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牯脏节看苗族的民族认同——以贵州榕江县高排村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大旬 刘慧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5,137,共5页
民族认同不仅是各民族对自我身份的肯定,也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与情感寄托。贵州榕江县高排村苗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牯脏节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形成并强化苗族的民族认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民族认同不仅是各民族对自我身份的肯定,也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与情感寄托。贵州榕江县高排村苗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牯脏节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形成并强化苗族的民族认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牯脏节 苗族 高排村
下载PDF
民间仪式与国家在场——贵州苗族大乌烧村“鼓藏节”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靳志华 《昆明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民间仪式的展演有国家符号的参与和作用,进而成为规范与形塑的主要力量而存在。国家在场体现在对民间仪式的行政化和市场化的影响;民间仪式也通过对国家符号的应用使自身获得了某种复兴和生存合法性。民间仪式的国家视角,为探讨民间与... 民间仪式的展演有国家符号的参与和作用,进而成为规范与形塑的主要力量而存在。国家在场体现在对民间仪式的行政化和市场化的影响;民间仪式也通过对国家符号的应用使自身获得了某种复兴和生存合法性。民间仪式的国家视角,为探讨民间与国家、传统与现代化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条解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仪式 国家在场 苗族 鼓藏节
下载PDF
月亮山地区苗族鼓藏节的文化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池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基于贵州省从江县月亮山区加勉乡的田野调查,再现"登麦"支系龙氏宗族间隔30年举办持续三年的鼓藏节仪式。该节日以祛病除厄为目的,由蛋卜和造鼓仪式、宗族祭祖和归魂仪式及立耶规、椎猪和送鼓仪式等巫术性质浓厚的重要仪式和... 基于贵州省从江县月亮山区加勉乡的田野调查,再现"登麦"支系龙氏宗族间隔30年举办持续三年的鼓藏节仪式。该节日以祛病除厄为目的,由蛋卜和造鼓仪式、宗族祭祖和归魂仪式及立耶规、椎猪和送鼓仪式等巫术性质浓厚的重要仪式和若干次要仪式组成。通过鼓藏节的举办,"登麦"苗人建立了临时性、宗族性的仪式领导组织,表达了对祖先的群体性哀思,实现了宗族内部的礼物流动,宣泄了生活中被压抑的情绪。同时,这一鼓藏节也展示了苗族保存完好、形式各异的祭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山 苗族 鼓藏节 宗族祭祖
下载PDF
苗族牯藏节中的新媒体与族群认同
4
作者 石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7-63,共7页
牯藏节是贵州苗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本文通过对牯藏节中新媒体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游客与本地村民的互动,来分析新媒体对族群认同的影响。作者认为,新媒体创造了另外一个族群地景(ethnoscapes),并使得族群认同的边界被更有力地刻画出来。
关键词 苗族 牯藏节 新媒体 族群认同
下载PDF
少数观者的法则与权利——苗族鼓藏幡图像学研究
5
作者 吴安丽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4-40,共7页
苗族蜡染鼓藏幡是雷公山南麓与月亮山北麓交接处,都柳江北岸山梁上的苗族群体,在传统祭祀仪式--鼓藏节中使用的必备祭器之一,其苗族蜡染鼓藏幡图像与其他蜡染图像都大不相同。通过用图像学、艺术学与田野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苗族群体内... 苗族蜡染鼓藏幡是雷公山南麓与月亮山北麓交接处,都柳江北岸山梁上的苗族群体,在传统祭祀仪式--鼓藏节中使用的必备祭器之一,其苗族蜡染鼓藏幡图像与其他蜡染图像都大不相同。通过用图像学、艺术学与田野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苗族群体内部观者视角,对蜡染图像的主题、造型、图式及意义场域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苗族蜡染鼓藏幡图像反映苗族自己的世界观,体现的是少数观者观看的法则,是少数观者体会到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观者 苗族鼓藏节 蜡染鼓藏幡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