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the Indian Ocean: Passageways and the contamination of the open ocean and its marine environment
1
作者 Nayanathara Thathsarani Rupika Rajakaruna Uthpala Jayawardena 《Toxicology Advances》 2023年第2期21-33,共13页
Microplastics(MPs)are man-made litter receiving current conversation of interest as a silent pollutant to Earth.Its impact is high on the coastal waters,sediment and organisms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It is a pertine... Microplastics(MPs)are man-made litter receiving current conversation of interest as a silent pollutant to Earth.Its impact is high on the coastal waters,sediment and organisms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It is a pertinent requirement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plastic MP contaminatio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of the Asian region aiming at the world’s 3rd largest ocean,the Indian Ocean.Among the different samples,Indian Ocean water and deep-sea sediment samples have mostly been investigated covering the Southwestern Sumatran region(Eastern Indian Ocean)which is a well-known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shipping route.Majority of the tested samples were in the form of granules,fibers and fragments of 100-500μm and 38-6,330μm in size range respectively in deep-sea sediment samples and in ocean water samples.Further,the prominent MPs types were PVC(polyvinyl chloride),PP(polypropylene)synthetic micro debris,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plastic micro debris,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and nylon.Floating plastic debris has also been found on surface ocean waters in the Eastern Indian Oceanic region as an emergent floating litter.Its size range and the percentage abundance were documented as 0.5-5 mm and 50%respectively.Moreover,the Western Indian Oceanic region has reporte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abundance of MPs in ocean waters(10.48%).These MPs were assumed to derive from fiber or fishing line material,regional fishery activities and the sewage disposal debris of tourist-based coastline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The polymer-specific sources that release this potential pollutant were not yet accurately discovered.This review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topic by reviewing the MPs’pervasiveness,identifying different passageways and sources of discharging MPs to the Indian Ocean and finally the ecological and socio economic risks of the matter.Thus,it may highlight the knowledge gaps which more research studies should be focused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plastics Indian Ocean CONTAMINATION floating litter
下载PDF
Toxic Effects of Micro-plastics on Zebrafish Embryos 被引量:1
2
作者 Ling HE Yuyang ZHANG +4 位作者 Yuanjiao WANG Yijiao WU Lixiao CHEN Ruilei FU Tianle T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5期112-115,共4页
The large plastic produced by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is degraded into micro-plastics in the environment. Micro-plastics are harmful to organism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hazards of micro-plast... The large plastic produced by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is degraded into micro-plastics in the environment. Micro-plastics are harmful to organism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hazards of micro-plastic pollution, zebrafish embryos were used as the tested organism, and 0.6-1.0 μm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 was used to carry out embryo exposure experiment. The toxic effects of polystyrene plastic particles on zebrafish embryos were investigated comprehensively, and the toxicity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0.6-1.0 μm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 had certain toxicity on zebrafish embryos, and it had a lethal effec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reached 250 mg/L; 25 mg/L 0.6-1.0 μm polystyrene particles can cause cyrtosis and pericardial edema of zebrafish embryos and other non-lethal toxic effects; and 250 and 1 000 mg/L exposure concentration can slow down heart rate. A hazar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olystyrene particles to zebrafish embryos was established, and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exposure to 250 mg/L or lower concentration of polystyrene particles has slight haz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lastics POLYSTYRENE ZEBRAFISH Embryos
下载PDF
Inhibition of Micro RNA 219 Expression Protects Synaptic Plasticity via Activating NMDAR1, Ca MKIIγ,and p-CREB after Microwave Radiation 被引量:4
3
作者 ZHAO Li XIONG Lu +8 位作者 HAO Yan Hui LI Wen Chao DONG Ji ZHANG Jing YAO Bin Wei XU Xin Ping WANG Li Feng ZHOU Hong Mei PENG Rui Yu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359-364,共6页
In recent decades,the potential health hazards of microwave exposure have been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microwave exposure impaired learning and memory in experimenta... In recent decades,the potential health hazards of microwave exposure have been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microwave exposure impaired learning and memory in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 p-CREB after microwave Radiation Ca MKII Inhibition of micro RNA 219 Expression Protects Synaptic plasticity via Activating NMDAR1 NMDAR RNA
下载PDF
Plastic Microbeads in Cosmetics:Regulations and Alternatives
4
作者 Wang Haiyan 《China Detergent & Cosmetics》 2018年第3期41-43,共3页
The concept of microbeads and the use of plastic microbeads(as a form of micro plastic) in cosmetics were introduced. The legislations related to prohibition of plastic microbeads in cosmetic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w... The concept of microbeads and the use of plastic microbeads(as a form of micro plastic) in cosmetics were introduced. The legislations related to prohibition of plastic microbeads in cosmetic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were reviewed. And the harzards and alternatives of plastic microbeads were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塑料微珠 发展现状 产品介绍
下载PDF
Effect of Micro Silica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Plastic Concrete
5
作者 Mortaza Ali Ghorbani Majid Pasbani Khiav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4年第4期205-209,共5页
关键词 混凝土抗压强度 塑性混凝土 微硅粉 塑料混凝土 实验室测试 水泥含量 机械性能 可加工性
下载PDF
固体力学跨尺度计算若干问题研究
6
作者 庄茁 严子铭 +2 位作者 姚凯丽 崔一南 柳占立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本文展示了固体力学领域跨尺度计算的若干问题和研究概况。(1)建立位错动力学与有限元耦合DDD-FEM的计算模型,实现了能够基于纳米尺度离散位错运动机制计算分析连续介质有限变形晶体塑性问题,提出微纳尺度(200 nm~10μm)晶体塑性流动应... 本文展示了固体力学领域跨尺度计算的若干问题和研究概况。(1)建立位错动力学与有限元耦合DDD-FEM的计算模型,实现了能够基于纳米尺度离散位错运动机制计算分析连续介质有限变形晶体塑性问题,提出微纳尺度(200 nm~10μm)晶体塑性流动应力解析公式,结合试验数据揭示了在无应变梯度下强度和变形的尺寸效应;(2)建立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纳米尺度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型CG-MD,计算获得聚脲材料在时域和频域下的存储模量和损耗模量,通过动态加载分析的DMA试验和超声波试验的数据验证,解决了连续介质尺度下微相分离高分子共聚物的设计难题;(3)通过数据驱动关联高分辨率的微米尺度CT影像和临床低分辨率的毫米尺度CT影像的特征值,建立了围关节松质骨小梁的等效模量和结构张量,为骨组织增材制造点阵结构设计和实现个性化骨缺损重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固体力学 跨尺度 微纳米晶体塑性流动应力 粗粒化分子动力学 数据驱动骨缺损重建
下载PDF
Effects of Micro Silica on Permeability of Plastic Concrete
7
作者 Majid Pasbani Khiavi Mortaza Ali Ghorbani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B版)》 2014年第12期372-375,共4页
关键词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 低渗透性 微硅粉 塑料混凝土 土坝防渗 设计负荷 弹性模量 水泥基
下载PDF
微塑料在黄河流域的污染现状与治理研究进展
8
作者 郭笑盈 马怡 +3 位作者 蔡尚迎 李哲 李泓露 张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103,111,共7页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而黄河流域人口密集,其水质安全极其重要。针对黄河流域水体中微塑料,通过调研大量黄河流域微塑料污染相关文献,从微塑料的来源特征、形状与粒径、空间与季节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归纳了黄河流域微...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而黄河流域人口密集,其水质安全极其重要。针对黄河流域水体中微塑料,通过调研大量黄河流域微塑料污染相关文献,从微塑料的来源特征、形状与粒径、空间与季节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归纳了黄河流域微塑料污染现状,结合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和季节变化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对比了黄河流域和国内其他主要河流微塑料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微塑料在黄河流域的丰度整体呈现西低东高的态势,黄河流域干流微塑料粒径大部分集中在200μm以下,黄河流域枯水期微塑料丰度大于丰水期的。此外,还系统阐述了微塑料的生物毒性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毒性效应 治理技术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在环境微/纳塑料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艳 吴欣宜 +7 位作者 王全龙 巩一潮 黎刚 阴永光 裴志国 宋茂勇 谭志强 张庆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7-1146,共10页
微/纳塑料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威胁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因此有必要确定和评估微/纳塑料的环境赋存特征、环境行为和效应以及生态毒性效应。然而微/纳塑料具有的低浓度、小尺寸及容易吸附其他物质等特点,为其在复杂环境基质中的分... 微/纳塑料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威胁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因此有必要确定和评估微/纳塑料的环境赋存特征、环境行为和效应以及生态毒性效应。然而微/纳塑料具有的低浓度、小尺寸及容易吸附其他物质等特点,为其在复杂环境基质中的分析带来了巨大挑战。大多数分析方法在提供环境样本中微/纳塑料的定性定量信息方面存在成本高、准确性差、时间效率低等问题,而具有无损、高效、操作方便等优点的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弥补这些方法的不足。但采集的微/纳塑料光谱信号可能会受到环境样本中复杂成分的背景噪声干扰,亟需采用智能化手段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机器学习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自动化分析能力,准确性高、应用性广,适用于复杂光谱数据的分类和解析,将机器学习与光谱分析技术相结合有望成为微/纳塑料分析的可靠方法。首先对常用的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进行综述,然后系统性地讨论了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在微/纳塑料的环境赋存特征、环境行为和效应、生态毒理效应等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有望为环境中微/纳塑料的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治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光谱分析技术 机器学习 环境赋存特征 环境行为和效应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微纳米塑料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机制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鑫雨 罗庆 +4 位作者 方旭 吴慧秋 寇力月 张截流 冯良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7,共8页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屑和颗粒,其中粒径小于100 nm为纳米塑料。微纳米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具有难以降解、容易发生积累和可长距离迁移等特点,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是,与其他环境中的微纳米塑料相比,人们对土壤环...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屑和颗粒,其中粒径小于100 nm为纳米塑料。微纳米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具有难以降解、容易发生积累和可长距离迁移等特点,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是,与其他环境中的微纳米塑料相比,人们对土壤环境中的微纳米塑料的认识与了解还比较少。所以,本文详细阐明了微纳米塑料在土壤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迁移过程与机制,系统总结了微纳米塑料从土壤到植物的转运过程,并探讨了微纳米塑料对植物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产生的直接毒性效应,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吸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进而成为污染物传输载体而对植物产生的间接毒性作用。最后,提出了土壤-植物系统中微纳米塑料污染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处理的问题。本文可为土壤-植物系统中微纳米塑料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土壤-植物系统 迁移 毒性效应
下载PDF
考虑材料塑性流动的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建模
11
作者 周炜 蔡一丁 +2 位作者 肖罡 杨钦文 唐进元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3,共6页
针对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问题,考虑微凸体顶端因接触变形产生的材料塑性流动,从塑性变形体积守恒准则出发,将相邻接触单元划分为不同类型接触片段,对不同类型接触片段分别提出了材料塑性流动模式与算法,建立了表面微观形貌循环更新的弹... 针对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问题,考虑微凸体顶端因接触变形产生的材料塑性流动,从塑性变形体积守恒准则出发,将相邻接触单元划分为不同类型接触片段,对不同类型接触片段分别提出了材料塑性流动模式与算法,建立了表面微观形貌循环更新的弹塑性接触模型。通过与Hertz解和有限元解进行对比,检验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应用所提模型开展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分析,获得了表面微观形貌和接触压力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与Hertz解和有限元解基本相符,最大误差在10%以内;材料塑性流动使得材料由峰顶逐渐向峰谷转移,导致接触范围随之变大,平均接触压力随之减小,但转变速度逐渐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弹塑性 接触 微观形貌
下载PDF
生物体内微/纳米塑料的定量分析方法
12
作者 沈佳琦 张智勇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7-1187,共11页
微纳米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并可通过饮食、呼吸、皮肤接触以及医疗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为研究其进入生物体后的转运、蓄积及清除过程,需要建立相应的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 微纳米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并可通过饮食、呼吸、皮肤接触以及医疗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为研究其进入生物体后的转运、蓄积及清除过程,需要建立相应的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特异性的生物介质中微纳米塑料定量分析方法。然而,由于微纳米塑料组成元素与生物体相近,传统的分析方法在准确定量生物体内微纳米塑料方面遇到挑战。目前发展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微纳米塑料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包括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另一类针对微纳米塑料内部或表面标记的荧光基团、放射性同位素或掺杂的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包括荧光分析、核探测技术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等。对这些定量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了较,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体 微纳米塑料 定量方法 新型污染物
下载PDF
微纳米塑料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飞 张超楠 +2 位作者 张焕民 张轶 朱俊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4,共12页
微纳米塑料(MNPs)在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MNPs因其数量多、粒径小,极易被鱼类误食对鱼体造成危害。本文综述了MNPs对鱼类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首先阐述了鱼类对MNPs的摄食、富集和转运规律,分析了不同粒径的MNPs对... 微纳米塑料(MNPs)在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MNPs因其数量多、粒径小,极易被鱼类误食对鱼体造成危害。本文综述了MNPs对鱼类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首先阐述了鱼类对MNPs的摄食、富集和转运规律,分析了不同粒径的MNPs对鱼类造成的不同危害,其次重点评述了MNPs对鱼类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并介绍了MNPs和其他污染物对鱼类的毒性效应,最后展望了MNPs对鱼类的研究趋势。研究MNPs对鱼类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有利于增进对MNPs的生态毒性的认识,为经济鱼类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鱼类 毒性效应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种养循环系统中典型有害物质对动物的危害研究进展
14
作者 常潇 韩宇杰 +1 位作者 尚丽元 钟荣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81-4093,共13页
种养循环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系统要素健康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纳米塑料以及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等有害物质在这一系统中的累积和迁移,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对... 种养循环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系统要素健康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纳米塑料以及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等有害物质在这一系统中的累积和迁移,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对生物体的危害效应日益引起关注。众多研究揭示,这些有害物质可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文综述了当前种养循环系统的主要发展模式以及典型有害物质对动物生理代谢及健康的危害,旨在为开展种养循环系统中有害物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循环系统 农药残留 重金属 微/纳米塑料 抗生素及抗性基因 生物危害性
下载PDF
超声塑化微注射成型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15
作者 金胜祥 赵南阳 +3 位作者 许忠斌 叶如清 林增荣 胡高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简述了超声塑化中界面摩擦生热、黏弹性生热和空化效应3种生热机理及其研究现状,从超声塑化微注射成型(UPMIM)工艺参数的影响效果和成品性能的影响因素两个角度分析概括了UPMIM工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现有UPMIM装置的结构及加工步骤,概... 简述了超声塑化中界面摩擦生热、黏弹性生热和空化效应3种生热机理及其研究现状,从超声塑化微注射成型(UPMIM)工艺参数的影响效果和成品性能的影响因素两个角度分析概括了UPMIM工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现有UPMIM装置的结构及加工步骤,概括了UPMIM在精密药物输送装置、智能定制植入物和微流控设备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指出了UPMIM技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应用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面临的诸多技术挑战,对UPMIM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注射成型 超声塑化 生热机理 工艺研究 精密加工
下载PDF
环境中微/纳塑料的定量追踪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何晓杰 李菊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5-1143,共9页
微/纳塑料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是国际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复杂环境介质中实现对微/纳塑料的精确量化分析对全面认识微/纳塑料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生物富集与环境持留等行为和效应及其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鉴于此,该文... 微/纳塑料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是国际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复杂环境介质中实现对微/纳塑料的精确量化分析对全面认识微/纳塑料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生物富集与环境持留等行为和效应及其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鉴于此,该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复杂环境介质中微/纳塑料的定量追踪检测技术,包括金属探针标记法、荧光标记法及同位素标记法,同时从光谱法和质谱法的角度归纳了环境中微/纳塑料的仪器检测与分析方法,系统梳理了目前环境中微/纳塑料定量追踪检测技术和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的相关分析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建立微/纳塑料的标准检测方法和监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分析检测 追踪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高光谱显微成像技术在微/纳米塑料分析检测中的新应用
17
作者 兰如意 李政翰 +3 位作者 陈志军 张晴 刘卓苗 孙琦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6-1136,共11页
随着塑料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微/纳米塑料因其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而备受关注,精准识别并鉴定复杂介质及生物体中的微/纳米塑料(以纳米塑料为主)已成为该领域深入发展的瓶颈。高光谱成像是一种前沿分析技术,能够对微/纳米颗... 随着塑料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微/纳米塑料因其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而备受关注,精准识别并鉴定复杂介质及生物体中的微/纳米塑料(以纳米塑料为主)已成为该领域深入发展的瓶颈。高光谱成像是一种前沿分析技术,能够对微/纳米颗粒、生物大分子等进行非破坏性、多组分检测,提供目标样品的空间信息和光谱特征,实现精确识别和定量分析。由于该技术在生物体无标记原位成像应用中的可行性,近年来在微/纳米塑料分析检测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对高光谱显微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总结了该技术在生态环境、生物医学等不同科学领域及交叉学科的发展,重点分析了该技术在微/纳米塑料分析检测中的优势,系统综述了该技术在不同环境介质(如,水、大气)和生物体中微/纳米塑料检测的应用。最后,对高光谱显微成像技术未来的功能开发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建议及展望,为建立并完善微/纳米塑料的精准识别与鉴定方法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显微成像 微/纳米塑料 无标记成像 光谱分析
下载PDF
拉曼光谱技术在微/纳塑料检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张家铭 丁钰祥 +2 位作者 李卿 陈汉清 吴申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8-1196,共9页
塑料由于其重量轻、可塑性强、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塑料降解产生的微/纳塑料(Micro/Nano-Plastics,MNPs)颗粒也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产生威胁。为此,发展高效且可靠的MNPs检测技术迫... 塑料由于其重量轻、可塑性强、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塑料降解产生的微/纳塑料(Micro/Nano-Plastics,MNPs)颗粒也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产生威胁。为此,发展高效且可靠的MNPs检测技术迫在眉睫,拉曼光谱技术在MNPs检测方面具有良好潜力。通过对拉曼光谱技术在MNPs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RS)是一种通过检测样品中分子振动并直接观察其振动的空间分布以确定待测样品化学结构、物相、结晶度和分子相互作用等信息的技术。随着诸如SERS、TERS、SHINERS和CARS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拉曼光谱技术与显微镜等辅助技术或算法的结合,以拉曼散射为基础的检测技术使MNPs检测的灵敏度显著提高,并在生态环境、人生活环境和生物样品MNPs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微/纳塑料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生态环境 生活环境 生物样品
下载PDF
EB态TA10钛合金高温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19
作者 张启飞 储双杰 +3 位作者 梁高飞 杨帅 王美晨 毛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5-1565,共11页
以电子束冷床(EB)炉单次熔铸的TA10钛合金扁锭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开展高且宽应变速率范围(0.01~30 s^(−1))下的等温压缩试验,研究该合金在800~1000℃下变形60%时的高温力学行为及铸态组织演变特征,建立基于峰值应... 以电子束冷床(EB)炉单次熔铸的TA10钛合金扁锭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开展高且宽应变速率范围(0.01~30 s^(−1))下的等温压缩试验,研究该合金在800~1000℃下变形60%时的高温力学行为及铸态组织演变特征,建立基于峰值应力的高温塑性本构方程,绘制考虑应变的热加工图,深入讨论能量耗散效率因子与宏观、微观组织、力学响应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升高或应变速率降低,TA10钛合金流变应力减小;变形温度高于或低于相变点时,峰值应力与变形温度均呈线性相关。Arrhenius方程能较好地预测该合金变形抗力与工艺参数间的变化规律。该合金不适合单道次大变形,较为适合变形量中等且较慢应变速率下的成形方式,可尝试开展高速率多次小变形的方式成形。该合金在两相区慢应变速率下热变形时的流变软化机制为动态球化或塑性流动局部化,而高应变速率下应力塌陷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宏观失稳,且其在单相区的软化机制以动态回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0钛合金 高温力学行为 铸态组织演变 高温塑性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下载PDF
CO_(2)腐蚀-应力耦合下固井水泥环密封完整性
20
作者 武治强 武广瑷 幸雪松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与地层围岩中的水反应后腐蚀着固井水泥环,腐蚀损伤和套管内压(应力)耦合作用极大地影响着水泥环的密封完整性。基于CO_(2)腐蚀实验,获得不同腐蚀程度水泥石材料力学性能参数,采用混凝土损伤塑性(CDP)本构模型和Mo... 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与地层围岩中的水反应后腐蚀着固井水泥环,腐蚀损伤和套管内压(应力)耦合作用极大地影响着水泥环的密封完整性。基于CO_(2)腐蚀实验,获得不同腐蚀程度水泥石材料力学性能参数,采用混凝土损伤塑性(CDP)本构模型和Mohor-Coulomb准则描述腐蚀前后水泥环的应力-应变行为,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考虑CO_(2)腐蚀与应力耦合作用的井筒组合体(套管-水泥环-地层围岩)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和探讨了套管内压和腐蚀时间对水泥环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套管内压下,井筒水泥环发生弹塑性变形,出现结构损伤,套管与水泥环界面易形成微间隙;受腐蚀和套管内压的耦合作用,水泥环更易于出现完整性失效问题,相比较于未腐蚀水泥环,腐蚀水泥环受压后径向应力、等效塑性应变、微间隙以及拉伸和压缩损伤均较大,与之相反,塑性半径是减小的;微间隙与拉伸和压缩损伤受腐蚀时间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环 CO_(2)腐蚀 密封完整性 塑性变形 微间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