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meric ALT Perforator-Free Flap with Vastus Lateralis Muscle for the Obliteration of the Intrathoracic Dead Space Post-Pneumonectomy: A Case Report
1
作者 Nelson Oduor Ouma Daniel Odhiambo Otieno +1 位作者 Lee Njagi Munge Ferdinand Wanjala Nang’ole 《Modern Plastic Surgery》 2023年第3期63-73,共11页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is a surgical procedure aimed at restoring the integrity and function of the chest wall, which may be damaged due to trauma, cancer, infection, or congenital defects. The chest wall plays a v...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is a surgical procedure aimed at restoring the integrity and function of the chest wall, which may be damaged due to trauma, cancer, infection, or congenital defects. The chest wall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tecting the thoracic organs, support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and maintaining the shape of the chest. Therefore, any defect or deformity of the chest wall can have significant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consequences for the patient. The authors present a case report at Kenyatta National Hospital (KNH) of a dyspneic 47-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a right anterolateral chest wall defect post-pneumonectomy previously complicated by bronchopleural fistula. Past attempts at the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had utilized the ipsilateral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and the omental pedicled flaps with limited success. A chimeric anterolateral thigh (ALT) perforator-free flap with vastus lateralis (VL) muscle was used to obliterate the post-pneumonectomy intrathoracic dead space and to provide a cutaneous paddle. This case report aims to show the versatility of the ALT flap for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to prevent the post-pneumonectomy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tracheal deviation, inspiratory stridor, and exertional dyspnea. In conclusion,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with obliteration of intrathoracic dead space post-pneumonectomy is challenging and needs careful planning and exec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Bronchopleural Fistula PNEUMONECTOMY chimeric ALT flap Intrathoracic Dead Spacepost-Pneumonectomy
下载PDF
改良股前外、腹壁下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静 郑颂耀 +3 位作者 马立保 刘奕璠 张圣星 俞亮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股前外、腹壁下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2020年9月-2021年11月收治四肢创面患者39例,采用改良股前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3.8 cm×8.8 cm~23.0 cm×26.0 cm,1... 目的探讨改良股前外、腹壁下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2020年9月-2021年11月收治四肢创面患者39例,采用改良股前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3.8 cm×8.8 cm~23.0 cm×26.0 cm,1例皮瓣供区二期间断缝合,其余皮瓣供区直接间断皮内缝合。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随访供受区瘢痕增生情况,上肢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下肢采用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评定标准评定下肢功能。结果3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及弹性、外形恢复较佳,供区均无皮肤坏死,形成线性瘢痕,存在轻度色素沉着,无感觉异常。全组皮瓣两点辨别觉0.4~1.2 cm;手功能评定:优30例,良2例,中1例,下肢功能评定:优5例,良1例。结论改良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血运可靠,手术操作简便、安全、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嵌合皮瓣 创面缺损 股前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 被引量:17
3
作者 徐中飞 代炜 +6 位作者 张恩礁 段维轶 刘法昱 谭学新 黄绍辉 秦兴军 孙长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的制备要点及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12月—2011年3月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同时解剖保护血管蒂上的肌分支,设计一蒂多岛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66例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舌、口底...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的制备要点及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12月—2011年3月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同时解剖保护血管蒂上的肌分支,设计一蒂多岛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66例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舌、口底癌32例,舌根、咽侧癌30例,颊癌2例,颌骨中央性鳞癌1例,腮腺癌1例。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7cm×4cm~16cm×7cm,肌瓣约3cm×4cm,观察并发症及受、供区功能恢复情况,总结穿支嵌合皮瓣制取技术及优点。结果:65例穿支嵌合皮瓣成活,成活率98.5%。1例术后5d出现危象,最终放弃,创口均Ⅰ期愈合。2例发现无合适穿支血管,改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成功。术后随访0.5~3a,皮瓣6个月后萎缩停止,局部外形丰满,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均拉拢缝合,瘢痕隐蔽,下肢无功能障碍。结论:逆行和顺行解剖技术相结合是制备穿支嵌合皮瓣的理想手段,能够帮助外科医师克服穿支血管的解剖变异。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能提供不同类型的组织进行三维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感染、瘘、血肿等)的发生率,是头颈肿瘤术后复合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 头颈部 股前外侧皮瓣 嵌合皮瓣
下载PDF
腓血管蒂腓骨嵌合组织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志平 庄跃宏 +4 位作者 郑和平 章一新 梁成 郝攀登 张发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为腓血管蒂腓骨嵌合组织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以腓骨头和外踝为标志,将小腿分为上、中、下3区段解剖观测:①腓动脉起源、走行与分支;②腓动脉各区段肌(隔)穿支、骨膜支数目与分布。另1侧新鲜标本... 目的:为腓血管蒂腓骨嵌合组织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以腓骨头和外踝为标志,将小腿分为上、中、下3区段解剖观测:①腓动脉起源、走行与分支;②腓动脉各区段肌(隔)穿支、骨膜支数目与分布。另1侧新鲜标本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腓动脉源于胫后动脉,移行为跟外侧动脉,中下段贴腓骨后面走行,沿途分支至邻近骨、肌肉和小腿外侧皮肤。其中:①腓骨骨膜支:(2-8)支、外径0.5-1.1 mm,分布腓骨中下1/3段骨膜:②胫骨骨膜支:(1-3)支、外径0.6-0.8 mm,营养胫骨中、下1/3段后面骨膜;③肌(隔)穿支:(4-8)支、外径1.0-1.6 mm,支配小腿外侧中下段皮肤,并与胫前、胫后动脉皮支吻合。结论以腓动脉为蒂可设计腓骨嵌合组织瓣,依需要选择一种或多种嵌合组织瓣修复骨合并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腓骨 嵌合组织瓣 穿支皮瓣
下载PDF
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性缺损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洁 蒋灿华 +3 位作者 闵安杰 任辉 高政阳 翦新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在下颌骨复合性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与优缺点。方法 2014年3—7月应用DCIAPF游离移植一期修复6例下颌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的旋髂深动脉皮肤穿支设计并逆行切取皮岛,随后...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在下颌骨复合性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与优缺点。方法 2014年3—7月应用DCIAPF游离移植一期修复6例下颌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的旋髂深动脉皮肤穿支设计并逆行切取皮岛,随后于腹股沟区顺行解剖血管蒂并切取髂骨瓣,继续解剖旋髂深血管直至终末段与皮岛相续。完成DCIAPF切取后供区分层严密关闭以预防腹疝。结果 6例患者所制备的髂骨瓣长5.0~11.0 cm,皮岛3.5 cm×5.0 cm^7.0 cm×10.0 cm,供区均一期关闭未行植皮。1例皮岛穿支来自旋髂浅血管需另行吻合,其余5例成功制备为DCIAPF。移植的髂骨皮瓣均成活,仅1例因行皮岛修薄处理出现表皮剥脱和少量边缘坏死,经修剪及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牙槽嵴高度恢复满意,供区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DCIAPF血运丰富可靠,能提供足够的骨量供下颌骨重建并恢复牙槽嵴高度,为后期义齿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其皮肤穿支解剖较为恒定,携带皮岛组织量大,摆放灵活,供区隐蔽,是下颌骨复合性缺损修复重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动脉 穿支嵌合皮瓣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旋髂深动脉嵌合组织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和平 康庆林 张发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为旋髂深动脉嵌合组织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以髂前上棘和腹股沟韧带为标志,解剖观测旋髂深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1侧新鲜标本摹拟手术设计。结果:根据旋髂深动脉的行... 目的:为旋髂深动脉嵌合组织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以髂前上棘和腹股沟韧带为标志,解剖观测旋髂深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1侧新鲜标本摹拟手术设计。结果:根据旋髂深动脉的行程可将其分为腹股沟段、髂嵴内段和髂嵴上段。①腹股沟段沿途发出(2~4)支、外径为0.2~1.8mm的腹壁肌支至邻近肌肉,其中优势肌支长(9.0±0.5)cm,外径为(1.4±0.1)mm;②髂嵴内段沿途发出(2~8)支、外径为0.2~0.7mm肌骨支穿过肌肉附丽进入髂嵴前部;③髂嵴上段延续为肌皮穿支并穿过深筋膜支配11cm×14cm的皮肤。结论:以旋髂深动脉蒂,可切取以腹股沟段的腹壁优势肌支肌瓣、髂嵴内段的肌骨支骨瓣和终末段的肌皮穿支皮瓣,从而形成嵌合组织瓣。临床可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或多种嵌合组织瓣修复骨合并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动脉 髂骨 穿支皮瓣 嵌合皮瓣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 被引量:8
7
作者 汤玉泉 唐举玉 +2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俞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79,共4页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结果 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其中,1例术后感染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7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胫骨骨髓炎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肌瓣血运好且与皮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拥有足够自由度,可以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修复 胫骨骨髓炎
下载PDF
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6
8
作者 肖湘君 刘鸣江 +4 位作者 廖辉文 刘昌雄 王郑钢 黄新锋 黄雄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为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0只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系统观测趾和第2趾动、静脉分布规律,测量血管长度及直径;模拟游离踇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 目的为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0只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系统观测趾和第2趾动、静脉分布规律,测量血管长度及直径;模拟游离踇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的术式设计。结果第1跖背动脉在第1趾蹼深层发出2分支:踇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和第2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踇趾腓侧趾底动脉血管(分叉至进入皮瓣)长度(1.82±0.12)cm,直径(1.08±0.06)mm;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血管(分叉至近侧趾间关节)长度(0.90±0.16)cm,直径(0.82±0.13)mm。静脉分深浅两层,第1、2趾背侧浅静脉汇流入足踝内侧的大隐静脉。模拟再造拇指相互环绕的血管蒂无卡压。结论 趾、第2趾动、静脉血管可保障趾甲皮瓣、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血供,模拟再造拇指相互环绕的血管蒂无卡压;适合设计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甲皮瓣 嵌合组织瓣 第2足趾 显微解剖
下载PDF
旋髂深动脉穿支的解剖与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永锋 洪虓 +5 位作者 刘亮 展昭均 李孝亮 蒲春华 陈士文 廖圣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4-759,共6页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与如何提高以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具12侧乳胶灌注动脉血管的成人标本进行解剖,显露DCIA及其穿支血管,观察穿支血管的起始部位、分布...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与如何提高以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具12侧乳胶灌注动脉血管的成人标本进行解剖,显露DCIA及其穿支血管,观察穿支血管的起始部位、分布、数量及走向,并测量其起始处血管外径。结合解剖学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并在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设计及切取DCIAPF,修复4例下颌骨体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结果DCIA穿支血管分为腹壁肌支、肌骨支和肌皮穿支。腹壁肌支全由DCIA的腹股沟段发出的占66.7%,腹股沟段和髂骨段均有穿支发出的占33.3%。肌骨支全由髂嵴内段发出占75%,腹股沟段和髂嵴内段均有穿支发出的占25%,且发自腹股沟段的穿支均为1支。肌皮穿支为1支的占58.3%,为2支的占41.7%。临床应用4例DCIAPF均成活,供区伤口恢复良好。术后1月,患者面部外形及口腔形态恢复满意,咬合关系良好,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示下颌骨缺损重建效果好。结论熟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有助于更好的切取DCIAPF和修复下颌骨(体部或下颌角)及口腔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动脉 穿支嵌合皮瓣 下颌骨缺损 数字化外科 修复重建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飞 张宁 +4 位作者 黄存 杨建明 马林瑞 杜武军 康志学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21例,观察其成活率、外形和术后功能,评价应用该嵌合皮瓣修复手腕部...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21例,观察其成活率、外形和术后功能,评价应用该嵌合皮瓣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例皮瓣于术后15 h发生静脉血管危象,经过探查后顺利成活,其他所有皮瓣一期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 47±3. 3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皮瓣有不同程度臃肿,有9例患者二期行皮瓣修薄术。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是一期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嵌合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下载PDF
组合皮瓣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闵沛如 章一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75-179,共5页
多组织瓣可以依据血供来源分为复合皮瓣、联体皮瓣和组合皮瓣。组合皮瓣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头面部及四肢部位的组织缺损修复,对包含软组织缺损的巨大复合组织缺损疗效确切。应用组合皮瓣减少了手术对供区外观和功能的损伤,避免死腔形成... 多组织瓣可以依据血供来源分为复合皮瓣、联体皮瓣和组合皮瓣。组合皮瓣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头面部及四肢部位的组织缺损修复,对包含软组织缺损的巨大复合组织缺损疗效确切。应用组合皮瓣减少了手术对供区外观和功能的损伤,避免死腔形成。本文就组合皮瓣的定义及分类、近5年内国内外组合皮瓣的应用,以及各类组合皮瓣的临床优点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皮瓣 皮瓣分类 血供
下载PDF
前臂背侧嵌合骨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朝晖 蒋萍萍 +1 位作者 王昌德 薛山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9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为前臂背侧嵌合骨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2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骨间后动脉皮支分布,支配尺侧腕伸肌神经支与血管交叉点血管的外径及骨间后动脉与前动脉吻合情况。同时观测尺骨茎突近端5cm范围内,尺骨背侧骨膜... 目的为前臂背侧嵌合骨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2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骨间后动脉皮支分布,支配尺侧腕伸肌神经支与血管交叉点血管的外径及骨间后动脉与前动脉吻合情况。同时观测尺骨茎突近端5cm范围内,尺骨背侧骨膜血管支数目及血运来源。结果骨间后动脉沿途发出6-10个皮支,在深筋膜浅层形成丰富血管网吻合。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间隔1-2cm发出皮支(15例);Ⅱ型:分远、近两组(7例)。支配尺侧腕伸肌神经支与血管交叉点动脉外径(1.4±0.2)mm。在尺骨茎突近侧(2.4±0.5)cm处骨间后动脉与前动脉腕背支形成恒定吻合。尺骨茎突近侧5cm范围内,骨间后动脉向尺骨远段发出(3.0±0.8)支骨膜支(19例);骨间后动脉发出2支骨膜支,骨间前动脉背侧支发出1支骨膜支(2例);骨间前动脉背侧支发出2支骨膜支(1例)。结论以骨间后动脉为蒂可切取前臂背侧皮瓣、尺骨远端骨瓣形成嵌合组织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合并小块骨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后动脉 嵌合皮瓣 尺骨 重建
下载PDF
游离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口颊癌术后口颊缺损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杨金喆 宋达疆 +11 位作者 彭小伟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伍鹏 易亮 罗振华 郝森 王丽霞 赵国栋 朱敬军 李赞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形式游离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口颊癌术后口颊缺损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7年9月应用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10例口颊癌患者根治术后口颊缺损,男9例,女1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4.5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上皮细胞癌,...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形式游离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口颊癌术后口颊缺损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7年9月应用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10例口颊癌患者根治术后口颊缺损,男9例,女1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4.5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上皮细胞癌,TNM分期其中T4N0M04例,T4N1M03例,T3N1M03例。病程4~26个月,平均9.8个月。口颊缺损6.0 cm×3.0 cm^8.5 cm×4.5 cm大小,皮瓣轴线为三角肌止点至肱骨外上髁连线。根据缺损实际情况设计皮瓣修复口颊创面,根据血管蒂肌支发出情况和口底腔隙具体设计切取肱肌或肱三头肌肌瓣用于填补口底腔隙。结果臂外侧嵌合肌皮瓣血管蒂长度为(7.7±0.4)cm。桡侧副动脉后支的皮穿支共有17支,其中2支穿支型为7例,1支穿支型为3例,全部携带于皮瓣内,皮岛面积为6.0 cm×3.0 cm^8.5 cm×4.5 cm,肌瓣为3.0 cm×2.0 cm×2.0 cm^4.5 cm×2.5 cm×2.0 cm大小,其中7例为肱三头肌肌瓣,3例为肱肌肌瓣。10例嵌合穿支肌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均直接闭合。随访12~59个月,平均25.7个月,重建口颊外形不臃肿,无毛发生长,功能满意,肿瘤局部无复发;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上臂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臂外侧嵌合肌皮瓣可以作为口颊癌术后口颊缺损修复的方法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颊癌 缺损修复 穿支皮瓣 桡侧副动脉 嵌合瓣 游离皮瓣移植
下载PDF
游离股前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在舌癌术后舌再造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园园 宋达疆 +8 位作者 毛煌兴 李赞 周晓 章一新 彭小伟 周波 吕春柳 伍鹏 彭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在舌癌术后舌再造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6月—2018年11月应用股前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对14例舌癌患者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同期行舌及口底缺损修复,口底腔隙同时用不同来源肌瓣充填。肿瘤根治术后形成6.0...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在舌癌术后舌再造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6月—2018年11月应用股前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对14例舌癌患者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同期行舌及口底缺损修复,口底腔隙同时用不同来源肌瓣充填。肿瘤根治术后形成6.0 cm×4.0 cm^12.0 cm×7.0cm大小缺损,应用游离股前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8.0 cm×4.0 cm^13.0 cm×8.0cm,肌瓣体积为4.0 cm×3.0 cm×2.0 cm^7.0 cm×5.0 cm×4.0 cm,术中将股前内侧穿支血管蒂的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结果所有患者股前内侧穿支恒定存在,其中来源于股动脉主干7例(50%),血管蒂长度为(7.8±0.4)cm;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主干4例(28.6%),血管蒂长度为(8.2±0.5)cm;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3例(21.4%),血管蒂长度为(7.4±0.3)cm。肌瓣来源于股直肌为8例,肌瓣来源于股内侧肌为6例。其中8例血管蒂类型为1支动脉2支静脉,6例血管蒂类型为1支动脉1支静脉,甲状腺上静脉为首选的受区静脉,游离股前内侧穿支动脉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端端吻合14例,其中8例的第2支伴行静脉另外与颈内静脉端侧吻合8例。术后皮瓣全部顺利成活,供区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18.8个月,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舌外形不臃肿,两点辨别觉距离为8~15 mm,舌运动未见明显受限;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可正常行走及进行相关日常活动。结论股前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是舌癌术后采用皮瓣移植再造舌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 嵌合肌皮瓣 游离皮瓣移植
下载PDF
不同组织瓣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效果及术后生存质量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明 周小龙 +1 位作者 和王刚 王龙娇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5期1957-196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组织瓣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效果及术后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治疗的95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软组织修复的皮瓣不同分组,其中60例行串联游离皮瓣修复术者... 目的比较不同组织瓣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效果及术后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治疗的95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软组织修复的皮瓣不同分组,其中60例行串联游离皮瓣修复术者纳入对照组,35例行股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指标、修复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2个月采用Likert Scale量表和UW-QOL生存质量问卷调查量表分别评估患者治疗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均观察到了血管危象、组织瓣坏死等并发症,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09%、97.14%,分别与对照组的7.69%、96.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口腔闭合功能及语言功能分别为(8.57±1.46)分、(8.95±1.64)分、(8.61±2.03)分、(8.34±2.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1.39)分、(7.42±1.96)分、(7.68±1.42)分、(7.26±1.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供区方面,两组患者均未见瘢痕增生,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13.35±2.42)d,明显长于研究组的(12.05±1.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串联游离皮瓣修复术而言,股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口腔闭合功能及语言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肿瘤 组织瓣修复术 前串联游离皮瓣修复术 股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 预后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缺损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何平 张洪武 +3 位作者 陈海蒂 杨书雄 王君 胡达旺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复杂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以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39例。术前以彩色多普勒探测并标记供区血管,结合术中探查设计并...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复杂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以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39例。术前以彩色多普勒探测并标记供区血管,结合术中探查设计并制备嵌合皮瓣,并以此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观察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和功能。结果 39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处理后皮瓣逐渐恢复正常。随访1~4年,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及功能良好,6例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软组织复杂缺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 嵌合皮瓣 口腔颌面部
下载PDF
不同皮瓣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修复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韦彦锋 曹建广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10期1635-163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将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进行软组织修复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串联游离皮瓣进行修复,研究组患者采用股外侧嵌...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将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进行软组织修复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串联游离皮瓣进行修复,研究组患者采用股外侧嵌合皮瓣修复,观察2组患者各项手术指征的差异,并评价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拔除胃管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明显较少,皮瓣制作和显微吻合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皮瓣外形、患者满意度、工作状况、口腔闭合功能、语言表达、咀嚼、吞咽等功能明显较好(P <0. 05); 2组患者饮食、咬合和张口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 0. 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相对于串联皮瓣来说,股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能够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口腔闭合、咀嚼、语言和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 串联皮瓣 股前外侧嵌合皮瓣
下载PDF
游离修薄股前外侧血流桥接穿支皮瓣修复四肢GustiloⅢC型损伤34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韦卫甲 蔡明 廖海浪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1206-1208,I0005,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修薄股前外侧血流桥接穿支皮瓣(Flow-through+肌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四肢GustiloⅢC型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来宾市人民医院四肢GustiloⅢC型损伤病人34例(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采取游离修薄股前外侧Flowthrough+肌肉嵌合... 目的探讨游离修薄股前外侧血流桥接穿支皮瓣(Flow-through+肌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四肢GustiloⅢC型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来宾市人民医院四肢GustiloⅢC型损伤病人34例(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采取游离修薄股前外侧Flowthrough+肌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统计术后恢复情况(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肢体功能评分、治疗优良率、治疗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4例切口愈合时间(11.22±1.69)d、住院时间(10.09±1.26)d、骨折愈合时间(3.08±0.35)月;治疗优良率为94.12%(32/34);治疗满意度为94.12%(32/34);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结论游离修薄股前外侧Flow-through+肌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四肢GustiloⅢC型损伤,切口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可有效改善病人肢体功能,治疗优良率及满意度较高,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开放性/外科学 四肢 游离组织瓣 病人满意度 股前外侧Flow-through 肌肉嵌合穿支皮瓣 肢体功能 骨折愈合时间
下载PDF
应用邻指带蒂皮瓣嵌合皮下筋膜瓣修复YamanoⅠ型断指再植通血失败12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颂耀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邻指带蒂皮瓣嵌合皮下筋膜瓣修复手部YamanoⅠ型断指再植通血失败病例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4月-12月收治12例手部YamanoⅠ型断指再植失败通血病例,应用邻指带蒂皮瓣嵌合皮下筋膜瓣修复断指以远掌侧及背侧创面,... 目的探讨应用邻指带蒂皮瓣嵌合皮下筋膜瓣修复手部YamanoⅠ型断指再植通血失败病例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4月-12月收治12例手部YamanoⅠ型断指再植失败通血病例,应用邻指带蒂皮瓣嵌合皮下筋膜瓣修复断指以远掌侧及背侧创面,皮瓣供区游离植皮。结果术后皮瓣及皮下筋膜完全成活,挽救断指保留长度及良好手指外观,创面一期愈合。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0周,平均19周。末次随访时皮瓣质地柔软,背侧甲床正常生长,指体外观无臃肿,皮瓣肤色色素沉着轻,皮瓣两点辨别觉5~12 mm,平均8 mm,手指功能根据总活动度(TAM)法评定,12例均为优,皮片成活良好,轻度瘢痕,轻度局部色差。结论应用邻指带蒂皮瓣嵌合皮下筋膜瓣修复手部YamanoⅠ型断指再植通血失败病例,手术方法可行并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指带蒂皮瓣 皮下筋膜瓣 甲床部分缺损 嵌合
下载PDF
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与串联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修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明叶 张芳 樊玲 《中国医疗美容》 2022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与串联皮瓣两种修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内2017年1月-2020年1月7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其中观察组(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34例,对照组(串联皮瓣修复)39例,对比... 目的分析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与串联皮瓣两种修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内2017年1月-2020年1月7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其中观察组(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34例,对照组(串联皮瓣修复)39例,对比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手术时间、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皮瓣愈合时间均较短,但皮瓣制作+吻合时间较长,术后3月,术后12月,观察组外形、咀嚼功能、闭合情况、语言功能、容水情况、饮食吞咽6项评分均较高,术后6月,观察组总并发症率11.76%(4/34)低于对照组35.90%(1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以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效果更加理想,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安全性好,配合义齿修复,能保障患者的咀嚼效率与牙周健康,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嵌合皮瓣 串联皮瓣 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 术后缺损修复 皮肤缺损修复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