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保德期庙梁亚期动物群的特征与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云翔 薛祥煦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庙梁亚期代表着距今7~5Ma期间的地质时期。可归这一正期的动物群有陕西府谷庙梁动物群、甘肃武都龙家沟动物群、河南新安各地点动物群、山西保德地区部分地点的动物群,以及榆社马会组所含动物群等。庙梁亚期动物群的组成已与保德... 庙梁亚期代表着距今7~5Ma期间的地质时期。可归这一正期的动物群有陕西府谷庙梁动物群、甘肃武都龙家沟动物群、河南新安各地点动物群、山西保德地区部分地点的动物群,以及榆社马会组所含动物群等。庙梁亚期动物群的组成已与保德早中期的有很大区别,其特征是鹿类大量出现并高度分异,三趾马以Hipparionplalyodus为主,Chilotherium基本不再出现。各地庙梁亚期动物群均是典型的森林型动物群,广泛分布在我国北部的山西、陕西、河南及甘肃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趾马动物群 保德期 庙梁亚期 古动物 中新世
下载PDF
陕西山阳庙梁金矿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永康 梁婷 +5 位作者 周义 丁亮 李聪 李尚 岑炬标 张三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111,共17页
庙梁金矿床位于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的中心地带,为了查明庙梁金矿成矿流体特征、金的沉淀机制及矿床成因,对该矿床不同成矿阶段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并与周边典型金矿床特征进... 庙梁金矿床位于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的中心地带,为了查明庙梁金矿成矿流体特征、金的沉淀机制及矿床成因,对该矿床不同成矿阶段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并与周边典型金矿床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矿床包裹体类型丰富,成矿早阶段主要为H_(2)O-NaCl型包裹体(Ⅱ型)、部分H_(2)O-CO_(2)型包裹体(Ⅲ型)和少量纯CO_(2)型包裹体(Ⅰ型);主成矿阶段主要为H_(2)O-NaCl型包裹体(Ⅱ型)和H_(2)O-CO_(2)型包裹体(Ⅲ型);成矿晚阶段主要为H_(2)O-NaCl型包裹体(Ⅱ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从早阶段至晚阶段,流体性质由中高温、中等盐度、低密度、富CO_(2)流体向中低温、中低盐度、中等密度、贫CO_(2)流体演化。激光拉曼成分分析表明包裹体气相成分除CO_(2)外,还含有一定量的CH_(4)和H_(2)S。综合研究认为在低氧逸度的还原环境下,金在流体中以Au(HS)_(2)^(-)络合物的形式迁移,流体在向上运移过程中,因温度、压力的降低而发生不混溶现象是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庙梁金矿床 南秦岭
下载PDF
陕西省庙梁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永康 梁婷 +4 位作者 丁亮 李聪 李尚 张三龙 王书勤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20期122-123,共2页
陕西省庙梁金矿位于南秦岭造山带内的柞水—山阳多金属矿集区的中心地带,金矿体主要呈透镜状、脉状及板状赋存于脆-韧性构造破碎蚀变岩和石英脉中;矿体产出形态和规模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通过野外地质调研,岩相学、流体包裹体等研究,... 陕西省庙梁金矿位于南秦岭造山带内的柞水—山阳多金属矿集区的中心地带,金矿体主要呈透镜状、脉状及板状赋存于脆-韧性构造破碎蚀变岩和石英脉中;矿体产出形态和规模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通过野外地质调研,岩相学、流体包裹体等研究,认为庙梁金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岩浆分异迭加地下水循环改造的中温热液构造蚀变石英脉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石英脉 庙梁金矿 南秦岭
下载PDF
陕西靖边庙梁遗址龙山时代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7
4
作者 邵晶 邸楠 +8 位作者 杨国旗 何存礼 王阳阳 赵向辉 赵轲 康宁武 李文海 张文宝 夏楠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1,共9页
2017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庙梁遗址,发掘清理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时代两大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其中,龙山时代遗存非常丰富,遗迹有房址、灰坑(储藏坑)、墓葬等,出土遗物包括陶、石、骨等各类器物,分为龙山时代前期和龙山时代... 2017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庙梁遗址,发掘清理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时代两大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其中,龙山时代遗存非常丰富,遗迹有房址、灰坑(储藏坑)、墓葬等,出土遗物包括陶、石、骨等各类器物,分为龙山时代前期和龙山时代后期两大相继的发展阶段。庙梁遗址龙山遗存是近年来陕北地区龙山时代考古遗存的重要发现,是构建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县 庙梁遗址 龙山时代 文化遗存
下载PDF
陕西靖边庙梁遗址仰韶时代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6
5
作者 邵晶 邸楠 +9 位作者 杨国旗 何存礼 王阳 赵向辉 康宁武 李文海 张文宝 王阳阳 刘军幸 夏楠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2,共10页
庙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芦河南岸的台地之上。2017年9月至12月,为配合蒙西——华中运煤铁路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队、靖边县文管办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约4000平方米,清理了一批仰... 庙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芦河南岸的台地之上。2017年9月至12月,为配合蒙西——华中运煤铁路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队、靖边县文管办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约4000平方米,清理了一批仰韶至龙山时代的重要遗存。其中仰韶晚期遗存包括房址12座、灰坑20座、窑址2座,出土了陶、石、骨质各类遗物数百件,为庙梁遗址及陕北地区的仰韶时代晚期的文化内涵、特征及聚落结构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庙梁遗址 仰韶晚期 聚落
下载PDF
庙梁站与兴和西站改造方案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田智良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7,79,共5页
在阐述既有庙梁站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物流产业园区的整体运量、站坪坡度、地形、站间距、运输组织、牵引质量等因素,研究2个站改方案,通过优缺点分析比较,最终认为外包方案更为合理。在阐述既有兴和西站概况的基础上,结合博源装卸场煤炭... 在阐述既有庙梁站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物流产业园区的整体运量、站坪坡度、地形、站间距、运输组织、牵引质量等因素,研究2个站改方案,通过优缺点分析比较,最终认为外包方案更为合理。在阐述既有兴和西站概况的基础上,结合博源装卸场煤炭下海运量、站坪坡度、地形、站间距、运输组织、牵引质量,研究2个站改方案,通过优缺点分析比较,最终认为10 000 t方案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庙梁站 兴和西站 改造方案
下载PDF
从庙梁遗址看陕北地区的仰韶晚期遗存 被引量:2
7
作者 邸楠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5,共7页
本文通过对庙梁遗址及陕北地区已发掘的五庄果墚、杨界沙遗址中仰韶时代晚期遗存特征的分析,并与关中及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同期遗存进行比较,认为陕北地区仰韶时代晚期遗存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周邻地区文化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 本文通过对庙梁遗址及陕北地区已发掘的五庄果墚、杨界沙遗址中仰韶时代晚期遗存特征的分析,并与关中及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同期遗存进行比较,认为陕北地区仰韶时代晚期遗存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周邻地区文化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其中受关中地区型仰韶文化影响最大,因此仍属仰韶文化的范畴,可称为五庄果墚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梁遗址 仰韶晚期 五庄果墚类型
下载PDF
陕西山阳庙梁金矿钻孔地球元素主成分分析研究
8
作者 丁亮 梁婷 +5 位作者 陈永康 李聪 周义 李尚 张三龙 王书勤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20期204-205,共2页
地质钻孔中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组合特征对于找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四个钻孔资料基础上,分析了Cu、Zn、Au和Pb四种元素在纵向不同岩性中的变化特征和相关性关系。Cu、Au和Pb元素的含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矿体部分,Zn的最大值出现在角砾岩... 地质钻孔中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组合特征对于找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四个钻孔资料基础上,分析了Cu、Zn、Au和Pb四种元素在纵向不同岩性中的变化特征和相关性关系。Cu、Au和Pb元素的含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矿体部分,Zn的最大值出现在角砾岩中;整体而言在绢云母千枚岩中出现较高Zn含量;在PK0+S-1中Au与Cu表现为正相关性,ZK02N-5中Au与Cu、Au与Pb表现为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元素 成分分析 庙梁
下载PDF
Discovery and chronological division of the Hipparion fauna in Laogaochuan Village, Fugu County, Shaanxi 被引量:12
9
作者 薛祥煦 张云翔 岳乐平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5年第11期926-929,共4页
Over two hundred species of the Hipparion fauna belonging to the Baode Stage havebeen found in more than a hundred localities in China. All of these fossils had beenthought to come from the same horizon by most scient... Over two hundred species of the Hipparion fauna belonging to the Baode Stage havebeen found in more than a hundred localities in China. All of these fossils had beenthought to come from the same horizon by most scientists till the end of the 1950s.Since 1960, the Hipparion fauna has been discovered from different horizons and differentecologic groups, and extensive studies of taxonomy and evolution of some mamm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anon FAUNA Lamagou substage miaoliang substage Paleomagnetie age.
原文传递
陕北靖边庙梁遗址浮选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傅文彬 邸楠 +3 位作者 邵晶 胡松梅 杨瑞琛 赵志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庙梁遗址是陕北地区仰韶晚期至龙山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其出土遗存开启的龙山时代后期"双鋬鬲陶器体系"被认为是石峁文化的重要源头。在发掘过程中对房址、灰坑、灶址等遗迹共采得土样32份,共计143.5 L,其中包括仰韶晚期的样... 庙梁遗址是陕北地区仰韶晚期至龙山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其出土遗存开启的龙山时代后期"双鋬鬲陶器体系"被认为是石峁文化的重要源头。在发掘过程中对房址、灰坑、灶址等遗迹共采得土样32份,共计143.5 L,其中包括仰韶晚期的样品14份,共67 L;龙山时期的样品18份,共76.5 L。通过对庙梁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发现了23个种属的植物种子,包括粟、黍两种农作物,以及胡枝子属、草木犀、藜属、虫实属、猪毛菜属、狗尾草、野燕麦、大麻、酸枣等其他植物种子,共计35913粒。浮选结果显示,庙梁先民发展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其中粟的地位较高,这一结构从仰韶晚期到龙山时期没有改变。豆科植物的高出土概率表明庙梁周边的植被条件适宜发展牧业。结合动物考古的研究结果,庙梁先民在仰韶晚期以农业为主;进入龙山时期后,以牛、羊的传入为契机,牧业也迅速地发展起来,这种农牧兼营的情况与木柱柱梁等遗址比较相似。这一时期生计策略的变化,可能是当时人类面临气候波动时的对策之一。房址F4内柱洞D2出土植物遗存十分特殊,反映出房址F4与粮食加工或消费有关。D2本身可能是一个先于房址废弃的柱洞,也可能是一类少见的地臼,结合民族学材料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庙梁遗址出土了27530粒藜属种子,有可能是人为收集利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梁遗址 陕北地区 仰韶时代 龙山时代 旱作农业
原文传递
陕西山阳庙梁金矿床黄铁矿矿物学研究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永康 梁婷 +6 位作者 丁亮 李尚 强亚琴 李聪 岑炬标 张三龙 王书勤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15-1231,共17页
为查明陕西山阳庙梁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与成矿机制,对该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了岩相学观察、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及S、Pb同位素分析。不同类型矿石及花岗岩体中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显示,黄铁矿的S/Fe、δFe和δS、Co... 为查明陕西山阳庙梁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与成矿机制,对该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了岩相学观察、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及S、Pb同位素分析。不同类型矿石及花岗岩体中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显示,黄铁矿的S/Fe、δFe和δS、Co/Ni、Au/Ag、Co-Ni及Co-Ni-As图解均表明庙梁金矿中的黄铁矿为岩浆热液成因;其Fe/(S+As)绝大多数值大于0.863,指示黄铁矿形成于中浅部。黄铁矿中的硫为深部幔源硫混染了部分地壳硫;铅来自地壳与地幔活动形成的造山带中,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对矿床的构造背景、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岩时代、矿物学、同位素等特征的综合研究表明,庙梁金矿为受构造控制的中浅成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矿物学 S、Pb同位素 庙梁金矿 南秦岭
原文传递
陕北靖边庙梁遗址动物遗存研究兼论中国牧业的形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松梅 杨曈 +2 位作者 杨苗苗 邵晶 邸楠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31,共15页
对庙梁遗址龙山早期出土的动物骨骼按照发掘单位逐一进行系统分类、测量、鉴定,总共鉴定出8种哺乳动物,分别为蒙古兔(Lepus tolai)、奥氏马(Equus ovodovi)、家猪(Sus domesticus)、梅花鹿(Cervus nippon)、马鹿(Cervus elaphus)、狍(Ca... 对庙梁遗址龙山早期出土的动物骨骼按照发掘单位逐一进行系统分类、测量、鉴定,总共鉴定出8种哺乳动物,分别为蒙古兔(Lepus tolai)、奥氏马(Equus ovodovi)、家猪(Sus domesticus)、梅花鹿(Cervus nippon)、马鹿(Cervus elaphus)、狍(Capreolus capreolus)、绵羊(Ovis aries)和普通牛(Bos taurus)。庙梁先民的肉食来源以狩猎奥氏马和饲养家猪、普通牛和绵羊为主。庙梁遗址中3件绵羊骨骼F20:D22、H49:D31和F19:D34经过^(14)C-AMS测年分别为4406~4186 cal.a B.P.、4401~4155 cal.a B.P.和4342~4151 cal.a B.P.;离庙梁遗址仅24 km的同时期的龙山时代早期横山红梁遗址,2件普通牛骨骼IF4③:D2、IIH26②:D23经过^(14)C-AMS测年分别为4406~4186 cal.a B.P.、4405~4158 cal.a B.P.,1件绵羊骨骼IF4③:D4的^(14)C-AMS测年为4407~4237 cal.a B.P.。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时代最早、数量较多和具有直接测年数据的一批绵羊和普通牛的遗址,代表牧业经济活动的一批绵羊和普通牛开始出现,预示着龙山时代早期晚段庙梁遗址和红梁遗址极有可能是牧业形成的萌芽时期。另外,使用古DNA检测手段,确认了目前陕北地区数量较大的一批奥氏马标本,同时对保存较好的奥氏马下颌骨标本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和总结,为今后奥氏马标本的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奥氏马的发现不仅扩大了该物种的地理分布范围,还增加了马科成员的种类,纠正了以往全新世中国野马全部是普氏野马的传统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 庙梁遗址 龙山时代早期 动物遗存 奥氏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