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天士用仲淳法刍议 被引量:5
1
作者 简志谋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0-11,共2页
明代缪希雍对清代医家的学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叶天士对缪氏内虚暗风、脾阴论治及降气方法的师承运用 ,既体现叶氏继承与创新的成就 。
关键词 叶天士 缪仲淳 内虚暗风 脾阴理论 降气法 明代 清代
下载PDF
贵阳市高坡乡红毡苗鬼师的现状与变迁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永健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51-56,共6页
鬼师是贵阳市高坡乡红毡苗支系传统宗教信仰文化中的代表性角色,仪式活动中须穿着特殊服装,熟练使用各种法器,以苗语念诵宗支祖先名谱与《指路经》。为死者开路,引导亡灵回归祖居地与祖灵团聚;为人户主持敲牛祭祖仪式乃鬼师的主要职责... 鬼师是贵阳市高坡乡红毡苗支系传统宗教信仰文化中的代表性角色,仪式活动中须穿着特殊服装,熟练使用各种法器,以苗语念诵宗支祖先名谱与《指路经》。为死者开路,引导亡灵回归祖居地与祖灵团聚;为人户主持敲牛祭祖仪式乃鬼师的主要职责。鬼师并非一种职业,为他人主持仪式并不收取报酬,但鬼师却是本姓氏宗支的文化人、智识者,威望极高,鬼师的代际传承亦有其特殊的机制。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中,鬼师亦出现某种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传统宗教 鬼师 高坡乡 红毡苗
下载PDF
时苗本事及汉魏之际吏风的转变
3
作者 马育良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东汉建安年间寿春令时苗去任留犊的史事,首见于三国魏人鱼豢所撰《魏略·清介传》。史家独取"清介"二语表而出之,以为类传之名,可从汉季曹魏以"清"为美之社会政治风尚中获得说明。此间,政治文化经由标举"... 东汉建安年间寿春令时苗去任留犊的史事,首见于三国魏人鱼豢所撰《魏略·清介传》。史家独取"清介"二语表而出之,以为类传之名,可从汉季曹魏以"清"为美之社会政治风尚中获得说明。此间,政治文化经由标举"清流"、"党锢"、"清议"而逐渐发生了流转,其中"清介"之吏及相关吏风的出现显示了这种演变的一个方面。所谓"清介",同后汉的"清流"、"党锢"、"清议",甚至《史记》、两《汉书》所表彰的循吏吏风已殊多不同。"清介"吏风的显于当世,多少携带着曹操个人风格影响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苗 清介 清流 清议 循吏
下载PDF
钱穆佚札九通考释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开林 邹永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9-96,共8页
钱穆早年所作文章,多刊载于报刊,星散零落,不易搜集,以致《钱宾四先生全集》《钱穆先生全集》收录不全。新发现钱先生书札九通,其中致施之勉四通,致顾颉刚二通,致缪钺、张文伯、《民众评论》各一通,以补全集之阙。这些书札或是讨论学术... 钱穆早年所作文章,多刊载于报刊,星散零落,不易搜集,以致《钱宾四先生全集》《钱穆先生全集》收录不全。新发现钱先生书札九通,其中致施之勉四通,致顾颉刚二通,致缪钺、张文伯、《民众评论》各一通,以补全集之阙。这些书札或是讨论学术,或是平议时贤,或是展现爱国情怀,或是回应学界质疑,为了解钱先生的学术历程和生平旨趣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施之勉 顾颉刚 缪钺 张文伯 《民众评论》
下载PDF
文学表述与边疆多元文化重塑:民国时期湘西板塘苗文歌管窥
5
作者 吴正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3-97,共5页
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群体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在思想意识上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很多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自行创造文字,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吸纳了异文化,从文化自觉中以文学的表述方式不断地探讨国家、... 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群体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在思想意识上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很多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自行创造文字,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吸纳了异文化,从文化自觉中以文学的表述方式不断地探讨国家、民族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晚清苗族秀才石板塘在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作品正是边疆文学的一个侧面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表述 石板塘 苗文歌 文化重塑
下载PDF
论贵州“花溪式”苗族服饰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韩佳格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4期115-120,共6页
贵州苗族以独有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绚丽多姿,独特风格的服饰文化。而贵州贵阳苗族服饰中的"花溪式"、"鱼骨花"以及纯手工制作工艺具有贵州苗族服饰自然状态下的本土化特征。除了极具装饰感的美学风格外,更深刻的是它... 贵州苗族以独有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绚丽多姿,独特风格的服饰文化。而贵州贵阳苗族服饰中的"花溪式"、"鱼骨花"以及纯手工制作工艺具有贵州苗族服饰自然状态下的本土化特征。除了极具装饰感的美学风格外,更深刻的是它比其他民族的服饰更能溶化和组接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服饰 “花溪式”
下载PDF
“妙善公主”模式的观音信仰的“中国化”探讨
7
作者 黄夏年 《普陀学刊》 2023年第1期76-93,299-300,共20页
中国佛教要在现代期内平稳发展,必须要在“佛教中国化”和“观音信仰”这两个基本维度下功夫。进入中国的宗教必须能够保证与当地的宗教或文化进行对接,或相互发生影响,从而促进两个异质的宗教与文化发生强烈的互动,同时又在一个内体中... 中国佛教要在现代期内平稳发展,必须要在“佛教中国化”和“观音信仰”这两个基本维度下功夫。进入中国的宗教必须能够保证与当地的宗教或文化进行对接,或相互发生影响,从而促进两个异质的宗教与文化发生强烈的互动,同时又在一个内体中共同成长,也不排除最后形成一种特质的宗教与文化。对“妙善公主”类的观音信仰,应看到它的背后存在的民间信仰主因,这是中国佛教徒创作的,是地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互结合之后而出现的结果。隋唐之前的观音信仰主要分布在以黄河与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地区,宋代以后观音信仰的地方化元素则呈现全面开花的势态。观音信仰证明,中国佛教界始终自觉地走在中国化的道路上,尽可能将外来信仰改进为民族性信仰,完成“在地化”转换。印度传来的“妙善公主”之观音信仰母本《法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部分元素被当地中国佛教界接受,创造新的“妙善公主”观音故事,再经过历代佛教徒不断地增衍,故事内容日益丰满,并且不断地扩编,最后成型变成中国佛教界自己的故事。观音信仰“在地化”表现,得到当地文化认可,受到当地文化尊重,影响了当地文化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点的“佛教中国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信仰 妙善公主 佛教中国化 《法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
下载PDF
“封侯”与“庙食”:明清时期地方神传记的一种书写模式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灿 《地方文化研究》 2019年第4期40-48,83,共10页
在中国传统文本中,模式化书写是一种常见现象。明清时期对于地方神传记的写作,模式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其中,以文字中屡屡出现的“封侯”与“庙食”最具代表性。这一典故来源于《史记》,经过在官修正史中的演变之后,明清时期转入到了方... 在中国传统文本中,模式化书写是一种常见现象。明清时期对于地方神传记的写作,模式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其中,以文字中屡屡出现的“封侯”与“庙食”最具代表性。这一典故来源于《史记》,经过在官修正史中的演变之后,明清时期转入到了方志及文人笔记中。按照表述主体不同,可以将这类地方神传记中有关“封侯”与”庙食”的文字分为两种书写模式,一种为自述型,一种为他述型。明清时期所形成的这套固定的书写模式,除了与儒家独特的生死观相关之外,还有其特定的时代原因:其一是当时文化领域中的模式化倾向蔚然成风,其二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层累”地形成,其三是其他文体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侯 庙食 模式化 层累
下载PDF
从“处士”到“药王”——历代对孙思邈的尊称考述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晓捷 《唐都学刊》 2016年第4期84-89,共6页
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唐代被尊称为处士,北宋至明代尊为真人,明代万历以后又被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在其故里陕西铜川耀州区被尊称为药王不晚于清代乾嘉时期,其隐居地耀州五台山被称为药王山亦不晚于此时。
关键词 孙思邈 处士 真人 药王
下载PDF
苗世明藏报馆珍稀藏品镜像(续)
10
作者 苗世明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1,共2页
九、乡镇百话周报1931年11月在太原创刊。创办人:郭怀璋。四开四版,竖式排版铅印。设有社评、要闻汇志、本省大事记要、农民艺园等栏目。本报积极宣传时事政治,号召抵抗日本侵略。终刊时间不详。该报出版于中华民国二十年十一月三十日。
关键词 藏报馆 珍稀藏品 苗世明
下载PDF
苗世明藏报馆珍稀藏品镜像(续)
11
作者 苗世明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57,共2页
二十三、汉报1893年(光绪十九年)2月在湖北汉口创刊。创办人兼主编为日本人:宗方小太郎。是日本人在中国创办最早的中文日报。设有阅商务报书、恭录电谕、地痞逞能、日人远游和各项告白等栏目。1908年2月20日终刊。该报出版于1899年... 二十三、汉报1893年(光绪十九年)2月在湖北汉口创刊。创办人兼主编为日本人:宗方小太郎。是日本人在中国创办最早的中文日报。设有阅商务报书、恭录电谕、地痞逞能、日人远游和各项告白等栏目。1908年2月20日终刊。该报出版于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初九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世明 藏报馆 珍稀藏品
下载PDF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诗论
12
作者 钱甜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7期183-184,共2页
宋朝诗人喜欢以学问入诗,常会忽视诗歌的特点。严羽对此提出批评,他的《沧浪诗话》以禅入诗,并提出"别材"说、"妙悟"说、"兴趣"说、"气象"说等,揭示诗歌的本质属性、审美特征、创作的直觉心理... 宋朝诗人喜欢以学问入诗,常会忽视诗歌的特点。严羽对此提出批评,他的《沧浪诗话》以禅入诗,并提出"别材"说、"妙悟"说、"兴趣"说、"气象"说等,揭示诗歌的本质属性、审美特征、创作的直觉心理机制和作品的艺术境界。严羽的诗歌论对纠正宋诗流弊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别材 妙悟 兴趣
下载PDF
民族村寨深度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对策研究——以台江县施洞镇为例
13
作者 马静 田利红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村寨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施洞作为苗族乡镇,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方面具备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地区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文化浓郁,在语言、服饰、节日、农耕、习俗等方面独具特色,是发展深度旅游业的核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村寨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施洞作为苗族乡镇,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方面具备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地区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文化浓郁,在语言、服饰、节日、农耕、习俗等方面独具特色,是发展深度旅游业的核心内容。文化是旅游的根基所在,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时,应承认显性物的客观变化。施洞的旅游业应借鉴成功民族区域旅游目的地的经验,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保护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同时均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政府、企业和地方群体都纳入到旅游经营的主体中,寻找一条适合地方发展的社区生态旅游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文化 村寨旅游 施洞
下载PDF
苗族民间故事《诺徘与蒙诗彩奏》中的“神话母题”研究
14
作者 项云光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9-52,共4页
《诺徘与蒙诗彩奏》是一个苗族民间故事,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南苗族居住区和泰国、越南、老挝、美国以及法国等国家的苗族聚集区。作品主要讲述了诺徘和蒙诗彩奏这对苗族男女青年之间的故事,体现了苗族先民的原始思维和苗族文化的多样性,... 《诺徘与蒙诗彩奏》是一个苗族民间故事,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南苗族居住区和泰国、越南、老挝、美国以及法国等国家的苗族聚集区。作品主要讲述了诺徘和蒙诗彩奏这对苗族男女青年之间的故事,体现了苗族先民的原始思维和苗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历史、文化、教育、美学等多方面的价值。遗憾的是,目前评论界对该故事的关注和分析较少。从神话原型批评视角对该故事进行挖掘分析,发现故事中隐藏着感生、复仇、经历磨难和复活等丰富的神话母题,所以与其说《诺徘与蒙诗彩奏》是苗族的一个民间故事,毋宁说它是苗族的一个神话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民间故事 《诺徘与蒙诗彩奏》 神话母题
下载PDF
十八洞村苗绣传承人石顺莲非遗扶贫经验探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勇波 姜语菡 +1 位作者 赵小芳 刘欢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0年第8期29-31,共3页
苗绣是十八洞村苗族历史的重要见证,在十八洞村苗族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代时尚潮流对苗绣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得十八洞村苗绣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十八洞村苗绣传承人石顺莲带领她的团队攻坚克难,通过创办苗绣合作社、挖... 苗绣是十八洞村苗族历史的重要见证,在十八洞村苗族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代时尚潮流对苗绣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得十八洞村苗绣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十八洞村苗绣传承人石顺莲带领她的团队攻坚克难,通过创办苗绣合作社、挖掘传统苗绣的艺术价值,不断创新苗绣设计,打造了备受青睐的苗绣衍生产品和工艺品,探寻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之路,旨在唤醒人们内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技艺的保护意识,让传统苗绣走出大山走进市场,走出国门,为非遗扶贫非遗脱贫插上腾飞的翅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洞村 苗绣 石顺莲 非遗扶贫 经验
原文传递
乡土社会农事祭祀与社会控制——对民和县桥头村青苗善事的民俗学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言统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3-130,共8页
青苗善事是乡土社会进行农业祭祀的重要仪式,广大民众通过对神灵的信奉达成现实的目的,具有社会控制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桥头村官房和庙宇举行的青苗善事仪式的描述,表明这一农事祭祀仪式在传统乡土社会中,与基层行政管理相协调,为保持... 青苗善事是乡土社会进行农业祭祀的重要仪式,广大民众通过对神灵的信奉达成现实的目的,具有社会控制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桥头村官房和庙宇举行的青苗善事仪式的描述,表明这一农事祭祀仪式在传统乡土社会中,与基层行政管理相协调,为保持农业生产秩序,促进乡土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苗善事 乡土社会 仪式 社会控制
原文传递
台北所藏稿本《直隶河渠书》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开金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2,共8页
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编纂的《直隶河渠书》是一部记载乾隆中期以前直隶河道事宜的重要志书,但未能成书。因段玉裁等人认为嘉庆十三年王履泰进献朝廷的《畿辅安澜志》乃是攘窃自《直隶河渠书》,由此引发了一桩学术公案,多位学者... 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编纂的《直隶河渠书》是一部记载乾隆中期以前直隶河道事宜的重要志书,但未能成书。因段玉裁等人认为嘉庆十三年王履泰进献朝廷的《畿辅安澜志》乃是攘窃自《直隶河渠书》,由此引发了一桩学术公案,多位学者参与其中。目前唯一可见的《直隶河渠书》稿本是现存于台北的戴震藏本。这部稿本只经过部分删定,体例不一,卷目混乱,前辈学者对其记载也多有不同。戴震去世后,根据史料记载,可以基本梳理书稿的流传情况。而其他本子的情况,也可根据史料记载作出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隶河渠书》 戴震 段玉裁 缪荃孙 胡适 《畿辅安澜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