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67例报告
1
作者 刘楠 刘奇 +2 位作者 李晓勇 王婷婷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总结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经验。方法2020年1月~2023年3月,对267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沿胆囊管下壁切开至... 目的总结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经验。方法2020年1月~2023年3月,对267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沿胆囊管下壁切开至胆总管汇入部,纵行切开胆总管外侧壁3~5 mm,胆道镜完成胆道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留置腹腔引流管。结果267例均完成手术,取净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45~128 min,(96.5±9.7)min;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13 d,(5.1±1.2)d;术后住院5~13 d,(6.8±1.1)d。胆漏4例,腹腔引流9~11 d;术后发热11例,抗炎治疗1~3 d;腹腔脓肿形成2例,腹腔引流治愈。242例(90.6%)随访6~39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其中66例随访≥36个月,结石残留2例,结石复发2例,未发生胆总管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管汇入部 腹腔镜手术 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2
作者 韩威 张忠涛 +5 位作者 李建设 金岚 刘军 赵晓牧 郭伟 王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1期970-97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12月,对34例经胆囊管取石困难、24例经胆囊管进入胆道镜困难者,采用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完成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沿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12月,对34例经胆囊管取石困难、24例经胆囊管进入胆道镜困难者,采用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完成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沿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微切开3~5 mm,完成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后,再将胆囊管成形缝合并夹闭。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8.1±38.1)min,术后住院日(2.8±1.9)d,胆囊管残端漏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6例平均随访时间29.6月(3~51个月),无胆道狭窄,1例术后1年结扎夹游走进入胆总管,再次腹腔镜手术。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安全可行,可提高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经胆囊管 胆囊管汇入部 微切开 胆道探查术
下载PDF
鼻胆管引流与十二指肠乳头导管扩张在腹腔镜胆囊管微切开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先林 肖宏 +1 位作者 尹思能 李广阔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5期13-17,共5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管微切开分别进行术中联合内镜留置鼻胆管引流与十二指肠乳头导管扩张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83例,均行腹腔镜下微切开胆囊管进行胆道镜取石,其中43例同期术中十二...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管微切开分别进行术中联合内镜留置鼻胆管引流与十二指肠乳头导管扩张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83例,均行腹腔镜下微切开胆囊管进行胆道镜取石,其中43例同期术中十二指肠镜留置鼻胆管引流后胆总管一期缝合(鼻胆管组),40例同期术中胆道扩张导管扩张十二指肠乳头后胆总管一期缝合(导管扩张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丙氨酸转氨酶、血淀粉酶、总胆红素、术后第一日腹腔引流量;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急性胰腺炎、残留结石及胆漏。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第一日腹腔引流量、术后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血淀粉酶、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组术后3例急性胰腺炎,2例胆漏,1例残留结石;导管扩张组术后1例急性胰腺炎,2例胆漏,无残留结石,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切开胆囊管胆道镜取石行胆总管一期缝合,采用鼻胆管引流或导管扩张均能达到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减少胆总管创伤、维护胆总管解剖生理特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胆管引流 十二指肠乳头导管扩张 胆囊管微切开 胆总管一期缝合
下载PDF
胆囊管低位汇合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石坤和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S1期46-47,共2页
目的 探讨胆囊管低位汇合的临床意义 ,提出对过长的胆囊管残留的重新认识。方法 复习胆囊管变异的解剖 ,分析 5例胆囊管低位汇合的病例。结果  2例打开胆囊管并取出结石后再打开胆总管 ,胆囊管直接缝合 ,5例胆囊管均未解剖游离。术... 目的 探讨胆囊管低位汇合的临床意义 ,提出对过长的胆囊管残留的重新认识。方法 复习胆囊管变异的解剖 ,分析 5例胆囊管低位汇合的病例。结果  2例打开胆囊管并取出结石后再打开胆总管 ,胆囊管直接缝合 ,5例胆囊管均未解剖游离。术后随访 2年来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结论 对于胆囊管的低位汇合 ,宜仔细解剖 ,辨明关系 ,胆囊管内有结石应取出 ,无结石则不必游离完全切除以避免胆管损伤。单纯胆囊管残留过长不一定会引起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管 低位汇合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切开行胆道探查手术17例综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健 王雨 龙王宁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切开行胆道探查、取石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1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切开胆囊管汇入部,探查、取石,术后间断缝合胆囊管切口,生物夹夹闭或缝扎胆囊管。术后观察腹腔引流量、肝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切开行胆道探查、取石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1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切开胆囊管汇入部,探查、取石,术后间断缝合胆囊管切口,生物夹夹闭或缝扎胆囊管。术后观察腹腔引流量、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腹腔引流量(37±16)ml,无胆瘘发生,肝功能胆红素及酶学无明显升高,术后1周B超检查无腹腔积液,术后5个月随访B超检查无胆总管狭窄。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切开行胆道探查手术安全、可靠,且对胆囊管结石嵌顿、胆总管较大结石及胆囊管较细的患者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道镜胆囊管汇入部胆道探查
下载PDF
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异常的临床处理及疗效分析
6
作者 排组拉 艾力 《新疆医学》 2011年第3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异常的临床处理。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外科收治并行胆囊切除术的420例病人进行手术过程分析。结果:发现胆囊管与胆总管的汇合异常86例(23.9%),其中胆囊管明显缩短... 目的探讨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异常的临床处理。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外科收治并行胆囊切除术的420例病人进行手术过程分析。结果:发现胆囊管与胆总管的汇合异常86例(23.9%),其中胆囊管明显缩短者42例(48.8%),胆囊管增长并与胆总管平行型28例(32.6%),从胆总管后方或前方绕行至左侧汇合10例(11.6%),汇合于右副肝管3例(3.5%),在十二指肠上缘斜行汇入胆总管3例(3.5%)。结论:思想上的足够重视和技术的严格规范是正确处理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异常,避免胆管损伤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管 汇合异常
下载PDF
MRCP诊断胆囊管低位汇入的价值(附30例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孙颖 梁俊福 +2 位作者 靳二虎 吴静 赵瑞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囊管低位汇入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3月期间行MRCP检查的271例患者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肝总管的长度和胆总管的长度,二者的比值大于1时诊断胆囊管低位汇入,分析低位胆囊管的...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囊管低位汇入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3月期间行MRCP检查的271例患者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肝总管的长度和胆总管的长度,二者的比值大于1时诊断胆囊管低位汇入,分析低位胆囊管的汇合部位及其有无胆囊炎、胆囊结石。结果 271例患者中胆囊管低位汇入者30例(11.1%),其中胆囊管低位汇入肝外胆管右侧壁者5例(17.7.0%),后壁者9例(30.0%),左侧壁者16例(53.3%)。结论 MRCP检查有助于发现和诊断胆囊管低位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胆囊结石 磁共振成像 胆囊管低位
下载PDF
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建伟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2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观察组),68例经胆总管切开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照组),对比两...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2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观察组),68例经胆总管切开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胆漏发生,与对照组[13.24%(9/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可降低胆漏发生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开 胆囊管汇入部 胆总管探查术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在腹腔镜探查胆道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PCT及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平 崔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3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在腹腔镜探查胆道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PCT及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本院诊治的122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在腹腔镜探查胆道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PCT及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本院诊治的122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腔镜探查胆道取石术,观察组给予基于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的腹腔镜探查胆道取石术。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7 d,观察组的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均低于术后1 d(P<0.05)。结论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应用于腹腔镜探查胆道取石术中能促进胆囊结石患者的康复,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管汇入部 微切开 腹腔镜探查胆道取石术
下载PDF
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鲁俊 姜友 +1 位作者 刘家阳 李良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1-275,共5页
目的评估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1年4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7例,女性57例,年龄(51... 目的评估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1年4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7例,女性57例,年龄(51.3±15.8)岁。46例行汇入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患者为微切开组,68例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后留置T管的患者为T管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术中和术后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微切开组中转开腹率2.2%(1/46),T管组中转开腹率2.9%(2/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与T管组相比,微切开组具有更少的术中出血量[5.0(5.0,10.0)ml比10.0(5.0,10.0)ml,P=0.043]以及更短的手术时间[(85.2±32.1)min比(102.8±39.5)min,P=0.012]、引流管拔管时间[(5.1±1.2)d比(6.6±1.3)d,P=0.031]和术后住院时间[(6.5±1.7)d比(7.4±2.8)d,P=0.0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微切开组的液电碎石使用率为4.3%(2/46),T管组为8.8%(6/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微切开组和T管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2/46)和11.8%(8/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截至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结石复发和胆管狭窄。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细径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 汇入部微切开
原文传递
双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并置入支架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胶形成MUC5 AC、CCKAR的影响
11
作者 鲍鸿斌 姚皓 +3 位作者 马大伟 徐浩奕 李宁 刘昭明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6-203,共8页
[目的]探讨双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并置入支架治疗胆道结石的治疗效果,并通过观察黏蛋白5 AC(MUC5 AC)、胆囊收缩素受体A(CCKAR)变化,对胆道结石形成的机制,尤其对治疗和预后监测的重要分子标记物,提供探索性指导和借鉴。[方法]选取... [目的]探讨双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并置入支架治疗胆道结石的治疗效果,并通过观察黏蛋白5 AC(MUC5 AC)、胆囊收缩素受体A(CCKAR)变化,对胆道结石形成的机制,尤其对治疗和预后监测的重要分子标记物,提供探索性指导和借鉴。[方法]选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Ⅰ组采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对照Ⅱ组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内镜下于胆总管内留置鼻胆管;实验组采用双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并于胆总管内置入胰管支架。收集围手术期情况,对手术前后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肝胆指标,MUC5 AC、CCKAR、总胆汁酸(TBA)、胆囊收缩素18(CCK-1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随访术后1年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取石时间较其他2组无明显差异,术后3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WBC)、皮质醇(Cor)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术后实验组炎症因子IL-6,TNF-α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3组结石残留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5年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3组血清MUC5 AC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血清CCKAR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变化较明显;MUC5 AC、CCKAR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5 AC、CCKAR在胆道结石患者胆囊组织中表达与正常胆囊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5 AC在胆道结石胆囊组织染色面积较大且颜色较深,呈较高表达;CCKAR在正常对照组织中染色面积较大且颜色较深,呈较高表达。胆道结石患者胆囊组织MUC5 AC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5),CCKAR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织(P<0.05)。血清MUC5 AC与ALT、AST、TBil、WBC、IL-6、TNF-α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Cor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血清CCKAR与ALT、AST、TBil、WBC、IL-6、TNF-α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与Cor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双镜经胆囊汇入部微切并置入支架治疗胆道结石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并可降低MUC5 AC水平、提高CCKAR水平,MUC5 AC、CCKAR可能在胆道结石的预后治疗中具有潜在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微创 支架 胆囊管汇入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