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apid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Preparing Genomic DNA from Microbacterium sp.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娟芳 杨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4期69-71,共3页
A new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ing genomic DNA from Microbacterium sp.quickly and efficiently.DNA quantity and purity was measured by UV absorbance.Integrity of the genomic DNA was tested by agarose gel eletrophoresis... A new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ing genomic DNA from Microbacterium sp.quickly and efficiently.DNA quantity and purity was measured by UV absorbance.Integrity of the genomic DNA was tested by agarose gel eletrophoresis.The DNA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was sufficiently pure for PCR.This method saves time and cost,practices easily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m-positive bacteria microbacterium sp. Genomic DNA preparation DNA quality 16S rDNA
下载PDF
基于差异基因表达谱的Microbacterium sp.XT11降解黄原胶潜能挖掘
2
作者 袁悦 王雪妍 +1 位作者 李宪臻 杨帆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0-31,共12页
为挖掘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XT11在黄原胶降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功能基因,预测黄原胶降解通路,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该菌株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的转录本进行测序,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T11以葡萄糖为对照... 为挖掘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XT11在黄原胶降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功能基因,预测黄原胶降解通路,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该菌株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的转录本进行测序,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T11以葡萄糖为对照组,以黄原胶为碳源时可获得上调差异基因213个。显著上调的基因主要富集在聚糖降解、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ABC转运、苯丙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五个KEGG途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CAZymes)功能注释表明,位于同一基因簇上的4个CAZymes基因和黄原胶降解直接相关,其余的CAZymes基因具有潜在的黄原胶降解活性。此外,预测到磷酸转移酶系统(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PTS)和ABC转运途径(ABC transporters)参与了胞外黄原胶降解中间产物的跨膜转运。挖掘了菌株XT11中黄原胶降解过程中的功能基因,并阐述了菌株XT11的黄原胶降解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acterium sp.XT11 黄原胶降解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富集分析
下载PDF
Microbacterium sp.BD6在Cr(Ⅵ)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宗政 赵晓宇 +2 位作者 刘丹 许文帅 吴志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90,共10页
旨在探究Cr(VI)还原菌在Cr(VI)污染土壤中的修复条件及效果,为实际Cr(VI)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提供借鉴。采用单因素实验、盆栽实验、高通量测序及qPCR等方法研究了菌株Microbacterium sp.BD6修复Cr(VI)污染土壤的最佳条件、修复前后对于... 旨在探究Cr(VI)还原菌在Cr(VI)污染土壤中的修复条件及效果,为实际Cr(VI)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提供借鉴。采用单因素实验、盆栽实验、高通量测序及qPCR等方法研究了菌株Microbacterium sp.BD6修复Cr(VI)污染土壤的最佳条件、修复前后对于植物的毒性以及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实验表明菌株BD6在土壤含水率为30%及以上,温度为25-40℃的条件下,96 h对土壤中100 mg Cr(VI)/kg土壤的Cr(VI)还原率可达90%以上。菌株BD6在其它重金属离子存在的条件下仍然可以对Cr(VI)进行还原,但还原效果会受到影响。Cr(VI)会对黄豆植株高度、发芽率等指标产生负面作用;经菌株BD6修复后的土壤,降低了Cr(VI)的毒性,明显改善植株的生长状况,且植株体内铬含量显著降低。Cr(VI)污染土壤中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明显低于未污染的土壤;经菌株BD6修复后的Cr(VI)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随着修复时间的增长呈恢复趋势。因此,菌株BD6可作为修复Cr(VI)污染土壤潜在候选菌株,在今后的实际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acterium sp.BD6 Cr(Ⅵ)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微生物群落 电子供体
下载PDF
一株微杆亚铁氧化菌Microbacterium sp.W5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理 王弘宇 +1 位作者 张惠宁 杨开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102,共4页
研究了一株硝酸盐还原型厌氧亚铁氧化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生物铁氧化物对水中重金属Cu^(2+)离子的吸附。通过实验发现,在pH值为5.0的时候,吸附剂对Cu^(2+)离子的吸附量最大。在吸附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初始离子浓度越高,吸附剂的吸附量越高... 研究了一株硝酸盐还原型厌氧亚铁氧化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生物铁氧化物对水中重金属Cu^(2+)离子的吸附。通过实验发现,在pH值为5.0的时候,吸附剂对Cu^(2+)离子的吸附量最大。在吸附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初始离子浓度越高,吸附剂的吸附量越高。Cu^(2+)的吸附热力学很好的符合了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相关系数为0.99。其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剂对Cu^(2+)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此外还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杆氧化菌 生物吸附
下载PDF
铬还原菌Microbacterium sp.CR-H4的还原性能和机制探究
5
作者 陶澳敏 陈杰 +4 位作者 陈璐西 陆凌云 徐婷婷 金锐 何云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5-295,共11页
从某铬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铬还原菌Microbacterium sp.CR-H4具有较高的Cr(Ⅵ)还原能力,本研究对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Cr(Ⅵ)的还原性能和还原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菌株CR-H4在较宽的初始pH(7~10)、温度(20~40℃)和Cr(Ⅵ)浓度(50~4... 从某铬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铬还原菌Microbacterium sp.CR-H4具有较高的Cr(Ⅵ)还原能力,本研究对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Cr(Ⅵ)的还原性能和还原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菌株CR-H4在较宽的初始pH(7~10)、温度(20~40℃)和Cr(Ⅵ)浓度(50~400 mg·L^(-1))范围条件下均能生长良好,并能有效还原Cr(Ⅵ).100 mg·L^(-1 )Fe^(3+)和Cu^(2+)的存在增强了菌株CR-H4的还原效率,而Zn^(2+)、Ni^(2+)、H_(2)PO_(3)^(-)则抑制了其还原能力.甘油、乳酸钠和葡萄糖均能作为电子供体促进CR-H4对Cr(Ⅵ)的还原.此外,细胞变性结果表明,CR-H4对Cr(Ⅵ)的去除主要通过酶还原而非吸附作用.细胞质组分对Cr(Ⅵ)的去除率为44.8%,显著高于细胞膜组分,表明Cr(Ⅵ)的还原主要发生在细胞内,由胞内还原酶介导.还原48 h后的Cr主要以可溶性Cr(Ⅲ)形式分布在细胞外悬浮液(94%)中,少量在细胞内累积(6%).以上研究结果可为Cr(Ⅵ)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生物还原 微杆菌 还原性能 还原机理
原文传递
一株对硝基苯胺降解菌Microbacterium sp.PNA8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条件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沈晓莉 王健鑫 +1 位作者 陈小龙 赵芝清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96-1500,共5页
从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对硝基苯胺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菌株PNA8。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Microbacterium sp.。进一步研究表明,菌株PNA8利用对硝基苯胺生长和降解的最... 从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对硝基苯胺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菌株PNA8。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Microbacterium sp.。进一步研究表明,菌株PNA8利用对硝基苯胺生长和降解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是30°C和7.0。培养基中添加定量酵母膏有利于菌株的生长及其对对硝基苯胺的降解。最适条件下,在培养液中添加0.4g/L酵母膏,4d内0.3mmol/L对硝基苯胺降解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硝基苯胺 生物降解 微杆菌
原文传递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虾苗杀虾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hrimpcida sp.nov.)感染及病原菌检验 被引量:4
7
作者 房海 陈翠珍 +2 位作者 张晓君 何振平 葛慕湘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用平板划线分离方法,从呈群体死亡的日本对虾溞状幼体中分离到同种细菌,经对从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菌(HL010406-1至HL010406-6)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代表菌株(HL010406-1)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等方面的鉴定,初步表明其... 用平板划线分离方法,从呈群体死亡的日本对虾溞状幼体中分离到同种细菌,经对从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菌(HL010406-1至HL010406-6)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代表菌株(HL010406-1)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等方面的鉴定,初步表明其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Orla-Jensen 1919)细菌的一个新种;选择代表菌株(HL010406-1)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进行了复核鉴定,将其暂定名为杀虾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hrimpcida sp.nov.)。根据用HL010406-1为代表菌株对健康虾及牙鲆做感染试验,初步认为该菌可能是造成所检虾苗死亡的病原菌。经用37种抗菌类药物对3株菌所做的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对供试的青霉素G等30种药物呈敏感或高度敏感、对诺氟沙星低度敏感、对苯唑青霉素等6种具有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虾苗 杀虾微杆菌 检验
下载PDF
Cr(Ⅵ)还原菌Microbacterium sp.BD6的分离鉴定及还原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爱霖 吴志国 +2 位作者 江鑫 赵明源 杨宗政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5,共11页
【目的】从电镀厂下水道的淤泥中分离筛选Cr(Ⅵ)高效还原菌,并对其生长和还原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Cr(Ⅵ)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和应用参考。【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法从淤泥中分离、筛选出Cr(Ⅵ)还原菌,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RN... 【目的】从电镀厂下水道的淤泥中分离筛选Cr(Ⅵ)高效还原菌,并对其生长和还原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Cr(Ⅵ)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和应用参考。【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法从淤泥中分离、筛选出Cr(Ⅵ)还原菌,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和抵抗胁迫环境的能力,利用外加电子供体改善菌株的Cr(Ⅵ)还原能力,筛选出最佳电子供体研究对菌株还原的影响。【结果】经分离筛选得到1株Cr(Ⅵ)耐受还原菌,初步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命名为BD6。菌株BD6适宜在中温、偏碱性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能耐受50.0 g/L NaCl的高盐环境。Mn^2+对菌种的生长表现出较高的抑制,Ni^2+、Zn^2+、Cd^2+的抑制作用较小,Cu^2)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Cr(Ⅵ)对BD6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700 mg/L。添加甘油、果糖、乳糖、葡萄糖、丙酮酸钠作为电子供体促进了菌株对Cr(Ⅵ)的还原。选择甘油作为菌株还原Cr(Ⅵ)的最佳电子供体,无电子供体添加时菌株96 h内对100 mg/L Cr(Ⅵ)的还原率仅为69.63%,添加2 g/L的甘油菌株在36 h内的还原率达到了100%。通过加大甘油的添加量可以促进菌株对初始浓度较高Cr(Ⅵ)的还原,但要受到Cr(Ⅵ)的毒性限制。菌株的最适还原条件和最适生长条件吻合,在50.0 g/L NaCl的高盐条件和50 mg/L Cd^2+的毒性环境中,添加2 g/L的甘油,菌株对100 mg/L Cr(Ⅵ)的还原率分别为72 h 96.79%、54 h 99.86%。【结论】分离筛选得到的Microbacterium sp.BD6是一株潜在的可用于Cr(Ⅵ)污染生物还原修复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还原 16S rRNA microbacterium sp.BD6 电子供体
原文传递
Hydrolysis mechanism of carbendazim hydrolase from the strain Microbacterium sp.djl-6F 被引量:3
9
作者 Ji Lei Shaopeng Wei +2 位作者 Lijun Ren Shibin Hu Peng Che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71-177,共7页
The carbendazim(MBC) hydrolyzing enzyme gene was cloned and heterologously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from a newly isolated MBC-degrading bacterium strain Microbacterium sp. strain djl-6F. High perfor... The carbendazim(MBC) hydrolyzing enzyme gene was cloned and heterologously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from a newly isolated MBC-degrading bacterium strain Microbacterium sp. strain djl-6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analysis revealed that purified MheI-6F protein catalyzes direct hydrolysis of MBC into2-aminobenzimidazole(2-AB) with a high turnover rate and moderate affinity(Kmof6.69 μmol/L and kcatof 160.88/min) without the need for any cofactors. The optimal catalytic condition of MheI-6F was identified as 45°C, pH 7.0. The enzymatic activity of MheI-6F was found to be diminished by metal ions, and strongly inhibited by 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Through generating amino acid mutations in MheI-6F, Cys16 and Cys222 were identified as the catalytic group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the hydrolysis of MBC.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biodegradation of MBC at the enzymatice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endazim microbacterium sp.djl-6F Hydrolase MheI-6F
原文传递
相山铀矿及其伴生稀土资源生物浸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庆银 刘龙成 +5 位作者 牛玉清 孟运生 谢廷婷 白云龙 罗秉星 张喆安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5,共6页
为了对相山铀矿伴生稀土资源进行有效的经济开发,研究了利用一株全新的具有特异性铀识别能力的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6-1对相山富稀土铀矿石进行浸出。结果表明:该株微杆菌可定向附着在含铀矿物表面,高效浸出铀元素及伴生稀土元素。... 为了对相山铀矿伴生稀土资源进行有效的经济开发,研究了利用一株全新的具有特异性铀识别能力的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6-1对相山富稀土铀矿石进行浸出。结果表明:该株微杆菌可定向附着在含铀矿物表面,高效浸出铀元素及伴生稀土元素。在30 d内可浸出原岩约81%铀元素和约62%稀土元素,且能进一步富集浸出液中重稀土元素。研究结果对综合开发铀-稀土伴生矿资源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山铀矿 铀-稀土伴生矿 稀土元素 微杆菌 生物浸出 特异性铀识别能力
下载PDF
壳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玉英 韩宝芹 +3 位作者 刘万顺 张继泉 姚如永 彭睿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6-272,共7页
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1株产壳聚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OU01,并对OU01进行了16S rDNA序列、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微杆菌属;该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Microbacteriumsp.的相似性最高;因... 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1株产壳聚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OU01,并对OU01进行了16S rDNA序列、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微杆菌属;该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Microbacteriumsp.的相似性最高;因此将其初步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同时对该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菌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g/L):chitosan 10,(NH4)2SO420,MgSO4.7H2O 1.3,K2HPO4.3H2O 1.4,Glucose 1,Yeast extract 3,NaCl 5,起始pH=6.30。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在上述最优条件下,该菌株产酶达到118 U/mL。Microbacteri-umsp.OU01菌株为壳聚糖酶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酶 菌株鉴定 16S RDNA 微杆菌属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微杆菌ZD-M2降解二苯并噻吩的特性及其生长条件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英 李伟 +1 位作者 王妙冬 施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95-1299,共5页
分离得到的微杆菌(Microbacteriumsp.)ZDM2是一株专一性脱硫菌,GCMS分析表明该菌能选择性地脱除二苯并噻吩(DBT)中的硫,沿“4S途径”代谢的终产物2羟基联苯(2HBP)会进一步氧化为2甲氧基联苯(2MBP),同时降解产物中还有联苯(还原产物)存在... 分离得到的微杆菌(Microbacteriumsp.)ZDM2是一株专一性脱硫菌,GCMS分析表明该菌能选择性地脱除二苯并噻吩(DBT)中的硫,沿“4S途径”代谢的终产物2羟基联苯(2HBP)会进一步氧化为2甲氧基联苯(2MBP),同时降解产物中还有联苯(还原产物)存在.在水溶液中降解DBT的结果表明:该菌的适宜生长pH范围为6.5~9.5,最适生长温度为30℃,氯化铵为最佳氮源,生长的最佳浓度为1.0g·L-1.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硫源进行生长,但以甘油和DBT为最佳,最适浓度分别为2.0g·L-1和0.2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噻吩 生物脱硫 降解途径 微杆菌
下载PDF
微杆菌3-28对萘、菲、蒽、芘的降解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春明 李大平 王春莲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1-366,共6页
研究了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富集培养的微杆菌3-28对不同多环芳烃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及混合PAHs的降解能力,以及在无机基础培养基中生长时PAHs浓度与一些主要环境因子如pH值、盐度、温度对细菌降解PAHs的影... 研究了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富集培养的微杆菌3-28对不同多环芳烃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及混合PAHs的降解能力,以及在无机基础培养基中生长时PAHs浓度与一些主要环境因子如pH值、盐度、温度对细菌降解PAHs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杆菌3-28对萘、菲、蒽和芘均有较高的降解能力,112h后萘与菲完全降解,而蒽和芘28d的降解率分别为97.54%、90.2%.初始底物浓度会影响细菌生长速率,底物浓度过高不利于细菌生长.相同培养时间下多底物培养液中的菌群浓度明显高于单底物系统.微杆菌3-28能够在pH6.0~9.0、盐度10~30g/kg,温度40~55℃的环境下生存,并保持较高的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acterium sp.3-28 PAHS 底物浓度 环境因子 降解率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珍 陈卓 +3 位作者 沈肇怡 李婷婷 杨君君 卢晓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3-1158,共6页
纳米氧化锌(ZnO-NPs)是目前最常见的工程纳米颗粒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中,对生态环境有潜在影响。为了阐明ZnO-NPs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剂量-效应关系,通过微宇宙实验,分别建立了纯菌(微杆菌)培养体系和土壤培... 纳米氧化锌(ZnO-NPs)是目前最常见的工程纳米颗粒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中,对生态环境有潜在影响。为了阐明ZnO-NPs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剂量-效应关系,通过微宇宙实验,分别建立了纯菌(微杆菌)培养体系和土壤培养体系,对不同浓度ZnO-NPs暴露条件下微生物的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FDAH)活性进行了测定,在纯菌培养体系中也测定了脱氢酶(DH)活性。结果显示,与不含ZnO-NPs的对照相比,培养液中ZnO-NPs浓度为1、5、10 mg·L-1时,对微杆菌的FDAH和DH活性均产生了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22.5%、61.2%、62.3%和27.8%、44.8%、44.8%。ZnO-NPs附着在微杆菌膜上,有些进入菌体内,对菌体造成了氧化损伤。土壤中ZnO-NPs浓度为5mg·g-1和10 mg·g-1时,FDAH活性显著低于不含ZnO-NPs的对照土壤(P=0.007和P=0.008)。土壤中ZnO-NPs浓度为1mg·g-1时,FDAH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149)。土壤中ZnO-NPs对FDAH活性的抑制与ZnO-NPs浓度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ZnO-NPs对FDAH活性的抑制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土壤微生物 微杆菌 酶活性 氧化损伤
下载PDF
铜耐性优势植物根际土壤铜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对铜的促溶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海艳 张艳峰 +2 位作者 孙乐妮 何琳燕 盛下放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6-891,共6页
从铜矿废弃地重金属耐性优势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两株抗高浓度Cu的细菌菌株HQN2和JYC17。对菌株HQN2和JYC17溶解难溶性Cu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QN2和JYC17具有明显的溶解碳酸铜的能力,与接灭活菌对照相比,菌株HQN2和JY... 从铜矿废弃地重金属耐性优势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两株抗高浓度Cu的细菌菌株HQN2和JYC17。对菌株HQN2和JYC17溶解难溶性Cu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QN2和JYC17具有明显的溶解碳酸铜的能力,与接灭活菌对照相比,菌株HQN2和JYC17分别使培养液中水溶性Cu含量增加306%和136%,培养液的pH由初始的7.00分别降低到4.08和4.46,另外,Cu能促进供试菌株有机酸(葡萄糖酸、苹果酸和乙酸等)的合成。菌株HQN2和JYC17对土壤中难溶性Cu亦有明显的促溶作用。与接灭活菌对照相比,菌株JYC17和HQN2分别使土壤中交换态Cu含量增加110%和270%。经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HQN2和JYC17分别被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废弃地 铜抗性菌株 铜促溶作用 有机酸 节杆菌属 微杆菌属
下载PDF
三种好氧细菌诱导碳酸钙矿物的形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福春 郭文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5-672,共8页
研究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矿物形成的能力对于理解碳酸盐的微生物矿化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微生物参与下碳酸钙系列矿物的形成过程既与微生物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与物理化学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实验条件相同是对不同微生物矿化能力开展对比... 研究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矿物形成的能力对于理解碳酸盐的微生物矿化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微生物参与下碳酸钙系列矿物的形成过程既与微生物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与物理化学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实验条件相同是对不同微生物矿化能力开展对比研究的前提.目前,针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矿化能力而开展的对比研究工作还相当缺乏,相关的认识主要是基于各研究者根据微生物类型来确定实验条件(尤其是培养基成分)进而开展实验所获得的结果.为了对比研究不同微生物在促进碳酸盐矿物形成以及对所形成矿物种类和形态的影响,本文利用从同一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三种好氧细菌-蜡状芽孢杆菌(GW-1菌株)、赖氨酸芽孢杆菌(GW-2菌株)和微杆菌(GW-3菌株)在B4培养基中、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为期40d的培养实验.测定了沉淀物重量、溶液的pH值和电导率,并利用SEM和XRD技术对矿物形态和组成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三株细菌均具有诱导碳酸盐矿物形成的能力,其能力的大小顺序为:GW-2菌株>GW-1菌株>GW-3菌株;(2)细菌死亡后的自溶过程使溶液pH值升高;(3)GW-1菌株和GW-2菌株作用下分别形成四方双锥状方解石和半球状方解石,而GW-3菌株则有利于形成球状球霰石.此外,文中还讨论了细菌促进碳酸盐矿物形成的主要过程,认为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有机氮源转化为NH+4和死亡细菌的自溶可能是导致溶液pH值升高并促进碳酸盐矿物沉淀的主要过程,细菌呼吸作用产生CO2及其后的化学过程可能是细菌将有机碳源转化为无机碳沉淀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状芽孢杆菌 赖氨酸芽孢杆菌 微杆菌 方解石 球霰石 B4培养基
下载PDF
一种快速高效提取革兰氏阳性菌微杆菌基因组DNA的新方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丁娟芳 杨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334-12336,共3页
[目的]探索可以快速从革兰氏阳性菌微杆菌中提取高质量基因组总DNA的新方法。[方法]采用3种不同方法提取微杆菌基因组DNA,并进行DNA纯度、完整度鉴定及16SrDNA扩增检测。[结果]紫外吸收结果表明,采用改良方法所获DNAA260/A280大于1.80,A... [目的]探索可以快速从革兰氏阳性菌微杆菌中提取高质量基因组总DNA的新方法。[方法]采用3种不同方法提取微杆菌基因组DNA,并进行DNA纯度、完整度鉴定及16SrDNA扩增检测。[结果]紫外吸收结果表明,采用改良方法所获DNAA260/A280大于1.80,A260/A230为2.0,5ml过夜菌液可得6.5μg基因组总DNA。DNA凝胶电泳结果表明,DNA完整度高且无RNA污染。以此方法提取的基因组总DNA样品为模板,可灵敏有效地扩增16SrDNA基因。[结论]该方法用时短,操作简易,纯度好、产率高、成本低,适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各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阳性菌 微杆菌 基因组DNA提取 DNA质量 16SrDNA
下载PDF
杀虾微杆菌血清同源性及血清学检验
18
作者 陈翠珍 张晓君 +3 位作者 房海 范莉 葛慕湘 何振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1-24,共4页
以分离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虾苗的杀虾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hrimpcida sp.nov.)代表菌株(HL010406-1),分别制备全菌(OK)及热处理(121℃作用1h)的菌体(O)免疫原,强化免疫家兔制备相应抗血清,对供试6株杀虾微杆菌纯培养物进... 以分离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虾苗的杀虾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hrimpcida sp.nov.)代表菌株(HL010406-1),分别制备全菌(OK)及热处理(121℃作用1h)的菌体(O)免疫原,强化免疫家兔制备相应抗血清,对供试6株杀虾微杆菌纯培养物进行了血清型检定。结果表明,均存在同种的O抗原(血清同源),不存在不耐热表面(K)抗原。以相应OK抗血清为第一抗体,以标准的羊抗兔IgG荧光抗体为第二抗体,对该6株纯培养菌及用代表菌株人工感染病死虾体组织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染色,结果显示了特异的荧光反应;同时,对从人工感染死亡虾分离的10株纯培养菌以凝集反应方法进行了检验,显示出特异凝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虾微杆菌 血清学 检验
下载PDF
一株猪场粪污水高效除污功能菌株的筛选鉴定、除污特性及机理研究
19
作者 李刚 陈秀珠 +2 位作者 尤新新 李远博 都林娜 《科技通报》 2020年第10期82-87,共6页
本研究分离筛选到一株本土高效除污功能菌株OB-Y,经16S rRNA基因比对后确定该菌株属于Microbacterium。除污特性实验结果显示,经室温曝气处理3 d后,投加菌株OB-Y实验组,COD的去除率为95.04%,总磷的去除率为52.61%,氨氮的去除率为96.33%... 本研究分离筛选到一株本土高效除污功能菌株OB-Y,经16S rRNA基因比对后确定该菌株属于Microbacterium。除污特性实验结果显示,经室温曝气处理3 d后,投加菌株OB-Y实验组,COD的去除率为95.04%,总磷的去除率为52.61%,氨氮的去除率为96.33%,显著优于未投加菌株组。同时,进一步的除污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OB-Y投加后,显著促进了体系内Arenimonas sp.,Stenotrophomonas sp.,Sphingopyxis sp.,Luteimonas sp.,Paracoccus sp.,Thermomonas sp.,Rhodobacter sp.等土著脱氮除磷功能菌株的生长,进而促进脱氮除磷效果。毒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实验动物的生长无急性毒性效应。总体而言,该菌株在猪场粪污水生物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污菌株 筛选鉴定 除污特性 微杆菌属 除污机理
下载PDF
一株同时降解3种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浩花 王亚娟 +1 位作者 陶红 张小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08-2818,共11页
选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n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富集驯化法从设施菜地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同时降解DMP、DnBP和DEHP的细菌MB1.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 选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n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富集驯化法从设施菜地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同时降解DMP、DnBP和DEHP的细菌MB1.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该菌株的最优降解条件以及最优条件下该菌株的生长曲线和降解曲线,最后在培养条件下研究了该菌株对人工污染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MB1的最优降解条件为:pH值为8,温度为25℃,接菌量为5%,每种邻苯二甲酸酯浓度为300 mg·L^-1.在此最优条件下该菌株呈S型曲线增长,7 d后无机盐培养液中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为99.62%%、99.65%和55.26%.人工污染土壤中空白试验和投加菌株试验结果为:在不添加菌液的处理中,灭菌土壤21 d时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为3.86%、4.19%和2.01%;未灭菌土壤21 d时对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为4.82%、5.99%和3.44%.在添加菌液的处理中,21 d时土壤灭菌处理中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达94.45%、95.65%和39.21%;而土壤未灭菌处理中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达94.93%、95.99%和41.16%.该结果表明:土壤中土著微生物仅能降解微量PAEs,菌株MB1对土壤中DMP、DnBP和DEHP等3种PAEs污染物具有较为高效的降解能力,未灭菌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效果略高于灭菌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nBP) 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 酯( DEHP) 微小杆菌属 降解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