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中VEGF-D及MLVD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邓明佳 沈丽达 张丽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期39-42,58,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及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与其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胃癌术后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及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与其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胃癌术后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D、MLVD及胃癌癌旁MLVD。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VEGF-D、MLVD与其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VEGF-D阳性组生存期较阴性组短(P=0.04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旁组织MLVD高组(≥10)较低组(<10)生存期短(P=0.0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癌组织MLVD高组(≥10)较低组(<10)生存期短(P=0.067),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组织中VEGF-D及胃癌癌旁MLVD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D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生存期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C2、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2
作者 孙秋悦 曹宸 +1 位作者 杨细虎 严志新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2(FoxC2)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C2、LYVE-1...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2(FoxC2)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C2、LYVE-1的表达情况,LYVE-1的表达情况用微淋巴管密度(MLVD)表示。结果FoxC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低分化组的高表达率[88.88%(8/9)、88.88%(16/18)]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42.85%(15/35)、26.92%(7/26)](均P<0.05)。LYVE-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低分化组的表达(13.31±6.23、14.28±4.4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8.67±4.33、6.39±2.09)(均P<0.05)。FoxC2、LYVE-1的表达情况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长径无关(均P>0.05)。FoxC2与LYVE-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FoxC2及LYVE-1参与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生长及淋巴结转移,此结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 叉头框蛋白C2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黑色素瘤细胞外泌体通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调控肿瘤淋巴转移机制的研究
3
作者 曹宸 杨莹 +2 位作者 孙秋悦 严志新 杨细虎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331-1337,I0002,共8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外泌体(melanoma exosomes,MM-ex)携带的果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在调控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增殖、迁移以及生成具有转移肿瘤细胞功能淋巴管...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外泌体(melanoma exosomes,MM-ex)携带的果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在调控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增殖、迁移以及生成具有转移肿瘤细胞功能淋巴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实验构建低表达Prox-1黑色素瘤细胞株(MM^(shProx-1))。采用试剂盒法获取MM和MM-ex^(shProx-1)的外泌体(MM-ex和MM-ex^(shProx-1))。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迁移实验,观察MM-ex及MMex^(shProx-1)对LE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2015年9月至2021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皮肤黑色素瘤病理标本中Prox-1及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ic acid receptor-1,LYVE-1)的表达情况,统计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并分析Prox-1及MLVD与黑色素瘤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细胞实验:MM-ex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促进了淋巴管的成形。MM-ex^(shProx-1)对LECs无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对淋巴管成形无促进作用。临床研究: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Prox-1、LYVE-1在黑色素瘤组织及肿瘤周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rox-1信号在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组和Ⅲ期及Ⅳ期肿瘤组的表达率[87.50%(14/16)、79.17%(19/2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Ⅰ期及Ⅱ期肿瘤组[37.50%(6/16)、12.50%(1/8)](均P<0.05)。LYVE-1在黑色素瘤转移组和Ⅲ期及Ⅳ期肿瘤组的表达(9.30±4.65、5.15±1.7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Ⅰ期及Ⅱ期肿瘤组(5.66±1.69、5.30±1.65,均P<0.05)。Prox-1、LYVE-1的表达情况均与病人的年龄、性别无关(均P>0.05)。结论MM-ex通过Prox-1促进LECs的增殖及迁移,在肿瘤淋巴管再生中起到重要作用。Prox-1、LYVE-1及MLVD与黑色素瘤淋巴转移及预后呈明显相关性,为皮肤黑色素瘤的早期淋巴转移及预后提供一个新的判断指标,也为皮肤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外泌体 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转移
下载PDF
Ang-2、LYVE-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4
作者 陆匡 严志新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2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21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cSCC患者,其cSCC标本中Ang-2、LYVE-1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其中LYVE-1的表达情况以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表示。结果Ang-2在cSCC无淋巴结转移的组别中,高表达率为44%(15/34),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的90%(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SCC高分化组,Ang-2的高表达率为35%(9/26),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的83%(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VE-1在cSCC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为8.49±4.2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13.48±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VE-1在cSCC高分化组的表达为6.39±2.09,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14.28±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C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直径对Ang-2和LYVE-1的表达无影响(P>0.05)。cSCC患者的Ang-2表达水平与LYVE-1呈正相关(r=0.598,P<0.01)。结论Ang-2与LYVE-1参与推动cSCC的发生、发展以及淋巴结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素2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管生成的抑制及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尚立群 赵皆 +7 位作者 王伟 肖旺 李军 李学昌 宋伟安 刘军强 文锋 岳彩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2-729,共8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但对肿瘤微淋巴管的形成与发展是否存在抑制效应引起我们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injection)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但对肿瘤微淋巴管的形成与发展是否存在抑制效应引起我们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injection)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VEGF-D和VEGF受体(VEGFR)-3表达及对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目的影响。方法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不同浓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顺铂组,连续给药2周。1周后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的表达水平和微淋巴管密度。免疫荧光染色诊断和计数循环肿瘤细胞。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组的表达阳性率、微淋巴管密度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顺铂组(P<0.05);较高浓度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组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表达阳性率和微淋巴管密度低于相应较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浓度的组别(P<0.05)。各组微淋巴管密度与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率存在正相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各组的循环肿瘤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单独使用顺铂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肿瘤新生淋巴管生成,减少循环肿瘤细胞,作用大小与浓度有关。与顺铂联合使用能够更有效的减少循环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荷瘤模型 微淋巴管密度 表达阳性率 循环肿瘤细胞
下载PDF
乳腺癌中高水平乙酰肝素酶促进肿瘤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生成 被引量:5
6
作者 岳喜成 李靖 +2 位作者 安程程 李德群 胡仲翔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inase,HP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micro lymphatic density,MLD)之间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探讨HP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inase,HP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micro lymphatic density,MLD)之间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探讨HP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PA水平及CD34和D2-40分别标记的微血管和微淋巴管,观察乳腺癌组织中HPA水平与MVD及MLD的关系,并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HPA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以阳性CD34为标志的MVD增高,以阳性D2-40为标志的MLD降低;HPA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VD和MLD明显高于HPA阴性乳腺癌组织;乳腺癌中HPA水平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病理学级别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HPA与乳腺癌的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HPA可以作为评价乳腺癌浸润和转移情况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乙酰肝素酶 微血管密度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宫颈癌ICAM-1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陆雅萍 刘伟玲 李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3482-3486,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的相关性及二者对宫颈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1、D2-40在94例宫颈癌...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的相关性及二者对宫颈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1、D2-40在94例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并计数MLVD,分析上述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鉴别微淋巴管和微血管。结果:宫颈癌组织ICAM-1阳性率为63.83%(60/94)。肿瘤中心处、宫颈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MLVD分别为(2.89±0.57)、(8.59±1.38)及(7.98±1.48)。非参数检验显示ICAM-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癌组织MLVD与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ICAM-1阳性表达者MLVD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ICAM-1与宫颈癌淋巴管的生成相关,其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侵袭与转移;ICAM-1对宫颈癌预后有评估价值,ICAM-1联合MLVD的预后评估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LYVE-1阳性微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汪源 潘铁成 陈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评价LYVE-1作为肺癌淋巴管的特异性标志物的价值;探讨淋巴管生成与NSCLC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0例NSCLC和8例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YVE-1、CD34的表达情况,并对LYVE-1和CD34阳性管腔密度进行计数。结果:LYVE-1阳... 目的:评价LYVE-1作为肺癌淋巴管的特异性标志物的价值;探讨淋巴管生成与NSCLC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0例NSCLC和8例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YVE-1、CD34的表达情况,并对LYVE-1和CD34阳性管腔密度进行计数。结果:LYVE-1阳性管腔密度(microlymphatic density,MLD)与CD34阳性管腔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无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r=0.017,P>0.05),结合光镜下形态学特点,LYVE-1特异性表达于淋巴管内皮,而不在血管内皮表达。LYVE-1阳性MLD在NSCLC中显著高于良性肺组织,Ⅲ期+Ⅳ期显著高于Ⅰ期+Ⅱ期(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有淋巴转移组LYVE-1阳性MLD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1),N2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N1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LYVE-1对肺组织淋巴管内皮的表达的特异性较强,是研究NSCLC淋巴管增生较为理想的肿瘤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NSCLC淋巴管增生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是促进肿瘤淋巴转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VE-1 淋巴管密度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淋巴管增生
下载PDF
VEGF-C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与胃癌淋巴转移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罗祥东 赵晶 +2 位作者 辛彦 达春丽 肖玉平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期6-9,13,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及两者与胃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8例人胃癌组织、40例癌浸润前缘组织及139例人胃正常粘膜组织中VEGF-C、D2-40的表达,对D2-40阳性脉管...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及两者与胃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8例人胃癌组织、40例癌浸润前缘组织及139例人胃正常粘膜组织中VEGF-C、D2-40的表达,对D2-40阳性脉管进行MLVD计数,并结合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χ2=109.199,P<0.01);胃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χ2=14.496,P<0.01)或浸润透浆膜(χ2=11.586,P<0.01)组VEGF-C表达水平分别较无转移或浸润未及浆膜组增高。癌浸润前缘组织中MLVD(18.36±15.60个/mm2)明显高于胃癌组(9.41±9.32个/mm2,t=-3.681,P<0.01)和胃正常粘膜组织(7.70±7.69个/mm2,t=-4.180,P<0.01);胃癌淋巴结转移组MLVD(9.81±9.97个/mm2)高于无转移组(6.41±7.85个/mm2,t=2.516,P<0.01),而在浸润透浆膜组(11.20±10.55个/mm2)和未及浆膜组(8.54±9.36个/mm2)MLVD无差别(t=1.467,P=0.472)。另外,在胃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MLVD呈正相关(F=2.910,P<0.05)。结论VEGF-C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转移 胃癌
下载PDF
胰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表达与血管淋巴管新生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智峰 李高强 +3 位作者 田云霄 袁艳龙 司华鹏 陶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7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与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用63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及13例正常胰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VEGF-C及VEGF-D在胰腺癌中...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与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用63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及13例正常胰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VEGF-C及VEGF-D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1显示计数癌周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胰腺癌中VEGF-C、VEGF-D表达和癌周MVD/MLVD的关系。结果 VEGF-C及VEGF-D阳性表达产物主要见于癌细胞胞浆,胰腺癌周围组织中MVD/MLVD明显升高;胰腺癌中VEGF-C、VEGF-D表达与癌周MVD/MLVD升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胰腺癌中VEGF-C与VEGF-D的表达增高,均具有促进胰腺癌的血管淋巴管增生、促进癌细胞转移的能力。选择性阻断VEGF-C或VEGF-D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对控制胰腺癌的淋巴道转移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微血管密度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俊 缪蓉 +2 位作者 鲁建军 张希 巫国勇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VEGF-A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VEGF-A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VEGF-A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VEGF-A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MVD及MLVD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VEGF-A表达阳性率、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均<0.05);VEGF-A光密度值在食管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Ⅲ期、浸润深度T3期食管癌患者VEGF-A光密度值较高;VEGF-A表达阳性组患者MVD密度高于阴性组患者(P<0.05)。结论 VEGF-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呈高表达,可以指导判断临床分期与浸润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微血管密度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乳腺癌微淋巴管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竞 姜军 +4 位作者 杨新华 徐鹰妮 程鸿 凡庆东 钟玲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内微淋巴管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微淋巴管标记物podo- planin对102例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微淋巴管的特点,分析乳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MLD)及淋巴管浸润(LVI)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与血...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内微淋巴管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微淋巴管标记物podo- planin对102例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微淋巴管的特点,分析乳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MLD)及淋巴管浸润(LVI)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与血管标记物CD34进行双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的特异性。结果podoplanin标记的微淋巴管与CD34标记的微血管没有交叉反应;乳腺癌组织中MLD和形态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肿瘤组织内MLD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增高(P<0.01),且形态不规则,管腔较大,存在淋巴管管壁的开放,并观察到癌栓从开放处进入淋巴管。乳腺癌组织中MLD与LVI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肿瘤的病理类型、ER和PR的表达无关。LVI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并且在ER阳性与阴性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中存在淋巴管的生成,乳腺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在介导LVI中起重要作用,LVI可能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更有效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浸润
下载PDF
COX-2、Ang-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振忠 冯善龙 +3 位作者 杨柳 孔伟 王新立 王庆宝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COX-2、Ang-2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两者与胃癌淋巴管生成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COX-2,Ang-2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采用淋巴管特异标志物D2-40对胃癌癌周淋巴管染色,并计数其微淋巴管密度(MLVD)。... 目的探讨COX-2、Ang-2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两者与胃癌淋巴管生成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COX-2,Ang-2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采用淋巴管特异标志物D2-40对胃癌癌周淋巴管染色,并计数其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Ang-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5%、60.4%,两者之间的表达密切相关(r=0.736),而且两者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TNM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胃癌中COX-2协同Ang-2可促进癌周微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胃癌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COX-2和Ang-2有望成为预测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管转移的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淋巴管密度 血管生成素-2 环氧合酶-2
下载PDF
LYVE-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勇 杨继红 王鹏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通过LYV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胃癌组织癌内、癌周淋巴管生成机制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随访的53例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存档蜡块,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YVE-1和nm23在53例胃... 目的:通过LYV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胃癌组织癌内、癌周淋巴管生成机制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随访的53例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存档蜡块,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YVE-1和nm23在53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D)计数;分析nm23表达与LYVE-1阳性MLD、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癌周LYVE-1阳性MLD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1);并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及癌内组织(P<0.01);后两者MLD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癌内LYVE-1阳性MLD在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癌周淋巴管生成可能促进了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癌周淋巴管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VE-1 淋巴管密度 转移 胃癌
下载PDF
HIF-1α及VEGF-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宝刚 吉庆春 +2 位作者 张明五 崔新征 董亚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IF-1α、VEGF-C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分布情...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IF-1α、VEGF-C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分布情况;运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准取α=0.05。结果HIF-1α、VEGF-C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5%/10.9%、70.9%/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分别为4.9±1.3和2.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C表达有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HIF-1α、VEGF-C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食管癌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微淋巴管的形成可能会促进食管癌经淋巴结转移的发生,MLVD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淋巴转移和预后的分子指标。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进而通过VEGF/VEGFR信号系统,对肿瘤淋巴管形成调控,促进食管癌淋巴管生成,并导致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食管癌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癌瘤周淋巴管生成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勇 杨继红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44-649,共6页
目的:选择淋巴管特异内皮标志物LYV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淋巴管生成机制,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YVE-1在53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微淋巴管密度(l... 目的:选择淋巴管特异内皮标志物LYV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淋巴管生成机制,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YVE-1在53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D)计数;结合临床病理、随访资料分析LYVE-1阳性MLD与胃癌淋巴结转移、预后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瘤周LYVE-1阳性MLD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1);并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及瘤内组织(P<0.01);后两者MLD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瘤内LYVE-1阳性MLD在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亦无显著差别(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瘤周MLD、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1);而进一步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瘤周MLD、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MLD较低MLD预后差。结论:瘤周淋巴管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而瘤内淋巴管是无功能的。高瘤周淋巴管生成是胃癌患者的有意义的、独立的、不良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VE-1 淋巴管密度 转移 预后 胃癌
下载PDF
VEGFR-3、LYVE-1在胃癌中的表达研究
17
作者 刘勇 杨继红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814-816,共3页
目的比较VEGFR-3、LYV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选择较为可靠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4、VEGFR-3和LYVE-1在53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D)及微血... 目的比较VEGFR-3、LYV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选择较为可靠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4、VEGFR-3和LYVE-1在53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D)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与公认的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作比较,评价VEGFR-3和LYVE-1两种淋巴管内皮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 CD34和VEGFR-3阳性脉管密度具有相关性(r=0.387,P=0.003);而LYVE-1与CD34阳性管数不相关(r=-0.181,P=0.232),表明VEGFR-3阳性管多数是血管,LY-VE-1阳性管多数是淋巴管而极少数是血管,提示LYVE-1是较为特异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结论 LYVE-1是较为特异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肿瘤瘤周淋巴管生成可能促进了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VE-1 胃癌 淋巴管密度 转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微淋巴管密度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元清 宋宇峰 张建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方法:对14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双重组织化学染色区分血管和淋巴管,人工记数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4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MLVD显著...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方法:对14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双重组织化学染色区分血管和淋巴管,人工记数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4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14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口腔鳞癌组织中MLVD与肿瘤的TNM分期及其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淋巴管生成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提示测定口腔鳞癌中MLVD对评估其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淋巴结转移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生成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odopla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欢 奚维东 +2 位作者 夏敏 文静 王绍荣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癌组织中Podopla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127例胃癌患者,取手术切除胃癌组织(127例)及距肿瘤5~10 mm处癌旁组织(50例)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odoplanin、VEGF-C表达水平,观察Podoplani... 目的探讨胃癌癌组织中Podopla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127例胃癌患者,取手术切除胃癌组织(127例)及距肿瘤5~10 mm处癌旁组织(50例)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odoplanin、VEGF-C表达水平,观察Podoplanin、VEGF-C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odoplanin、VEGF-C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的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odoplani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高、分化程度低、存在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odoplanin表达水平较高(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的胃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高、存在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C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结论胃癌癌组织中Podoplanin、VEGF-C表达水平较高,其中Podoplanin高表达可能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表达阳性率可能与肿瘤临床分期、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ODOPLANIN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P-cadherin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佳胜 邢鲁奇 李会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P-cadherin(P-cad)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0例浸润性导管癌进行P-cad和D2-40双重染色,计数浸润性乳腺癌中的淋巴管密度,与P-cad、ER、PR、C-erbB-2和淋巴转移...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P-cadherin(P-cad)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0例浸润性导管癌进行P-cad和D2-40双重染色,计数浸润性乳腺癌中的淋巴管密度,与P-cad、ER、PR、C-erbB-2和淋巴转移的关系,并观察P-cad在淋巴管内外癌细胞中表达的特点。结果:淋巴转移组中MLVD显著增高(P=0.004),淋巴管在癌组织中分布不均,主要位于间质中。P-cad阳性表达组中,侵入淋巴管内的癌细胞多阴性表达。结论:MLVD越大,淋巴转移率越高,淋巴管密度可以作为预测淋巴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失去P-cad表达的癌细胞可能更具侵袭和淋巴转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淋巴管密度 P-CADHERIN 乳腺肿瘤 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