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笼状团簇Mg_(12)B_(24)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思博 刘兴刚 张梅玲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4,共5页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优化得到了一种Mg _(12) B _(24)团簇的笼状稳定结构,其IR最强吸收峰位于205.23 cm^(-1),Raman谱的最强峰位于242.63 cm^(-1).Mg _(12) B _(24)团簇笼状结构中B原子主要是sp杂化轨道参与成键,M...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优化得到了一种Mg _(12) B _(24)团簇的笼状稳定结构,其IR最强吸收峰位于205.23 cm^(-1),Raman谱的最强峰位于242.63 cm^(-1).Mg _(12) B _(24)团簇笼状结构中B原子主要是sp杂化轨道参与成键,Mg原子主要是s轨道参与成键.团簇中B原子层堆积了大量的电子,表明MgB 2的超导作用主要发生在B原子层;B原子层电子存在较强的离域性,也为超导电性提供了条件;Mg原子起了提供电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_(12)b_(24)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下载PDF
Mg_(14)B_(30)笼状团簇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
2
作者 陈思博 刘兴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4,共6页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优化得到了一种Mg_(14)B_(30)团簇稳定的笼状结构,包括4个Mg原子层和3个B原子层.18个B原子组成的圆环层内B-B键长为0.155~0.157 nm,三角形层内B-B键长为0.161 nm;Mg原子层内Mg-Mg键长为0.30...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优化得到了一种Mg_(14)B_(30)团簇稳定的笼状结构,包括4个Mg原子层和3个B原子层.18个B原子组成的圆环层内B-B键长为0.155~0.157 nm,三角形层内B-B键长为0.161 nm;Mg原子层内Mg-Mg键长为0.305 nm;层间B-Mg键长在0.221~0.260 nm之间;从中间向两侧,Mg、B原子层间距分别为0.180、0.107和0.188 nm.Mg_(14)B_(30)团簇笼状结构中Mg原子和B原子之间发生了大量的电子转移,在B原子层堆积了大量的电子,而且随着团簇的生长,层间电荷转移大量增加;表明MgB 2的超导作用主要发生在B原子层,而Mg原子起了提供电子的作用.B原子主要是sp杂化轨道参与成键,Mg原子主要是s轨道参与成键;体系中前线分子轨道均包含B原子层内多个原子形成的π键轨道、电子存在较强的离域性,这也为其超导电性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_(14)b_(30)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下载PDF
Mg_(12)O_(12)纳米线掺杂3d过渡金属元素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3
作者 王志腾 王翠军 +2 位作者 陈轩 陆树伟 段海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4,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Mg_(12)O_(12)笼状团簇组装一维纳米线及其掺杂3d族元素体系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结果表明:Mg_(12)O_(12)团簇组装一维纳米线为非磁性半导体,带隙值为3.16 eV;掺杂Sc和V后,体系由半导体转变为金... 基于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Mg_(12)O_(12)笼状团簇组装一维纳米线及其掺杂3d族元素体系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结果表明:Mg_(12)O_(12)团簇组装一维纳米线为非磁性半导体,带隙值为3.16 eV;掺杂Sc和V后,体系由半导体转变为金属;掺杂Ti、Cr、Mn、Fe、Co、Ni、Cu后体系仍然保持半导体特性、但带隙值明显减小,而掺杂Zn时带隙值变化不大;掺杂V、Cr、Mn、Fe、Co、Ni、Cu后纳米线具有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纳米线 过渡族原子掺杂 mg_(12)O_(12)
下载PDF
抗坏血酸包裹的铜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定量测定维生素B_(12)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一鸣 张国梅 +1 位作者 郑永豪 双少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5-551,共7页
以抗坏血酸(AA)为模板和还原剂,通过“一锅法”在水溶液中合成低毒性的青色荧光铜纳米簇(AA@CuNCs)。实验表明,制备的水溶性AA@CuNCs外观呈球形,有良好的分散性,粒径约为1.6 nm。维生素B_(12)(VB_(12))能高效猝灭AA@CuNCs的荧光,猝灭机... 以抗坏血酸(AA)为模板和还原剂,通过“一锅法”在水溶液中合成低毒性的青色荧光铜纳米簇(AA@CuNCs)。实验表明,制备的水溶性AA@CuNCs外观呈球形,有良好的分散性,粒径约为1.6 nm。维生素B_(12)(VB_(12))能高效猝灭AA@CuNCs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和内滤效应。在10-60μmol/L与100-120μmol/L浓度范围内,VB_(12)浓度与AA@CuNCs的相对荧光强度(F_(0)/F)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0.07μmol/L。此外,该荧光探针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样品中VB_(12)的检测,并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铜纳米 荧光猝灭 维生素b_(1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