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moxicillin loaded floating microballo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duced gastric ulcer 被引量:2
1
作者 Rajendra Awasthi Giriraj T.Kulkarni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3期174-180,共7页
The current communication reports 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optimized hollow floating microballoons of amoxicillin on the basis of micromeritic properties and in vitro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Amox... The current communication reports 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optimized hollow floating microballoons of amoxicillin on the basis of micromeritic properties and in vitro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Amoxicillin loaded hollow microballoons were prepared by emulsion solvent diffusion method.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was done on the basi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was used to investigate drugepolymer interaction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 vitro buoyancy of microballoons and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e.g.density and porosity were elucidated.The results of FTIR spectroscopy revealed the absence of any drugepolymer interactions.The porosity values of more than 69%and diameter to thickness ratio greater than 2.90,proved a high cavity volume within the microballoons in all size ranges.The spherical shape of microballoons with hollow internal cavity was confirmed from SEM photomicrographs.The in vitro MIC results showed a sustained drug effect from the microballoons.In conclusion,it can be said that the developed microballoons can be used for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duced gastric ul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ATING Gastric ulcer GASTRORETENTIVE H.PYLORI Micromeritic microballoonS
下载PDF
Effect of hydrogen-storage pressure on the deto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mulsion explosives sensitized by glass microballoons
2
作者 Ji-ping Chen Hong-hao Ma +2 位作者 Yi-xin Wang Liang-liang Huang Zhao-wu S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747-754,共8页
In this study,hydrogen-storage glass microballoons were introduced into emulsion explosives to improve the deton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explosives.The effect of hydrogen-storage pressure on the detonation characteris... In this study,hydrogen-storage glass microballoons were introduced into emulsion explosives to improve the deton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explosives.The effect of hydrogen-storage pressure on the deto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mulsion explosives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Detonation velocity experiments shows that the change of sensitizing gas and the increase of hydrogen pressure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detonation velocity.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f underwater explosion in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ydrogen pressure.The decrease of these parameters indicates that the strength of glass microballoons is the limiting factor to improve the detonation performance of hydrogen-storage emulsion explosives.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mulsion explosives,the maximum peak pressure of shock wave of hydrogen-storage emulsion explosives increases by 10.6%at 1.0 m and 10.2%at 1.2 m,the maximum values of shock impulse increase by 5.7%at 1.0 m and 19.4%at 1.2 m.The stored hydrogen has dual effects of sensitizers and energetic additives,which can improve the energy output of emulsion explos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ulsion explosives Hydrogen-storage pressure Glass microballoons Underwater explosion
下载PDF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被引量:13
3
作者 LIU Hong-bing MA Yi +1 位作者 ZOU Jian-jun LI Xin-g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8-230,共3页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PMC)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is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metho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the effects of PMC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in 276 patients. Me...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PMC)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is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metho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the effects of PMC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in 276 patients.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0 to May 2003, 276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treated with PMC.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ranged from 3 months to 38 yea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arm X-ray, 14# needle was placed into the foramen ovale using the classical Hakanson's technique. Fogarty balloon catheter was navigated into the Meckel's cave tenderly. A small amount of Omnipaque was slowly injected to inflate the balloon and compress the trigeminal ganglion for 3 to10 minutes. Results A total of 290 PMC were performed on the 276 patients. Among them, 252 had immediate relief from pain.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18.7 months (range, 4 to 32), 14 of them had a recurrence. Of the 14 patients, 12 were re-operated with PMC, and the pain was all controlled successfully. Conclusions PMC is an effective and technically simple method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it may be the first cho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geminal nerve trigeminal neuralgia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原文传递
C臂CT在经皮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尹姬 刘诤 +2 位作者 师昕翌 马菁 朱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5-759,共5页
目的探讨C臂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C臂CT(Xper-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襄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臂CT程序扫描,并通过X-travision工作站进... 目的探讨C臂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C臂CT(Xper-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襄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臂CT程序扫描,并通过X-travision工作站进行颅骨后处理重建,引导穿刺针进入卵圆孔及球囊到位,确定球囊头端位于Meckel’s腔,充盈球囊。术后记录手术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空气比释动能(cumulative air kerma,CAK)、曝光时间(fluo time,FT),分析辐射剂量。结果40例患者均通过C臂CT后处理重建技术引导卵圆孔穿刺成功(其中小卵圆孔2例);40例患者中通过C臂CT后处理重建技术确定球囊一次性到位并获得满意梨形21例(52%),通过C臂CT后处理重建技术分析后多次调整球囊位置及方向,使球囊头端位于岩骨切迹,并获得满意梨形12例(30%),7例(18%)患者未获得满意梨形。术后40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17例(42%),疼痛满意缓解21例(53%);疼痛缓解不满意2例(5%);总有效率95%。术后伴面部麻木26例(65%),咀嚼肌无力9例(23%)。40例患者DAP、CAK、FT分别为(79.39±23.15)Gycm^(2)、(245.07±84.04)mGy、(5.20±1.30)min。结论C臂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直观准确显示穿刺针、卵圆孔、球囊、岩骨脊的三维结构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尤其对解剖变异或异常增生的显示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C臂CT 后处理重建
下载PDF
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大明 黄琛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2年10月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医院收治的145例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行经皮穿刺...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2年10月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医院收治的145例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行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血清炎性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4h,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口唇疱疹、耳鸣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咀嚼无力、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C治疗TN的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及炎性反应,但术后可能出现面部麻木、咀嚼无力等并发症,应注意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半月神经节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术中球囊扩张容积-Meckel腔体积比值与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关系
6
作者 莫凯 郭贤放 +1 位作者 姚鑫 廖声潮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11-313,317,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球囊扩张容积-Meckel腔体积比值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PMC治疗的41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MRI三维重建扫描测定Meckel腔体积,计算术中球囊... 目的探讨术中球囊扩张容积-Meckel腔体积比值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PMC治疗的41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MRI三维重建扫描测定Meckel腔体积,计算术中球囊扩张容积与Meckel腔体积的比值。术后随访6~18个月,末次随访参考巴罗德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预后分级(BNI)评估疗效,其中Ⅰ~Ⅱ级为有效,Ⅲ~Ⅴ级为无效。结果末次随访,有效31例,无效10例。有效组和无效组Meckel腔体积(0.43±0.20 cm^(3) vs.0.51±0.22 cm^(3))、术中球囊扩张容积(0.61±0.23 ml vs.0.49±0.20 m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有效组术中球囊扩张容积与Meckel腔体积的比值(1.46±0.26)明显大于无效组(0.98±0.12;P<0.05)。结论通过术前测量Meckel腔体积,以球囊扩张容积-Meckel腔体积比值的有效区间为参考依据,术中对球囊扩张容积进行把控,可提高PMC治疗PTN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术中球囊扩张容积 Meckel腔体积 疗效
下载PDF
基于改良Kronlein定位法的微球囊扩张脑组织牵开配合神经内镜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海斌 张晓强 +2 位作者 王湘 周辉 彭梅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 探究基于改良Kronlein定位法的微球囊扩张脑组织牵开配合神经内镜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广安市人民医院HICH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3)。对照组实施... 目的 探究基于改良Kronlein定位法的微球囊扩张脑组织牵开配合神经内镜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广安市人民医院HICH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3)。对照组实施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改良Kronlein定位法的微球囊扩张脑组织牵开配合神经内镜治疗;观察2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肿清除情况(周围水肿持续时间、术前血肿量、残余血肿量、血肿清除率)、术前及术后1和3 d的神经递质包括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水平,神经功能指标包括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水肿持续时间更短,残余血肿量更少、血肿清除率更高(均P<0.05)。2组术后1和3 d Glu、As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Gly水平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SE、NPY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9.43%比35.85%,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改良Kronlein定位法的微球囊扩张脑组织牵开后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能改善手术情况,提高血肿即时清除率,减轻血肿对神经的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肿穿刺引流术 改良Kronlein定位法 微球囊扩张 神经内镜
下载PDF
微球囊压迫与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鑫 张欣 +1 位作者 杨洁琼 王元琳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39-143,共5页
目的比较微球囊压迫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微球囊压迫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60例。微球囊压迫组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神经节压迫治疗,药物治疗组口服卡马... 目的比较微球囊压迫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微球囊压迫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60例。微球囊压迫组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神经节压迫治疗,药物治疗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比较2组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分、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微球囊压迫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91.67%vs.75.00%,P<0.05)。治疗后,微球囊压迫组患者各时间点的VAS均低于药物治疗组,GQOL-74评分均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球囊压迫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20.00%)(P<0.05)。结论微球囊压迫与口服卡马西平均对三叉神经痛有明显效果,且均能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与口服卡马西平比较,微球囊压迫的疗效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囊压迫 卡马西平 三叉神经痛 炎症因子 安全性
下载PDF
3D打印穿刺导板在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9
作者 兰彦平 夏建学 +2 位作者 丁晨哲 赵艳斌 杨云振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76-679,I0001,共5页
目的评估3D打印穿刺导板在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3D打印穿刺导板辅助下微球囊压迫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微球囊压迫治疗,比较2组... 目的评估3D打印穿刺导板在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3D打印穿刺导板辅助下微球囊压迫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微球囊压迫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穿刺卵圆孔次数分别为(9.6±2.3)min、(3.5±0.6)次,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中,3D打印穿刺导板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穿刺卵圆孔,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还不影响手术效果,更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穿刺导板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焦绪华 王美玉 孙许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6期57-60,共4页
目的 分析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 分析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疼痛程度、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角色评分为(13.25±3.67)分、躯体评分为(12.11±2.49)分、情感评分为(11.03±2.92)分、认知评分为(12.00±2.5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16±2.06)、(10.08±2.15)、(9.25±2.99)、(9.81±2.4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手术前,且研究组患者VAS评分(2.68±0.90)分低于对照组的(4.32±1.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23.45±4.13)min、住院时间(4.55±0.84)d短于对照组的(102.25±15.23)min、(11.63±2.23)d,住院费用(2.16±0.53)万元少于对照组的(2.81±0.64)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CT引导下三叉神经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佩龙 周艳杰 +5 位作者 雒仁玺 黄兵 刘岩 庆晓东 郁耀平 何建国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三叉神经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宁波市康复医院疼痛科和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5例,其中宁波市康复医院疼痛科22例患者...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三叉神经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宁波市康复医院疼痛科和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5例,其中宁波市康复医院疼痛科22例患者(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三叉神经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术后当天并发症及随访1年时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疼痛分级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BNI疼痛分级、术后治疗有效率、住院天数、咬肌乏力、面部麻木、口角疱疹、舌体麻木、耳后疼痛及随访1年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三叉神经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症状,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射频热凝术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
12
作者 李雷州 刘玉学 刘景涛 《系统医学》 2023年第5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MC)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1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T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MC)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1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T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观察组51例给予PMC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较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7,P<0.05)。术后即刻,两组TNF-α、IL-1β、IL-6均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出院时,两组TNF-α、IL-1β、IL-6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7,P>0.05)。结论PMC治疗TN可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 炎症因子 疼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漆恒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6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 d、1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RP、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 微血管减压术 疼痛 炎性因子 氧化应激 并发症
下载PDF
3D-DSA双容积重建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石伟忠 唐嘉吕 +1 位作者 陈茂华 巴华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采用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辅助PBC治疗的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颅底Dyna... 目的探讨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采用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辅助PBC治疗的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颅底Dyna-CT三维重建,并辅助引导C臂透视下穿刺卵圆孔。抵达卵圆孔后将球囊导管置入麦克氏(Meckel)囊,注入造影剂充盈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相同位置再行颅底Dyna-CT三维重建,利用3D-DSA双容积重建引导调整球囊进行最优位置压迫并评估疗效。结果术后36例疼痛症状治愈,3例明显缓解,1例无缓解,总治愈率97.5%。术中梨形显影38例,显影治愈率100%。术后出现口角疱疹3例,患侧面部麻木2例,咀嚼无力2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手术前后各时间段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患者满意度(PSS)评分显示疗效较好(P<0.05)。结论3D-DSA双重容积重建技术辅助PBC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轻微且满意度理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Dyna-CT 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15
作者 张明敏 夏建妹 +1 位作者 潘洁 任小妹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0期1547-1549,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局部麻醉清醒镇静镇痛状态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7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CT引导局部麻醉清醒镇静镇痛状态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的临床操作及护理资料,重点关注术... 目的探讨CT引导局部麻醉清醒镇静镇痛状态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7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CT引导局部麻醉清醒镇静镇痛状态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的临床操作及护理资料,重点关注术前护理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和术后评估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正确积极的护理配合,7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其中64例一次性治愈;5例无效,再行CT引导下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后缓解;2例部分缓解,经药物治疗观察1 d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2分;术后发生面部肿胀10例、脑脊液漏21例、结膜充血30例,均无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顺利安全完成手术,无其他护理并发症情况的发生。结论CT引导局部麻醉清醒镇静镇痛状态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的监测、沟通、测试和术后病情观察与健康宣教是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 微球囊压迫术 护理
下载PDF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缓解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张源 张文进 梁阿铭 《右江医学》 2023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6例TN患者分为压迫组、减压组,每组48例。压迫组予以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减...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6例TN患者分为压迫组、减压组,每组48例。压迫组予以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减压组予以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当天及随访1年疼痛缓解情况、术前及术后3 d血清炎症介质水平、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压迫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减压组,住院费用低于减压组(P<0.05);术后当天及随访1年压迫组疼痛缓解率91.67%(44/48)、95.45%(42/44)分别与减压组95.83%(46/48)、90.48%(38/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较术前升高,压迫组低于减压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术前降低,压迫组高于减压组(P<0.05);压迫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7.50%(18/48)较减压组14.58%(7/48)高(P<0.05)。结论PMC与MVD治疗TN均能缓解患者疼痛,且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PMC能优化手术情况,减轻机体损伤,降低炎症及应激反应程度,有助于术后恢复,但术后并发症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螺旋CT辅助下经皮微球囊压迫术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初探 被引量:21
17
作者 徐冰 贾子普 +4 位作者 任浩 孟岚 申颖 吕锐 罗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0-665,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疗效。方法:2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病人接受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治疗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及术后并... 目的:初步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疗效。方法:2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病人接受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治疗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2例病人顺利完成经皮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手术时间29.3±15.3 min,术毕至出院时间3.43±1.36 h。病人治疗后即刻疼痛缓解率100%,随访6个月仍维持100%。病人治疗后当日、1月、3月和6月疼痛数字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术后19例(86.4%)病人出现患侧面部麻木、其中16例(72.7%)病人出现患侧咀嚼乏力,5例(22.7%)出现患侧口角疱疹。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近期疗效理想、安全、病人满意度高,远期及大宗病例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治疗 微球囊压迫
下载PDF
固体浮力材料及其性能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乐 于良民 +2 位作者 李昌诚 赵海洲 于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66-69,共4页
概述了国内外固体浮力材料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我国研制的高强度空心玻璃微珠浮力材料密度偏大这一问题,重点介绍了空心玻璃微珠浮力材料的相关性能研究,分析了空心玻璃微珠和基体对浮力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固体浮力... 概述了国内外固体浮力材料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我国研制的高强度空心玻璃微珠浮力材料密度偏大这一问题,重点介绍了空心玻璃微珠浮力材料的相关性能研究,分析了空心玻璃微珠和基体对浮力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固体浮力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浮力材料 空心玻璃微珠 复合泡沫材料 性能
下载PDF
微波合成均分散胶体高分子微球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文敏 唐业仓 +2 位作者 张洪涛 高均 吴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943-945,共3页
The preparation of monodisperse colloidal microlatex particles of polystyrene and poly(styrene butene diacid) by the use of microwave radiation and under normal ambient pressure is reported. There is no surfactant in ... The preparation of monodisperse colloidal microlatex particles of polystyrene and poly(styrene butene diacid) by the use of microwave radiation and under normal ambient pressure is reported. There is no surfactant in the system.The total synthesis time has been reduced from more then 10h(conventional method) to less than 1 h(microwave mothod). The dynamic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action proecss is very sharp in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polymerization. No constant rate stage exi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反应 聚苯乙烯 顺丁烯二酸酐 胶乳粒子
下载PDF
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晓华 张焱 +6 位作者 胡宪清 何建荣 金红来 林开勤 胡晓钢 吴素理 梅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以膝下动脉闭塞为主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32例,共38条肢体,均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闭塞或严重狭窄病变。结果 38条肢体中技术成功36条(94.7... 目的探讨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以膝下动脉闭塞为主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32例,共38条肢体,均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闭塞或严重狭窄病变。结果 38条肢体中技术成功36条(94.73%)。主要并发症有动脉穿孔(1例)、痉挛(1例)及穿刺点血肿(1例)。随访6个月,临床成功率92.11%(35/38)。11例坏疽患者中,1例膝上截肢,救肢率90.91%(10/11)。结论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为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膝下动脉 血管成形术 微球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