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behavior Analysis of Pilots Based on Human-Aircraft-Environment Interaction
1
作者 SI Haiqing WANG Haibo +4 位作者 PAN Ting LI Yao WU Xiaojun SHEN Yingying JIANG Naiqi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0年第1期70-82,共13页
Micro-behavior of pilots is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aspects in flight safety research domain.The study of pilot’s micro-behavior and its funct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active safety warnings of flig... Micro-behavior of pilots is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aspects in flight safety research domain.The study of pilot’s micro-behavior and its funct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active safety warnings of flight and evaluation of flight cadets.Based on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pilot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anings and contents of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pilot’s micro-behavior.The history and research status of pilot’s micro-behavior are briefly introduc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psychology,physiology and physics.The current reviews mainly include the pilot’s characteristic,multi-information fusion,integrated cognitive and humanization about controlling environment,etc.The several methods of these studies are discussed,and the mechanisms,experimental contents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pilot’s physiological,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Meanwhile,the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re pointed out and analyzed.Combined with flight simulation experiment,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pilot is explained.Furthermore,with the latest research in the modern flight field,and also from the specialization of application,the diversification of methodologies and the depth of investigation are provided,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ilot’s micro-behavior analysi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ight safety micro-behavior active safety warning PILOT flight simulation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micro-behavior of strain field in Chinese mainland with the GPS time se-ries
2
作者 敬少群 王佳卫 +2 位作者 吴云 周硕愚 施顺英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6年第5期514-521,共8页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of GPS station coordin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Earth reference frame (ITRF), we evaluate annual micro-behavior of strain field in Chinese mainland with the triangl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of GPS station coordin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Earth reference frame (ITRF), we evaluate annual micro-behavior of strain field in Chinese mainland with the triangl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micro-behavior of strain field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by the north-south earthquake belt in the research region. The prevailing direction of compressive principal strain field is nearly consistent in the western region. From west to east, the direction varies from NS to NE. I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modem compressive principal strain field. This suggests that geologic deformation in western region was mainly caused by that India tectonic plate pushes the research region northward and the Siberia plate pushes it southward relatively. It is an inheritance of new tectonic motion. The prevailing direction of the compressive principal strain field does not exist in the eastern region .The annual biggest shear strain is different greatly in every grid-cell. The values varies from 4.13×10^-8 to 7.0×10^-10. By and large the annual biggest shear strain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bigger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so is the variation between any two consecutive biggest annual shear strains in the same grid-cell. The annual surface dilatation show that in most grid-cells of the research region the surface dilatation is in compressibility, and the variation between any two consecutive annual surface dilatation in the same grid-cell is sm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time series micro-behavior of strain field annual strain field
下载PDF
非常规储层微纳米孔隙介质中流体相态研究进展
3
作者 汪周华 范琨鹏 +4 位作者 赵建飞 余曹 匡红先 郭平 涂汉敏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3期68-77,共10页
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岩石骨架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微纳米孔隙发育的特点,流体与孔隙介质间存在着诸多复杂的界面效应问题,影响微纳米孔隙介质中流体的相态变化规律。对于受限域流体,经典油气相态理论方法忽略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界面效应... 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岩石骨架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微纳米孔隙发育的特点,流体与孔隙介质间存在着诸多复杂的界面效应问题,影响微纳米孔隙介质中流体的相态变化规律。对于受限域流体,经典油气相态理论方法忽略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界面效应的影响,预测微纳米孔隙介质中流体相变特征存在偏差。为了更全面地揭示油气在受限空间中的相态特征及其微观作用机理,总结当前微纳米孔隙介质中流体相态研究技术现状,详细阐述微观实验测试、相态理论模型和分子模拟3种主流技术方法,指出3种技术各自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流体相态研究技术提出展望。分析认为:微观实验测试方法可通过研究流体热力学参数的变化来确定流体相变点,由于实验误差、人为误差等原因,需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相态理论模型方法可通过改进临界参数场、考虑流体与孔壁界面作用、考虑相间毛管压力修正相平衡判据方程等方法建立纳米孔隙空间相态理论模型,但是由于没有综合考虑界面效应带来的影响且缺乏有力的实验数据支撑,难以推广应用;分子模拟方法能在分子尺度上揭示流体分子的相行为,但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小分子展开,并且与流体发生相变时的临界参数结合得较少。后续研究应以多界面效应耦合影响的微纳米孔隙介质中油气流体相变特征为研究对象,以微观实验、理论模型和分子模拟为技术手段,为描述微纳米孔隙介质中流体相态提供合理的实验测试手段和可靠的理论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相态 微观实验测试 相态理论模型 分子模拟 油气藏开发
下载PDF
青年微公益组织志愿失灵及行为匡正
4
作者 王鹏 王秋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0-86,共7页
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微公益以其大众化、常态化、便捷化的特点已经成为公益领域和社会治理的新兴力量。受组织认同的“精神缺失”、组织制度的“职能缺位”、组织管理的“过程低... 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微公益以其大众化、常态化、便捷化的特点已经成为公益领域和社会治理的新兴力量。受组织认同的“精神缺失”、组织制度的“职能缺位”、组织管理的“过程低效”、组织环境的“容量不足”等因素影响,青年微公益组织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组织决策的“专断与迷茫”、组织受众的“选择性偏好”、组织资源的“匮乏性供给”、组织运行的“非专业支持”等“志愿失灵”表现,应通过重塑组织架构、再造组织流程、增强组织支持、培育组织文化等路径匡正微公益志愿组织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公益组织 志愿失灵 行为匡正
下载PDF
新-旧沥青混融行为机制分析及融合程度量化表征
5
作者 邱欣 陈舒琪 +4 位作者 项震宇 童晓勇 金钟声 赵晓瑜 吕会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为促进新沥青与老化沥青(新-旧沥青)的有效融合,提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从新-旧沥青混融行为理论解析、老化沥青转移特性、混融程度表征等方面,系统地回顾与梳理了混融过程的理论模型、影响要素、测试手段及评价方法.新-旧沥青... 为促进新沥青与老化沥青(新-旧沥青)的有效融合,提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从新-旧沥青混融行为理论解析、老化沥青转移特性、混融程度表征等方面,系统地回顾与梳理了混融过程的理论模型、影响要素、测试手段及评价方法.新-旧沥青混融行为理论方面,归纳了Fick定律、对流传质理论、分子动力学理论的分析原理、模型构建及应用实效;老化沥青转移特性方面,凝练了老化沥青在不同拌合条件下的转移特性及变化规律,阐明了间接评价老化沥青转移程度的分析方法;新-旧沥青混融程度量化表征方面,探讨了利用微宏观性能测试指标揭示混融扩散影响区域和扩散途径的适用性,阐述了基于不同测试方法对融合程度的量化表达过程.实践表明:形成完整的新-旧沥青混融行为理论体系,揭示混融扩散全过程的演化机制,构建混融程度的多尺度表征方法,有助于强化对新-旧沥青混融行为的理解与表达,为有效提升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沥青 混融行为 转移特性 融合效率 微宏观性能
下载PDF
云边环境下微服务通信网络入侵行为识别方法
6
作者 任华新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9期139-141,共3页
通信网络入侵行为具有多样性,难以保障入侵行为的识别效果,因此提出一种云边环境下微服务通信网络入侵行为识别方法。引入非线性变换函数,对微服务通信网络入侵行为的特征进行半监督学习,通过将原始入侵行为映射到高维空间,获取正常运... 通信网络入侵行为具有多样性,难以保障入侵行为的识别效果,因此提出一种云边环境下微服务通信网络入侵行为识别方法。引入非线性变换函数,对微服务通信网络入侵行为的特征进行半监督学习,通过将原始入侵行为映射到高维空间,获取正常运行状态下特征向量的参数。在构建以改进降噪自编码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入侵行为识别模型的过程中,引入注意力机制,根据网络状态数据的重构误差与所设定的网络入侵行为特征阈值之间的差异,判断具体的入侵行为。根据测试结果,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入侵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服务通信网络 入侵行为识别 非线性变换函数 半监督学习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基于科教融合的行为舒适型微型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7
作者 陈星 段旺腾 刘义 《住宅产业》 2024年第4期35-37,共3页
高密度城市中的微型居住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低收入人口或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但狭小的空间会造成居住者在行动方面的困难。这种困难即行为上的不舒适问题,可能会导致久坐、久躺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进而影响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高密度城市中的微型居住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低收入人口或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但狭小的空间会造成居住者在行动方面的困难。这种困难即行为上的不舒适问题,可能会导致久坐、久躺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进而影响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本文以科教融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依据人体生理行为上的特点,提出一种能够提升身体活动舒适性的微型居住空间设计方法,进而促进居室空间形态的个性化生成和学生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行为 空间形态 室内环境 微型建筑空间设计
下载PDF
政策感知、创新态度与小微企业经营者创新行为的关系——以旅游经营者为例
8
作者 江金波 余茂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2-74,共13页
创新是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创新,但仍存在政策失效的情况,其内在机制亟待解释。从政策研究的微观视角出发,以旅游经营者为例,基于政策接受模型和价值态度行为模型,探讨小微企业经营者政策... 创新是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创新,但仍存在政策失效的情况,其内在机制亟待解释。从政策研究的微观视角出发,以旅游经营者为例,基于政策接受模型和价值态度行为模型,探讨小微企业经营者政策感知与其创新行为间的关系,以创新态度为中介变量,引入政策信任和创新自我效能感为调节变量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经营者的政策感知正向影响其创新行为,创新态度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旅游经营者的政策信任正向调节其政策感知和创新行为的关系;旅游经营者的创新自我效能感正向调节其政策感知与创新行为、创新态度与创新行为间的关系。研究阐释了政策感知和小微企业经营者创新行为之间的内在机制,为政策制定和有效落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企业 经营者 政策感知 创新态度 创新行为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微区力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郝浩辉 党潇琳 +2 位作者 马晓康 丁金雪 范晓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作为热结构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连续纤维的引入解决了陶瓷脆性大的问题,而纤维与基体间微小区域——界面层的设计是保证CMC具有高韧性的关键。一直以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 作为热结构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连续纤维的引入解决了陶瓷脆性大的问题,而纤维与基体间微小区域——界面层的设计是保证CMC具有高韧性的关键。一直以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界面层与CMC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受限于表征难以深入研究界面层微区力学行为的困难。随着微纳力学测试与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对于CMC界面层结合强度以及其失效行为的表征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本文综述CMC中界面层的作用以及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因素与调控机制,同时汇总当下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测试界面剪切强度的方法,重点总结微纳力学手段下纤维push-out/push-in以及微柱压缩等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差异,报道这些方法在界面区失效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并指明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纤维pushout/push-in可以反映基体应力作用对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但测试结果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微柱压缩测试则更多地反映界面层本征特性,无法反映基体应力对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也无法反映纤维拔出过程。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拓展界面微区力学行为的表征方法,同时确定微区力学与宏观力学性能间的影响机制并建立模型,最终实现CMC的界面层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界面层 微区力学行为 界面剪切强度
下载PDF
基于Voronoi图的精细化PFC数值计算方法与应用
10
作者 刘辙 王兆会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34,共13页
由于岩石细观结构决定宏观力学行为,离散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数值模型对岩石复杂细观结构的表征程度。为提高离散元数值计算在采矿工程中的适用性,基于Voronoi图提出一种精细化PFC数值计算方法。Voronoi图剖分空间形成的凸多面体... 由于岩石细观结构决定宏观力学行为,离散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数值模型对岩石复杂细观结构的表征程度。为提高离散元数值计算在采矿工程中的适用性,基于Voronoi图提出一种精细化PFC数值计算方法。Voronoi图剖分空间形成的凸多面体具有随机性和多样性,与岩石细观结构具有自相似性;将Voronoi图中点、线、面、体的编号与坐标数据导入PFC,借助PFC内嵌Fish语言将其转化为PFC可识别几何体,基于Voronoi单元提出2种不规则颗粒模型构建方法(VCPM和VBPM),分别模拟完整岩石和破碎岩石;采用Monte-Carlo方法生成服从Weibull分布的伪随机数,表征岩石细观力学参数,实现岩石非均质性模拟,将不规则颗粒周围接触数目定义为Coordination Number(CN),颗粒体积和颗粒CN分别服从Weibull分布和正态分布,实现岩石细观结构复杂性模拟;VCPM模型可准确模拟完整岩石在单轴和三轴抗压条件下的强度特征及峰前硬化、峰后软化、体积剪胀等行为,模拟所得岩石单轴抗压强度221 MPa,弹性模量64 GPa,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为34 MPa和55°,与实验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高内摩擦角表明VCPM模型内不规则颗粒间的剪切闭锁效应增强,且模拟结果可反映岩石破坏模式随围压增大由劈裂向剪切甚至塑性流动转变的现象;VBPM模型可准确模拟破碎岩石在侧限压缩实验中的压实和承载特征,初始加载阶段,破碎岩石中含大量孔隙,变形曲线斜率小,轴向载荷增加导致孔隙逐渐压实,变形曲线斜率快速升高,应力应变曲线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由于VBPM模型不规则颗粒间的自由度差异明显,压缩过程中颗粒间的接触力呈现非均匀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ONOI图 数值计算 岩石细观结构 力学行为
下载PDF
基于非均匀性的平台巴西圆盘失效过程及损伤行为
11
作者 张亚芳 杨学潮 +2 位作者 欧成贵 马兴敏 孔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0-738,I0010,共10页
为了探讨冲击荷载作用下裂缝对混凝土失效行为的影响,开展动态冲击荷载下混凝土预制裂缝平台巴西圆盘失效过程及损伤行为的研究.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建立考虑混凝土细观非均匀性的数值模型,根据混凝土预制裂缝分布特征,分析混... 为了探讨冲击荷载作用下裂缝对混凝土失效行为的影响,开展动态冲击荷载下混凝土预制裂缝平台巴西圆盘失效过程及损伤行为的研究.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建立考虑混凝土细观非均匀性的数值模型,根据混凝土预制裂缝分布特征,分析混凝土预制裂缝角度和应变率对次生裂纹扩展规律和损伤演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试件动态抗拉强度与应变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预制裂缝角度呈负相关.通过对混凝土单元的非均匀赋值,实现了冲击荷载下圆盘试件裂纹的萌生、扩展和贯穿的真实过程,当混凝土预制裂缝倾角大于60°时,主裂纹的扩展方向与预制裂缝近似垂直,次生裂纹数量则随预制裂缝倾角的增大逐渐增多.此外,基于破坏单元个数定量表征试件的损伤程度,发现当预制裂缝倾角为45°时,圆盘试件的损伤程度最低.研究成果可为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安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预制裂缝 细观非均匀性 失效过程 损伤行为
下载PDF
中小微企业领导韧性赋能团队创新的心源动力机制———基于愿景沟通与团队行为意向
12
作者 曾雪云 黄铮 叶滨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26,共15页
基于社会信息处理理论,建立“韧性领导的社会信息处理过程-团队互动过程”分析框架,揭示韧性领导赋能团队创新的作用机制。对643个中小微企业的团队领导调查研究发现,领导韧性直接正向影响团队的综合创新绩效,并且相较于结果性创新(产... 基于社会信息处理理论,建立“韧性领导的社会信息处理过程-团队互动过程”分析框架,揭示韧性领导赋能团队创新的作用机制。对643个中小微企业的团队领导调查研究发现,领导韧性直接正向影响团队的综合创新绩效,并且相较于结果性创新(产品创新及市场创新),更可能影响潜在创新绩效(战略创新、行为创新、过程创新)。机制检验发现,团队行为意向在领导韧性和综合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愿景沟通则在领导韧性和团队行为意向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就组织环境而言,信任逆境和目标一致性逆境加强了领导韧性与愿景沟通的联系。上述结论揭示了领导韧性作用于团队创新的社会信息处理过程和情感激发过程,这一心源动力机制对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韧性 中小微企业 创新绩效 愿景沟通 团队行为意向
下载PDF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微观变形机理
13
作者 姜爽 贾楠 Peng Lin Ru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4,11,共12页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均质材料,通过调控其内部的多尺度微结构特性,可以实现金属结构材料强度-韧性的协同提升,在高端先进制造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显著依赖于各组元层的性能、厚度和异...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均质材料,通过调控其内部的多尺度微结构特性,可以实现金属结构材料强度-韧性的协同提升,在高端先进制造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显著依赖于各组元层的性能、厚度和异质界面的结构特性。变形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微观应力/应变在异质界面处的协调特性对组元金属的形变微观机制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复合材料整体的性能。因此,探索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行为-变形机制-宏观力学性能”的内在关联并揭示其对应的微观形变机理,对设计具有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的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聚焦于晶态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行为及变形机理,介绍了其力学行为的尺寸与界面效应,着重讨论了室温下材料的微观形变物理过程,阐明了非均匀金属层状复合体强韧化的机理。最后,对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 塑性变形 微观力学行为 变形机制 异质界面 强韧化机制
下载PDF
EB态TA10钛合金高温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14
作者 张启飞 储双杰 +3 位作者 梁高飞 杨帅 王美晨 毛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5-1565,共11页
以电子束冷床(EB)炉单次熔铸的TA10钛合金扁锭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开展高且宽应变速率范围(0.01~30 s^(−1))下的等温压缩试验,研究该合金在800~1000℃下变形60%时的高温力学行为及铸态组织演变特征,建立基于峰值应... 以电子束冷床(EB)炉单次熔铸的TA10钛合金扁锭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开展高且宽应变速率范围(0.01~30 s^(−1))下的等温压缩试验,研究该合金在800~1000℃下变形60%时的高温力学行为及铸态组织演变特征,建立基于峰值应力的高温塑性本构方程,绘制考虑应变的热加工图,深入讨论能量耗散效率因子与宏观、微观组织、力学响应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升高或应变速率降低,TA10钛合金流变应力减小;变形温度高于或低于相变点时,峰值应力与变形温度均呈线性相关。Arrhenius方程能较好地预测该合金变形抗力与工艺参数间的变化规律。该合金不适合单道次大变形,较为适合变形量中等且较慢应变速率下的成形方式,可尝试开展高速率多次小变形的方式成形。该合金在两相区慢应变速率下热变形时的流变软化机制为动态球化或塑性流动局部化,而高应变速率下应力塌陷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宏观失稳,且其在单相区的软化机制以动态回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0钛合金 高温力学行为 铸态组织演变 高温塑性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下载PDF
微弧火花沉积Zr基非晶涂层的组织及性能
15
作者 王婷 胡斌 +1 位作者 王文琴 王非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6-241,共6页
Ti6Al4V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已被广泛用作骨替代材料,但是Ti6Al4V的耐磨性较差。Zr基非晶合金涂层具有高强度、高耐磨、高耐腐蚀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本工作采用微弧火花... Ti6Al4V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已被广泛用作骨替代材料,但是Ti6Al4V的耐磨性较差。Zr基非晶合金涂层具有高强度、高耐磨、高耐腐蚀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本工作采用微弧火花沉积技术在Ti6Al4V表面制备了Zr基非晶涂层来增加其表面耐磨性,研究了非晶涂层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同时针对不同摩擦时间对涂层摩擦性能和磨损行为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非晶相、Cu 8Zr 3和ZrO_(2)相组成。涂层厚度为(150±10)μm且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性。非晶涂层硬度值可达1252HV 0.1,约为基体的三倍。在不同摩擦时间下,涂层的磨损系数都小于基体,失重结果表明涂层具有更优异的耐磨性,摩擦时间为30 min时涂层的耐磨性为基体的4.8倍。不同摩擦时间下基体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涂层的磨损机制为疲劳磨损。本工作为进一步提高Ti6Al4V的耐磨性和Zr基非晶合金涂层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火花沉积 非晶涂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下载PDF
互动视野下的国际中文微课研究
16
作者 刘路 于佳萱 《现代语文》 2024年第7期82-88,共7页
基于国际中文线上教学互动分析框架,以《HSK标准教程(三级)》系列微课为研究对象,分析国际中文微课的课堂互动行为和辅助互动行为。研究发现,该课程互动框架思路清晰,非言语类互动设置得当;与此同时,思考时间的安排相对有限,个性化互动... 基于国际中文线上教学互动分析框架,以《HSK标准教程(三级)》系列微课为研究对象,分析国际中文微课的课堂互动行为和辅助互动行为。研究发现,该课程互动框架思路清晰,非言语类互动设置得当;与此同时,思考时间的安排相对有限,个性化互动环节有待加强。由此尝试探索提升国际中文微课互动性的主要策略:将宏观模式与微观设计相结合,增强互动过程的直观性与情感性,增加个性化的人机交互。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研究,能够加深对国际中文线上教学互动性的科学认识,切实提高国际中文线上教学实践的真实性、交际性、情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互动性 《HSK标准教程(三级)》 课堂互动行为 辅助互动行为 国际中文教育
下载PDF
协同连续布筋增韧喷射3D打印混凝土的抗弯性能
17
作者 刘雄飞 侯冠宇 +1 位作者 蔡华崇 李之建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
喷射3D打印喷口与受喷面的间距空间可解决3D打印和钢筋协同建造的问题。本工作基于协同连续布筋和喷射3D打印混凝土工艺,提出喷射3D打印微筋混凝土的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微筋直径(0.6、0.8、1.0 mm)和根数(1—4)对喷射3D打印微筋混凝土... 喷射3D打印喷口与受喷面的间距空间可解决3D打印和钢筋协同建造的问题。本工作基于协同连续布筋和喷射3D打印混凝土工艺,提出喷射3D打印微筋混凝土的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微筋直径(0.6、0.8、1.0 mm)和根数(1—4)对喷射3D打印微筋混凝土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微筋可显著提升打印混凝土的抗弯强度和韧性,对比未增强组(D0试样),喷射3D打印微筋混凝土的抗弯强度和弯曲位移分别最高提升了800%和2 076.47%。此外,基于喷射3D打印的高速喷压和逐层打印特性,微筋与喷射混凝土界面粘结密实,进一步保证了喷射3D打印微筋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和结构整体性。本工作打印了尺寸为1 300 mm (Z)×800 mm (X)×86 mm (Y)的异形火炬结构,验证了喷射3D打印微筋混凝土系统的实用性,为3D打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制备及在大尺寸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3D打印 协同布筋 抗弯性能 韧性
下载PDF
碳氮化物析出行为对钒微合金化套管钢屈服强度的影响
18
作者 扈立 张旭 《钢管》 CAS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钒微合金化套管钢调质处理后的屈服强度对回火温度有较高的敏感性。研究了碳氮化物析出行为对钒微合金化套管屈服强度的影响。分析了钒微合金化的作用与N含量的关系,研究了VN和VC的析出行为以及析出相的强化作用。分析认为:V含量与材料... 钒微合金化套管钢调质处理后的屈服强度对回火温度有较高的敏感性。研究了碳氮化物析出行为对钒微合金化套管屈服强度的影响。分析了钒微合金化的作用与N含量的关系,研究了VN和VC的析出行为以及析出相的强化作用。分析认为:V含量与材料热处理后的强度波动存在近似定量关系,V含量每增加0.03%,在回火温度变化10℃时将产生3~4 MPa的附加屈服强度波动。因此,可据此对钒微合金化钢种进行成分优化设计和产品性能控制,以增加实际生产中套管强度指标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热处理 屈服强度 钒微合金化 碳氮化物 析出行为
下载PDF
面向碳减排的城市交通微观仿真模型优化研究
19
作者 刘博 林建新 +1 位作者 刘依妮 张栋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872,共14页
为评估交通管控策略的环境效益,提出有效融合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和微观车辆排放模型的方法。利用VISSIM平台构建案例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提出基于轨迹数据的不同速度区间的加减速特征,应用K-means聚类方法划分4种驾驶行为,通过驾驶特性标定... 为评估交通管控策略的环境效益,提出有效融合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和微观车辆排放模型的方法。利用VISSIM平台构建案例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提出基于轨迹数据的不同速度区间的加减速特征,应用K-means聚类方法划分4种驾驶行为,通过驾驶特性标定仿真模型全局参数,描述了参数总敏感度以及参数之间相互作用的敏感度。利用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聚类分析并标定局部参数值,优化了参数标定流程。计算仿真轨迹工况,本地化MOVES(motor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微观排放模型,得到交叉口不同流向和不同驾驶行为下的HC、CO、NO_(x)、CO_(2)排放。研究表明:仿真模型优化效果显著,所提方法可精确识别高排放的空间位置,解析排放与驾驶行为之间的联系。应用DBSCAN聚类分析参数寻优值有助于实现自动化标定流程,全局参数标定将速度分布χ^(2)误差由0.6327降至0.1306,加速度分布χ^(2)误差由0.1441降至0.0528,对于环境视角下仿真模型构建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微观交通仿真 量化排放 微观排放模型 驾驶行为 参数标定
下载PDF
社会资本对社区微更新居民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20
作者 邓元媛 蔡奕晴 +1 位作者 辛梦远 操小晋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0期23-30,共8页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单位”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社区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发挥社区在单位时期社会组织、基层动员、共同体培育等方面的优势,激发居民微更新参与意愿,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原单...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单位”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社区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发挥社区在单位时期社会组织、基层动员、共同体培育等方面的优势,激发居民微更新参与意愿,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原单位参与治理形式、意见接收和反馈渠道、其他居民参与情况3个变量,分别表征社会资本概念下的权力资本、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构建参与意愿影响机制解释模型。以徐州市3个代表社区的200份居民调研样本为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微更新居民参与意愿的影响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通过影响居民的主观心理因素,间接影响微更新居民参与意愿。具体而言,原单位参与治理形式对主观规范产生正向作用,与知觉行为控制无显著相关性;意见接收和反馈渠道对参与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他居民参与情况对主观规范和参与态度产生正向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居民参与微更新的主观感受又进一步改变其参与意愿。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优化社区微更新居民参与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微更新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社会资本 徐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