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O-Nd_(2)Zr_(2)O_(7)复相陶瓷惰性燃料基质的制备及表征
1
作者 杨焰萍 王研 +2 位作者 蒋兴星 李旭昇 王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为了获得致密性高、晶粒尺寸小、两相分布均匀的Mg O-Nd_(2)Zr_(2)O_(7)复相陶瓷惰性燃料基质,首先以Nd(NO3)3·6H_(2)O、C_(12)H_(28)O_(4)Zr为原料,采用sol-gel法合成了有序P型Nd_(2)Zr_(2)O_(7)烧绿石,再和Mg O复合制备了Mg O-Nd... 为了获得致密性高、晶粒尺寸小、两相分布均匀的Mg O-Nd_(2)Zr_(2)O_(7)复相陶瓷惰性燃料基质,首先以Nd(NO3)3·6H_(2)O、C_(12)H_(28)O_(4)Zr为原料,采用sol-gel法合成了有序P型Nd_(2)Zr_(2)O_(7)烧绿石,再和Mg O复合制备了Mg O-Nd_(2)Zr_(2)O_(7)复相陶瓷。利用XRD、SEM-EDS等方法研究了化学组成、烧结时间、烧结温度对复相陶瓷的物相组成、晶粒大小以及致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ol-gel法在1200℃煅烧10 h能够成功合成出结晶良好的Nd_(2)Zr_(2)O_(7)烧绿石。此外,在1500℃烧结24 h,可以制备出致密性高、晶粒分布均匀的Mg O-Nd_(2)Zr_(2)O_(7)复相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nd_(2)zr_(2)o_(7)复相陶瓷 惰性基质 溶胶-凝胶法 致密性
下载PDF
基于热障涂层的La_(2)Zr_(2)O_(7)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东 王昊 +2 位作者 梁逸帆 宋艺 王铀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0-62,69,共14页
随着航空发动机不断向高推重比、高性能方向发展,传统、单一的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TBC)已经不能满足热端部件严苛的服役要求。锆酸镧(La_(2)Zr_(2)O_(7))具有熔点高、高温下结构稳定、低热导率等优点,具有极好的隔热性能... 随着航空发动机不断向高推重比、高性能方向发展,传统、单一的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TBC)已经不能满足热端部件严苛的服役要求。锆酸镧(La_(2)Zr_(2)O_(7))具有熔点高、高温下结构稳定、低热导率等优点,具有极好的隔热性能,有望成为新一代热障涂层候选材料,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两大关键问题,即热膨胀系数低和断裂韧性差。因此,La_(2)Zr_(2)O_(7)材料在服役过程中会因热失配而造成局部热应力集中,导致涂层过早剥落失效,严重影响涂层的服役寿命。国内外研究表明,对La_(2)Zr_(2)O_(7)材料进行改性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为此,系统分析了关于La_(2)Zr_(2)O_(7)材料改性的研究工作,将La_(2)Zr_(2)O_(7)材料改性总结为4类:第二相复合、稀土掺杂、纳米化和高熵化。重点介绍了4种不同改性方式对La_(2)Zr_(2)O_(7)材料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及增韧机理,并对La_(2)Zr_(2)O_(7)材料改性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以为La_(2)Zr_(2)O_(7)材料在热障涂层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2)zr_(2)o_(7) 热物理性能 断裂韧性 纳米结构 高熵
下载PDF
Li_(7)La_(3)Zr_(2)O_(12)基氧化铝薄膜的制备及对固态电解质应用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彦飞 陈志萍 +2 位作者 张立新 杨晓峰 刘烨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0-1047,共8页
Li_(7)La_(3)Zr_(2)O_(12)(LLZO)具有离子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宽、与锂负极相容性好的特点,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成为了传统有机液态电解质的潜在替代品。然而,LLZO极易与空气中的CO_(2)、H_(2)O反应生成副产物Li_(2)CO_(3),致使LLZO离子... Li_(7)La_(3)Zr_(2)O_(12)(LLZO)具有离子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宽、与锂负极相容性好的特点,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成为了传统有机液态电解质的潜在替代品。然而,LLZO极易与空气中的CO_(2)、H_(2)O反应生成副产物Li_(2)CO_(3),致使LLZO离子电导率降低,甚至丧失。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先旋涂后烧结的方法在LLZO表面构筑氧化铝薄膜,借助致密氧化铝薄膜阻隔LLZO与空气的直接接触的特性,改善和提高LLZO的空气-水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在LLZO表面构筑厚度约为13.34μm的无定形氧化铝薄膜层。该薄膜层有效提高了LLZO对气体的阻隔性,增大了LLZO表面疏水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Li_(2)CO_(3)的生成。同时,由于渗入LLZO中氧化铝对空隙的填充作用,强化了离子传输特性,使负载薄膜后LLZO的离子传导的活化能从0.40 eV降低至0.28eV,离子电导率从4.48×10^(5)S·cm^(-1)提高到5.06×10^(-5)S·cm^(-1),提高了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7)La_(3)zr_(2)o_(12) 固态电解质 氧化铝薄膜 透气性 离子电导率 活化能
下载PDF
Dy_(2)Zr_(2)O_(7)磁光透明陶瓷的制备及法拉第效应
4
作者 张天扬 裴瑞杰 +2 位作者 石云 尤博 吕滨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2-778,共7页
以自制的Dy_(2)O_(3)超细粉与市售的ZrO_(2)粉料为主要原料,经球磨混合后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平均粒径约为150 nm的Dy_(2)Zr_(2)O_(7)粉体,再经过冷等静压成型和真空烧结获得了Dy_(2)Zr_(2)O_(7)磁光透明陶瓷。研究表明,该陶瓷样品... 以自制的Dy_(2)O_(3)超细粉与市售的ZrO_(2)粉料为主要原料,经球磨混合后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平均粒径约为150 nm的Dy_(2)Zr_(2)O_(7)粉体,再经过冷等静压成型和真空烧结获得了Dy_(2)Zr_(2)O_(7)磁光透明陶瓷。研究表明,该陶瓷样品具有典型的缺陷萤石结构,在635 nm波长处的直线透过率约为68%,达到了理论透过率的88%。Dy_(2)Zr_(2)O_(7)透明陶瓷在635,780,1 064 nm处的费尔德(Verdet)常数分别为(-182±7),(-118±2),(-48±1) rad·T^(-1)·m^(-1),在1 064 nm近红外波段处约为商用铽镓石榴石单晶的1.24倍,在635 nm可见光波段处约为铽镓石榴石单晶的1.33倍。研究结果证明Dy_(2)Zr_(2)O_(7)透明陶瓷是一种有潜力的新型磁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det常数 缺陷萤石 法拉第效应 真空烧结 Dy_(2)zr_(2)o_(7)透明陶瓷
下载PDF
低成本Nb掺杂Li_(7)La_(3)Zr_(2)O_(12)固态电解质的性能与应用研究
5
作者 冯玉川 张鑫 +2 位作者 王明辉 何泓材 林元华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4-771,共8页
固态电池因其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异性能受到关注。其核心组件为固态电解质材料。具有石榴石结构的Li_(7)La_(3)Zr_(2)O_(12)(LLZO)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由于具备宽电化学窗口、良好的离子传导性、稳定的化学性能及简单... 固态电池因其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异性能受到关注。其核心组件为固态电解质材料。具有石榴石结构的Li_(7)La_(3)Zr_(2)O_(12)(LLZO)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由于具备宽电化学窗口、良好的离子传导性、稳定的化学性能及简单的制备工艺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研究。本研究采用Nb元素对LLZO进行掺杂,成功制备得到Li_(6.75)La_(3)Zr_(1.75)Nb_(0.25)O_(12)(LLZNO)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其离子电导率达到了7.79×10^(-4)S/cm,且制备成本与未掺杂的LLZO相比无明显增加。将其涂覆在聚乙烯(PP)隔膜表面形成PP-LLZNO隔膜,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离子电导率。与Al_(2)O_(3)涂覆隔膜或固态电解质Li_(6.75)La_(3)Zr_(1.75)Ta_(0.25)O_(12)(LLZTO)涂覆隔膜组装的电池相比,组装了PP-LLZNO涂覆隔膜的扣式电池和软包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分别达到了84.99%(50圈)和57.40%(100圈),展现出更优异的性能。因此,高离子电导率和低成本LLZNO的制备对固态电解质的大规模生产及在固态电池中的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池 Li_(7)La_(3)zr_(2)o_(12) Nb掺杂 固态电解质涂覆隔膜 软包电池
下载PDF
双掺杂提升Li_(7)La_(3)Zr_(2)O_(12)锂离子传导能力
6
作者 赵珍珍 方泽成 +3 位作者 张宇 张昊俊 向兴 杨海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2,共6页
Li_(7)La_(3)Zr_(2)O_(12)(LLZO)固体电解质由于优越的综合性能,而极有可能应用于全固态锂电池。但其较低的锂离子电导率影响了电池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其锂离子传导能力,采用一定量Ga掺杂锂位将其稳定为立方相,并将不同半径的Cr^(3+),Sc... Li_(7)La_(3)Zr_(2)O_(12)(LLZO)固体电解质由于优越的综合性能,而极有可能应用于全固态锂电池。但其较低的锂离子电导率影响了电池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其锂离子传导能力,采用一定量Ga掺杂锂位将其稳定为立方相,并将不同半径的Cr^(3+),Sc^(3+),Gd^(3+)分别掺杂锆位,并研究它们对LLZO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a,Sc共掺时制备的Li_(6.4)Ga_(0.25)La_(3)Zr_(1.85)Sc_(0.15)O_(12)具有最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可达1.20×10^(-3 )S/cm,而活化能仅为0.22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锂镧锆氧 锂离子迁移 掺杂
下载PDF
稀土锆酸盐RE_(2)Zr_(2)O_(7)材料的Mueller矩阵特性研究
7
作者 尹艺臻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4期606-612,共7页
稀土锆酸盐RE_(2)Zr_(2)O_(7)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温热障涂层材料,因优异的综合服役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该材料体系的力学和热学性能研究较为成熟,但光学性能研究不足,特别是该材料体系的光学偏振特性及光学各项异性鲜见报道。... 稀土锆酸盐RE_(2)Zr_(2)O_(7)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温热障涂层材料,因优异的综合服役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该材料体系的力学和热学性能研究较为成熟,但光学性能研究不足,特别是该材料体系的光学偏振特性及光学各项异性鲜见报道。为了系统研究RE_(2)Zr_(2)O_(7)材料的光学本征偏振特性,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制备了RE_(2)Zr_(2)O_(7)(RE=La、Nd、Sm、Gd、Er、Yb)系列的致密块体状材料,搭建了针对性光学偏振特性系统测试平台。采用旋转线延迟器法与多波长旋转Mueller矩阵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RE_(2)Zr_(2)O_(7)材料光学偏振特性,特别是对该材料体系的Mueller矩阵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中采用多波长旋转式Mueller矩阵测量法获得RE_(2)Zr_(2)O_(7)材料体系的Mueller矩阵,并得到了Mueller矩阵的16个参量及其与波长的对应关系。在对称角度和非对称角度下,分别研究了该材料体系的双向衰减参量D(M)和起偏参量P(M)的特性,并对Mueller矩阵参数进行了变换。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称角度和非对称角度探测下,每种材料的各向异性参数K具有明显的不同,对称方向的各向异性强于非对称方向。双向衰减参量D(M)和起偏参量P(M)表现出对材料种类有显著的依赖性,而与探测角度和探测方式相关性较弱。根据这种特性可实现对RE_(2)Zr_(2)O_(7)涂层材料的偏振特异性探测和伪装进行针对性设计,从而达到满足其光学使用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锆酸盐 偏振光光谱 MUELLER矩阵 Stokes矢量 双向衰减参数 热障涂层 各项异性 RE_(2)zr_(2)o_(7)
下载PDF
Yb_(2)O_(3)改性Gd_(2)Zr_(2)O_(7)热障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热循环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婷玥 王鑫 +2 位作者 甄真 李娜 许振华 《真空》 CAS 2024年第5期21-29,共9页
(Yb_(0.1)Gd_(0.9))2Zr_(2)O_(7)(YbGdZrO)稀土复合氧化物是适用于更高温度的新型热障涂层(TBCs)候选材料之一。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工艺在单晶合金(Ni,Pt)Al粘结层表面分别制备了单陶瓷层YbGdZrO和双陶瓷层YbGdZrO/YSZ两种... (Yb_(0.1)Gd_(0.9))2Zr_(2)O_(7)(YbGdZrO)稀土复合氧化物是适用于更高温度的新型热障涂层(TBCs)候选材料之一。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工艺在单晶合金(Ni,Pt)Al粘结层表面分别制备了单陶瓷层YbGdZrO和双陶瓷层YbGdZrO/YSZ两种热障涂层,并对涂层的相结构、化学组成、显微形貌和热循环行为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沉积态YbGdZrO陶瓷涂层的主相结构为单一的缺陷型萤石相,并有少量Yb_(2)O_(3)共存;与单陶瓷层涂层相比,双陶瓷层涂层的柱状晶簇较为纤细,且可观察到明显的柱状晶间隙;双陶瓷层涂层1100℃热循环寿命约为单陶瓷层涂层的1.5倍;经长期冷热交替循环后,单陶瓷层涂层内横向裂纹滋长,并扩展到YbGdZrO/TGO层界面上方几微米处,导致界面退化分离,且陶瓷层中的Yb元素内扩散进入TGO层;双陶瓷层涂层内出现纵向裂纹,而YbGdZrO/YSZ和YSZ/TGO层间界面基本完好;热循环失效后,单陶瓷层和双陶瓷层试样TGO层内均出现横向和纵向裂纹,甚至进一步诱发了层内断裂分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 热障涂层 改性锆酸钆 热循环 界面分离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MgO-Nd_(2)Zr_(2)O_(7)复相陶瓷惰性燃料基材的热物理性能
9
作者 王研 王进 +2 位作者 王军霞 李旭昇 唐逸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99-2408,共10页
MgO-Nd_(2)Zr_(2)O_(7)(M-NZO)复相陶瓷作为一种潜在的惰性燃料基材,可以用于替代(U,Pu)O_(2)混合氧化物燃料中的UO_(2),并将PuO_(2)弥散在其中以制备惰性基材燃料。本文采用一步法在1500℃烧结24 h制备了M-NZO复相陶瓷,在物相组成、微... MgO-Nd_(2)Zr_(2)O_(7)(M-NZO)复相陶瓷作为一种潜在的惰性燃料基材,可以用于替代(U,Pu)O_(2)混合氧化物燃料中的UO_(2),并将PuO_(2)弥散在其中以制备惰性基材燃料。本文采用一步法在1500℃烧结24 h制备了M-NZO复相陶瓷,在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的分析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其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等热物理性能。结果表明利用一步法制备的M-NZO复相陶瓷仅由MgO和Nd_(2)Zr_(2)O_(7)烧绿石两相组成,两相的平均晶粒尺寸为0.75μm和0.70μm,且制备的复相陶瓷结构致密、孔隙率低。热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一步法制备的M-NZO复相陶瓷在1400℃时的热导率是UO_(2)陶瓷的2.1~3.8倍,且在测试温度范围内,一步法制备的M-NZO复相陶瓷具有更加优异的热导率,在高温下(800℃)比文献中采用两步法制备的M-NZO复相陶瓷高出约2 W·m^(-1)·K^(-1)。热膨胀方面,一步法制备的M-NZO复相陶瓷的热膨胀系数为12.3×10^(-6)~14.1×10^(-6)/K,与两步法制备的M-NZO复相陶瓷热膨胀系数相当。此外,M-NZO复相陶瓷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均随MgO含量的增大而变高,结合理论最小热导率计算结果可以得出,最佳的M-NZO复相陶瓷化学组成为0.5M-0.5NZO。以上结果表明,一步法制备的M-NZO复相陶瓷具有优异的热导率和稳定的热膨胀性能,为其在惰性基材燃料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热物理性能基础数据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nd_(2)zr_(2)o_(7)复相陶瓷 惰性基材 一步法 热导率 热膨胀系数
下载PDF
Yb^(3+)、Er^(3+)共掺杂Sm_(2)Zr_(2)O_(7)陶瓷导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敏 崔越 +3 位作者 张凯 王志刚 宋希文 安胜利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6,共6页
为探究在Sm_(2)Zr_(2)O_(7)中A位掺杂Yb^(3+)和Er^(3+)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Sm1-x-yYbxEry)_(2)Zr_(2)O_(7)(x=0.05,0.1;y=0,0.1)陶瓷材料,并对其物相结构及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发现,改性后的(Sm1-x-yYbxEry)_(2)Zr_... 为探究在Sm_(2)Zr_(2)O_(7)中A位掺杂Yb^(3+)和Er^(3+)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Sm1-x-yYbxEry)_(2)Zr_(2)O_(7)(x=0.05,0.1;y=0,0.1)陶瓷材料,并对其物相结构及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发现,改性后的(Sm1-x-yYbxEry)_(2)Zr_(2)O_(7)陶瓷材料为立方烧绿石结构。由于质量差和半径差的变化,声子散射增强,平均自由程减小,热导率降低,在600℃下,(Sm0.85Yb0.05Er0.1)_(2)Zr_(2)O_(7)的热导率为1.3 W/(m·K),Yb^(3+)和Er^(3+)的共掺杂可有效降低陶瓷材料的热扩散系数及热导率(RT~1000℃),可作为热障涂层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Sm_(2)zr_(2)o_(7) 稀土掺杂改性 导热性能 声子散射 固相合成法
下载PDF
大气等离子喷涂Si/Mullite+BSAS/Yb_(2)Si_(2)O_(7)环境障涂层的制备与水氧腐蚀行为
11
作者 崔永静 郭孟秋 +4 位作者 马玉洁 周邦阳 范尚武 焦健 成来飞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5,共9页
以固相烧结法制备的Yb_(2)Si_(2)O_(7)粉体作为原材料,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在SiC基体表面制备Si/Mullite+BSAS/Yb_(2)Si_(2)O_(7)三层结构环境障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纳米压痕试验机等设备研究涂层... 以固相烧结法制备的Yb_(2)Si_(2)O_(7)粉体作为原材料,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在SiC基体表面制备Si/Mullite+BSAS/Yb_(2)Si_(2)O_(7)三层结构环境障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纳米压痕试验机等设备研究涂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粉体材料由83%Yb_(2)Si_(2)O_(7)相和17%Yb_(2)SiO_(5)相(质量分数)组成,等离子喷涂获得的Yb_(2)Si_(2)O_(7)层孔隙率为(6.61±0.65)%,涂层结合强度达(22.82±3.55)MPa,涂层断裂韧度达(1.98±0.12)MPa·m1/2。此外,涂层1350℃条件下水氧耦合腐蚀测试结果显示Yb_(2)Si_(2)O_(7)单斜相含量先降低后提高,硅黏结层高温氧化形成的热生长氧化物SiO_(2)与Mullite+BSAS界面相容,未发现Mullite+BSAS与Yb_(2)Si_(2)O_(7)层互扩散现象,硅层的损耗是涂层使用寿命的主要限制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障涂层 等离子喷涂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Yb_(2)Si_(2)o_(7)
下载PDF
Ag-Ni-La_(2)Sn_(2)O_(7)复合材料在不同气氛中的耐电弧烧蚀性能及机理
12
作者 江宁远 凤仪 +4 位作者 范贤捷 刘铸汉 于淼 张天源 王娟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54,共16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La_(2)Sn_(2)O_(7)粉末,并使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出Ag-Ni-La_(2)Sn_(2)O_(7)(85∶12∶3)复合材料。分别在空气、N_(2)和SF_(6)气氛中对Ag-Ni-La_(2)Sn_(2)O_(7)复合材料进行电弧烧蚀实验,通过热场发射扫描电镜(S...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La_(2)Sn_(2)O_(7)粉末,并使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出Ag-Ni-La_(2)Sn_(2)O_(7)(85∶12∶3)复合材料。分别在空气、N_(2)和SF_(6)气氛中对Ag-Ni-La_(2)Sn_(2)O_(7)复合材料进行电弧烧蚀实验,通过热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三维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3D LSCM)对复合材料烧蚀后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使用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烧蚀后的样品成分进行分析。分析了Ag-Ni-La_(2)Sn_(2)O_(7)复合材料在不同气氛中的电弧烧蚀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Ag-Ni-La_(2)Sn_(2)O_(7)复合材料在空气和N_(2)气氛中烧蚀区域面积大、表面起伏小,在SF_(6)气氛中烧蚀区域面积显著缩小,伴随的是表面起伏程度增大。在空气气氛中电弧烧蚀后金属元素均被氧化,生成Ag_(2)O、NiO、La_(2)O_(3)和SnO_(2),在N_(2)气氛中由于O~(2-)不足,电弧烧蚀后生成La_(2)O_(3)、NiO和部分SnO_(2),剩余部分Sn和Ag保持金属态,在SF_(6)气氛中电弧烧蚀后金属元素被氟化,生成AgF、NiF_(2)、LaF_(3)和SnF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i-La_(2)Sn_(2)o_(7)复合材料 不同气氛 耐电弧烧蚀性能 电弧烧蚀机理
下载PDF
SiC_(f)/SiC复合材料表面Si/Yb_(2)Si_(2)O_(7)涂层1350℃抗热冲击和抗热冲刷性能研究
13
作者 陈易诚 邓杨芳 +3 位作者 张乐 韦林 李其连 周国栋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58-64,104,共8页
为了研究Si/Yb_(2)Si_(2)O_(7)涂层在1350℃条件下的抗热冲击和抗热冲刷性能,首先在SiC_(f)/SiC复合材料上采用真空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Si/Yb_(2)Si_(2)O_(7)涂层,并采用金相、物相、SEM、EDS、燃气热冲击设备和燃气热冲刷设备对试样... 为了研究Si/Yb_(2)Si_(2)O_(7)涂层在1350℃条件下的抗热冲击和抗热冲刷性能,首先在SiC_(f)/SiC复合材料上采用真空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Si/Yb_(2)Si_(2)O_(7)涂层,并采用金相、物相、SEM、EDS、燃气热冲击设备和燃气热冲刷设备对试样进行了结构及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涂层与SiC_(f)/SiC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为25.01 MPa。经过1350℃燃气热冲击1000次,1350℃、550 m/s燃气热冲刷1 h后,Yb_(2)Si_(2)O_(7)涂层的表面物相均主要为Yb_(2)Si_(2)O_(7)、Yb_(2)SiO_(5)、Yb_(2)O_(3)和SiO_(2),抗热冲击和抗热冲刷2项性能测试结果均达设计要求。涂层结合强度很高,复合材料、Si层和Yb_(2)Si_(2)O_(7)层耐高温且热匹配性能较好,且面层的抗燃气腐蚀能力很强,是涂层热冲击、热冲刷性能良好的主要原因。燃气热冲刷的燃气燃烧时间比燃气热冲击的总时间短,且热冲刷为恒温连续冲刷,无冷热的剧烈交替变化,故燃气冲刷后涂层边缘处靠近工装装卡的地方未见明显开裂,且连续冲刷后的黑色烧蚀区域较燃气热冲击的面积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SiC复合材料 Si/Yb_(2)Si_(2)o_(7)涂层 真空等离子喷涂 抗热冲击 抗热冲刷
下载PDF
La_(2)Zr_(2)O_(7)-8YSZ热障涂层活塞温度场分析
14
作者 林旭 杨泽 巩丽君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9-14,共6页
以车用发动机活塞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热障涂层活塞的La_(2)Zr_(2)O_(7)-8YSZ双陶瓷层模型,研究无涂层和双陶瓷层热障涂层活塞的温度场分布,及陶瓷面层与底部陶瓷层厚度对陶瓷层和活塞基体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La_(2)Zr_... 以车用发动机活塞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热障涂层活塞的La_(2)Zr_(2)O_(7)-8YSZ双陶瓷层模型,研究无涂层和双陶瓷层热障涂层活塞的温度场分布,及陶瓷面层与底部陶瓷层厚度对陶瓷层和活塞基体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La_(2)Zr_(2)O_(7)-8YSZ双陶瓷层热障涂层活塞基体最高温度为252℃。陶瓷面层和底部陶瓷层最高温度分别可达417℃和344℃。与无涂层活塞相比,涂层活塞基体温度下降16℃,燃烧室温度显著提高。陶瓷面层厚度及底部陶瓷层厚度分别从100μm增加到300μm,均可导致陶瓷面层温度升高,底部陶瓷层和活塞基体温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 La_(2)zr_(2)o_(7)-8YSZ 双陶瓷层 温度场
下载PDF
石榴石型Li_(7)La_(3)Zr_(2)O_(12)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及电极界面问题研究进展
15
作者 滕雅男 柳欢 +2 位作者 徐薇 白杰 李春萍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9-2122,共14页
石榴石型Li_(7)La_(3)Zr_(2)O_(12)(LLZO)固态电解质因高安全性且对锂金属稳定成为固态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但是,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还有待提高以及固-固界面不良接触导致的界面电阻大等问题使LLZO基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了... 石榴石型Li_(7)La_(3)Zr_(2)O_(12)(LLZO)固态电解质因高安全性且对锂金属稳定成为固态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但是,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还有待提高以及固-固界面不良接触导致的界面电阻大等问题使LLZO基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从石榴石型LLZO结构角度出发,探讨了锂离子输运机制并综述了提高离子电导率的策略及最新成果。针对固态锂电池无法避免的界面问题,从LLZO固态电解质与同为固态的电极接触方面,总结了优化界面的具体方法。最后,提出了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未来可研究的方向,并促进其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Li_(7)La_(3)zr_(2)o_(12)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电解质/电极界面
下载PDF
Mo,Al掺杂的Li_(7)La_(3)Zr_(2)O_(12)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全固态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易永利 于冉 +2 位作者 李武 金翼 戴哲仁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0-1499,共10页
通过固态电解质构建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是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复合固态电解质既改善了聚合物电解质力学性能差、离子电导率低等缺点又解决了无机固态电解质的界面接触等问题。本文通过溶胶-凝... 通过固态电解质构建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是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复合固态电解质既改善了聚合物电解质力学性能差、离子电导率低等缺点又解决了无机固态电解质的界面接触等问题。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了Al、Mo的Li_(7)La_(3)Zr_(2)O_(12)粉体,并将其与PEO(聚环氧乙烷)复合,利用溶液浇筑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考察其在全固态电池中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测试手段对Li_(6.65)Al_(0.05)La_(3)Zr_(1.9)Mo_(0.1)O_(12)粉体以及复合固态电解质进行了材料表征。同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测试了复合固态电解质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性能。与纯PEO电解质相比,复合15%Li_(6.65)Al_(0.05)La_(3)Zr_(1.9)Mo_(0.1)O_(12)的电解质电化学窗口为4.79V,可以在0.2mA/cm^(2)下稳定循环500h,在0.1C倍率下,循环100圈容量保持率为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态电解质 聚环氧乙烷 Li_(7)La_(3)zr_(2)o_(12) 掺杂 全固态锂电池
下载PDF
Structural,electronic,and Li-ion mobility properties of garnet-type Li_(7)La_(3)Zr_(2)O_(12) surface:An insight from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17
作者 王靖轩 孙宝珍 +2 位作者 李梅 吴木生 徐波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52-659,共8页
Garnet-type Li_(7)La_(3)Zr_(2)O_(12)(LLZO) is a promising solid-state electrolyte for Li-ion batteries,but Li-dendrite's formation greatly limits the applications.In this paper,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st... Garnet-type Li_(7)La_(3)Zr_(2)O_(12)(LLZO) is a promising solid-state electrolyte for Li-ion batteries,but Li-dendrite's formation greatly limits the applications.In this paper,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electronic properties,and Li-ion mobility of the LLZO surface by the if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We consider the(110) and(001) slab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terminations in the t-and c-LLZO.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110) and(001) surfaces prefer to form Li-rich termination due to their low surface energies for either t-or c-LLZO.Moreover,with the decrease of Li contents the stability of Li-rich surfaces is improved initially and degrades later.Unfortunately,the localized surface states at the Fermi level can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metallic Li on the Li-rich surfaces.In comparison,Li/La-termination has a relatively low metallic Li formation tendency due to its rather low diffusion barrier.In fact,Li-ion can spontaneously migrate along path II(Li3→Li2) on the Li/La-T(001) surface.In contrast,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Li-ion diffusion on the Li-T(001) surface,which has a minimum diffusion barrier of 0.50 eV.Interestingly,the minimum diffusion barrier decreases to 0.34 eV when removing four Li-ions from the Li-T(001) surface.Thus,our study suggests that by varying Li contents,the stability and Li-ion diffusion barrier of LLZO surfaces can be altered favorably.These advantages can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metallic Li on the LLZO su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state electrolyte Li_(7)La_(3)zr_(2)o_(12)(LLZo)surface Li-ion migration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下载PDF
Sm_(2)Zr_(2)O_(7)基热障涂层材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敏 刘洋 +3 位作者 李瑞一 裴训 宋希文 安胜利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63,70,共14页
由于航空发动机不断向高效率、高推重比方向发展,发动机热端部件表面热障涂层的服役条件也越来越苛刻。稀土锆酸盐作为新型热障涂层材料,其开发和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Sm_(2)Zr_(2)O_(7)材料在一系列稀土锆酸盐中具有烧... 由于航空发动机不断向高效率、高推重比方向发展,发动机热端部件表面热障涂层的服役条件也越来越苛刻。稀土锆酸盐作为新型热障涂层材料,其开发和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Sm_(2)Zr_(2)O_(7)材料在一系列稀土锆酸盐中具有烧绿石结构稳定、低热导率和高热膨胀系数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满足热障涂层更高的服役要求,Sm_(2)Zr_(2)O_(7)的掺杂改性及性能研究也成为了研究热点。首先,对热障涂层材料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就Sm_(2)Zr_(2)O_(7)基陶瓷材料及其涂层的晶体结构、热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抗腐蚀性能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该材料在热障涂层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陶瓷材料 Sm_(2)zr_(2)o_(7) 掺杂改性 复合改性 热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抗腐蚀性能
下载PDF
固态电解质锂镧锆氧(Li_(7)La_(3)Zr_(2)O_(12))制备及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镇江 盖琪欣 +2 位作者 王云婷 姜兴涛 梁兴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3-149,共7页
固态电解质(SSE)是锂离子电池(LIB)的关键材料.Li_(7)La_(3)Zr_(2)O_(12)(LLZO)固体电解质是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开发中的关键部分.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不同烧结温度后的四方Li_(7)La_(3)Zr_(2)O_(12)(t-LLZO)和立方Li_(7)La_(3)Zr_(2)O_(... 固态电解质(SSE)是锂离子电池(LIB)的关键材料.Li_(7)La_(3)Zr_(2)O_(12)(LLZO)固体电解质是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开发中的关键部分.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不同烧结温度后的四方Li_(7)La_(3)Zr_(2)O_(12)(t-LLZO)和立方Li_(7)La_(3)Zr_(2)O_(12)(c-LLZO),分析了两种样品的结构性能.800℃下烧结12小时的t-LLZO呈四方相,晶格尺寸为a=b=13.13064,c=12.66024,离子电导率为3.42×10^(-8) S·cm^(-1);1000℃下烧结12小时的c-LLZO呈立方相,晶格尺寸为a=b=c=13.03544,离子电导率为8.48×10^(-5) S·cm^(-1).另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四方相和立方相的LLZO固体电解质材料的能带结构、晶格参数、态密度和键布居.通过理论计算解释了四方相LLZO离子电导率低于立方相LLZO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7)La_(3)zr_(2)o_(12) 第一性原理 电导率 固态电解质 电子结构
下载PDF
A_(2)B_(2)O_(7)型高熵氧化物的前沿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书杰 杨东晓 +2 位作者 韩雯乐 薛颖珊 陈灿灿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9-683,共5页
区别于结构单一的ABO_(3)型氧化物,A_(2)B_(2)O_(7)型氧化物具有元素成分丰富、容忍度高、结构稳定性强等优势,该高熵结构陶瓷已先后在热障涂层、热电转换、能源催化、功能调控、储能电池等多领域被证实存在巨大应用潜力。重点概述A_(2)... 区别于结构单一的ABO_(3)型氧化物,A_(2)B_(2)O_(7)型氧化物具有元素成分丰富、容忍度高、结构稳定性强等优势,该高熵结构陶瓷已先后在热障涂层、热电转换、能源催化、功能调控、储能电池等多领域被证实存在巨大应用潜力。重点概述A_(2)B_(2)O_(7)型高熵氧化物结构及材料体系,评述近期实验和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未来的聚焦点和面临的挑战,以便使读者更清晰了解该领域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陶瓷 A_(2)B_(2)o_(7) 陶瓷 组分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