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3Sb2金属间化合物的机械化学合成工艺 被引量:10
1
作者 韩婷婷 龙威 周小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8,共8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Mg_3Sb_2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了摩尔比为3:2的Mg、Sb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通过改变球磨转速和球料比找到制备Mg_3Sb_2的最佳工艺参数,对球磨后的粉末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Mg_3Sb_2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了摩尔比为3:2的Mg、Sb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通过改变球磨转速和球料比找到制备Mg_3Sb_2的最佳工艺参数,对球磨后的粉末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方法可制备出细小的Mg_3Sb_2粉末,最佳球磨工艺参数是500 r/min的球磨转速、15:1的球料比。由热力学计算可知,Mg-Sb二元合成反应的绝热温度Tad=2149.5 K。DSC分析知,随球磨时间的延长,燃烧反应的临界温度会下降。经Kissinger公式计算原始混合粉末的激活能为94.45 k J/mol,球磨2 h之后的激活能为82.23 k J/mol,说明球磨使粉末内部产生大量晶体缺陷和位错等,体系能量增加,反应激活能降低,从而促进合金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mg3sb2金属间化合物 热力学 Kissinger公式 激活能
下载PDF
复杂金属间化合物Al_(3)Mg_(2)相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
作者 王琳 何寒 +1 位作者 赵亚东 曹建春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1-47,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立方晶系高温相β-Al_(3)Mg_(2)和六方晶系低温相β’-Al_(3)Mg_(2)的力学性质及电子结构。弹性常数的计算结果表明:β-Al_(3)Mg_(2)的晶体结构在力学上是不稳定的,β’-Al_(3)Mg_(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立方晶系高温相β-Al_(3)Mg_(2)和六方晶系低温相β’-Al_(3)Mg_(2)的力学性质及电子结构。弹性常数的计算结果表明:β-Al_(3)Mg_(2)的晶体结构在力学上是不稳定的,β’-Al_(3)Mg_(2)具有力学稳定性结构。体模量B、剪切模量G、杨氏模量E、泊松比v、弹性各向异性指数A^(U)和硬度H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弹性范围内,β-Al_(3)Mg_(2)抵抗形变的能力远大于β’-Al_(3)Mg_(2);β-Al_(3)Mg_(2)为硬脆性相,β’-Al_(3)Mg_(2)为韧性相;β’-Al_(3)Mg_(2)的弹性各向异性指数A^(U)=0.01,接近各向同性。电子结构的计算结果表明:低温相β’-Al_(3)Mg_(2)具有典型的金属特性,在其费米能级附近未发现赝能隙的存在。铝合金和镁合金异种金属的连接应在合适的焊接条件下进行,有助于形成具有韧性的低温相β’-Al_(3)Mg_(2),为改善铝镁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Al_(3)mg_(2) 力学性质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Mg_2Si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熊伟 秦晓英 王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共4页
金属间化合物 Mg_2Si 作为高强轻质结构材料以及半导体热电材料均很有发展前途。综述了 Mg_2Si 的基本性质、制备工艺和应用,着重阐述了 Mg_2Si 制备及其作为增强相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mg2SI 金属化合物 研究进展 半导体热电材料 发展前途 结构材料 基本性质 制备工艺 研究方向 增强相
下载PDF
稀土镨对金属间化合物Mg_2Si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英民 董国升 +2 位作者 任玉艳 张坤 包艳青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3期266-269,共4页
为了改善金属间化合物Mg2Si在常温下的组织形态与分布,采用在Al-30Mg2Si合金中添加不同量稀土元素镨(Pr)的办法,研究Pr对该合金中Mg2Si变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稀土元素Pr能够明显细化Mg2Si晶粒,改善其形态及其分布.当Pr加入0.2%时... 为了改善金属间化合物Mg2Si在常温下的组织形态与分布,采用在Al-30Mg2Si合金中添加不同量稀土元素镨(Pr)的办法,研究Pr对该合金中Mg2Si变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稀土元素Pr能够明显细化Mg2Si晶粒,改善其形态及其分布.当Pr加入0.2%时能够抑制Mg2Si树枝晶生长,且能使Mg2Si相均匀分布.当Pr加入0.6%~0.8%时,Mg2Si相呈规则多边体形态,且分布更加均匀,组织更加细小,可认为该含量时Mg2Si组织最完善,稀土Pr变质效果最好.当Pr增加到1.7%时,Mg2Si相再次呈不规则状,且分布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mg2Si 稀土元素 变质 组织 树枝晶 铝基 共晶
下载PDF
(Al,Mn)_3Ti-2V金属间化合物的热腐蚀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光熙 李金许 +4 位作者 齐慧滨 乔利杰 高克玮 桥本健纪 褚武扬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研究了(Al,Mn)3Ti-2V和TiAl在900℃的(Na,K)_2SO_4以及850℃的Na_2SO_4+NaCl熔盐中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Al,Mn)_3Ti~2V在(Na,K)_2SO_4中的耐蚀性很好,腐蚀产物膜很薄,外层是保护性的Al_2O_3,内层是Al_2O_3+TiO_2+TiS的混合膜。当... 研究了(Al,Mn)3Ti-2V和TiAl在900℃的(Na,K)_2SO_4以及850℃的Na_2SO_4+NaCl熔盐中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Al,Mn)_3Ti~2V在(Na,K)_2SO_4中的耐蚀性很好,腐蚀产物膜很薄,外层是保护性的Al_2O_3,内层是Al_2O_3+TiO_2+TiS的混合膜。当熔盐中存在NaCl时,(Al,Mn)_3Ti-2V的耐蚀性极差,腐蚀产物的厚度比在(Na,K)_2SO_4中大100多倍,且具有分层结构,最外层富MnO(含少量Al+2O_3和TiO_2),第二层为Al_2O_3+少量TiS,第三层为TiO_2+TiS,由于不能形成保护性的Al_2O_3层,腐蚀产物极易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 Mn)3Ti-2V金属化合物 热腐蚀 NA2SO4 NACL 抗氧化能力 表面形貌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Al_2O_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何柏林 熊光耀 缪燕平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35,共5页
Al2O3陶瓷的脆性本质极大的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在提高氧化铝陶瓷韧性的研究中,利用金属间化合物作为第二相来增韧氧化铝陶瓷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金属间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出发,综述了金属间化合物/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 Al2O3陶瓷的脆性本质极大的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在提高氧化铝陶瓷韧性的研究中,利用金属间化合物作为第二相来增韧氧化铝陶瓷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金属间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出发,综述了金属间化合物/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增韧机理,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AL2O3陶瓷 复合材料 增韧机理
下载PDF
Ti_3Al-Nb金属间化合物CO_2激光焊工艺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俐 胡伦骥 +1 位作者 巩水利 段爱琴 《焊接》 2004年第12期10-13,共4页
针对高Nb含量的Ti3 Al -Nb基合金Ti -2 3Al-17Nb进行激光焊工艺研究 ,了解影响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激光焊质量和焊缝成形的工艺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2 .5mm厚的Ti-2 3Al-17Nb合金采用大功率CO2 激光焊不产生焊接裂纹 ,焊缝气孔是主要的焊... 针对高Nb含量的Ti3 Al -Nb基合金Ti -2 3Al-17Nb进行激光焊工艺研究 ,了解影响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激光焊质量和焊缝成形的工艺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2 .5mm厚的Ti-2 3Al-17Nb合金采用大功率CO2 激光焊不产生焊接裂纹 ,焊缝气孔是主要的焊接缺陷。采用合理的焊前表面处理工艺、全熔透焊接可获得无气孔的焊缝。在所研究条件下 ,合金具有良好的熔透性 ,部分熔透和临界熔透时焊缝截面呈钉头型 ,而稳定的全熔透焊缝则呈“沙漏”形 ,焊缝熔深并不是完全随焊接热输入的增大而增大 ,还取决于激光功率密度。接头显微硬度分布呈马鞍形 ,焊缝的硬度高于母材 ,近缝区出现峰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AL 熔透 焊工 合金 焊缝 激光焊 金属化合物 CO2激光 研究结果 含量
下载PDF
Ti-Al金属间化合物中原位生成Al_2O_3晶须机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芬 李萌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5-158,共4页
以金属钛粉、铝粉和五氧化二铌粉末压制成预制体,通过石墨与氧化铝混合粉对预制体的覆埋实现气氛保护并进行热处理,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原位合成氧化铝晶须增韧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通过XRD、EDS和SEM测试,分析了材料最终晶相组成及... 以金属钛粉、铝粉和五氧化二铌粉末压制成预制体,通过石墨与氧化铝混合粉对预制体的覆埋实现气氛保护并进行热处理,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原位合成氧化铝晶须增韧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通过XRD、EDS和SEM测试,分析了材料最终晶相组成及内部显微结构特点。XRD分析显示,主晶相为Ti-Al金属间化合物,次晶相为α-Al2O3;且根据原料中钛、铝粉配比不同,主晶相为钛铝比不同的金属间化合物。SEM结合EDS测试表明,钛铝质量比为3:7时,材料中包含α-Al2O3晶须、颗粒两种增强相;钛铝比较低(5:5)时,增强相为α-Al2O3颗粒。颗粒增强相主要为Al与Nb2O5反应生成;α-Al2O3晶须由铝液与氧气反应而成,按VLS机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钛铝金属化合物 Al2O3晶须 生长机理
下载PDF
Mg2Si金属间化合物研究概述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英民 于跃 任玉艳 《铸造工程》 2009年第3期28-31,共4页
综述了目前Mg2Si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了Mg2Si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着重阐述了Mg2Si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合金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改善组织、提高性能的方法。最后提出了针对我国Mg2Si金属间化合物研究发展方向... 综述了目前Mg2Si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了Mg2Si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着重阐述了Mg2Si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合金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改善组织、提高性能的方法。最后提出了针对我国Mg2Si金属间化合物研究发展方向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Si金属化合物 制备 发展 应用 综述
下载PDF
NiCoCrAl-Y_2O_3涂层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志勇 王东生 +2 位作者 黄因慧 田宗军 刘志东 《上海有色金属》 CAS 2008年第3期97-101,共5页
分别用等离子喷涂和等离子-激光复合工艺,在TiAl金属间化合物表面制备NiCoCrAl-Y2O3涂层,对其进行高温氧化试验,并用XRD、SEM检测试样相组成及表面形貌,通过氧化动力学曲线、氧化物的组织结构形貌,分析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的NiCoCrAl-Y2O3... 分别用等离子喷涂和等离子-激光复合工艺,在TiAl金属间化合物表面制备NiCoCrAl-Y2O3涂层,对其进行高温氧化试验,并用XRD、SEM检测试样相组成及表面形貌,通过氧化动力学曲线、氧化物的组织结构形貌,分析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的NiCoCrAl-Y2O3涂层的高温氧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金属化合物 NiCoCrAl-Y2O3涂层 等离子喷涂 激光重熔 高温抗氧化性
下载PDF
Ti_3Al金属间化合物在熔融LiCl-Li_2O中的热腐蚀行为
11
作者 屈献永 王旭 +2 位作者 张俊善 王秀敏 祝美丽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6,70,共4页
采用浸没法研究了Ti_3Al金属间化合物在750℃熔融LiCl-3%Li_2O中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Ti_3Al的耐腐蚀性能优于SS310不锈钢。Ti_3Al在腐蚀初期出现了较快的腐蚀,而后腐蚀速率减慢并趋于平缓。Ti_3Al经腐蚀后,形成了双层结构的腐蚀膜... 采用浸没法研究了Ti_3Al金属间化合物在750℃熔融LiCl-3%Li_2O中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Ti_3Al的耐腐蚀性能优于SS310不锈钢。Ti_3Al在腐蚀初期出现了较快的腐蚀,而后腐蚀速率减慢并趋于平缓。Ti_3Al经腐蚀后,形成了双层结构的腐蚀膜,外层较厚,由铝的氧化物(LiAlO_2,Al_2O_3)构成;内层较薄,由钛的氧化物(Li_2 TiO_3,TiO_2)构成。铝的选择氧化导致了Ti_3Al腐蚀初期快速腐蚀,而腐蚀后期腐蚀速率较慢是由于钛的氧化物构成的内层具有较好的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Al金属化合物 熔融 LiCl-Li2O 腐蚀
下载PDF
铝系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在Al_2O_3陶瓷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晓艳 胡建辉 +1 位作者 陈仁玉 黄军同 《山东陶瓷》 CAS 2006年第5期21-23,共3页
从铝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出发,概述了铝系金属间化合物/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显微结构、制备工艺及金属间化合物对陶瓷补强增韧的机理,并指出其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和预测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铝系金属化合物 AL2O3陶瓷 复合材料 补强增韧
下载PDF
激光熔炼Ti_5Si_3-TiCo-Ti_2Co多相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的组织与耐磨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轶 王华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23-1627,共5页
利用激光熔炼技术制备出Ti5Si3-TiCo-Ti2Co多相金属间化合物新型耐磨合金,分析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并测试了合金的室温干滑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Ti5Si3-TiCo-Ti2Co多相金属间化合物耐磨合金组织均匀、致密,在室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具有优... 利用激光熔炼技术制备出Ti5Si3-TiCo-Ti2Co多相金属间化合物新型耐磨合金,分析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并测试了合金的室温干滑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Ti5Si3-TiCo-Ti2Co多相金属间化合物耐磨合金组织均匀、致密,在室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Ti5Si3-TiCo-Ti2Co多相金属间化合物耐磨合金的磨损量随磨损时间的延长缓慢增加,磨损率先增加后降低;难熔金属硅化物Ti5Si3的高硬度及金属间化合物的反常屈服强度-温度关系及磨损过程中表面粘附转移保护层的形成,是Ti5Si3-TiCo-Ti2Co多相金属间化合物耐磨合金在室温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具有较好耐磨性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炼 Ti5Si3-TiCo-Ti2Co多相金属化合物 显微组织 磨损
下载PDF
SrCO_3对NbCr_2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孔隙的影响
14
作者 王宵 刘显理 +1 位作者 方超 郑海忠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98,共3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及热压烧结工艺原位合成Laves相NbCr2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探讨造孔剂SrCO3对NbCr2多孔材料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rCO3含量的增加,NbCr2多孔材料的相对密度先减少后增加,孔隙率先增加后减少;当SrCO3质量分数为1%时,Nb... 采用机械合金化及热压烧结工艺原位合成Laves相NbCr2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探讨造孔剂SrCO3对NbCr2多孔材料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rCO3含量的增加,NbCr2多孔材料的相对密度先减少后增加,孔隙率先增加后减少;当SrCO3质量分数为1%时,NbCr2多孔材料的总孔隙率最高,达到4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Cr2金属化合物 多孔材料 SrCO3 孔隙率
下载PDF
Ti_3(Si,Al)C_2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抗盐酸腐蚀性能
15
作者 王重贺 康建刚 +3 位作者 张惠斌 刘新利 贺跃辉 江垚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3,共9页
以Ti、Si、Al和石墨元素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Ti_3(Si,Al)C_2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研究Ti_3(Si,Al)C_2多孔材料分别在0.001,0.01,0.1和1 mol/L盐酸溶液中的质量、孔结构和表面形貌的... 以Ti、Si、Al和石墨元素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Ti_3(Si,Al)C_2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研究Ti_3(Si,Al)C_2多孔材料分别在0.001,0.01,0.1和1 mol/L盐酸溶液中的质量、孔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变化情况。通过Tafel曲线得到Ti_3(Si,Al)C_2多孔材料的电化学腐蚀动力学参数,并与多孔Ti材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Ti_3(Si,Al)C_2多孔材料腐蚀行为呈抛物线规律,在0.001 mol/L盐酸溶液中质量损失最少,为多孔Ti材料的29%。Ti_3(Si,Al)C_2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在0.001 mol/L盐酸中最大孔径及透气度变化分别为1.06%,9.4%,随酸度增大变化不大,表现出优异的孔结构稳定性。电化学极化曲线拟合结果表明,Ti_3(Si,Al)C_2多孔材料自腐蚀电位在0.01,0.1和1 mol/L盐酸溶液中随酸浓度的升高而负移,自腐蚀电流密度随酸度提高而增加,且材料在0.01 mol/L盐酸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最佳,自腐蚀电位及电流密度分别为161 mV,7.802×10^(-4) mA·cm^(-2)。结合静态腐蚀浸泡实验和电化学腐蚀测试结果,Ti_3(Si,Al)C_2多孔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盐酸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 Al)C2金属化合物 多孔材料 孔结构 电化学腐蚀 抗腐蚀性能
下载PDF
压铸AZ91D镁合金表面涂层中Al_(2)O_(3)与TiO_(2)金属间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睿 徐绍勇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7-51,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压铸AZ91D镁合金表面涂层中Al_(2)O_(3)和TiO_(2)相的形成热、结合能、电子结构、热力学性质和弹性性质。结果表明:Al_(2)O_(3)的合金形成热绝对值较大,Al_(2)O_(3)较TiO_(2)相对容易形成;TiO_(2)...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压铸AZ91D镁合金表面涂层中Al_(2)O_(3)和TiO_(2)相的形成热、结合能、电子结构、热力学性质和弹性性质。结果表明:Al_(2)O_(3)的合金形成热绝对值较大,Al_(2)O_(3)较TiO_(2)相对容易形成;TiO_(2)结合能的绝对值比Al_(2)O_(3)的大,TiO_(2)相对Al_(2)O_(3)较为稳定。TiO_(2)相态密度图相能带的宽度较大,离域性较强,成键较强。Al_(2)O_(3)与TiO_(2)均为塑性相,其中Al_(2)O_(3)塑性较好。在700~950 K范围的相同温度时,TiO_(2)相的吉布斯自由能始终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 TiO_(2) 金属化合物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Al2O3陶瓷复合材料研究新进展
17
作者 李爱民 张玉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0期219-221,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Ni-Al/Al2O3、Ti-Al/Al2O3和Fe-Al/Al2O3三种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对它们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Fe-Al/Al2O3的研究进展,并认为Fe-Al/Al2... 本文主要介绍了Ni-Al/Al2O3、Ti-Al/Al2O3和Fe-Al/Al2O3三种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对它们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Fe-Al/Al2O3的研究进展,并认为Fe-Al/Al2O3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新型材料,添加合金元素是进一步提高其性能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复合材料 AL2O3陶瓷
下载PDF
热压烧结Fe_3Al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静 尹衍升 马洪涛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29,34,共4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Fe3 Al金属间化合物块体材料 ,对其烧结后的物相、力学性能、微观结构以及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热压烧结Fe3 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以有序度较低的B2结构为主 ,具有较高的...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Fe3 Al金属间化合物块体材料 ,对其烧结后的物相、力学性能、微观结构以及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热压烧结Fe3 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以有序度较低的B2结构为主 ,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在不同的载荷和滑动速度下具有不同的摩擦学特性 ,不同摩擦阶段的磨损机制主要包括磨粒磨损、塑性变形、裂纹萌生与扩展、微区脆性剥落以及氧化磨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AL 金属化合物 B2结构 热压烧结 摩擦学特性 裂纹萌生 磨粒磨损 物相 磨损机制 制备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铝涂层中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19
作者 柳翊翔 侯祥 郭宁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3年第4期494-501,共8页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不锈钢表面铝涂层中Fe_(2)Al_(5)和FeAl_(3)的化学稳定性、电子结构、弹性性质及各向异性。形成能和结合能的计算结果表明Fe_(2)Al_(5)和FeAl_(3)都是热力学稳定相,但Fe_(2)Al_(5)的相结构稳定性强于Fe...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不锈钢表面铝涂层中Fe_(2)Al_(5)和FeAl_(3)的化学稳定性、电子结构、弹性性质及各向异性。形成能和结合能的计算结果表明Fe_(2)Al_(5)和FeAl_(3)都是热力学稳定相,但Fe_(2)Al_(5)的相结构稳定性强于FeAl_(3),在涂层中也更容易形成。态密度、赝能隙、布居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成键特征都主要为金属键和共价键,但FeAl_(3)的共价键特征强于Fe_(2)Al_(5)。弹性常数和各向异性计算结果表明Fe_(2)Al_(5)和FeAl_(3)的弹性常数符合力学稳定条件且都为脆性相。普遍各向异性计算结果表明Fe_(2)Al_(5)的整体各向异性高于FeAl_(3)。通过弹性常数绘制的单晶体模量的三维表面图表明Fe_(2)Al_(5)和FeAl_(3)的体模量各向异性程度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物理学 Fe—Al金属化合物涂层 Fe_(2)Al_(5) FeAl_(3)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原位自生氧化铝纤维增强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芬 范志康 吕臣敬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1-794,共4页
利用Ti,Al粉体及其他金属元素添加剂压制成预制体,在覆埋法气氛保护条件下进行热处理,通过温度及其它工艺参数控制使其发生反应并原位生成Al2O3纤维增韧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不同的Ti,Al配比和添加剂组成,直接影响到纤... 利用Ti,Al粉体及其他金属元素添加剂压制成预制体,在覆埋法气氛保护条件下进行热处理,通过温度及其它工艺参数控制使其发生反应并原位生成Al2O3纤维增韧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不同的Ti,Al配比和添加剂组成,直接影响到纤维的生成与否及基体相组成,从而引起材料结构上的很大不同。通过SEM,XRD等测试分析了材料最终相组成及内部显微结构特点,同时探讨了材料中物相形成过程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AL2O3纤维 Ti-Al金属化合物 复合材料 反应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