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有效成分及残留白细胞含量的变化,为临床应用病毒灭活血浆进行治疗提供剂量使用依据。方法对152份全血分离制备的血浆进行MB-P病毒灭活,灭活前后留样,制成...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有效成分及残留白细胞含量的变化,为临床应用病毒灭活血浆进行治疗提供剂量使用依据。方法对152份全血分离制备的血浆进行MB-P病毒灭活,灭活前后留样,制成新鲜冰冻血浆后融化,测定纤维蛋白原、因子、总蛋白及残留白细胞的含量,同时计算有效成分回收率。结果经MB-P病毒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中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因子回收率达到80.8%,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为74.9%;残留白细胞计数由(3.0±2.1)×106/L下降到(7.4±1.4)×104/L(n=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P病毒灭活血浆可以提高血浆输注安全性。建议临床应用MB-P病毒灭活血浆应在原使用剂量基础上增加25%的用量,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处理新鲜血浆后对1年保存期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30(人)份全血(400 ml/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将每份制备成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100ml/份),分成未灭活组和灭活组,分别检测保...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处理新鲜血浆后对1年保存期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30(人)份全血(400 ml/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将每份制备成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100ml/份),分成未灭活组和灭活组,分别检测保存0(制备期<1个月检测)、6、8、10、12个月后的2组各自的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及Fg含量变化。结果与未灭活组相比,灭活组除FⅦ∶C含量无明显变化外,其他6种凝血因子含量在保存期内均明显下降(尤其FⅧ∶C和Fg下降最为明显);0、6、8、10、12个月保存时间的FⅧ∶C含量(%)分别为灭活前58.7±20.1、59.6±34.0、52.0±35.3、57.5±34.7、54.1±31.2和灭活后45.8±13.9、49.3±23.5、44.6±21.7、49.7±22.9、43.9±20.7(均为P<0.05),Fg含量(mg/dl)分别为灭活前225.3±72.3、277.9±64.2、272.3±74.9、262.6±70.8、287.55±83.0)和灭活后188.8±54.7、205.8±54.0、205.8±54.0、220.2±66.7、202.2±56.8(均为P<0.05)。保存0和12个月相比,FⅩ∶C含量(%)分别为93.0±30.5 vs 83.1±18.0(P<0.05)。结论新鲜血浆经MB-P病毒灭活处理后,1年冰冻保存期内起7种凝血因子含量相对稳定;MB-P对凝血因子活性造成了一定损伤(尤其是Fg和FⅧ∶C),但除FⅧ∶C外,其他凝血因子含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有效成分及残留白细胞含量的变化,为临床应用病毒灭活血浆进行治疗提供剂量使用依据。方法对152份全血分离制备的血浆进行MB-P病毒灭活,灭活前后留样,制成新鲜冰冻血浆后融化,测定纤维蛋白原、因子、总蛋白及残留白细胞的含量,同时计算有效成分回收率。结果经MB-P病毒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中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因子回收率达到80.8%,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为74.9%;残留白细胞计数由(3.0±2.1)×106/L下降到(7.4±1.4)×104/L(n=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P病毒灭活血浆可以提高血浆输注安全性。建议临床应用MB-P病毒灭活血浆应在原使用剂量基础上增加25%的用量,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文摘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处理新鲜血浆后对1年保存期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30(人)份全血(400 ml/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将每份制备成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100ml/份),分成未灭活组和灭活组,分别检测保存0(制备期<1个月检测)、6、8、10、12个月后的2组各自的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及Fg含量变化。结果与未灭活组相比,灭活组除FⅦ∶C含量无明显变化外,其他6种凝血因子含量在保存期内均明显下降(尤其FⅧ∶C和Fg下降最为明显);0、6、8、10、12个月保存时间的FⅧ∶C含量(%)分别为灭活前58.7±20.1、59.6±34.0、52.0±35.3、57.5±34.7、54.1±31.2和灭活后45.8±13.9、49.3±23.5、44.6±21.7、49.7±22.9、43.9±20.7(均为P<0.05),Fg含量(mg/dl)分别为灭活前225.3±72.3、277.9±64.2、272.3±74.9、262.6±70.8、287.55±83.0)和灭活后188.8±54.7、205.8±54.0、205.8±54.0、220.2±66.7、202.2±56.8(均为P<0.05)。保存0和12个月相比,FⅩ∶C含量(%)分别为93.0±30.5 vs 83.1±18.0(P<0.05)。结论新鲜血浆经MB-P病毒灭活处理后,1年冰冻保存期内起7种凝血因子含量相对稳定;MB-P对凝血因子活性造成了一定损伤(尤其是Fg和FⅧ∶C),但除FⅧ∶C外,其他凝血因子含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