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苗疆再造”与铸牢国家意识的历史经验
1
作者 张中奎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59,140,共8页
对于铸牢国家意识来说,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持续不断地建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有历史经验可循。尤其是清朝,前期的帝王对内自行建构起一套自身为“天下共主”的民族观。在这一新民族观的主导下,康熙、雍正、乾隆在“苗疆再造”过程中,对... 对于铸牢国家意识来说,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持续不断地建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有历史经验可循。尤其是清朝,前期的帝王对内自行建构起一套自身为“天下共主”的民族观。在这一新民族观的主导下,康熙、雍正、乾隆在“苗疆再造”过程中,对待苗民的态度采用“帝王赤子”(“君主”与“臣民”)来消解“华夏蛮夷”(“文明”与“野蛮”)的叙事。雍正、乾隆打破传统中国“夷夏之辨”把南方各少数民族视为“蛮夷”的偏见,认为“苗、瑶、倮、僮”等皆属“赤子”,都可以通过教化“共敦善俗,永息刁风”。雍正、乾隆把清王朝境内的诸多族群都一视同仁地当作“赤子”,把自身建构为“天下共主”,这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强化了各族人民的向心力与国家认同。值得注意的是,18世纪末,乾隆在面对英国要求扩大通商事宜上却继续套用“夷夏之辨”的理论武器,来对抗工业革命后迅速崛起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疆再造 夷夏之辨 “天下共主” “帝王赤子” 国家意识
下载PDF
论明代“理苗”之失——以铜仁府“苗患”不绝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罗康智 翟玉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明代的铜仁府自置府之日起,一直"苗患不绝",两百余年间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明廷为此疲于奔命,糜费资财无数。究其原因,全在于明廷在理苗上存在着两大失策。从战略上看,明廷一直被动设防、被迫迎战。从战术上看,明廷未能主... 明代的铜仁府自置府之日起,一直"苗患不绝",两百余年间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明廷为此疲于奔命,糜费资财无数。究其原因,全在于明廷在理苗上存在着两大失策。从战略上看,明廷一直被动设防、被迫迎战。从战术上看,明廷未能主动收集和积累"苗疆生界"内的苗情资料,沉溺于与"苗疆生界"内苗民拼人力、拼物力的呆板战法。这两大失策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有明一代,铜仁及周边的湖广、四川接壤地带战祸连连,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蒙受了重大的损失,最后不得不采取围绕苗疆修筑"边墙"被动退守的下下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苗疆生界 理苗 失策
下载PDF
苗疆边墙与清代湘西民族事务的深层对话 被引量:14
3
作者 谭必友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7,共6页
本文把清代苗疆边墙放在明清数百年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对话中详加检讨,形成一个对今天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基本结论:与明代边墙不一样,清代边墙已不再纯粹是一道军事工程,而是国家为解决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民族矛盾,在长期的民族政策对话中... 本文把清代苗疆边墙放在明清数百年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对话中详加检讨,形成一个对今天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基本结论:与明代边墙不一样,清代边墙已不再纯粹是一道军事工程,而是国家为解决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民族矛盾,在长期的民族政策对话中实现的一项民族制度创新;它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是基于军事安全基础之上的,国家权力在多民族社区的成功运作,并成功地实现了国家对多民族社区的近代化重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疆 边墙 多民族社区 民族事务 对话 制度创新
下载PDF
论清代前期贵州苗疆人口贩卖屡禁不止的原因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中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6,共5页
清代前期,贵州苗疆人口贩卖,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屡禁不止,成为清政府无法治理的顽疾。其原因可以从清代前期滋生贵州苗疆人口贩卖的外部环境、清廷面临的人口贩卖"禁"与"纵"之间的矛盾、贵州流官吏治的腐败、"诸... 清代前期,贵州苗疆人口贩卖,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屡禁不止,成为清政府无法治理的顽疾。其原因可以从清代前期滋生贵州苗疆人口贩卖的外部环境、清廷面临的人口贩卖"禁"与"纵"之间的矛盾、贵州流官吏治的腐败、"诸苗"抢杀捆卖之风等方面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苗疆 人口贩卖 川贩 苗民
下载PDF
“苗疆再造”的小历史视角——以雍乾时期清水江流域上柳霁为中心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8-54,共7页
雍乾时期,贵州东南经过"改土归流"、开辟"新疆六厅"、镇压苗民起义后,以张广泗为代表的清廷官吏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再造苗疆"。但在微观层面,这一格局是如何渐次形成的?帝国的政策如何被山... 雍乾时期,贵州东南经过"改土归流"、开辟"新疆六厅"、镇压苗民起义后,以张广泗为代表的清廷官吏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再造苗疆"。但在微观层面,这一格局是如何渐次形成的?帝国的政策如何被山村里的不同人群和个体认知、理解并因应?以柳霁为中心的微观考察显示,所谓"苗疆再造"的主体绝非仅仅是张广泗或帝国的苗疆官吏,在微观层面,更多体现为"山野小民"的认知及其能动性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疆再造 小历史 能动性
下载PDF
中国南部长城——苗疆长城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洪 《热带地理》 2002年第1期62-65,共4页
中国“南部长城———苗疆长城”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已成为湖南省西线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文中分析了“长城”沿线旅游资源赋存和旅游开发优势 ,认为要实现“苗疆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一致 ,必须强化遗产保护意识 ,积极... 中国“南部长城———苗疆长城”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已成为湖南省西线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文中分析了“长城”沿线旅游资源赋存和旅游开发优势 ,认为要实现“苗疆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一致 ,必须强化遗产保护意识 ,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加强遗产管理 ,依靠科技进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疆长城 文化遗产 开发 中国 遗产保护意识 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近代苗疆土地所有权转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飞龙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6-110,F0003,共6页
近代苗疆的封建经济不发达,未广泛出现在汉族地区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普遍分离的现象,土地买卖频率不高,诱发土地买卖的动力也非扩大再生产。在土地所有权转移中,土地买卖所占比率很低,继承、典当、赠与是土地所有权转移的重要方面。近... 近代苗疆的封建经济不发达,未广泛出现在汉族地区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普遍分离的现象,土地买卖频率不高,诱发土地买卖的动力也非扩大再生产。在土地所有权转移中,土地买卖所占比率很低,继承、典当、赠与是土地所有权转移的重要方面。近代苗族地区基本上属于封建经济,处于水平落后,市场化水平不高,土地交易率低的初级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疆 土地买卖 土地所有权
下载PDF
苗疆边墙设置及其与明王朝经营西南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苏利嫦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6-39,共4页
明王朝经营西南,苗疆成为连通湖广和云南的腹地,因而打通并护卫湖广至苗疆而后至云南的通道,成为明经营西南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明王朝设置边墙,是管理苗疆的重要举措,更是拱卫湘黔驿道的保证。
关键词 苗疆边墙 西南民族 明王朝 湘黔驿道
下载PDF
苗寨社会秩序解读——从法社会学、法人类学的视角
9
作者 浦加旗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0-34,共5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法治化发展道路上,边疆民族地区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法社会学、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滇东南一个苗族村寨的民族民间规范和纠纷解决个案为研究对象,对滇东南边疆民族地区苗寨社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法治化发展道路上,边疆民族地区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法社会学、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滇东南一个苗族村寨的民族民间规范和纠纷解决个案为研究对象,对滇东南边疆民族地区苗寨社会秩序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地区 苗寨 社会秩序
下载PDF
湘西苗疆边墙与白帝天王崇拜文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明跃玲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6,共3页
湘西苗疆边墙的军事防御与控制功能已经逐渐消失,由苗疆边墙而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在边墙修建时期成为缓解苗、汉冲突,整合社会秩序的对话工具,在苗疆边墙地区军事冲突消失后的今天,仍然成为苗、汉、土家族民众调适内部冲突,维持... 湘西苗疆边墙的军事防御与控制功能已经逐渐消失,由苗疆边墙而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在边墙修建时期成为缓解苗、汉冲突,整合社会秩序的对话工具,在苗疆边墙地区军事冲突消失后的今天,仍然成为苗、汉、土家族民众调适内部冲突,维持群体关系,倾诉内心痛苦,释放焦虑情绪,表达心中期望的对话渠道。苗疆边墙地区的苗、汉、土家族民众凭借白帝天王崇拜化解内部冲突,整合社会力量,逐渐达到相互间平等对话、和谐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疆边墙 白帝天王崇拜 中突与对话
下载PDF
“苗疆再造”与民族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军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52,共8页
在对清雍正朝武力"开辟苗疆"动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开辟苗疆"历史事件之"苗疆再造"阶段所施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教育教化措施对苗疆民族关系所产生的系列深刻、深远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 在对清雍正朝武力"开辟苗疆"动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开辟苗疆"历史事件之"苗疆再造"阶段所施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教育教化措施对苗疆民族关系所产生的系列深刻、深远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苗疆民族关系由此而变得更为复杂和多元,直接的结果是造成民族关系的紧张和文化的激烈碰撞、冲突,并因此带来苗疆社会的急剧动荡和清政府对苗疆治理措施的审视和调整。对这一过程中的民族关系思考无疑有助于对当今国家民族政策更加认同和理解,也有助于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国家认同意识的增强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辟苗疆 苗疆再造 民族关系
下载PDF
滇东南边疆苗族地区国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以麻栗坡县董干镇马崩村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永福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9-12,22,共5页
滇东南边疆苗族地区的国民教育非常落后,原因很多,既有历史的原因,更有苗族经济贫困的原因,近几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外出务工潮、早婚习俗等都对此产生了消极影响。要改变这种面貌,提高对基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加大投... 滇东南边疆苗族地区的国民教育非常落后,原因很多,既有历史的原因,更有苗族经济贫困的原因,近几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外出务工潮、早婚习俗等都对此产生了消极影响。要改变这种面貌,提高对基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加大投入、边疆苗族自身观念的转变都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边疆苗族地区 马崩村民委 国民教育 现状与思考
下载PDF
从苗民到边民:清代“湖南苗疆”的政治构建与社会结构变迁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洪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104,共9页
清朝开辟"湖南苗疆"之初,针对该地区的各种政治举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社会结构的变迁,但是行政上的身份析分未能在短时间内化为社会运作的影响变量,更未能直接主导人们身份观念与行动逻辑的转变。同时,地方也自我呈现出不... 清朝开辟"湖南苗疆"之初,针对该地区的各种政治举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社会结构的变迁,但是行政上的身份析分未能在短时间内化为社会运作的影响变量,更未能直接主导人们身份观念与行动逻辑的转变。同时,地方也自我呈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社会特征,促使国家改变统治策略,由此形成了具有多样性的地方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苗疆 苗民 边民
下载PDF
“古苗疆走廊”视野中的苗族情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芳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6期31-38,共8页
当下"走廊学"的研究范式已成为人文社科学术界日渐关注的重要领域,"古苗疆走廊"即为其一。"古苗疆走廊"沿线及周边区域分布着苗、侗、汉、水、瑶等诸多族群,跨族群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混生了这一区域音乐文... 当下"走廊学"的研究范式已成为人文社科学术界日渐关注的重要领域,"古苗疆走廊"即为其一。"古苗疆走廊"沿线及周边区域分布着苗、侗、汉、水、瑶等诸多族群,跨族群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混生了这一区域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空间性。基于"古苗疆走廊"音乐文化之整体研究视野,以"三省坡"的苗族情歌为例,对其情歌的歌唱观念、分类、行为及其与社会环境之关系予以关照。"两性对歌"作为草苗人特定社会场域的文化载体,对其区域象征意义的解读脱离不开它所依附的民俗事象,应加以整合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苗疆走廊 区域音乐 苗族情歌 歌唱行为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明清苗疆治理与边疆商业城镇的形成
15
作者 吴晓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洪江地处沅水上游湘黔桂界邻区,是历史上国家控制西南边陲"古苗疆走廊"东端的一个站点。明清时期,国家加强对西南苗疆的经营,在辰沅地区部署军事控制体系的同时也加大对苗疆腹地的经济开发。沅水流经沅州与辰州之间是一个先向... 洪江地处沅水上游湘黔桂界邻区,是历史上国家控制西南边陲"古苗疆走廊"东端的一个站点。明清时期,国家加强对西南苗疆的经营,在辰沅地区部署军事控制体系的同时也加大对苗疆腹地的经济开发。沅水流经沅州与辰州之间是一个先向南,接着转东,再折向北的"U"形大回环,其中在洪江境内又蜿蜒成一个"S"形小回转。这一地形导致水路漫长,洪江因此在军事和政治控制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同时也成为一个天然的物资交汇良港。清代以来,辰沅地区商业市场持续繁荣并向上游拓展,洪江商镇异军突起,成为国家向苗疆经济渗透的"桥头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西南苗疆 商业城镇 洪江
下载PDF
清代多元文化冲突下贵州苗疆习惯法的变化与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娄义鹏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12-116,共5页
清雍正时期,清庭派驻流官对贵州苗疆进行治理,力图用王朝法令与汉文化同化、改变"苗蛮之帮"习惯法,建立新的管理秩序。但文化输入与强权推行的王朝法令并没有使新秩序完全建立起来,从形式上看似乎对贵州苗疆民族习惯法造成了... 清雍正时期,清庭派驻流官对贵州苗疆进行治理,力图用王朝法令与汉文化同化、改变"苗蛮之帮"习惯法,建立新的管理秩序。但文化输入与强权推行的王朝法令并没有使新秩序完全建立起来,从形式上看似乎对贵州苗疆民族习惯法造成了很大的变化,事实上很多苗疆习惯法依然在新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一直在延续。苗族习惯法在多元文化冲突中的演变发展,证明了其作为一种制度文明的存在具有人类学和法学的巨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贵州苗疆 改土归流 文化冲突 习惯法发展
下载PDF
Were the Miao Kings "Prophets of Renewal"? The Case of the 1795-1797 Hunan Miao Revolt 被引量:1
17
作者 Daniel McMaho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7年第2期301-327,共27页
This essay considers the concept of "prophets of renewal" introduced by James Scott in 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 An Anarchist History of Upland Southeast Asia (2009), as seen in the context of the 1795-97 Mi... This essay considers the concept of "prophets of renewal" introduced by James Scott in 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 An Anarchist History of Upland Southeast Asia (2009), as seen in the context of the 1795-97 Miao revolt along China's Hunan-Guizhou border. The appearance ofa "Miao King" and four "Wu kings" centering anti-Qing resistance in an intractable highland--utilizing native legends, spirit possession, investment of officials, and multi-ethnic recruitment--suggests a case of"Zomia" (the vast Southeast Asian Massif) prophets in action, as Scott himself suggests. Closer examination, however, reveals a more complex and uncertain picture, characterized by division between rival lords and an overall dearth of institutional, ideological, or cosmological elaboration, all further obscured by a paucity of historical sources. The Miao kings might be seen as prophets of renewal in a general sense, but the fit is inexact. There is still value, however, in considering Scott's model in the study of this event. It enables a sharper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agency of the Miao people, while offering a case for comparison with analogous instances of religiously-based native resistance on other Qing front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mes Scott prophets of renewal miao frontier miao 1795-97 Hunan miao revolt miao King Wu King
原文传递
“古苗疆走廊”的提出及意义——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七十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杰舜 杨志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6,共6页
通过对杨志强教授的访谈,探讨了"古苗疆走廊"形成的历史背景、族群文化多样性背后的"国家化"和汉族移民文化的普遍影响、"跨民族"/"跨族群"的地域文化整体性、近年来出现的文化"族界化&qu... 通过对杨志强教授的访谈,探讨了"古苗疆走廊"形成的历史背景、族群文化多样性背后的"国家化"和汉族移民文化的普遍影响、"跨民族"/"跨族群"的地域文化整体性、近年来出现的文化"族界化"现象等问题;对"古苗疆走廊"沿线周边地区的各民族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共生"关系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特点进行了若干回顾,并对今后中国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苗疆走廊 驿道 国家化 地域文化 文化的“族界化”
原文传递
“国家化”视野下的中国西南地域与民族社会--以“古苗疆走廊”为中心 被引量:42
19
作者 杨志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共8页
通过"古苗疆走廊"形成过程的追溯,初步探讨了国家力量、汉族移民及文化对西南边疆地区及各民族社会带来的冲击;认为明清时代西南边疆地区所经历的剧烈的社会变迁,其主要特点就是王朝权力依托"国家走廊"自上而下地开... 通过"古苗疆走廊"形成过程的追溯,初步探讨了国家力量、汉族移民及文化对西南边疆地区及各民族社会带来的冲击;认为明清时代西南边疆地区所经历的剧烈的社会变迁,其主要特点就是王朝权力依托"国家走廊"自上而下地开展"国家化"整合过程,其地域及族群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宏大的"国家叙事"间有着内在因果关联;进而对前近代时期的"国家化"等内涵进行了若干理论梳理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苗疆走廊 国家化 内地化 汉族移民 华夷之辩
原文传递
通道与走廊:“湖南苗疆”的开发与人群互动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应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5,共6页
借助费孝通先生关于武陵山区"通道""走廊"的概念,对明清王朝通滇驿道维护与沅水上游支流开发、地方政府兴筑"边墙"与经营湖南苗疆地区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和初步的讨论。立足于地方文献的解读,着重分析了... 借助费孝通先生关于武陵山区"通道""走廊"的概念,对明清王朝通滇驿道维护与沅水上游支流开发、地方政府兴筑"边墙"与经营湖南苗疆地区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和初步的讨论。立足于地方文献的解读,着重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湖南苗疆地区不同人群的复杂构成及互动,如何在以水陆交通网络连接起来的地域空间,留下其各自创造性活动的历史印记,不仅赋予"通道"以实质性内涵,而且构成可以整体把握的民族"走廊"的文化内涵;并以此区域研究的案例,作为主张地域及社会空间整体视野的"古苗疆走廊"研究的一个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沅水 驿道 “边墙” 湖南苗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