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梦华录》的古装电视剧女性受众传播策略研究
1
作者 常帅武 王利剑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古装电视剧《梦华录》2022年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立足于受众分析,从文本内容、宣发渠道、广告营销三个层面,剖析《梦华录》对女性受众主体的特别关注。在此基础上,反思内地改编古装影视剧的发展路线,总结改编古... 古装电视剧《梦华录》2022年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立足于受众分析,从文本内容、宣发渠道、广告营销三个层面,剖析《梦华录》对女性受众主体的特别关注。在此基础上,反思内地改编古装影视剧的发展路线,总结改编古装影视剧的商业化传播趋势,探析其受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华录》 女性受众 古装影视剧 改编影视剧 商业化
下载PDF
从《梦华录》看新世纪以来中国古装电视剧剧情设计的游戏化审美倾向
2
作者 余权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1-89,共9页
除剧情严谨、内容新颖外,电视剧还随着时代的发展增设相应特色。新世纪以来,中国古装电视剧剧情设计逐渐呈现游戏化审美倾向。《梦华录》在情节上增加了以游戏化的娱乐效果为主要诉求的新内涵,具体表现为游戏性、竞技性、综艺性、间离... 除剧情严谨、内容新颖外,电视剧还随着时代的发展增设相应特色。新世纪以来,中国古装电视剧剧情设计逐渐呈现游戏化审美倾向。《梦华录》在情节上增加了以游戏化的娱乐效果为主要诉求的新内涵,具体表现为游戏性、竞技性、综艺性、间离性四种特性;在观众的观赏效果上,客观上产生了趣味感、胜负感、狂欢感、仪式感的娱乐效果。当前,有必要对这种游戏化审美倾向进行学术性反思,即剧情设计的游戏化应当源于一定的实践基础,并且创作中要适度把握影视剧整体的艺术水准和创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装电视剧 剧情设计 游戏化 《梦华录》
下载PDF
广昌孟戏的旋法特征及调式属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廖夏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16-319,共4页
广昌孟戏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专家学者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田野挖掘与学术整理工作,为中国戏曲史研究、民俗研究和海盐腔等古老唱腔的研究继承,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源,具有独特的艺术科研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文章通过对孟戏声腔演唱的基本... 广昌孟戏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专家学者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田野挖掘与学术整理工作,为中国戏曲史研究、民俗研究和海盐腔等古老唱腔的研究继承,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源,具有独特的艺术科研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文章通过对孟戏声腔演唱的基本特性和表现形式分析整理,并对其剧种的曲牌结构、声腔结构、旋律结构、调式调性等特征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孟戏这一古老的戏曲剧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使这一古老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戏 曲牌结构 声腔结构 旋律结构 调式特征
下载PDF
孟戏的声腔及其行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傅利民 戴和冰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76-88,共13页
孟戏中的海盐腔倍受学界关注,据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姚旅《露书》、臧晋叔订《新编绣像还魂记》、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等著作记载,说明海盐腔是一种"高"、"低"兼容的声腔,学界长期以来将其视为低腔... 孟戏中的海盐腔倍受学界关注,据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姚旅《露书》、臧晋叔订《新编绣像还魂记》、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等著作记载,说明海盐腔是一种"高"、"低"兼容的声腔,学界长期以来将其视为低腔或高腔,都是片面的。孟戏作为祭祀性族规戏,"神戏"部分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被引进时的声腔形态,"玩戏"部分因受市场制约或受观众喜好的影响,吸收了不同时期的流行声腔。假声窄音是孟戏标志性的唱法,在一句中相对高音的地方和"窄音"拖腔结束时,做下行方向的滑音润腔处理,正好显现出海盐腔优美清雅的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孟戏 祭祀戏剧 海盐腔 声腔属性 高低兼容 滑音润腔
下载PDF
论孟称舜传情理论新内涵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庆晏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91-94,共4页
"言情"是晚明剧坛的主旋律,孟称舜作为"言情"派作家中的重要一员,其戏曲理论和创作都注意突出"情"的因素,注重挖掘"情"在戏曲艺术中的作用,在戏曲理论和创作两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戏曲艺术的"... "言情"是晚明剧坛的主旋律,孟称舜作为"言情"派作家中的重要一员,其戏曲理论和创作都注意突出"情"的因素,注重挖掘"情"在戏曲艺术中的作用,在戏曲理论和创作两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戏曲艺术的"言情"特点。同时其传情理论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特别是把传情和忠孝节义联系起来,持情与理相统一的创作主旨,在情、理二者关系的处理上显示出不同时俗的理论追求,从而赋予传情理论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称舜 戏剧理论 情理观
下载PDF
观剧、看戏:一个典型士大夫的非典型观剧活动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国忠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166,192,共13页
《孟宪彝日记》中记载了大量观剧看戏活动。孟宪彝不但有超常的观剧兴趣,还发表有专业的戏剧评论。他对戏剧博取泛爱,体现出兼容并包性,所观赏过的戏剧品种约有5种12类。随着工作和生活空间的转移,他的观剧活动场域也发生变化,呈现出城... 《孟宪彝日记》中记载了大量观剧看戏活动。孟宪彝不但有超常的观剧兴趣,还发表有专业的戏剧评论。他对戏剧博取泛爱,体现出兼容并包性,所观赏过的戏剧品种约有5种12类。随着工作和生活空间的转移,他的观剧活动场域也发生变化,呈现出城市与城市的不同、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所观赏的戏剧表演,也有着剧种与表演质量的差异。日记所载戏剧观赏活动及其评价,体现出他多重的戏剧功能观,即作为政治活动、带有仪式性的观剧、作为社会交际的观剧、作为精英阶层身份象征的观剧。清末民初电影已经出现,但尚未对传统戏剧构成威胁,这是他始终保持观剧热情的原因。孟宪彝的观剧,很少与家人同观,更少个人性的欣赏。戏剧这个本是专业演员表演才伎的古老艺术,承载了很多本不属于它的附加物,已经异化为观赏者的"表演"道具;戏剧作为一门艺术所具有的观赏性和愉悦性,反而退居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宪彝 观剧 剧种与类别 空间场域 多重功能
下载PDF
论孟称舜剧作思想的变迁 被引量:1
7
作者 储著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7-50,共4页
在晚明"临川派"戏曲家当中,孟称舜的戏曲实践内涵丰富,个性突出。他的剧作思想既有对汤显祖"至情"主张的继承,又有着自己的创见,这主要体现在"始若不正,卒归于正"的言情模式与"情正"思想上。... 在晚明"临川派"戏曲家当中,孟称舜的戏曲实践内涵丰富,个性突出。他的剧作思想既有对汤显祖"至情"主张的继承,又有着自己的创见,这主要体现在"始若不正,卒归于正"的言情模式与"情正"思想上。整体上讲,孟称舜的剧作思想,前期以"至情"为代表,后期以"情正"为皈依,其传奇《娇红记》则是这两个阶段过渡的桥梁。从孟称舜剧作思想的变迁中,可以看出由汤显祖构建的"至情"思想于明末清初的归结与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称舜 剧作思想 至情 情正
下载PDF
孟称舜戏曲风格观念析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金艳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5,共5页
孟称舜是晚明曲坛举足轻重的作家和理论家,《古今名剧合选》是其选编的一部集选本与评点为一体的元明杂剧选集,在该选的内容、序言及评点中,彰显出孟氏独特的戏曲风格观念。孟称舜主张论风格应从具体作品出发,而不能简单地以南北地域的... 孟称舜是晚明曲坛举足轻重的作家和理论家,《古今名剧合选》是其选编的一部集选本与评点为一体的元明杂剧选集,在该选的内容、序言及评点中,彰显出孟氏独特的戏曲风格观念。孟称舜主张论风格应从具体作品出发,而不能简单地以南北地域的不同来区分;明确提出戏曲的两大风格——婉丽和雄爽,驳斥风格优劣论;追求风格的多样性和独创性;在评点中能通过比喻、比较等手法形象恰切地指出作家作品整体风格及具体风格。孟称舜的戏曲风格观念不仅在明代影响深远,而且对清初李玉的元杂剧风格论具有一定的先导作用,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称舜 《古今名剧合选》 戏曲风格 婉丽 雄爽
下载PDF
游戏在当代戏剧中的缺席与出场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琦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9-103,共5页
泛政治化的语境导致了游戏的缺席,社会的松动和戏剧观的变化使之得以出场。高行健的游戏观注重其人性解放的功能。90年代以来游戏的含义因孟京辉等人的实践具有了另一重含义——戏剧的存在状态和演出过程本身成为关注对象,舞台变得更加... 泛政治化的语境导致了游戏的缺席,社会的松动和戏剧观的变化使之得以出场。高行健的游戏观注重其人性解放的功能。90年代以来游戏的含义因孟京辉等人的实践具有了另一重含义——戏剧的存在状态和演出过程本身成为关注对象,舞台变得更加自由。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戏剧出于商业的考虑而虚假地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 戏剧 高行健 孟京辉
下载PDF
民间祭祀戏剧的仪式化悖论及其反思——广昌孟戏的田野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平锋 谭文 《艺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4期82-88,共7页
在现代化语境下,作为一种酬神祭祖的地方戏曲,广昌孟戏的传承现状与困境体现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仪式化悖论。一年一度的孟戏表演,在广昌甘竹人代代相承的反复操演中,已化为当地民众的集体记忆,维系着以宗族情感为基础的社区认同和地方... 在现代化语境下,作为一种酬神祭祖的地方戏曲,广昌孟戏的传承现状与困境体现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仪式化悖论。一年一度的孟戏表演,在广昌甘竹人代代相承的反复操演中,已化为当地民众的集体记忆,维系着以宗族情感为基础的社区认同和地方认同。另一方面,仪式化与程式化的展演结构又使其陷入内卷化和固化境地,成为束缚其发展的桎梏。因此,在重要的节庆及世俗仪式场合拓展孟戏表演空间,可拓展孟戏传承路径,以赢得新的生机和活力,或许是广昌孟戏打破其仪式化悖论,进而走出内卷化困境的一条出路。广昌孟戏的个案研究,亦可为处于类似困境的其他祭祀戏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戏 仪式化悖论 地方戏曲 祭祀戏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孟京辉小剧场戏剧艺术特色简论
11
作者 胡媛 郎大地 黄海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9-65,共7页
孟京辉戏剧创作具有实验性、探索性、先锋性,在我国当代戏剧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地位。他的戏剧表演艺术的导演意识、表演文本、舞台表演理念和手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其小剧场戏剧表演艺术特色表现为:即兴表演和集体创作... 孟京辉戏剧创作具有实验性、探索性、先锋性,在我国当代戏剧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地位。他的戏剧表演艺术的导演意识、表演文本、舞台表演理念和手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其小剧场戏剧表演艺术特色表现为:即兴表演和集体创作的表演文本,使传统文化各种元素成为导演意志的素材;戏剧表演和舞台时空的自由,使戏剧增强了抽象性和普遍性;运用假定性、戏仿、讲述、拼贴等手段,拓展了戏剧的表演天地,强化了表现效果。孟京辉一直以实验的姿态活跃在小剧场戏剧舞台上,颠覆了写实戏剧的传统观念和艺术手段,《思凡》、《我爱XXX》、《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等一系列代表作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京辉 小剧场戏剧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元杂剧公案戏的法制文化寻绎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静文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6-50,共5页
本文从法制与文学交叉的视角观照元杂剧中的公案戏,从中寻绎蒙元法制文化的戏剧表述,探求游牧民族法制文化的特征,并论及公案戏中包公的形象特点及其法制文化意义。
关键词 元杂剧 公案戏 法制文化 法制人物 蒙元特征
下载PDF
略论孟称舜杂剧《泣赋眼儿媚》
13
作者 连国义 张文萍 《绥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46-48,63,共4页
《泣赋眼儿媚》是明代戏曲家孟称舜早年创作的爱情题材的杂剧。该剧取材于元代蒋子正《山房随笔》中所记载的陈诜与妓女江柳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理性而勇于追求爱情的妓女江柳的形象,语言本色而有诗意。该剧的缺憾是戏剧冲突不够激烈... 《泣赋眼儿媚》是明代戏曲家孟称舜早年创作的爱情题材的杂剧。该剧取材于元代蒋子正《山房随笔》中所记载的陈诜与妓女江柳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理性而勇于追求爱情的妓女江柳的形象,语言本色而有诗意。该剧的缺憾是戏剧冲突不够激烈,情节稍显平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称舜 杂剧 泣赋眼儿媚 题材来源 艺术成就
下载PDF
论元明八仙戏 被引量:1
14
作者 涂秀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90,共7页
在元明杂剧中神仙道化剧所占比例很大 ,而八仙戏又是神仙道化剧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元明八仙戏的情节结构与叙事意向受到唐传奇《枕中记》很大影响 ,但由于时代精神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艺术风貌。元代八仙戏以马致远的创作为代表 ,他与李时... 在元明杂剧中神仙道化剧所占比例很大 ,而八仙戏又是神仙道化剧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元明八仙戏的情节结构与叙事意向受到唐传奇《枕中记》很大影响 ,但由于时代精神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艺术风貌。元代八仙戏以马致远的创作为代表 ,他与李时中等人合作的《开坛阐教黄粱梦》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明代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是八仙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仙戏 枕中记 黄梁梦 邯郸记
下载PDF
作为叙述符号存在的人和物——论汤显祖戏剧中人和物的叙事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贤平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2-65,共4页
“临川四梦”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唐代小说。相比较唐代相关小说《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离魂记》,汤显祖在对这些小说改编时特别注重一些人和物在戏剧中的叙事作用。在剧本中,他(它)们已突破了传统戏剧研究所划定... “临川四梦”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唐代小说。相比较唐代相关小说《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离魂记》,汤显祖在对这些小说改编时特别注重一些人和物在戏剧中的叙事作用。在剧本中,他(它)们已突破了传统戏剧研究所划定的角色范围,承担着明显的叙事任务。汤显祖在对他(它)们的形象塑造给予关注的同时,更有意于这些人和物在戏曲中的结构能力,由此可以窥见汤显祖戏剧叙事艺术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叙述符号 “临川四梦” 叙事任务 “戏眼”
下载PDF
以情释理:孟称舜戏曲传情论新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艳霞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3期127-129,共3页
孟称舜是晚明剧坛杰出的戏曲作家兼理论家。作为临川派嫡裔,他深受汤显祖"至情"说影响,主张"曲贵传情",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表现方法,其剧作也具有鲜明的言情倾向。而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环境、时代思潮以及... 孟称舜是晚明剧坛杰出的戏曲作家兼理论家。作为临川派嫡裔,他深受汤显祖"至情"说影响,主张"曲贵传情",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表现方法,其剧作也具有鲜明的言情倾向。而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环境、时代思潮以及自身遭遇,又使其戏曲理论和创作发生了很大变化,最终走上了一条以情释理、以理抒情的情理结合的创作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称舜 以情释理 戏曲传情论
下载PDF
情:明中叶后中国古典戏曲批评中的一个关键词
17
作者 梁晓萍 《艺术探索》 2016年第5期88-100,共13页
"情"是中国古典戏曲批评及戏曲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情为欲嗜之别称,乃人人皆有的一种心理体验,与生俱来的情质朴、单纯,不假修饰,这种对情之本源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中国古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以及后世关于情本、... "情"是中国古典戏曲批评及戏曲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情为欲嗜之别称,乃人人皆有的一种心理体验,与生俱来的情质朴、单纯,不假修饰,这种对情之本源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中国古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以及后世关于情本、性情、情景、情理、意境等诸种哲学、文学的理性思索。从情之内蕴的角度看,魏晋时的"诗缘情"理论摆脱了汉代以来儒家政教和功利思想的束缚,使"情"渐次成为遴选和批评文学的重要杠杆。中国古典戏曲批评非常重视"情",尤至明中叶后,以汤显祖为代表的诸多创作者、批评者纷纷在序、跋、书信、曲品等文章中,以"情"为出发点,表达自己对于戏曲及人生的看法,呈现出一种众士以情品曲的整体态势。真实性、唯一性、可感性是曲论之"情"的基本特征,情的传达建立在对情与景、情与事以及情与理等关系的理解与处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批评 汤显祖 孟称舜
下载PDF
孟称舜:晚明戏曲家中的“传情能手”
18
作者 王永健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1期24-31,共8页
孟称舜是晚明剧坛上的一颗明星,其传奇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代表作《娇红记》艺术上最大的成功之处,乃是巧于“传情”。该剧明确提出了现代观念色彩的恋爱观,并以出人意料的结局深化了主题。他著作丰富,有昆腔传奇、... 孟称舜是晚明剧坛上的一颗明星,其传奇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代表作《娇红记》艺术上最大的成功之处,乃是巧于“传情”。该剧明确提出了现代观念色彩的恋爱观,并以出人意料的结局深化了主题。他著作丰富,有昆腔传奇、南杂剧、诗文、戏曲点评和史论行世。他在戏曲创作理论上颇有造诣,在推动戏曲理论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戏剧 作家生平 孟称舜 《娇红记》
下载PDF
论孟称舜“词足达情”的戏曲审美观
19
作者 储著炎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13-17,共5页
"词足达情"是晚明戏曲家孟称舜所提出的一种戏曲审美观念。这种戏曲审美观强调无论是戏曲创作,还是戏曲鉴赏、批评,都应该"词足达情",即无论写景、叙事,曲词宾白抑或情节关目,戏曲艺术都应该将"传情"作... "词足达情"是晚明戏曲家孟称舜所提出的一种戏曲审美观念。这种戏曲审美观强调无论是戏曲创作,还是戏曲鉴赏、批评,都应该"词足达情",即无论写景、叙事,曲词宾白抑或情节关目,戏曲艺术都应该将"传情"作为第一要务。如果"词足达情",那么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就会呈现"浑厚"的特点,否则就会"俊而薄"。孟称舜的这种认识基于"汤、沈之争"而提出,符合戏曲艺术的美学追求,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独树一帜,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称舜 词足达情 戏曲审美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创作中的戏剧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书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1-44,共4页
小说戏剧,同源异流。明清小说创作在其题材来源、表现手段上,都渗透着丰富的戏剧因素;明清小说创作在吸收戏剧因素时坚持趋俗性的原则。正是由于吸收了戏剧因素的营养,明清小说的创作才得以取得辉煌的成就,透视戏剧与小说的同质因素,将... 小说戏剧,同源异流。明清小说创作在其题材来源、表现手段上,都渗透着丰富的戏剧因素;明清小说创作在吸收戏剧因素时坚持趋俗性的原则。正是由于吸收了戏剧因素的营养,明清小说的创作才得以取得辉煌的成就,透视戏剧与小说的同质因素,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明清小说创作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戏剧因素 李渔 冯梦龙 《红楼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