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沙拉嗪联合丹参酮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及高凝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熊德山 王用兵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2期2718-2720,共3页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丹参酮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性因子及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g/次口服,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参酮胶囊1.0g/次,3次/d...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丹参酮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性因子及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g/次口服,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参酮胶囊1.0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清晨空腹静脉血,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使用全自动凝血功能仪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使用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D-二聚体(D-D)。结果:两组治疗后4周、8周CRP、TNF-α、IL-6水平逐渐降低,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TNF-α、IL-6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8周APTT、MPV逐渐升高,FIB、PLT、PAG、D-D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丹参酮治疗可抑制UC患者机体炎性反应,降低血液高凝状态,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丹参酮 溃疡性结肠炎 炎性因子 高凝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