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tress-Strain in Typical Metal Forming Processes 
1
作者 王仲仁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1994年第2期62-66,共5页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s of different metal plastic working processes in the plane stress state on a Mises yield ellipse are described.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forming of a workpiece inside its die is correspo...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s of different metal plastic working processes in the plane stress state on a Mises yield ellipse are described.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forming of a workpiece inside its die is corresponding to a mass point moving along the ellipse and that its dimensional variation tendency in all directions can be judged according to a correspondence rule of the stress-strain order offered by the author.In addition,the paper also presents the corresponding three-dimensional positions of different metal plastic working processes on the Mises cylinder,from which the deformation force and technological plasticity required in different processes can be compared,and the dimensional variation tendency can be predicted.The analysis method used in this paper is not to calculate the variation of each stress component(σx,σy,σz) by convention,but to emphasize the variation of the stress state in the typical position,which is expressed correspondingly as the varying locus of points in principal stress space,and then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strain result is jud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Stress-Strain RELATION stress space metal FORMING YIELD LOCUS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the weld metal region of a Ni-based Inconel 718 superalloy produced by tungsten inert gas welding
2
作者 叶欣 华学明 +1 位作者 吴毅雄 楼松年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5年第3期36-44,共9页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the weld metal (WM) region in a Ni-based 718 superaUoy is discussed. The superalloy sheets were welded using the tungsten inert gas process at different heat inputs. The precipitates ...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the weld metal (WM) region in a Ni-based 718 superaUoy is discussed. The superalloy sheets were welded using the tungsten inert gas process at different heat inputs. The precipitates and dendrites in the WM of each joint were analyz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 EDS). Statistics on the dendrite arm spacing and precipitat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metallographs. Using the alloy composition determined by EDS and the phase diagram obtained using ThermoCalc, the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Nb,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solid/liquid coexistence,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morphology of Laves phase in different subregion of the WM were analyzed. There is lamellar segregation, regional segregation, and microsegregation in the WM. As the heat input increases, the arm spacing and the microsegregation increase. At a fixed heat input, the microsegregation rate is smallest in the crater, but with the macrosegregation ser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 718 weld metal heat input arm space segregation
下载PDF
穿舱光纤连接器密封性能分析及空间环境验证
3
作者 张义 李江 +4 位作者 陈晓林 张磊 赵磊 贾秋阳 吕传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41,共8页
穿舱光纤连接器的密封可靠性关系到载人航天器舱内气压的稳定,影响载人航天器的安全。为保证穿舱光纤连接器在空间应用环境复杂、在轨服役寿命长的工况中可靠应用,提出了一种穿舱光纤连接器高可靠双金锡光纤密封结构,并对光纤金属化焊... 穿舱光纤连接器的密封可靠性关系到载人航天器舱内气压的稳定,影响载人航天器的安全。为保证穿舱光纤连接器在空间应用环境复杂、在轨服役寿命长的工况中可靠应用,提出了一种穿舱光纤连接器高可靠双金锡光纤密封结构,并对光纤金属化焊接密封机理展开分析。基于航天器舱段连接应用泄漏率≤10^(-10 )(Pa·m^(3))/s、环境温度-100~100℃要求,对采用双金锡光纤密封结构的某型多芯穿舱光纤连接器进行了结构剖析,通过压力降级、温度缓冲、低应力结构等结构设计,保证了多芯穿舱光纤连接器的密封可靠性。开展了金属化光纤焊接密封工艺技术研究,通过焊料选取、CTE匹配性分析、二道密封工艺验证分析及小批量试制,验证了双金锡光纤密封结构设计及工艺技术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试验验证表明,多芯穿舱光纤连接器在经历温度冲击、快速压降及高强度正弦振动等极限空间环境试验后,光学性能和密封泄漏率均合格,证明采用双金锡光纤密封技术的穿舱光纤连接器能够满足载人航天器长期在轨使用要求,并具有良好的使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舱光纤连接器 密封性 金属化光纤焊接密封 空间环境试验 载人航天器
下载PDF
半封闭空间内氢化镁粉尘爆炸火焰的传播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毛文哲 张国涛 +3 位作者 杨帅帅 徐子晖 王燕 纪文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82,共11页
在自行搭建的5 L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实验装置中,实验研究了半封闭空间内氢化镁(MgH_(2))粉尘爆炸火焰的传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MgH_(2)粉尘浓度的提高,MgH_(2)粉尘爆炸火焰由点火至稳定传播所用时间先缩短后延长以及预热区宽度先... 在自行搭建的5 L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实验装置中,实验研究了半封闭空间内氢化镁(MgH_(2))粉尘爆炸火焰的传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MgH_(2)粉尘浓度的提高,MgH_(2)粉尘爆炸火焰由点火至稳定传播所用时间先缩短后延长以及预热区宽度先减小后增大,火焰亮度、锋面平滑度、及火焰传播速度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质量浓度为800 g/m^(3)时呈最佳燃烧状态。不同浓度的MgH_(2)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瞬时速度整体呈波动趋势,波动幅度随浓度的提高而先减小后增大,800 g/m^(3)时波动幅度最小,瞬时传播速度变化趋势随浓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最后,根据MgH_(2)爆炸产物的XRD测试结果,分析MgH_(2)粉尘爆炸反应机理,发现MgH_(2)粉尘爆炸是以MgH_(2)燃烧反应为主并伴随有MgH_(2)和Mg(OH)2分解以及Mg和H_(2)氧化等多个总包反应的复杂过程,爆炸反应的最终产物为M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封闭空间 储氢金属 氢化镁 爆炸 火焰传播
下载PDF
基于嫦娥五号月壤玻璃揭示月表金属铁的起源研究
5
作者 常超 赵睿 +2 位作者 沈来权 白海洋 汪卫华 《空间科学与试验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17-25,共9页
月球等无大气天体表面在(微)陨石撞击、太阳风辐照等极端太空环境作用下会发生太空风化,积累产生尺寸从纳米到微米不等的金属铁颗粒。这些金属铁颗粒的存在会显著改变天体表面的光谱特征,这种光谱改造效应会随着金属铁颗粒尺寸的不同而... 月球等无大气天体表面在(微)陨石撞击、太阳风辐照等极端太空环境作用下会发生太空风化,积累产生尺寸从纳米到微米不等的金属铁颗粒。这些金属铁颗粒的存在会显著改变天体表面的光谱特征,这种光谱改造效应会随着金属铁颗粒尺寸的不同而变化,为准确解读天体的遥感数据带来了巨大挑战。尽管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不同尺寸的金属铁颗粒形成机制仍未得到明确解答。本文通过对我国嫦娥五号月壤中的玻璃物质进行系统的显微分析,以具有明确撞击成因的旋转形状玻璃珠为切入点,成功区分了在玻璃珠凝固前后分别形成的大、小粒径金属铁颗粒,并证明它们分别源自(微)陨石撞击和太阳风辐照过程,揭示了(微)陨石撞击和太阳风辐照这两种太空环境在太空风化中各自的独特作用,深化了对空间环境与月表物质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并为预测不同太空环境下的风化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铁 太空风化 微陨石撞击 太阳风辐照 光谱改造
下载PDF
金属化膜自愈过程的建模与仿真
6
作者 齐红斌 吴致远 +3 位作者 戴亚妮 刘尚书 刘靖舟 王伟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111,共9页
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具有工作可靠性高、可自愈、低介质损耗等特点,然而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长期承受强直流电场和高温热场的联合作用,致使聚丙烯电介质薄膜内部容易积累空间电荷,导致其电气绝缘性能退化失效。本文搭建了金属化聚丙烯... 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具有工作可靠性高、可自愈、低介质损耗等特点,然而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长期承受强直流电场和高温热场的联合作用,致使聚丙烯电介质薄膜内部容易积累空间电荷,导致其电气绝缘性能退化失效。本文搭建了金属化聚丙烯薄膜自愈模型,通过金属层蒸发模型研究不同自愈发展时间和外施电压下自愈点的自愈面积变化,并利用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研究不同自愈发展时间、外施电压和温度下放电通道内的空间电荷密度变化,以此探究金属化薄膜自愈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金属化膜金属层蒸发面积与自愈发展时间呈现线性关系;随着外施直流电压和温度的升高,放电通道内部的电荷迁移过程加强,放电通道内部的电子和空穴更容易发生迁移并与相反极性的电荷发生复合;并且随着自愈过程的进行,注入放电通道中的电荷数量逐渐增多,电荷向放电通道两端迁移的行为加剧,造成放电通道内部的电势分布不均匀,放电通道内会发生电场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膜电容器 空间电荷 自愈面积 聚丙烯 双极性载流子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分离膜孔道调控研究进展
7
作者 邓志彬 赵勇 +2 位作者 张磊 余昊 刘翔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膜分离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气体分离中占重要地位。氧化石墨烯(GO)膜具有层间距分布窄、物化稳定性高的特点,非常适用于气体分离。但GO膜层间距难以控制,无法精确分离亚纳米级气体分子。对GO膜进行改性可以优化薄膜对气体分子的筛分作用... 膜分离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气体分离中占重要地位。氧化石墨烯(GO)膜具有层间距分布窄、物化稳定性高的特点,非常适用于气体分离。但GO膜层间距难以控制,无法精确分离亚纳米级气体分子。对GO膜进行改性可以优化薄膜对气体分子的筛分作用。对GO膜层间通道的调控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热还原法、分子交联以及插层纳米粒子等途径,并介绍了GO/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膜 层间距 金属有机框架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8
作者 马莉 陈亚平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1期122-125,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许昌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空间变异特征。采用梅花型多点布点法采集土壤样本,通过ICP-MS法测定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土壤中7种主要重金属元素中,Cr和Cu为中等变异,其余为弱变异。变异强度依次为Cr>Cu>Pb... 文章旨在探究许昌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空间变异特征。采用梅花型多点布点法采集土壤样本,通过ICP-MS法测定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土壤中7种主要重金属元素中,Cr和Cu为中等变异,其余为弱变异。变异强度依次为Cr>Cu>Pb>Zn。空间自相关距离差异显著,其中As>Cd>Zn>Hg,变程分别为30251 m、26841 m、25698 m和20968 m。在相向异性条件下,结构性元素对空间自相关距离差异的影响增强。结论为许昌市主要重金属元素中,Cr、Cu、Pb和Zn变异强度较高,As、Cd、Zn和Hg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结构性因子加剧了土壤重金属在空间方向上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法 表层土壤 重金属污染 分布空间 变异特征
下载PDF
典型空间目标在非金属碎片超高速撞击下的易损性分析方法
9
作者 陈兴 卢永刚 《火箭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针对厘米/毫米级非金属碎片对典型空间目标的撞击风险评估,在基于AUTODYN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非金属碎片对3种典型结构的撞击毁伤特性基础上,结合毁伤树分析法建立了一种典型空间目标易损性分析方法,介绍了该易损性分析方法的总体思路和... 针对厘米/毫米级非金属碎片对典型空间目标的撞击风险评估,在基于AUTODYN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非金属碎片对3种典型结构的撞击毁伤特性基础上,结合毁伤树分析法建立了一种典型空间目标易损性分析方法,介绍了该易损性分析方法的总体思路和各项关键技术,获得了典型空间目标在非金属碎片撞击下导致不同毁伤等级的系统失效概率,并给出了典型空间目标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易损性分析方法可用于无人航天器在遭受厘米/毫米级空间非金属碎片撞击后的系统失效影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目标 非金属碎片 易损性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矿山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10
作者 张景光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矿山开采会产生大量的矿渣、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如果不加以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重金属污染是矿山土壤环境问题的重要部分,由于矿山开采方式及加工工艺的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不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不仅会导致土壤... 矿山开采会产生大量的矿渣、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如果不加以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重金属污染是矿山土壤环境问题的重要部分,由于矿山开采方式及加工工艺的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不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不仅会导致土壤板结,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为更好地改善矿山土壤环境质量,科学、合理地开展矿山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空间分布
下载PDF
空间核电源朗肯循环系统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洁炜 刘凯旋 +1 位作者 杨夷 吕征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4-893,共10页
空间核电源朗肯循环具有热电转换效率高、废热辐射面积小、功率变化灵活等特点,是空间核反应堆电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以空间核能朗肯循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为基础,对空间核能朗肯循环的工质及选择标准和原则进行分析.对不同功率等级的空间... 空间核电源朗肯循环具有热电转换效率高、废热辐射面积小、功率变化灵活等特点,是空间核反应堆电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以空间核能朗肯循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为基础,对空间核能朗肯循环的工质及选择标准和原则进行分析.对不同功率等级的空间核能朗肯循环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各个系统方案的反应堆设计、各回路工质选择、朗肯循环功率设计、关键部件设计等,提出空间核电源朗肯循环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质特性、朗肯循环关键部件、反应堆芯设计等,而新型金属材料、高性能关键设备设计和地面集成方案等将是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结果可对中国未来空间核能朗肯循环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能 朗肯循环 液态金属 方案设计 循环优化
下载PDF
批评认知视角下经贸协议新闻叙事的话语研究
12
作者 赵振强 《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新闻叙事借用文学叙事的语言形式,来生动地描述真实事件,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模式。叙事的过程会使读者对报道的事件产生参与感,从而产生共情和共鸣。本文以新闻叙事为进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探讨英汉新闻叙事的... 新闻叙事借用文学叙事的语言形式,来生动地描述真实事件,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模式。叙事的过程会使读者对报道的事件产生参与感,从而产生共情和共鸣。本文以新闻叙事为进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探讨英汉新闻叙事的心理空间内嵌和整合方法,对话语进行批评认知分析。通过对比英汉新闻叙事的特点和传播效果,发现英文的叙事空间采用现在时,让读者感受到国际贸易面临的困境以及寻找破解之法的紧迫;中文的叙事空间采用过去时,让读者产生整体形势较好的安全感,且多使用直接引语和感知动词,对企业在全球经济衰退的不利形势下善抓机遇和勇对挑战的智慧和勇气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提出中国新闻叙事对外传播话语建构的建议,以便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 心理空间 概念整合 新闻叙事 经贸协议
下载PDF
铝合金板料成形间距对逐点连续电磁成形过程的影响规律
13
作者 李晋 莫仲伟 +1 位作者 黄春 章争荣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335-343,共9页
电磁成形具有高速成形和提高材料塑性成形性能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准静态下难加工轻质铝合金材料的成形。在电磁系统中加入集磁器可以实现对工件的局部加工,但当电磁集中在小区域内多次成形时,由于两个成形点的距离较小,存在局部变形相互... 电磁成形具有高速成形和提高材料塑性成形性能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准静态下难加工轻质铝合金材料的成形。在电磁系统中加入集磁器可以实现对工件的局部加工,但当电磁集中在小区域内多次成形时,由于两个成形点的距离较小,存在局部变形相互影响的区域,从而影响板料成形的均匀性。为研究逐点连续电磁成形过程中局部变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了金属板料小区域逐点连续电磁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行为,揭示了成形间距对板料成形涉及的电磁力、应变和最终成形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次电磁成形时,板料受到的电磁力呈环状分布,成形点中心受到径向与切向压应变和轴向拉应变,成形点四周受到径向拉应变和轴向与切向的压应变。在多次成形时,随着两成形点间距减小,板料在第二次成形时受到变形区的影响,影响间距为14 mm,板料中心所受的径向压应变和轴向拉应变增大,板料电磁力逐渐增大。第二成形点中心的成形高度随着两成形点间距的增加逐渐增加,两个成形点衔接处的凹槽深度也越深,而两个成形点衔接处的径向拉应变随着成形间距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本研究为在铝合金板料多点电磁成形过程中两点变形间距对电磁力和成形效果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成形 集磁器 铝合金板料 数值模拟 成形间距 逐点连续电磁 作用机理 局部变形
下载PDF
地下金属矿山的充填采矿技术分析
14
作者 李绍绍 王新彦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3期109-111,共3页
地下金属矿山开采过程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如地质条件复杂、空间狭小、作业面不规则等,传统采矿方式会对矿山和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充填采矿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相比传统开采方式充填采矿技术可有效把矿石和充填材料混合均匀,提高地下... 地下金属矿山开采过程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如地质条件复杂、空间狭小、作业面不规则等,传统采矿方式会对矿山和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充填采矿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相比传统开采方式充填采矿技术可有效把矿石和充填材料混合均匀,提高地下采空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控制和减少了地面沉降量,同时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益高等优点。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从事地下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研究,在分析地下金属矿山特点、开采难点基础上,以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铲运机出矿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为对象,对底线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技术开展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金属 充填采矿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
下载PDF
金属预成冠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应用于第二乳磨牙早失的回顾性研究
15
作者 肖芳莉 谢玲 +3 位作者 张松营 丁月 任乐文 田文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0-1085,共6页
目的:回顾性观察金属预成冠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distal shoe space maintainer,DSSM)在第二乳磨牙早失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89例因第二乳磨牙早失行全冠式DSSM治疗病例,回顾性分析至少术后1年的临床资... 目的:回顾性观察金属预成冠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distal shoe space maintainer,DSSM)在第二乳磨牙早失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89例因第二乳磨牙早失行全冠式DSSM治疗病例,回顾性分析至少术后1年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从DSSM保留率、保留状态、间隙丧失情况及DSSM维持时间4个方面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57例完成随访到DSSM拆除病例进行数据分析,平均维持时间15(12.5,18.0)个月,其中16例出现脱落或提前拆除,第一乳磨牙的慢性炎症和脱焊在DSSM脱落失败的危险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乳磨牙的慢性炎症在影响DSSM变形移位的危险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84例完成1年随访病例进行数据分析,22例移位变形病例平均间隙丧失2.31(2.14,2.34)mm,62例在位状态良好病例平均间隙丧失0.13(0.09,0.18)m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冠式DSSM在在位保留上有优势,在位良好的病例也达到了良好的间隙保持临床效果,对于术前第一乳磨牙根尖周状态的判断及治疗和咬合管理还需予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 第二乳磨牙早失 第一恒磨牙未萌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金属干扰环境下矿井瞬变电磁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
16
作者 朱姣 姜志海 +3 位作者 殷长春 邱长凯 李毛飞 高兆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78-4589,共12页
金属干扰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数据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不仅给数据解释带来误判、错判,甚至导致接收信号彻底无效,因此系统研究金属环境下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至关重要。可采用三维矢量有限元法实现金属干扰环境下的瞬变... 金属干扰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数据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不仅给数据解释带来误判、错判,甚至导致接收信号彻底无效,因此系统研究金属环境下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至关重要。可采用三维矢量有限元法实现金属干扰环境下的瞬变电磁正演模拟。利用精细化四面体网格对全空间计算区域进行空间离散,同时引入二阶后退欧拉时间离散格式,将直接求解器MUMPS用于线性方程的求解,最终获得高精度的数值解。在验证算法精度的基础上给出金属干扰环境下的矿井瞬变电磁响应,证明非结构有限元法对交界面电阻率差异巨大、磁导率参数较大的含金属模型依然能够进行较好的模拟。为系统分析金属干扰环境下瞬变电磁响应规律,设计切合实际尺寸的典型块状金属和金属工字钢模型。以精细化四面体网格拟合金属模型界面并提取数值模型的电磁扩散剖面,分析金属体与接收线圈距离及金属体尺寸对响应信号的影响。非结构有限元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内金属的存在使得电磁场信号产生畸变,感应电动势曲线在晚延时产生异常高值。并且金属体尺寸越大、距离越近,则感应电动势响应幅值更大、影响范围越广,甚至淹没目标含水地质体的信号。可移动的块状金属与连续的工字钢在响应特征上具有相似的规律,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可通过调整距离等方式对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瞬变电磁法 金属干扰 三维正演模拟 矢量有限元 全空间
下载PDF
陕西某矿长期堆放的煤矸石对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侯新伟 张发旺 +5 位作者 李向全 刘玲霞 王振兴 赵红梅 么红超 高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5-290,共6页
分析研究了陕西某矿长期堆放的煤矸石对周围土壤环境的影响。在煤矸石山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和主要成分具有如下空间分布特征:随着与煤矸石山距离的增大,表层土壤中Cu,Zn,Pb,Ni质量分数逐渐变小,As,Cd质量分数基本不变;在土壤垂向剖面中,Ni... 分析研究了陕西某矿长期堆放的煤矸石对周围土壤环境的影响。在煤矸石山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和主要成分具有如下空间分布特征:随着与煤矸石山距离的增大,表层土壤中Cu,Zn,Pb,Ni质量分数逐渐变小,As,Cd质量分数基本不变;在土壤垂向剖面中,Ni,Cu,Zn,Pb质量分数在表层至30cm内较大,且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As,Mn质量分数变化不大。以背景值作为评价的标准值,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煤矸石山周围的土壤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和剖面50 cm深度内的土壤受到了轻微污染。通过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pH>7.5)对比,矸石山周围表层土壤和剖面土壤的重金属和主要成分质量分数符合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是表层土壤和剖面中部分土壤样品的污染指数大于1,说明污染物已经进入了煤矸石山周围的土壤,应注意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重金属 空间分布 土壤污染评价
下载PDF
金属材料空间3D打印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梁静静 杨彦红 +2 位作者 金涛 周亦胄 孙晓峰 《载人航天》 CSCD 2017年第5期663-669,共7页
空间3D打印技术对航天器维护及深空探测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金属材料3D打印技术的特点及空间的微重力环境,从热源适应性、材料适应性、成形工艺适应性等方面探讨了金属空间3D打印所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3D打印宜选取电子束... 空间3D打印技术对航天器维护及深空探测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金属材料3D打印技术的特点及空间的微重力环境,从热源适应性、材料适应性、成形工艺适应性等方面探讨了金属空间3D打印所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3D打印宜选取电子束或激光为热源、丝材为原料的技术方案,并简述了目前国际上3D打印技术在微重力环境下金属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微重力条件下金属材料凝固时气孔等凝固缺陷的形成及元素偏析行为。围绕空间站建设和载人深空探测需求,讨论了金属材料空间3D打印在空间站自我修复及金属构件在轨制备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3D打印 金属构件 微重力 空间站
下载PDF
金属桁架式天线罩结构变形对系统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万业 李鹏 +1 位作者 仇原鹰 林占超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3,共7页
针对金属桁架式天线罩在载荷下的结构变形对系统电性能影响的问题,分析天线罩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针对变形的蒙皮和桁架,将天线电磁波透过蒙皮后的透射场与桁架产生的散射场相叠加,得到变形罩体下的天线远场,在此基础上分析变形天线罩... 针对金属桁架式天线罩在载荷下的结构变形对系统电性能影响的问题,分析天线罩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针对变形的蒙皮和桁架,将天线电磁波透过蒙皮后的透射场与桁架产生的散射场相叠加,得到变形罩体下的天线远场,在此基础上分析变形天线罩对系统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某20 m金属桁架式天线罩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变形对系统电性能的影响显著,且罩体的厚度越大、频率越高,变形引入的影响越大,在此基础上分析天线罩结构变形对系统电性能的影响机理,指出较大变形下系统电性能没有剧烈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可以真实反映电性能变化程度的天线罩变形描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罩 金属桁架 介质夹层 结构变形 电性能
下载PDF
触头分离瞬间真空金属蒸气电弧形成过程的仿真 被引量:22
20
作者 付思 曹云东 +2 位作者 李静 刘树鑫 韩颖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922-2931,共10页
维持真空金属蒸气电弧所需的导电介质由触头提供,故真空间隙中金属蒸气分布情况影响电弧等离子体形成全过程。统一真空开关触头分离瞬间导电触点热过程和液桥断裂后间隙击穿过程,以热传导方程为基础,考虑触点相变过程,获得间隙极小空间... 维持真空金属蒸气电弧所需的导电介质由触头提供,故真空间隙中金属蒸气分布情况影响电弧等离子体形成全过程。统一真空开关触头分离瞬间导电触点热过程和液桥断裂后间隙击穿过程,以热传导方程为基础,考虑触点相变过程,获得间隙极小空间内金属蒸气非均匀的分布情况;建立真实金属蒸气分布情况下真空微观粒子动力学模型,求解电子、重粒子输运方程,揭示非均匀分布金属蒸气影响下电弧形成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分离瞬间导电触点相变产生金属蒸气密度由中心沿径向呈迅速衰减的非均匀分布;在非均布金属蒸气情况下,电弧形成过程经历电子崩发展、近极区形成和初始导电通道三个阶段;真空间隙导电通道形成取决于金属蒸气高密度区所在位置,是空间电荷密集区产生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 分离瞬间 金属蒸气 空间电荷 导电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