物大分子液-液相分离:形成机制、生物功能及数据资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韬宇 雷颀 李婷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9-1137,共9页
为了保证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和调控过程的有序进行,细胞内存在一系列隔室将不同的生物分子分隔开来。这其中除了有膜细胞器,还存在一类无膜细胞器或无膜颗粒,使得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和核酸在不同无膜颗粒中聚集,保证相应生化过程在特... 为了保证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和调控过程的有序进行,细胞内存在一系列隔室将不同的生物分子分隔开来。这其中除了有膜细胞器,还存在一类无膜细胞器或无膜颗粒,使得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和核酸在不同无膜颗粒中聚集,保证相应生化过程在特定时空条件下高效进行。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是介导胞内无膜颗粒凝聚形成的重要机制。本文首先围绕相分离介绍了胞内无膜颗粒的形成机制;进一步总结部分胞内无膜颗粒的功能,以及相分离在其行使生理功能时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总结相分离数据库及其所常采信的实验方法,期望通过对胞内无膜颗粒形成机制、生物功能及相分离数据资源的总结,为初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并推进高通量方法在相关领域研究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内无膜颗粒 液-液相分离 数据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