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的多金属超富集植物——圆锥南芥(Arabis paniculata L.) 被引量:105
1
作者 汤叶涛 仇荣亮 +1 位作者 曾晓雯 方晓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5-136,共2页
野外调查和营养液培养试验表明,圆锥南芥(Arabis Paniculata L.)具有超量富集Pb/Zn/Cd的能力,是国内首次发现的Pb/Zn/Cd多金属超富集植物,它的出现填补了国内多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空白,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重金属 超富集植物 植物修复 土壤污染 圆锥南芥
下载PDF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Orange Jessamine (Murraya paniculata L.) against Weeds
2
作者 Udomporn Pangnakorn Thanatchasanha Poonpaiboonpipatta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3年第10期790-796,共7页
The use of allelopathic plants is an alternative technique for controlling weeds in sustainable crop production. This experiment evaluated the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Murraya paniculata (L.) against four weeds viz... The use of allelopathic plants is an alternative technique for controlling weeds in sustainable crop production. This experiment evaluated the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Murraya paniculata (L.) against four weeds viz., Bidens pilosa L., Amarathus spinosus L., 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 and Chloris barbata Sw.. In laboratory test, aqueous extracts from M. paniculata leaves at concentrations of 12.5, 25, 50 and 100 g/L were tested on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the weeds. The extracts showed inhibitory effect, varying with weed species and extract concentration.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the degree of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at 50 g/L and 100 g/L, completely inhibited seed germination of C. barbara and A. spinosus. Pot experiments were done in a glasshouse, with dry leaf powder as mulch on the soil surface at levels of 2, 4 and 8 t/ha. Dry leaf powder reduced the emergence and growth of all tested weeds, varying with dose and species. Chloris barbara is the most sensitive to M paniculata leaf mulch while E. crus-galli is the most resista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 paniculata had the potential lbr weed control and might be the source of a natural herbic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ElOPATHY Murraya paniculata l.) aqueous extracts soil mulching weed control.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布渣叶中山柰素的含量 被引量:6
3
作者 曾聪彦 李依信 +2 位作者 梅全喜 戴卫波 钟希文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87-89,共3页
目的:建立布渣叶中山柰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布渣叶药材山柰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Diamonsil(钻石)C18(250×4.6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2∶48);流速:1.0mL/min;柱... 目的:建立布渣叶中山柰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布渣叶药材山柰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Diamonsil(钻石)C18(250×4.6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2∶48);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7nm。结果:山柰素进样量在0.01021ug^0.20420u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3%,RSD为1.05%(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渣叶 山柰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布渣叶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卢鹏 陈伟韬 +4 位作者 陈浩桉 隆颖 杨立伟 叶文才 江仁望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7-569,共3页
目的建立布渣叶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8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9版)软件对其进行了相似度计算。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良... 目的建立布渣叶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8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9版)软件对其进行了相似度计算。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确立了14个共有峰,14批布渣叶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820~0.966。结论该方法稳定性、重复性好,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为布渣叶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渣叶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及采收期的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被引量:36
5
作者 陈敏武 徐德然 +2 位作者 王峥涛 徐珞珊 徐国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1-294,共4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的含量。色谱柱为 Merck Lichroma R P C18 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 ,检测波长为225 nm ,流速为1 mlmin ,柱温40 ...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的含量。色谱柱为 Merck Lichroma R P C18 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 ,检测波长为225 nm ,流速为1 mlmin ,柱温40 ℃,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 .62 % 、98 .6 % , R S D 分别为0 .48 % 、0 .47 % ,上述两成分在广东阳春和安徽临泉所产的穿心莲中含量较高,最佳采收期为开花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新穿心莲内酯 穿心莲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满天星茎腐病中一种新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6
作者 周云莹 Sauban Musa Jibril +4 位作者 王玲 朱玺燊 王一 张力敏 李成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2-999,共8页
满天星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鲜切花配花之一,茎腐病是满天星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时导致植株枯萎死亡,影响鲜花的观赏性和利用价值,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2021年3月,笔者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口镇发现满天星茎腐病,该病主要为害茎基部,表现为茎... 满天星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鲜切花配花之一,茎腐病是满天星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时导致植株枯萎死亡,影响鲜花的观赏性和利用价值,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2021年3月,笔者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口镇发现满天星茎腐病,该病主要为害茎基部,表现为茎基部腐烂和萎蔫。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对满天星茎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柯赫氏法则证明该分离物可造成满天星组培苗和盆栽苗表现出与田间病株相似的症状,经接种后获得的分离物与田间自然发病的分离物一致。通过形态学鉴定,分离物能产生大量致密的气生菌丝,颜色从白色到淡橙色或黄色不等,菌落背面有暗红色色素沉积。显微镜观察发现其分离物的分生孢子呈镰刀形,腹面较平直,背侧呈拱形,具有3~6个隔膜,分生孢子大小为(21.1~57.9)μm×(2.7~5.1)μm(n=100),未见小型分生孢子,形态学上与镰刀菌属病原真菌相似。通过对其ITS基因序列与形态学鉴定,将分离物初步确定为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为进一步确定亚种,使用翻译延伸因子(TEF-1α)序列进行测序,发现该分离物与南方镰孢菌(F.meridionale)的同源性达100%。因此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满天星茎腐病的病原确定为南方镰孢菌。目前国内尚未发现由南方镰孢菌侵染为害满天星茎部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结果将为防治满天星病害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天星 茎基腐 南方镰孢菌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千里香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
7
作者 闫江红 马彦冬 +4 位作者 王晓中 杨瑞杰 李绪文 马双成 金永日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30-1632,共3页
目的:对千里香叶中的2种主要黄酮类成分5,7,3′,4′-四甲氧基黄酮(化合物I)和5,7,3′,4′,5′-五甲氧基黄酮(化合物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 ZORBAX Extend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 目的:对千里香叶中的2种主要黄酮类成分5,7,3′,4′-四甲氧基黄酮(化合物I)和5,7,3′,4′,5′-五甲氧基黄酮(化合物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 ZORBAX Extend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8:42),流速1.2 mL·min^(-1),检测波长337 nm,柱温25℃。结果:化合物Ⅰ、Ⅱ进样量在0.5~5μg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 均为0.9999(n=6);化合物Ⅰ、Ⅱ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2.8%和99.4%,RSD 分别为1.0%和1.4%。结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测定千里香叶中的2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香 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布渣叶中槲皮素的含量 被引量:11
8
作者 曾聪彦 李依信 +2 位作者 梅全喜 戴卫波 钟希文 《今日药学》 CAS 2010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的建立布渣叶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布渣叶药材槲皮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Diamon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2:48);流速:1.0m... 目的建立布渣叶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布渣叶药材槲皮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Diamon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2:48);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nm。结果槲皮素进样量在0.01903~0.380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5%,相对标准偏差值(RSD)为0.93%(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渣叶 槲皮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受害前后的九里香嫩梢对柑橘木虱的吸引作用及其挥发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许鑫 肖庄婷 +3 位作者 柯伟政 张旭颖 王潇潇 岑伊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5-562,共8页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是黄龙病的传播媒介,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eL.是柑橘木虱最重要的寄主植物。本研究比较了受柑橘木虱为害前后的九里香对其趋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受害前后的九里香嫩梢挥发物组成成分。结果表...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是黄龙病的传播媒介,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eL.是柑橘木虱最重要的寄主植物。本研究比较了受柑橘木虱为害前后的九里香对其趋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受害前后的九里香嫩梢挥发物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与未受为害的九里香相比,受为害后的九里香对柑橘木虱的吸引作用显著增强,而且受害后继续保留柑橘木虱的九里香吸引作用更强。受木虱为害前后九里香挥发物成分差异较大,相同组分含量差异也比较明显。仅存在于受为害后的九里香挥发物共有8种,分别为γ-橄榄烯、α-愈创木烯、Epi-β-檀香烯、顺式-β-金合欢烯、(+)-香橙烯、α-菖蒲二烯、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α-绿叶烯;而仅存在于未受为害的九里香挥发物为6种,为别为孕烯醇酮、β-榄香烯、2,6-二叔丁基苯醌、异丙茴香醚、1-(1,5-二甲基己基)-4-甲基苯、α-柏木烯。这些差异物质可能在柑橘木虱的寄主定位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趋性反应 九里香 挥发物 吸引作用
下载PDF
千里香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茹茹 张珊珊 +2 位作者 许红涛 王永丽 侴桂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5期787-797,共11页
研究千里香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千里香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千里香脂素(1)、8-去甲基川陈皮素(2)、ficusal... 研究千里香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千里香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千里香脂素(1)、8-去甲基川陈皮素(2)、ficusal(3)、lariciresinol-4′-monomethy ether(4)、(±)-5′-methoxy-4′-O-methyllariciresinol(5)、diospyrosin(6)、(-)-9′-O-E-feruloyl-lyoniresinol(7)、7-O-methylphellodenol-B(8)、欧芹烯酮酚甲醚(9)、3,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苯丙酮(10)、4′-羟基-5,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1)、5-羟基-6,7,3′,4′-四甲氧基二氢黄酮(12)、4′-羟基-5,7,3′-三甲氧基二氢黄酮(13)、5,7,3′,4′,5′-五甲氧基二氢黄酮(14)、2′,4-二羟基-3′,4′,6′-三甲氧基查尔酮(15)、2′,3-二羟基-4,4′,6′-三甲氧基查尔酮(16)、楝叶吴萸素B(17)、2′-羟基-3,4,5,4′,6′-五甲氧基查尔酮(18)、2′-羟基-3,4,4′,6′-四甲氧基查尔酮(19)、5,8-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20)、3′-羟基-5,6,7,8,4′,5′-六甲氧基黄酮(21)、5,3′,5′-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2)、5,7,3′-三羟基-8,4′-二甲氧基黄酮(23)、3′-羟基-5,6,7,4′-四甲氧基黄酮(24)、5,7,3′,4′,5′-五甲氧基黄酮(25)、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26),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8、10~13、15、16、20~24为首次从九里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千里香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香 化学成分 木脂素 黄酮 香豆素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声微波辅助提取千里香总黄酮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汉 张乔 王宝庆 《特产研究》 2023年第1期50-57,共8页
为进一步研究千里香总黄酮的功能和药用价值,本研究以千里香为对象,通过对提取条件(料液比、超声功率和微波功率)的考察,探究其总黄酮的得率及其影响因素。以试验结果为参考,利用响应面试验对千里香总黄酮超声微波联合提取工艺进行筛选... 为进一步研究千里香总黄酮的功能和药用价值,本研究以千里香为对象,通过对提取条件(料液比、超声功率和微波功率)的考察,探究其总黄酮的得率及其影响因素。以试验结果为参考,利用响应面试验对千里香总黄酮超声微波联合提取工艺进行筛选,获得最优提取条件,并对千里香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31 g/mL,超声功率303 W,微波功率411 W,提取时间为30 min。试验中千里香总黄酮得率为9.53%,与预测值9.67%相接近。抗氧化实验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千里香总黄酮对两种自由基均有较高清除率,且与其浓度成正相关,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千里香总黄酮的工艺研究具有可行性,且千里香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千里香的综合利用及形成产业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香 总黄酮 响应面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Qualitative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and evalua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and antipyretic activities of Microcos paniculata barks and fruits 被引量:5
12
作者 Md.Abdullah Aziz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73-184,共12页
OBJECTIVE: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qualitatively evaluate the profile of 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present in methanolic extract of Microcos paniculata bark(BME) and fruit(FME), as well as to e... OBJECTIVE: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qualitatively evaluate the profile of 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present in methanolic extract of Microcos paniculata bark(BME) and fruit(FME), as well as to evaluate their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and antipyretic activities.METHODS: 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BME and FME were determined by different qualitative tests such as Molisch’s test, Fehling’s test, alkaloid test, frothing test, Fe Cl3 test, alkali test, Salkowski’s test and Baljet test. The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and antipyretic activities of the extracts were evaluated through proteinase-inhibitory assay, xylene-induced ear edema test, cotton pellet-induced granuloma formation in mice, formalin test, acetic acid-induced writhing test, tail immersion test and Brewer’s yeastinduced pyrexia in mice.RESULTS: M. paniculata extract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carbohydrates, alkaloids, saponins, tannins, flavonoids and triterpenoids. All of the extracts showed significant(P〈0.05, vs aspirin group) proteinaseinhibitory activity, whereas the highest effect elicited by plant extracts was exhibited by the BME(75.94% proteinase inhibition activity) with a 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 of 61.31 μg/m L. Each extract at the doses of 200 and 400 mg/kg body weight showed significant(P〈0.05, vs control) percentage inhibition of ear edema and granuloma formation. These extracts significantly(P〈0.05, vs control) reduced the paw licking and abdominal writhing of mice. In addition, BME 400 mg/kg, and FME at 200 and 400 mg/kg showed significant(P〈0.05, vs control) analgesic activities at 60 min in the tail immersion test. Again, the significant(P〈0.05, vs control) post-treatment antipyretic activities were found by BME 200 and 400 mg/kg and FME 400 mg/kg respectively.CONCLUSION: Study results indicate that M. paniculata may provide a source of plant compounds with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and antipyret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agents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S antipyretic agents microcos paniculata medicine herbal
原文传递
Microcos paniculata: a review on its botany, traditional uses, 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被引量:3
13
作者 JIANG Ying-Qun LIU E-Hu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8期561-574,共14页
The shrub Microcos paniulata(MPL;Tiliaceae),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yields a phytomedicine used to treat heat stroke, fever, dyspepsia, diarrhea, insect bites and jaundice. Phytochemical... The shrub Microcos paniulata(MPL;Tiliaceae),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yields a phytomedicine used to treat heat stroke, fever, dyspepsia, diarrhea, insect bites and jaundice.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on different parts of MPL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flavonoids, alkaloids, triterpenoids and organic acids. The MPL leaves, fruits, barks and roots extracts showed antidiarrheal, antimicrobial and insecticidal, anti-inflammation, hepatoprotective, cardiovascular protective, blood lipids reducing, analgesic, jaundice-relieving and antipyretic activities, etc. The review aims to summary the traditional uses, botany,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ical bioactivity, quality control, toxicology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MPL. Additionally, this review will highlight the existing research gaps in knowledge and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n this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os paniculata BOTANY TRADITIONAl USES 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Y
原文传递
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14
作者 徐文杰 陈雪婷 +3 位作者 冯健英 李洁环 李智勇 张建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分析鉴定口服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揭示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应用UPLC-Q-TOF-MS/MS技术建立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以及大鼠口服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后含药血清样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比空白血清、... 目的:分析鉴定口服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揭示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应用UPLC-Q-TOF-MS/MS技术建立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以及大鼠口服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后含药血清样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比空白血清、含药血清、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三组样品的成分异同,确定大鼠口服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后的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大鼠口服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后(0.25g/kg)在血中分析鉴定了14个血中移行成分,其中5个为新产生的代谢产物,9个成分为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的原型成分。结论:血中移行成分及代谢产物可能为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MS 布渣叶总黄酮 血清药物化学 血中移行成分 大鼠
下载PDF
布渣叶中三萜和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5
15
作者 冯世秀 刘梅芳 +1 位作者 魏孝义 林立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6,共6页
从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L.)的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阿江榄仁树葡糖苷Ⅱ(2)、山柰酚-3-O-β-D-[3,6-二-(对羟基桂皮酰)]-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4)、异鼠李素3-O-β... 从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L.)的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阿江榄仁树葡糖苷Ⅱ(2)、山柰酚-3-O-β-D-[3,6-二-(对羟基桂皮酰)]-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4)、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5)、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6)、牡荆苷(7)、佛来心苷(8)、异佛来心苷(9)、异牡荆苷(10)。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布渣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渣叶 三萜 黄酮苷
下载PDF
破布叶叶片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毕和平 韩长日 +2 位作者 梁振益 祝振华 钟琼芯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破布叶叶片中的挥发油,得油率为0.63 %,采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首次鉴定出1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9.99 %。破布叶叶片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烃类和脂肪酸类物质,主要有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18.12 %)、...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破布叶叶片中的挥发油,得油率为0.63 %,采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首次鉴定出1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9.99 %。破布叶叶片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烃类和脂肪酸类物质,主要有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18.12 %)、二十八烷(11.77 %)、十六烷酸(11.29 %)、二十五烷(10.32 %)、二十七烷(8.61 %)、2,3-二氢苯并呋喃(6.29 %)、四十四烷(5.99 %)和三十六烷(5.5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布叶叶片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布渣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杨茵 李硕果 +1 位作者 叶文才 江仁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90-2792,共3页
目的研究布渣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柱色谱以及制备性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 L.)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布渣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 目的研究布渣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柱色谱以及制备性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 L.)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布渣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①、山萘酚②、异香草酸③、对香豆酸④、阿魏酸⑤、脱落酸⑥、牡荆苷⑦、异牡荆苷⑧、水仙苷⑨、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⑩、异佛莱心苷(11)、表儿茶素(12)及山萘酚3-O-β-D-(6-O-反式对羟基桂皮酰)葡萄糖苷(13)。结论其中化合物1~6以及化合物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渣叶 化学成分 黄酮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布渣叶总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坤平 潘天玲 +1 位作者 高崇凯 李卫民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1-604,共4页
目的:对大孔树脂富集纯化布渣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先以总黄酮比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附试验筛选出合适的树脂;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最佳洗脱剂浓度,利用均匀设计对富集纯化工艺参数进行优... 目的:对大孔树脂富集纯化布渣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先以总黄酮比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附试验筛选出合适的树脂;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最佳洗脱剂浓度,利用均匀设计对富集纯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用液相色谱对处理前后的试样进行定性分析。结果:D101树脂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选择70%乙醇为洗脱剂,以总黄酮收率为指标,优选的工艺参数为:上样流速1.0BV/h、洗脱流速2.0BV/h、上样浓度7.88 mg/mL、洗脱剂用量2.0BV和pH值4.8,其收率达到90.18%,纯度54.37%;以总黄酮纯度为指标,优化的工艺参数为:上样流速1.0BV/h、洗脱流速2.0BV/h、上样浓度2.0 mg/mL、洗脱剂用量2.8BV和pH值7.8,其纯度为61.77%,收率80.25%。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大孔树脂处理前后布渣叶总黄酮主成分相同。结论:D101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工艺能有效地对布渣叶总黄酮进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渣叶 总黄酮 大孔树脂 均匀设计 富集纯化
下载PDF
布渣叶水提物镇痛药效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曾聪彦 梅全喜 +3 位作者 高玉桥 林慧 冯剑威 欧焯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8期1757-1758,共2页
目的:研究布渣叶水提物的镇痛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观察布渣叶水提物高剂量组(23.4g/kg)、中剂量组(11.7g/kg)、低剂量组(5.85g/kg)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并设空白对照组比较。结... 目的:研究布渣叶水提物的镇痛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观察布渣叶水提物高剂量组(23.4g/kg)、中剂量组(11.7g/kg)、低剂量组(5.85g/kg)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并设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布渣叶水提物各剂量组均能抑制小鼠因热刺激所引起的疼痛反应;而高、低剂量组能抑制小鼠因化学刺激所引起的疼痛反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布渣叶水提物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渣叶 药理作用 镇痛
下载PDF
不同产地布渣叶总黄酮含量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潘天玲 李坤平 +1 位作者 林赞菲 黄碧玲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测定13个不同产地布渣叶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方法采用Al(NO3)3-NaNO2-NaOH体系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等模型测定布渣叶总黄酮清除自由基... 目的测定13个不同产地布渣叶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方法采用Al(NO3)3-NaNO2-NaOH体系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等模型测定布渣叶总黄酮清除自由基活性。结果各产地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广西来宾样品含量最高,达到了55.22 mg.g-1,平均为27.06 mg.g-1。各产地总黄酮样品均具有清除DPPH.活性,其自由基清除率随供试品总黄酮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但其清除.OH和O2.-活性与总黄酮浓度关系不明显。结论不同产地布渣叶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各产地布渣叶总黄酮均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渣叶 总黄酮 自由基 清除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