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系苗岭统碳酸盐岩硬底:缺乏生物扰动背景下的早期海底胶结作用
1
作者 代明月 尹忠雷 +3 位作者 齐永安 韩兰兰 陈松华 卿诗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41-2052,共12页
华北地台南缘寒武系苗岭统碳酸盐岩硬底发育在核形石灰岩和鲕粒灰岩之上,并明显截断下伏的碳酸盐沉积物。本文通过对硬底界面之下颗粒间的放射纤维状方解石胶结物和等厚环边的微晶胶结物分析,表明其形成于早期海底胶结作用,该时期早期... 华北地台南缘寒武系苗岭统碳酸盐岩硬底发育在核形石灰岩和鲕粒灰岩之上,并明显截断下伏的碳酸盐沉积物。本文通过对硬底界面之下颗粒间的放射纤维状方解石胶结物和等厚环边的微晶胶结物分析,表明其形成于早期海底胶结作用,该时期早期胶结区靠近沉积物—水界面,易受潮汐和波浪冲刷而暴露海底,并在持续搅动的高能环境中经历磨蚀和平整,形成硬底。由于硬底形成后几乎没有受到强烈改造和持续生物侵蚀的影响,通常表现出简单、平坦的表面形态。研究区馒头组二段含硬底层段形成于低、高能交替的潮间—潮下水道环境,以微晶方解石为主要的胶结剂沉淀;张夏组含硬底层段形成于台内鲕粒滩高速建造期,以物理化学沉淀和早期海底胶结作用为主。研究区出现的硬底表明,该时期海水化学条件和海底生态环境利于碳酸盐沉积物的早期胶结。硬底作为早期海底胶结作用的突出证据,对于研究碳酸盐沉积物的早期成岩作用及岩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其形成过程及成因也为古海洋化学条件和底栖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了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硬底 华北地台 寒武系苗岭统 早期海底胶结
下载PDF
Diversified calcimicrobes in dendrolites of the Zhangxia Formation, Miaolingian Series(Middle Cambria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被引量:1
2
作者 Ming-Xiang Me Muhammad Riaz +2 位作者 Zhen-Wu Zhang Qing-Fen Meng Yuan Hu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21年第2期157-181,共25页
As a type of non-laminated microbial carbonates, dendrolites are dominated by isolated dendritic clusters of calcimicrobes and are distinct from stromatolites and thrombolites. The dendrolite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As a type of non-laminated microbial carbonates, dendrolites are dominated by isolated dendritic clusters of calcimicrobes and are distinct from stromatolites and thrombolites. The dendrolite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Miaolingian Zhangxia Formation at Anjiazhuang section in Feicheng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provide an excellent exampl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both growth pattern and forming mechanism of dendrolites. These dendrolites are featured by sedimentary fabrics and composition of calcified microbes as follows.(1) The strata of massive limestones, composed of dendrolites with thickness of more than one hundred meters, intergrade with thick-bedded to massive leiolites, formimg the upper part of a third-order depositional sequence that constitutes a forced regressive systems tract.(2) A centimeter-sized bush-like fabric(shrub) typically produced by calcified microbes is similar to the mesoclot in thrombolites but distinctive from clotted fabrics of thrombolites. This bushlike fabric is actually constituted by diversified calcified microbes like the modern shrub as a result of gliding mobility of filamentous cyanobacteria. Such forms traditionally include: the Epiphyton group(which actually has uncertain biological affinity), the Hedstroemia group which closely resembles modern rivulariacean cyanobacteria,and the possible calcified cyanobacteria of the Lithocodium–Bacinella group.(3) Significantly, dense micrite of leiolite is associated with sponge fossils and burrows, and is covered by microstromatolite. The Lithocodium–Bacinella group is a controversial group of interpreted calcified cyanobacteria in the Cambrian that has also been widely observed and described in the Mesozoic. Therefore, dendrolites with symbiosis of leiolites in the studied section provide an extraordinary exampl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growing style of bush-like fabrics(shrubs) of the dendrolites dominated by cyanobacterial mats. Furthermore, the present research provides some useful thinking approache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the Early Paleozoic skeletal reefs and the microbe–metazoan transitions of the Cambr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fied microbe Dendrolite Leiolite EPIPHYTON Lithocodium–Bacinella CAMBRIAN miaolingian Zhangxia Formation
原文传递
Giant ooids of microbial origin from the Zhangxia Formation(Cambrian Miaolingian Series)in North China
3
作者 Ming-Yue Dai Hua-Shan Zhang +3 位作者 Wei Zheng Yong-An Qi Zhi-Feng Xing Zhen Zhang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52-68,共17页
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formation of giant ooids is one of the areas of long-term controversy in ooidal research,but it has not been confirmed conclusively.Abundant giant ooids developed in the Zhangxia Form... 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formation of giant ooids is one of the areas of long-term controversy in ooidal research,but it has not been confirmed conclusively.Abundant giant ooids developed in the Zhangxia Formation of the Cambrian Miaolingian Series in North China.Giant ooid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examined by using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and Field Emission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he nuclei of the ooids consist of micritic pellets or radial ooids with diameters less than 2 mm and are formed in a weak-agitating seawater environment.Their cortices are concentric,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alternations of the dark laminae of micritic calcite or Girvanella filaments and light laminae of microsparry calcite.In the environments of inter-bank sea with the alternating development of medium and low energy and chiefly weak-agitating conditions,giant ooids were formed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Girvanella filamentous growth,biologically-induced calcification and/or biologically-influenced calcification and inorganic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The microfossils of Girvanella are distributed in inner and outer cortices of giant ooids,especially dense in the latter.This distinctly indicates that microb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giant ooids,and also provides a vital example for discussing the microbial origin of giant oo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rvanella filament Microbial origin Giant ooid Cambrian miaolingian Series Zhangxia Formation North China
原文传递
寒武系张夏组鲕粒滩中微生物碳酸盐岩主导的生物丘:以河北秦皇岛驻操营剖面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梅冥相 Khalid Latif +1 位作者 孟庆芬 胡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7-251,共25页
华北地台的寒武系苗岭统,大致包括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和崮山组,这些组分别组成相应的三级沉积层序,在它们的顶部集中发育着鲕粒滩相灰岩而构成强迫型海退沉积,成为时间特化的相,代表着鲕粒主导的特别的寒武纪碳酸盐岩台地类型,表现... 华北地台的寒武系苗岭统,大致包括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和崮山组,这些组分别组成相应的三级沉积层序,在它们的顶部集中发育着鲕粒滩相灰岩而构成强迫型海退沉积,成为时间特化的相,代表着鲕粒主导的特别的寒武纪碳酸盐岩台地类型,表现在浅海陆架中大面积分布鲕粒滩,而且在这样的鲕粒滩中生长和发育着微生物碳酸盐岩主导的生物丘;河北省秦皇岛市驻操营剖面的张夏组上部鲕粒滩相灰岩中的生物丘正是上述现象最为典型的代表。虽然类似的现象曾经被描述为"藻坪"沉积,或者笼统地归为"微生物礁",但是,河北省秦皇岛市驻操营剖面的张夏组上部鲕粒滩相灰岩中的生物丘,以下现象不但将其特征化而且代表着壮观的沉积学现象:(1)在强迫型海退体系域的下部与鲕粒滩相灰岩交互产出的主要是柱状叠层石生物丘;(2)在张夏组顶部则以集中产出的均一石和树形石生物丘为特征;(3)下部的柱状叠层石生物丘中主要包括石松藻(Lithocodium)-孢网菌(Bacinella)状组构的钙化蓝细菌;(4)在上部集中产出的均一石与树形石生物丘,则发育着丝状钙化蓝细菌、基座菌(Hedstroemia)和附枝菌(Epiphyton)之类的多样化的钙化蓝细菌。由于石松藻(Lithocodium)-孢网菌(Bacinella)状组构的钙化蓝细菌是一种灭绝了的浅海生命形式,而且是不知道分类位置归属的生命形式,尤其是石松藻(Lithocodium)状组构近年来在寒武纪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中多被解释为"硅质海绵骨针的网状物"或"非骨针角质海绵骨骼纤维",再考虑到均一石自从命名以来很少描述在古老的地层记录之中,因此,驻操营剖面张夏组上部多样化微生物碳酸盐岩所主导的生物丘,以及生物丘中特别而且多样的钙化蓝细菌化石构成,为了解蓝细菌主导的光合作用微生物席复杂的钙化作用形成微生物碳酸盐岩提供了较为典型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蓝细菌化石 微生物碳酸盐岩 生物丘 张夏组 寒武系苗岭统 驻操营剖面 河北秦皇岛
下载PDF
鲕粒滩中光合作用生物膜构建的高能核形石:以辽西葫芦岛三道沟剖面寒武系张夏组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梅冥相 Khalid Latif +1 位作者 孟晓庆 胡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9-1016,共18页
核形石是一种具有双重属性而较为特别的微生物碳酸盐岩:①作为一种包覆颗粒类型,核形石以不平滑的圈层和较大的大小被解释为微生物成因区别于成因存在着较大争议的鲕粒;②作为一种形成在围绕着核心的序列式纹层化作用过程中的球形或椭... 核形石是一种具有双重属性而较为特别的微生物碳酸盐岩:①作为一种包覆颗粒类型,核形石以不平滑的圈层和较大的大小被解释为微生物成因区别于成因存在着较大争议的鲕粒;②作为一种形成在围绕着核心的序列式纹层化作用过程中的球形或椭球型的生物沉积构造,核形石还常常被解释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一种类型而被归为球状叠层石。在辽西葫芦岛三道沟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顶部的块状鲕粒滩相灰岩之中,密集发育着厘米级别大小的高能泥晶核形石。另外,以下重要特征将张夏组鲕粒灰岩中的核形石特征化,包括:①厘米级别的大小;②椭圆形为主的形态学特征;③特征性的纹层状构造;④核形石皮层中普遍发育而且较高密度保存的丝状蓝细菌鞘的钙化化石等等。尽管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解释古代核形石复杂的形成机理将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也尽管形成这些核形石复杂的生物膜钙化作用机理还没有得到精确的了解,但是,辽西葫芦岛三道沟剖面张夏组中的核形石,直接的微生物化石证据,尤其是在核形石内较为丰富的丝状蓝细菌鞘化石,使其成为一个了解光合作用生物膜建造核形石的典型实例;同时,也为进一步了解形成在水柱中的放射鲕粒以及形成在海底的泥晶核形石之间复杂的形成机理的差异性,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蓝细菌 核形石 张夏组 寒武系苗岭统 辽西葫芦岛三道沟剖面
下载PDF
鲕粒滩相灰岩特别的核形石灰岩帽——以山西繁峙茶坊子剖面寒武系张夏组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梅冥相 MUHAMMAD Riaz +1 位作者 孟庆芬 刘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9-856,共18页
作为一种较为特别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核形石以双重属性而著称:①以不平滑的皮层和较大的大小而常常被解释为微生物成因,从而区别于而成因存在着较大争议的鲕粒,所以,核形石也可以作为一种包覆颗粒类型;②作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一种类... 作为一种较为特别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核形石以双重属性而著称:①以不平滑的皮层和较大的大小而常常被解释为微生物成因,从而区别于而成因存在着较大争议的鲕粒,所以,核形石也可以作为一种包覆颗粒类型;②作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一种类型而被归为相互不连接的球状叠层石,因为核形石形成在围绕着核心的序列式纹层化作用过程之中,并且表现为球形或椭球型的生物沉积构造。在山西繁峙茶坊子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块状鲕粒滩相灰岩的顶部,密集发育着厘米级别大小的高能泥晶核形石,核形石灰岩的厚度接近1 m,从而组成一个块状鲕粒滩相灰岩之上特征性的核形石灰岩帽。该层厚度较小的(小于1 m)核形石灰岩中的核形石,具有以下特征:①厘米级别的大小(1至3 cm);②球形或椭球形的形态学特征;③核形石皮层主导性的泥晶和少量的微亮晶构成;④核形石皮层中较高密度保存的丝状蓝细菌鞘化石;⑤核形石间特别的凝块基质,以及明显的丝状蓝细菌鞘化石构成的凝块。尽管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解释古代核形石复杂的形成机理将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也尽管形成这些核形石复杂的生物膜钙化作用机理还没有得到完全而且准确的了解,但是,山西省繁峙县茶坊子剖面张夏组顶部的核形石,壮观的宏观特征,核形石皮层中直接的微生物化石证据,尤其是在核形石内较为丰富的丝状蓝细菌鞘化石,使其成为一个了解光合作用生物膜建造核形石的典型实例,而且成为了解发育在高能鲕粒滩相灰岩之上最为特别的"藻坪"沉积的一个较为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蓝细菌钙化鞘化石 核形石 张夏组 寒武系苗岭统 茶坊子剖面 山西省繁峙县
下载PDF
贵州第一枚标准层型剖面及点位(GSSP)金钉子——寒武系苗岭统及乌溜阶研究与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元龙 袁金良 +8 位作者 郭庆军 尹磊明 杨兴莲 王春江 杨瑞东 王约 杨宇宁 陈圣光 罗雪 《贵州地质》 2021年第3期229-237,共9页
2018年6月21日,国际地科联全票通过批准寒武系第三统为苗岭统,第5阶为乌溜阶的全球标准层型及点位(GSSP)的建议,落户在中国贵州八郎,这是我国获得的第11个金钉子,使我国成为拥有金钉子最多的国家。由贵州大学赵元龙为首的由贵州大学及... 2018年6月21日,国际地科联全票通过批准寒武系第三统为苗岭统,第5阶为乌溜阶的全球标准层型及点位(GSSP)的建议,落户在中国贵州八郎,这是我国获得的第11个金钉子,使我国成为拥有金钉子最多的国家。由贵州大学赵元龙为首的由贵州大学及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历时35年,通过三叶虫、疑源类地层、层序地层,无机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经过了激烈的多国竞争而获得,成为全球同期地层对比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钉子” 寒武系 苗岭统及乌溜阶 全球同期地层对比 贵州
下载PDF
光合作用生物膜诱发的放射鲕粒:以江苏徐州贾旺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1-488,共28页
几年来针对巴哈马现代文石鲕粒的持续性研究表明,微生物和细胞外聚合物质(EPS)在鲕粒的形成和发育中起着关键而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认识,即:鲕粒可以看作是"纹层状的有机沉积构造"并遵循着微生物岩体系的一些形... 几年来针对巴哈马现代文石鲕粒的持续性研究表明,微生物和细胞外聚合物质(EPS)在鲕粒的形成和发育中起着关键而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认识,即:鲕粒可以看作是"纹层状的有机沉积构造"并遵循着微生物岩体系的一些形成特征。但是,鲕粒30亿年的发育历史、多样化的产出环境、特征性的矿物构成和各种各样的沉积组构,确实赋予了鲕粒生长和形成机理的复杂性和神秘性,因为鲕粒在何处而且如何形成、以及鲕粒究竟记录着何种生物与非生物过程的许多问题还存在剧烈争论。来自于江苏徐州贾旺剖面苗岭统张夏组上部鲕粒滩相灰岩,由较为典型的方解石放射鲕粒所组成,表现出放射状、放射—同心状和泥晶质的沉积组构,而且在鲕粒核心、鲕粒皮层以及在鲕粒间的不规则团块或凝块的暗色泥晶质构成中高密度地保存着精美的葛万菌(Girvanella)化石,进一步表明了这些暗色泥晶构成代表着较为特征的光合作用生物膜,从而提供了一个苗岭世方解石海中放射鲕粒形成较为直接的微生物证据,以及与光合作用生物膜之间复杂的成因联系,因为葛万菌是相对较为肯定地类比于近代钙化织线菌(Plectonema)的丝状蓝细菌化石,尽管还可类比于现代的伪枝菌(Scytonema)。虽然形成放射状鲕粒皮层的放射纤维状方解石的沉淀作用确实不能解释为直接的微生物沉淀作用的结果,但是,这些放射鲕粒确实表现出光合作用生物膜诱发、滋养并促进了放射纤维状方解石皮层增生作用的重要证据,为拓宽"鲕粒谜"的阐释提供了一个较为重要的典型实例,而且还成为寒武纪苗岭世方解石海与后生动物辐射相耦合的蓝细菌繁荣的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鲕粒 光合作用生物膜 张夏组 寒武系苗岭统 徐州贾旺剖面 华北地台
下载PDF
光合作用微生物席主导的寒武系苗岭统崮山组均一石:以山东省泗水县圣水峪剖面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5-358,共24页
作为一种缺乏沉积构造的隐晶质块状泥晶所表征的非纹层状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均一石自从命名之后就很少被描述或自古老的地层记录之中被识别出来,再加上缺乏现代实例,造成了对这种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研究的困难。来自于山东省泗水县圣... 作为一种缺乏沉积构造的隐晶质块状泥晶所表征的非纹层状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均一石自从命名之后就很少被描述或自古老的地层记录之中被识别出来,再加上缺乏现代实例,造成了对这种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研究的困难。来自于山东省泗水县圣水峪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崮山组中的均一石,以厚层块状、缺乏沉积构造的泥晶灰岩为主,表现为生物层状的微生物礁,与相对较深水的中厚层中至深缓坡相的条带状泥晶灰岩和泥灰岩一起,构成较为典型的潮下型碳酸盐岩米级旋回,集中发育在淹没不整合型三级沉积层序顶部的强迫型海退体系域之中,代表着相对海平面下降阶段的沉积记录。在这些主导着生物层状微生物礁灰岩的均一石中,不均匀地高密度保存着致密缠绕以及较薄的泥晶壁所成型的丝状葛万菌物质体是其最为基本的特征,表明均一石形成于光合作用微生物席复杂的钙化作用。另外,在均一石的致密泥晶组构中,局部发育毫米级至厘米级大小而且形态极端不规则的亮晶显微管状组构。基于其特别的组构特征,将这样的组构解释为具有公共鞘的丝状蓝细菌即念珠菌菌落的钙化作用残余物,其致密泥晶组构可能代表着蓝细菌公共鞘的钙化作用残余物,其中的亮晶显微管则可能为蓝细菌丝状体的钙化作用残余物,而且在这样的组构之中还发育和共生着丝状葛万菌菌落,从而延伸了对蓝细菌菌落钙化作用残余物的认识和解释,并对具这种组构的海绵木乃伊解释提供了另外一种重要的研究镜像。因此,山东省泗水县圣水峪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崮山组上部生物层状微生物礁体中的均一石,不仅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寒武纪苗岭世不借助于二氧化碳浓缩作用机制(CCM机制)的蓝细菌钙化作用的实例,而且提供了一个在丝状蓝细菌主导的微生物席之中发育着念珠菌菌落的多重状微生物席的典型实例,从而拓宽了对显生宙最高的大气圈CO2含量以及较高的大气圈O2含量条件下的较为典型的方解石海中与寒武纪后生动物大爆发相平行的蓝细菌繁荣和钙化作用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石 光合作用微生物席 崮山组 苗岭统 寒武系 圣水峪剖面 山东省 华北地台
下载PDF
寒武纪苗岭世特别的光养碳酸盐岩工厂:以江苏徐州贾旺剖面张夏组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冥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4-768,共25页
碳酸盐岩工厂,即碳酸盐生产作用体系,是指那些表明了以下特征的底栖碳酸盐岩组合,这些特征包括主导性沉淀作用样式、矿物构成、生产作用以及生长潜力的深度变化范围;如果将浮游碳酸盐工厂作为第四个体系的话,再排除渗漏和陆相工厂(与流... 碳酸盐岩工厂,即碳酸盐生产作用体系,是指那些表明了以下特征的底栖碳酸盐岩组合,这些特征包括主导性沉淀作用样式、矿物构成、生产作用以及生长潜力的深度变化范围;如果将浮游碳酸盐工厂作为第四个体系的话,再排除渗漏和陆相工厂(与流体相关的工厂),那么,在地质学尺度范围内,基于海相碳酸盐沉淀作用的三种基本的模式(非生物的(或者是准非生物的)、生物诱发的、以及生物控制的),这些沉淀作用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三个碳酸盐生产体系即形象化的三重划分的碳酸盐岩工厂:(1) T-工厂,T蕴含着热带的和水柱顶部的涵义;(2) C-工厂,C代表着冷水或受到控制的沉淀作用的基本涵义;(3) M-工厂,M代表着微生物、泥晶或泥丘的基本内涵。作为显生宙的第一个纪,寒武纪明显具有一个承前启后的特点,在较高的大气圈氧气含量下得到进化的生物矿化作用表征的寒武纪后生动物大爆发、与显生宙最高的大气圈二氧化碳含量下得到复苏的有机矿化作用主导的微生物礁相耦合,从而在寒武纪方解石海中形成一个蓝细菌繁荣所主导的光养T-工厂和M-工厂;光养T-工厂则以光合作用生物膜诱发的放射鲕粒为特征,光养M-工厂不但占据着T-工厂的位置而且以蓝细菌微生物席所主导的微生物礁所表征的碳酸盐泥丘为特征。所以说,这两个特别的碳酸盐工厂均指向一个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的基本特征。这样的浅水光养T-工厂和光养M-工厂的典型实例,来自于江苏徐州贾旺剖面的张夏组,表现在张夏组构成的三级沉积层序中组成强迫型海退体系域的一个特别的沉积序列,即从一套31 m厚的光合作用生物膜诱发的放射鲕粒滩相灰岩向上变化为一套厚度为82 m的均一石和树形石主导的微生物礁灰岩,体现出了一个从光养-T工厂变化为光养M-工厂的变化序列。由于M-工厂在现代世界之中没有得到较好的约束,而且主导T-工厂的鲕粒常常被理解为无机沉淀物的典型代表,所以,本文的发现和研究,将拓宽寒武纪时期特别环境因素控制下的方解石海之中、与后生动物的寒武纪大爆发相平行的蓝细菌繁荣所主导的碳酸盐岩生产作用体系即碳酸盐工厂的深入了解,因为描述、界定和解释无穷多样的碳酸盐岩始终是一个谜团,原因在于许多复杂的困难和问题只有推测性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养碳酸盐岩工厂 张夏组 寒武系苗岭统 江苏徐州贾旺剖面 华北地台
下载PDF
华北地台马沟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微生物岩的组构特征、沉积环境和地质意义
11
作者 王龙 李伟强 +2 位作者 王皓 吴海 辛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3-1209,共17页
华北地台大约从寒武纪第二世的晚期开始接受沉积,超覆在前寒武寒武纪“巨型不整合面”之上,形成了一套二级海侵背景下的厚层陆表海硅质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序列,这套特别的地层序列在苗岭统和芙蓉统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岩。研究区... 华北地台大约从寒武纪第二世的晚期开始接受沉积,超覆在前寒武寒武纪“巨型不整合面”之上,形成了一套二级海侵背景下的厚层陆表海硅质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序列,这套特别的地层序列在苗岭统和芙蓉统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岩。研究区苗岭统出露较为完整,包括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和崮山组,分别构成4个三级层序即SQ1至SQ4。在SQ2的高位体系域和强迫型海退体系域中,以及SQ3的高位体系域中发育了较为特别的由微生物岩构成的生物层、生物丘或生物丘复合体。微生物岩的种类和沉积环境包括形成于正常浪基面以下、潮下带低能环境的类型I迷宫状微生物岩,潮下带上部至潮间带中高能环境的类型II和类型III迷宫状微生物岩,风暴浪基面之上浅水环境中的均一石,潮间带短柱状叠层石和潮上带近水平缓波状叠层石,以及高能鲕粒滩中的小型叠层石生物丘。通常认为寒武系苗岭统的微生物岩(礁)以凝块石和树形石为特征,而本次研究在苗岭统中发现了迷宫状微生物岩和均一石,补充丰富了对寒武系微生物岩(礁)多样化和复杂化构成的认识。无论是在迷宫状微生物岩、均一石中,还是叠层石中,都见到了一种或多种钙化蓝细菌(鞘)化石,如葛万菌(Girvanella)、附枝菌(Epithyton)和基座菌(Hedstroemia)等,以及大量的钙化微生物席残余物,表明这些微生物岩是由蓝细菌所主导的微生物席的复杂的钙化作用产物,而大量呈弥散状分布的黄铁矿晶体或颗粒则表明硫酸盐还原菌等非光合作用细菌和异养细菌可能在促进碳酸盐沉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 寒武纪 苗岭统 微生物岩 钙化蓝细菌
下载PDF
蓝细菌繁荣滋养的苗岭世光养碳酸盐岩工厂:以安徽寿县卧龙山剖面崮山组为例
12
作者 梅冥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71-3591,共21页
描述、界定和解释无穷多样的碳酸盐岩始终是一个谜团,因为许多复杂的问题只有推测性的答案。碳酸盐生产作用体系形象化地定义为碳酸盐岩工厂,最原始的定义是指小于15 m深的清澈浅水环境,因为这是绝大多数碳酸盐生产者的聚居地;后来,基... 描述、界定和解释无穷多样的碳酸盐岩始终是一个谜团,因为许多复杂的问题只有推测性的答案。碳酸盐生产作用体系形象化地定义为碳酸盐岩工厂,最原始的定义是指小于15 m深的清澈浅水环境,因为这是绝大多数碳酸盐生产者的聚居地;后来,基于能量来源,对海相碳酸盐岩工厂提出了一个富有智慧的双重划分,即光养工厂和异养工厂。随着对碳酸盐沉淀作用样式的深入了解,产生了浅海碳酸盐岩工厂或生产作用体系的三重划分,而且被进一步形象化地简称为:① T-工厂,T源于热带或水柱顶部的涵义;② C-工厂,C代表着冷水或受到控制的沉淀作用;③ M-工厂,在这里M意味着微生物、泥晶和泥丘。寒武纪苗岭世浅水碳酸盐岩工厂,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殊性:首先是光养的,其次是微生物的(蓝细菌繁荣所滋养的),因此可以识别出两个特别的工厂,即光合作用生物膜诱发的放射鲕粒主导的光养T工厂、以及占据着T-工厂位置的蓝细菌微生物席建造的微生物礁主导的光养-M工厂。安徽寿县卧龙山剖面的寒武系苗岭统崮山组,从凝缩段的陆棚相泥岩变浅至强迫型海退体系域浅缓坡相鲕粒滩相灰岩和均一石主导的微生物礁灰岩,形成一个淹没不整合面所限定的三级层序。一个从微生物放射鲕粒滩到均一石主导的微生物礁的沉积序列,组成了该层序的强迫型海退体系域。下部的放射鲕粒主导的鲕粒滩相灰岩,在鲕粒核心、鲕粒皮层以及鲕粒间的泥晶团块或凝块之中,表现出高密度保存的而且较为肯定地类比于现代织线菌的丝状葛万菌化石,表明了光合作用生物膜诱发了放射鲕粒皮层的放射纤维状方解石的沉淀作用,所以不能理解为非生物成因的沉淀物,从而进一步表明鲕粒滩相灰岩代表着一个特别的光养-T工厂;覆盖在鲕粒滩相灰岩之上的均一石主导的微生物礁,也发育着高密度保存而且占据着超过一半体积或面积的丝状葛万菌,从而代表着一个占据着T-工厂位置的特别的光养M-工厂。因此,一个特别的从光养T-工厂到光养M-工厂的演变序列,发育在寒武纪苗岭世较高的大气圈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之下的蓝细菌繁荣的方解石海之中。这些现象和重要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寒武纪时期与生物矿化作用得到进化的寒武纪后生动物大爆发相重合、以及与蓝细菌繁荣相关联的有机矿化作用产生的光养微生物碳酸盐岩工厂,提供了一个较为罕见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细菌繁荣 光养碳酸盐岩工厂 崮山组 寒武系苗岭统 安徽省寿县卧龙山剖面 华北地台
下载PDF
论山东、辽宁寒武系炒米店组底部(古丈阶顶部)小凤凰虫(Fenghuangella Yang in Zhou et al.,1977)
13
作者 袁金良 高健 +1 位作者 任咣营 吴天伟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1-244,共14页
本文对在山东济南市钢城区九龙山和辽宁东部大连市白家山寒武系炒米店组底部报道的小凤凰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及修订。根据与小凤凰虫共生的三叶虫对于华北地台区苗岭统与芙蓉统的界线进行了深入探讨,将产有小凤凰虫的Liostracina simes... 本文对在山东济南市钢城区九龙山和辽宁东部大连市白家山寒武系炒米店组底部报道的小凤凰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及修订。根据与小凤凰虫共生的三叶虫对于华北地台区苗岭统与芙蓉统的界线进行了深入探讨,将产有小凤凰虫的Liostracina simesi-Placosema convexa组合带作为华北地台区苗岭统古丈阶最上部的一个化石带,而将Prochuangia mansuyi的首现作为华北地台区芙蓉统排碧阶的底界,对于华南斜坡相区和华北地台区苗岭统和芙蓉统之间界线划分和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凤凰虫 炒米店组 苗岭统 古丈阶 华北地台
原文传递
贵州剑河寒武系苗岭统凯里组太阳女神螺类几何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雪 赵元龙 +2 位作者 陈圣光 陈争鹏 杨兴莲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97,共20页
太阳女神螺类(helcionellids)是寒武纪常见的一类软体动物,广布全球,多见于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中,而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中却少有报道。贵州剑河凯里生物群是典型的特异埋藏化石库,产有700余件太阳女神螺类标本,这在世界各地同时期的布... 太阳女神螺类(helcionellids)是寒武纪常见的一类软体动物,广布全球,多见于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中,而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中却少有报道。贵州剑河凯里生物群是典型的特异埋藏化石库,产有700余件太阳女神螺类标本,这在世界各地同时期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中是很少见的。本文对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凯里组太阳女神螺类化石标本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典型变量分析进行量化分析。几何形态测量学(Geometric morphometrics)是用界标点或轮廓线等来描绘生物的形态或者标记特征部位及器官,将生物形态特征归纳为数据变化的定量学方法,其中的典型变量分析(Canonical Variate Analysis)是多变量分析中进行判别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可以用于多组数据之间的判别。CVA判别结果显示:利用壳体侧视轮廓线判别Dorispira属中三个种的正确率为92%,验证了Dorispira accordinonata、D.taijiangensis和D.cf.pearylandica化石种分类合理性。本文研究表明即使壳体形态较为相似的类群,也可以较为准确地使用CVA量化其中的差别,从而为几何形态测量学应用于系统古生物分类提供定量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女神螺类 凯里组 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 贵州 几何形态测量学
原文传递
唐山地区寒武系第二统与苗岭统界线的初步研究兼论与江南斜坡区和华北地台区的对比
15
作者 高健 袁金良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31,共13页
本文以唐山地区寒武系第二统与苗岭统界线附近获得的三叶虫新资料为依据,以丰润区左家坞镇古仁庄剖面为唐山地区寒武系苗岭统和乌溜阶底界的代表剖面,自下而上建立了Laoyingshaniatriangularis带、Luaspides lingyuanensis带、Plesiagra... 本文以唐山地区寒武系第二统与苗岭统界线附近获得的三叶虫新资料为依据,以丰润区左家坞镇古仁庄剖面为唐山地区寒武系苗岭统和乌溜阶底界的代表剖面,自下而上建立了Laoyingshaniatriangularis带、Luaspides lingyuanensis带、Plesiagraulos tienshihfuensis带。古仁庄剖面Luaspides lingyuanensis带底部和全球界线层型剖面——乌溜—曾家崖剖面Oryctocephalusindicus带底部共同产出Danzhaiaspisintermedius和Parashuiyuella,从而限定了Luaspides lingyuanensis带底界的时代范围,并以此带的开始为唐山地区寒武系苗岭统和乌溜阶的底界。本文通过与同时期华北、华南和年代地层系统对比,确定华北地台区redlichiid三叶虫的灭绝时间不是同时的;同时,简述了华北地区寒武系第二统上部到乌溜阶下部三叶虫古生物地理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 苗岭统 乌溜阶 地层划分和对比 古生物地理
原文传递
全球寒武系第三统和第五阶“金钉子”正式落户我国 被引量:20
16
作者 彭善池 赵元龙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5-327,共3页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科联)最近以全票通过的表决结果,批准把寒武系第三统和第五阶的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建立在中国贵州剑河。国际地科联秘书长、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授Stan Finney日前签发了国际地科联的批准...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科联)最近以全票通过的表决结果,批准把寒武系第三统和第五阶的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建立在中国贵州剑河。国际地科联秘书长、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授Stan Finney日前签发了国际地科联的批准书(图1)。这是我国所获得的第11个“金钉子”,标志着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对寒武系第三统和第五阶共同底界“金钉子”的长达20余年的研究、选择已尘埃落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 乌溜阶 苗岭统 寒武系 八郎村 剑河 贵州 中国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苗岭统碳同位素地层学与等时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永权 张艳秋 +1 位作者 周鹏 阿里木·卡德尔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332,共9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钻孔取芯较少,且大量白云岩化造成生物化石难以识别与鉴定,导致寒武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问题长期以来存在多解性。通过研究塔里木盆地钻孔苗岭统-芙蓉统开展碳同位素地层学,拟解决寒武...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钻孔取芯较少,且大量白云岩化造成生物化石难以识别与鉴定,导致寒武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问题长期以来存在多解性。通过研究塔里木盆地钻孔苗岭统-芙蓉统开展碳同位素地层学,拟解决寒武系苗岭统的等时对比问题。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钻孔相同层位同位素漂移表现出一致性特征,塔西台地区沙依里克组底部出现明显的碳同位素负漂移(N1),阿瓦塔格组顶部出现碳同位素负漂移(N2),下丘里塔格组下部见碳同位素负漂移(N3)、中部出现碳同位素正漂移(P1);塔东盆地区突尔沙克塔格组下部出现碳同位素正漂移(P1’),莫合尔山组底部(N1’)、中部(N2’)、上部(N3’)各见一个碳同位素微弱负漂移。在古生物地层框架下,通过与全球对比分析,提出:1)塔西台地区沙依里克组底部碳同位素负漂移N1与全球性Redlichiid-Olenellid Extinction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ROECE)可对比, N1底对应寒武系苗岭统底;推测塔东盆地区莫合尔山组底微弱负漂移N1’底对应苗岭统底。2)下丘里塔格组中部、突尔沙克塔格群下部出现的碳同位素正漂移(P1;P1’)与全球性Steptoean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 (SPICE)可对比, P1与P1’底对应芙蓉统排碧阶。3)塔西台地区苗岭统阿瓦塔格组底部碳同位素负漂移N2、塔东盆地区莫合尔山组中部负漂移N2’可能等时对应Drumian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 (DICE),代表鼓山阶/乌溜阶的接触界限;塔西台地区下丘里塔格组下部的碳同位素负漂移N3、塔东盆地区莫合尔山组上部的同位素负漂移N3’可能对应古丈阶/鼓山阶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 苗岭统 碳同位素地层
原文传递
论寒武纪小山城子属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金良 高健 +1 位作者 任咣营 吴天伟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5-302,共8页
根据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半壁山寒武系炒米店组下部含海绿石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中采集的三叶虫标本,对小山城子虫属的定义和时代进行了修订,将后平壤虫MetapianaspisQian,1994,扎浪滩虫ZhalangtaniaZhou inZhouetal.,1996与小山城子虫属... 根据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半壁山寒武系炒米店组下部含海绿石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中采集的三叶虫标本,对小山城子虫属的定义和时代进行了修订,将后平壤虫MetapianaspisQian,1994,扎浪滩虫ZhalangtaniaZhou inZhouetal.,1996与小山城子虫属合并;对其时代和分类位置进行了讨论,将小山城子虫属归于唇头虫科CheilocephalidaeShaw,1956,在华北寒武系苗岭统顶部新建了Liostracinasimesi-Placosemaconvexa带,对于华北浅水台地相区和华南深水斜坡相区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山城子虫修订 寒武系苗岭统 Liostracina simesi-Placosema convexa组合带
原文传递
Morphology and features of Cambrian oncoids and responses to palaeogeography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被引量:1
19
作者 En-Zhao Xiao Ming-Xiang Mei +1 位作者 Shu Jiang Tehseen Zafar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150-167,共18页
The Cambrian strata in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are fully exposed. A wide variety of carbonate oncoids with different shapes occur in the Xuzhuang and Zhangxia formations(Miaolingian Series) from six Cambrian sections... The Cambrian strata in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are fully exposed. A wide variety of carbonate oncoids with different shapes occur in the Xuzhuang and Zhangxia formations(Miaolingian Series) from six Cambrian sections in the study area. A comprehensive study involving outcrop descripti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X),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facies, morphology, internal structure, and ge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oncoids. The oncoids are divided into six types based on their morphology and internal structure.Microscopic and 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s reveal typical microbial fossils(Girvanella) and microbially-related sediments(framboidal pyrite), indicating the biogenicity of the oncoids. Additionally, the XRD and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analysi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ormational environments of these oncoids are different due to terrestrial influences. Statistical data on the oncoids from the six sections show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types of oncoids and the proportion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in each section.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he oncoid morphologies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palaeogeographic settings. The rough oncoid growth patterns developed in nearshore environments were influenced by terrigenous debris and steep terrain, whereas the delicate oncoid growth patterns developed in offshore environments were less affected by terrestrial factors and were featured by more stable depositional processes related to microbial m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Microbial m at Girvonello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miaolingian series North China
原文传递
贵州剑河寒武系凯里组褶颊虫类三叶虫Xingrenaspis xingrenensis的蜕壳行为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圣光 赵元龙 +2 位作者 杨兴莲 陈争鹏 赵小云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6-186,共11页
贵州东部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凯里组中上部保存了大量褶颊虫类三叶虫Xingrenaspis xingrenensis蜕壳标本,为揭示这类三叶虫的蜕壳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材料。对比分析X.xingrenensis 106块蜕壳标本后分为如下3种保存类型:类型Ⅰ(63块),轴背构... 贵州东部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凯里组中上部保存了大量褶颊虫类三叶虫Xingrenaspis xingrenensis蜕壳标本,为揭示这类三叶虫的蜕壳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材料。对比分析X.xingrenensis 106块蜕壳标本后分为如下3种保存类型:类型Ⅰ(63块),轴背构造(头盖、胸甲及尾板连接保存),未见活动颊及头甲的腹部结构;类型Ⅱ(2块),胸尾保持连接状态,头甲自头胸结合处断开后向后翻转180°,活动颊及头部腹面结构缺失或压于胸甲之下;类型Ⅲ(41块),头盖及胸尾连接保存,活动颊脱开在虫体周围或压于胸甲之下。从这3种保存类型中发现X.xingrenensis蜕壳方式不仅有通过头部缝合线打开产生的前蜕壳口来进行,也存在由头胸结合处的断口来完成蜕壳行为。从埋藏学方面来看,因蜕壳而形成的独特外壳组合的保存必须在静水沉积环境中,大量X.xingrenensis蜕壳标本的发现为凯里生物群为原地(近原地)埋藏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grenaspis xingrenensis 保存类型 蜕壳方式 苗岭统乌溜阶 寒武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