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人的健讼与缠讼——以《冕宁县清代档案》吴华诉谢昌达案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艳君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2年第1期70-75,共6页
在《冕宁县清代档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吴华与谢昌达因孩童口角而互控在案,在此过程中,文人吴华不依不饶,以各种理由九次控县、三次控府,充分展示了清人的健讼与缠讼。事实告诉我们,在以"无讼"思想为主宰的传统社会,当... 在《冕宁县清代档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吴华与谢昌达因孩童口角而互控在案,在此过程中,文人吴华不依不饶,以各种理由九次控县、三次控府,充分展示了清人的健讼与缠讼。事实告诉我们,在以"无讼"思想为主宰的传统社会,当事人一旦卷入纠纷进入诉讼,其不但不畏惧打官司,而且为达目的,甚至表现出健讼与缠讼。此外,通过此案也可以看出隐藏在案件背后的强权政治、官府的不作为以及当事人自身因素等,正是这些导致健讼、缠讼的出现;同时,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健讼、缠讼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冕宁县清代档案》 健讼 缠讼
下载PDF
清代冕宁县衙档案俗语词考释五则
2
作者 杨小平 陈虹燕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4-88,98,共6页
清代冕宁县衙档案开始时间早,时间跨度大,始于康熙三十一年,止于宣统三年,对清代当地汉、藏、彝等民族生活情况有清晰记载,其中俗语词颇多,未受到语言学界重视。冕宁县衙档案中出现的“殴衿”“搕”“团正”“原报”“着落”等五个俗语... 清代冕宁县衙档案开始时间早,时间跨度大,始于康熙三十一年,止于宣统三年,对清代当地汉、藏、彝等民族生活情况有清晰记载,其中俗语词颇多,未受到语言学界重视。冕宁县衙档案中出现的“殴衿”“搕”“团正”“原报”“着落”等五个俗语词意思费解。根据语境,结合传世文献,“殴衿”是“撕烂衣服”义。“搕”是“狠夺”义。“团正”是“地方基层单位的头目”义。“原报”是“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的一方”义。“着落”是“落实诉讼问题解决者”义。考证清楚这些俗语词的含义,消除冕宁档案阅读障碍,补充辞书未收词条或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冕宁档案 俗语词 考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