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oule heating effect of electroosmosis in a finite-length microchannel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1
作者 晁侃 吴健康 陈波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0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analysis of Joule heating effect of electroosmo- sis in a finite-length microchannel made of the glass and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polymer. The Poisson-Boltzmann equation of ele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analysis of Joule heating effect of electroosmo- sis in a finite-length microchannel made of the glass and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polymer. The Poisson-Boltzmann equation of electric double layer,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 of liquid flow, and the liquid-solid coupled heat transfer equation are solved to investigate temperature behaviors of electroosmosis in a two-dimensional microchannel. The feedback effect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on liquid properties (dielectric constant, vis- cosity, and thermal and electric conductivities) is taken into account.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exists a heat developing length near the channel inlet where the flow velocity,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electric field rapidly vary and then approach to a steady state after the heat developing length, which may occupy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the microchannel in cases of thick chip and high electric field. The liquid temperature of steady st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pplied electric field, channel width, and chip thickness. The temperature on a PDMS wall is higher than that on a glass wall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heat conductivities of materials.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re found in the both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directions of the microchannel. The increase of the temperature on the wall decreases the charge density of the electric double layer. The longitudin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duces a pressure gradient and changes the behavior of the electric field in the microchannel. The inflow liquid temperature does not change the liquid temperature of steady state and the heat developing 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HANNEL electric double layer electroosmosis Joule heating effect
下载PDF
Modelling two-layer nanofluid flow in a micro-channel with electro-osmotic effects by means of Buongiorno’s model
2
作者 M.D.K.NIAZI Hang XU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期83-104,共22页
A fully developed steady immiscible flow of nanofluid in a two-layer microchannel is studied in the presence of electro-kinetic effects.Buongiorno’s model is employed for describing the behavior of nanofluids.Differe... A fully developed steady immiscible flow of nanofluid in a two-layer microchannel is studied in the presence of electro-kinetic effects.Buongiorno’s model is employed for describing the behavior of nanofluids.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wo-layer channel flow of a nanofluid,the present paper introduces the flux conserv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nano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field,which makes this work new and unique,and it is in coincidence with practical observations.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reduced into a group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via appropriate 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s.The highly accurate analytical approximations are obtained.Important physical quantities and total entropy generation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A comparison is made to deter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electrical double layer(EDL)effects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ternal electric field.It is found that the Brownian diffusion,the thermophoresis diffusion,and the viscosity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altering the flow behavi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double layer(EDL) entropy generation micro-CHANNEL nanofluid
下载PDF
Reversal current observed in micro-and submicro-channel flow under non-continuous DC electric field
3
作者 段一飞 马宏伟 +7 位作者 高泽阳 王凯歌 赵伟 孙聃 王归仁 李俊杰 白晋涛 顾长志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81-490,共10页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biochips and bio-sensors, electrokinetic mechanisms are commonly employed to manipulate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bio-molecules. To accurately and flexibly control the mov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biochips and bio-sensors, electrokinetic mechanisms are commonly employed to manipulate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bio-molecules. To accurately and flexibly control the movement of single molecule within micro-/submicro-fluidic channe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signals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flow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ased on a three-electrode system. The current response of micro-/submicro-fluidic channels filled with different electrolyte solutions in non-continuous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a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ere always exists a current reversal phenomenon, which is an inherent property of the current signals in micro/submicro-fluidics Each solution has an individual critical voltage under which the steady current value is equal to zer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eady current and external applied voltage follows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All these result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overpotentials of the electric double layer on the electrodes. These results are helpful for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functional micro/nano-scale fluidic sensors and bioch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nano-fluidic channel reversed-current phenomenon critical voltage steady current over-potential electric double layer
下载PDF
微/纳流控系统电渗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健康 龚磊 +1 位作者 陈波 曹侃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565,共11页
简要介绍了微/纳流控系统中双电层和电渗流的基本原理、当前研究热点以及最新进展。从胶体界面理论出发,基于流体连续性模型和微纳米尺度流动的多物理场数值分析法,介绍了电渗流特性,如焦耳热效应、反离子效应、表面电场调控双电层、双... 简要介绍了微/纳流控系统中双电层和电渗流的基本原理、当前研究热点以及最新进展。从胶体界面理论出发,基于流体连续性模型和微纳米尺度流动的多物理场数值分析法,介绍了电渗流特性,如焦耳热效应、反离子效应、表面电场调控双电层、双流体输运和周期电渗输运等电渗流控制方法,最后对电渗流测量作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流控系统 电渗流 双电层
下载PDF
生物芯片微通道周期性电渗流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健康 王贤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9-315,共7页
以双电层的Poisson-Boltzmann方程和黏性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为基础,提出二维均匀微通道周期电渗流的解析解.分析结果表明,周期电渗流速度大小不但与双电层特性和外电场有关,而且与流动雷诺数(Re:ωh2/v)密切相关.... 以双电层的Poisson-Boltzmann方程和黏性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为基础,提出二维均匀微通道周期电渗流的解析解.分析结果表明,周期电渗流速度大小不但与双电层特性和外电场有关,而且与流动雷诺数(Re:ωh2/v)密切相关.随雷诺数增加,双电层滑移速度下降.当离开固壁距离增加时,双电层以外区域流动速度快速衰减,速度滞后相位角明显增加.研究发现在微通道有波浪状速度剖面.给出在低雷诺数时的周期电渗流渐近解,它的速度振幅与定常电渗流速度相同,并具有柱栓式速度分布形态.还得到在微通道宽对双电层厚的比值(κh)很小时,Debye-Huckel近似的周期电渗流解,并与解析解进行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双电层 周期电渗流 雷诺数
下载PDF
温度对纳米改性变压器油宽频介电谱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温福新 董明 +3 位作者 任明 戴建卓 SUMEREDER Christof MUHR Michael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89-2295,共7页
纳米改性变压器油在绝缘性能和传热性能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但现阶段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纳米改性变压器油的宏观特性上,且对于其改性机理尚不明确,通过研究纳米油微观结构与电导、极化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为探索... 纳米改性变压器油在绝缘性能和传热性能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但现阶段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纳米改性变压器油的宏观特性上,且对于其改性机理尚不明确,通过研究纳米油微观结构与电导、极化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为探索纳米油的改性机理以及推广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该文主要研究了温度对纳米改性变压器油频域介电谱的影响,在10–2~106Hz频率范围内对纳米油介电谱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随着温度的增加,纳米油的直流电导率呈指数型增加;而在介电谱的中高频段,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极化峰,随着温度的增加,极化峰峰值逐渐减小且向高频方向移动,Schwarz双电层极化理论可用来解释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改性变压器油 宽频介电谱 直流电导率 双电层极化理论
下载PDF
应用双埋层SOI工艺制备低g值微惯性开关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超 吴嘉丽 陈光焱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6-1083,共8页
采用双埋层SOI(Silicon-On-Insulator)材料,结合KOH腐蚀工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工艺、阳极键合以及喷雾式涂胶工艺,研制了一种基于平面矩形螺旋梁的低g值微惯性开关。利用二氧化硅KOH腐蚀/ICP刻蚀自停止的特点,平面矩形螺旋梁... 采用双埋层SOI(Silicon-On-Insulator)材料,结合KOH腐蚀工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工艺、阳极键合以及喷雾式涂胶工艺,研制了一种基于平面矩形螺旋梁的低g值微惯性开关。利用二氧化硅KOH腐蚀/ICP刻蚀自停止的特点,平面矩形螺旋梁厚度的精度为±0.46μm。分析了双埋层SOI材料的电学特性,采用等电位技术,实现了双埋层SOI与上下两层硼硅玻璃的阳极键合。采用玻璃无掩模湿法腐蚀技术,在玻璃封盖底部设计制作了大小为200μm×200μm的防粘连凸台,解决了芯片在清洗干燥过程中的粘连问题。采用ICP刻蚀用硅衬片方法,解决了ICP刻蚀工艺中高温导致的金硅共晶合金问题。实验验证显示,提出的方法效果较好,芯片成品率得到较大提高,为大批量地研制低g值微惯性开关提供了可靠的工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g值微惯性开关 双埋层SOI 等电位 防粘连 硅衬片
下载PDF
纳米添加量对纳米改性变压器油宽频介电弛豫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明 李阳 +3 位作者 戴建卓 任明 Christof Sumereder Michael Muhr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18-2824,共7页
为了探索纳米改性变压器油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相关性,选择绝缘体二氧化硅为改性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制备出了不同体积分数的二氧化硅纳米改性变压器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油样进行介电谱曲线复介电常数的测量,对比分析了... 为了探索纳米改性变压器油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相关性,选择绝缘体二氧化硅为改性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制备出了不同体积分数的二氧化硅纳米改性变压器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油样进行介电谱曲线复介电常数的测量,对比分析了纯油和纳米改性变压器油的介电谱曲线以及不同体积分数二氧化硅对纳米油介电谱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和未添加纳米颗粒的变压器油相比,纳米油在介电谱复介电常数虚部曲线的低频段和高频段均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极化峰,且低频极化峰峰值要高于高频极化峰,而在整个测试频率范围内,纯油未出现明显的极化峰;体积分数升高,纳米油的介电谱虚部值在低频段和高频段的极化峰均有所增加,且低频极化峰有向高频方向移动的趋势。Schwarz的双电层极化理论被用来解释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结构 纳米改性变压器油 稳定性 介电谱 低频极化 双电层
下载PDF
双电层电容器用多孔炭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琳 刘洪波 张红波 《炭素》 2003年第4期3-9,共7页
阐述了双电层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探讨了多孔炭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官能团、表面石墨微晶取向、体积密度和电导率以及电化学稳定性等微孔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对其电容特性的影响,介绍了近年来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电极的几种新型多... 阐述了双电层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探讨了多孔炭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官能团、表面石墨微晶取向、体积密度和电导率以及电化学稳定性等微孔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对其电容特性的影响,介绍了近年来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电极的几种新型多孔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电容器 多孔炭材料 微孔结构 电容特性 比表面积
下载PDF
微扩散通道中的流动电位势和电黏性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龚磊 吴健康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7年第6期312-318,共7页
采用电解质溶液离子输运的Nernst-Planck方程、液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电场的Poisson方程研究了微扩散管的双电层、电解质流动电位势和电黏性效应。采用有限体积法分析了微扩散管流动电位势、流动电阻力、流量损失和流动速度形... 采用电解质溶液离子输运的Nernst-Planck方程、液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电场的Poisson方程研究了微扩散管的双电层、电解质流动电位势和电黏性效应。采用有限体积法分析了微扩散管流动电位势、流动电阻力、流量损失和流动速度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均匀截面微通道不同的是,流动电位势在微扩散管内呈非线性增长,流动电阻力沿微通道截面扩张方向下降。在微扩散管的横截面上也会产生流动电位势和电阻力。在微收缩管流动的电黏性效应和流量损失率比微扩散管流动略大。论文数值解给出流动电位势从瞬态到稳态发展过程的时间尺度特征,并分析了微通道扩散角对电黏性效应产生的微通道流量损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扩散管 双电层 流动电位势 电黏性效应
下载PDF
基于四羟甲基甘脲前驱体的新型含氮富微孔活性炭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凯兵 杨秀文 +1 位作者 王智健 姚异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5,共6页
以四羟甲基甘脲为碳前驱体,采用KOH活化法处理得到双电层电容器用多孔活性炭材料。考察了不同碳化、活化温度对活性炭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碳化,650℃活化处理时其电容性能最好,SEM和比表面与孔径分布测试说明TA-850-650表面... 以四羟甲基甘脲为碳前驱体,采用KOH活化法处理得到双电层电容器用多孔活性炭材料。考察了不同碳化、活化温度对活性炭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碳化,650℃活化处理时其电容性能最好,SEM和比表面与孔径分布测试说明TA-850-650表面富集微孔;恒流充放电与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TA-850-650的比电容在电流密度为0.2A/g时可达527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羟甲基甘脲 双电层电容器 活化温度 微孔 比电容
下载PDF
坐标变换法数值求解微通道行波电场电渗流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波 吴健康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5-251,共7页
采用坐标变换法数值求解了耦合的Poisson-Nernst-Planck(PNP)方程和Navier-Stokes(NS)方程,研究二维狭窄微通道行波电场电渗流数值解.数值结果表明,坐标变换法能有效降低电渗流解数值解在双电层的高梯度,有效改善数值解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采用坐标变换法数值求解了耦合的Poisson-Nernst-Planck(PNP)方程和Navier-Stokes(NS)方程,研究二维狭窄微通道行波电场电渗流数值解.数值结果表明,坐标变换法能有效降低电渗流解数值解在双电层的高梯度,有效改善数值解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坐标变换的电渗流数值解和原始坐标下的数值解完全一致.坐标变换后采用简单的网格也能得到和原始坐标下复杂网格相同的解.给出了滑移边界的近似解与完整的PNP-NS数值解的比较.在双电层厚度与微通道深度比值(λ/H)很小的情况下(相对深通道),两者的解基本一致.但在λ/H较大时(相对浅通道)滑移边界的解高于电渗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电场电渗流 坐标变换 双电层 Poisson—Nernst—Planck(PNP)方程
下载PDF
微纳米通道电场调控电渗流研究及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晁侃 陈波 吴健康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31-735,786,共6页
在通道壁面垂直施加一个调控电场可以改变双电层电荷密度和Zeta电位势,实现对电渗流的调控。采用离子输运Nernst-Planck方程、液体流动Navier-Stokes方程、以及介电层-电解液耦合双电层Poisson方程,数值求解外加均匀调控电压下微纳米通... 在通道壁面垂直施加一个调控电场可以改变双电层电荷密度和Zeta电位势,实现对电渗流的调控。采用离子输运Nernst-Planck方程、液体流动Navier-Stokes方程、以及介电层-电解液耦合双电层Poisson方程,数值求解外加均匀调控电压下微纳米通道的电渗流动,得到表面Zeta电位势、电渗流速度与外加调控电压的关系特性。数值解与基于Poisson-Boltzmann方程双电层弱重叠近似和双电容串联模型的解析解相对比,进一步研究了控制外加调控电压以及控制电渗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流 微纳米通道 Zeta电位势 双电层 调控电压
下载PDF
交流电场作用下微电极表面电渗流流速的计算
14
作者 杨胡坤 敖宏瑞 +1 位作者 王扬 姜洪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32-1735,共4页
为解决微流体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电极表面电渗流的流速计算方法,在电极极化产生双电层的基础上,建立了交流电渗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双电层容抗和溶液电阻的计算,得出了微电极表面交流电渗流流速的计算公式,并对各点交流电渗流速与频率的... 为解决微流体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电极表面电渗流的流速计算方法,在电极极化产生双电层的基础上,建立了交流电渗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双电层容抗和溶液电阻的计算,得出了微电极表面交流电渗流流速的计算公式,并对各点交流电渗流速与频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极参数为宽80μm,长2 mm,电极间距20μm的对称电极交流电渗,在电极表面上的各点电渗流流速与输入信号频率对数呈正态分布状态.研究结果为交流电渗驱动微流体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 直流电渗 电极极化 交流电渗
下载PDF
异质材料微流体通道电渗流热效应
15
作者 晁侃 吴健康 +1 位作者 龚磊 王蕾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本文对玻璃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制作的微流控芯片电渗流焦耳热效应进行数值研究。采用双电层的Poisson-Boltzmann方程,液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液-固耦合系统的热传导方程研究二维微通道电渗流的温度特性。研究发现:由于... 本文对玻璃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制作的微流控芯片电渗流焦耳热效应进行数值研究。采用双电层的Poisson-Boltzmann方程,液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液-固耦合系统的热传导方程研究二维微通道电渗流的温度特性。研究发现:由于材料属性的差别,温度场和速度场在微通道断面存在不均匀性。微通道表面的温升会降低双电层的电荷密度。热效应会对电渗流速度场产生影响,并诱导压强梯度和改变外电场在微通道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微通道 电渗流 焦耳热效应
下载PDF
异质材料有限长微通道电渗流热效应
16
作者 晁侃 吴健康 陈波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10,共9页
采用数值方法,分析有限长PDMS/玻璃微通道电渗流热效应.数值求解双电层的Poisson-Boltzm ann方程,液体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流-固耦合的热输运方程,分析二维微通道电渗流的温度特性.考虑温度变化对流体特性(介电系数、粘度、热和... 采用数值方法,分析有限长PDMS/玻璃微通道电渗流热效应.数值求解双电层的Poisson-Boltzm ann方程,液体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流-固耦合的热输运方程,分析二维微通道电渗流的温度特性.考虑温度变化对流体特性(介电系数、粘度、热和电传导率)的反馈效应.数值结果表明,在通道进口附近有一段热发展长度,这里的流动速度、温度、压强和电场快速变化,然后趋向到一个稳定状态.在高电场和厚芯片的情况下,热发展长度可以占据相当一部分的微通道.电渗流稳定态温度随外加电场和芯片厚度的增加而升高.由于壁面材料的热特性差异,在稳定态时的PDMS壁面温度比玻璃壁面温度高.研究还发现在微通道的纵向和横向截面有温度变化.壁面温升降低双电层电荷密度.微通道纵向温度变化诱发流体压强梯度和改变微通道电场特性.微通道进流温度不改变热稳定态的温度和热发展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双电层 电渗流 Joule热效应
下载PDF
介电微杆在圆极化电场中的可控电旋转行为
17
作者 李艳波 高江琦 +2 位作者 刘维宇 姚博彬 武奇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57,共7页
为了解决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介电杆旋转方向难以改变的问题,并实现对介电杆的灵活控制,提出了单个介电微杆在外加旋转电场作用下旋转方向可以主动调节的方法。通过建立微流控芯片模型,在四相电极阵列中心布置或去除结构化的悬浮微电极... 为了解决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介电杆旋转方向难以改变的问题,并实现对介电杆的灵活控制,提出了单个介电微杆在外加旋转电场作用下旋转方向可以主动调节的方法。通过建立微流控芯片模型,在四相电极阵列中心布置或去除结构化的悬浮微电极,对电解质溶液中的介电微杆的运动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理想的可极化金属表面的情况下,测得的与行波电场相反的电旋转角速度总是远大于考虑非均匀表面传导的Maxwell-Wager界面极化理论所预测的角速度,最大角速度可达2.9(°)/s;在嵌入了偶极悬浮微电极的情况下,诱导出的双电层极化导致了一种新型的共场旋转模式,平均角速度从0.18(°)/s变化为-3.15(°)/s。提出的方法不仅实现了介电杆从反场到同场电动旋转行为的调节,而且大大加快了杆运动的角速度,为研究电旋转特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电场 双电层极化 电旋转 介电微杆 偶极悬浮微电极
下载PDF
动电学效应下微流动近壁面带电离子受力分析
18
作者 王燕令 王跃社 贾培英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4-627,共4页
应用离子分布的Boltzmann定律和Poisson方程研究了微流动中通道近壁面电势的分布,采用Derjaguin理论计算了动电学效应下带电离子受到的双电层作用力,应用Hamaker-DeBoer近似式得到了离子与壁面间的范德瓦尔力,同时也考虑到离子重力的影... 应用离子分布的Boltzmann定律和Poisson方程研究了微流动中通道近壁面电势的分布,采用Derjaguin理论计算了动电学效应下带电离子受到的双电层作用力,应用Hamaker-DeBoer近似式得到了离子与壁面间的范德瓦尔力,同时也考虑到离子重力的影响,揭示了三种力对带电离子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量纲间距d*≤0.2时,离子重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带电离子主要受范德瓦尔力和双电层作用力的作用,且二力均随d*增大而减小,d*≤0.02时,范德瓦尔力起主要作用,当0.02<d*≤0.2时,双电层作用力逐渐起主导作用;d*>0.2时,重力、范德瓦尔力及双电层作用力都趋于零,均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动 带电离子 动电学效应 双电层 范德瓦尔力
下载PDF
关节软骨微元流动电势的数值分析
19
作者 门玉涛 赵忠海 张春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了解由间质液流动而产生的流动电势在关节软骨中的分布规律,获得一定的软骨电特性。方法将流体控制方程与静电理论结合,建立软骨二维微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在一定压力下微元内产生的稳态流动电势。结果在长度为5μm处关节软骨... 目的了解由间质液流动而产生的流动电势在关节软骨中的分布规律,获得一定的软骨电特性。方法将流体控制方程与静电理论结合,建立软骨二维微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在一定压力下微元内产生的稳态流动电势。结果在长度为5μm处关节软骨微孔隙模型中的流动电势约为38.4μV,外压和Zeta电势对软骨模型的流动电势影响比较大,并且呈线性增长的关系。流动电势随离子数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浓度对软骨流动电势影响有所不同。当离子数浓度较低时,流动电势对离子数浓度依赖较大;当离子数浓度较高时,离子数浓度对流动电势的影响很小。结论研究结果为利用电流、电场、电磁场刺激等方法对软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关节软骨疾病防治和治疗、组织工程化软骨研制以及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双电层 软骨微元 流动电势 数值计算
下载PDF
颗粒表面电荷对电阻脉冲法测量粒径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倪文学 孙润哲 +3 位作者 王成法 李珺 潘新祥 宋永欣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31-536,共6页
报道了颗粒表面带电量对电阻脉冲(RPS)法测量颗粒粒径的影响规律。利用微流控芯片颗粒差分电阻脉冲检测系统实验测得了磷酸盐缓冲液(PBS)、1.0 mmol/L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阳离子表... 报道了颗粒表面带电量对电阻脉冲(RPS)法测量颗粒粒径的影响规律。利用微流控芯片颗粒差分电阻脉冲检测系统实验测得了磷酸盐缓冲液(PBS)、1.0 mmol/L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直径为2μm聚苯乙烯颗粒经过检测区产生的脉冲信号幅值,并计算获得了颗粒有效粒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电压下,经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颗粒产生的RPS信号幅值比未处理的大,该现象可以通过带有高表面电荷的聚苯乙烯颗粒的双电层变厚进行解释。研究成果有助于全面认识电阻脉冲法对于测量带有高表面电荷颗粒的粒径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脉冲(RPS)法 粒径测量 双电层(EDL) 表面活性剂 微流控芯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