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长垣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传承与临证经验
1
作者 卜俊成 张景祖 +4 位作者 张昱 邱莹莹 赵蕊 李宁 王明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536-541,共6页
作为河南省首批优质中医学术流派,河南长垣张氏中医内科流派传承脉络清晰,学术思想鲜明,临床经验丰富,是中原医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之一。该流派创立者张清连在地域文化影响下,传承家学,儒医兼通,擅长运用中医药诊治肺病、脾胃病、痹证、... 作为河南省首批优质中医学术流派,河南长垣张氏中医内科流派传承脉络清晰,学术思想鲜明,临床经验丰富,是中原医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之一。该流派创立者张清连在地域文化影响下,传承家学,儒医兼通,擅长运用中医药诊治肺病、脾胃病、痹证、男科疾病等中医内科疾病。第二代传承人张超然主张为医重在治病救人,除精通家传医学外,在中医外科、妇科、儿科方面也多有创新和突破。第三代传承人张华甫为豫北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临证注重从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入手,强调三因制宜和四诊合参,擅长诊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尤其在脾胃病和肝胆病的辨证论治方面具有独特的学术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庆瑞擅长治疗中医妇科和内科杂病,对肝病和神智疾患有所研究,注重培补脾胃,顾全正气。第四代传承人张景祖为河南省名中医,擅长运用中医药诊治肺病、脾胃病、痹证、男科疾病、肾病、糖尿病、脑病等疑难杂症,致力于清肺平喘丸、补肾生精丸等流派代表经验方,胃肠病中医疗法、痹证中医疗法等流派特色疗法的临床运用和研究;张昱在继承家学基础之上,师从国医大师王绵之等中医名家,擅长运用传统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各类肾脏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长垣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 痰瘀同治 肺病 胃病 痹证 男科疾病 杂病 阳痿 性功能减弱 早泄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门氏杂病学术流派治疗食管神经功能紊乱的药物配伍规律
2
作者 梁继丹 弓鹏 +1 位作者 芦亦旻 李孝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472-480,494,共10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探析门氏杂医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门九章教授治疗食管神经功能紊乱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门九章教授门诊的食管神经功能紊乱患者2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探析门氏杂医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门九章教授治疗食管神经功能紊乱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门九章教授门诊的食管神经功能紊乱患者220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利用该软件的集成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四气五味归经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挖掘门九章教授治疗食管神经功能紊乱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245个处方(包含联合方组)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食管神经功能紊乱患者的好发年龄区间有年轻化趋势,弦、细、弱、沉脉为食管神经功能紊乱之核心脉象,以淡、暗为基调之舌象比重较大,绝大多数患者均伴见消化系统症状,且多集中在胃脘不适、消化差、呃逆、胃痛、腹胀、反酸、大便不成形等胃肠道症状,并兼见口苦、眠差、疲乏等症状。门九章教授在治疗本病时,最常使用的药物为炙甘草、党参、姜半夏、炒白术、大枣、茯苓、干姜、黄芩,从中大致能看出理中汤、小儿异功散、六君子汤及半夏泻心汤的雏形,并发现参与联合方组较多的方剂为香砂六君子汤、半夏泻心汤、理中汤、门氏护胃散、小柴胡汤、四逆汤。结论门氏杂病流派治疗食管神经功能紊乱时以脾胃为本,活用经方,治验甚众,其临床经验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氏杂病流派 食管神经功能紊乱 癔球症 用药规律 门九章
下载PDF
C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金连顺 陈祎琦 +4 位作者 曾宪凯 张曈 唐丽娟 何伟炎 张忠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探索案例教学法(C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中应用。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医五年制岭南班学生,根据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中所涉及8个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的教学内容,将岑氏... 目的探索案例教学法(C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中应用。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医五年制岭南班学生,根据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中所涉及8个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的教学内容,将岑氏、邓氏、甄氏、补土4个流派教学内容采用CBL结合翻转课堂为主、中医临床实践技能为辅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观察组,梁氏脾胃、岭南林夏泉、扶阳与经方、肾病4个流派教学内容采用传统PPT教学模式应用于对照组,同时比较2组考核成绩及调查课后学生对此教学模式反馈信息。结果观察组卷面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多元化教学方法满意度较高。结论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教学中采用C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全方位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开拓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思辨能力,通过流派跟师抄方,弘扬地方医学特色,有助于提升中医本科教育阶段的人文素养,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翻转课堂 岭南中医学术流派 内科杂病诊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吴门医派杂病流派相城工作站膏方用药规律探讨
4
作者 朱小梅 荣长保 +1 位作者 陈敏怡 白学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3期64-66,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吴门医派杂病流派相城工作站膏方调治的优势病种、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的膏方处方648张,将处方信息录入Excel 2010、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使用膏方患者的年龄及性别,膏方的调治病种... 目的初步探讨吴门医派杂病流派相城工作站膏方调治的优势病种、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的膏方处方648张,将处方信息录入Excel 2010、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使用膏方患者的年龄及性别,膏方的调治病种、证型,涉及中药的功效、频次、性味、归经等进行分析,总结吴门医派杂病流派相城工作站膏方的临床运用的特点。结果统计数据分析显示,该工作站2018年膏方调治疾病达42种,以内科疾病为主,其中又以虚劳病最多;共调治中医证型76种,以气血亏虚证为首;涉及中药319种,其中补虚类中药种类最多及出现频次最高;组方用药的四气中平性、温性及微温性占前3位,五味以甘味、苦味及辛味占前3位,高频次用药主入肾、肝、脾经。结论吴门医派杂病流派相城工作站膏方功效以补益为主,调补兼施、寓治于补,用药平缓为主,辨证论治,寒热并投,注重脾肾并补,肝脾同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方 吴门医派杂病流派相城工作站 处方分析
下载PDF
颜新从脾胃学说论治疾病经验举隅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颖 李露露 +1 位作者 吕章明 颜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5期19-20,26,共3页
总结颜新教授对脾胃学说的临证应用。分析颜新教授对传统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认识和传承,认为其重视脾胃的生理机能,善于总结疾病过程中脾胃失调的病机,依据疾病过程中脾胃失常的病机,善治多系统的复杂病症。
关键词 杂病 脾胃学说 孟河医派 颜新
下载PDF
从《金匮钩玄》解读朱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明锦 陈明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887-889,共3页
[目的]探析《金匮钩玄》一书中朱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研读丹溪《金匮钩玄》治疗杂病的内容,并对附录六篇大论进行重点分析,从"气属阳动作火论"和"血属阴难成易亏论"这两大论中... [目的]探析《金匮钩玄》一书中朱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研读丹溪《金匮钩玄》治疗杂病的内容,并对附录六篇大论进行重点分析,从"气属阳动作火论"和"血属阴难成易亏论"这两大论中分析气血失调和阴不足的关系,并对《金匮钩玄》中丹溪养阴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金匮钩玄》书中"气属阳动作火论"和"血属阴难成易亏论"的气血阴阳论是对丹溪养阴思想的进一步完善;该书中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主要体现在降火以滋阴、补阴血以润燥、健脾以养阴血、补血以生阴、补阳以生阴等五个方面;丹溪继承历代养阴观点并进行发展创新,对后世治疗杂病时应用养阴法有重要价值。[结论]《金匮钩玄》体现了丹溪养阴思想在杂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丰富了丹溪的养阴学术思想,促进了中医养阴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钩玄 朱丹溪 戴思恭 养阴 杂病 浙派中医
下载PDF
甄氏穿海汤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金连顺 祝鸿发 +2 位作者 唐丽娟 张曈 张忠德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甄氏穿海汤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均给予痛风性关节炎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甄氏穿海汤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均给予痛风性关节炎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甄氏穿海汤口服,疗程为5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Likert指数评分(主要对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进行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白细胞(WBC)、血沉(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等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Likert指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WBC、ESR、CRP、SUA等各项实验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2)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的异常改变,也均未出现胃脘部胀满、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消化道溃疡(包括穿孔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甄氏穿海汤配合依托考昔能快速缓解关节疼痛等症状及体征,降低炎症指标及血尿酸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甄氏穿海汤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蕴结 岭南甄氏杂病流派
下载PDF
中华养生文化的历史沿革(上) 被引量:4
8
作者 魏聪 常丽萍 +2 位作者 李翠茹 李红蓉 贾振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法于阴阳、天人相应、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形与神俱。秦汉时期养生理论初步形成,《伤寒杂病论》重视顺应四时、避邪慎养,固护脾胃、饮食调摄,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春秋繁露》进一步发展气-阴阳-五行养生观;《论衡》提出生死寿夭,延年之道,《淮南子》倡导形、气、神兼养,中国养生理论和体系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理论发展,《养生论》提出形神兼养、清虚静泰,《黄庭经》提倡积精保精、吐纳服气、存思内视,《抱朴子》重视玄道守一、积善累德、兼采众术,《养性延命录》兼融三家、认为我命在我、守静食诫,孙思邈融通各家论养生。宋金元时期养生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程朱理学、金元四大家在食养、机体不同阶段养生方面提出新的观点。明清时期养生理论日趋完善,脏腑养生突显,药物养生渐进发展,综合调摄推动养生全面发展。近现代养生理论与实践加快发展,促进养生事业日渐繁荣。通过系统梳理中华养生历史源流,体现了儒释道医四大流派养生思想及其衍化发展,以期为健康服务事业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养生 夏商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诸子百家 伤寒杂病论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下载PDF
门纯德先生应用联合方组治疗痹证验案举隅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甜凤 李孝波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23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门纯德先生用联合方组治疗痹证经验,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一种可靠的诊疗方法。方法:通过对痹证病因病机的分析以及联合方组内涵的论述,揭示联合方组治疗痹证方面的优势所在,同时列举门纯德先生治疗各类痹证的常用方组及验案两... 目的:探讨门纯德先生用联合方组治疗痹证经验,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一种可靠的诊疗方法。方法:通过对痹证病因病机的分析以及联合方组内涵的论述,揭示联合方组治疗痹证方面的优势所在,同时列举门纯德先生治疗各类痹证的常用方组及验案两则。结果:门纯德先生以联合方组救治众多痹证患者,服药后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提高生活质量。结论:联合方组在治疗痹证方面屡建奇功,且经方为用,方精药简,避免药物的大杂烩,并针对痹证病机,扶正祛邪兼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方组 痹证 门氏杂病流派
下载PDF
中华养生文化的历史沿革(下)
10
作者 魏聪 常丽萍 +2 位作者 李翠茹 李红蓉 贾振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225-1230,共6页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法于阴阳、天人相应、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形与神俱。秦汉时期养生理论初步形成,《伤寒杂病论》重视顺应四时、避邪慎养,固护脾胃、饮食调摄,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春秋繁露》进一步发展气-阴阳-五行养生观;《论衡》提出生死寿夭,延年之道,《淮南子》倡导形、气、神兼养,中国养生理论和体系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理论发展,《养生论》提出形神兼养、清虚静泰,《黄庭经》提倡积精保精、吐纳服气、存思内视,《抱朴子》重视玄道守一、积善累德、兼采众术,《养性延命录》兼融三家、认为我命在我、守静食诫,孙思邈融通各家论养生。宋金元时期养生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程朱理学、金元四大家在食养、机体不同阶段养生方面提出新的观点。明清时期养生理论日趋完善,脏腑养生突显,药物养生渐进发展,综合调摄推动养生全面发展。近现代养生理论与实践加快发展,促进养生事业日渐繁荣。通过系统梳理中华养生历史源流,体现了儒释道医四大流派养生思想及其衍化发展,以期为健康服务事业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养生 夏商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诸子百家 伤寒杂病论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