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准噶尔蒙西斑岩铜矿床双矿化蚀变系统的厘定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叶锡芳 刘杰 +5 位作者 帕拉提.阿布都卡迪尔 梁广林 吴慧平 吴琪 张征峰 徐兴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7-268,共12页
文章通过对东准噶尔蒙西矿床蚀变、矿化和元素分带特征的研究,厘定了蚀变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两期矿化蚀变所对应的斑岩体,初步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型。结果显示蒙西斑岩铜矿区蚀变与成矿具双系统叠加结构:地表和浅部的钾化和铜钼... 文章通过对东准噶尔蒙西矿床蚀变、矿化和元素分带特征的研究,厘定了蚀变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两期矿化蚀变所对应的斑岩体,初步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型。结果显示蒙西斑岩铜矿区蚀变与成矿具双系统叠加结构:地表和浅部的钾化和铜钼矿化与花岗斑岩密切共生。矿区大面积绢英岩化-黄铁矿化-青磐岩化、深部发育的钾化磁铁矿化,及从上往下的Ag、Pb-Zn与Au垂向分带的矿化与深部发育的闪长玢岩有关。地表和浅部花岗斑岩及其伴生的钾化、铜钼矿化是花岗斑岩铜钼矿化蚀变系统的根部与残留,而闪长玢岩成矿系统以铜金矿化为特征。基于新建立的成矿模型与已有的勘探成果,推测深部存在隐伏的Cu-Au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西 斑岩铜矿 脉体 蚀变 成矿模型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南段布敦化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璟 邵军 +1 位作者 贺锋 杨建军 《地质与资源》 CAS 2017年第1期5-12,共8页
大兴安岭中南段铜成矿带已探明铜矿床众多,矿化类型主要为热液脉型与斑岩型.布敦化铜矿床由于同时存在两种矿化类型而备受关注,然而针对该矿区内相邻两个矿段(金鸡岭、孔雀山)成矿特征差异性缘由尚未得到解释,有关该矿床成矿机制综合研... 大兴安岭中南段铜成矿带已探明铜矿床众多,矿化类型主要为热液脉型与斑岩型.布敦化铜矿床由于同时存在两种矿化类型而备受关注,然而针对该矿区内相邻两个矿段(金鸡岭、孔雀山)成矿特征差异性缘由尚未得到解释,有关该矿床成矿机制综合研究尚显薄弱,整体成矿模式亟待建立.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布敦化矿区如此小范围内存在两种矿化类型,有可能与晚侏罗世成矿阶段构造演化的不同相关。布敦化挤压带两侧地质体发生垂向位移,孔雀山矿段所在部位(上盘)相对上升,得以形成浅成高温热液脉型铜矿.(165±2)^(151.95±0.73)Ma,极有可能在金鸡岭矿段深部存在当时未上升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其内、外接触带极有可能形成浸染状铜矿化,可以作为今后该矿段找矿方向.在上述认识基础上构建布敦化铜矿床成矿模式,为揭示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成矿规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敦化铜矿床 成矿模式 热液脉型 斑岩型 大兴安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