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gnosis of ruptur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eurysm mimicking a pancreatic mass 被引量:2
1
作者 Stefano Palmucci Letizia Antonella Mauro +4 位作者 Pietro Milone Francesco Di Stefano Antonino Scolaro Antonio Di Cataldo Giovanni Carlo Ettorr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8期2298-2301,共4页
Aneurysms and pseudoaneurysms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re potentially lethal and should be treated as urgently as possible.In a 52-year-old man with occasional epigastric pain,we accidentally discovered a su... Aneurysms and pseudoaneurysms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re potentially lethal and should be treated as urgently as possible.In a 52-year-old man with occasional epigastric pain,we accidentally discovered a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eurysm that was ruptured with spontaneous tamponade in the uncinate process and in the head of the pancreas.The ruptured aneurysm had a heterogeneous appearance due to its thrombotic and hemorrhagic content,and it simulated a voluminous mass in the head and uncinate process of the pancreas,associated with mild dilatation of the main pancreatic duct.Recent advances in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ave enabled radiologists to develop a correct diagnosis of mesenteric aneurysms and pseudoaneurysms of the visceral branches of the abdominal aorta,and to differentiate this diagnosis from that of pancreatic or peripancreatic masses;angiography is currently used to confirm a diagnosis and to develop therapeutic trea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puted tomography Ruptured aneurysm
下载PDF
Acute arterial mesenteric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Macroscopic and MRI findings, preliminary report 被引量:5
2
作者 Luca Saba Daniela Berritto +6 位作者 Francesca Iacobellis Mariano Scaglione Sigismondo Castaldo Santolo Cozzolino Maria Antonietta Mazzei Veronica Di Mizio Roberto Grass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40期6825-6833,共9页
AIM:To explore the physiopatholog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findings in an animal model of acute arterial mesenteric ischemia(AAMI)with and without reperfusion.METHODS:In this study,8 adult Sprague-Dawley ra... AIM:To explore the physiopatholog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findings in an animal model of acute arterial mesenteric ischemia(AAMI)with and without reperfusion.METHODS:In this study,8 adult Sprague-Dawley rats underwent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ligation and were then randomly divided in two groups of 4.In groupⅠ,the ischemia was maintained for 8 h.In groupⅡ,1-h after SMA occlusion,the ligation was removed by cutting the thread fixed on the back of the animal,and reperfusion was monitored for 8 h.MRI was performed using a 7-T system.RESULTS:We found that,in the case of AAMI without reperfusion,spastic reflex ileus,hypotonic reflex ileus,free abdominal fluid and bowel wall thinning are present from the second hour,and bowel wall hyperintensity in T2-W sequences are present from the fourth hour.The reperfusion model shows the presence of early bowel wall hyperintensity in T2-W sequences after 1 h and bowel wall thickening from the second hour.CONCLUSION:Our study has shown that MRI can assess pathological changes that occur in the small bowel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reperfusion after induced acute arterial isch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ARTERIAL mesenteric ISCHEMIA REPER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imal model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BOWEL ISCHEMIA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徐昌民 芦春花 +2 位作者 罗艳 李岩 邢姗姗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82-85,共4页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CTA)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出现类似幽门梗阻而怀疑SMAS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消化道造影与CTA检查。其中经...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CTA)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出现类似幽门梗阻而怀疑SMAS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消化道造影与CTA检查。其中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测后确诊为SMAS组38例,非SMAS组32例,比较CTA下SMAS组与非SMAS的相关指标[SMA走行,SMA与腹主动脉(AA)夹角(SMA-AA),胃腔充盈态仰卧位十二指肠通过处SMA后壁与AA前壁的距离(DD)],分析CTA的相关指标对SMAS的诊断价值。结果CTA中,SMAS组的SMA走行的径直型比例高于非SM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S组的SMA-AA及DD均低于非SM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MA-AA与DD联合诊断SMAS的AUC为0.919,高于单一指标的0.835、0.773。结论CTA能显示血管走行情况,反映SMA与AA间的夹角及距离,可准确诊断出SMAS,达到与上消化道造影同样效果,临床上可结合患者情况、医疗条件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上消化道造影 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4
作者 王磊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中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2023年收治的23例SIDSM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图像,探讨SIDSMA的CT表现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中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2023年收治的23例SIDSM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图像,探讨SIDSMA的CT表现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 23例患者均可见明显的双腔样改变,20例显示内膜片,20例显示内膜破口;夹层范围18~62 mm,平均(40±7)mm;破口距肠系膜上动脉(SMA)起始部21~30 mm,平均(25±5)mm。结论 MSCT血管造影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SIDSMA的真假腔、内膜片、破口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可测量夹层范围、破口距SMA起始部距离等数据,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60例分析
5
作者 李恒 蒋士杰 +1 位作者 连鹏 张晖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7期2941-294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SMA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60例SMA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66.47±10.33)岁;其中,肠系膜动脉夹层... 目的探讨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SMA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60例SMA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66.47±10.33)岁;其中,肠系膜动脉夹层(SMAD)患者28例,肠系膜动脉栓塞(SMAE)患者18例,肠系膜动脉血栓(SMAT)患者14例。采用F检验或χ^(2)检验比较SMAD组、SMAE组、SMAT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SMA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SMAD组年龄、高血压占比、房颤占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64.37±2.20)岁、19例(67.86%)、1例(3.57%)、(77.70±3.52)%、(4.25±0.62)g/L及(4.65±0.44)mg/L,与SMAE组[(68.55±3.25)岁、17例(94.44%)、10例(55.56%)、(88.71±4.50)%、(4.86±0.80)g/L及(3.97±0.53)mg/L]、SMAT组[(64.88±2.25)岁、8例(57.14%)、1例(7.14%)、(82.59±4.38)%、(4.20±0.69)g/L及(4.15±0.42)m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1.394,95%置信区间(CI)1.135~1.712]、高血压(OR=1.910,95%CI 1.127~3.236)、房颤(OR=2.140,95%CI 1.084~4.225)、中性粒细胞(OR=3.080,95%CI 1.336-7.099)、纤维蛋白原(OR=3.554,95%CI 1.167~10.819)、D二聚体(OR=3.242,95%CI 3.214~24.821)均为SMAI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MAI好发于老年人群,常合并高血压、房颤等并发症,CT影像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扩张、腹腔积液等。年龄、高血压、房颤、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为SMAI发病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疾病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单人高压氧舱对急进极高海拔地区人员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坤 李世超 +5 位作者 杨朔 吴雨静 金晶 阿丽耶·麦提喀斯木 石瑞静 杨曦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10期59-63,共5页
目的 :研究单人高压氧舱对急进极高海拔地区人员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由平原地区(海拔890 m)乘车前往极高海拔地区(海拔5 130 m)的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流量... 目的 :研究单人高压氧舱对急进极高海拔地区人员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由平原地区(海拔890 m)乘车前往极高海拔地区(海拔5 130 m)的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流量氧疗组和高压氧组,每组20例。进入高原地区后,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低流量氧疗组每日通过鼻氧管供氧方式进行1次低流量氧疗(供氧流量为2 L/min,60 min/次),高压氧组每日利用单人高压氧舱进行1次高压氧治疗(增压压力为0.25 MPa,60 min/次)。分别在急进高原后第30天、第60天、第90天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并比较3组受试者SMA主干及其1、2级分支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进高原30 d时,3组受试者SMA及其1、2级分支动脉PSV、R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高原60 d时,对照组SMA及其1、2级分支动脉PSV显著高于低流量氧疗组与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流量氧疗组与高压氧组SMA及其1、2级分支动脉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SMA及其1、2级分支动脉R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高原90 d时,对照组SMA及其1、2级分支动脉PSV、RI、PI显著高于低流量氧疗组与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流量氧疗组SMA及其1、2级分支动脉PSV显著高于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SMA及其1、2级分支动脉R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人高压氧舱可显著改善机体因高原氧分压降低引起的SMA血流状态变化,对急进高原人员预防缺血性肠病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人高压氧舱 极高海拔地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肠系膜上动脉 血流动力学 缺血性肠病
下载PDF
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应用CT腹部检查+肠系膜上动脉CTA联合凝血四项检测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信亮亮 温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139-140,152,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CT检查+肠系膜上动脉(SMA)CT血管造影(CTA)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在缺血性结肠炎(I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及乌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部CT... 目的探讨腹部CT检查+肠系膜上动脉(SMA)CT血管造影(CTA)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在缺血性结肠炎(I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及乌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部CT、SMA CTA、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检测和肠镜检查,以肠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腹部CT+SMA CTA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对IC的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肠镜检查诊断为IC者60例,非IC者20例。与非IC组相比,IC组PT缩短,APTT和TT延长,Fib降低(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PT、APTT、Fib、TT诊断IC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59s、>29.16s、≤3g/L和>18.41s。腹部CT+SMA CTA联合凝血四项检测诊断IC的AUC值为0.876,高于各项单一诊断(P<0.05)。结论腹部CT、SMA CTA和凝血四项检测对IC的早期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与各项单一诊断相比,腹部CT检查+SMA CTA联合凝血四项检测有助于提高IC的早期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 腹部CT 肠系膜上动脉 CT血管造影 凝血指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作为脊柱解剖定位标识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小翼 万平华 +1 位作者 张宗利 蒋宁平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 探讨以肠系膜上动脉作为脊柱解剖定位标识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1例行胸部和全腹部CT检查患者,运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比分析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对应的脊柱水平位置。结果 在501例患者中,腹腔干起始部位置:2例(0.4%)... 目的 探讨以肠系膜上动脉作为脊柱解剖定位标识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1例行胸部和全腹部CT检查患者,运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比分析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对应的脊柱水平位置。结果 在501例患者中,腹腔干起始部位置:2例(0.4%)位于T_(11)/T_(12)椎间隙以上水平;182例(36.3%)位于T_(12)椎体水平;156例(31.1%)位于T_(12)/L_(1)椎间隙水平;152例(30.3%)位于L_(1)椎体水平;9例(1.8%)位于L_(1)/L_(2)椎间隙水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位置:13例(2.6%)位于T_(12)椎体水平;56例(11.2%)位于T_(12)/L_(1)椎间隙水平;376例(75%)位于L1椎体水平;43例(8.6%)位于L_(1)/L_(2)椎间隙水平;13例(2.6%)位于L_(1)/L_(2)椎间隙以下水平。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大多数位于L_(1)椎体水平,较腹腔干而言起始部位置更稳定,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脊柱解剖初步定位参考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磁共振成像 脊柱 定位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血管基础病变的CT影像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文徽 边祥兵 +5 位作者 杨立 宋盛春 李军 石卉 万军 吴本俨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86-589,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患者的血管基础病变CT影像,为及早筛查易患人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ASMAE并有腹部增强CT及在发病2年内曾在本院做过腹部CT平扫检查患者的CT资料。随机抽...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患者的血管基础病变CT影像,为及早筛查易患人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ASMAE并有腹部增强CT及在发病2年内曾在本院做过腹部CT平扫检查患者的CT资料。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并行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的40例非缺血性肠病患者作为对照。借鉴冠脉钙化积分方法评估肠系膜上动脉(SMA)及其开口上下各3 cm段腹主动脉钙化积分,借助Volume软件测定非钙化体积,从钙化及非钙化角度了解ASMAE的肠道动脉血管基础病变。结果病例组目标段腹主动脉总平均钙化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病例组以块状钙化和环周钙化为主,而对照组以点状或条形钙化为主,病例组更严重的钙化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钙化斑块分布于SMA开口水平以上者、目标段腹主动脉非钙化体积均高于对照组(P=0.046、0.031),SMA开口部直径小于对照组(P<0.001)。结论腹主动脉更严重的环周型及块状钙化、位于SMA开口水平以上的钙化斑块、更大的非钙化负荷及SMA开口部位非钙化病变导致的管腔狭窄是ASMAE的血管基础病变,临床医师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腹主动脉 钙化 CT影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袁灼彬 郑晓林 +3 位作者 杨沛钦 王惠媚 张旭升 叶瑞婷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T)的诊断价值。方法:经CTA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继发性改变的11例患者,均经DSA或手术证实。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T)的诊断价值。方法:经CTA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继发性改变的11例患者,均经DSA或手术证实。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方法进行后处理。对SMAT的CTA表现及肠系膜、肠管等的继发性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1例CT增强扫描表现均为肠系膜上动脉增粗和血管腔内充盈缺损。可见肠腔扩张、积气、积液和/或液-气平面7例,肠壁变薄2例,肠壁增厚及强化程度减低或不强化8例;肠系膜水肿5例,肠系膜积液2例;气体集聚2例,分别位于肠壁、肠系膜内及腹腔。结论:MSCT能够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继发病变进行快速、及时、准确地诊断,并能判断肠管缺血的程度,与DSA及手术所见相符,是诊断肠系膜血管栓塞性病变的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肠系膜上动脉钙化性病变的CT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邹循锋 顾腾辉 +1 位作者 顾建华 谭志军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SMA)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期间确诊IBD的老年患者20例(IBD组)及同期住院无IBD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0例(对照组),利用Syngo.Via软件对...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SMA)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期间确诊IBD的老年患者20例(IBD组)及同期住院无IBD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0例(对照组),利用Syngo.Via软件对比分析2组患者腹主动脉及SMA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 CT影像资料显示老年患者的钙化斑块在对照组中以点状为主,而在IBD组中以条形斑块为主,部分甚至融合为环状。IBD组中SMA的钙化斑块总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χ~2=5.010,P=0.025),管腔狭窄更明显(Z=3.370,P=0.001)。在IBD组中,SMA病变程度与其开口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_s=0.650,P=0.002)。结论 SMA点状钙化斑块是冠心病老年人血管病变基础,大块斑块及其导致的SMA开口狭窄是引起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IBD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钙化 缺血性肠病 肠系膜上动脉钙化 CT影像
下载PDF
误穿左锁骨下动脉与左上腔静脉影像学鉴别及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宏伟 苏晞 +5 位作者 李振 张劲林 蒋萍 唐成 李继文 程光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分析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时误入左锁骨下动脉与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451例射频消融术及1525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患者资料,分析穿刺时导丝走行异常的影像学特点及处理方... 目的分析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时误入左锁骨下动脉与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451例射频消融术及1525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患者资料,分析穿刺时导丝走行异常的影像学特点及处理方法。结果78例误穿左锁骨下动脉,77例明确判断,1例误判;23例为PLSVC。误穿左锁骨下动脉被误判为PLSVC而置入鞘管的1例患者,24 h后锁骨上窝按压联合球囊封堵,成功闭合动脉破口。结论进入左锁骨下动脉的导丝易顺畅通过心脏到达膈肌以下;而进入PLSVC的导丝常受阻于右心房下部。误穿左锁骨下动脉时可拔出导丝按压,如误判置鞘则需谨慎,PTCA球囊封堵与锁骨上窝按压止血并用,可安全拔除左锁骨下动脉鞘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 锁骨下动脉 诊断显像
下载PDF
MSCTA及图像后处理诊断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被引量:2
13
作者 靳明旭 王利伟 +1 位作者 殷信道 周星帆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12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SIDSMA患者MSCTA及后处理图像资料,观察评估夹层破裂口、真假腔、剥离内膜片、夹层范围、分支受累情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SIDSMA患者MSCTA及后处理图像资料,观察评估夹层破裂口、真假腔、剥离内膜片、夹层范围、分支受累情况、肠管有无缺血等影像征象。结果21例患者明确显示破口者14例,破口距离肠系膜上动脉(SMA)起始部1.4-5.5 cm;夹层范围5.5-15.9 cm;清晰显示剥离内膜片14例;假腔血栓者18例;显示假性动脉瘤6例;动脉瘤样扩张3例,夹层动脉瘤破裂1例;真腔狭窄17例;真腔主干闭塞2例;SMA分支受累12例;2例患者局部肠道缺血性改变。结论MSCT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对SIDSMA明确诊断及准确评估,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图像后处理技术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下载PDF
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君瑶 乔文龙 +2 位作者 黄惠茹 谢文利 吴勘华 《上海医学影像》 2003年第3期205-206,209,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的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在本院作过钡餐胃肠造影(对其中2例曾作过X线电影摄影)并经手术证实的5例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进行病例分析,结合既往文献复习进行探讨。 ... 目的 通过对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的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在本院作过钡餐胃肠造影(对其中2例曾作过X线电影摄影)并经手术证实的5例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进行病例分析,结合既往文献复习进行探讨。 结果 5例因十二指肠第二、三段有扩张,并有强烈之顺逆蠕动及十二指肠第三段的特征性切迹,改变体位钡餐能通过十二指肠的征象,均予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结论 对临床疑为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诊断方法,如遇疑难病例则可考虑作CT血管造影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血管压迫 综合征 影像学诊断 钡餐 文献复习 病例分析 征象 疑难病例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双期和三期扫描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筛查性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秦定文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966-968,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2种扫描。方法:动静脉双期扫描和动静脉平衡三期扫描对肠系膜血管的显示能力,比较2种扫描方法对临床疑似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筛查性诊断有无影响,以利于选择较少的曝光时间获得能明确诊断的图像篇幅...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2种扫描。方法:动静脉双期扫描和动静脉平衡三期扫描对肠系膜血管的显示能力,比较2种扫描方法对临床疑似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筛查性诊断有无影响,以利于选择较少的曝光时间获得能明确诊断的图像篇幅。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择22例急性腹痛临床疑似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患者,行64排CT腹部血管成像检查,7例采用动静脉双期扫描,15例采用动静脉平衡三期扫描。评价双期扫描、三期扫描对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病变的显示能力及各个扫描期征象特点。用配对X2检验曝光时间以及显示情况的不同。结果:对肠系膜血管采用2种不同扫描方法显示三级以上的分支比例均为100%,双期扫描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三期扫描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动静脉双期扫描和动静脉平衡三期扫描对患者接受曝光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对肠系膜血管显示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64排螺旋CT双期和三期扫描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筛查性诊断无明显差异,选择动静脉双期扫描不影响筛查性诊断准确率,双期扫描有利于患者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血管成像 曝光时间
下载PDF
彩超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殷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 :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2D CDFI)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SMAS)的价值 ,探讨其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SMAS患者的 2D CDFI表现。结果 :全部病例仰卧位发现十二指肠水平部在肠系膜上动脉 (SMA)... 目的 :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2D CDFI)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SMAS)的价值 ,探讨其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SMAS患者的 2D CDFI表现。结果 :全部病例仰卧位发现十二指肠水平部在肠系膜上动脉 (SMA)和腹主动脉 (AO)间均受压扩张 ,SMA与AO间夹角变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超声波诊断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下载PDF
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主干的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学研究
17
作者 汪小舟 黄明亮 +2 位作者 张华山 邓建永 徐仲明 《西部医学》 2011年第11期2243-2245,共3页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MSCTA)了解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主干的活体解剖情况,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诊治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200例成人增强扫描于动脉期采集的容积数据,应用薄层横断性多平面重组(MPR)...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MSCTA)了解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主干的活体解剖情况,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诊治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200例成人增强扫描于动脉期采集的容积数据,应用薄层横断性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法重建,观察CA、SMA主干相对于脊柱的开口位置,测量CA和SMA主干的直径、与矢状面夹角及与矢状面的夹角、两动脉开口在身体长轴线的间距。结果 200例中CA、SMA主干均能清楚显示并测值。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反映CA、SMA主干的解剖细节和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多层螺旋CT 影像解剖学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特征
18
作者 吴承先 韩昆 +1 位作者 于安星 周东风 《齐鲁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了解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对4例反复发作的餐后上腹饱胀感、呕吐及体质量下降的病人分别行MSCT、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和内镜检查,4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证实3例为SMAS,1例为十二指肠腺癌。3例... 目的了解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对4例反复发作的餐后上腹饱胀感、呕吐及体质量下降的病人分别行MSCT、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和内镜检查,4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证实3例为SMAS,1例为十二指肠腺癌。3例SMAS病人经MSCT确诊,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诊断SMAS病人1例,内镜检查未能作出诊断。SMAS的MSCT表现为胃及十二指肠扩张,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间距离分别为5.0、7.0、7.8mm,其夹角分别为22.0°、20.0°、21.5°。结论 MSCT对SMA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成为诊断SMAS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上肠系膜动脉综合征 诊断显像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肠系膜上动脉成像:虚拟单能级图像与常规图像质量对比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晨 魏晓磊 +3 位作者 朱小倩 刘松 吕品 张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72-1575,共4页
目的:对比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不同keV单能级图像(VMIs)及常规扫描图像上肠系膜上动脉(SMA)的图像质量,旨在优化SMA的CT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部CT增强图像105例。利用专用工作站在40~200 keV水平生成17个单能级VMIs(间隔10 keV)... 目的:对比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不同keV单能级图像(VMIs)及常规扫描图像上肠系膜上动脉(SMA)的图像质量,旨在优化SMA的CT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部CT增强图像105例。利用专用工作站在40~200 keV水平生成17个单能级VMIs(间隔10 keV),比较常规图像和VMIs图像上SMA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噪声、图像质量评分(信号强度、边缘锐利度)和SMA分支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能级水平的提高,SNR和CNR均显著降低(r值分别为-0.891和-0.810,P值均<0.001);40 keV单能级图像上SMA的SNR和CNR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常规图像(分别为20.00±12.08 vs.10.61±3.39、65.65±17.34 vs.18.14±4.88,P值均<0.001)。40 keV单能级图像上SMA的图像质量评分和分支数也显著高于常规图像(4.99±0.10 vs.4.69±0.67,14.39±5.70 vs.6.35±3.05,P值均<0.001)。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腹部增强检查中,40 keV单能级图像上肠系膜上动脉的成像质量显著高于常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光谱CT 单能级图像 肠系膜上动脉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评价胎儿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的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贤朋 陶若翎 +2 位作者 张兴镐 金秋子 何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3-458,共6页
目的:分析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S)技术评价孕中晚期胎儿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肠系膜上静脉(SMV)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三维容积探头采集100名正常孕中晚期胎儿(22^+0~24^+6周50例、30^+0~32^+6周50例)的腹部3-DPDS血流图... 目的:分析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S)技术评价孕中晚期胎儿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肠系膜上静脉(SMV)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三维容积探头采集100名正常孕中晚期胎儿(22^+0~24^+6周50例、30^+0~32^+6周50例)的腹部3-DPDS血流图像,分析SMA和SMV的三维超声形态特征,同时回顾性比较分析4例中肠扭转胎儿(26^+3~32^+1周)的临床及影像数据。结果:3-DPDS对健康组SMA和SMV的显像成功率均为93%(93/100),中肠扭转组中SMA和SMV的显像成功分别为4例和3例。健康组中SMV主干均位于SMA主干右侧与之平行,3例肠旋转不良致中肠扭转的胎儿可显示特征性的SMV缠绕SMA的空间关系。结论:3-DPDS可以直观地显示中孕期胎儿SMA与SMV的空间位置关系,对中肠扭转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影像诊断 肠扭转/影像诊断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成像 三维 超声检查 多普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