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和盐度对皱肋文蛤幼贝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栗志民 刘志刚 +2 位作者 姚茹 骆城金 颜俊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406-3413,共8页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海水温度和盐度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幼贝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皱肋文蛤幼贝适宜生存温度为12.2-35.6℃,最适生存温度为24-30℃;适宜生长温度为23.5-33.0℃,最适生长温度为27-30℃,属典型的...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海水温度和盐度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幼贝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皱肋文蛤幼贝适宜生存温度为12.2-35.6℃,最适生存温度为24-30℃;适宜生长温度为23.5-33.0℃,最适生长温度为27-30℃,属典型的南方滩涂贝类。皱肋文蛤幼贝适宜生存盐度为4.3-40.5,最适生存盐度为11-31;适宜生长盐度为17.1-33.4,最适生长盐度为19-23,属广盐性滩涂贝类。该贝低温和高温敏感起始点分别为21℃和33℃;低盐和高盐敏感起始点分别为9和33。皱肋文蛤幼贝对极端温、盐度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在37℃下仍可保持6d,100%不死亡,在39、41℃下分别在3d和5d内全部死亡;在4、6、8、10、12℃下则可分别100%存活3、4、6、9、11d;在盐度为0、5、7、9时保持100%存活的时间分别为5、8、10、10d;在盐度为33、35、37、39时保持100%存活的时间分别为7、5、3、3d,盐度41时当天即出现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肋文蛤 幼贝 温度 盐度 存活 生长
下载PDF
体重、温度和盐度对皱肋文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栗志民 刘志刚 +2 位作者 徐法军 何南新 杨锐文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2-520,共9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在t为13~33℃,S为22.4条件下或S为13~33,t为27.5℃时,皱肋文蛤的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重呈负相关的幂函数相关。2)温度对耗氧...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在t为13~33℃,S为22.4条件下或S为13~33,t为27.5℃时,皱肋文蛤的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重呈负相关的幂函数相关。2)温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t为13~28℃,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t为28℃时,3种规格皱肋文蛤的耗氧率均达到最大值,当t>28℃时,耗氧率反而下降,而排氨率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则呈持续升高趋势。在不同温度下,皱肋文蛤呼吸率的Q10范围为0.49~2.75,平均为1.56;排泄率的Q10为1.14~3.58,平均为1.96。t为13~28℃时,不同规格皱肋文蛤的O∶N值为8.84~14.15,平均为11.22,而t为33℃时不同规格皱肋文蛤的O∶N值为6.36~7.57,平均为6.89。3)盐度对皱肋文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并呈峰值变化。在S为13~23时,随着盐度的升高,3种规格皱肋文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相应增加,在S为23时均达最大值,当盐度增加为28和33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呈下降趋势。在S为13~23时,3规格皱肋文蛤的O∶N值随盐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加,在S为23时,O∶N值达最大值。在盐度增加为28和33时,各规格皱肋文蛤的O∶N值呈下降趋势。在S为33时,O∶N值最低。这些结果可为皱肋文蛤养殖容量研究和贝类能量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肋文蛤 耗氧率 排氨率 体重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琴文蛤形态性状对体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博 滕爽爽 +2 位作者 邵艳卿 柴雪良 王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95,共5页
从广西琴文蛤(Meretrix lyrata)养殖群体中随机选取87颗成贝,测量其活体重(y)、壳长(χ1)、壳高(χ2)、壳宽(χ3)及外韧带长(χ4),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长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做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 从广西琴文蛤(Meretrix lyrata)养殖群体中随机选取87颗成贝,测量其活体重(y)、壳长(χ1)、壳高(χ2)、壳宽(χ3)及外韧带长(χ4),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长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做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琴文蛤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所测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外韧带长(P=0.359 3)和壳宽(P=0.348 0)对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大,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943;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壳长、壳宽及外韧带长为自变量的估计体重的回归方程:y=32.2882+0.2604χ1+0.2991χ2+0.6737χ3+0.5175χ4,为琴文蛤选种提供了理论和理想的测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文蛤(meretrix lyrata) 形态性状 体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皱肋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栗志民 刘志刚 +2 位作者 欧阳志 司金亮 麦达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42,共7页
笔者于2010年5月~9月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底播埋养+投喂生态饵料+鸡蛋黄组合培育亲贝,促熟效果最好,亲贝生殖腺覆盖率达80%以上的个体占90.5%;采用阴干3 h+升温4℃刺激对亲贝进行诱导... 笔者于2010年5月~9月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底播埋养+投喂生态饵料+鸡蛋黄组合培育亲贝,促熟效果最好,亲贝生殖腺覆盖率达80%以上的个体占90.5%;采用阴干3 h+升温4℃刺激对亲贝进行诱导催产,效果最佳,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可达89.7%和92.3%;浮游幼虫在3个室外池中培养7 d后,幼虫进入变态期,平衡囊大而明显,足部活动频繁,平均壳长和壳高分别达176.2μm和165.4μm,幼虫平均壳长和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8.34μm.d-1和8.77μm.d-1;幼虫附着基以细沙采苗效果最佳,附着变态成为稚贝的时间约3 d,附苗率达78.2%;经过32 d的培育,在3个25 m2的水池中共培育稚贝1 293.6×104粒,平均壳长和壳高分别为790μm和758μm,平均壳长和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17.63μm.d-1和17.19μm.d-1,平均稚贝育成率为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肋文蛤 人工育苗 促熟培育 诱导催产 附着基
下载PDF
光裸方格星虫增养殖对滩涂底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俊伟 颉晓勇 +5 位作者 郭永坚 朱长波 陈素文 丁贤 李婷 陈振国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4,共8页
基于2016年春、秋两个季节的现场实验数据,研究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滩涂增养殖对滩涂底质的影响。实验对方格星虫单养区(S组)、方格星虫-贝类混养区(P组)和无星虫对照区(C组)进行了有机质、粒径组成、氧化还原电位(... 基于2016年春、秋两个季节的现场实验数据,研究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滩涂增养殖对滩涂底质的影响。实验对方格星虫单养区(S组)、方格星虫-贝类混养区(P组)和无星虫对照区(C组)进行了有机质、粒径组成、氧化还原电位(ORP)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秋季S组20~30cm层次有机质含量和细沙比例均显著高于春季,而C组仅表层物质有所增加,表明方格星虫具有较强的表层物质迁移能力,且其迁移深度为20~30cm。2)秋季C组各层氧化还原电位值(ORP)均无明显降低趋势,而S组仅10~20cm层次有一定程度降低,表明方格星虫增养殖并不会明显降低滩涂底质状况。3)P组各层有机质以及细沙含量增加,表明皱肋文蛤的过滤沉积作用可以提高滩涂颗粒物质的积累,且方格星虫混养会加速颗粒物质的向下迁移;P组皱肋文蛤的栖息层次(0~3cm、3~10cm)ORP明显低于S组(p<0.05),表明高密度的皱肋文蛤代谢活动会加剧0~10cm的底质恶化。4)方格星虫与皱肋文蛤具有生态互补作用,在同一区域进行增养殖可以提高滩涂物质利用率及碳汇功能;方格星虫扰动引入富氧水可以缓解皱肋文蛤栖息层次的底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裸方格星虫 皱肋文蛤 增养殖 滩涂底质
下载PDF
皱肋文蛤胚胎、幼虫及稚贝的发育 被引量:4
6
作者 栗志民 钱佳慧 +2 位作者 刘志刚 刘锦上 李艳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59,共8页
在水温28.5-30℃、盐度23.6-25.4条件下,观察了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胚胎、幼虫和稚贝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皱肋文蛤的胚胎经历桑椹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等阶段,形成担轮幼虫。根据行为方式和形态特征,其幼虫阶段可分为D形... 在水温28.5-30℃、盐度23.6-25.4条件下,观察了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胚胎、幼虫和稚贝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皱肋文蛤的胚胎经历桑椹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等阶段,形成担轮幼虫。根据行为方式和形态特征,其幼虫阶段可分为D形幼虫、壳顶初期幼虫、壳顶中期幼虫、壳顶后期幼虫、变态期幼虫、附着期幼虫。稚贝发育可分为无管期稚贝、单管期稚贝和双管期稚贝。皱肋文蛤幼虫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逐渐改变,从担轮幼虫至壳顶后期幼虫营浮游生活,变态期和附着期幼虫分别营匍匐生活和附着生活。壳顶初期幼虫出现足原基,壳顶中期和壳顶后期幼虫分别形成平衡囊和鳃丝。稚贝阶段开始从附着生活向埋栖生活过渡。稚贝出现明显的次生壳,无管期稚贝和单管期稚贝的次生壳为红褐色,而双管期稚贝的次生壳为白色。皱肋文蛤从 D 形幼虫发育到附着期幼虫,后者的壳长和壳高分别增至前者的1.77倍和2.10倍;稚贝阶段从无管期发育到双管期,后者的壳长和壳高分别增至前者的3.13倍和3.28倍,显示皱肋文蛤幼虫阶段缓慢生长,稚贝阶段快速生长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 胚胎 幼虫 稚贝
下载PDF
不同潮位、密度及季节对皱肋文蛤中间培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志刚 刘建勇 刘付少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4-41,共8页
于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湛江港北月村滩涂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潮位、不同密度及不同季节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种苗中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月村滩涂中潮区(养殖区)底质的主要成分是砂砾(粒径0.... 于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湛江港北月村滩涂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潮位、不同密度及不同季节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种苗中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月村滩涂中潮区(养殖区)底质的主要成分是砂砾(粒径0.200mm以上),占64.7%~87.5%;其次是细沙(0.200~0.050mm),占11.0%~32.2%:粉沙(0.050mm以下)仅占1.5%~7.9%。总体呈现由高潮位向低潮位砂砾含量逐渐减少,细沙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该底质适合皱肋文蛤的生长与存活。(21不同潮位对种苗的生长及存活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潮位越低,生长速度越快;中潮中区及下区的存活率高于中潮上区,皱肋丈蛤适宜在中潮中区及下区的潮位进行中培。(3)中培密度对种苗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存在显著的影响(P〈0.05),密度越低,生长速度越快,存活率越高;中培初始密度以7000~12000粒/m2为宜。(4)皱肋文蛤种苗生长速度与季节密切相关,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31.3-24.5℃)生长较快,在水温较低(15.1-18.1℃)的冬季生长停滞,在水温回升的春季(22.5~26.8℃),生长速度回升。在秋冬春三个季节,种苗壳长、壳高及体质量的生长曲线呈“S”型。(5)不同投苗季节,贝苗的存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夏、秋、冬三季,总体呈现由高温季节向低温季节递减的趋势。但在夏末和秋初,其水温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其贝苗存活率差异不明显。在实际生产中,最佳的投苗季节是水温较高的夏季和秋季。研究结果对新兴的皱肋文蛤养殖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 潮位 密度 季节 生长 中间培育
下载PDF
帘文蛤精子超微结构及与其他双壳贝类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小龙 董迎辉 +1 位作者 边平江 林志华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95-500,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详细观察了帘文蛤(Meretrix lyrata)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发现,帘文蛤的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全长42.2±1.8μm,包括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头部为稍弯曲的狭茧形,长约2.4μm,由前端的顶体和其后...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详细观察了帘文蛤(Meretrix lyrata)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发现,帘文蛤的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全长42.2±1.8μm,包括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头部为稍弯曲的狭茧形,长约2.4μm,由前端的顶体和其后的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倒"V"形,前端电子密度较小,后端电子密度较大;核内含有高度浓缩的染色质,可见染色较浅的核泡存在,无核前窝,有明显核后窝和植入窝.中段由5个呈辐射状排列的线粒体和中央的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复合体构成,线粒体近球形,由内、外两层膜组成.尾部鞭毛长39.3±1.9μm,由波浪状质膜和包裹其中的轴丝组成.另外,将帘蛤科(Veneridae)尤其是文蛤属(Meretrix)贝类精子超微结构与其他贝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文蛤属的种类鉴别提供细胞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帘文蛤 精子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下载PDF
皱肋文蛤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9
作者 唐保军 姜朝军 +1 位作者 尹飞 高露娇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2年第3期45-48,共4页
测定了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软体部分的氨基酸含量与脂肪酸组成。共检出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软体部干重的52.26%;4种呈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为22.07%,占氨基酸总量的42.23%;必需氨基酸(EAA)总含量为... 测定了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软体部分的氨基酸含量与脂肪酸组成。共检出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软体部干重的52.26%;4种呈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为22.07%,占氨基酸总量的42.23%;必需氨基酸(EAA)总含量为20.72%,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说明皱肋文蛤蛋白质含量较高,是一种高品质的蛋白源。皱肋文蛤软体部共检出20种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34.20%,含EPA和DHA的比例分别为15.07%和11.78%,表明皱肋文蛤脂肪酸组成较全面,营养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肋文蛤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皱肋文蛤壳色与数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瑞东 孙宗红 刘志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养殖群体存在壳色变异,为了解湛江市沿海地区皱肋文蛤多态性及其与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对其不同养殖群体壳色和生长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个不同的皱肋文蛤养殖群体共10 247个个体中,存在白色和红褐色2... 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养殖群体存在壳色变异,为了解湛江市沿海地区皱肋文蛤多态性及其与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对其不同养殖群体壳色和生长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个不同的皱肋文蛤养殖群体共10 247个个体中,存在白色和红褐色2种壳色表型,白壳色、红褐壳色比率各占(91.15±1.83)%、(8.85±1.83)%;红褐壳色和白壳色个体之间在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壳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等几个数量性状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红褐壳色群体壳长、壳高及体质量变异系数要显著大于白壳色群体(P<0.05),红褐壳色遗传多样性更高;大部分红壳色群体峰度值及偏度值大于白壳色,其大个体性状值离均值大于白壳色,与群体之间的分化更明显,对这些群体的红壳色大个体进行选育比白壳色将更有效;构建选育基础群体时,对变异系数大、峰度值高、偏度值大的群体应予以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肋文蛤 壳色 多态性 生长 数量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