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杂病论》消渴病机与辨治 被引量:9
1
作者 龙新胜 《河南中医》 2021年第3期325-327,共3页
《伤寒杂病论》认为,消渴的发病机制为劳逸失度,伤及气血,致气虚生内热,阴津匮乏,阳亢、脾虚、瘀血、肝郁、肾亏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肺胃热盛型消渴,阴津不足为本,火邪燔灼为标,气虚为热耗之渐,病位在肺、胃两脏,采用白虎加人参汤治... 《伤寒杂病论》认为,消渴的发病机制为劳逸失度,伤及气血,致气虚生内热,阴津匮乏,阳亢、脾虚、瘀血、肝郁、肾亏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肺胃热盛型消渴,阴津不足为本,火邪燔灼为标,气虚为热耗之渐,病位在肺、胃两脏,采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肾元虚衰型消渴,病在下焦,病机为肾气虚衰,阴阳两虚,多为阴损及阳,采用肾气丸治疗。气虚水饮型消渴,病在下焦膀胱,病机为虚实夹杂,内伤兼外感,采用五苓散治疗。瘀血内热型消渴,病机为瘀血内停,蕴而化热伤津,虚实夹杂,采用抵当丸治疗。厥阴消渴,病机复杂多变,虚实互见,寒热错杂,采用乌梅丸治疗。肾亏痰郁型消渴,病机为肾水不足,兼有痰湿,虚中夹实,错综复杂,采用文蛤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白虎加人参汤 肾气丸 五苓散 抵当丸 乌梅丸 文蛤散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