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and numerical models for sea ice dynamics on small-meso scale 被引量:1
1
作者 季顺迎 王安良 +1 位作者 李海 岳前进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2008年第2期237-248,共12页
On small-meso scale, the sea ic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n large scale. To model the sea ice dynamics on small-meso scale, a new elastic-viscous-plastic (EVP) constitutive model and a ... On small-meso scale, the sea ic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n large scale. To model the sea ice dynamics on small-meso scale, a new elastic-viscous-plastic (EVP) constitutive model and a hybrid Lagrangian- Eulerian (HLE) numerical method are developed based on continuum theory. While a modified discrete element model (DEM) is introduced to model the ice cover at discrete state. With the EVP constitutive model,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ice ridging in an idealized rectangular basi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able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jam theory. Adopting the HLE numerical model, the sea ice dynamic process is simulated in a vortex wind field. The furthering application of DEM is discussed in details for modeling the discrete distribution of sea ice. With this study, the mechanical and numerical models for sea ice dynamics can be improved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ice dynamics constitutive model numerical method discrete element model small-meso scale.
下载PDF
The Meso-Scale Analysis of “6.18” Severe Rainfall Event in Hunan Province
2
作者 ZHANG Hai YIN Zhong-hai +2 位作者 DENG Zhao-ping ZHOU Jiang-zhong TANG Ming-hu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2年第11期7-11,共5页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analyze the mesoscale and small scale system that influenced the strong rainfall in Hunan from June 18 to 20 in 2010. [Method] By dint of regular observation material and rainfall in regional...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analyze the mesoscale and small scale system that influenced the strong rainfall in Hunan from June 18 to 20 in 2010. [Method] By dint of regular observation material and rainfall in regional automatic station, TBB of FY-2C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one heavy rainfall event in Hunan Province on 18-20 June 2010 were studied. [Result] The rainstorm happened under the southwest warm and wet torrent at the edge of subtropical high when the ground cold air intruded, which triggered the release of unstable energy. The water vapor from Bay of Bengal and South China Sea sent abundant water vapor to south China. The water vapor strengthened, which synchronized with the rainstorm. The ground mesoscale convergence line and the mesoscale low pressure intensified the rainstorm. Changes of pressure field reflected the changes of rainfall and indicated the location and movement of heavy rainfall.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to understand the rainstorm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mprove disaster prevention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rainfall weather process mesoscale and small scale system Hunan Province China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a Hail Process in Linyi Area
3
作者 LIU Ying-jie CAO Xing-feng +2 位作者 ZHU Yi-qing WANG Qing-hua LI Bing-we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6期41-45,50,共6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a hail process in Linyi area. [Method] By comprehensively using MICAPS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automatic encryption ground station, MM5 ...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a hail process in Linyi area. [Method] By comprehensively using MICAPS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automatic encryption ground station, MM5 model product and Doppler weather radar data, a strong convective hail weather process which happened in Shandong Peninsula and southeast of Shandong on May 30, 2010 was analyzed. Th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and physical mechanism of strong convection weather occurrence, the features of meso- and micro-scale systems were discussed. Som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rules of such weather were found. [Result] The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cold vortex and translot. The high-altitude northwest airflow, low-level southwest airflow, dry and cold air at the high layer, warm and wet air at the low layer, forward-tilting trough caused the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The radar echo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adar echo in the process belonged to the typical multi-monomer windstorm echo, and the strong echo zone was in the forefront of echo. When the convection development was the strongest, the echo intensity reached 65 dBz, and the echo top height surpassed 11 km. As the development of windstorm monomer, the big-value zone of vertical liquid water content product had the jumping formation and disappearance. Moreover, there was obvious weak echo zone. The windstorm monomer moved to the southeast direction as the precipitation system. In the right front of monomer moving direction, there was hook echo feature.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adial speed field at the different elevation angles before and after the hail weather occurrence were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adial speed field had some premonitory variations before the hail weather occurrence. Doppler radar product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initial field of MM5 model,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forecast effect in the certain degree and the accuracy of short-time forecast and nowcasting.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accumulated the experience for the short-term forecast and nowcasting work of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L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 Linyi area China
下载PDF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Heavy Rain Parcels in China
4
作者 章淹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9-86,共8页
Heavy rains occur in China frequently, which often bring us floods and serious disasters in the summer half-year. The meso-scale heavy rain parcels (MHRP) in the mid-latitude are usually developed in following cases:I... Heavy rains occur in China frequently, which often bring us floods and serious disasters in the summer half-year. The meso-scale heavy rain parcels (MHRP) in the mid-latitude are usually developed in following cases:I.By the approaching, meeting and / or overlapping of different weather systems, when two or more different rainfall systems are getting to conjugate, some MHRPs could be developed, such as: 1) a new cold/warm front or squall line approaches an old front or squall, even when the old one is somewhat decrepit; 2) at the places where two or more synoptic system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re meeting together, such as the meeting of tropical cyclone with the cold airs coming from the mid- and / or high-latitudes, or the low latitude vortex meeting with the westerly trough; 3) at the intersections of some different weather systems, such as the intersection of drylines, squall lines or fronts moving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4) by the overlapping of rainfall parcels produced continuously from a meso-generation centre.II.Resonance Effect and Tibetan Plateau Influence are two reasons why high frequency of heavy and torrential rains arround the meiyu front is discussed al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scale heavy rain parcels (MHRP) Forcing field Interactions of different weather systems Resonance effect Tibetan Plateau influence.
下载PDF
滇南一次暖区暴雨过程的雷达反演风场分析
5
作者 高正南 杨素雨 +1 位作者 王飞 业红伟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19,共11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和CINRAD/CC普洱天气雷达数据等多源资料,对2020年8月7日滇南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尺度和中小尺度系统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强降水是典型的暖区暴雨过程;②500 hPa东风波和700 hPa低涡...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和CINRAD/CC普洱天气雷达数据等多源资料,对2020年8月7日滇南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尺度和中小尺度系统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强降水是典型的暖区暴雨过程;②500 hPa东风波和700 hPa低涡系统是主要的影响系统,200 hPa高空辐散特征加强了低层系统的发展;③本次过程发生在高湿、高能、强垂直运动的大气环境背景下,孟加拉湾低压为滇南局地强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水汽通量散度强度达-4.6×10^(-6) g·cm^(-2)·hPa^(-1)·s^(-1);副高在滇南地区向北凹陷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积累,∑θ_(se)≥260℃的区域与地面6 h强降水落区对应一致;特大暴雨发生期间伴随有能量和强暖平流输送;④中尺度对流系统生命史完整且漫长,回波原地生消,中心稳定少动,“列车效应”明显,低质心暖云回波贡献了短时高效的降水,导致地面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落区局地性强;对流发展旺盛阶段存在明显小尺度次级环流和水平气旋式辐合,二者投影位置一致,呈现出对流系统三维立体运动特征;地面投影附近集中出现20 mm·h^(-1)以上短时强降水,最大78.6 mm·h^(-1);⑤滇南地形对东(抬升)、西(降低)两股气流截然不同的影响加剧了辐合区垂直运动发展,在“喇叭口”地形隔挡下两股气流长时间交汇对峙,为特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天气诊断 雷达风场三维变分反演 中小尺度系统 地形 滇南地区
下载PDF
陕西中部一次超强雷暴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罗慧 刘勇 +3 位作者 冯桂力 王仲文 马启明 吴林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6-826,共11页
利用2007年8月8~9日陕西中部一次超强雷暴天气的闪电定位资料、天气图、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从动力学、物理学等方面分析了此次强雷电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远距离台风外围的低层偏东气流到达陕西中部,增强了低层的水... 利用2007年8月8~9日陕西中部一次超强雷暴天气的闪电定位资料、天气图、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从动力学、物理学等方面分析了此次强雷电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远距离台风外围的低层偏东气流到达陕西中部,增强了低层的水汽和能量,对大暴雨和强雷电天气的产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α尺度对流云团发展期是产生高密度大强度雷电的主要时段,雷电主要发生在TBB≤-60℃的云区;产生强雷电的雷达回波强度达到50~60 dBz,垂直液态水含量VIL为60~70 kg/m^2,云顶高度达到或超过15~17 km;雷电的产生主要与对流云低层辐合区水汽通量的大小有关:低层辐合区水汽通量比较小时,有利于雷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中部 超强雷暴天气 中-α尺度对流云团
下载PDF
AREM中尺度暴雨模式降水预报试验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俊 沈铁元 +1 位作者 宋星原 张利平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7,24,共6页
简要介绍了该模式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并利用该模式开展我国南方降水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式能正确反映我国南方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嵌套后模式的强降水预报能力得到提高并能给出更细致的降水结构;同时,该模式在地形处理、... 简要介绍了该模式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并利用该模式开展我国南方降水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式能正确反映我国南方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嵌套后模式的强降水预报能力得到提高并能给出更细致的降水结构;同时,该模式在地形处理、水汽计算等方面更适合东亚特点,与目前国内运行的业务模式相比对我国南方降水具有较高的预报能力,这为开展暴雨数值预报模式与水文模型结合,提高我国南方洪水预报能力,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模式 数值预报 定量降水预报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气污染分布的“南北两重天”现象 被引量:26
8
作者 董芬 王喜全 +1 位作者 王自发 晏平仲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70,共8页
利用2006年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站和自动气象站网资料,以及华北地区中尺度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大气污染分布的"南北两重天"现象。通过对此类现象发生过程中天气形势和北京地区气象要素的分析,指出了造成该现象的天... 利用2006年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站和自动气象站网资料,以及华北地区中尺度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大气污染分布的"南北两重天"现象。通过对此类现象发生过程中天气形势和北京地区气象要素的分析,指出了造成该现象的天气学成因和气象要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北京共发生47次"南北两重天"现象,其中大部分发生在秋、冬季的午夜至次日上午,且多为南差北好的污染物分布情景。该现象的发生与北京地区中-α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一些特征有关,特别是与干冷空气进入北京地区的路径以及移动速度的区域差异有关。另外,在弱天气系统控制下,北京西南部地区经常出现的小尺度辐合型流场,也是形成北京地区"南北两重天"现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分布 中-α尺度天气系统 南北两重天 北京
下载PDF
一次江淮暴雨过程的中-β尺度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寿绍文 励申申 +1 位作者 林开平 李小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7-265,共9页
利用稠密的地面气象要素场资料,对1991年7月6日江淮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中-β尺度分析。中-β尺度雨带位置稳定、雨团路径集中以及逆引导气流的传播,是造成降水局地增幅的直接原因。而这些降水量场特征与地面流场和温湿... 利用稠密的地面气象要素场资料,对1991年7月6日江淮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中-β尺度分析。中-β尺度雨带位置稳定、雨团路径集中以及逆引导气流的传播,是造成降水局地增幅的直接原因。而这些降水量场特征与地面流场和温湿场的中尺度特征有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气旋 地面要素场
下载PDF
“4·11”海南致灾雷暴大风环境场与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郑艳 俞小鼎 +1 位作者 蔡亲波 任福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0-860,共11页
利用海口多普勒雷达、海南省区域加密自动站和常规资料对2016年4月11日凌晨发生在海南岛北部近海和陆地的大范围雷暴大风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雷暴大风过程发生在500 h Pa槽前、低空急流左前侧、低层切变线南侧、高空... 利用海口多普勒雷达、海南省区域加密自动站和常规资料对2016年4月11日凌晨发生在海南岛北部近海和陆地的大范围雷暴大风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雷暴大风过程发生在500 h Pa槽前、低空急流左前侧、低层切变线南侧、高空急流分流区下方和地面静止锋南侧的有利于对流发展的较大范围上升气流区域内;(2)对流风暴移动路径上的大气环境具有中等程度的条件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CAPE以及上干冷下暖湿的温-湿廓线垂直结构、强的深层垂直风切变,对流风暴形成后最终组织发展产生雷暴大风、大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的多单体带状回波和弓形回波;(3)在多单体带状回波中镶嵌的风暴A和B各自发展成为具有中层径向辐合特征的超级单体,风暴B和C合并形成弓形回波,其中风暴C的中气旋加强成为弓形回波北部的气旋式中尺度涡旋;(4)阵风锋对对流风暴的正反馈作用、对流风暴前侧强劲的暖湿入流与风暴后侧径向风速相当的冷池出流,长时间倾斜依存的自组织结构及其与强的低层环境风垂直切变的相互作用,是多单体风暴和弓形回波长时间维持和加强的主要原因;(5)地面原来存在的β中尺度辐合切变线,对流风暴主体回波沿着海南岛北部近海东移等因素,有利于多单体带状回波和弓形回波的长时间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天气学分析 多单体带状回波 弓形回波 阵风锋 β中尺度辐合切变线
下载PDF
垂直风切变对风暴云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4
11
作者 潘晓滨 陈家华 魏绍远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5-143,共9页
本文用一个适合中─β尺度天气系统研究的三维非静力全弹性模式通过对理想环境大气中垂直风切变的不同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环境风场在风暴的发展演变中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低层民垂直切变值的大小决定了对流风暴的... 本文用一个适合中─β尺度天气系统研究的三维非静力全弹性模式通过对理想环境大气中垂直风切变的不同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环境风场在风暴的发展演变中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低层民垂直切变值的大小决定了对流风暴的类型和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切变 对流风暴 数值模拟 风暴云 暴风
下载PDF
河南区域暴雨的若干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一平 孙景兰 +2 位作者 牛淑贞 张霞 袁小超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年第3期25-36,共12页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国家、区域自动站和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分析了2008-2013年河南省9次区域暴雨回波系统的形态、结构特征、移动特点和降水强度等,分析了区域暴雨过程中中γ尺度对流系统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1)河南区域...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国家、区域自动站和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分析了2008-2013年河南省9次区域暴雨回波系统的形态、结构特征、移动特点和降水强度等,分析了区域暴雨过程中中γ尺度对流系统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1)河南区域暴雨落区主要位于高空槽前和副高西北侧、中低层切变线之间、低涡东南侧、低空急流左前侧,以及地面倒槽或气旋顶部偏北到偏东气流中。2)从新一代雷达监测产品来看,河南省区域暴雨主要有积云降水、积层混合降水和层状云降水三种回波类型,其中混合降水包括以积云为主的混合降水和以层云为主的混合降水,是河南省区域暴雨的主要回波类型。3)降水强度与回波类型、结构特征、移动特点等均有关系,特别是≥50 mm/h的短时强降水与γ中尺度对流系统密切相关,强降水超级单体可造成局地50 mm/h以上的强降水,并多伴有雷暴大风、龙卷等剧烈对流天气。一般情况下,积云降水强度最大,混合降水次之,层云降水强度最小。综合分析来看,雨强与回波强度比与回波性质有更好的相关性。≥50 mm/h的强降水多由强降水超级单体和因辐合、气旋、后向传播等使回波加强、合并、发展旺盛的准静止状态的50~60 d Bz的强积云降水回波产生;≥20 mm/h强降水多由积层混合降水中≥45 d Bz的积云回波产生。10 mm/h以上的降水落区和≥40 d Bz的较强回波有很好的对应关系;〈40 d Bz的层云回波降水强度通常在10 mm/h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暴雨 回波类型 雨强 中小尺度系统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俊荣 晋绿生 +1 位作者 郭金强 杨景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4-1050,共7页
利用Doppler雷达资料,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及T213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8月26日18:00~19:30发生在天山北坡中部石河子南部山区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和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落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冷槽东... 利用Doppler雷达资料,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及T213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8月26日18:00~19:30发生在天山北坡中部石河子南部山区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和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落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冷槽东南象限分裂出的中尺度短波是造成"2008.8.26"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地形辐合回波带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系统;地形辐合回波带上的中-γ对流单体滚动更迭是强对流天气落区形成的直接原因;中高层干冷、低层暖湿,低层中尺度辐合切变线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度的迅速增加、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的跃增和面积的扩大,中气旋的出现都对"2008.8.26"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具有预警指示意义。当回波强度>50 dBz、回波顶高度>8 km、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急增到50 kg.m-2以上时,将预示有强对流天气出现。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的大值区是对流云强度最强的地方,与强对流天气落区相对应;其高值区的强度和范围与强降水的强度和范围成正比。在暴雨发生前和发生期间落区附近近低层存在着西南暖湿气流向暴雨中心的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强对流 中小尺度系统 地形辐合回波带 中气旋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次罕见强对流天气的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50
14
作者 朱平 俞小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共13页
2016年8月17-18日青藏高原东北部出现了罕见的大冰雹、短时暴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运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葵花静止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强对流过程的大气环境场和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 2016年8月17-18日青藏高原东北部出现了罕见的大冰雹、短时暴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运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葵花静止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强对流过程的大气环境场和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和对流传播机制。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明显,属于低层暖平流强迫型。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南海。维持较长时间的弱冷锋是强对流的地面触发机制;对流云团逐渐演变为MCC,对流传播整体具有沿着河谷往层结不稳定区的正向和往低层入流风的反向传播的特征。河谷地形是影响对流移动和传播路径的关键;强对流风暴单体生命史均较长,强降雹单体为类超级单体和普通多单体,强降水回波属于多单体线状对流。降雹单体整体比降水单体发展得更强,变化幅度更大,尤其是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的变化更剧烈。强对流开始前单体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均是先增后降;几处局地雷暴大风是由雷暴云团内弱降水在较厚的环境干层蒸发而显著降温所产生的较大负浮力或由线状对流中强降水拖曳导致的强下沉辐散气流造成,雷达回波具有质心急剧下降或中层径向速度辐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强对流 中小尺度系统 传播 地形
下载PDF
斜压大气中台风涡旋自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滕代高 罗哲贤 +2 位作者 李春虎 余晖 代刊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80,共10页
文中利用MM5(V3),实施了8个数值试验,对斜压大气中台风涡旋自组织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验1中,没有引进一个半径为80km的小涡旋,两个初始分离的半径为500km的轴对称涡旋,一边互旋,一边相互排斥,两个涡旋中心之间的距... 文中利用MM5(V3),实施了8个数值试验,对斜压大气中台风涡旋自组织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验1中,没有引进一个半径为80km的小涡旋,两个初始分离的半径为500km的轴对称涡旋,一边互旋,一边相互排斥,两个涡旋中心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致使双涡最终分离。(2)在试验2中引进了一个半径为80km的小涡旋,其他条件同试验1,两个初始分离的轴对称涡旋一边互旋,一边相互逼近,经自组织形成了一个由内区和螺旋带组成的类似于台风环流的较大尺度的涡旋。这个结果支持周秀骥在十多年前提出的重要观点,也支持以往在正压框架内的同类研究结果。(3)试验3—8为在前两个试验的基础上取不同初始涡旋参数的敏感性试验,其中,试验3和4为引入小涡旋不同初始位置对台风涡旋自组织的影响,试验5和6为不同初始轴对称双涡间距对台风涡旋自组织的影响,试验7和8反映了不同初始轴对称双涡强度对台风涡旋自组织的作用。它表明对涡旋自组织过程影响最大的涡旋初始参数是涡旋之间的距离,其与正压模式中的结果是类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 小涡旋 中尺度涡旋 台风涡旋 三维涡
下载PDF
半隐式半拉格朗日动力框架的动能谱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郑永骏 金之雁 陈德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3-157,共15页
大量的观测事实表明自由大气动能谱与波数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在大尺度区域满足E∝k-3关系,过渡到中尺度区域表现为E∝k-5/3关系。数值模式动能谱是测量模式动力框架的耗散的直接度量,而耗散对模式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动能谱是研究和... 大量的观测事实表明自由大气动能谱与波数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在大尺度区域满足E∝k-3关系,过渡到中尺度区域表现为E∝k-5/3关系。数值模式动能谱是测量模式动力框架的耗散的直接度量,而耗散对模式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动能谱是研究和评估模式动力框架的非常规的有效方法。文中使用基于半隐式半拉格朗日动力框架的全球/区域一体化模式GRAPES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然后计算GRAPES模式的动能谱并与实际观测得到的大气动能谱比较,得到GRAPES模式能够很好地复制出实际大气动能谱的分布特征,包括从大尺度区域的E∝k-3关系向中尺度的E∝k-5/3关系的过渡特征。并且发现GRAPES模式存在最大有效时间步长,当时间步长小于最大有效时间步长时,模式动能谱随时间步长增大而逐渐衰减;当时间步长大于最大有效时间步长时,模式动能谱随时间步长增大而虚假增长。同时通过与实际大气动能谱比较,发现模式动能谱在5Δx波长附近开始明显衰减,因此将5Δx波长定义为GRAPES模式的最高有效分辨尺度;当空间分辨率提高与时间步长等相协调时,中小尺度模式动能谱向中小尺度延伸而更接近实际大气动能谱;当空间分辨率提高与时间步长等不相协调时,中小尺度模式动能谱存在较大误差,相应的大尺度模式动能谱亦存在较大误差。此外,时间步长对模式spinup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较小时间步长时,spinup过程能够很好发展出合理的动能谱结构,在物理空间上表现为模式能够在spinup时间内生成和发展出合理的中小尺度系统;而较大时间步长时,spinup过程很难发展出合理的动能谱结构,在物理空间上表现为模式未能在spinup时间内生成和发展出合理的中小尺度系统。最后,GRAPES模式动能谱与WRF模式动能谱具有一致性,GRAPES全球中期模式能够完美地模拟出大尺度的E∝k-3动能谱特征。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研究GRAPES模式动力框架的动能谱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完善、优化和应用模式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可见动能谱是评估模式动力框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能谱 GRAPES模式 半拉格朗日动力框架 最高有效分辨尺度 最大有效时间步长 中小尺度 SPIN up
下载PDF
沈阳地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崇 吉曹翔 +5 位作者 夏传栋 张治 李典 孟鹏 班伟龙 梁红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6期43-51,共9页
利用常规探空观测和WRF分析场等资料,分析了2005—2014年沈阳地区强对流天气的气候背景特征、演变规律及日变化特征等,将强对流天气划分为冰雹、雷暴大风(≥17.2 m·s-1)、短时强降水(≥20 mm·h-1)和混合型4种类型;并分析探空... 利用常规探空观测和WRF分析场等资料,分析了2005—2014年沈阳地区强对流天气的气候背景特征、演变规律及日变化特征等,将强对流天气划分为冰雹、雷暴大风(≥17.2 m·s-1)、短时强降水(≥20 mm·h-1)和混合型4种类型;并分析探空资料在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的作用,着重探讨14时(02时)探空资料对沈阳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潜势预报的作用。结果表明:2005—2014年沈阳地区4种强对流天气中,以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次数最多,其次为雷暴大风天气,冰雹天气的发生次数最少,多数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午后至傍晚。由合成T-Log P图的温湿廓线可知,沈阳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时中低层存在显著湿区,与雷暴大风和冰雹为主的强对流天气温湿廓线明显不同,多数合成T-Log P图的显著特点为中层大气干燥。冰雹型强对流天气的0℃层和-20℃层高度明显低于其他强对流天气类型的高度;冰雹型强对流天气T700-T500和T850-T500显著大于短时强降水型及雷暴大风型强对流天气,且T850-T500的指示意义更好;4种强对流天气类型平均SI均出现了正值,说明SI失去了不稳定性的指示意义;短时强降水天气的K指数明显高于冰雹天气;雷暴大风天气发生时对流有效位能明显小于其他强对流天气类型。可见,WRF中尺度模式中的T-Log P预报图对沈阳地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临近潜势预报 环境参数 T-LogP图 WRF中尺度模式
下载PDF
三维弹性套网格中尺度(β-γ)大气模式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玉宝 周秀骥 胡志晋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69-380,共12页
本文建立了一个双向相互作用套网格非静力平衡中尺度(β-γ)大气模式。模式采用Gal-Chen地形坐标系中的全方程作为基本动力框架,采用Klemp分裂时步法计算声波,并考虑了准弹近似。模式引入和改进了Deardorff整体边界层参数化和三种显式... 本文建立了一个双向相互作用套网格非静力平衡中尺度(β-γ)大气模式。模式采用Gal-Chen地形坐标系中的全方程作为基本动力框架,采用Klemp分裂时步法计算声波,并考虑了准弹近似。模式引入和改进了Deardorff整体边界层参数化和三种显式湿过程处理方案:暖云、雹云和雪云双参数微物理参数化。地面温度由地面薄层土壤的能量收支方程预报,并考虑了云和山坡走向对短波辐射的影响。该模式不仅为将来发展成能充分应用常规和高时空分辨率的非常规观测资料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数值预报系统提供了基本模式框架,也可作为数百公里范围内大气现象和污染输送的模拟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过程 天气预报系统 大气模式
下载PDF
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的图形化分析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国勇 朱健 +2 位作者 诸晓明 张建海 张春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利用GrADS软件对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采取格点场和站点场两种图形处理显示方法,介绍了从数据格式转换到批处理绘图等一系列方法,实现了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的图形化分析应用,并对其中出现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中尺度 自动站 GRADS 图形化
下载PDF
一次暴雪过程地形方案的敏感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凯 何宏让 肖辉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5-820,共6页
利用WRF模式中提供的包络地形、轮廓地形和平均地形方案对2005年12月20—21日的山东暴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形方案与降雪的时空分布有很大的相关性,地形越接近实际地形,降雪的时空分布越接近实况;降雪过程中有明显的中尺度... 利用WRF模式中提供的包络地形、轮廓地形和平均地形方案对2005年12月20—21日的山东暴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形方案与降雪的时空分布有很大的相关性,地形越接近实际地形,降雪的时空分布越接近实况;降雪过程中有明显的中尺度重力波活动,降雪的峰值滞后于重力波的波峰;重力波受地形影响很大,地形越不平滑,重力波的强度越强、移速越慢;当重力波的强度较强时,降雪峰值滞后于波峰的时间差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包络地形 中尺度重力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