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飞 路志浩 +1 位作者 古醒辉 王桂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有效成分及残留白细胞含量的变化,为临床应用病毒灭活血浆进行治疗提供剂量使用依据。方法对152份全血分离制备的血浆进行MB-P病毒灭活,灭活前后留样,制成...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有效成分及残留白细胞含量的变化,为临床应用病毒灭活血浆进行治疗提供剂量使用依据。方法对152份全血分离制备的血浆进行MB-P病毒灭活,灭活前后留样,制成新鲜冰冻血浆后融化,测定纤维蛋白原、因子、总蛋白及残留白细胞的含量,同时计算有效成分回收率。结果经MB-P病毒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中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因子回收率达到80.8%,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为74.9%;残留白细胞计数由(3.0±2.1)×106/L下降到(7.4±1.4)×104/L(n=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P病毒灭活血浆可以提高血浆输注安全性。建议临床应用MB-P病毒灭活血浆应在原使用剂量基础上增加25%的用量,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光化学法 病毒灭活 血浆蛋白 凝血因子
下载PDF
亚甲兰光化学法对FFP中凝血因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仁强 秦艳兰 +3 位作者 何子毅 钟炽辉 邓穗英 叶柱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对新鲜冰冻血浆(FFP)中Fg、FⅡ∶C、FⅤ∶C、FⅧ∶C、FⅩ∶C、FⅫ∶C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为制定病毒灭活血浆标准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8份FFP分成灭活组(n=40)及过滤组(n=48),分别对2...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对新鲜冰冻血浆(FFP)中Fg、FⅡ∶C、FⅤ∶C、FⅧ∶C、FⅩ∶C、FⅫ∶C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为制定病毒灭活血浆标准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8份FFP分成灭活组(n=40)及过滤组(n=48),分别对2组样本处理前后的FⅡ∶C、FⅤ∶C、FⅧ∶C、FⅩ∶C、FⅫ∶C、Fg及总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灭活组FⅤ∶C、FⅧ∶C处理后含量显著低于灭活前(分别为t=3.40,P<0.01;t=2.57,P<0.01),但Fg、FⅡ∶C、FⅩ∶C、FⅫ∶C及总蛋白灭活前后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过滤组处理前后FⅤ∶C、FⅧ∶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B-P对FFP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FⅤ∶C和FⅧ∶C含量有明显影响,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其他凝血因子及总蛋白的含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兰光化学法 病毒灭活 凝血因子 总蛋白 新鲜冰冻血浆
下载PDF
血浆病毒灭活后质量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飞 卢舜华 +2 位作者 叶小演 王桂萍 古醒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043-2044,共2页
目的观察新鲜冰冻血浆在亚甲基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总蛋白、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方法统计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随机抽检的48份新鲜冰冻血浆和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抽检的48份病毒灭活滤白新鲜冰冻血浆,经37℃水浴融化后测定... 目的观察新鲜冰冻血浆在亚甲基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总蛋白、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方法统计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随机抽检的48份新鲜冰冻血浆和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抽检的48份病毒灭活滤白新鲜冰冻血浆,经37℃水浴融化后测定总蛋白、Ⅷ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鲜冰冻血浆经过亚甲基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浆经亚甲基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处理能够提高输血安全性,同时部分血浆成分含量有一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病毒灭活 血浆蛋白 凝血因子
下载PDF
1年保存期内病毒灭活新鲜血浆中凝血因子的质量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柏则蓉 葛健民 +3 位作者 梁启忠 李长清 杨春晖 边国慧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处理新鲜血浆后对1年保存期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30(人)份全血(400 ml/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将每份制备成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100ml/份),分成未灭活组和灭活组,分别检测保...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处理新鲜血浆后对1年保存期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30(人)份全血(400 ml/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将每份制备成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100ml/份),分成未灭活组和灭活组,分别检测保存0(制备期<1个月检测)、6、8、10、12个月后的2组各自的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及Fg含量变化。结果与未灭活组相比,灭活组除FⅦ∶C含量无明显变化外,其他6种凝血因子含量在保存期内均明显下降(尤其FⅧ∶C和Fg下降最为明显);0、6、8、10、12个月保存时间的FⅧ∶C含量(%)分别为灭活前58.7±20.1、59.6±34.0、52.0±35.3、57.5±34.7、54.1±31.2和灭活后45.8±13.9、49.3±23.5、44.6±21.7、49.7±22.9、43.9±20.7(均为P<0.05),Fg含量(mg/dl)分别为灭活前225.3±72.3、277.9±64.2、272.3±74.9、262.6±70.8、287.55±83.0)和灭活后188.8±54.7、205.8±54.0、205.8±54.0、220.2±66.7、202.2±56.8(均为P<0.05)。保存0和12个月相比,FⅩ∶C含量(%)分别为93.0±30.5 vs 83.1±18.0(P<0.05)。结论新鲜血浆经MB-P病毒灭活处理后,1年冰冻保存期内起7种凝血因子含量相对稳定;MB-P对凝血因子活性造成了一定损伤(尤其是Fg和FⅧ∶C),但除FⅧ∶C外,其他凝血因子含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灭活 亚甲蓝 光化学 新鲜血浆 血浆保存 凝血因子
下载PDF
病毒灭活和滤除白细胞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平娜娜 兰静 张雅莉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51-153,157,共4页
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和(或)滤除白细胞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陕西省血液中心2020年2月采集的400 ml全血60袋,随机分成冷沉淀组(对照组)、去白冷沉淀组、灭活冷沉淀组和去白灭活冷沉淀组,每组15袋,采用单因... 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和(或)滤除白细胞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陕西省血液中心2020年2月采集的400 ml全血60袋,随机分成冷沉淀组(对照组)、去白冷沉淀组、灭活冷沉淀组和去白灭活冷沉淀组,每组15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凝血因子Ⅷ和FIB含量。结果 对照组、去白冷沉淀组和灭活冷沉淀组Ⅷ因子含量[(141.76±32.66)IU,(135.23±33.78)IU和(117.06±32.39)IU]均高于质量标准(≥80 IU),且符合率均>75.0%;去白灭活冷沉淀组凝血因子Ⅷ含量低于对照组[(101.09±37.47)IU比(141.76±32.66)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符合率(73.3%)低于75.0%。4组FIB含量[(315.21±23.34)mg,(298.87±30.62)mg,(228.33±49.44)mg,(213.62±41.82)mg]均高于质量标准(≥150 mg),且符合率均>75.0%。结论 病毒灭活或滤除白细胞制备的凝血因子Ⅷ和FIB含量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光化学法 病毒灭活 滤除白细胞 凝血因子Ⅷ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总蛋白含量和凝血因子Ⅷ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单泓 李建斌 +1 位作者 张晓丽 王姣杰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32-132,137,共2页
目的了解亚甲监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过程中,血浆中总蛋白含量和凝血因子Ⅷ变化情况。方法将含有0.93~1.33μmoL/L亚甲蓝的血浆置医用血浆病毒灭活柜中,经光照强度为(35000—38000)LX的可见光照射35min。结果经亚甲蓝光化学... 目的了解亚甲监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过程中,血浆中总蛋白含量和凝血因子Ⅷ变化情况。方法将含有0.93~1.33μmoL/L亚甲蓝的血浆置医用血浆病毒灭活柜中,经光照强度为(35000—38000)LX的可见光照射35min。结果经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后,血浆中的总蛋白含量和凝血因子Ⅷ没有明显变化。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总蛋白含量和凝血因子Ⅷ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光化学法 血浆总蛋白 凝血因子Ⅷ
原文传递
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法对血浆质量影响及临床应用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肖乐宇 肖声宇 岐红阳 《社区医学杂志》 2019年第7期392-395,共4页
目的随着血液筛查技术和血液管理措施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感染性输血风险已逐渐降低,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输血残余风险的发生,通过输血传播病毒的风险依然存在。为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本研究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质量的影响和... 目的随着血液筛查技术和血液管理措施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感染性输血风险已逐渐降低,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输血残余风险的发生,通过输血传播病毒的风险依然存在。为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本研究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质量的影响和临床使用安全性。方法抽取新乡市中心血站2016-02采集的30人份全血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于病毒灭活前后分别留样,检测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016-03-01-2017-09-31选择新乡市各医院提供的200例患者血样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输用新鲜冰冻血浆,观察组输用病毒灭活血浆,观察并统计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病毒灭活前后凝血因子的活性及Fib和TP的含量均有所降低,FⅡ:C分别为(99.10±0.63)%和(99.05±0.63)%,t=-0.961,P=0.345;FⅤ:C分别为(109.11±0.55)%和(109.07±0.55)%,t=1.649,P=0.110;FⅦ:C分别为(98.78±0.52)%和(98.72±0.53)%,t=-1.163,P=0.254;FⅧ:C分别为(94.41±0.55)%和(94.40±0.55)%,t=-1.109,P=0.277;FⅨ:C分别为(98.40±0.82)%和(98.37±0.78)%,t=0.261,P=0.796;FⅩ:C分别为(103.01±1.139)%和(102.86±0.75)%,t=-0.843,P=0.406;FⅪ:C分别为(90.53±0.73)%和(90.47±0.75)%,t=1.941,P=0.062;FⅫ:C分别为(92.37±0.80)%和(92.20±0.93)%,t=1.926,P=0.064;Fib分别为(1.84±0.07)和(1.83±0.06)g/L,t=-0.444,P=0.66;TP分别为(62.25±1.11)和(62.17±0.99)g/L,t=0.551,P=0.58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1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6,P<0.001。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不良反应最多为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共11例。结论使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对血浆的质量无显著影响,且能显著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光化学法 病毒灭活血浆 凝血因子 输血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