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椰心叶甲病原菌金龟子绿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潜力(英文) 被引量:10
1
作者 詹儒林 覃伟权 +4 位作者 宋妍 张世清 H H HO 许天委 黄俊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58-1564,共7页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是椰子的重要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海南岛发生普遍,椰子受害严重。由于椰心叶甲受到自然界中某些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在受害的椰子树心叶上常可发现椰心叶甲僵虫,并发现大部分僵虫表面长出了霉菌,本...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是椰子的重要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海南岛发生普遍,椰子受害严重。由于椰心叶甲受到自然界中某些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在受害的椰子树心叶上常可发现椰心叶甲僵虫,并发现大部分僵虫表面长出了霉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椰心叶甲僵虫表面的霉菌中分离出绿僵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从僵虫表面刮下孢子或菌丝体,置于绿僵菌选择性培养基(DOA)上培养,挑出真菌菌落,经纯化后,进行生物学特性、菌落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测定,并从PPDA、OMA、V8A和PDA中筛选菌落生长及产孢最适培养基,同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对椰心叶甲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ikoff)],PPDA是菌落生长及产孢的最适培养基,大多数菌株对椰心叶甲有较强的致病力。选取强毒菌株MA4在田间进行防治效果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能显著降低椰心叶甲成虫的虫口密度。这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是首次从海南的椰心叶甲僵虫中分离到的昆虫病原真菌,该菌对海南的椰心叶甲具有很好的生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分离 鉴定 生物防治 椰心叶甲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新制剂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控效果 被引量:20
2
作者 殷幼平 申剑飞 +3 位作者 时玉娟 刘美昌 邵长文 王中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2-167,共6页
为明确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微粒剂和乳粉剂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治效果,设计随机区组小区试验,采用绿僵菌微粒剂在花生播种期防治上一年的3龄蛴螬老熟幼虫;采用绿僵菌乳粉剂在花生幼果期防治当年的1~2龄蛴螬。同期调查绿僵菌新制剂的施... 为明确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微粒剂和乳粉剂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治效果,设计随机区组小区试验,采用绿僵菌微粒剂在花生播种期防治上一年的3龄蛴螬老熟幼虫;采用绿僵菌乳粉剂在花生幼果期防治当年的1~2龄蛴螬。同期调查绿僵菌新制剂的施用对蛴螬主要天敌臀钩土蜂的影响。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微粒剂(最适剂量375kg/hm2)施药后30~40d,平均校正防效为75.58%~80.03%;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乳粉剂(最适剂量7.5kg/hm2)施药后15~20d,平均校正防效为77.59%~86.46%。花生果荚收获期平均保果率达85.76%~87.13%,花生果荚鲜重平均增产量达832.5~916.4kg/hm2,控害保产效果显著。且绿僵菌新制剂的施用对臀钩土蜂的存活未见有明显不良影响。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新制剂能够对田间花生蛴螬进行持续有效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蛴螬 微粒剂 乳粉剂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应用白僵菌与绿僵菌及其复配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万里 包亚星 +2 位作者 林晓婷 徐超 童应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9-705,共7页
经相容性研究和撒菌粉防治试验,评价感染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高致病力白僵菌BLK与绿僵菌Ma1775粉剂,以及其与常用生物农药复配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白僵菌BLK和绿僵菌Ma1775分别与1.5%除虫菊素和3.0%阿维菌素的相容性较... 经相容性研究和撒菌粉防治试验,评价感染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高致病力白僵菌BLK与绿僵菌Ma1775粉剂,以及其与常用生物农药复配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白僵菌BLK和绿僵菌Ma1775分别与1.5%除虫菊素和3.0%阿维菌素的相容性较好,田间防治15 d后,BLK+1.5%除虫菊素和Ma1775+3.0%阿维菌素复配剂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单剂,BLK+1.5%除虫菊素复配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减退率与防治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为(76.68±0.96)%和(73.90±1.04)%。因此,Ma1775+3.0%阿维菌素复配剂和BLK+1.5%除虫菊素复配剂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金龟子绿僵菌 生物农药 假眼小绿叶蝉 田间防治
下载PDF
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丁福章 张泽华 +1 位作者 张礼生 丁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4-456,共3页
椰心叶甲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椰子、槟榔等棕榈科植物。2005年应用绿僵菌在海南省海口市对椰心叶甲进行生物防治,结果表明:绿僵菌能有效的控制椰心叶甲危害,椰树恢复健康生长,药后3 d防效为37.0%,15 d时达最高,... 椰心叶甲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椰子、槟榔等棕榈科植物。2005年应用绿僵菌在海南省海口市对椰心叶甲进行生物防治,结果表明:绿僵菌能有效的控制椰心叶甲危害,椰树恢复健康生长,药后3 d防效为37.0%,15 d时达最高,防效为81.1%,100 d时为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心叶甲 绿僵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绿僵菌田间流行及其与寄生蝇对蝗虫控制的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董辉 高松 +3 位作者 农向群 丛斌 张泽华 孙大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锡林浩特草场分别以6.0×107孢子.m-2施用量的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油悬浮剂、绿僵菌饵剂进行喷洒,调查绿僵菌在田间蝗虫中的流行、对寄生蝇寄生蝗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绿僵菌后,蝗虫种群分别于20d和60d出现2次感病高峰... 在锡林浩特草场分别以6.0×107孢子.m-2施用量的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油悬浮剂、绿僵菌饵剂进行喷洒,调查绿僵菌在田间蝗虫中的流行、对寄生蝇寄生蝗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绿僵菌后,蝗虫种群分别于20d和60d出现2次感病高峰;处理后20d绿僵菌油悬浮剂和绿僵菌饵剂对蝗虫的感染率分别为54.55%和34.79%,绿僵菌油悬浮剂对蝗虫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绿僵菌饵剂;处理后60d其感染率分别为23.62%和32.60%,绿僵菌饵剂对蝗虫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绿僵菌油悬浮剂。说明绿僵菌油悬浮剂作用速度快于绿僵菌饵剂;绿僵菌饵剂持效性高于绿僵菌油悬浮剂;绿僵菌可以自然流行于该地区的蝗虫种群。绿僵菌孢子通过蝗虫病原地的二次流行,可向其周围环境扩散传播。表现出随着与绿僵菌饵剂处理区的距离增加,感染率逐渐降低;随着病原流行时间的延长,感病率逐渐升高。绿僵菌的侵染与寄生蝇的寄生无关,二者对蝗虫种群的作用为各自独立,其效果是二者的累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蝗虫 扩散传播 寄生蝇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绿僵菌与椰甲截脉姬小蜂对椰心叶甲的协同控制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边强 王广君 +4 位作者 农向群 高松 覃伟权 李洪 张泽华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4,共5页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nisopliae侵染和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寄生两种生防措施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两种措施协同控制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nisopliae侵染和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寄生两种生防措施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两种措施协同控制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绿僵菌菌株HK4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成虫安全;但绿僵菌侵染使姬小蜂对椰心叶甲的寄生率显著降低。在先接种绿僵菌后接入姬小蜂的情况下,椰甲截脉姬小蜂对椰心叶甲的寄生率仅为10.23%,显著低于其单独寄生的寄生率79.55%;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侵染率为96.59%,高于绿僵菌单独处理的侵染率84.09%,但不显著。而在先接蜂后接种绿僵菌的处理中,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侵染率仅为69.09%,显著低于绿僵菌单独处理。对椰心叶甲的生测结果显示,先接种绿僵菌再接入姬小蜂、先姬小蜂寄生再接种绿僵菌、同时接种绿僵菌和接入姬小蜂3种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98.86%,显著高于绿僵菌单独侵染和姬小蜂单独寄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椰甲截脉姬小蜂 椰心叶甲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KMa0107对马铃薯块茎蛾的侵染致病效应 被引量:5
7
作者 郑亚强 宋盛杰 +4 位作者 陈斌 肖关丽 杨磊 罗春萍 李正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9-1005,共7页
采用浸渍法在室内生物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2~4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其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等致病效应。结果表明: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具有良好的侵染... 采用浸渍法在室内生物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2~4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其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等致病效应。结果表明: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具有良好的侵染致病作用,接种处理后各龄幼虫的感病死亡率随接种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用1.15×10~8m L^(-1)密度接种后第7天时,马铃薯块茎蛾2、3和4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6.67%、90.00%和83.33%,感病顺序表现为2龄>3龄>4龄。用金龟子绿僵菌KMa0107菌株接种马铃薯块茎蛾2、3、4龄幼虫后第3~7天时,LC_(50)估计值分别为1.85×10~6~1.10×10~5、6.59×10~7~2.41×10~5和3.69×10~7~5.85×10~5m L^(-1),LC_(90)估计值分别为2.43×10~8~1.44×10~7、7.97×10~8~2.93×10~7和4.34×10~9~6.89×10~7m L^(-1)。用1.15×10~5~1.15×10~8m L^(-1)孢子悬浮液接种马铃薯块茎蛾2、3、4龄幼虫后,LT_(50)值分别为5.91~1.33、4.18~1.67和5.14~2.42 d。该研究表明:金龟子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具有良好的侵染致病效应,在马铃薯块茎蛾生防制剂开发中具有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蛾 金龟子绿僵菌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绿僵菌对云南松切梢小蠹的致病性 被引量:2
8
作者 肖育贵 周建华 +4 位作者 肖银波 赵蓉 赵谦 苏继祥 刘建平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2-15,共4页
利用3个绿僵菌菌株2060-d、X-m、2014分生孢子分别制成液剂、油剂和粉剂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3个绿僵菌菌株对云南松切梢小蠹成虫都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室内校正死亡率77.1%~97.9%,死虫僵虫率达100%;用2060-d菌株分生孢子制成不同的剂型... 利用3个绿僵菌菌株2060-d、X-m、2014分生孢子分别制成液剂、油剂和粉剂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3个绿僵菌菌株对云南松切梢小蠹成虫都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室内校正死亡率77.1%~97.9%,死虫僵虫率达100%;用2060-d菌株分生孢子制成不同的剂型在林间防治切梢小蠹成虫,试验结果,成虫死亡率依次为油剂(73.3%)>液剂(70.0%)>粉剂(20.0%),死虫僵虫率分别为67.0%、65.0%和20.0%。上述结果表明,绿僵菌对云南松切梢小蠹有一定的致病力,可以将绿僵菌分生孢子制成油剂进行低量喷雾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切梢小蠹 致病力
下载PDF
绿僵菌防治鞭角华扁叶蜂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肖育贵 郭亨孝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3,共4页
应用 9个绿僵菌品系对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致病性测定 ,初选出的 2 0 60和 2 0 55菌株的致病率分别达 76.5%和 2 3 .5%。通过 7代毒力增效试验 ,两品系毒力分别增加了2 3 .5%和 2 8.5%。并用 2 0 60品系菌株在林间防治试验和人工模拟试验 ... 应用 9个绿僵菌品系对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致病性测定 ,初选出的 2 0 60和 2 0 55菌株的致病率分别达 76.5%和 2 3 .5%。通过 7代毒力增效试验 ,两品系毒力分别增加了2 3 .5%和 2 8.5%。并用 2 0 60品系菌株在林间防治试验和人工模拟试验 ,其防治效果分别达61 .5%和 65.2 %。经与化学农药复配防治效果可达 96.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鞭角华扁叶蜂 生物防治 柏木害虫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褐天牛幼虫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潘永胜 徐福元 韩正敏 《江苏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11-14,共4页
在室内通过5菌株感染松褐天牛幼虫研究筛选出毒力相对较强菌株Ma789,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其1.0×10^5-1.0×10^8个/mL不同孢子含量梯度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半致死含量为3.2×10^5个/mL;而管氏肿... 在室内通过5菌株感染松褐天牛幼虫研究筛选出毒力相对较强菌株Ma789,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其1.0×10^5-1.0×10^8个/mL不同孢子含量梯度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半致死含量为3.2×10^5个/mL;而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室内寄生试验表明,随着接蜂量的增加,管氏肿腿蜂对幼虫的寄生死亡率不断提高,当虫蜂比提高到1∶4-1∶5时,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校正死亡率达96.7%;每只管氏肿腿蜂携带Ma789约1.0×10^7个孢子时,对老熟松褐天牛幼虫按虫蜂比1∶1、1∶2和1∶3接蜂,寄生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6.7%,70%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幼虫 管氏肿腿蜂 绿僵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虫生真菌应用于病媒害虫的防治(英文)
11
作者 蒋洪 姜海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2年第5期374-379,共6页
虫生真菌可以引发宿主昆虫动物流行病,是昆虫种群密度重要的调节因子。本文综述了绿僵菌、白僵菌等虫生真菌防治蚊、蝇、蟑螂、蜱、蠓等病媒害虫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真菌应用于蚊虫防治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展望了虫生真菌在病媒害... 虫生真菌可以引发宿主昆虫动物流行病,是昆虫种群密度重要的调节因子。本文综述了绿僵菌、白僵菌等虫生真菌防治蚊、蝇、蟑螂、蜱、蠓等病媒害虫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真菌应用于蚊虫防治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展望了虫生真菌在病媒害虫防治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生物防治 病媒生物 绿僵菌 白僵菌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对褐飞虱繁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康奎 蔡尤俊 +1 位作者 龚俊 张道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0-187,共8页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以单食性水稻为主,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繁殖力强的特点是其大面积为害水稻的重要原因。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昆虫病原真菌,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害虫防治。本研...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以单食性水稻为主,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繁殖力强的特点是其大面积为害水稻的重要原因。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昆虫病原真菌,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害虫防治。本研究结果显示8×10^(10)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悬浮剂在实验室条件和田间条件下对褐飞虱都具有明显的致死效果,最高校正死亡率与相对防效分别为55.67%和63.81%。与对照组相比,感染金龟子绿僵菌雌性褐飞虱16 d内产卵量下降了38.37%,卵孵化率下降37.5%,且羽化第1d的雌性褐飞虱Vg基因表达量最低,仅为对照组的32.26%,海藻糖含量为对照组44.64%。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不仅对褐飞虱有较高的致死效果,也能通过影响Vg的表达和海藻糖的消耗从而减少褐飞虱的产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金龟子绿僵菌 繁殖力 生物防控 农业害虫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蝗虫防治对策与技术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付旭 白音 +2 位作者 王利民 王晓东 张龙 《华东昆虫学报》 2007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报道了2005年和2006年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应用生物制剂防治蝗虫的试验,并提出其控制策略。草地试验区应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3×1010个孢子.hm-2剂量防治蝗虫,25 d后虫口校正死亡率可达60%-80%,2005年微孢子虫所引起宽... 报道了2005年和2006年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应用生物制剂防治蝗虫的试验,并提出其控制策略。草地试验区应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3×1010个孢子.hm-2剂量防治蝗虫,25 d后虫口校正死亡率可达60%-80%,2005年微孢子虫所引起宽须蚁蝗感染率第10天为14.4%,第45天为59.6%;2006年混合种群的感染率最高为16.7%。应用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var.acridum)3×1012个孢子.hm-2剂量防治蝗虫,20 d后虫口校正死亡率为40%-60%;将微孢子虫1.5×1010个孢子.hm-2剂量和绿僵菌3×1012个孢子.hm-2剂量协调应用治蝗,10 d后可使防效达到80%以上。在农田周遍草地应用卡死克150 mL.hm-2剂量作为保护带来防治蝗虫,其校正死亡率在75%以上,以阻止蝗虫侵入农田危害。由此提出在农田周围草地建立化学农药保护带,防止蝗虫入侵农田危害;草地蝗虫密度不高时单独使用蝗虫微孢子虫和绿僵菌,或协调应用二者长期控制虫口密度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蝗虫 生物防治 微孢子虫 绿僵菌
下载PDF
田间施放绿僵菌防治稻水象甲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祝安 冯惠英 +4 位作者 施立聪 刘又高 潘玲聪 王根锷 方勇军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2000年第2期52-55,共4页
在稻水象甲成虫怀卵期 ,田间用绿僵菌 (10 1 4 孢子 / hm2 )喷雾防治 ,13天后对成虫的防治效果达 92 .5 %。经防治后的幼虫和次代成虫平均虫口分别为 2 .12和 0 .30头 /丛 ,而对照分别为 8.40和 4.17头 /丛 ,差异均达极显著 (t>0 .0... 在稻水象甲成虫怀卵期 ,田间用绿僵菌 (10 1 4 孢子 / hm2 )喷雾防治 ,13天后对成虫的防治效果达 92 .5 %。经防治后的幼虫和次代成虫平均虫口分别为 2 .12和 0 .30头 /丛 ,而对照分别为 8.40和 4.17头 /丛 ,差异均达极显著 (t>0 .0 1)。对虫口密度高发地块 ,若采取菌剂和化学农药配合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稻水象甲 田间试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对入侵性害虫椰子织蛾的致病力
15
作者 万依依 张华峰 +3 位作者 倪德芳 赵普凡 胡莎莎 童应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3-669,共7页
椰子织蛾是危害棕榈科植物的一种入侵性害虫。为评价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nikoff))对椰子织蛾幼虫的致病情况,室内采用浸液法测定了5株绿僵菌菌株对椰子织蛾3龄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1.0±0.5)×... 椰子织蛾是危害棕榈科植物的一种入侵性害虫。为评价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nikoff))对椰子织蛾幼虫的致病情况,室内采用浸液法测定了5株绿僵菌菌株对椰子织蛾3龄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1.0±0.5)×10^(6)个孢子∙mL^(-1)的孢子悬液接菌7 d后,各菌株对椰子织蛾幼虫的致病力差异较大,校正死亡率范围在5.00~95.00%之间。其中,MaHA-01菌株对其致病力较强,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5.00±0.00)%和(94.00±2.24)%,均极显著高于其它菌株处理,且LT50较短为4.20 d;其次是Ma1775。MaHA-01菌株接菌后5 d对椰子织蛾3龄幼虫的LC50为3.62×10^(4)个孢子∙mL^(-1)。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参数估计,MaHA-01菌株对椰子织蛾幼虫的致死效应较强的时间在接菌后3~5 d。可见,MaHA-01菌株对椰子织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在该害虫生物防治中可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椰子织蛾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绿僵菌对田间蔬菜害虫的生物防治实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莉 《山西科技》 2014年第3期29-30,34,共3页
2007—2009年,在太原、静乐进行绿僵菌防治甘蓝上菜青虫、小菜蛾和马铃薯上二十八星瓢虫的试验。结果显示,绿僵菌10倍稀释液对小菜蛾的杀灭率为77.32%,对菜青虫的杀灭率为77.75%,对二十八星瓢虫的杀灭率为72.89%,表明绿僵菌菌剂对农作... 2007—2009年,在太原、静乐进行绿僵菌防治甘蓝上菜青虫、小菜蛾和马铃薯上二十八星瓢虫的试验。结果显示,绿僵菌10倍稀释液对小菜蛾的杀灭率为77.32%,对菜青虫的杀灭率为77.75%,对二十八星瓢虫的杀灭率为72.89%,表明绿僵菌菌剂对农作物害虫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蔬菜害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5个真菌菌株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的生防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文玉 《生物灾害科学》 2022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研究旨在筛选出感染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的高致病力菌株,为防治该虫提供新的生物资源。【方法】利用2株金龟子绿僵菌和3株球孢白僵通过孢子悬浮液浸渍法筛选高致病力菌株,林间采用人工投放真菌粉炮进行防治。【结果】获得对毛... 【目的】研究旨在筛选出感染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的高致病力菌株,为防治该虫提供新的生物资源。【方法】利用2株金龟子绿僵菌和3株球孢白僵通过孢子悬浮液浸渍法筛选高致病力菌株,林间采用人工投放真菌粉炮进行防治。【结果】获得对毛颚小卷蛾幼虫致病力高的金龟子绿僵菌Ma ZPTR-01-01和MaFZ-12,其感染毛颚小卷蛾幼虫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4.5%,僵虫率为91.7%和86.7%,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1.52 d、3.04 d。对绿僵菌MaZPTR-01-01粉炮和白僵菌BbFZ-48粉炮进行林间毛颚小卷蛾幼虫的生防测试,施药3 d后的校正防效分别为20.44%、6.51%,7 d后分别为29.74%、30.26%。【意义】比较了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对其在生物防治应用上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 幼虫 绿僵菌 白僵菌 死亡率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高大冷杉温室Strophosoma象甲的微生物防治(英文)
18
作者 夏洛蒂.尼尔森 Susanne Vestergaard +1 位作者 Susanne Harding JФrgen Eilenberg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In Denmark,the weevils Strophosoma melanogrammum and S.capitatum cause economic damage in Noble fir due to the adult stage feeding on the needles.No chemical treatments of these weevils are allowed in Denmark,so biolo... In Denmark,the weevils Strophosoma melanogrammum and S.capitatum cause economic damage in Noble fir due to the adult stage feeding on the needles.No chemical treatments of these weevils are allowed in Denmark,so biological control is an attractive solution.We evaluated the potential for microbial control of larvae of Strophosoma spp.based on laboratory bioassays and field applications,taking effect on both target and non-target into consideration,as well as persistence of the applied fungus.In the laboratory Beauveria bassiana,Paecilomyces farinosus and Metarhizium anisopliae were able to infect and cause mycosis in Strophosoma larvae.Among the tested isolates the most virulent isolate was M.anisopliae BIPESCO 5,which resulted in 80 % mortality.In the field experiment M.anisopliae,isolate BIPESCO 5,was applied to the soil as a conidial suspension against larvae of Strophosoma spp.The effect of the fungus on the target population was monitored at a weekly basis by counts of emerging adult weevils during their activity periods.The population of Strophosoma spp.was reduced by up to 60% in treated plots compared to control plots.The non-target effects of M.anisopliae were studied by sampling insects and ticks from both treated and control plots.Seven days after treatment,two sampled insect orders(Hemiptera and Coleoptera)and ticks were found with prevalences of M.anisopliae above 50%,compared to no infection in the insects collected from control plots.Infections in coccinellids were found as long as 277 days after treatment.However,the effect on population level of non-target is still unexplored.The persistence of the fungus was documented by plating a soil suspension onto agar.We documented that conidia of M.anisopliae could persist in the greenery plantation for at least 418 days after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大冷杉 温室 微生物 Strophosoma象甲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绿僵菌防治蟑螂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吕鸿雁 孙宾 +1 位作者 李庆凤 郝蕙玲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2年第3期275-278,共4页
蟑螂是一类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害虫,常用防治方法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绿僵菌是一种广谱的昆虫病原真菌,因其靶标性强、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而受到关注。文章概述了绿僵菌防治蟑螂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 蟑螂是一类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害虫,常用防治方法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绿僵菌是一种广谱的昆虫病原真菌,因其靶标性强、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而受到关注。文章概述了绿僵菌防治蟑螂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蟑螂 绿僵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几株绿僵菌对影等鳃金龟幼虫的毒力及耐高温性测定
20
作者 单文娟 潘永胜 《江苏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42-44,共3页
影等鳃金龟幼虫对多种农作物、花卉苗木等根及幼苗危害大。作者对收集的20株绿僵菌产孢量情况进行了计量,筛选出产孢量高的Ma_(42),Ma_(788),Ma_(789)3个菌株,并进一步开展了3菌株对影等鳃金龟幼虫的毒力及耐高温性测定。结果表明Ma_(7... 影等鳃金龟幼虫对多种农作物、花卉苗木等根及幼苗危害大。作者对收集的20株绿僵菌产孢量情况进行了计量,筛选出产孢量高的Ma_(42),Ma_(788),Ma_(789)3个菌株,并进一步开展了3菌株对影等鳃金龟幼虫的毒力及耐高温性测定。结果表明Ma_(789)菌株的致病力较强,注喷处理30 d后,感染率达43%;Ma_(788)菌株的耐高温性较强,40℃水浴处理12 h后,孢子萌发率仍在33%以上。供试验的3菌株毒力和耐高温性未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影等鳃金龟 毒力测定 生物防治 耐高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