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董仲舒对先秦仁学的继承和改造──孔、孟、董论“仁 ”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国玉 韩进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100-103,共4页
董仲舒在继承孔、孟仁学基本精神的基础上,以天人感应学 说对其进行了改造,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仁学体系。董仲舒的仁学固然有其封建性的糟粕 ,但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和以后民族文化的传承、学术思想的发展,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董仲舒在继承孔、孟仁学基本精神的基础上,以天人感应学 说对其进行了改造,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仁学体系。董仲舒的仁学固然有其封建性的糟粕 ,但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和以后民族文化的传承、学术思想的发展,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为当前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董仲舒 仁学
下载PDF
孟二冬精神与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月云 蒋宗霞 《教育与现代化》 CSSCI 2010年第2期70-74,共5页
分析孟二冬精神和大学生职业理想内涵,论证新形势下高校发挥孟二冬精神的育人功能,加强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时代意义和主要内容,并以宿州学院孟二冬文学院为例,阐述加强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孟二冬精神 大学生 职业理想 教育
下载PDF
关于内蒙古东部地区称呼的历史缘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旭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11,共5页
"东蒙古"、"东部蒙古"的称呼是蒙古政治统治集团分裂的产物,"东蒙"一词的出现是"东蒙古"一词经历历史演变的结果,"东部内蒙古"是近代日本"侵略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代名词",&q... "东蒙古"、"东部蒙古"的称呼是蒙古政治统治集团分裂的产物,"东蒙"一词的出现是"东蒙古"一词经历历史演变的结果,"东部内蒙古"是近代日本"侵略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代名词","蒙东"是内蒙古东部的简称,是实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部五盟市实行地区间合作的产物。这几种意思相近却又不同的称呼见证着东部地区蒙古族曲折发展的历史脚步,体现着时代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蒙古” “东部蒙古” “东蒙” “东部内蒙古” “蒙东”
下载PDF
含英咀华 推陈出新——从为学与处世谈孟二冬精神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改造 被引量:1
4
作者 霍美丽 王绍卫 《宿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3,共3页
从为学和处世两方面分析了孟二冬敬业与自得相结合、传统的淡泊名利与新型的淑世情怀相结合的精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种精神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改造,以及对当代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孟二冬精神 为学 处世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洞仙歌》(冰肌玉骨)公案考索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洪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关于《洞仙歌》(冰肌玉骨)词的原创作者,历史上聚讼纷纭,有苏轼作、孟昶作或花蕊作等说。至论体裁,又或称诗称词,莫衷一是。更兼文献传抄,辗转致误,遂成千年公案。本文从文献源流及各种歧说产生的历史背景着眼,认为提及孟昶原... 关于《洞仙歌》(冰肌玉骨)词的原创作者,历史上聚讼纷纭,有苏轼作、孟昶作或花蕊作等说。至论体裁,又或称诗称词,莫衷一是。更兼文献传抄,辗转致误,遂成千年公案。本文从文献源流及各种歧说产生的历史背景着眼,认为提及孟昶原作的最早文献就是苏词自序,后出的种种说法,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的社会政治需要傅会而成的。因此,所谓孟昶或花蕊夫人原作,皆属向壁虚造,不可采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孟昶 花蕊夫人 《洞仙歌》 作者 考证
下载PDF
汪东的家世及其与南社的情缘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林凤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南社才子"汪东于1912年参加南社,是较有声望和影响的人物之一。汪东在词学、文字学、音韵学、书法、绘画等领域造诣精深,尤其是开民国词坛宗周之风,得清真词"沉郁顿挫"之妙,堪称宗周一派代表词人,著有《梦秋词》,... "南社才子"汪东于1912年参加南社,是较有声望和影响的人物之一。汪东在词学、文字学、音韵学、书法、绘画等领域造诣精深,尤其是开民国词坛宗周之风,得清真词"沉郁顿挫"之妙,堪称宗周一派代表词人,著有《梦秋词》,是南社词人群体中的楚翘。他的治学品格的形成,与其深厚独特的家学有着渊源,他的才学亦为南社增色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社 汪东 《梦秋词》
下载PDF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以孟二冬精神推动高校德育工作新发展
7
作者 桂和荣 赵国付 《宿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在对孟二冬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展示了宿州学院用孟二冬精神推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丰硕成果,阐述如何以孟二冬精神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高校 德育 孟二冬精神
下载PDF
中越边境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探析——以麻栗坡县猛硐乡为例
8
作者 李锦发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27-31,共5页
中越边境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诸如边贸互市规模小、新农村建设推进困难、经济落后、教育落后等等。改变这种面貌,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 中越边境民族地区 和谐发展 制约因素 对策 猛硐乡
下载PDF
浅析《活动变人形》中王蒙的审父意识
9
作者 董亚钊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8-19,40,共3页
《活动变人形》中所体现出的王蒙的审父意识,在某种层面上说隐含着时代内涵。他审视父亲时,有着明确的文化、社会批判意图,着力揭示盲目崇外与追求个性之间根本就无从关联,认为父亲用盲目、愚昧至极的方法去满足个性张扬的要求从一开始... 《活动变人形》中所体现出的王蒙的审父意识,在某种层面上说隐含着时代内涵。他审视父亲时,有着明确的文化、社会批判意图,着力揭示盲目崇外与追求个性之间根本就无从关联,认为父亲用盲目、愚昧至极的方法去满足个性张扬的要求从一开始就是滑稽可笑的。他的这种"审父"绝非颠覆、怀疑和拒绝那么简单,而是进行了理智地审视、批判和重塑,试图找寻一种理想的父子模式。同时,他还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讯息——审父不是为了逃亡,而是为漂泊的灵魂寻找新的精神家园和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父意识 王蒙 《活动变人形》 精神分析理论
下载PDF
从诗词韵语的引证看《八洞天》与《终须梦》的关系
10
作者 黄艳 《河池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8-61,共4页
通过文字检索可以发现,清代拟话本小说《八洞天》中引证的部分诗词韵语与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终须梦》中的是大体相似甚至是几乎相同的。经细致论证确定,是《终须梦》中的作者将《八洞天》内某些可以被利用的诗词韵语直接拿来或稍作修改... 通过文字检索可以发现,清代拟话本小说《八洞天》中引证的部分诗词韵语与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终须梦》中的是大体相似甚至是几乎相同的。经细致论证确定,是《终须梦》中的作者将《八洞天》内某些可以被利用的诗词韵语直接拿来或稍作修改放入自己的小说中。由此得出了《八洞天》的成书时间必然早于《终须梦》的成书时间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洞天 终须梦 诗词韵语
下载PDF
宋小说笔记及饮食文学
11
作者 伊永文 《安康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5,21,共6页
宋小说已深入到大都市、小市镇的市民日常饮食生活中,使其具体、直观呈现并形成了系统,像酒楼茶肆等题材,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巨。以《东京梦华录》为代表的城市日常生活笔记文学,为宋代饮食文学构筑起一个平台,使宋代城市市民日常饮食生... 宋小说已深入到大都市、小市镇的市民日常饮食生活中,使其具体、直观呈现并形成了系统,像酒楼茶肆等题材,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巨。以《东京梦华录》为代表的城市日常生活笔记文学,为宋代饮食文学构筑起一个平台,使宋代城市市民日常饮食生活独立出来。宋小说笔记的饮食生活内容已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并互相融合,从而构成了宋代乃至宋之后无比生动的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小说笔记 饮食文学 城市市民日常饮食生活 《东京梦华录》
下载PDF
董仲舒人性论浅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春菊 《衡水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西汉中期 ,董仲舒在批判地继承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 ,阐述了自己对人性的认识 :性未善 ;教而后善 ;性三品之分 ;义重于利。他的人性论观点是对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综合 ,它的提出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
关键词 董仲舒 人性论 孟子 荀子 性未善论 性恶论 人性学说 思想家
下载PDF
从圣化到神化:先秦至汉儒家精神哲学的流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文厚泓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72-76,共5页
孔子以"圣化"之道开启内圣之学,建立了"仁者爱人""自强弘毅"的"仁者"精神哲学;随后思孟学派进一步推出了平治天下、浩然无畏的"达者"精神哲学;荀子则以"天人相分"原则建... 孔子以"圣化"之道开启内圣之学,建立了"仁者爱人""自强弘毅"的"仁者"精神哲学;随后思孟学派进一步推出了平治天下、浩然无畏的"达者"精神哲学;荀子则以"天人相分"原则建构了坚韧不屈、"制天命而用之"的"实者"精神哲学。西汉儒家精神哲学为拓展政治空间开始发生转向,主要表现为董仲舒吸纳阴阳家思想与谶纬之学,将先秦儒家以"成圣"为目的的人本精神哲学推演成"人由天化""人副天数"的天本神化哲学,人沦为天道的附庸与神权的工具。此后在神化专制思想的挤压下,先秦儒家的精神哲学日渐消解,儒家高昂刚健的人格力量最终陨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精神哲学 孔子 思孟学派 荀子 董仲舒
下载PDF
从《东京梦华录》到“梦华体”:名物铺叙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鄢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6,共9页
《东京梦华录》虽长期被归为史料笔记,却颇具文学感染力,并催生了诸多仿作。今人在审视此类作品时,为之提出了“梦华体”这一概念,试图将其纳入文学研究领域。然而,现有研究对《东京梦华录》的接受史缺乏观照,亦未把握住“梦华体”的典... 《东京梦华录》虽长期被归为史料笔记,却颇具文学感染力,并催生了诸多仿作。今人在审视此类作品时,为之提出了“梦华体”这一概念,试图将其纳入文学研究领域。然而,现有研究对《东京梦华录》的接受史缺乏观照,亦未把握住“梦华体”的典型特征——名物铺叙。就接受史材料来看“,梦华体”文学虽普遍可引发读者对繁华破灭的叹惋,但它们在写作上的特点上,却纯然是对都市日常生活的呈现,而名物铺叙,即为呈现此生活之手段,亦为“梦华体”之独特美感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梦华录》 梦华体 接受史 日常生活
下载PDF
文山苗族族源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万荣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文章从语言学、民族学、历史传说的角度,结合汉文献记载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阐明了蚩尤是文山苗族的祖先,他是东夷集团的首领,文山苗族源于东夷部落之蒙人的观点。同时指出,文山苗族的发祥地是黄河下游,而不是长江中下游,至今山东、安... 文章从语言学、民族学、历史传说的角度,结合汉文献记载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阐明了蚩尤是文山苗族的祖先,他是东夷集团的首领,文山苗族源于东夷部落之蒙人的观点。同时指出,文山苗族的发祥地是黄河下游,而不是长江中下游,至今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尚留有许多与苗族自称相关的地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苗族 蚩尤 东夷 蒙人
下载PDF
永乐《东昌志》所收南宋辅顺庙敕牒考析
16
作者 骆勇 《唐宋历史评论》 2022年第2期149-171,共23页
永乐《东昌志》所收吉州庐陵县永和镇辅顺庙的敕牒,反映了庙神王山大王获赐庙额和由二字侯累次加封为八字王的历程。敕牒叙及王山大王在建炎三年庇护被金军追击的隆祐太后和在绍定年间驱退劫掠永和镇的峒寇等神迹,表明永和士民已能将奉... 永乐《东昌志》所收吉州庐陵县永和镇辅顺庙的敕牒,反映了庙神王山大王获赐庙额和由二字侯累次加封为八字王的历程。敕牒叙及王山大王在建炎三年庇护被金军追击的隆祐太后和在绍定年间驱退劫掠永和镇的峒寇等神迹,表明永和士民已能将奉祀对象的德行和功业描述成契合朝廷政策的形态,也反映了隆祐南奔和峒寇作乱对于论证吉州与朝廷联系的重要意义。永和的乡居名士通过构拟王子乔与王山大王的关联,延展了王山大王得到官府认可的历史;欧阳氏永和派参与修建辅顺庙中的荐德亭,并援引儒学典故解释王山大王庇佑举子的神迹,体现了名士大族对朝廷的价值观念和礼仪法度的理解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祠祀 敕牒 辅顺庙 隆祐太后 峒寇
下载PDF
试论东汉赵岐《孟子章句》之诠释方法
17
作者 陈韦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4,共8页
赵岐的关于经学的著作只有《孟子章句》一书,而其书又成为后来十三经注疏的版本,因此关于此书的相关研究是又格外的重要。赵岐批注《孟子》,所使用的方法,无非是汉人常用的章句训诂的方式,但其训诂方式又不是大张旗鼓式的训释数十万或... 赵岐的关于经学的著作只有《孟子章句》一书,而其书又成为后来十三经注疏的版本,因此关于此书的相关研究是又格外的重要。赵岐批注《孟子》,所使用的方法,无非是汉人常用的章句训诂的方式,但其训诂方式又不是大张旗鼓式的训释数十万或百万余言的大章句,而是回到经学最初的诠释方式,即是减省后的小章句。其中除训诂之外,又不偏废句意义理的阐发。对赵岐《孟子章句》十四卷进行文字训诂、引经、解经等,其中具有特色或有问题的部分提出个人的看法,所以本文将分为"训诂名物"、"以经解经"、"博将子史"、"诠释文意"等来做分析与说明。此研究成果将能对于赵岐其人其事与其《孟子章句》的诠释方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赵岐 孟子 章句 训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