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微腺体增生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邓晓 邱莎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2411-2414,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微腺体增生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宫颈微腺体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形态特点、免疫组化标记特征、预后,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宫颈微腺体增生... 目的:探讨宫颈微腺体增生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宫颈微腺体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形态特点、免疫组化标记特征、预后,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宫颈微腺体增生临床少见,常表现为息肉样新生物,病理学特征为微小腺体增生,可伴有不典型增生,并见细胞实性增生及印戒样细胞,伴较多炎细胞浸润,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特征,可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该文报道2例患者均无口服避孕药史,月经正常,大体均表现为宫颈新生物,影像学检查与宫颈癌难以鉴别,免疫组化表达CK、CK7、CK8、CK5/6、VIM,不表达p16、p63、p40、CEA,p53为野生型,Ki-67增殖指数低。结论:宫颈微腺体增生属于少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病理学特征为微小腺体增生,可伴有不典型增生,并见细胞实性增生及印戒样细胞,伴较多炎细胞浸润。该病变临床易误诊为宫颈癌,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腺体增生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宫颈不典型微腺体增生7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2
作者 罗斌 袁静萍 +2 位作者 赵丽娜 张修云 陈丽霞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8期729-731,787,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不典型微腺体增生(MGH)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宫颈不典型MGH患者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7例患者女性,平均年龄35.5岁(26~4... 目的分析宫颈不典型微腺体增生(MGH)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宫颈不典型MGH患者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7例患者女性,平均年龄35.5岁(26~43岁)。因阴道不规则排液、阴道不规则出血等原因于当地医院就诊。7例均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其中4例患者当地医院病理诊断均误诊为宫颈腺癌,遂至我院进行病理会诊。镜下观:7例病变均由多而大小不一且密集排列的腺腔构成,排列复杂,部分腺体呈筛孔状,胞质嗜酸,可见细胞内或细胞外空泡,细胞轻度异型,可见核分裂象,伴有广泛的未成熟鳞状上皮化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16(散在细胞+),CEA(灶+),P53(个别细胞+,野生型),ER(+),Ki-67(低增殖)。结论宫颈的微腺体增生是良性增生性病变,当病变呈不典型改变时易与宫颈腺癌及相关恶性肿瘤相混淆,需要临床和病理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其病理学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严防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微腺体增生 误诊 病理诊断
下载PDF
3例子宫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7
3
作者 孙咏梅 马捷 +2 位作者 石群立 周航波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045-1047,I0002,共4页
目的: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胃肠道、膀胱、乳腺等部位,其他部位少见。子宫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罕见。文章报道3例子宫原发性印戒细胞癌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例子宫原发性印戒细胞癌进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 目的: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胃肠道、膀胱、乳腺等部位,其他部位少见。子宫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罕见。文章报道3例子宫原发性印戒细胞癌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例子宫原发性印戒细胞癌进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3例子宫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中体检2例示宫颈肿块呈结节状或菜花样隆起,1例肿块主要位于宫腔。其组织学特点示瘤细胞呈印戒样,弥漫分布,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细胞质PAS染色强阳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瘤细胞角蛋白(CK)阳性,癌胚抗原(CEA)阳性。结论:子宫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罕见,确诊首先须结合临床检查排除转移性,并与呈印戒样的其他肿瘤或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戒细胞癌 宫颈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宫颈微腺体增生-易于误认为恶性肿瘤的良性病变 被引量:7
4
作者 涂小予 张廷璆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73-174,I047,共3页
目的 加强对宫颈微腺体增生的认识。方法 报告 5例宫颈微腺体增生 ,其中包括 2例不典型宫颈微腺体增生 ,并进行了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44岁 ,其中 1例有口服避孕药史。通过分析本文概括了该病变典型与不典型... 目的 加强对宫颈微腺体增生的认识。方法 报告 5例宫颈微腺体增生 ,其中包括 2例不典型宫颈微腺体增生 ,并进行了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44岁 ,其中 1例有口服避孕药史。通过分析本文概括了该病变典型与不典型的组织学特征 :密集集合的大小不等的腺体、部分区呈网状或实性的图象、间质或腺腔中炎细胞的浸润、可出现上皮的多形性及核深染但无核分裂或核分裂偶见 (≤ 1 /1 0HPF) ;强调了可能与恶性肿瘤相混淆的不典型宫颈微腺体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分析了特殊染色PAS、AlcianBlue及免疫酶标CEA单抗、P5 3、Ki 6 7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论 宫颈微腺体增生是一种完全良性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微腺体增生 病理诊断 恶性肿瘤 良性病变
下载PDF
宫颈Müllerian腺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晓峰 郭新建 +3 位作者 王丰梅 张易青 韩静绮 郭永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Müllerian腺肉瘤(MA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宫颈MAs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查,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本例瘤组织上皮成分为宫颈管腺体,腺体成裂隙状,间质细胞分布不均,在腺体周... 目的探讨子宫颈Müllerian腺肉瘤(MA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宫颈MAs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查,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本例瘤组织上皮成分为宫颈管腺体,腺体成裂隙状,间质细胞分布不均,在腺体周围呈袖套样分布,伴轻~中度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7个/10HPF。免疫组化间质细胞ER和PR(+),SMA、desmin和CD10部分(+),h-Caldesmon(-)。结论宫颈MAs较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和确定异源性成分,组织中有无间质过度生长和肌层浸润影响患者预后,也是临床术式选择和是否辅助治疗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ian腺肉瘤 宫颈 病理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子宫颈胃型腺癌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思柏 张安莉 +3 位作者 涂义姚 李倩倩 许璐璐 吴海波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646-650,650,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胃型腺癌(GAC)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GAC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发病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44岁。临床均表现为阴道接触性出血和/或不规则流血。... 目的探讨子宫颈胃型腺癌(GAC)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GAC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发病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44岁。临床均表现为阴道接触性出血和/或不规则流血。组织学上GAC形态多样,多为高至中分化腺癌,细胞边界清楚,常见少量杯状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不同程度MUC-6、CDX2、CEA、CK7和PAX8(+),而ER、PR、p16、p53常(-)。患者随访6~64个月,1例死亡,5例未出现复发,1例失访。结论胃型宫颈腺癌是宫颈腺癌的一种少见亚型,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胃型腺癌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宫颈腺癌15例临床病理观察
7
作者 缪国裕 丰裕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0期117-117,119,共2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宫颈腺癌的临床特征,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宫颈腺癌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显示,本组15例患者中,8例存在宫颈肥大以及不同程度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53.33%),其中4例患... 目的:观察和分析宫颈腺癌的临床特征,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宫颈腺癌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显示,本组15例患者中,8例存在宫颈肥大以及不同程度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53.33%),其中4例患者上皮呈云雾状且伴随点状出现(50%),2例上皮呈云雾状伴随血管异常增生(25%),2例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症状。7例宫颈内存在不明包块(46.67%)。通过病理学诊断,15例患者中有60%黏液腺癌,20%内膜样腺癌,20%腺鳞癌。结论:加强对各地区宫颈病变疾病的普查工作,该方式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应及时行临床病理学诊断,提高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癌 临床病理 诊断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联合HPV检查在体检中的重要性
8
作者 谢泽娟 钟晓珊 陈嘉迪 《中国校医》 2015年第7期506-508,共3页
目的研究液基细胞学测试、HPV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性。方法参加体检者使用LCT检查、HPV检查。第1组得出结果以LCT筛查结果为参照判断;第2组得出结果以HPV检查结果为参照判断;第3组得出结果以液基细胞学检测阳性者,再以HPV检测结果为... 目的研究液基细胞学测试、HPV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性。方法参加体检者使用LCT检查、HPV检查。第1组得出结果以LCT筛查结果为参照判断;第2组得出结果以HPV检查结果为参照判断;第3组得出结果以液基细胞学检测阳性者,再以HPV检测结果为参照判断;第4组得出结果以液基细胞学测试联合HPV检测结果为参照判断。综合上述4种检测途径的差异及价值。结果子宫颈壁细胞病变率为10.90%(276/2 533),HPV感染率为17.41%(441/2 533),4种检测方案的灵敏度分别是80.20%、76.71%、61.75%、93.63%。结论 LCT筛查联合HPV筛查能够增加子宫颈壁细胞病变检出率,临床意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理学 细胞诊断学 细胞学技术/方法 普查 宫颈肿瘤/诊断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诊断
原文传递
重视子宫颈胃型腺癌,提高精准诊治水平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国楠 王登凤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28,共4页
子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s,G-EAC)由日本学者Kojima等[1]于2007年首次提出,将其描述为以表达胃型黏液为特点,形态学上类似于幽门腺上皮的子宫颈恶性上皮性肿瘤。在2014年WHO分类中,G-EAC是作为子宫颈... 子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s,G-EAC)由日本学者Kojima等[1]于2007年首次提出,将其描述为以表达胃型黏液为特点,形态学上类似于幽门腺上皮的子宫颈恶性上皮性肿瘤。在2014年WHO分类中,G-EAC是作为子宫颈黏液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一种罕见的有胃型分化的黏液腺癌,其发病率仅占子宫颈腺癌的l%~3%,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是其高分化形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胃型腺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