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姜女送寒衣”源起初考
1
作者 李佩鑫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孟姜女故事流传了2000余年,几乎传遍整个中国。近现代流传的不同版本孟姜女故事源起于杞梁妻谢齐君郊吊一事,构成该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要素,都是伴随纵向上时间的推移和横向上传播地域的扩大而不断衍化融入的。孟姜女送寒衣一节即是后世... 孟姜女故事流传了2000余年,几乎传遍整个中国。近现代流传的不同版本孟姜女故事源起于杞梁妻谢齐君郊吊一事,构成该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要素,都是伴随纵向上时间的推移和横向上传播地域的扩大而不断衍化融入的。孟姜女送寒衣一节即是后世关于孟姜女故事的再创作,是传统民间习俗送寒衣与孟姜女故事结合的产物。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孟姜女故事中有关孟姜女送寒衣情节的梳理,可以推断,孟姜女送寒衣应起于孟姜女故事“寻夫”系统,至晚于南宋时期在江浙苏杭一带出现,经元明清几代传播创作后,逐渐成为孟姜女故事的主要组成,甚至对孟姜女故事原型地和最初流传地形成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杞梁 送寒衣 哭夫 寻夫
下载PDF
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沁河故道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隆文 殷春华 李妍芳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5期98-105,共8页
永济渠沁河故道段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沟通黄河与海河水系的水运功能。清代地方志文献明确记载,现代中原地区的东、西孟姜女河就是隋唐永济渠沁河故道的遗迹,其中东孟姜女河原为西孟姜女河支流。不仅如此,东、西孟姜女河沿... 永济渠沁河故道段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沟通黄河与海河水系的水运功能。清代地方志文献明确记载,现代中原地区的东、西孟姜女河就是隋唐永济渠沁河故道的遗迹,其中东孟姜女河原为西孟姜女河支流。不仅如此,东、西孟姜女河沿线的地形条件、地质构造、入清水地点的选择等方面更进一步印证了以上观点。据此,隋唐永济渠的沁河故道,按今日之地理方位,应于武陟县东南从当时沁河下游主河道中分出,东北向沿共产主义渠,经武陟县毛庵、安庄至获嘉县后小召村,继而沿西孟姜女河走势,东北经获嘉县韩小营,行至延津县马村与东孟姜女河相接,末段沿着东孟姜女河的走势,东北经卫辉市焦家庄、贺生屯等村,最终于卫辉市西北汇入清水(卫河)。该条河线不仅利用了武陟东北最为低洼的古黄河背河洼地,而且顺此洼地东北行至清水南岸又有汲县断裂的存在。将古黄河背河洼地与此断裂连接在一起,自西南而来的沁河便能够沿此断裂汇入清水,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沿线的自然地理条件,体现出古人的高超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济渠 沁水故道 东、西孟姜女河
下载PDF
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的特点及演唱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邹新华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5-48,共4页
从《孟姜女》的歌词特征、创作主题、创作技法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的特点,并探讨其演唱分析,旨在为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唱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民族声乐作品 《孟姜女》 特点 演唱
下载PDF
中美“千里寻夫”主题探究
4
作者 柳士军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22-24,共3页
一部《伊凡吉琳》传奇长诗是《孟姜女》千年之后在异国的姊妹篇。这两部传奇故事共同打造了适合东西方读者期待视野的主题:千里寻夫。两者在主题、情境上有很多一致性,同时两者在相同的表象中又有很多实质性的差别:两国人民的文化、心... 一部《伊凡吉琳》传奇长诗是《孟姜女》千年之后在异国的姊妹篇。这两部传奇故事共同打造了适合东西方读者期待视野的主题:千里寻夫。两者在主题、情境上有很多一致性,同时两者在相同的表象中又有很多实质性的差别:两国人民的文化、心理、宗教、哲学的差别,本文试图在此方面做详细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凡吉琳 孟姜女 主题学 宗教 哲学
下载PDF
孟姜女滴血认取夫骨的伦理问题
5
作者 张同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3-89,共7页
《孟姜女变文》中姜女滴血认取夫骨的叙述,前贤如洪颐煊、顾颉刚等皆有过质疑,然而却以为无解。从时间上来看,《孟姜女变文》成于中唐。从地点上来看,它说唱于敦煌地区。从人口种族构成来看,敦煌地区多粟特人,而粟特人信奉祆教和佛教。... 《孟姜女变文》中姜女滴血认取夫骨的叙述,前贤如洪颐煊、顾颉刚等皆有过质疑,然而却以为无解。从时间上来看,《孟姜女变文》成于中唐。从地点上来看,它说唱于敦煌地区。从人口种族构成来看,敦煌地区多粟特人,而粟特人信奉祆教和佛教。祆教倡导并践行近亲血缘婚,从而孟姜女滴血认夫骨的叙述就极有可能是敦煌地区粟特人族内婚在说唱艺术中无意识地透露和留痕。正因为孟姜女与杞梁是血缘婚,因此能够依据当时的医学知识认知而进行滴血认亲的叙述。变文中的骨葬印证了姜女与杞梁实乃近亲血缘婚。之后孟姜女故事中滴血认取夫骨的流传,不过是以讹传讹而习以为常沿用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变文》 滴血认亲 粟特人 血缘婚 敦煌文书
下载PDF
“戏改”背景下《孟姜女》戏曲演出本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安洪荣 黄振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4-49,共6页
近百年来,学术界关于孟姜女传说的研究成果颇丰,对《孟姜女》戏曲的研究也颇有建树,但对"戏改"背景下的《孟姜女》戏曲却置若罔闻,不屑一顾,这无疑是学术界的一大缺憾。文章着眼于"戏改"这一历史背景,以越剧《孟姜... 近百年来,学术界关于孟姜女传说的研究成果颇丰,对《孟姜女》戏曲的研究也颇有建树,但对"戏改"背景下的《孟姜女》戏曲却置若罔闻,不屑一顾,这无疑是学术界的一大缺憾。文章着眼于"戏改"这一历史背景,以越剧《孟姜女》、京剧《孟姜女》以及川剧《孟姜寻夫记》演出本为主要考察对象,从故事主题、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情节设置三方面与传统《孟姜女》戏曲进行比较探究,窥探"戏改"中《孟姜女》戏曲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改” 《孟姜女》戏曲 比较研究 戏曲形态
下载PDF
试论敦煌本《孟姜女变文》的河陇地域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伟琴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唐代中前期,主流认识认为杞梁妻故事的发生地在齐国及其周边地区,民间流传的杞梁妻故事的发生地在长城,但地域特征都较为模糊;晚唐敦煌本《孟姜女变文》的故事发生地则呈现出浓郁的河陇地域特征。《孟姜女变文》中故事发生的细节较之前... 唐代中前期,主流认识认为杞梁妻故事的发生地在齐国及其周边地区,民间流传的杞梁妻故事的发生地在长城,但地域特征都较为模糊;晚唐敦煌本《孟姜女变文》的故事发生地则呈现出浓郁的河陇地域特征。《孟姜女变文》中故事发生的细节较之前更加丰富,"陇上""金河""莫贺延碛""燕支山"等地名的出现,说明变文中故事的发生地域不在齐地、莒地,也不在燕北,而在河陇边塞。《孟姜女变文》第一次明显地突出了故事的河陇地域特征,这在杞梁妻故事嬗变史上是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巨大变化。这一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唐代晚期民族融合过程中作者借杞梁妻故事委婉表达当地民众对吐蕃劳役反抗以及对中原思归主题的需要,是河陇陷蕃历史现实在变文中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本 《孟姜女变文》 杞梁妻故事 河陇特征
下载PDF
论孟姜女歌谣的地域特色及艺术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倪金艳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78-85,共8页
孟姜女歌谣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在普通劳动者中传播,并借助于各地流行的曲调而遍及大江南北。艺术层面来看,孟姜女歌谣音韵整饬、节奏性较强、句式富于变化,具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特征;孟姜女歌谣的传播是动态的,永远没有“定稿”,... 孟姜女歌谣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在普通劳动者中传播,并借助于各地流行的曲调而遍及大江南北。艺术层面来看,孟姜女歌谣音韵整饬、节奏性较强、句式富于变化,具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特征;孟姜女歌谣的传播是动态的,永远没有“定稿”,人们在接受、传播的过程中,自觉地结合本地风俗民情进行修改和调整,客观上促进了孟姜女歌谣地域特色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歌谣 叙事 地域特色 艺术手法
下载PDF
和而不同:中国《孟姜女》与韩国《无影塔》的比较
9
作者 朴贵花 曲杰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16,共5页
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故事感人至深。而同样在古代韩国,也流传着一个寻夫的传说《无影塔》。从中韩两个不同国家的传说出发,通过分析两个传说结构、主题上的相似点、两个传说种类、叙述方法及造就这两个悲剧的封建... 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故事感人至深。而同样在古代韩国,也流传着一个寻夫的传说《无影塔》。从中韩两个不同国家的传说出发,通过分析两个传说结构、主题上的相似点、两个传说种类、叙述方法及造就这两个悲剧的封建压迫来源上的差异等,将《孟姜女》与《无影塔》进行比较,并考量造成这两个传说相似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无影塔》 比较
下载PDF
湖北傩戏《孟姜女》和江西傩戏《孟姜女》的比较
10
作者 叶庆园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33-36,共4页
孟姜女哭长城作为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之一,自古以来,有关它的演出版本、说唱版本多种多样。本文针对湖北傩戏《孟姜女》和江西傩戏《孟姜女》这两份不同的傩戏文本,通过比较分析鄂赣地区傩戏在人物设置、语言风格以及故事情节设置上的同... 孟姜女哭长城作为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之一,自古以来,有关它的演出版本、说唱版本多种多样。本文针对湖北傩戏《孟姜女》和江西傩戏《孟姜女》这两份不同的傩戏文本,通过比较分析鄂赣地区傩戏在人物设置、语言风格以及故事情节设置上的同异,以期为探讨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傩戏的有关差异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 孟姜女 人物设置 语言风格 情节设置 比较
下载PDF
孟姜女戏曲原型意象研究
11
作者 安洪荣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1-66,共6页
孟姜女戏曲是以孟姜女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在金代就已出现,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五记载的金代《孟姜女院本》是目前最早的典籍记载。朝代的更替使孟姜女戏曲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具特色,但无论如何演变流传,其送寒衣、乌鸦指路、滴血... 孟姜女戏曲是以孟姜女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在金代就已出现,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五记载的金代《孟姜女院本》是目前最早的典籍记载。朝代的更替使孟姜女戏曲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具特色,但无论如何演变流传,其送寒衣、乌鸦指路、滴血认夫、哭城和金童玉女等经典意象始终留存,所构成的故事情节随荒诞无稽,却是孟姜女戏曲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其经典意象进行原型分析,剖析民众的集体审美意识,以期为孟姜女戏曲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戏曲 意象 原型
下载PDF
敦煌孟姜女变文与招魂祭祀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42,共7页
在敦煌变文、曲子词等俗文学写本中,孟姜女不仅是杞梁之妻,同时也是众多无祀亡魂的司祭者。敦煌伯希和5039号残卷变文中,长城下众髑髅与孟姜女的对话,既承接了自庄子以来的髑髅文学传统,也反映了唐代招魂祭祀、安抚孤魂的信仰习俗;变文... 在敦煌变文、曲子词等俗文学写本中,孟姜女不仅是杞梁之妻,同时也是众多无祀亡魂的司祭者。敦煌伯希和5039号残卷变文中,长城下众髑髅与孟姜女的对话,既承接了自庄子以来的髑髅文学传统,也反映了唐代招魂祭祀、安抚孤魂的信仰习俗;变文末尾,孟姜女宣读了一篇具有通用文书性质的祭文,以酒食祭飨孤魂。"丈夫远征不归的悲哀"固然是孟姜女故事在唐代突变的时代背景,杞梁之类的孤魂救度也是推动故事传播变异的原动力之一。敦煌孟姜女变文是从招魂仪式向祭祀演剧进化的一种中间形态。孟姜女的祭司身份在乡村祭祀演剧中至今尚有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俗文学 孟姜女 超度仪式 祭祀演剧
原文传递
异域看长城——明清时期朝鲜燕行使的长城观念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现海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6,共10页
明清时期朝鲜燕行使在前往北京朝贡的途中,对所见明代辽东镇、蓟州镇长城或其历史遗存详加记述,形成域外第二大长城史料载体。燕行使从异域视野出发,对长城的称谓,与中国本土呈现出一定的不同。明清易代前后,燕行使对长城的评价,出现了... 明清时期朝鲜燕行使在前往北京朝贡的途中,对所见明代辽东镇、蓟州镇长城或其历史遗存详加记述,形成域外第二大长城史料载体。燕行使从异域视野出发,对长城的称谓,与中国本土呈现出一定的不同。明清易代前后,燕行使对长城的评价,出现了从肯定到否定的转变。这源于明朝被跨越长城的北方民族政权所取代,长城军事价值遭到质疑。对于清朝,朝鲜出于"小中华"的文化定位与对明朝的感念心理,存在抵触情绪,从而将长城空间演变为抒发"华夷之辨"的文化意识、抗拒清朝的政治观念的历史场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长城观念史"呈现"层累地造成"的历史脉络,折射了这一时期东亚的地缘政治、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是研究近世东亚历史的切入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域 长城 长城观念史 燕行使 贞女祠 文天祥
原文传递
孟姜女变文的诗性叙事与仪式化叙事
14
作者 马丽娜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敦煌遗书中有关孟姜女故事的九个写本历来被学界视为研究孟姜女传说的重要资料,有别于传统的写卷研究,近年来这些写本的具体形态更加受到关注。从写本形态看,孟姜女变文具有招魂祭祀的仪式功能。当孟姜女变文所体现的讲唱艺术成为兼具... 敦煌遗书中有关孟姜女故事的九个写本历来被学界视为研究孟姜女传说的重要资料,有别于传统的写卷研究,近年来这些写本的具体形态更加受到关注。从写本形态看,孟姜女变文具有招魂祭祀的仪式功能。当孟姜女变文所体现的讲唱艺术成为兼具祭祀功能的仪式操演时,孟姜女变文的诗性叙事就演变为具有沟通神灵世界这一特殊功能的仪式化叙事,孟姜女变文的诗性叙事退居后场,而仪式化叙事的象征意义被凸显出来,因此,其叙事意义就远非庶民夫妻之间生死离别之恨,而成为一种能够唤起公共情感的社会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变文 诗性叙事 仪式化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