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Meter Data Acquisi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1
作者 Yiqing Y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6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数据采集方法 层次分析法 分析仪表 远程自动抄表 适用性 计量性能 电能管理 采集方式
下载PDF
智能电能表发展历程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兴昕 贾军 +2 位作者 郭晓艳 纪峰 沈秋英 《江苏电机工程》 2012年第1期82-84,共3页
简叙了电能表的起源,并根据电能表的结构原理和功能特点,将我国电能表发展历程归纳为感应式交流电能表、电子式交流电能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以及智能电能表4个阶段,并介绍了智能电能表作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终端设备提供的采集数据... 简叙了电能表的起源,并根据电能表的结构原理和功能特点,将我国电能表发展历程归纳为感应式交流电能表、电子式交流电能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以及智能电能表4个阶段,并介绍了智能电能表作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终端设备提供的采集数据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表 发展历程 智能电能表 采集数据 应用前景
下载PDF
SCADA系统信息安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熊文泽 靳江红 唐军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7-163,共7页
为有效分析和评估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解决传统评估方法难以量化风险问题,首先根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确立威胁、脆弱性和资产3要素,选取典型的SCADA系统进行分析和解构,获取可能存在的威胁、脆弱性和可能... 为有效分析和评估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解决传统评估方法难以量化风险问题,首先根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确立威胁、脆弱性和资产3要素,选取典型的SCADA系统进行分析和解构,获取可能存在的威胁、脆弱性和可能受影响的资产;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不同要素对SCADA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的影响程度;然后研究3要素对信息安全风险的判定矩阵构成和组合权重,对威胁-脆弱性-资产进行有效性组合配对,从而获得相对量化和具有可比性的风险评估值;最后利用该方法定量评估某典型SCADA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结果表明:AHP法可操作性强,可找出系统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层次构建可清楚展示原本复杂的SCADA系统内部关系,层次构建得越精细,精度分析越高,但过于精细也存在过分依赖专家经验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 信息安全 定量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AHP) 脆弱性
下载PDF
企业数据应用影响力评估模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乐雯娇 李朋 +1 位作者 文俊浩 邢镔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520-523,561,共5页
针对企业数据利用率低、数据质量评估难等问题,考虑中国企业数据治理和应用需求,联合美国RMDS实验室从企业数据应用的角度,创造性地加入数据科学评估维度,提出了兼容现有主流评估模型且更满足中国企业需求的企业数据影响力评估模型(Data... 针对企业数据利用率低、数据质量评估难等问题,考虑中国企业数据治理和应用需求,联合美国RMDS实验室从企业数据应用的角度,创造性地加入数据科学评估维度,提出了兼容现有主流评估模型且更满足中国企业需求的企业数据影响力评估模型(Data Impact Assessment Model,DIAM)框架。考虑到现有DIAM模型尚未提出具体可行的评估方式,在模型框架研究的基础上,对DIAM模型的评估方法和评级策略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DIAM模型的4个层次,涵盖数据顶层设计、数据科学、数据管理三大维度的240个评估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然后在权重计算的基础上,研究自上而下的模型评估方法;进而提出五级的数据影响力评估等级,定义了评级结果的综合性评级调整策略。通过分析,改进的DIAM模型能够适用企业数据应用影响力评估,为企业进行数据治理和应用能力提供科学的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治理 数据成熟度模型 层次分析法 DIAM模型 数据应用影响力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用户色彩偏向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洪诗莹 宋方昊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30-235,259,共7页
目的分析用户色彩偏向性的选择行为,为应用软件标志色彩的设计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以层次分析法对应用软件标志色彩的识别性影响因子及影响比重进行实验,构建用户选择色彩影响因子的层次结构。从用户对色彩认知的生理、心理、社会三个... 目的分析用户色彩偏向性的选择行为,为应用软件标志色彩的设计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以层次分析法对应用软件标志色彩的识别性影响因子及影响比重进行实验,构建用户选择色彩影响因子的层次结构。从用户对色彩认知的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提取色彩影响因子,对色彩影响因子的提取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在生理方面结合眼动实验数据,将数据作为用户的生理评定数值引入层次模型;在心理方面通过色彩区域划分,获知用户对色彩的偏向次序;在社会方面运用色彩语义法进行语义分类。以医疗类应用软件标志色彩选择为例进行实验,将各因子的层次结构转化为判断矩阵进行数学计算,得出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值。结果应用软件标志色彩的影响因子提取模型具有可行性,且模型具有可重复性。结论借助层次分析法获知用户对应用软件标志色彩的偏向次序,为应用软件标志色彩的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因子 应用软件标志色彩 色彩偏向选择 眼动数据 色彩语义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BIG DATA:UNLEASHING INFORMATION 被引量:34
6
作者 James M.TIEN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3年第2期127-151,共25页
At present, it is projected that about 4 zettabytes (or 10^**21 bytes) of digital data are being generated per year by everything from underground physics experiments to retail transactions to security cameras to ... At present, it is projected that about 4 zettabytes (or 10^**21 bytes) of digital data are being generated per year by everything from underground physics experiments to retail transactions to security cameras to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In the U. S., major research programs are being funded to deal with big data in all five sectors (i.e., services, manufacturing, construction, agriculture and mining) of the economy. Big Data is a term applied to data sets whose size is beyond the ability of available tools to undertake their acquisition, access, analytics and/or application in a reasonable amount of time. Whereas Tien (2003) forewarned about the data rich, information poor (DRIP) problems that have been pervasive since the advent of large-scale data collections or warehouses, the DRIP conundrum has been somewhat mitigated by the Big Data approach which has unleashed information in a manner that can support informed - yet, not necessarily defensible or valid - decisions or choices. Thus, by somewhat overcoming data quality issues with data quantity, data access restrictions with on-demand cloud computing, causative analysis with correlative data analytics, and model-driven with evidence-driven applications, appropriate actions can be undertaken with the obtained information. New acquisition, access, analytics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further Big Data as it is being employed to help resolve the 14 grand challenges (identified by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in 2008), underpin the 10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compiled by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2013) and support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mass custo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 data data acquisition data access data analytics data application decision informatics PRODUCTS processES adaptive services digital manufacturing mass customization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