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5Al-AFA耐热钢高温蠕变行为研究
1
作者 郭俊卿 刘玲 +2 位作者 孙红英 田德阳 陈拂晓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1-158,共8页
面向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用钢,设计、制备了5.5Al-AFA耐热钢材料,基于不同加载应力条件的蠕变实验与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该耐热钢的蠕变特征与蠕变损伤机理。结果表明,该耐热钢具有典型金属材料的蠕变特征,加载应力对蠕变断裂时间影响显著... 面向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用钢,设计、制备了5.5Al-AFA耐热钢材料,基于不同加载应力条件的蠕变实验与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该耐热钢的蠕变特征与蠕变损伤机理。结果表明,该耐热钢具有典型金属材料的蠕变特征,加载应力对蠕变断裂时间影响显著,在温度为750℃、加载应力为120和250 MPa下的蠕变断裂寿命分别为1711和1.5 h,材料表观应力指数达5.18,蠕变机制为位错攀移,蠕变激活能为418.44 kJ·mol^(-1)。蠕变过程中析出的脆性σ-FeCr相导致应力集中与材料断裂,失效形式为微孔密集型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Al-AFA耐热钢 变形特征 高温蠕变机制 损伤机理
下载PDF
2023年2次肃北5级及以上地震的PI和LURR特征回溯性研究
2
作者 于磊 曹均锋 +6 位作者 王建广 李伸亮 李鹏飞 王季雨 疏鹏 李玲利 方良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2023年10月24日和12月1日在甘肃省肃北县分别发生M_(S)5.5和M_(S)5.0地震,震中位于祁连山地震带西段,采用图像信息(PI)和加卸载响应比(LURR)探查2次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状态和震后地震活动趋势,为分析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趋势提供参考... 2023年10月24日和12月1日在甘肃省肃北县分别发生M_(S)5.5和M_(S)5.0地震,震中位于祁连山地震带西段,采用图像信息(PI)和加卸载响应比(LURR)探查2次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状态和震后地震活动趋势,为分析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趋势提供参考。结果显示:①PI热点计算结果显示,肃北地区存在显著的背景应力异常,其幅度指示该区域在未来1年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②LURR的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显示,2023年3月起LURR时序曲线呈显著上升异常变化,且异常空间分布持续向震源区迁移,表明在中短期内有发生强震的可能;③2次地震发生后,震源区LURR异常的时空特征仍呈现持续发展状态,尚未恢复到小于1的正常水平。因此,仍需关注祁连山地震带西段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北M_(S)5.5地震 肃北M_(S)5.0地震 图像信息法 加卸载响应比 祁连山地震带
下载PDF
2023年山东平原M_(S)5.5地震前重力变化
3
作者 李树鹏 胡敏章 +8 位作者 祝意青 郝洪涛 殷海涛 贾媛 崔华伟 陆汉鹏 张刚 王锋吉 刘洪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2-1191,共20页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发生M_(S)5.5地震,此次地震是山东地区40a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震前山东省地震局在震中附近开展了每年2期的流动重力观测,观测到了震前4a的重力场时空变化。文中利用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2019年9月以来的区...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发生M_(S)5.5地震,此次地震是山东地区40a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震前山东省地震局在震中附近开展了每年2期的流动重力观测,观测到了震前4a的重力场时空变化。文中利用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2019年9月以来的区域重力场变化特征,并结合形变场、震源机制解、动力环境等探讨了震前重力变化与发震机理。结果表明:1)2022-05—2023-04震中南部重力正值变化>50μGal,区域直径>160km,震中两侧正负差异变化>70μGal;震中重力变化平稳,处于“闭锁”状态。2)区域重力场变化与水平形变场、震源机制解、同震位移场的空间分布具有对应性——震源机制解的压缩区和同震位移场的流入区、沉降区对应了震前的面压缩区与重力下降区;震源机制解的膨胀区和同震位移场的流出区、隆升区,对应了震前的面膨胀区与重力上升区。3)此次地震前重力变化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深部流体物质迁移,次要原因是上地壳形变产生的重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MS_(5.5)地震 重力变化 中期前兆 GPS
下载PDF
基于PI方法的华北2019年以来3次M_(S)≥5.0地震回溯性预测研究
4
作者 宋程 张永仙 +4 位作者 夏彩韵 毕金孟 张小涛 吴永加 徐小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4,共15页
本文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对2023年山东平原M_(S)5.5地震、2021年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和2020年河北古冶M_(S)5.1地震进行了回溯性预测研究。以华北局部(32°N~42°N,114°E~122°E)为研究区域,在网格尺度分别为0.5... 本文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对2023年山东平原M_(S)5.5地震、2021年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和2020年河北古冶M_(S)5.1地震进行了回溯性预测研究。以华北局部(32°N~42°N,114°E~122°E)为研究区域,在网格尺度分别为0.5°×0.5°和1.0°×1.0°且预测窗长为5 a的两组参数模型下,获取2019—2027年逐年滑动的预测窗热点演化图像。结果显示,当网格尺度为1.0°×1.0°时,PI热点效果优于0.5°×0.5°网格,且对平原地震和大丰海域地震的发震位置指示作用较好。当时间窗长和归一化阈值绝对值同时增大,个别窗口存在古冶地震的有效热点,但未找到热点能同时覆盖3个地震震中所在网格的参数模型。不同参数模型下的PI热点显示,未来3~4 a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存在发生M_(S)≥5.0地震的风险。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华北局部地区M_(S)≥5.0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平原M_(S)5.5地震 2021年大丰海域MS5.0地震 2020年古冶MS5.1地震 图像信息方法 热点迁移
下载PDF
2021年阿克塞M_(S)5.5地震区形变特征及发震机制研究
5
作者 邹小波 李兴坚 +4 位作者 邵延秀 袁道阳 邱江涛 尹欣欣 寇俊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8-990,共13页
2021年8月26日甘肃阿克塞党河南山地区发生了M_(S)5.5地震,震中位于阿尔金走滑断裂与祁连山西段挤压逆冲断裂的构造转换区。明确此次地震的形变特征及发震机制,有助于认识边界走滑断裂与逆冲断裂系之间应变分配和构造转换的大陆动力学问... 2021年8月26日甘肃阿克塞党河南山地区发生了M_(S)5.5地震,震中位于阿尔金走滑断裂与祁连山西段挤压逆冲断裂的构造转换区。明确此次地震的形变特征及发震机制,有助于认识边界走滑断裂与逆冲断裂系之间应变分配和构造转换的大陆动力学问题,同时对祁连山西段的地震危险性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远近场地震波形联合反演(the generalized Cut-and-Paste joint,gCAPjoint)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对地震序列走时信息以及地震前后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此次地震序列的精确空间位置和同震形变场。结合震中附近活动构造和构造地貌实地调查,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党河南山南缘断裂,断裂活动性质为逆冲型。该断裂走向为315°、倾角为41°、滑动角为81°,震源矩心深度为6.9 km。随着青藏高原向北东向的挤压扩展,柴达木地块北部地震活动显著增强,未来阿尔金断裂东段和祁连山西段的地震危险性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阿克塞M_(S)5.5地震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党河南山南缘断裂
下载PDF
2023年山东平原M 5.5地震对周围区域的应力影响
6
作者 关兆萱 万永革 黄少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8-388,共11页
为深度剖析2023年山东平原M 5.5地震对周围区域的影响,首先结合不同震源机制结果确定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走向124.02°、倾角72.37°、滑动角-19.54°,节面Ⅱ走向220.16°、倾角71.41°、滑动角-161.... 为深度剖析2023年山东平原M 5.5地震对周围区域的影响,首先结合不同震源机制结果确定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走向124.02°、倾角72.37°、滑动角-19.54°,节面Ⅱ走向220.16°、倾角71.41°、滑动角-161.36°,该地震的震源机制与当地的应力场较为符合,是在当地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一次正常能量释放,并且节面Ⅱ的相对剪应力和正应力的结果比节面Ⅰ更容易破裂,再结合该地震断层走向判断节面Ⅱ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然后基于本次地震的破裂模型及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此次地震对周围地区产生的地表同震位移场及水平应变场,发现震中北侧和南侧的物质向外涌出,而西侧的物质涌入震中,在发震断层附近呈现明显的走滑机制;震中南北两侧隆升,西侧沉降;震中西侧的面应变分布呈现压缩,南北侧呈现伸张。最后计算该地震在周围主要活动断层上产生的库伦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平原M 5.5地震对沧东断裂北段、聊城—兰考断裂北段、高唐断裂、徐黑西断裂和埕西—丰二庄断裂的库伦应力变化不明显,对齐河—广饶断裂西段和临邑断裂的最大应力卸载量达到了千Pa量级,对夏口断裂和陵县—阳信断裂的库伦应力最大增加量达到百Pa量级,对沧东断裂中段的库伦应力最大增加量和卸载量均达到千Pa量级,应注意沧东断裂中段库伦应力变化较高区域的地震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平原 M5.5地震 震源机制中心解 库伦应力
下载PDF
平原M5.5地震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7
作者 苏淑娟 陈其峰 +5 位作者 孙豪 刘军 冯梁乐 徐继龙 杨彦明 雒昆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3-448,共16页
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M5.5地震。文中跨震中布设4条长30km的勘测线,现场测量了土壤气Rn、CO_(2)和Hg浓度。结果表明:1)土壤气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震中区与4条测线的东、西两端气体浓度相对较高。2)土壤气... 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M5.5地震。文中跨震中布设4条长30km的勘测线,现场测量了土壤气Rn、CO_(2)和Hg浓度。结果表明:1)土壤气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震中区与4条测线的东、西两端气体浓度相对较高。2)土壤气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震中及其东部地区相似,但在震中西部差异较大,在西部旧城断裂(F_(3))附近,Rn和CO_(2)的浓度高于震中区,推测应与地震活动和F_(3)控制的鼻状构造有关。3)Rn、CO_(2)和Hg的浓度在陵县-冠县断裂(F_(1))和F_(3)附近出现高值异常,余震自F_(1)向F_(3)发展,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资料推断,平原M5.5地震应与F_(1)和F_(3)共同作用有关。以上结果表明,气体地球化学方法能较好地指示隐伏断层的位置与展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M5.5地震 断层土壤气浓度 陵县-冠县断裂 旧城断裂 构造地球化学
下载PDF
The MW5.5 earthquake on August 6,2023,in Pingyuan,Shandong,China:A rupture on a buried fault 被引量:5
8
作者 Zhe Zhang Lisheng Xu Lihua Fang 《Earthquake Science》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On August 6,2023,a magnitude MW5.5 earthquake struck Pingyuan County,Dezhou City,Shandong Province,China.This event was significant as no large earthquakes had been recorded in the region for over a century,and no act... On August 6,2023,a magnitude MW5.5 earthquake struck Pingyuan County,Dezhou City,Shandong Province,China.This event was significant as no large earthquakes had been recorded in the region for over a century,and no active fault had been previously identified.This study collects 1309 P-wave arrival times and 866 S-wave arrival times from 74 seismic stations less than 200 km to the epicenter to constra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shock and its 125 early aftershocks by the double difference earthquake relocation method,and selects 864 P-waveforms from 288 stations located within 800 km of the epicenter to constrain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the mainshock through centroid moment tensor inversion.The relocation and the inversion indicate,the Pingyuan MW5.5 earthquake was caused by a rupture on a buried fault,likely an extensive segment of the Gaotang fault.This buried fault exhibited a dip of approximately 75°to the northwest,with a strike of 222°,similar to the Gaotang fault.The rupture initiated at the depth of 18.6 km and propagated upward and northeastward.However,the ground surface was not broken.The total duration of the rupture was~6.0 s,releasing the scalar moment of 2.5895×1017 N·m,equivalent to MW5.54.The moment rate reached the maximum only 1.4 seconds after the rupture initiation,and the 90%scalar moment was released in the first 4.6 s.In the first 1.4 seconds of the rupture process,the rupture velocity was estimated to be 2.6 km/s,slower than the local S-wave velocity.As the rupture neared its end,the rupture veloc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seis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ngyuan MW5.5 earthquake,shedding light on the previously unidentified buried fault responsible for the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region.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 of such faults is crucial for assessing seismic hazards and enhancing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dong Pingyuan MW5.5 earthquake double-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 centroid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buried fault
下载PDF
山东平原M_(S)5.5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及发震机理
9
作者 张海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2-898,904,共8页
基于冀鲁交界地区2020~2023年连续4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区域岩石圈磁场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2023-08-06山东平原M_(S)5.5地震的关系,并结合岩石磁学的实验室结果和断层亚失稳理论,探讨平原地震前的亚失稳特征及发震机理。结果表明:1... 基于冀鲁交界地区2020~2023年连续4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区域岩石圈磁场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2023-08-06山东平原M_(S)5.5地震的关系,并结合岩石磁学的实验室结果和断层亚失稳理论,探讨平原地震前的亚失稳特征及发震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区岩石圈磁场时空变化特征在平原地震前有较为明显的异常反映,2020~2023年震中附近始终存在水平矢量的弱化区,并随着时间推移,出现水平矢量的弱化区逐渐向震中逼近的现象;震中附近始终存在地磁总强度、磁偏角、垂直分量的0值线。2)2020~2021年度震中附近各测点时序变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较好地反映出测点附近断裂的协同化活动状态,或许可以作为识别断层进入亚失稳阶段的特征之一。3)分析应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可知,林南断裂中东段、聊城-兰考断裂东北段地磁场总强度增大,地壳应力应处于释放状态;堂邑断裂、林南断裂西段地磁场总强度减小,地壳应力应处于积累状态。前者应力释放对后者的应力积累有促进作用,可能会导致后者的剪应力瞬时增加并超过其强度发生失稳,从而引发平原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M_(S)5.5地震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 亚失稳理论 发震机理
下载PDF
2022年1月2日宁蒗M_(s)5.5地震异常特征分析
10
作者 木英 刘淑娟 李群 《防灾减灾学报》 2024年第2期43-50,共8页
选取2022年1月2日宁蒗5.5级地震前距离震中250 km范围内的前兆资料,总结本次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并对比分析了距震中50 km范围内的两次历史5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为今后该地区地震异常的判定及震情跟踪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宁蒗M_(S)5.5... 选取2022年1月2日宁蒗5.5级地震前距离震中250 km范围内的前兆资料,总结本次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并对比分析了距震中50 km范围内的两次历史5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为今后该地区地震异常的判定及震情跟踪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宁蒗M_(S)5.5地震前共存在16项异常,其中测震学异常5条,微观前兆异常9条,宏观前兆异常2条,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特征。时间上,微观前兆异常以短期异常为主,震前3个月异常数量明显增加,表现为破年变和转折异常,地震活动性异常以中强地震长时间平静为主;空间上,微观前兆异常主要集中在震中200 km范围内,地震活动性异常主要为中小地震的有序条带分布。且与历史地震相比,此次地震与两次历史地震前的共有的异常特征有:宁蒗-木里-盐源多震区长时间中强震显著平静,在形变长趋势破年变异常背景下,流体短临异常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蒗M_(S)5.5地震 地震活动性 前兆异常 异常特征
下载PDF
评述5.5号头皮针在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清萍 孙舒 孙燕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7期133-136,共4页
根据门诊成人输液患者中以中老年慢性病居多,其手背血管弯曲细小、弹性差、且病程长需反复穿刺以及输液量少等特点;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并总结临床实践,对5.5号头皮针和7号头皮针用于门诊患者静脉输液进行了技术评估。鉴于5.5号头皮针针尖... 根据门诊成人输液患者中以中老年慢性病居多,其手背血管弯曲细小、弹性差、且病程长需反复穿刺以及输液量少等特点;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并总结临床实践,对5.5号头皮针和7号头皮针用于门诊患者静脉输液进行了技术评估。鉴于5.5号头皮针针尖针梗短细,其临床使用优势为:1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且易于固定;2输液滴速控制理想,减少了输液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3针眼小穿刺点皮肤血管愈合快,穿刺点周围淤血明显少于7号头皮针;4患者疼痛减轻,满意度提高。因此,在倡导"以人为本"、"一切为患者着想"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5.5号头皮针在门诊成人静脉输液中值得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5.5号头皮针 门诊成人 使用优势
下载PDF
2018年新疆伽师M_(S)5.5地震的发震构造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花 冉慧敏 +1 位作者 赵石柱 闫新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6-321,共6页
运用CAP方法反演2018年9月4日新疆伽师M_(S)5.5地震及M_(S)≥3.0余震的震源机制解,计算得出伽师M_(S)5.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48°,倾角83°,滑动角3°;节面Ⅱ:走向318°,倾角87°,滑动角173°;主压... 运用CAP方法反演2018年9月4日新疆伽师M_(S)5.5地震及M_(S)≥3.0余震的震源机制解,计算得出伽师M_(S)5.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48°,倾角83°,滑动角3°;节面Ⅱ:走向318°,倾角87°,滑动角173°;主压应力P轴方位角为3°,倾角为3°,主张应力T轴方位角273°,倾角为7°;矩震级为MW5.3。使用双差定位法对主震及余震共计129个M_(S)≥1.5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对震源机制解和重定位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此次重定位地震结果与CAP方法反演结果的展布方向一致,地震集中分布在NEE向,因此认为节面I是此次地震的主破裂面;重定位后NS、EW和UD方向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25、0.23及0.09 km,平均走时残差为0.026 s,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5~15 km。此次地震及其余震附近地表无明显的断层出露,所以初步判定2018年新疆伽师M_(S)5.5地震可能受控于柯坪断裂带附近的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M_(S)5.5地震 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双差定位
下载PDF
2017年5月11日新疆塔什库尔干M_S 5.5地震震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军 谭明 +4 位作者 宋立军 郝婧 常想德 姚远 吴国栋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1-238,共8页
2017年5月11日新疆塔什库尔干发生MS 5.5地震,该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塔什库尔干断裂带,属于全新世发震构造,且为浅源型张性中强地震。此地区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构造活动剧烈。极震区位于地震断裂上方,灾害破坏较集中,地震... 2017年5月11日新疆塔什库尔干发生MS 5.5地震,该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塔什库尔干断裂带,属于全新世发震构造,且为浅源型张性中强地震。此地区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构造活动剧烈。极震区位于地震断裂上方,灾害破坏较集中,地震对震中附近的库孜滚村造成了毁灭性破坏,与同级别地震相比,灾情较重。灾区位于帕米尔高原,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经济落后,自建房屋质量差,抗震能力低,这也是本次地震震级不大、震害较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什库尔干MS5.5地震 震害 减灾效益 安居富民工程
下载PDF
FIR数字滤波器综合实验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恩华 周建芳 +1 位作者 邹锋 朱旋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把Matlab软件与CCS 5.5软件相结合,完成FIR数字滤波器综合实验设计.借助Matlab软件中的FIR数字滤波器设计函数,求得FIR数字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h(n).通过h(n)得到FIR数字滤波器的直接型网络结构,借助Matlab函数tf2sos,求得FIR数字滤波... 把Matlab软件与CCS 5.5软件相结合,完成FIR数字滤波器综合实验设计.借助Matlab软件中的FIR数字滤波器设计函数,求得FIR数字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h(n).通过h(n)得到FIR数字滤波器的直接型网络结构,借助Matlab函数tf2sos,求得FIR数字滤波器的级联型网络结构的系数矩阵和增益,得到FIR数字滤波器的级联型网络结构.提出了实现FIR数字滤波的线性卷积计算方法.根据FIR低通或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ωc,设计了输入序列x(n).借助CCS 5.5软件,设计实现FIR数字滤波器的直接型网络和级联型网络滤波的C语言程序,很好地完成对输入序列x(n)的滤波.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借助Matlab软件和CCS 5.5软件能够较好地完成FIR数字滤波综合实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软件 CCS 5.5软件 FIR滤波器 直接型网络 级联型网络
下载PDF
2018年9月4日新疆伽师M_S5.5地震序列及发震构造讨论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春燕 高荣 +3 位作者 刘建明 刘萍 郭寅 温少妍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6-268,共13页
2018年9月4日新疆伽师发生M S5.5地震,震中处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位于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区内。此次伽师地震前发生了M S4.7前震,截至9月30日最大余震震级为M S4.6(M L5.0),初步判定为前-主-余型地震序列。序列精定位结果显示,余... 2018年9月4日新疆伽师发生M S5.5地震,震中处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位于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区内。此次伽师地震前发生了M S4.7前震,截至9月30日最大余震震级为M S4.6(M L5.0),初步判定为前-主-余型地震序列。序列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沿近NE向展布,主震震源深度与1997~1998年伽师强震主震基本一致,发震断层陡立。本文从区域的构造环境、地震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地震发生在伽师隐伏断裂东南端部,为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区的一次新的构造活动。序列参数、视应力等计算结果显示,伽师M S5.5地震的预测最大余震震级与最大余震震级M S4.6接近,表明序列最大余震已经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 MS5.5地震 余震分布 构造背景
下载PDF
硅酸镓镧、钽酸镓镧和铌酸镓镧的声表面波传播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国伟 韩韬 +1 位作者 吉小军 施文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6-119,共4页
计算了硅酸镓镧、钽酸镓镧和铌酸镓镧的不同切向和传播方向的声表面波(SAW)传播特性,并对其和石英晶体上相应切向和传播方向的SAW传播特性做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这3种材料的SAW传播速度一般比石英低1km/s左右;和石英一样,具有零温... 计算了硅酸镓镧、钽酸镓镧和铌酸镓镧的不同切向和传播方向的声表面波(SAW)传播特性,并对其和石英晶体上相应切向和传播方向的SAW传播特性做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这3种材料的SAW传播速度一般比石英低1km/s左右;和石英一样,具有零温度切向和纯模方向;机电耦合系数k2却远高于石英,其中钽酸镓镧的k2最大.对不同材料常数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常数的SAW传播特性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以频率温度系数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镓镧 钽酸镓镧 铌酸镓镧 声表面波 传播特性
下载PDF
Ni_(75)Al_(5.5)V_(19.5)合金沉淀行为的微观相场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永胜 陈铮 +1 位作者 王永欣 张建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30-1034,共5页
利用微观相场方法模拟了Ni75Al5.5V19.5合金两种有序相D022和L12随温度变化时的不同沉淀过程。发现过冷度在相变驱动力中处于主导地位。高温下D022相首先析出,之后L12相在D022相和无序相的界面以及D022相形成的界面处析出,L12相长大时... 利用微观相场方法模拟了Ni75Al5.5V19.5合金两种有序相D022和L12随温度变化时的不同沉淀过程。发现过冷度在相变驱动力中处于主导地位。高温下D022相首先析出,之后L12相在D022相和无序相的界面以及D022相形成的界面处析出,L12相长大时同时向无序基体和D022相推移;低温下L12相先析出,D022相在L12相的界面处形核长大,同时L12相通过失稳分解由非化学计量相向平衡相转变,其尺寸减小。该合金最终两相体积分数同时达到平衡并基本相等。随温度降低,L12相由高温时的非经典形核与失稳分解的混合机制向低温时的失稳分解转变;D022相的沉淀机制由非经典形核与失稳分解的混合机制向低温时的非经典形核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相场 Ni75Al5.5V19.5合金 沉淀 模拟
下载PDF
2013年洱源M_S5.5地震烈度分布及震区活动构造背景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常祖峰 张艳凤 +2 位作者 周青云 虎雄林 臧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0-570,共11页
2013年洱源MS5.5地震震区地质构造复杂,发育有NW向和NE向2组活动断裂。据野外调查和探槽揭示,震中附近的维西-乔后断裂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其新近活动时代主要在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仍有较明显的活动迹象,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正... 2013年洱源MS5.5地震震区地质构造复杂,发育有NW向和NE向2组活动断裂。据野外调查和探槽揭示,震中附近的维西-乔后断裂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其新近活动时代主要在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仍有较明显的活动迹象,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正断。此次地震等烈度线呈NNW向的椭圆形展布,极震区达Ⅶ度,长15km,宽10km,面积约279km2。震源机制解显示:该震源断层为正断兼走滑破裂型,与维西-乔后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基本吻合;节面Ⅱ为NW向,与维西-乔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结合地震烈度分布、滑坡崩塌体分布和微震分布特征等分析推断,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应为维西-乔后断裂。震区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腹地,巨大的地形高差,强烈的表层岩石风化,是造成此次地震破坏较重的自然地理条件,而居民房屋多为抗震性能差的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等简易建筑,是造成地震灾害加重的构筑物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年洱源5.5级地震 等烈度线 维西-乔后断裂 地震烈度 发震构造
下载PDF
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研究——基于科学知识图谱视角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谢爱良 刘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0年第5期537-543,共7页
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红色旅游"的711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5.5软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探究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态势。结果表明:中国红色旅游研究成果... 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红色旅游"的711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5.5软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探究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态势。结果表明:中国红色旅游研究成果丰富,研究视角较多,研究团队尚未形成,跨区域研究不足;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等是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的热点;研究案例区域集中在革命老区。未来应重点关注红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红色旅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红色旅游的环境效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CiteSpace5.5 中国
下载PDF
2003年岷县5.5级地震地震学前兆特征及预报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亚荣 荣代潞 韩晓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研究了2003年甘肃岷县5.5级地震的地震学前兆的变化特征,显示尾波Qc值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在震前都呈增长趋势,用幂次率关系对这种变化进行了拟合。结果为利用尾波Q值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的监测资料建立预测地震发生时间的方法和指标打下... 研究了2003年甘肃岷县5.5级地震的地震学前兆的变化特征,显示尾波Qc值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在震前都呈增长趋势,用幂次率关系对这种变化进行了拟合。结果为利用尾波Q值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的监测资料建立预测地震发生时间的方法和指标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5.5级地震 时间预测 尾波QC值 相关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