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omic Studies of Petal-specific Proteins in Soybean [Glycine Max(L.)Merr.] Florets
1
作者 Guo Fang-liang Liu Han-miao +7 位作者 Luo Ting-ting Fang Si-jia Pang Ze Yang Ming-ming Wei Xiao-shuang Song Bo Liu Shan-shan Li Wen-bi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9年第1期10-18,共9页
A survey of petal-specific proteomes of soybean(Glycine max(L.) Merr[Non-italic].) was conducted comparing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s in different petals. 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reference ... A survey of petal-specific proteomes of soybean(Glycine max(L.) Merr[Non-italic].) was conducted comparing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s in different petals. 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reference maps of protein extracts from standard petals(SP), lateral wings(LW), keel petals(KP), and reproductive organs(RO)(a mixture of stamen and carpel) were obtained.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three petal types was compared using Image Master TM 2 D platinum 6.0 software.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homologous proteins between SP and LW was 59.27%, between SP and KP was 61.48%, and between LW and KP was 60.05%. Within a mass range of 6.5-200.0 ku and pH 4.0-7.0, approximately 590, 646, 544, and 700 protein spots were detected in SP, LW, KP, and RO,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82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were detected. Sixty-four of these detected spot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and showed more than 2-fold changes in abundance; of these 64 proteins, 26 showed increased expression and 38 showed decreased expression. Among these spots, single organ-specific proteins were also identified.They were ID 49(60.9 ku), ID 45(50.0 ku), and ID 46(40.5 ku) in RO, ID 98(42.0 ku) in SP, and ID 05(29.0 ku) in KP. A total of 14 protein spots from 82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with LC-MS/MS. Further protein identifica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SwissProt and NCBInr databases. The identified proteins and their putative functions were discussed further. This was the first study reporting the comparison of petal protein profiles of soybean florets using proteomics t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Glycine max(L.) merr.) 2D-PAGE LC-MS/MS PETAL protein
下载PDF
利用选择回交导入群体定位大豆蛋白质含量QTL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金巍 韩粉霞 +4 位作者 陈明阳 孙君明 韩广振 闫淑荣 杨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3-442,共10页
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定位大豆蛋白质含量QTL,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挖掘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我国综合性状优良的黄淮海主栽品种中黄13为轮回亲本,日本品种东山69为供体亲本,构建了BC2F2回交导入系群体;利用性状–标记间的单... 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定位大豆蛋白质含量QTL,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挖掘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我国综合性状优良的黄淮海主栽品种中黄13为轮回亲本,日本品种东山69为供体亲本,构建了BC2F2回交导入系群体;利用性状–标记间的单向方差分析和卡方测验检测BC2F2随机群体(RP)及选择回交导入群体(BSP、PSP和NSP)中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的QTL。2种方法在4个群体中定位到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 42个,5个位点在随机群体和极端选择群体中被多次重复检测到,分别为Sat_202、Satt170、Satt282、Sat_074、和Satt146;单向方差分析在随机群体和双向选择群体中同时检测到Sat_077、Sat_202、Satt282、Satt146和Satt712等5个效应值较大(>10%)的蛋白质含量QTL,分别位于C1、C2、D1b、F和J连锁群上,位于D1b和J连锁群上的Satt282和Satt712效应最大,F值达到8.77、7.80和9.01、11.61,与其连锁的QTL能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达13.55%、21.40%和13.85%、28.82%;卡方测验在极端选择群体中检测到的8个QTL与单向方差分析在随机群体中检测到的位点一致,其中双向选择群体检测到4个(Sat_202、Satt301、Sat_074和Satt146)、正向选择群体检测到2个(Satt250和Satt485)、负向选择群体检测到5个(Sat_202、Satt170、Satt282、Sat_074和Satt146)。定位到42个蛋白质相关QTL,结果表明单向方差分析对双向选择群体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卡方测验更适合单向选择群体的QTL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选择回交导入群体 单向方差分析 卡方测验 QTL定位
下载PDF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3,共8页
蛋白质和油脂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掌握大豆种质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地方品种408份、国内育成品种145份、国外育成品种77份,合计76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测定蛋白质和油脂含... 蛋白质和油脂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掌握大豆种质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地方品种408份、国内育成品种145份、国外育成品种77份,合计76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测定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在南京同一环境下全国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变幅分别为39.2%~54.2%、7.5%~17.5%和47.3%~64.6%,地方品种38.8%~51.5%、11.5%~22.5%和55.6%~69.0%,国内育成品种41.7%~49.4%、12.9%~22.9%和55.6%~68.6%。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人工选育后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有大幅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平均数和变异度则有减小,说明以往人工进化着重在油脂含量的改进。三个性状各群体在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区平均间差异并不大,各区都有优良变异。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与来源地纬度并未发现相关;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油脂含量与地理纬度出现显著正相关;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与地理纬度还出现显著负相关;野生自然状态下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之间无相关,而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依次增强了负相关;形成这种相关的原因在于地区间油脂含量人工进化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Glycinesoja Sieb.etZucc.) 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r.) 蛋白质含量 油脂含量 遗传变异 生态区域
下载PDF
大豆7S球蛋白α'亚基缺失及(α'+α)亚基双缺失品系的回交转育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波 蓝岚 +6 位作者 田福东 拓云 白月 姜自芹 申丽威 李文滨 刘珊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97-2305,共9页
7S球蛋白α'与α亚基是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重要组分,是影响大豆营养价值与加工品质的重要因子,同时还是主要的大豆致敏原,降低它们的含量是大豆品质改良育种的最新研究热点之一。以日本育种材料7S球蛋白(α'+α)-亚基双缺失型日... 7S球蛋白α'与α亚基是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重要组分,是影响大豆营养价值与加工品质的重要因子,同时还是主要的大豆致敏原,降低它们的含量是大豆品质改良育种的最新研究热点之一。以日本育种材料7S球蛋白(α'+α)-亚基双缺失型日B为供体亲本,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东农47为受体亲本,采用回交转育方法,将α'与(α'+α)-亚基缺失特性导入东农47。结果表明,α'-缺失型(Cc)和(α'+α)-双缺失型(Cd)品系均能正常生长、结实,并能稳定遗传;Cc、Cd产量组分性状的平均值均远高于轮回亲本,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双亲,部分Cd株系籽粒蛋白质总量高达46.7%,脂肪含量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略高于日B;导入α'-缺失和(α'+α)双缺失性状后,绝大多数氨基酸组分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提高,其中精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平均含量变幅最大。Cd株系籽粒含硫氨基酸含量(蛋氨酸与胱氨酸之和)及氨基酸总量分别比东农47高出0.11和5.56个百分点。说明通过常规育种重组α'-缺失或(α'+α)-双缺失性状即可提高大豆含硫氨基酸含量,并提高其他氨基酸组分含量及氨基酸总量,在Cc、Cd的BC2F3后代群体中有望筛选到α'-缺失或α'与α同时缺失的高产、高含硫氨基酸、优质大豆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致敏蛋白缺失 高含硫氨基酸品系 回交选育
下载PDF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11S及7S蛋白质相对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9-767,共9页
大豆种质蛋白质11S和7S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和地方品种409份,国内育成品种148份、国外育成品种83份,合计77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11S和7S组... 大豆种质蛋白质11S和7S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和地方品种409份,国内育成品种148份、国外育成品种83份,合计77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11S和7S组分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在南京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全国野生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11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54.7%、64.8%和71.7%,变幅28.8%~82.6%、38.8%~79.4%和48.2%~88.9%;7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44.7%、34.9%和27.9%,变幅20.6%~71.2%、20.6%~61.1%和15.7%~47.8%;11S/7S比值平均分别为1.4、2.0和2.7,变幅0.4~3.9、0.6~3.9和0.9~4.0。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选育后11S相对含量和11S/7S比值上升,7S相对含量下降,变幅均减小;亚基组11S-2和11S-3相对含量增加;7S的6个亚基组,尤其7S-1和7S-6,相对含量下降。11S、7S、11S/7S以及各亚基组在各群体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但与来源地纬度、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均无显著相关。从中优选到11S/7S比值大于3.7、11S相对含量为78.9%~88.9%的8份种质,发现有11S的4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37%、7S的6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24%、以及11S-1和7S的6个亚基组缺失的种质,这些特异种质可供蛋白质组分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G.sojaSieb.etZucc.) 栽培大豆(G.max(L.)merr.) 11S蛋白质 7S蛋白质 11S/7S比值 蛋白质亚基组 遗传变异 生态区
下载PDF
大豆GmNAC73-like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其对GmIFS2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万群 刘晓庆 +5 位作者 张大勇 何晓兰 徐照龙 宁丽华 黄益洪 邵宏波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8,27,共8页
为研究NAC转录因子对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异黄酮合成的影响,根据大豆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从豆荚中克隆获得Gm NAC73-like基因,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Gm NAC73-like基因包含1个长度981 bp的完整开放... 为研究NAC转录因子对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异黄酮合成的影响,根据大豆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从豆荚中克隆获得Gm NAC73-like基因,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Gm NAC73-like基因包含1个长度98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26个氨基酸。Gm NAC73-like蛋白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37 000,理论等电点p I 6.4,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并被定位在细胞核上,包含核定位信号"PKRRK"。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Gm NAC73-like蛋白与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可可(Theobroma cacao Linn.)、葡萄(Vitis vinifera Linn.)及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inn.)Heynh.〕的NAC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相似度分别为93%、69%、73%、75%和58%。在NJ系统树上,Gm NAC73-like蛋白与野大豆的Gs NAC8蛋白和木豆〔Cajanus cajan(Linn.)Millsp.〕的Cc NAC8蛋白聚在一起,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大豆的三叶期、开花期和结荚期,Gm NAC73-like基因在根中均不表达,在茎和叶中可不同程度表达且茎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开花期或结荚期,该基因在花或豆荚中也可表达,且豆荚中表达量较高。酵母单杂交实验结果显示:Gm NAC73-like可与异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Gm IFS2启动子中的CGTG基序结合;在大豆转基因发状根系中过表达Gm NAC73-like基因后,除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的表达量无变化外,其他异黄酮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和查尔酮合酶基因的表达量明显提高。此外,在Gm NAC73-like基因过表达的大豆转基因发状根系中总异黄酮含量显著降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Gm NAC73-like可能通过与MYB转录因子的互作调控Gm IFS2基因的表达,并在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NAC73-like基因 蛋白特性 表达特性 GmIFS2基因 总异黄酮含量
下载PDF
大豆杂交亲本对F2代群体子粒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胡铁欢 孙永媛 +2 位作者 吴凤训 高广居 曹金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24-25,49,共3页
为了探索不同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杂交亲本组合F_(2)代群体子粒蛋白质和脂肪的遗传规律,分别以高蛋白质材料冀豆12和高油材料沧豆6号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13个,对F_(2)代群体单株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F_(2)代群... 为了探索不同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杂交亲本组合F_(2)代群体子粒蛋白质和脂肪的遗传规律,分别以高蛋白质材料冀豆12和高油材料沧豆6号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13个,对F_(2)代群体单株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F_(2)代群体子粒蛋白质含量与母本相关程度较高,同一群体内蛋白质含量呈正态分布;F_(2)代群体脂肪含量与父本、母本相关程度都较高;F_(2)代群体内子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 亲本 蛋白质 脂肪
下载PDF
大豆巢式关联作图群体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解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曙光 曹永策 +5 位作者 贺建波 王吴彬 邢光南 杨加银 赵团结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43-1755,共13页
【目的】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人类植物蛋白质和油脂的主要来源。蛋白质含量作为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属于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并且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对大豆巢式关联作图群体的蛋白质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解析其... 【目的】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人类植物蛋白质和油脂的主要来源。蛋白质含量作为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属于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并且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对大豆巢式关联作图群体的蛋白质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解析其遗传构成,为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品种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蒙8206为共同亲本,对临河×蒙8206、正阳×蒙8206、蒙8206×通山与蒙8206×WSB分别杂交,通过单粒传法自交7代衍生的4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共计623个家系,整合为一个大豆巢式关联作图群体,利用RAD-seq技术进行SNP标记基因分型,并于2012年至2014年将该群体种植在5个不同田间环境,在大豆完熟期R8时测定蛋白质含量,利用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RTM-GWAS)来解析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构成。【结果】试验群体的蛋白质含量变异较大,蛋白质含量性状遗传率较高,遗传变异可解释85.00%的表型变异。多环境联合方差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环境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90个蛋白质含量QTL,其中新检测到20个QTL,每个QTL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0.06%—3.99%,贡献率总和为45.60%。每个QTL包含2—5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效应为-2.434%—2.845%,大多数等位变异效应为-1.000%-1.000%,表明大多数等位变异的效应较小。根据检测的90个蛋白质含量QTL,预测了73个蛋白质含量相关基因,其中Glyma20g24830参与甘氨酸与芳香族氨基酸代谢,Glyma18g03540参与半胱氨酸生物合成,推测其为重要蛋白质含量候选基因。根据试验群体的蛋白质含量QTL-allele矩阵,预测出潜在杂交组合的纯系后代的蛋白质含量育种潜力高达56.5%。【结论】检测到90个大豆蛋白质含量QTL,新检测到20个QTL,预测到73个蛋白质含量相关基因,表明大豆蛋白质含量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巢式关联作图群体 蛋白质含量 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夏大豆提取蛋白质的组分及其亚基组构成变异分析
9
作者 刘顺湖 李桂菊 +1 位作者 王晓强 冯磊 《济宁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10,14,共7页
选取在山东省济宁地区大豆产区曾经或正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的35个品种为供试品种,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提取蛋白质11S组分、7S组分、亚基组和亚基的相对含量以及亚基数量,研究其变异特点.在济宁地区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1)11S和7S... 选取在山东省济宁地区大豆产区曾经或正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的35个品种为供试品种,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提取蛋白质11S组分、7S组分、亚基组和亚基的相对含量以及亚基数量,研究其变异特点.在济宁地区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1)11S和7S组分的亚基总数变异范围为15~23个,平均为18.03个.7S组分亚基数量变异范围为3~7个,平均4.49个,有5个亚基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11S组分亚基数量变异范围为11~19个,平均13.54个,没有亚基组缺失现象.(2)7S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异范围为14.78~27.54%,平均为22.07%;11S组分的变异范围为49.04~63.52%,平均为59.77%.11S/7S比值变异范围为2.12~4.11,平均为2.77.(3)7S组分6个亚基组的相对含量平均为4.38~6.62%,11S组分4个亚基组平均相对含量为7.02~21.72%.(4)7S组分相对含量与11S组分之间有微弱的正相关(r=0.08),7S组分相对含量与11S/7S比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0.94).而11S组分相对含量与11S/7S比值之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r=0.19).7S的6个亚基组中相邻的2个亚基组之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r=-0.38~-0.85).11S组分的相邻亚基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78~-0.95),不相邻的亚基组之间相关关系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 max(L )merr ) 提取蛋白质 11S 7S 11S 7S比值 亚基组 相对含量
下载PDF
大豆种子贮存蛋白组成及其相关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新安 盖钧镒 马育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1-197,共7页
1988年选用14个,1989年选用15个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的主要为江淮地区的大豆品种,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大豆种子中球蛋白、清蛋白、醇溶谷蛋白以及谷蛋白的品种间平均分别为28.56%、7.50%、1.81%和5.71%,品种间变幅分别为6.08%、10.2... 1988年选用14个,1989年选用15个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的主要为江淮地区的大豆品种,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大豆种子中球蛋白、清蛋白、醇溶谷蛋白以及谷蛋白的品种间平均分别为28.56%、7.50%、1.81%和5.71%,品种间变幅分别为6.08%、10.25%、1.03%和6.51%。清蛋白含量与全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与全蛋白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清蛋白含量对种子全蛋白含量品种间差异的相对贡献最大,而球蛋白含量对品种间全蛋白含量差异的相对贡献最小。球蛋白含量与株高、分枝数和单株粒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株高和清蛋白含量、单株荚数及单株粒数和谷蛋白含量有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子 贮存 蛋白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检测汞的全细胞生物传感器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锋 齐显尼 +1 位作者 王钦宏 张雪洪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24期205-209,共5页
录(Hg)是环境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暴露于环境中的汞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汞的精确检测对控制环境污染和减少对健康的危害有着重要意义。该实验是基于MerR蛋白调节的启动子对应答汞毒性基因的调控机理,首先通过试验确定红色荧光蛋白m... 录(Hg)是环境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暴露于环境中的汞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汞的精确检测对控制环境污染和减少对健康的危害有着重要意义。该实验是基于MerR蛋白调节的启动子对应答汞毒性基因的调控机理,首先通过试验确定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为报告基因。将MerR基因片段链接到质粒pUC57得到质粒pUC57-MerR,以其为模版得到质粒pUCRR,转入到E.coli DH5α中,得到工程菌株E.coli UCRR。为提高菌株的性能和灵敏度,通过易错PCR技术获得MerR基因突变体库,筛选出菌株V109E在培养4 h时,荧光信号强度远远高于其他菌株荧光信号,对Hg^(2+)有高度专一性,检测Hg^(2+)的最低浓度为0.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检测 全细胞生物传感器 merr蛋白 易错PCR
下载PDF
抗坏血酸对大豆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12
作者 刘亚丽 刘鸣宇 王莉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144,共4页
在相等土壤肥力和相同体积花盆中培养的大豆幼苗,分别用浓度5、10、20mmol.L-1的抗坏血酸(VC)和自来水(CK)浇灌,18d后逐步测定正在扩张生长期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相等土壤肥力和相同体积花盆中培养的大豆幼苗,分别用浓度5、10、20mmol.L-1的抗坏血酸(VC)和自来水(CK)浇灌,18d后逐步测定正在扩张生长期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10mmol.L-1 VC处理的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酶活性比CK均有所提高;3个处理的硝酸还原酶(NRA)活性均比CK有所增大;10mmol.L-1 VC处理对POD酶活性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抗坏血酸 可溶性糖 硝酸还原酶 可溶性蛋白 SOD POD
下载PDF
无患子科树木细子龙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分离鉴定(英文)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旭初 史敏晶 +1 位作者 陈月异 田维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78-83,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定位技术,分离鉴定了无患子科树木细子龙(Amesiodendron chinense)的营养贮藏蛋白质(VSP)。在经汞-溴酚蓝染色的石蜡切片中,观察到枝条、树干... 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定位技术,分离鉴定了无患子科树木细子龙(Amesiodendron chinense)的营养贮藏蛋白质(VSP)。在经汞-溴酚蓝染色的石蜡切片中,观察到枝条、树干和根的次生木质部的木薄壁细胞中有深蓝色颗粒状物质,而在上述枝条、树干和根的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射线薄壁细胞中则为均一状的淡蓝色物质。这些被染成不同程度蓝色的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SDS-PAGE分析表明,在枝条、树干和根的树皮及木质部中,有2种含量高的蛋白质,其分子质量约23kDa和26kDa。使用荔枝(一种无患子科树木)的22kDaVSP的多克隆抗体对这些部位的树皮和木质部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在免疫印迹图谱上,该抗血清只识别23kDa和26kDa蛋白质,且23kDa蛋白质谱带颜色较深,说明它们与荔枝的22kDaVSP有一定的同源性。间接免疫荧光定位结果表明,只有颗粒状和均一状蛋白质内含物发出异硫氰酸荧光素特异的蓝绿色荧光,说明23kDa和26kDa蛋白质是这些颗粒均一状内含物的主要成分。树木抽新梢后,这2种蛋白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可见,23kDa和26kDa蛋白质符合树木VSP的3条标准,应该是细子龙的VSP。韧皮部和木质部的VSP在形态上的差异可能与蛋白质的种类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枝条 树干 无患子科 蛋白质 薄壁细胞 内含物 间接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 石蜡切片
下载PDF
大豆14-3-3家族基因对低磷胁迫响应及其与磷转运蛋白PHT6的互作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昕文 沙爱华 黄家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8-314,共7页
14-3-3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高度保守的基因家族,参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多种代谢途径的调控。在大豆基因组中已鉴定出18个14-3-3基因,其中16个可以转录。本文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这16个14-3-3基因在低磷胁迫下的响应,发现其中6个基... 14-3-3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高度保守的基因家族,参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多种代谢途径的调控。在大豆基因组中已鉴定出18个14-3-3基因,其中16个可以转录。本文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这16个14-3-3基因在低磷胁迫下的响应,发现其中6个基因在耐低磷胁迫大豆品种BX10和不耐低磷胁迫大豆品种TL1中的表达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这6个基因的编码蛋白与大豆磷转运蛋白PHT6存在互作,表明大豆14-3-3蛋白可能通过与PHT6互作参与对磷信号通路的调控。本文结果将为在大豆中应用14-3-3基因培育耐低磷大豆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低磷胁迫 14-3-3 PHT6 蛋白互作
下载PDF
大豆水溶性蛋白质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沈甲诚 张小利 +4 位作者 黄建丽 邓肃霜 郭娜 赵晋铭 邢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9-517,共9页
为进一步解析中国大豆种质水溶性蛋白的遗传基础,为大豆高水溶性蛋白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24份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于2017和2018年对大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利用1 514个高质量的SNP标记分别... 为进一步解析中国大豆种质水溶性蛋白的遗传基础,为大豆高水溶性蛋白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24份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于2017和2018年对大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利用1 514个高质量的SNP标记分别对2017、2018年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及两年均值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8个显著关联的SNP标记,这些SNP标记涉及16个位点,有8个位点至少被检测到2次,其余8个位点仅被检测到1次,表明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16个位点中有7个尚未见报道,分别位于8、11、13、14和15号染色体上,是新发现的控制大豆水溶性蛋白的位点。对表型变异解释率较高且稳定关联的2个位点qWSPC7和qWSPC8-1候选区间内的基因进行预测,共获得25个候选基因,其中有7个基因(Glyma.07g195000、Glyma.08g103100、Glyma.08g108900、Glyma.08g105100、Glyma.08g107800、Glyma.08g107700和Glyma.08G115800)在大豆籽粒、根或根瘤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这些基因可作为水溶性蛋白质的候选基因,可能具有调控大豆水溶性蛋白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水溶性蛋白质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挖掘
下载PDF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of feedback-insensitive cystathionine γ-synthase increases methionine levels in soybean leaves and seeds 被引量:4
16
作者 YU Yang HOU Wen-sheng +6 位作者 Yael Hacham SUN Shi WU Cun-xiang Ifat Matityahu SONG Shi-kui Rachel Amir HAN Tian-f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54-62,共9页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is a major crop that provides plant-origin protein and oil for humans and livestock. Al- though the soybean vegetative tissues and seeds provide a major source of high-quality prot...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is a major crop that provides plant-origin protein and oil for humans and livestock. Al- though the soybean vegetative tissues and seeds provide a major source of high-quality protein, they suffer from low con- centration of an essential sulfur-containing amino acid, methionine, which significantly limits their nutritional quality. The level of methionine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first unique enzyme of methionine synthesis, cystathione y-synthase (CGS). Aiming to elevate methionine level in vegetative tissues and seeds, we constitutively over-expressed a feedback-insensitive Arabidopsis CGS (AtD-CGS) in soybean cultivars, Zigongdongdou (ZD) and Jilinxiaoli 1 (JX). The levels of soluble methionine increased remarkably in leaves of transgenic soybeans compared to wild-type plants (6.6- and 7.3-fold in two transgenic ZD lines, and 3.7-fold in one transgenic JX line). Furthermore, the total methionine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eeds of the transgenic ZD lines (1.5- to 4.8-fold increase) and the transgenic JX lines (1.3- to 2.3-fold increase) than in the wild type. The protein contents of the transgenic soybean seeds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compared to the wild type, suggesting that the scarcity of methionine in soybeans may limit protein accumulation in soybean seeds. The increased protein content did not alter the profile of major storage proteins in the seeds. Generally, this study provide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increase the levels of methionine and protein in soybean through the breeding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cystathionine y-synthase (CGS) methionine contentstorage prote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