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g/Al/Fe Hydrotalcite with Superb Absorption Capacity toward Congo Red 被引量:2
1
作者 YANG Kai DU Yi SHEN Jie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9年第4期866-875,共10页
Mg/Al/F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MAF-LDH1) was prepared by solvothermal method with the sodium dodecyl sulfate as the template, and the ethanol system was benefit to growth of sample. The nature in the resulting MAF-... Mg/Al/F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MAF-LDH1) was prepared by solvothermal method with the sodium dodecyl sulfate as the template, and the ethanol system was benefit to growth of sample. The nature in the resulting MAF-LDH was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a,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The morphology of MAF-LDH1 is petal-like with the size of 400-500 nm and the thickness about 10-20 nm.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amples was evaluated by absorption of the Congo red(CR) solutions. Compared with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MA-LDH),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the MAF-LDH1 samples were 943.4 mg/g which was greatly enhanced. Furthermore, after seven cycling tests,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was still up to 90%.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spontaneous and followed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and Freundlich model. This work provide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adsorptive properties of hydrotalcite-lik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mg/al/fe HYDROTalCITE CONGO RED ETHANOL system
下载PDF
Mn/Fe比对Al-Mg-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雅婷 李元东 +3 位作者 刘文憬 王梓臣 罗晓梅 毕广利 《铸造》 CAS 2024年第5期587-595,共9页
以Al-Mg-Si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金属型铸造研究Mn/Fe比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Mg-Si铸态合金组织中枝晶间存在α-Al基体和大量析出相,主要以Mg_(2)Si相为主,还存在少量的共晶Si相、AlFeSi相和Al(FeMn)Si相。随Mn/Fe比的增大... 以Al-Mg-Si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金属型铸造研究Mn/Fe比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Mg-Si铸态合金组织中枝晶间存在α-Al基体和大量析出相,主要以Mg_(2)Si相为主,还存在少量的共晶Si相、AlFeSi相和Al(FeMn)Si相。随Mn/Fe比的增大,合金中的晶粒逐渐变得细小圆整,且由树枝晶向等轴晶发生转变。Mn可以促进铝合金中针状的β-AlFeSi相向骨骼状、颗粒状或块状的α-Al(FeMn)Si相的转变。当Mn/Fe比为0.5时,合金的热导率达到最大值181.08 W·m^(-1)·K^(-1)。当Mn/Fe比为1.0时,合金的晶粒尺寸最小且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相较于Mn/Fe为0.2时分别提升17.45%、49.57%和27.48%,达到167.35 MPa、17.23%、HV 6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Mn/fe 金属型铸造 力学性能 热导率
下载PDF
累积连续流变挤压对Al-Mg(-Mn-Fe)合金组织性能影响
3
作者 高民强 杨博威 管仁国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5-223,共9页
目的研究多道次累积连续流变挤压变形对Al-Mg(-Mn-Fe)合金组织演化和力学行为的影响,为高性能细晶Al-Mg(-Mn-Fe)合金的制备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采用连续流变挤压方法制备Al-Mg(-Mn-Fe)合金,对流变挤压态Al-Mg(-Mn-Fe)合金进行多道次累... 目的研究多道次累积连续流变挤压变形对Al-Mg(-Mn-Fe)合金组织演化和力学行为的影响,为高性能细晶Al-Mg(-Mn-Fe)合金的制备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采用连续流变挤压方法制备Al-Mg(-Mn-Fe)合金,对流变挤压态Al-Mg(-Mn-Fe)合金进行多道次累积连续流变挤压变形,研究多道次变形前后Al-Mg(-Mn-Fe)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讨论变形过程中Al_(6)(Mn,Fe)相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揭示累积连续流变挤压态Al-Mg(-Mn-Fe)合金的强化机制。结果经3道次累积连续流变挤压变形后,Al-Mg合金和Al-Mg-Mn-Fe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减小至21.5μm和2.8μm,细化效果显著;在多道次变形过程中,Al-Mg-Mn-Fe合金内的Al_(6)(Mn,Fe)相逐渐破碎细化并趋于均匀分布,再结晶驱动力增加,阻碍再结晶晶粒长大;经3道次变形后,Al-Mg合金杆材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同步提高至267.4 MPa和52.2%,而Al-Mg-Mn-Fe合金杆材的抗拉强度提高至364.2 MPa,伸长率降低至31.7%,该合金的强化机制主要包括细晶强化、位错强化和第二相强化。结论累积连续流变挤压变形可有效细化合金内的晶粒及第二相,提高Al-Mg(-Mn-Fe)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Mn-fe)合金 累积连续流变挤压 变形道次 组织性能
下载PDF
载磷Mg/Al/Fe-LDO的微波辅助溶剂解吸方法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丽沙 郝瑞霞 +4 位作者 李嘉雯 刘思远 孙彤 李鹏 李宏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1-1219,共9页
针对载磷Mg/Al/Fe-LDO再生利用与解吸液富集回收磷的问题,通过对比直接溶剂解吸法与微波辅助溶剂解吸法在解吸条件、吸附性能与材料层状结构恢复方面的差异,考察了微波辅助溶剂解吸方法的技术特性,并分析了其解吸机制.结果显示,与直接... 针对载磷Mg/Al/Fe-LDO再生利用与解吸液富集回收磷的问题,通过对比直接溶剂解吸法与微波辅助溶剂解吸法在解吸条件、吸附性能与材料层状结构恢复方面的差异,考察了微波辅助溶剂解吸方法的技术特性,并分析了其解吸机制.结果显示,与直接溶剂解吸法相比,微波辅助溶剂解吸法解吸时间由4 h缩短为10~30 min,解吸效果提高15%以上;在同等解吸效果前提下,组合解吸剂(Na_2CO_3+NaOH)浓度降低2倍;解吸剂用量减少10倍.载磷Mg/Al/Fe-LDO经微波辅助溶剂解吸-焙烧再生后,吸附性能得到较好地恢复,3次吸附-解吸-焙烧后再生率接近90%,比直接溶剂解吸-焙烧再生提高40%.由于微波能够强化溶剂离子热运动、促进离子传质与扩散过程,加快离子交换速率,有利于材料层状结构的有效恢复,因此,微波辅助溶剂解吸法能够在较低解吸剂浓度与用量条件下,实现对载磷Mg/Al/Fe-LDO的高效、快速解吸,有利于污水中磷的富集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磷mg/al/fe-LDO 直接溶剂解吸法 微波辅助溶剂解吸法 解吸机制
原文传递
Fe(Ⅲ)掺杂Mg/Al-LDO作为氮磷吸附剂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万京京 郝瑞霞 +2 位作者 马静雨 王丽沙 刘思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95-1303,共9页
针对污水厂尾水脱氮除磷问题,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铁类水滑石(Mg/Al/Fe–LDHs),在450℃下焙烧3h得到焙烧态类水滑石(Mg/Al/Fe–LDO).研究了Fe(Ⅲ)掺杂对Mg/Al-LDO吸附氮磷的影响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Mg/Al/Fe物质的量比为3:0.6:0.4... 针对污水厂尾水脱氮除磷问题,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铁类水滑石(Mg/Al/Fe–LDHs),在450℃下焙烧3h得到焙烧态类水滑石(Mg/Al/Fe–LDO).研究了Fe(Ⅲ)掺杂对Mg/Al-LDO吸附氮磷的影响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Mg/Al/Fe物质的量比为3:0.6:0.4时,Mg/Al/Fe-LDO对氮磷吸附性能较好,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8.57mg/g和231.46mg/g.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2)达到0.99以上.根据XRD、FTIR的表征结果可以推断,Mg/Al/Fe–LDO是通过"记忆效应"、静电引力作用完成对氮磷的吸附,对磷的吸附还包括离子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mg/al/fe–LDO fe(Ⅲ)掺杂 吸附特性 吸附机理
下载PDF
Mg对铸造Al-10%Fe合金初生富铁相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荣德 周振平 +1 位作者 白彦华 于海朋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35,共4页
研究了Mg元素对铸造A1-10%Fe过共晶合金初生Al_3Fe相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入Mg对初生Al_3Fe相生长产生影响,由原来的发达针状向树枝状→小针(片)状、不规则块状转变。对Mg元素的影响机理做了分析。
关键词 铝合金 初生al3fe 富铁相 过共晶合金 铸造合金
下载PDF
Mg-Al-Fe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对酸性橙Ⅱ脱色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毅 朱洪涛 +1 位作者 牛向楠 李振海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一系列镁铝铁摩尔比不同的碳酸根型类水滑石(HTLCs),经500℃高温煅烧制备出镁铝铁复合氧化物HTLCs-500,并用X-射线、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表征。考查了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等因素对二者处理阴离子染料酸...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一系列镁铝铁摩尔比不同的碳酸根型类水滑石(HTLCs),经500℃高温煅烧制备出镁铝铁复合氧化物HTLCs-500,并用X-射线、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表征。考查了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等因素对二者处理阴离子染料酸性橙Ⅱ模拟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镁铝铁摩尔比为3/0.9/0.1制得的HTLCs对酸性橙Ⅱ的脱色效果最好;在最佳条件下,HTLCs及HTLCs-500对70mg.L-1的酸性橙Ⅱ模拟废水的脱色率分别可达99.88%和99.16%;HTLCs-500在脱色时投加量更少,吸附更迅速,适应的pH范围更广,脱色性能更好;四次再生后的HTLCs-500对酸性橙Ⅱ的脱色率仍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fe类水滑石 酸性橙Ⅱ 吸附 脱色 焙烧
下载PDF
Mg对共晶Al-2%Fe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建超 李荣德 周振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59,共3页
为了消除粗大针状富铁相对Al-Fe合金组织和性能的不良影响,在金属型铸造共晶Al-2%Fe合金中添加了质量分数为0.2%~0.8%的合金元素Mg,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研究了Mg对共晶合金组织以及富铁相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晶A... 为了消除粗大针状富铁相对Al-Fe合金组织和性能的不良影响,在金属型铸造共晶Al-2%Fe合金中添加了质量分数为0.2%~0.8%的合金元素Mg,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研究了Mg对共晶合金组织以及富铁相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晶Al-2%Fe合金组织为针状Al3Fe相与(α-Al)相所组成的非规则共晶组织;添加Mg后,合金组织转变为由树枝状初生(α-Al)和枝晶间网状分布共晶体所组成的亚共晶组织,富铁相尺寸显著降低;随着Mg添加量的增加,初生(α-Al)枝晶二次枝晶间距增大,一次枝晶出现熔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 al-fe合金 共晶组织 变质作用
下载PDF
Mg对初生Al-3Fe形貌及其生长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振平 李荣德 +1 位作者 马建超 王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17,共3页
研究了Mg元素对铸造Al-10%Fe过共晶合金初生Al3Fe相形态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入Mg使初生Al3Fe相由原来的发达针状向树枝状→不规则块状转变。加Mg以前,初生Al3Fe相表面光滑,随着Mg加入量的增加,初生Al3Fe的分枝也逐渐加剧。对Mg元素的影... 研究了Mg元素对铸造Al-10%Fe过共晶合金初生Al3Fe相形态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入Mg使初生Al3Fe相由原来的发达针状向树枝状→不规则块状转变。加Mg以前,初生Al3Fe相表面光滑,随着Mg加入量的增加,初生Al3Fe的分枝也逐渐加剧。对Mg元素的影响机理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 al-fe合金 初生al3fe
下载PDF
Mg/Al/Fe水滑石的焙烧产物对F^-的吸附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宇 岳秀萍 刘吉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921-5926,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Mg-Al-Fe类水滑石,并通过不同焙烧温度制得焙烧类水滑石。采用XRD,FT-IR,SEM等方法进行了吸附材料表征。研究了焙烧温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初始p H值,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等因素对Mg-Al-Fe类水...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Mg-Al-Fe类水滑石,并通过不同焙烧温度制得焙烧类水滑石。采用XRD,FT-IR,SEM等方法进行了吸附材料表征。研究了焙烧温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初始p H值,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等因素对Mg-Al-Fe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吸附F-的效果。研究表明,500℃焙烧类水滑石吸附效果最好,0.2 g吸附剂是最佳投加量值,在p H变化范围为3~8内吸附量基本无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水滑石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曲线,反应活化能为E_a=14.63 k J/mol。反应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G^0为负值表明该反应是一自发进行过程。高温有利于吸附反应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fe类水滑石 焙烧 吸附F^- 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热力学
原文传递
Mg-Al-Fe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对活性艳红X-3B脱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牛向楠 赵毅 朱洪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5-40,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一系列镁铝铁不同量的比的碳酸根型类水滑石(HTLCs),经500℃高温煅烧制备出镁铝铁复合氧化物HTLCs-500,并用X-射线、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表征;考查了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等因素对二者处理阴离子染料活性艳...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一系列镁铝铁不同量的比的碳酸根型类水滑石(HTLCs),经500℃高温煅烧制备出镁铝铁复合氧化物HTLCs-500,并用X-射线、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表征;考查了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等因素对二者处理阴离子染料活性艳红X-3B模拟废水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镁、铝、铁的量比为3:0.6:0.4时制得的类水滑石对活性艳红X-3B溶液的脱色效果最好;HTLCs及其焙烧产物HTLCs-500对活性艳红X-3B染料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2者的脱色性能稳定,且HTLCs-500对该染料的吸附效果要优于HTLCs;HTLCs及HTLCs-500对活性艳红X-3B的吸附结果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25℃下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62.9、889.2mg·g-1;饱和吸附后的HTLCs-500用高温热解法再生,吸附性能良好,随再生次数增多,脱色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脱色 吸附 焙烧
下载PDF
Mg-Al和Mg-Fe型双金属氧化物对亚砷酸根吸附性能的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瑛 季珊珊 +2 位作者 邬黛黛 郑丽波 张维睿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9-695,共7页
以水滑石和类水滑石为前体,通过煅烧法制备了两种双金属氧化物,对比研究了它们对溶液中亚砷酸根的吸附作用.在室温条件下,Mg-Al-LDO和Mg-Fe-LDO对As(III)的吸附容量分别为83.2和87.45mg/g.从整个时间系列来看,Mg-Fe-LDO对As(III)... 以水滑石和类水滑石为前体,通过煅烧法制备了两种双金属氧化物,对比研究了它们对溶液中亚砷酸根的吸附作用.在室温条件下,Mg-Al-LDO和Mg-Fe-LDO对As(III)的吸附容量分别为83.2和87.45mg/g.从整个时间系列来看,Mg-Fe-LDO对As(III)吸附能力明显要高于Mg-Al-LDO,尤其是在吸附反应初期.观测到Mg—Al-LDO在吸附As(III)过程中溶液pH 值上升,这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一致;而Mg-Fe-LDO在吸附As(III)过程中pH值先升后降,可以解释为Fe(III)与As(III)的反应所致.将反应介质加热能有效抑制溶解CO2的干扰,并大幅提高LDO对As(III)的吸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LDO mg-fe-LDO 亚砷酸根 吸附性能
下载PDF
快速凝固Al-Cu-Mg-Fe-Ni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析出过程 被引量:9
13
作者 苏勇 陈翌庆 +2 位作者 丁厚福 黄新民 郑玉春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3-256,共4页
利用X射线衍射、DSC、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快速凝固Al 4Cu Mg 3Fe 4Ni (质量分数 )合金急冷态和退火态的显微组织 ,同时测定了该合金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 :快凝合金急冷态组织为过饱和α Al基固溶体和Al3 Ni相 ;当快凝合金经 4 0 ... 利用X射线衍射、DSC、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快速凝固Al 4Cu Mg 3Fe 4Ni (质量分数 )合金急冷态和退火态的显微组织 ,同时测定了该合金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 :快凝合金急冷态组织为过饱和α Al基固溶体和Al3 Ni相 ;当快凝合金经 4 0 0℃× 1h处理后 ,有少量S相 (CuMgAl2 )析出 ;快凝合金经 4 0 0℃× 9h处理后 ,出现了FeNiAl9弥散相 ;在合金组织中未见Al Cu Fe和Al Cu Ni相。随时效时间的增加 ,快凝合金的显微硬度不断增加 ,达到峰值后硬度缓慢下降 ,之后随FeNiAl9析出硬度又重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fe-Ni合金 快速凝固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下载PDF
层状K/Mg-Fe-Al催化剂的制备及其CO加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建利 王旭 +4 位作者 马丽萍 于旭飞 马清祥 范素兵 赵天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89-1498,共10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不同Mg/Fe/Al配比MgFeAl-HTLcs前驱体,经焙烧、浸渍K改性、二次焙烧后用于CO加氢反应。采用N2吸附-脱附、SEM、TG、XRD、H2-TPR、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不同配比MgFeAl-HTLcs类...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不同Mg/Fe/Al配比MgFeAl-HTLcs前驱体,经焙烧、浸渍K改性、二次焙烧后用于CO加氢反应。采用N2吸附-脱附、SEM、TG、XRD、H2-TPR、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不同配比MgFeAl-HTLcs类水滑石前躯体均具有典型层状结构;焙烧后生成MgO、Fe2O3以及少量MgFeAlO4物相,三组元间相互作用增强,反应后以MgCO3和Fe3O4物相为主,同时出现较弱的Fe5C2相;K改性后发生结构重构,热稳定性增强,且随Al含量增加,比表面积显著单调下降;与K/Mg-Fe相比,K/Mg-Fe-Al样品中Fe2O3到Fe3O4的还原受到抑制;二次焙烧后,反应前表面相对富Fe,反应后表面富K。在CO加氢反应中,K/Mg-Fe-Al系列催化剂均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以及烯烃选择性,随Fe/Al配比相对增加,C5+含量呈降低趋势,O/P值增加;与K/1.5Mg-0.67Fe相比,K/1.5Mg-0.67Fe-0.33Al催化剂C5+含量由22.17%降至10.90%,C=2-4含量由40.98%提高至4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K/mg-fe-al催化剂 CO加氢 低碳烯烃
下载PDF
利用FE-SEM分析Al-Si-Mg系和Al-Mg-Si系合金中Mg_2Si沉淀相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建国 谭红艳 +1 位作者 史子木 何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19-1824,共6页
以Al-Si-Mg系的A356合金和Al-Mg-Si系的6061合金中的Mg2Si沉淀相为研究对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的In-lens探头及低电压模式,分析Mg2Si沉淀相的析出情况及其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低电压模式及In-lens探头双重条件下,可获... 以Al-Si-Mg系的A356合金和Al-Mg-Si系的6061合金中的Mg2Si沉淀相为研究对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的In-lens探头及低电压模式,分析Mg2Si沉淀相的析出情况及其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低电压模式及In-lens探头双重条件下,可获得较好分辨率的Mg2Si沉淀相表面立体显微形貌;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衍射分析发现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相确实为Mg2Si沉淀相。这种分析方法能够清晰观察到Mg2Si沉淀相的普遍析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mg合金 al-mg-SI合金 mg2Si沉淀相 fe-SEM In-lens探头
下载PDF
ICP-AES快速测定珍珠岩矿中Al、Fe、Ca、Mg、K、Na、Ti和Mn 被引量:12
16
作者 方林霞 井强山 姚玉娟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05-1007,共3页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珍珠岩中的Al、Fe、Ca、Mg、K、Na、Ti和Mn的方法,对测试仪器条件及元素谱线等相关参数进行实验和优化,克服了常规化学法测定中步骤繁琐、耗时长、工作量大的不足。精密度(RSD,n...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珍珠岩中的Al、Fe、Ca、Mg、K、Na、Ti和Mn的方法,对测试仪器条件及元素谱线等相关参数进行实验和优化,克服了常规化学法测定中步骤繁琐、耗时长、工作量大的不足。精密度(RSD,n=10)为0.22%-0.87%,加标回收率在96.2%-103.8%之间。具有快速、简便及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可用于珍珠岩及其制品的分析,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珍珠岩
下载PDF
含微量Sc和Zr的Al-Cu-Mg-Fe-Ni合金时效行为和拉伸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余琨 李松瑞 +1 位作者 黎文献 肖于德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5-298,共4页
配制了3种不同成分的AlCuMgFeNi系实验合金,研究了微量Sc和Zr对该系合金时效行为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用硬度法测量了合金在200℃和300℃下的时效硬化曲线,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合金在淬火及200℃时效不同时间后的... 配制了3种不同成分的AlCuMgFeNi系实验合金,研究了微量Sc和Zr对该系合金时效行为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用硬度法测量了合金在200℃和300℃下的时效硬化曲线,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合金在淬火及200℃时效不同时间后的显微组织.在室温(20℃),200,250,300℃下测量了合金的拉伸力学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加入微量Sc,Zr后生成的Al3(Sc,Zr)质点均匀弥散分布,有利于合金中另一强化相S′更均匀析出,从而提高了合金的时效硬化效果.由于Al3(Sc,Zr)相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及沉淀强化效果,合金在室温及高温下的强度都有明显提高,而塑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行为 拉伸性能 铝系合金 铝-铜-镁-铁
下载PDF
Mg、Al、Zn、Fe金属纳米粉和微米粉热重行为和燃烧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美荣 李艳艳 +1 位作者 崔淑敏 张治军 《河南科学》 2010年第7期778-782,共5页
考察了通过多种方法分别制备的Mg、Al、Zn、Fe活泼金属纳米粉的热重行为、燃烧热等性能,并和相应的金属微米粉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金属纳米粉(Fe、Zn、Al、Mg)比相应微米金属粉反应活性强,更容易被氧化或燃烧,且易被氧化或燃烧完全,但是... 考察了通过多种方法分别制备的Mg、Al、Zn、Fe活泼金属纳米粉的热重行为、燃烧热等性能,并和相应的金属微米粉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金属纳米粉(Fe、Zn、Al、Mg)比相应微米金属粉反应活性强,更容易被氧化或燃烧,且易被氧化或燃烧完全,但是纳米金属粉的金属含量低于微米金属粉;纳米金属粉的燃烧热值略大于金属微米粉,但是由于纳米铝粉含有氢氧化铝,其燃烧热值低于微米铝粉;纳米金属粉和微米金属粉都可以增加煤油的燃烧热值,但是纳米金属粉更容易分散到煤油里,燃烧以后不会象微米金属那样有结块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Zn、fe 金属纳米粉 热重行为 燃烧热
下载PDF
快速凝固Al-Si-Fe-Cu-Mg合金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晓光 崔成松 +2 位作者 徐达鸣 李庆春 任露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7-11,共5页
研究了快凝Al-Si-Cu-Mg合金在不同热暴露温度下的热稳定性。维氏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合金长时间在150℃下热暴露时,硬度降低程度很小,而温度为300℃时硬度呈显著降低趋势;微观组织分析发现:热暴露温度为150℃时... 研究了快凝Al-Si-Cu-Mg合金在不同热暴露温度下的热稳定性。维氏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合金长时间在150℃下热暴露时,硬度降低程度很小,而温度为300℃时硬度呈显著降低趋势;微观组织分析发现:热暴露温度为150℃时,合金基体基本未发生再结晶,而300℃时出现了大量再结晶组织;合金中的第二相形态在热暴露过程中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微观组织 热稳定性 铝硅合金 硬度
下载PDF
Fe和Ni对Al-Cu-Mg-Ag耐热合金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灿威 刘志义 +3 位作者 林茂 夏鹏 刘雄 王恒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3-490,共8页
利用高温短时拉伸、XRD、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峰时效态的Al-Cu-Mg-Ag和Al-Cu-Mg-Ag-Fe-Ni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e和Ni的加入可消耗可固溶的Cu,降低合金的时效硬化能力,减少Ω相的析出数量,减缓Ω相的长大... 利用高温短时拉伸、XRD、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峰时效态的Al-Cu-Mg-Ag和Al-Cu-Mg-Ag-Fe-Ni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e和Ni的加入可消耗可固溶的Cu,降低合金的时效硬化能力,减少Ω相的析出数量,减缓Ω相的长大和粗化速度;同时导致Al-Cu-Mg-Ag-Fe-Ni合金在190℃时效时,达到峰值的时间比Al-Cu-Mg-Ag合金长,硬度和强度峰值下降。虽然Al-Cu-Mg-Ag-Fe-Ni合金的强度低于Al-Cu-Mg-Ag合金,但Fe和Ni的加入,增强了该合金的强度随温度升高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Ag-fe-Ni合金 Ω相 高温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